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my

【推荐】围龙屋里食茶讲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5 1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仙人草的传说

农历入伏吃“仙人粄”(仙人冻)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仙人粄”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调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仙人粄”是仙人草熬成的,仙人草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记载:“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
     传说:古时候天空熊熊燃烧着十颗太阳,烤干了河水,烤裂了大地,庄稼和草木日渐枯焦。恃勇善射的后羿箭无虚发,一下子射灭了九颗太阳。西天王母娘娘为表彰英雄后羿赐其不死之药,不幸的是,其妻嫦娥偷吃了仙药,奔入月中。留在人间的后羿仰天长叹。备受煎熬的后羿命令部卒搜罗一千童男童女去仙人岛采摘仙人草,这样民皆心惊肉跳,士卒离心离德,后羿心力交瘁,一蹶不振,抑郁而终。不久,后羿的坟头上萌生出一种草,并很快繁殖到各地,这种草能降温解暑、清心除火,百姓称之为仙人草。原来,后羿生前备受心火的焚烧之苦,其灵魂在离形之后恍然大悟,洞察到生命必须仰仗一种将酷烈环境置之度外的清凉的养护,于是,他心中寻找仙人草的愿望便由虚幻变成现实,以自己的献身平息世人对他的怨愤,以自己的灵悟渡化置身于生命火海的世人。
——————————————————————————————————————————
       客家是优秀的民系,在不断的迁徙中在各地撒播勤劳、聪明、勇敢的客家种子,客家人用自己的智慧谋生存、谋发展,并把生活经验用各种艺术形式一代代传下来形成灿烂的客家文化,仙人草的传说,就是客家先人用传说故事的形式把降温解暑之食疗法,传给后人的例证。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1-25 at 16:4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6 14: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zmy at 2004-11-15 17:23
农历入伏吃“仙人板”(仙人冻)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板”,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仙人板”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板”中调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仙人板”是仙 ...


   梅县西阳的仙人草最出名,做出的仙人粄乌黑亮滑。梅州的习俗:入伏出伏要吃这清凉饮料。
  法政路长年有此清凉小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15: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hihihi at 2004-11-16 14:34
梅县西阳的仙人草最出名,做出的仙人粄乌黑亮滑。梅州的习俗:入伏出伏要吃这清凉饮料。
  法政路长年有此清凉小吃。

仙人粄十分好食,梅城以前老牛岗圩有批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2 11: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芋仲”的故事

若干年前,嘉应州一寺庙,一个小和尚非常勤力,除做好寺中杂务外,就下地种芋艿,寺中和尚们都笑它是“大芋仲”,小和尚的辛勤换得每年好收成,但芋头太多一时吃不了,小和尚就将它们去皮捣泥,做成砖形,砌成芋泥墙,有一年遇大饥荒,寺中四十多个僧众和周围村民都仰仗芋泥安度过了凶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小看小和尚和叫他“大芋仲”了,该寺的僧众除功课以后都十分勤力种薯、种芋,周围村民也开始有了种薯、种芋防饥荒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不要小看“大蕃薯”、“大芋仲”它们可是先祖们度饥荒的主要食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7: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宋朝大臣,“大事不糊涂”,本是宋太宗称赞吕端的)这是毛泽东生前送给叶剑英的两句话,也是对他一生重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1976年,叶帅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党。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在广州蒙难之际,叶剑英毅然与陈决裂,挺身而出,率部誓死保卫孙大总统。
      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关键时刻,时为蒋任命为新编第二师代师长的叶剑英毅然与蒋决裂,投奔共产党。
      1927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秘密策划和加紧进行南昌起义的紧急关头,时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获悉汪精卫、张发奎等密谋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加以逮捕,阻挠起义,便火速下山通知贺、叶,并通过“小划子”会议商量对策,保证起义顺利进行,取得成功。
      当南昌起义失败,汪精卫下令张发奎等派兵追赶,企图消灭南下途中的起义军的关键时刻,叶剑英向张发奎“献策”,力阻不追,结果保证起义军顺利开往广东,准备参加广州起义。
      1935年9月,长征途中将张国焘命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的“密电”及时报告毛主席,保证了中央和中央红军按原定方向北上,挽救了党和红军。
      其他如广州义举,到敌人心脏里暴动;西安事变,藏身张学良公馆,多次密谈,促成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再度合作;辗转奔波为抗战,身居虎穴,“舌战群儒”;顽敌重兵压境,延安危急,巧设“空城计”,转危为安;在北平军调谈判斗争400天,不辱使命,等等。在这些重大历史关头,叶剑英曾经历多少惊涛骇浪,遭遇多少迷雾暗礁,但他始终能把握正确航向,大智大勇,一往直前,化险为夷,做到“大事不糊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kjq.hkqing.com/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1-30 at 17:5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5 12: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仙人板是客家人防暑除湿的好东东,小时候,我们总是张望着神奇的大眼,渴望着能舀上一碗,加上蜂糖,嚯,一下凉透心呀。做仙人板,原料是仙人草,这种草在我的家乡很多。近年,家里人大种仙人草,尽管市场波动厉害,但今年年辰还不错,一斤卖到了三元,好让村里人赚了一笔(晒干的呢)。
叶帅永远是客家人的光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15: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挂葛藤的由来》

客家人第二次南迁,起于黄巢起义战乱,话说唐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巢发动农民起义。一年的端午节黄巢系着黄头巾骑着一匹黄膘大马正率领部下追击唐军,途中,黄巢在逃难的人群中忽然看见发现一位大嫂,只见她身背一个十一二岁的大男孩,手牵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蓬头垢面,拼命狂奔。黄巢觉得奇怪,便跃马上前拦住了妇女的去路,喝道:“站住!你这个妇道人家为何把大孩子背在背上,而把小孩子牵在手中?任他稚弱的双脚奔波吃苦?快点把道理告诉本王,否则,我手里的剑可不认人了!”这位大嫂把两个孩子紧紧地护在身后,回答说:“这个大男孩是我哥嫂的遗孤,他们两个都在战乱中遇难死了,这是他们的独苗;而这个小男孩是我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也要保住我哥嫂孩子的性命,让他长大成人,传递下一脉香火。”
        黄巢听罢,仰天长叹。他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了妇女良久,然后收起手中的长剑,默默地转过身,从马背上抛下一句话说:“黄巢的兵是保护穷人的,你到新的地方以后,记住在门框上挂起新鲜的葛藤,我回到军营之中会晓谕自己的士兵,不要骚扰门前挂有葛藤的人家,你快走吧。”大嫂目睹黄巢的背影骑马离去。这位大嫂就是逃难中的客家人,她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客家乡亲。不久他们来到了石壁村,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了绿色的葛藤。黄巢的大军像狂风般席卷而过,因为葛藤的缘故,客家人免遭洗劫。
        以后客家人到端午节就有了挂新鲜葛藤的习俗,也有的找不到新鲜葛藤就挂青枝替代,说是可以祛除灾祸。在宁化石壁村至今仍有葛藤坳这样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地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知识——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山东人,僖宗乾符元年,王仙芝率领农民起义,次年黄巢率数千农民起义响应。王仙芝牺牲后,起义军推黄巢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起义军所到之处,宣布唐王朝的各种罪状,严惩贪官,救济贫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僖宗广明元年,起义军攻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后因内部分裂,大将朱温叛变,唐王朝又利用沙陀族酋长李克用率军进攻,黄巢被迫退出长安,于公元八八四年牺牲。黄巢所领导的农民军虽被镇压了,但却给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物言志,体现了其宏大的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kjq.hkqing.com/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1-30 at 17:5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懒尸妇道

以前的客家歌谣中就有很多警世教人的故事。你看《懒尸妇道》是很典型的一段。

懒尸妇道,讲起好笑。半昼起床,喊三四到。日高半天,冷锅死灶。水也懒挑,地也懒扫。发披髻秃,过家去嬲。讲三道四,呵呵大笑。田又唔耕,又偷谷粜。家务不管,养猪成猫。上圩出入,一日三到。煎堆扎粽,样样都好。冇钱来买,偷米去教。老公打倨,开声大叫。去投妹家,目汁象尿。妹家伯叔,又骂又教。爷骂无用,哀骂不肖。转不敢转,嬲不敢嬲。送回男家,人人耻笑。假话投塘,瓜棚下嬲。当年娶她,用银用轿。早知如此,贴钱唔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6: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索性月半正来归”

小时候回老家过年,乡村田野可以尽情嘻闹追逐,总想多住几天。大人就会话:“细哥喂也真正是嬲到唔肯转哟”,大人之间就引出“索性月半正来归”的话题来:“初一又话初一头,初二又话新年头。初三又话穷鬼日,初四又话嬲一日。初五又话出年庚,初六又话嬲日添。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到,索性月半正来归。”这好象是讲新嫁娘(新媳妇),转妹家(回娘家)的事。
-----------------------------------------------------------------
http://kjq.hkqing.com/
客家情   ——这是我们新开通的网站,正在建设中,欢迎朋友们有空来指导!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1-30 at 17:5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 17: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李文古《 三戏白食客》

作者:黄火兴  (转自“客家情”http://kjq.hkqing.com/
《"先生好大块"》
     李文古,因不愿做清朝的官,无意仕途,玩世不恭。在三戏学台之后,在家闲住。他家附近,有间私塾,私塾中有个先生,为人悭吝,被人称为"啮鬼",又贪馋好食,大家都对他很反感,给他起个外号叫"白食客"。这个白食客,着实讨人厌,不管附近那家有餐好食的,他总是不请自到,为人又刻薄。李文古不知被他白食过多少回,心里也对他感到讨厌,心想,一定要巧妙地对他进行教育一番。
  有一次,李文古跟一些人闲聊,提起这位先生的德性,大家都说:此人嘛,真是"马尾串豆腐_提不得!"有人对李文古说:"俗话说,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我们的本份。但是,对这样有失体面的又不自量的人,道在何处,严在那里?!不仅不能成为众学生之道范,反而会为师不尊,教坏子弟,应该教训他一顿才是。"当时,大家就委托文古设法行事。
  李这古在众人窜掇下,只好答应了。但怎样去"教训"先生,却确实是费人心思。李文古回到家里,一夜深思熟虑,他想到先生平时会餐,不但白食,同时又贪馋,每一样菜出桌,他总是次次捡大块的吃。人问他何不捡小块的吃,他说:"先生是好大块的。"李文古想到此处,便想到先生在学堂下养有一条白毛小狗,大概有八九斤了,于是一场"戏"就开始了。
   第二天,李文古约了几位朋友,主到去到"白食"先生那里,眼看那先生还在那里阅卷,文古就叫朋友玩"把戏"去了。待那先生一停笔,李文古就迎上前去对他说:"喂,先生,今晚天气寒冷,我们来打个'斗聚'吧!?"先生一听打"斗聚",心里就痒痒的,忙问道:"打什么斗聚?"文古道:"天寒食狗肉,暖身又有补!"先生一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急道:"那来的狗肉呀?"文古道"我的朋友早笼来了!"说罢就招乎同伴,将狗崽掂前来。先生在朦胧灯火下一看,这狗崽一身乌黑,又肥又大,也没细看细想,忙道:"好啊,是焖好,还是炒好?"李文古道:"随您便吧!"先生道:"那好,就焖吧!"于是,就由李文古的朋友动手去宰了,一窝狗肉焖得又烂又香,又加喝酒,一直吃到半夜。但是,那先生着实没吃到几块。当他一挟起大块狗肉时,总是爵不烂下不了肚,嚼了许久不允吐掉,偷偷放在一边。李文古看到后,不声不响,诈作小解,将先生那块狗肉冼净后又放在碗里,那先生一见大块狗肉,又抢快挟来,结果还是嚼不烂、吞不下。当大家把全部狗肉吃完后,白食先生还在嚼那大块狗肉。先生不解只好叹气道:"咳,这狗肉也怪,若说它不熟,又这么'脱佛'(核),若说它熟,又总是嚼不烂。"李文古与众人听后,明知原因,但哭笑不得。原来是,文古知此先生"好大块",故意做了"手脚",将雏狗的生殖器先行割下,里面放进一块狗骨头,待全部狗肉焖至半熟时,才将此块"狗肉"放下去煮,结果是"熟而不烂",而先生是"好大块"者,便每一下箸都专挟这块。"这是先生所不知道的。


《"以后不要空心肚赴宴了"》
  "白食客先生"上了李文古的当,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凭着他的"本能",又在好像人家白食了不少。李文古听了,心里很不满意,非要耍弄他一下不可。有一天,文古对白食先生说:"明天是端阳节,你就不要烧火煮饭了,到我家吃个饭吧!"贪馋的先生一听,马上应道:"那敢情好,什么时候去?"文古道:"最好是临昼来吧!我做好菜饭等您!"一言为定。第二天,过端阳节,李文古提早就吃了午饭,钻在被窝里睡着了。临昼时,果然那先生来了。文古忙起床招呼,先泡了一壶特别酽的茶给他喝,随口说道:"先生您 先喝茶,我到厨下去!"
   先生以为他认真准备,便道:"好,我先喝两杯茶!"文古一进厨房便很久没出来,那先生在小厅里喝茶,听到厨下切菜的刀声,又听到热锅着冷水的"嗟嗟"声,以为李文古在认真做菜,准有一顿好吃的啦。于是又耐着性子多喝了两杯浓茶。可是,李文古却一直不出来叫吃饭。大概已过了中了,这时先生感到肚里咕咕叫,接着头有点晕,冷汗也冒出来了。原来是过了当午,"空心肚"喝了这么酽茶,发"茶醉"了,顿觉着晕眼花,手软脚倦,冷汗不止,只想呕吐,那还有心想吃饭呢!李文古听得先生"哎哎哟哟"的声音,才赶忙出来叫道:"先生,好吃饭了!"一看先生那副模样,忙问道:"先生你是有什么病吧?我送您回去,请医生看看吧!"先生不知说什么好,随便由李文古扶着回到私塾里去。待李文古一走,先生忙起身想到厨下吃冷粥,,抬眼一看,桌上有纸一包,附一字条:"先生,以后不要空心肚赴宴"。拆开纸一看,是白糖约一两,忙用来捞冷粥吃下,躺了一刻,茶醉也就解了。过后冷静一想:"咳!又上了李文古的当!"

《"要食洗锅水才能好"》
         白食客一连上了李文古的两次当,贪馋的性儿才稍改了一些。不过,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老馋客有付老不知羞的脸,他始终改不了白食人家的性儿。李文古心想,你一个先生为人师表,本应受人尊敬;可是,你却一味贪馋,没个师尊的样子;若将来当了官儿,不变成贪官污吏才怪呢。今天,我非教到你改了劣性不可。于是,文古又在动着脑筋。
  一日,李文古到该私塾去玩,正逢先生在喝酒,文古忙对他说:"先生,你还有酒吗?"那先生一听就不好气地说:"咳,你年纪轻轻的,想吃酒!先食洗锅水就好食!"李文古一听,心头一怔,正好记上心来,也不答话,转个身偷偷地将个大饼放在先生的灶头角上。那先生回厨下洗碗,一看灶头角上有个大饼,口水就流出来了,拿起一看,圆圆端端的,拗开一闻,香香甜甜的,馋性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五除二就吞下肚里去了。谁知,这又正中了李文古之计。待他大饼则吞下肚,李文古忽然紧张地跑回来,在灶头四周乱找,不见有什么东西,便忙问道:"先生,你入厨房时,有没有看见灶头角上的大饼?"先生道:"那有什么大饼?!"李文古装着惊慌地自言自语道:"坏事了!坏事了!一个大饼不要紧,若是被人误吃了,老命就收了!"先生一听这么说,顿然感到不妙,忙问道:"文古你说什么?"文古道:"哎,我那大饼是用来毒老鼠的,里面放有香甜味的老鼠药!"先生一听,惊得满脸变色,忙问道:"那若中被人误吃了怎么好呢?"文古道:"那就死命一条!"贪馋的先生真是吓昏了,又急问道:"难道就没办法救了吗?"文古道:"救是恐怕有救,只是那药难吞哪!"先生问道:"要用什么药?"李文古道:"要是老鼠吃了这毒药,吃些洗锅水就可救活。人呢,我想也怕可以。"说完就匆匆离开厨房,躲在一角暗观动静。
  那先生听过李文古的话,也不知是真是假,一想到毒饼,就似觉肚子里隐隐作痛,惊得冷汗也沁出来了,为了救命,管他呢,洗锅水嘛,方便,拿起水杓,就往潲水缸里舀起半杓,一昂脖子咕咕地灌下肚去,那洗锅水又馊又酸,刚一下肚,就"呵呵"地呕出来。李文古却在一旁暗暗偷笑。那先生一个晚上没睡好觉,认真想起来,才觉察到又是李文古造的孽。但仔细反想一下,也觉得每次都是由于自家贪馋惹祸,作为一个老师,也确实不该如此。从此以后,那先生才正真痛改前非,认真教书育人,逐渐受到人们的尊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1: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zmy at 2004-11-29 16:27
小时候回老家过年,乡村田野可以尽情嘻闹追逐,总想多住几天。大人就会话:“细哥喂也真正是嬲到唔肯转哟”,大人之间就引出“索性月半正来归”的话题来:“初一又话初一头,初二又话新年头。初三又话穷鬼日,初四 ...

初五又话神下天,初六又话拜周天-------

将就嬲到月半正来归”

看了汝个网站,办成客家文化时空那个格式也不错,做好收集工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 0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转帖很及时,我看了十分亲切,好一个李文固啊,真真了得。多谢楼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21: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水鬼升社官》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梅县大沙河唇水打伯公一带有一只水鬼,经常发出怪声,要找一位寻短见的人替身,以便返回阳间。
      一晚,一位妇人因与丈夫口角,背着一个三岁孩子来投河。水鬼一见,十分高兴,因为他足足等了几年,才得到这次变人的机会。但水鬼细细想来,又不忍害死二条人命,便放弃变人的打算,宁愿继续做鬼。于是那位妇人跳水三次,都被水鬼推回岸边,妇人觉得奇怪,毅然改变了主意,回家去了。
      此事被河神知道后,上奏海龙王。龙王认为水鬼这样做已经改恶从善,特封它为社官。
----------------------------------------
注:“水鬼升社官”客家话俗语,意思是[小人得志,庸人升迁 ]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2-22 at 08:3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6 22: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笑话

梅县有一个叫“啷石先生”的人,这位老伯身体硬朗、腰杆壁直,至今八十多岁了还见他快步如飞的样子,四五十岁时,涯(我)见过基(他)挑担不用手扶,基(他)有许多笑话,如“条条大路通北京”(是讲基(他)走行上(到)北京的事),“不要浪费”等,这里讲一个“啷石先生”——《谢任山最高》的笑话:
      “啷石先生”以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但不幸的是用脑过度精神失常,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啷石先生”照常上课,他到一个新班级上课,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好!今天给大家出个题目——世界上那座山最高。”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啷石先生”严肃地说:“全部唔着(全都不对),谢家门打呀开(打开)谢任山最高。” 这时同学们全都懵了,以为这是老师的新发现。(后来才知道老师的名字就是谢任山,老师精神失常了)
-------------------------------------------------------------
http://kjq.hkqing.com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2-7 at 01:0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6 23: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古镇——仁居


      粤东山水美;依山傍水多有小村小镇,也美!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一座位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处有着390年县治历史的小镇,历尽沧桑,古风犹存。
      古城依河而建,仁居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河上横跨四座石拱桥,其中三座建于明朝,自西向东依次为永昌桥、青云桥和驾虹桥。两岸是一排排用木柱或青砖支撑的吊脚楼,吊脚楼的临街面都是骑楼式的茶楼酒肆,街市上人声嘈杂,摩肩接踵。一泓秋水,缕缕炊烟,楼阁倒影,装点出一幅绝妙的画面。
游览亮点:
①古镇依河而建
②青云桥古桥
③青云桥旁曾作为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广东金库的楼房
④窄窄的街道是鹅卵石铺砌的,随着岁月流逝,石头磨得光滑圆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