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90|回复: 66

【转帖】我市高考已无优势可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8 17: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市高考已无优势可言


2004-07-08


--------------------------------------------------------------------------------

  
                                   □黄锦章


       我市是文化之乡,崇文重教之传统为国人所称道。梅州历年的高考在全省也占有一定的位置。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各地都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伟大战略来抓,重视教育的程度不断加强,各市教育发展势头相当猛。而我市地处粤东山区,尚属欠发达地区,虽然每年输送出去的人才不少,但学成之后,回到家乡的优秀学子屈指可数,一些不得已回来的,也千方百计想跳槽出去,这是经济杠杆在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缘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并不奇怪!因此,梅州教育将面临人才匮乏的状况,我们一定要有此忧患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我市中学的教师队伍不但得不到加强,反而随着年度的推移,老教师的退休,师资水平呈现下降趋势,高考也已无优势可言。
       2003年以前,我市的高考在全省还有一定的位置,录取的绝对数仍在全省排前三名(我市的考生总人数在全省排第四)。但是,在2003年,我市高考录取总人数已跌至全省第五位。全省去年高考录取率为82.89%,而我市的录取率才81.12%,录取率在全省21个市的排名中居第12位,连中间都排不上!去年我市各科考试成绩在全省的内部排名为:语文排第9位,数学第7位,英语第16位,英语(2)第16位,物理第12位,化学第8位,政治第9位,历史第5位,地理第14位,生物第10位。从以上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只有历史科的排位在第5名,其他科都排在中间或偏后,差距可想而知。我们务必十分清醒!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市的英语教学水平在全省也排在后面,英语和英语(2)的考试成绩在全省21个市中排第16位,位居倒数第5位。历年来我市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感到英语口语、听力与其他省、市考上去的同学相比差距太大了,感到最吃力的也是这方面。因此,加强初中英语教师和高中英语教师的培训、深造工作,在我市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不然的话,我市考生的英语水平和其他省、市考生的英语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前辈们对以前只有半桶水的英语教师作过生动的刻画,说这些人“见到唐人就讲番话(即讲外语),见到番人(即外国人)就唔晓话(即不会说)”。但愿这些荒诞的过去今后不要重演。
       今年我省高考成绩揭榜后,我市高分层次的考生人数也比去年有所减少,我市700分以上考生人数435人(广州市有1400人,汕头751人,佛山650人,深圳563人,茂名530人,湛江471人),在全省排第七位;750分以上考生我市共有115人(广州415人,汕头239人,深圳181人,佛山147人,茂名142人,江门137人,湛江120人),在全省排第八位;800分以上考生我市共有16人(去年是18人),而广州有103人,汕头67人,深圳51人,茂名31人,佛山29人,湛江63人,江门21人。今年我市的高考录取率能否达到省的平均数还是不容乐观的一个未知数。
       总之,笔者认为,鉴于我市的实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高考在全省已无优势可言,且在教育诸多方面我市都滞于全省的后面,如不正视现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话,“文化梅州”的建设将会是令人担忧的。
       高考是国家检查各级教育质量、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考仍是教育的指挥棒,是老百姓公认的目前国内尚存的公平、公正竞争的绿洲,是应该认真强化而不是淡化的一件工作。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创造一切条件把高考的事做好。如果高考都落后于全省或居于中下水平的话,那么“文化之乡”的美誉将名不副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8 2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颇令人痛心的现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9 0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以来的现状,怎么你们才发现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9 21: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地球人都知道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0 0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梅州正在正视这个问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11: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没优势了,经济不如人,留不住人才,引不来人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11: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中学主要靠生源撑着,如果靠老师去教,不敢想象,我的一个高二语文老师说普通话简直是原版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22: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確,當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條件總體上而言比起梅州好得多,硬件軟件都能夠給他們的下一代以充分的准備。而我們呢?我們還有什麽優勢而言?在我所在的村裏,许多小孩都覺得讀書沒有出路,因爲学费太高,他們很清楚他們的家里無法提供。因此,他們就自暴自棄!同時,師資隊伍、學校條件等也是一個大問題。許多老师整天只知道賭六合彩等等,卻“沒空”去研究教學,根本不配爲人師表(當然,收入不高也是他們無法安心教书的一個的客觀原因)!面对現狀,確實感到痛心,但痛心之餘,我們是否能夠做些什麽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23: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時,以前的“好成績”,其實许多也是下笨功夫得來的。也許是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句話吧,似乎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習就比較刻苦耐勞。但事實上,這種“笨學習”會造成很多问题的。比如,知識面太窄,只知道課本上那點可憐的“知識”。又比如,思維能力太差,往往不容易突破常規。……
    這點,我有著切身的體會。1998年高考時,我的考分是730分(文科),單從分數上看也是比較可以的了。按入學時的成績排,我在所考的學校整個中文系新生中排在第15名。但我卻發現,我存在著許多他們懂而我不懂的地方,我有非常大的的知識結構方面的缺陷,比如,入學後聽講座時,我不知道王小波是誰,我沒聽說過汪曾祺,我不知道帕瓦羅締,……而我的同學則可以告訴我有關這些和许多東西。後來,我跟我的3個高中同學(依然在同一個大學裏面,他們的高考成績非常高)聊起這件事時,他們亦有同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1 23: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苦啊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个据说是小孩跳皮筋的时候念的词,黑色幽默,欲哭无泪。中国现在有两个腐败的行业,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救死扶伤,一个是塑造灵魂,都烂掉了。呜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哦,好象有些走题了

[ Last edited by mzkegaren on 2004-7-11 at 23:3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2 09: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福建内地邵武市的一中,初中部已经承包了,学童每年9000元人民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2 1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比大學還貴?
不過光看高攷卻有點說不過去吧,畢業中國的高攷制度存在的問題不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2 11: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社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2 16: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教育成爲一種可以創收的“産業”時,就注定了不再有“人人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權利”了。那些所謂的“專家們”經過所谓的“論證”後得出來的结论是:每年5000元的學費對於中國的普通家庭來說是可以承受的。真不明白,所謂的普通家庭是什麽樣的家庭呢?反正我們那裏幾乎沒有任何家庭可以承受!如今,研究生实行全部自費的呼聲也越来越高了。沒關系,就讓那些有錢的人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吧,反正本來人與人之間就是不平等的。但我擔心的是,當遊戲規則被許多人認爲是不合理的時候,他們會不會不再遵從這個規則而用自己方式另外建立他們的遊戲規則?就像艾滋病人在遭受了來自社会的太多歧視時拿起針頭隨便找人紮上一針一樣,得不到教育的人會不會也做些什麽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8 15: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破天惊!震聋发愦!“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不施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

大约在十年前吧,我就曾经开始设想文科高考要考它十几门,除了原来的语、数、政(含哲)、英、史、地外,还要加经济、法律、逻辑(或智能学,待定)、心理、电脑、二外或书法任选一(满分可为30,其中二外又有几种可供选择)、百科知识竞赛(以上各科除外的)。总之是一科都不能少!!此外英语要考听力和口语(不单指考外语专业的,所有文科生都要考),至于考中文系或新闻系的,还须加考一科大剂量的写作,含对对联、古体诗词、文言短文、制谜、小幽默、新闻稿、现代诗、应用文,再加一篇大作文。文科的语文要比理科的难,以对应理科的数学比文科的难。此外还要进行二次高考,将以上十几门都考二次,二次高考间隔可为三个月或半年,合计两次总分及参考单科成绩严格择优录取。这样考目的是尽量为社会减少一些悲剧文人。至于如何解决“深、专、尖、精”,那就要看各人以后四年、七年、十年乃至一辈子的造化了。我还希望北大率先进行这种改革,不然,就算是真的以全省前三甲或者地区状元、县状元的成绩进去的,也恐怕不一定都是最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随便一所学校都会有人说“我本来也应该是北大的,只不过……”  

顺着这样的思路,那理工科高考除原来的七科课程外则要加考  《电脑》(比文科难)、《制造、设计、发明和施工基础》、《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概论》这三门了。理工科也要进行两次高考。清华大学的招生不妨率先进行这样的改革。

补充:若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外敌入侵的危难前夕,则不论文理,均增之军事、兵法、武器等课程,而去掉一些对战争来说相对没那么重要的课程。

文科的高考课程必须要比理工科的多,因为文科主“博”,而理工科主“专”。文科不博,难成气候;理工不专,难有作为。文科融会贯通,纵横捭阖;理科条分缕析,层层深入。文科的高考课程要比理工科的多,是因为不能让“分科前班上倒数一、二十名的学生才去读文科”成立!文科要比理工科的科目多,还有一层意思,将更多的学生吓得“赶”去读理工,培养出更多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进行直接建设的人才,社会上似乎不需要那么多的文科生,而需要更多的理工科生,特别是对近年来的中国而言。有道是“行胜于言”,“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科的经济课程要实用,教中学生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简单经济问题,以及如何办实业、做生意、炒股等经济活动的基础知识,而不是一接触经济就让你去研究资本家是如何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是多么罪恶的,这个等以后读博士的时候再去研究吧。这算是为减少悲剧文人而设置的最有效的一个措施。

两次高考主要是为了打破“一试定终身”的弊端,连每年一度的足球联赛都有主客场制呢,何况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前途、荣辱、幸福等重大人生问题的考大学?能不慎之乎?让大多数参加过高考的人都觉得更科学、合理,更让人心服口服,心理平衡。也让学校、让社会更放心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确实是比较过硬的。两次高考还可让考生们更准确些地认识自己,这也是一种比较负责任的做法。两次高考好象很多,其实是将原来的高考前的摸底模拟考试的其中一次变成第一次高考而已。解决试题太多,考期过长的问题,可以采取几科合一卷的做法。组织、阅卷、计分等工作繁琐可以采用计算机以减轻人的工作量。

学生学习时间从哪来?把重复地做“题海战术”的时间解放出来用来学习那些要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新科目新知识。缺乏老师怎么办?那就自学。缺乏任课老师说明该地教育资源匮乏,在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也是合理的。处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要想考高分进好学好校当然要刻苦努力并且很聪明再加上自学能力极强。

高考不这样考,而你这样去学了,对你高考不利,因为大大地分散了精力,会让你的高考那几科取不了高分,读不了好学校,虽然你的实际水平可能很高。这是要引起注意的。但这就难免构成一种悖论,有些按那样去学习的比较有实力日后发展潜力较大可能成大器的人反而可能会因那样去学而考不高分读不上好大学,而有些考上高分读上好大学的人的成就日后却未必比得了前者,这不免令人感到几分可惜和尴尬。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大体保证考上来的学生不论他来自繁华的大城市还是来自偏僻的山区,都是优秀的,他们之间的素质和水平相差不多,大城市生源的不至太自负,山区生源也不必自卑,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好处。通过这么辛苦考上来的学生,大学应该恢复以前的低收费标准收取他们的学费,这对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是有好处的。

有时我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感觉:象我们这些从偏远贫困山区考上来的学生,即使考上重点甚至名牌大学,但有些人的综合素质或者能力可能还比不上那些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只考上大专或者中专的学生,有人甚至被人刻薄地说成“只会死读书,别的都不会”!但同时我又想,从偏远贫困山区考上来的大专生甚至中专生,他们有些人日后发展的潜能可能比那些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并且考上重点甚至名牌大学的人还要大。这似乎很矛盾,不好理解,其实这主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至于他们之间谁到底更优秀,取决于谁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并且终生努力奋斗。毕竟一次高考说明不了多少问题,同样你的出身也不能给你打一生的保票!

其实近几年的高考改革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3+X”,综合科等,只是还没有象我当年设想的改得那么彻底。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考也必将会进一步深化改革。


假如日后高考真的采取类似这样的考法,象梅州这样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信息不那么发达,人才外流严重,教育经费紧张,教学设备陈旧,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多,学生家务劳动繁重,高考录取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歉收呢?这是让我感到担忧的。梅州,Are you ready  ?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2-28 at 13:5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05: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