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ttungi

[讨论] [资料]客家人的越族血缘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0 12: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dg 于 2009-4-20 11:52 发表
呵呵,躺在床上是想不出嘀
  湖广填川,也是难以想象的,行迁还是靠腿走的;南洋华人的庞大群体不也亦说明当时迁移规模之大.南洋的局部地区也可以成为不是原住民为主的地方.要知道海上航行的凶险可比陆上大多了 ...

湖广填四川,是官府强制组织的迁移,补给可以保障,而且只占少数。已有学者研究证实四川仍是原住民为主,所谓“湖北麻城孝感乡”的认同纯属神话。南洋华人所占比例很少。聚集的地方也仅为局部地区。泰国和马来西亚属于最多华人的地区,最多也就占三分之一。新加坡这种由华人为主开发的城市,华人才能占到70%。

移民在海上航行,与运货、打鱼要出深海不一样,而是顺着海岸线走,一有不对劲的地方就靠岸。稍为成规模的移民,通常是通过航运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2: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现代都有迁的必然.是不可置否嘀.但以现在的基数来衡量肯定是出错啦.
呵呵,该打盹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的时候,多少人广府人逃难到粤北,粤西啊!

南宁的白话,英德,韶关城区白话,都是那时候难民带过去的。

福州难民逃到了南平,沙县,永安

潮汕难民不知道多少流落在闽西-赣南山区。我那个小村子就有4位来自潮汕的,我的姑丈也是潮汕妈妈从潮州带过来的。

战争一来,惨烈难免,逃咯!

--------------------------
历史上的黄巢起义,安史之乱,五华乱华,宋末拉锯战,明末战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若有战争来临,老珠肯定躲猫猫啦,比别人跑得更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5: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4-20 09:38 发表
在现代交通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广东外来人口只有两成,何况是古代?

你很蠢啊,从建国到现在才多少年啊,就在这几十年里广东外来人口就占到两成,想想历史都按一百年来计算的,像这样几百年后恐怕都很少真正的广东人了。

[ 本帖最后由 callentage 于 2009-4-20 15:1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5: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4-20 11:27 发表
残酷的抗日战争,都没有大规模的移民。在没有铁路、轮船、公路和汽车的古代,不可能有“汹涌移民潮”。如果要上山逃避战乱,紧邻中原的大别山、黄山等山区就可以上。然而都没有。

现代尚且做不到的东西,古代更加 ...

真的很无知,举个例:浙江一个长兴县在太平天国的十几二十年里因为靠近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当地经常遭遇太平军在与清兵作战,人口锐减,本地人口几乎所剩无几,后来就从周边及湖北等地大量移民到长兴,而原来长兴人的后代也肯定很少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6: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llentage 于 2009-4-20 15:10 发表

真的很无知,举个例:浙江一个长兴县在太平天国的十几二十年里因为靠近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当地经常遭遇太平军在与清兵作战,人口锐减,本地人口几乎所剩无几,后来就从周边及湖北等地大量移民到长兴,而原来长兴人 ...

无知。浙江包括长兴仍是以本地户籍人为主。战乱使大量本地人流浪到周边地区,战乱平息以后回乡。由于湖南湘军烂崽队出身的官员垄断了浙江的军政财权,浙江人刚跳出洪神棍的狼窝,又进了曾剃头的虎口。某县就有这段历史:湖南等地的移民住进了本地居民的村庄,把本地人赶跑,回乡的本地人无家可归,引发土客冲突。而官员明显偏袒新移民,引发大规模土客械斗,本地人人多势众,攻进村庄,“犹太复国”,结果为首者被抓,死于监狱。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t=809194 相关讨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6: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llentage 于 2009-4-20 15:02 发表

你很蠢啊,从建国到现在才多少年啊,就在这几十年里广东外来人口就占到两成,想想历史都按一百年来计算的,像这样几百年后恐怕都很少真正的广东人了。

呵呵,美国的种族主义者就是这样宣扬“**年以后已经没有多少白种人了”。有的人,还没真正富起来,就抖成这样。

这几十年来,凭借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补给条件,到广东的流动人口占到两成,但绝大部分是“候鸟”,不在广东定居,而且是在广东在全国最有吸引力的情况下。古代广东有什么吸引力?只有瘴气遍地的恐怖力。古代有吸引力的是江南。若论上山避乱云云,安徽、湖北、湖南、浙南等地的大片山脉不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7: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dg 于 2009-4-20 14:48 发表
假若有战争来临,老珠肯定躲猫猫啦,比别人跑得更快

客家神话的神棍学者不是这样说的!唯有客家,跑得最快!请看神棍精彩言论录:

客家的定义,源流和分布
的人,就叫「客家人」。 二、「客家」的源流 知道什麽叫「客家」,就要知道「客家」的源流。客家先民系炎黄裔胄,三 代(夏、商、周)遗民,中原旧族,远祖多系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自西晋末永 嘉之乱,被迫弃官南逃史称「衣冠南下」,...  
www.hakkausa.org/Welcome to AmericaHakkaA ... 4K 2005-7-2 繁体 - 百度快照

也就是说:保命要紧,弃官南逃,不断逃跑,无比光荣;避实就虚,遇强即避,越是偏僻,越是从容!从史前开始,人们就逃跑不断:北狄黄帝族被西戎从陕西西部,追杀到河北东部,为争夺资源,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蚩尤大举南迁;陈氏先祖,从北京市延庆县飞到山西,再飞河南;东晋时五胡乱华,更是大规模南迁,有官不当了,带着老婆孩子拔腿就跑;受中原战乱影响,唐朝、宋朝,人们继续向南逃跑。客家从北方逃跑到南方,族谱如此记载,符合中国大跃进的史诗。有糊涂之人,不但不知人流如同流水,还一直在嘲笑“客家人族谱太假,讲得越远越好”。君不见陈姓早先揣中原有陈国,现在陈姓几乎都套南方吗?自已愚昧无知,有屋有田坐地当土老财过得那么滋润,还在取笑别人,称人家是“土著”,实在可悲,竟然不知道我们是不耕田滴官烦世旮书香门剃!炒了皇帝鱿鱼,才落到这步田地!许多客家神棍,都是在村办学校经过棍术的严格训练出来的,自然知道舞棍和舞弄笔头都是一回事,拿锄头还是拿粉笔就看这张神仙嘴!小学课堂和大学课堂一个样,小学生墙报和博物馆展览一个样,家族史与国史都是小姑娘的辫子,这就是结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7: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4-20 12:52 发表
抗战的时候,多少人广府人逃难到粤北,粤西啊!

南宁的白话,英德,韶关城区白话,都是那时候难民带过去的。

福州难民逃到了南平,沙县,永安

潮汕难民不知道多少流落在闽西-赣南山区。我那个小村子就有4位 ...


那些逃难的难民,所占比例很小,而且距离也不远。韶关白话与南宁白话形成的情况一样,是少量粤语区移民同化大部分本地居民。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4-20 17:1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7: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贴大篇,舞桑巴了,好看嘀n15]

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9: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情系珠江 的帖子

发现你就靠一张嘴瞎扯,还好老子有查过长兴县资料。自己去找一下看看吧,长兴政府网上长兴历史是怎么说得,猪浆就是无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0: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4-20 17:09 发表


那些逃难的难民,所占比例很小,而且距离也不远。韶关白话与南宁白话形成的情况一样,是少量粤语区移民同化大部分本地居民。


客家也不是一次到位到了粤东的,大概是五华乱华从北方到了长江流域的江西北部,唐朝的战乱又南移到赣中赣南,宋元以后又往闽西,粤东,几乎每次都有战争驱动。

明清之后的客家,主要是填补他乡空白,比如因为战乱导致的粤北空虚,以及清初迁海的沿海迁徙,以及垦殖移民。

老百姓逃难,有什么好谴责的?逃难就是天经地义的,没有武器,怎么去组织抵抗系统的军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4-20 20:08 发表


客家也不是一次到位到了粤东的,大概是五华乱华从北方到了长江流域的江西北部,唐朝的战乱又南移到赣中赣南,宋元以后又往闽西,粤东,几乎每次都有战争驱动。

明清之后的客家,主要是填补他乡空白,比如因为 ...


“五胡乱华”,中原逃难的人只占小部分,散居于长江流域。此后,除了军队败退之外,没见有成规模的难民向南的记录。华南汉族包括客家,都没有证据证明与五胡乱华之“南渡”对应,反而发现族谱在南宋以前的记载不可考、不可信。

明末清初,清兵一路屠杀,也没有大批中原移民向南。此前的移民记载如此泛滥,可信程度不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的卿系猪浆,看看长兴的情况,以后不懂就不要瞎说,靠一张嘴瞎扯是没用的。有证据大家才会尊重你,不要倚老卖老,要以理服人。
长兴县史述略   
加入日期:2004-10-08  

   长兴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与苏、皖两省接壤。东临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苏州。全县面积1430平方公里,辖10镇6乡,现有人口62万。长兴山青水秀,气候温润,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丝绸之府”美称。在和平狮子山、雉城台基山等古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斧、石犁、石矛等生产工具,证明至少在六千年以前,长兴以有人类从事农业和渔猎活动。
春秋至南北朝:
   长兴古称长城。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前514—前495年),吴王阖闾派弟夫概在今雉城东南两里处筑城,作为夫概王邑。因城狭长,故名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后属越,越为楚所灭,遂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三十六郡,属会稽郡。汉朝时,长兴先后属扬州、会稽、吴兴等郡。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曾屯兵吕山。公元282年(晋武帝太康三年),从乌程县中分出,建长城县。南北朝时,从长兴走出了一位开国之君——陈霸先,55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国号陈。当时,长兴属吴兴郡。
隋至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陈,罢吴兴郡,长兴并入乌程县,属苏州。仁寿二年(602),复立长城县,属湖州。隋唐时期,长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顾渚贡茶院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茶圣陆羽将贡茶命名为紫笋茶并写入《茶经》,湖州刺使颜真卿、张文规、杜牧等亲临监茶,诗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苏轼、王十朋等都前来品茗赏景,赋诗题咏。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改长城县为长兴县,自此县名一直沿袭至今。
宋至明:
   长兴的工商业、农业萌芽较早。早在东汉(25—220),长兴即有陶窑业;这一时期,县内的砖窑业、采石业也已出现;明代中后期已有挖煤、炼灰、制砖、印刷业的文字记载,皆属于手工操作;另据宋嘉泰《吴兴志》记载:长兴每年向朝廷贡赋黄糙米、粳稻、绢丝、绵外,还上贡紫笋茶、金沙泉。我县依山傍湖,地形复杂,交通方便,扼三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初,长兴曾是宋金交战的地方。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缠岭(访贤东北6公里)大战金兀术。小浦镇西北5公里的岳飞场(山名)曾是岳飞的练兵场,访贤西5公里的将军山是岳飞安营扎寨处。元末朱元璋派大将耿炳文,在长兴守城10年,以寡敌众,击败了张士诚,奠定了明朝东南基业。明朝中叶,著名文人归有光、吴承恩分别担任长兴县令、县丞,留下了正坛、文坛一段佳话。
清:
   清咸丰末至同治初年(1860—1864),清军镇压太平军,在长兴交战多年,致使人口锐减,土地荒芜,造成田无主、屋无人的局面。光绪初,地方官以荒田荒地招垦,大量客籍人移居长兴,开荒种植,逐渐恢复生机;商贾随之振兴,市场日趋兴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