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汉民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1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中山陈贽族

神湾陈贽族原居江西泰和,于元天历三年(1330年)迁广东嘉应州兴宁县,第九代孙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再迁广州增城,十一代孙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由钜典迁来,后代分支到坦洲、沾涌、古宥、沙岗仔和定钩环。
           (摘自陈氏宗亲论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19: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和柳溪陈氏九修族谱序

泰和柳溪陈氏九修族谱序
  吾国以宗法建立社会五千年来,未之梢替用,能继继承承各敬其宗,各睦其族。由宗族推而至于乡里,由乡里推而至于郡国,以收亲亲仁民上下相安之效。而世家大族往往关系运会若齐之国,高晋之乐,卻典午而下,朱张顾陆范卢王谢之族,大抵定乱翼世与国戚休,氏族之重如此,而谱牒尚矣!古者朝廷设专官以奠世系,故凡神明之後,历年久而传绪甚明。唐代谱学最盛,沿及宋明流衍益广。欧阳永叔、苏明允于此致力尤勤,蔚成谱学宗派。夫家有谱犹国有史也。为子孙者,铨辑论述藏诸家廟用以明祖系,箸先德定疏戚昭同异隆恩义,接久远使后之览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所系顾不重哉!泰和柳溪陈氏自唐以来,聚族而居,盖千有余年,谱牒相传,代有修篡,兹值乱离之际,犹复以此为务,益以见族之人才之盛而追远睦族不忘其先,足以垂示万禩,故为一言发,明古者重视谱乘之意,至其受姓传绪之详,历次兴修之迹,开卷灿然,不复赘云。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一月江西省政府主席曹浩森谨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2 19: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不是陈魁之后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1: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复

贽公原籍江西泰和,非陈魁之后。请看陈氏宗亲论坛柳溪陈氏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 2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漢民宗兄:茲有關於贄公後裔之問題欲請教宗兄,有空可否給我聯系一下,電郵xnchan@hotmail.com.謝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0: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修泰和柳溪陈氏宗谱序

九修泰和柳溪陈氏宗谱序
   尝旷观我国历五千余年而光华炳耀于禹域,永不为异族侵凌所屈服,屹然卓立于今四海疆域,儼然血胤,华夷莫混,赖有二者也,一为国争光方志,一即宗谱。宗谱叙一家世系之私乘,述先人之令德,谢灵运山居,赋云国史以载前纪家传,以申世模而追源溯始,敬恭肃慎尤匪细事。昔欧阳文忠帝王世系图,硁硁争辩尧舜禹汤文武前之史绩莫稽,谓孔子之学尚袛止于尧舜。因訾议史迁远,溯黄帝为不善,阙疑不量力,而务胜为贵然。自甲骨文出乃知世系井然,学者始病之矣。陈氏先世出于虞舜,其地本大昊之墟,周武王有天下,乃求舜后,得媯满封之于陈,其裔完奔齐,以国为姓,陈灭于秦,满裔珍,相楚封颖川,因徙称陈氏。是陈氏世系之远可溯之三代矣。自汉唐以下,代有闻者,柳溪陈氏为始祖评事公,以唐杨行密之逼臣事,故易讳避地徙西昌,自宋迄今谱已八锓,其间缨朁之隆,人物之盛,良可想见,忠义之门,正气所孕,夫不应如是者乎!且前之谱牒,自清康熙迄光绪,曠二百年而未举。兹自光绪辛己迄今甲申只六十有三年复倡九修之议,是尤见柳溪裔脉之昌隆然。惜以时艰未得远致冀汴吴楚闽粤分派诸族。肇英系出颖川隶地,吴楚之间,奉使来赣,获逢其盛,乌敢以一言为辞,惟私念国父孙公于所箸遗教中,民族主义一章,曽举尚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谆谆昭示以治国平天下。先循家族入手,是则一族之隆,替有关国运之泰,不其所系,岂不大哉!若徒论世系世禄而不及修德以昭远,讵免内谱与特勲之诮乎。后之嗣者幸有鉴焉。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兼赣皖监察使浦阳陈肇英敬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22: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贽公系与陈家祠

贽公系与陈家祠
一柳溪分支祠                 
       位于兴宁学前水关口,故有水关祠之称。据谱载,此祠建于清康熙34年(1695),重建于乾隆58年(1793),又修于光绪元年(1875)。此祠为三栋四南北厅砖瓦平房结构,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大门上有石刻“斌庐”二字,贽公之子文武之谓也。
二.兴宁合族祠
     兴宁陈氏合族祠坐落在城衙背,约建于清咸丰年间或光绪初年,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在祠内开办家族学校----义正小学,故又称“义正祠”。此祠为砖瓦平房结构,有上、中、下三大厅。后幢有寝室六间,三厅周围有宽敞回廊。大门前筑有围墙,墙内有数百平方米的院子。全祠占地近千平方。
三,梅城陈氏合族祠
    由嘉应五属陈姓所合建,位于梅城凌风西路柯树胡,面向梅江,为三栋二横砖瓦平房,建筑面积約800方。该祠又称太史第祠,因该祠在柯树胡,俗呼树胡祠。
四.广州陈家祠
    坐落于广州中山七路恩龙里的陈家祠,是清光绪年间由当时全省七十二县陈姓各支派集资合建。筹建于光绪14年(1888),峻工于光绪20年。该祠三轴三进,九厅六院八走廊,占地面积达13200平方米,是特大型祠堂。祠中聚贤堂为当时聚贤集会之所,后堂作家祠,有神龛三座,每座放牌位上千,当时放一牌位需付银380两。其余厅堂,平时供陈家子弟办学读书之用,故陈家祠又有“陈氏书院”之称。兴宁贽公系在广州陈家祠供有牌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16: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兴宁元美公系

广东兴宁元美公系
    据兴宁陈氏族谱载:元美公,号庆馀,进士出身,官封三品,旌表经裘。原籍江西泰和柳溪,因避乱始居风城,继迁大埔三河坝。其后裔居三河坝和梅县畲坑,有分支迁兴宁。
    按其族谱载,元美公辈份还是较低的。本人以为,元美公辈份应较高,可能其谱有遗漏。元美公该是晖公的叔父辈。元美公和晖公都跟随陈固参加王绪农民起义队伍,一起投靠过吴王杨行密和梁太祖朱温。“官封三品”确有其事,兵败之后,他们躲在江西泰和柳溪。
   元美公系文风亦甚盛。
   元美公后裔新圩宰公,有子四。老祖屋上月形、下月形,各有一副对联:一,先君子,自梅迁兴,堂构经营,一望山京适廓;后子孙,唯长与四,衣冠齐楚,千秋俎豆馨香。二,先君子,自梅迁兴,堂构经营,一望山京适廓;后嗣孙,唯三与二,衣冠齐楚,千秋佾豆馨香。宰公迁四川子孙,人数超过兴宁本地。当广东陈氏到四川,若能对上上述对联之一,即被视为同宗,受到热情接待,帮助解决困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15: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溪陈氏庆源图图序

柳溪陈氏庆源图序
    春秋左氏传曰:先王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陈氏之先出自虞舜。武王定周,下车而求舜后,得媯满而封之陈。故其后世子孙,以国为姓,繇汉以还代,不乏人勲隆于国,有若丞相公平,声茂于时,有若太丘公。实公颍川许人也。六世孙达仕晋为吴兴长城令,因家长城焉。陈武之得政于梁也。敦叙宗族,从而迁之建康。至吾八世祖,登唐昭宗末年进士,至大理评事。公退居乡里,躬俭约,语默必时言多奇中,知几之士,许有达识。既属唐之叔世,中原失驭;江淮诸州,悉为杨氏有,号称吴国。于时,僭据假窃,所在相梃。公懼祸及语所亲曰:丁世屯棘,不为之计,是犹燕巢于幕倾复跬可待也。岂保身全家哉!未几携其老稚,奋然来徙,遂为西昌人焉。岁在癸末,吾七世祖都干公举进士,资禀明强,遇事辄断。邦人高其能,推领邑事。于是,耆老相率闻于使府。使府亦知公贤,遂命曰都干,俾率强之,众皆欣然慰惬,归以谒公。公牢辞弗获,不得已而后视事。然兹邑猥号丛劇,听断惟艰异时,职抚字者或以废弛蒙累至,公则披阅案牍,判以时尤多暇日,既而革蠹敝,简烦苛,还定绥辑靡所不至,观其施设有方,抑无愧于素宦。是岁乃吴顺义三年,即后唐同光元年也。都干而下,世有隐德支胄,扶助甲于他族。国朝熙丰以来,天子崇尚儒学,吾宗业儒者,日以滋多,迨建炎戊申,千龄始登进士第,初授韶州曲江薄,盖韶以舜乐得名,则吾祖之德荫乃见。今见之昔陈敬仲之昏于懿氏也。懿氏卜之占曰:有媯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卒之,其言皆验。天祚陈氏,其亦八世之后复兴于此乎!史赵有言,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兹又岂易量哉!千龄辄以祖宗传叙,至于今日其支流派别,环而图之,名曰庆源,非特以为吾祖宗永久之传也。亦使览是图者,习知谱系而卑尊少长毋犯分云。
       宋绍兴十二年壬戊仲春望日赐进士左迪功郎虔州司法参军八世孙千龄谨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0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陈汉民 at 2005-2-27 10:26
到了兴宁,就住李佛莲家,并探亲访友:会见同学,探望老师,拜见长辈,还去旅游点神光山游览。神光山上有百姓出资兴建的“石古大王庙”和“神光寺”,规模宏大。碑石载:北宋末年,胡人(金人)南侵,姦淫虏掠,官府无力抵抗。有义士石、古二人,振臂一呼,带领义民,挡住了胡人,石、古俩人战死。客家人记念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保护神。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见民心可用,追认石、古为元帅。客家人敬神延续至今。事实大概如此: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二十三日,金兵追击隆佑太后至江西吉安并攻城,兵锋至泰和。吉州、赣州和抚州的义民抗击金兵,其首领就是石、古二人。不过,本人以为石古只是一个人。其理由是:客家话“男子”被称为“古”,“石古”即石姓男子。客家人中,石姓人很少,难道“石古”就是石达开的祖先?本人并非民俗专家,所持议论属茶余饭后之闲谈罢了。
   游罢“石古大王庙”,才知道神庙不能简单地被称为“迷信建筑”。客家人忠贞爱国,得益于“石古大王庙”不少。

楼主错了。客家石姓不算是个小姓。特别是在兴宁,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个石姓的人。
兴宁人口约120万,而仅石姓就有12000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5: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刚姓氏

阳刚姓氏石姓,受人尊敬。石古大王和石达开,都是英雄人物。我说“石姓人很少”,是相对张王李刘等姓来说的。兴宁黄陂石氏很出名,本人知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6 0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龄子孙

柳溪八世千龄之子孙于元至正元年(1341)迁湖南桂阳县秀才乡。此分枝有后裔湖广填四川,迁重庆铜梁县黄荆沟。
回复 点赞 1 拍砖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7 22: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见过庆源图?

柳溪宗亲有谁见过庆源图?似乎我见过。解放前后的三年间,当时我只有六到八岁。逢年过节,祖屋华成第上厅正堂必挂高祖父崇华公夫妇高大画像,右側挂其官服官帽,右侧地上放靴子;左侧墙上挂二尺见方红布,其上有一个个黑色圆圈,大概有八九个;圆圈间有许多字。只可惜当时未及细看。按现在说法,那就是庆源图。前两年,我托堂兄去祖屋棚(樓)上找找看,未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10: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柳溪晖公前世系的另一说法

     近来初读池阳宗谱,发现和《柳溪陈氏宗谱》本源有以下三点明显差异,烦请各位宗亲协力,帮助弄清真实情况应该何如?深表真挚谢意!

(一)太邱公的来源有异:
柳溪谱:实为厉公佗之子完的后裔:佗厉公—完—樨—泯—须无—无宇—乞—恒—盘—白—和—午—因齐—辟疆—地—法宣—建—轸—婴—余—轨—审—安—恒—厚—齐—源—实。
池阳谱:实为厉公佗兄桓公鲍之子泯公越的后裔:泯公越--衍--琏--履--周昌--裔--丕--善--绍--述--平仕--仁--远--澄--京--考--汤--冯--晟--可--珍--嗣--翔--实。
差之远矣!!!

(二)文赞是实长子纪之后还是次子谌之后:
柳溪谱文赞是源于谌之后:
谌—忠—佐—准—伯轸—匡—达—康—英—公弼—鼎—高—咏—猛—道巨—文赞。
池阳谱文赞是源于谌兄纪之后:
纪—群—泰—奕—奕—匡—达—康—英—公弼—鼎—安—高—永—猛—道巨—文赞。
到匡后又合扰,且池阳又多出了“安”这一代。
谁实谁虚?

(三)晖公是伯固之后,还是叔明之后:
据池阳谱说:晖公是伯固之后:
伯固公第三世孙清公世昌,世昌第五世志和,志和之子永兴居池阳池口,永兴之子世晖迁江西柳溪。
柳溪谱说:晖公是叔明之后:
柳溪谱从叔明到晖公是十代,池阳谱从伯固到晖公算来也是十代,代数相同,只是伯固和叔明是堂兄弟罢了,二人均是谈先之孙,伯固是其长子茜之子,叔明是次子顼之子。

谢谢赐教!!!


       ( 柳溪陈氏陈文富文)
---------------------------------------------------------------
"颖川郡陈君,绝世超伦,大位未哜,惭于藏文,窃位之负,故时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摘自蔡邕作《太丘公碑文》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10: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溪陈氏源流另一说法

陈氏宗亲网上,安徽池阳谱,对江西泰和柳溪陈氏五代有详细叙述,甚至比柳溪谱还清楚。按池阳谱说,柳溪陈氏先祖并非叔明,而是其堂兄弟佰固。永兴公生子世裔、世晖,次子世晖避难江西泰和柳溪。鉴于江州义门在德安是聚族而居,认叔明为祖;实际先祖必定不是叔明一人。在陈氏宗亲网上较为活跃的几个柳溪陈氏,都认为池阳谱可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8 19:15 , Processed in 0.01951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