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136888

[梅州] 拟升高广东省蕉岭县长潭水库水位306米,增20倍电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整条高雄河水引到曾文水库有没有可能?答案是完全可以,隧道长仅6.34公里,再加一大坝,抬高水位到900米以上即可
128.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4: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整条高雄河水引到曾文水库,建一拦河水坝,908米等高线坝长2.37公里
另引中间这条河水入曾文水库有介绍过,即二隧道加二大坝.
129.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5: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高雄河到曾文水库,过隧道后建议高架桥引水方案,或密封引水河方案(埋地式)总长5.68公里,包括入曾文水库前的310米隧道
前文所述中间这条河水引入曾文水库在此段上游,无法利用.
130.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8: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悬的水库,对下游来讲如同定时炸弹啊!一九七五年淮河的上游桐柏山区,因连降暴雨出现连续垮霸,而对下游形成灭顶之灾啊!还是慎重为好啊!!!
================================
正确,故现在都是隧道方案优先,尽可能不建高坝.
文中所述引高屏河到曾文水库,如果不建高坝.采用全隧道方案,可减少争议,特别是在地震区,隧道比大坝安全多了.
图;高屏河508米高度与中间楠梓仙溪500米高度等高线为9.85公里,可三年内挖通,再从楠梓仙溪引水入曾文水库.
24.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9: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楠梓仙溪500米高度位置引水进曾文水库499米处,隧道长5.48公里,即全长9.85公里+5.48公里=15.33公里,可把高屏河引入曾文水库.
造价15.33公里×0.8亿=12.26亿人民币,
25.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9: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楠梓仙溪500米高度位置引水进南化水库499米处,隧道长4.71公里,即全长9.85公里+4.71公里=14.56公里,可把高屏河引入南化水库.
造价14.56公里×0.8亿=11.65亿人民币,
即曾文水库和南化水厍可同时可蓄高屏河之水.
26.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9: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悬的水库,对下游来讲如同定时炸弹啊!一九七五年淮河的上游桐柏山区,因连降暴雨出现连续垮霸
=======================
大跃进年代大坝多是土坝,抗洪能力差,很多泥坝水库至今仍在蓄水,在建的私人小水电,很多很多仍土坝,顶多石坝,三年前广东普宁梅林镇永兰乡一私人电站崩坝,连人连电站一起被水冲走.
结论;造价决定安全系数,高危地区造价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9: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可否考虑生态环境因素?
========================
制约兴建大坝的生态问题已解决,即大坝上下游之间建一钭楼梯专用水道,供鱼类等回游.
在环境与饮水危机问题上,优先解决饮水危机,如曾文水库,建在震中,如果考虑生态环境因素,肯定建不了,到时从大陆引水,也不一定能环评过关.
民间一句话;盐水是穷人喝的,如果不解决饮水危机,真的闹水荒喝盐水去.
任何一项建议,都有利也有弊.现在能做到的尽可能提利大于弊的方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文所述在高屏河的一条支河建坝蓄水,解决台湾南部饮用水问题,在众多山川中,比较合适的锅状地貌在此,前文拟提高蓄水高度至860米,个人认为;只要不惜代价建防震大坝,(如同三峡大坝安全等级),蓄水高度至860米是安全的,有足够宽的大山堤坝蓄水,即使地震也不会大山全跨,望关注并采纳.
如果此大坝建成,可从高屏河引水进此水库蓄水.
由于台湾震中密布,还好,大坝处不是震中,很安全.
坝底501米,蓄水860米,建坝高860-501=359米.
从坝底501米处至蓄水纵深860米处直线距离9.63公里,是大水库,蓄水量巨大,可彻底解决台湾南部饮用水问题.
本水库与曾文水库安全性比较,个人认为本水库胜.
27.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0: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此水库蓄水达到860米高度,蓄水量可超过曾文水库,远超南化水库.
28.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2: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7: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大坝建设蓬勃发展,许多世界级的超高大坝已经或即将在西部山区进行建设,大坝抗震安全正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林皋向记者表示,从国内外关于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坝抗震安全评价当前的发展水平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还有许多重要科学技术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大坝安全关系到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从12世纪以来,全世界共发生了2000余起大坝事故,比较显著的大坝失事有200多起,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造成大坝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洪水、地震、坝基的复杂性与老化等。

“大坝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多次大地震中的大坝震害使大坝的抗震安全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林皋说。

发生地震的不确定性成分很多,发震强度、时间与地点均难以准确预测,这就对大坝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坝抗震安全评价当前的发展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科学地进行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需要。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坝工实践中,关于混凝土坝的地震响应主要采用弹性动力分析方法,即依据弹性模型的计算结果来近似地估计地震损伤的程度和损伤的范围,有关大坝的抗震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和判断,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感到很有改进的必要,并在酝酿着进行改革。

大坝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大坝为人类服务的历史超过5000年。近代坝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典型的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筑坝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1936年,221米高的胡佛坝的建成,解决了温度控制和防裂问题,成为大体积混凝土坝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二是20世纪50至70年代,二次大战后的恢复时期,欧洲进入坝工建设的高潮,技术革新蓬勃发展。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大坝发展的兴旺时期,成为世界建坝中心。无论从建坝数量、建坝规模还是技术难度来说,中国都居世界首位。

林皋介绍,GPS速度场的观测表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每年产生50毫米左右的挤压变形,引起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强烈的地震活动。而这一带,特别是西南地区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根据我国能源发展规划,还将有多个200~300米级的高坝和大型水库在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怒江和黄河上进行建设,这些都属于世界级的超高大坝,不少都超过国外已建工程的水平。提高大坝的抗震安全设计和评价水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对中国大坝抗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林皋认为,首先要科学地进行大坝的抗震设防,采用两级或多级设防标准,合理地确定设防地震强度、频谱特性与地震动的输入模式,完善检验的内容与标准。同时,要加强筑坝材料动态特性与本构关系的研究。深入了解混凝土的速率敏感特性等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

在混凝土坝的地震响应分析方面,完善改进大坝/库水/地基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横缝动接触的计算模型,以便能更接近实际地反映拱坝在地震时的工作状态,并能通过实际检验,发展大坝地震损伤进程的数值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便于工程实用。在土石坝的地震响应分析方面,材料的动态特性与本构关系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根据高土石坝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重视高围压下大颗粒堆石料动态特性的研究。需加强土石坝静、动力作用数值计算模型的研究,以便对土石坝的抗震性能、震害形态以及影响因素取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新技术在大坝质量控制与健康监测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途。发展快速、简便、精确的实时质量控制和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研制新型的损伤修复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利用雷达电磁波可以快速测定材料的质量、含水量,有利于保障大坝的施工质量;利用纳米级的硅酸做黏结剂,可以对结构改性或对结构的裂缝、损伤进行快速修补,提高其运行可靠性。

林皋最后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建坝数量大幅度回落,只有我国坝工建设蓬勃发展。一些建设中或规划建设的大坝都向超高大坝方向发展,拱坝达300米级,土石坝达250~300米级,面板堆石坝达200~250米级,这些大坝多数建在强地震活动区,很少有国外的经验可资借鉴,而国内外已建大坝很少经历过强震的考验。为了保障我国大坝的安全运行和抵御地震的破坏作用,深入开展大坝的抗震安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科学时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7: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斌:
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面临的挑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立志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寻找光明和爱情。她所经过的地方后来就变成了“水拍云崖暖”的金沙江。

有着这一诗意传说的金沙江却以“曲、狭、深、陡”而闻名。它流经青、藏、川、滇四省区,水量丰沛稳定,落差大而集中,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21亿千瓦,约占全国的16.7%,可开发水能资源达9000万千瓦,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

3月下旬,应台湾远东集团徐元智先生纪念基金会的邀请,《科学时报》记者随中国三峡总公司前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及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工程师、金沙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处副主任胡斌一行前往我国台湾交流。在此期间,胡斌专门就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台湾民众进行了交流,并重点介绍了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

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

3月30日,中国三峡总公司发布新闻称,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第一仓混凝土开始浇筑。至此,该工程左右岸地下厂房工程均已进入混凝土施工阶段。

溪洛渡水电站是中国仅次于三峡工程的第二大水电工程,排名在它之后的则是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这两大水利工程都位于金沙江下游。

据胡斌介绍,为了充分利用金沙江干流丰富的水能资源,除这两大水电站外,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还在规划修建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这四大水电站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421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843亿千瓦时,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

这四个梯级水电站分两期开发,一期工程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已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还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前期工作。

其中,向家坝水电站总投资542亿元,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年发电量308亿度,已于2006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2008年12月28日截流,计划2012年第一批机组发电,2013年完工;溪洛渡水电站总投资675亿元,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71亿千瓦时,已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2007年11月8日截流,计划2013年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完工。

除这两个重量级的水电站外,正在规划修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和乌东德水电站也不可小觑。据胡斌介绍,白鹤滩水电站工程筹建期3年半,施工期8年10个月,总工期12年。目前《白鹤滩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审查,可行性研究工作进入报告编制阶段。该水电站装机容量1305万千瓦、年发电量569亿千瓦时,总投资878亿元;乌东德水电站的总投资为413亿元,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年发电量395亿千瓦时。该工程筹建期3年,施工期8年零6个月,总工期11年6个月。现在,《乌东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在同步开展。

此外,胡斌还对金沙江干流中游和上游水电开发的情况作了介绍。金沙江干流中游河段规划修建龙盘、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水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2058万千瓦,而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规划正在开展。

配合三峡水库提高防洪能力

“作为‘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金沙江水电的电力主要输往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同时兼顾四川和云南。”胡斌说。他特别强调,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将作为一组电源,采用3回800千伏直流输电方案,其中送电华东2回、送电华中1回,每回额定输电容量为640万千瓦。

据介绍,研究成果表明,金沙江水电向华东和华南地区送电容量基本可以替代等容量火电,向华中地区送电的火电替代率也在95%以上。金沙江下游水电站替代火电,相当于每年减少原煤8000万吨。

在三峡水库的上游修建这样4个巨大的水电站,会不会影响三峡水库本身的发电能力呢?专家告诉记者,在这四个水电站初期蓄水的时候,也许会对三峡水库本身的蓄水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之后就不会再有负面作用了,因为经上游水利发电后排出的每一滴水仍旧可以为下游的水电站充分利用,这是水利发电的独特优势之一。

不仅如此,金沙江作为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汛期时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梯级联合调度,可以利用预留防洪库容128亿立方米错峰滞洪,提高宜宾市川江两岸的防洪标准。如果配合三峡水库运用,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除此之外,金沙江区域交通闭塞,长期以来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随着梯级水电开发的逐步实施,区域公路交通将得到很大发展。水库形成后,淹没需要整治的多处碍航滩险,700公里的梯级水库将成为行船安全的深水航区,库区和周边水陆交通条件也将得以根本改善。另外,梯级水库联合调度运行,可在枯水季节增加下游航道流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下游航道枯水期的通航保证率。

谈及这四大水电站的社会效益,胡斌还进一步介绍说,紧邻向家坝下游的川南和重庆丘陵区,是我国著名的伏旱区。按照目前向家坝灌区规划,可灌溉川南农田372万亩(1950年都江堰灌溉面积360万亩),如果灌区进一步延伸到重庆,灌溉面积将超过1000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都江堰。

面临的挑战

“开发金沙江,和任何一个在大江大河上改变山川河流的工程一样,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胡斌坦承,这些风险有些是显性的,有些则是潜在的;有些风险在建设过程中或运行初期就会遭遇到,而有些风险则要在工程运行很多年后才会逐步暴露出来。而对于金沙江下游的这四个水电站来说,风险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工程建设、工程移民和生态保护。

这四大水电站都是超高大坝,而金沙江下游又属于西南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在强震多发地区建设超高大坝时,大坝的抗震安全问题自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胡斌告诉记者,特别是在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公众对强震多发地区水电工程的担忧日益加剧。

“虽然我们这4个水电站都建在相对稳定的坝址上,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强震多发地区大坝的安全问题。”胡斌说,特别是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这三个水电站,其所在地区发生强震的震级有可能超过7级,因此这三个水电站是按9度防震设计的,而向家坝水电站面对的这一问题则相对轻松些。“我们这4个水电站在抗震安全方面都是作了充分准备的。”胡斌认为。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超高大坝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胡斌表示,对于这一问题,国内研究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体来说仍旧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虽然人们对大坝提出了“千年大堤”的期许,但对混凝土的认知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千年之后,要想确保这些大坝仍能够安然无恙,就需要对目前大坝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除此之外,虽然这四大水电站在工程建设方面还面临着高水头、大流量、多泥沙、泄水建筑物泄洪消能问题,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问题,巨型机组制造与运行稳定问题,梯级水库泥沙问题和梯级水库库岸稳定问题等,不过胡斌表示,“我们是有信心而且有能力逾越这些工程建设方面的挑战的”。

另外,据胡斌介绍,金沙江这四个水电站要移民32万人,而金沙江两岸的环境容量和人居容量都有限,这也给水电站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过,他相信,这一问题和生态保护问题一起,都将得到逐步的解决。

当中国三峡总公司前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于我国台湾远东大饭店作题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演讲时,能够容纳三四百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乃至过道上也不得不临时添加了很多座位。

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位名叫杨纲的老先生:“您为什么来听这场演讲呢?”他告诉记者,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雄伟壮丽给许多台湾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他们对这一工程的诸多好奇之心。但是,因为没有权威人士能够近距离为他们答疑解惑,所以他们只有通过台湾媒体所援引的一些国外媒体的报道才能对三峡工程有更多的了解。这次,有来自大陆的权威专家为自己解读真正的三峡工程,他当然不肯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杨纲的话应该代表了演讲现场很多听众的心声。正如当天演讲主持人——台湾远东集团徐元智先生纪念基金会董事、台北市前市长黄大洲所说:“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听众没有一个先走的,没有一个打瞌睡的。”直到演讲结束,听众提问的热情依旧未减。

“陆院士站了两个多小时,一口水都没喝,他的体力、耐力和毅力,让我们更加了解到长江三峡工程为什么能顺利完工。”黄大洲的话让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无论是三峡工程,还是金沙江水电的开发计划,都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改变’。”黄大洲在作总结陈词时说,改变带来了进步、繁荣及和平。只要按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必然会带来新的和谐。他认为,当天演讲中特别强调的清洁能源的观念,会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贡献。而对于三峡工程等伟大的水利工程所要应对的挑战,他相信以中国人的智慧是一定能够克服的,它们会为人类的生存开创出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
===============================================
震区都敢建超高大坝,长潭水库的地质条件比金沙江好,也应大胆创新,不能太保守.
安全是唯一依据,该高坝就高坝,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文所述在高屏河筑坝蓄水发电,曾建议升高水位至508米,再详细检查淹水情况,508会淹公路,500米高度是安全的,,坝底高424米,如果蓄水高度500米,实际坝高才76米,属拦河低坝,76米落差可装发电机30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度以上,
45.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6: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蓄水高度500米,实际坝高才76米,属拦河低坝,
=============================================
500米高度蓄水纵深达559公里,此处水质如果可饮用,那就ok了.
46.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8 19: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