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造“四个河源”系列报道(了解河源从这里开始)

2007-1-2 14:10| 发布者: level| 查看: 17935| 评论: 0|原作者: 网络转载|来自: 网络转载

打造“四个河源”的长征路上(六)  http://heyuannews.cn/News/sprep/200612/4018.html

--------------------------------------------------------------------------------

http://www.heyuannews.cn 2006-12-28 9:49:42 作者:黄佑添 【字体:小 大】  
  
金山银山初露端倪
绿水青山美丽如初

□2003年—2006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仍然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
□2003年—2005年,河源连续3年在全省环境质量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获得双优秀
□2003年以来,全市有200多个电镀、制革、造纸、印染等总投资额达300多亿元的项目被拒之门外;新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分别达99%以上



--------------------------------------------------------------------------------



    我市环保执法人员与公安部门联合整治噪声扰民现象。近年来,市环保部门加大了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力度,开展以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执法行动,全市有36家企业分别受到警告、限期整改、停业、关闭、罚款等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同时,对严重违法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制度。(黄佑添 摄)

    “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应加强配合,各司其职,进一步做好废水处理工程调试工作,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12月7日,市环保局环保挂牌督办案件检查组对亚洲创建(河源)木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工作进行现场勘察时,针对该公司废水处理工程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上述意见。这是市环保局今年实行首批环保挂牌督办案件的一宗。截至今年10月,市环保局今年首批6起环保挂牌督办案件基本落实。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自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四个河源”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把环境保护作为打造“后发河源”的重要举措,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认真抓好污染控制和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环保目标责任制、治污保洁工程、东江水质保护、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方面工作的落实。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总体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基本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据市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全市落户外资企业500多家,投资总额达270多亿元。在众多的投资企业中,不仅有农夫山泉、鹰牌陶瓷等国内知名企业,而且有香港精电、香港龙记、香港红发集团、香港福新集团等香港知名企业,还有法国萨基姆等世界500强企业等。我市的青山绿水,开始引来了“金山银山”。

    2005年,全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8%和46.6%;今年1月—9月,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8%和69.1%。河源如此高速度的发展,会不会影响到环保的质量?市环保局提供的数字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据河源市2003年—2006年主要环境保护指标显示,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仍然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2003年—2005年,河源连续3年在全省环境质量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获得双优秀,库容达139亿立方米的万绿湖还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交接水域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均为100%;空气污染指数范围也一直维持在同一水平上。与环境质量主要几项指标未出现下降趋势的拐点相比,4年间,河源国内生产总值维持在每年16%—26%的高位增长。

    坚持源头控制,严格新上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管

    我市地处东江中上游,东江干流河源段长254公里,占东江全长562公里的45.5%,全市87%的地域属东江流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保护区。因此,保护东江水源水质工作是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我市坚持“先评价、后建设”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引导发展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的项目,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坚持“四个不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定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或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重大项目先进行环保综合论证后,才作出决策。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对于未经环保审批的新扩改建项目,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设计、不予办理用地手续、不予供电、不予核发营业执照,坚决遏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有200多个电镀、制革、造纸、印染等总投资额达300多亿元的项目被拒之门外;新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分别达99%以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区陶瓷工业城、市区五金石材加工示范区“三废”做到集中处理;畜禽养殖企业严格控制和选址,要求远离东江40公里以上,粪便污水治理设施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依法行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市环保局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重点查处2005年以来新上违法建设项目,对未按规定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落实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未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使用)和“三废”超标、偷排、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依法从严予以处罚。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按中纪委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依法依规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是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污染治理力度。2003年以来,我市重点抓好主要污染源企业的环保治理,削减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预计2006年与2002年相比,全市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减少4.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1.5%,为新上建设项目、发展经济腾出了环境容量。强制40家重点污染企业在今年内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备,提高了对污染排放情况的监管水平。

    二是开展环境执法现场检查。2003年至2006年,全市继续开展以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执法行动,全市有36家企业分别受到警告、限期整改、停业、关闭、罚款等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近年来,市环保局实施违法企业行政处罚前向市领导通报制度,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避免因领导不了解情况而干预、阻挠环境执法情况发生。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环保工作法治化进程。2005年,市环保局被省环保局评为“广东省环保执法年活动先进集体”。

    三是对严重违法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对亚洲创建(河源)木业有限公司非法排污、亚洲创建倍腾化工(河源)有限公司违法建设、龙川县赤光纸浆厂非法建设、河源万峰陶瓷有限公司违法技改、紫金县大鑫电镀厂、亿龙五金加工厂超标排放废水6个案件实行环保挂牌督办。这6起环保挂牌督办案件现已基本落实。

   服务大局,提高环保服务水平

    市环保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上马建设,主动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保证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在我市相继顺利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市环保局加大与省环保局、国家环保总局的沟通,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绿色通道。近年来,市环保局主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协助企业完成项目环保的立项、初审、审批手续。如市环保局对农夫山泉项目、风光水利枢纽工程、河源电厂等指派主管副局长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专程到省环保局协助企业办理环保有关意见。二是推荐符合资质的环评单位及时为该项目开展环评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环保部门审批的科学依据。

    市环保局实行挂钩跟踪服务,以优化投资环境。自2003年起,市环保局实行领导挂钩各县区工作制度,督促、帮助和指导各县区环保工作的开展;从2005年起,推行重点建设项目领导挂钩上门提供环保服务制度,由7名副处以上干部分成七个小组,每组选调1名科级干部和1名直属单位技术干部,开展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两年来,跟踪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共计75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从上门服务前的20%提高到100%。

    为切实解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问题,市环保局成立了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办理室,由一名副处干部任主任,抽调了7名业务骨干充实到窗口工作,将十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列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并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并公开承诺办理时限。制订实施了《河源市环保局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办理室人员工作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从材料的接收、受理到审批,都严格按照办事程序、要求和工作制度运作,全面规范窗口人员办事行为。

    市环保局以履行廉政承诺推动作风建设,严格履行“四项承诺”,按章办事,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作风,树立部门良好形象。一是便民高效。环保十项行政许可审批实行“一次性告知”、“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跟踪服务”的标准化管理,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公开透明。环保管理实行“三公开”,即办事程序时限一律公开、准入审查条件一律公开、审批办理结果一律公开。同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敏感项目,事先公告受理信息,事中公示审查进展,事后公布审批结果。三是廉洁自律。做到“四不”:不向建设单位指定环评和污染治理单位;不参加任何有偿中介活动;不接受被检查者的宴请、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以及娱乐活动;不向被检查单位通风报信。四是严格各项收费管理。行政审批一律不收费,事业单位技术咨询收费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收费标准在其办公室和财务室实行公示。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成绩显著


    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我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把环境保护作为打造“后发河源”的重要举措。(资料图片)

    2003年—2006年,全市总体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良好水平,全市的空气环境质量维持在优良水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东江河源段水质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向惠州交接水质维持国家地表水的Ⅰ-Ⅱ类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GB3096—93)相关功能区标准。

    2005年度全市废水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排放量为187906.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282吨,烟尘排放量为9898吨,粉尘排放量为3870吨, 比2002年分别减少了4.5%、20.3%、10%和66.7%,均严格控制在省下达重污染物排放标准内。环境质量基本上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相适应,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003—2005年度我市环境质量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东江水质保护)连续三年在全省被评为双优秀,连续三年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分数不但达到与省政府签订的环保目标任期责任书的要求,而且名次从2002年的全省第19名跃居至2005年的全省第4名。

    环保基础设施逐年完善,治污能力明显增强



    2002—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曲线图表明:我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了青山绿水。

    市环保局大力推进治污保洁工程和东江水质保护工作。全面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大力推进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抓好工业废水的治理工作,提高工业废水达标率;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和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削减主要污染物负荷;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扩大烟尘控制区建设和管理,强化机动车辆尾气污染防治,确保尾气达标率达80%以上;整治城市工业噪声污染源,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加强市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强化辐射源、放射源的监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进生态示范村创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一是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目前,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55%。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总规模为日处理量8万吨,预算总投资为1.7亿元。首期4万吨工程于2003年开始建设,2005年1月进入正常运行;二期和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总投资5346万元)工程将于2006年底完成。连平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日处理污水1.5万吨,总投资2230万元,已于2004年7月底投入试运行。

    二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市区东埔河整治工程已完成两岸护堤工程10.4公里,占总工程量的80%,截污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到位资金500万元;教师新村污水塘整治工程、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已完工;紫金县的秋香江河段,连平县的东、西河河段,和平县的和平河整治工程全面动工建设。

    三是实现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目标。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于2003年12月建成,二期改造工程于今年9月份竣工,处理能力由5吨提高到8吨。目前,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95%以上,全市包括五县一区所有县城和中心镇共有721家医疗机构医疗垃圾集中焚烧,该项目的建成有效地解决了危险医疗废物的散失问题,预防和减少了疾病源的传播。

    四是市区五金石材加工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该示范区一期工程于2005年建成运营,市区居民区内6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已全部搬进示范区加工;二期工程正在组织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可完工,届时市区110多家五金加工企业也将全部搬进示范区,有效解决市区多年来因石材、五金加工产生的废水、噪声、粉尘等市民投诉最多、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五是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稳步推进。按照《“十一五”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我市于2004年引进外资建设了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该中心首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底可竣工。

   创模工作进入实施阶段,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我市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战略统筹城乡污染防治工作。把“创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落实“创模办”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积极组织创建活动。同时,防止将污染转嫁到城市周边地区,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城市化道路。把我市建设成为资源能源最有效利用、废物排放量最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市。

    2005年5月,我市出台了《河源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方案》,并召开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五个城市”动员大会。2005年12月9日,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申请。目前《创模规划》正在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请审查,2007年进入实施的阶段,争取实现在2008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

    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通过省、市级专家评审验收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县)1个,生态示范园、区、村、镇共18个,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3个,总面积比2003年增加了2428.04平方公里,达到2786.2平方公里。另外,全市共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8所,比2003年增加了6所,市级“绿色学校”38所,比2003年增加了19所,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并创建了省级“绿色社区”1个。   

  
来源:河源日报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13: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