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ttungi

[讨论] [资料]客家人的越族血缘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0 2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llentage 于 2009-4-20 19:51 发表
发现你就靠一张嘴瞎扯,还好老子有查过长兴县资料。自己去找一下看看吧,长兴政府网上长兴历史是怎么说得,猪浆就是无知。

呵呵,可怜他哥会理解历史资料吗?

本大猫很早就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定居的客户是很少的。农忙过去当“棚民”、农闲回故乡的客民,没有户籍,不在本地定居,能留下来的人很少。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t=809194

1、乾隆年间,在湖州府的长兴县,地介太湖与低丘山地之间,共分十二区,上六区属山乡,下六区濒湖,至嘉庆时已经有许多福建、江西籍的客民携带妻子和资财,陆续前来从事垦山等经营活动,租荒垦山多达130户。 [130户都已经嫌多了]

2、湖州府等地乡村,前来垦荒的客民籍贯,以河南、湖广人最多,温、台人次之;工作上多移居不常,一般是在农忙时作散工,夏来冬去,人数越来越多。如在长兴县的四安治安官署所在的方、谢二个区,属于吴、皖通衢要道,受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较深,战后外来客民就占了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七、八,由于人员多良莠不齐,这些地方被政府列入了重点治理的范围。[沿着发达的江河水路,夏来冬去暂住,不是定居于当地。而南方山区不具备这种条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常识,普及一下:

侨置  东晋初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应付大量南下移民,东晋南朝政权利用侨寄的方法,设立了众多的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南迁来的移民。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和县令。侨州郡县原意本是寄寓,并无实土,侨州郡县的户籍亦只属于临时性质,著籍者可享受免除徭役的优待。由于侨州郡、县数目繁多,所以在行政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统属十分混乱,行政区划亦十分混乱。侨置一方面使控制人口变为合法,另一方面也稳定了统治秩序。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8158.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llentage 于 2009-4-20 21:24 发表
无知的卿系猪浆,看看长兴的情况,以后不懂就不要瞎说,靠一张嘴瞎扯是没用的。有证据大家才会尊重你,不要倚老卖老,要以理服人。
长兴县史述略   
加入日期:2004-10-08  

   长兴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 ...

前边就有依据,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有发达的水路交通,周边客民可以过去开垦打工,但官府是严格控制户籍的。长兴政府网站对此避而不谈,应该是出于招商引资、树立“不排外”的良好形象而笼统宣称“移居”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侨置与土断0

东晋南北朝期间,国家在迁徙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与他们原籍同名的州、郡、县及行政机构,加以管理。由于这些离开原籍,迁徙异乡的人口被称为“侨人”,故为之设置州、郡、县就称为“侨置”。侨置主要发生于东晋,永嘉之乱以后,“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王导传》)。士族地主携眷南逃,随同逃亡的还有他们的宗族、乡里、佃客等,多者数千家。据统计,从永嘉(307—313)至南朝刘宋末年(479),南渡人口约90万,占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占南方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燕京学报》第15期)。

在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时,东晋政权为维护侨人士族的利益和安置侨人,陆续设置了许多侨州、郡、县,北方原有的徐、兖、青、司、豫、雍,秦、幽、冀、并等在东晋都有侨州。仅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地,就侨置了徐、兖二州,侨郡10多个。侨州、郡、县以侨人士族充任官吏,使他们继续享有特权。著籍的侨人,可获得免除调役的优待,对招徕北方流民与社会安定起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侨置日益增多,引起地方行政系统的紊乱。或一地侨置数州、郡,或一侨州、郡分散于数地,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二、三,昨属荆、豫,今隶司、兖,户籍混淆,连主管机关亦难以分辨。更为严重的是,侨人士族地主乘机私占流民为佃客,逃避调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受损失。

因此,东晋政权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所谓土断,就是以居住地(“土”)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户籍——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东晋南朝多次实行土断,咸康七年(341),令“实编户,王公以下皆正,土断白籍”(《晋书·成帝纪》,意思是王公以下皆加以整顿,对持白籍的侨人实行土断。兴宁二年(364)三月初一(即庚戌日)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比较坚决,清查出不少被士族豪门挟藏的私附人口。义熙九年(413)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较有成效。土断中还整理了侨州、郡、县,或加以并省。或划给实土。北魏也曾经侨置少数侨州、郡。
http://www.xzqh.org/bbs/read.php?tid=3308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4-20 21:37 发表
历史常识,普及一下:

侨置  东晋初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应付大量南下移民,东晋南朝政权利用侨寄的方法,设立了众多的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南迁来的移民。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 ...

我并没否认江南有南渡移民,但在当地所占比例不大(绝对数量大但所占比例小),设立安置点不等于整个州、郡都以这些人为主。而且华南汉族包括客家无法和侨州、侨郡、侨县的历史对应。北方移民渗透苏北,混合成江淮官话;北方移民渗透南京、杭州,分别混合成南京官话和杭州独特的语言(带有官话元素的吴语),而其余地区都是吴语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情系珠江 的帖子

还在耍赖,你真是太顽固了啊。你那两片嘴比女人下面的还油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yanxiuhong -6 谩骂无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4-20 21:38 发表
侨置与土断0

东晋南北朝期间,国家在迁徙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与他们原籍同名的州、郡、县及行政机构,加以管理。由于这些离开原籍,迁徙异乡的人口被称为“侨人”,故为之设置州、郡、县就称为“侨置”。侨置主 ...南渡人口约90万,占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占南方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燕京学报》第15期)。


这正是“绝对数量大,但所占比例小”。而且这些人聚集于江南,并没有证据证明大批南迁,而且也不可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llentage 于 2009-4-20 21:45 发表
还在耍赖,你真是太顽固了啊。你那两片嘴比女人下面的还油啊,

可怜他哥看不懂,就别玩“文化”,文化不是草泥马!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4-20 22:0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时江南侨居了上百万人,这些人安定下来了,繁衍了几代人(316年-420年),随后是南北朝,到唐代时618年又繁衍了7、8代人,唐代的黄巢,安史之乱,使这些人又逐步南迁。

客家人多数不是直接来自北方的,就这样一波又一波地南迁。战乱是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因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yanxiuhong 的帖子

严教授,你跟猪浆讲不通的,他就凭两片嘴,不对的死不承认,靠赖死赖活的,真是太顽固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道理讲清楚即可,而不是要表面上的胜利。

靠粗口谩骂,会降低论坛素质。鲁迅不是说过了,辱骂不是战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史之乱,难民逃到四川。黄巢之乱,横扫南北,在北方的势力很弱,到处流窜,不足以构成什么威胁,最凶猛的是在广西统率六十万之众,一路北伐,推翻唐朝,为何没有大批南人北逃呢?

迁移,需要有充足的补给,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llentage 于 2009-4-20 22:15 发表
严教授,你跟猪浆讲不通的,他就凭两片嘴,不对的死不承认,靠赖死赖活的,真是太顽固了。


你讲道理讲不通,就谩骂,那是耍赖,是非常不好的,知否?本大猫有充足的依据,你连基本文章都没看懂。本大猫不是无赖,但不怕无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往北迁移?

因为一直以来北方开发彻底,人口众多,南人去了也淹没了。

气候上而言,由北至南方容易适应,南方到北方,就不容易了。寒冷,的确不是什么好环境。

北方往南方历代的移民,已经是史学定论,有各方面充足的证据,难以撼动。若能改写这个历史,那不简单啊。

逃难的人,需要什么不足?一路上什么都吃咯,能活下来就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4-20 22:35 发表
为什么没有往北迁移?

因为一直以来北方开发彻底,人口众多,南人去了也淹没了。

气候上而言,由北至南方容易适应,南方到北方,就不容易了。寒冷,的确不是什么好环境。

北方往南方历代的移民,已经是史学 ...

北方南迁的人肯定有,但所占比例小。现代也是北方往南迁的居多,南方往北迁的少,但始终是本地人口占大部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13: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