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狼吼

【转帖】河源籍博罗人的《惠河系粤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6 0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市志》,从1992年开始筹备,到2008年出版,历经十六载,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审查,充分说明了惠州市政府和文史工作专家的意见,兹将其中的《方言志》中部分摘录,以回楼主及其它网友之问题。

“博罗县的城话被认为是客家方言的一个特殊语群。这些次方言也属于惠州客家话的一部分。”

在《惠州市志》的编修始末中,对《方言志》作了说明,如下:
“《方言志》则请全国著名方言专家李永明教授审查。”

========

第六十一编   方言

惠州市境内主要通行汉语方言,也有少数人讲瑶语或畲语。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有讲瑶语的,但已逐渐汉化;惠东和博罗有少数人讲畲语。

        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客家话、福佬(闽话)和白话(粤语)。各方言的分布大致与周边的方言环境相一致。客家话是惠州市第一大汉语方言,这与市境固有的人文历史背景和长期与其北边的客家地区梅州、韶关、河源等地密切往来有关。东边的汕尾市主要讲闽语,故境内的东部地区有讲闽语的。西边的广州市、东莞市主要讲粤语,故西部地区有讲粤语的。

另外,博罗、龙门还有一部分讲“本地话”。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惠州市境内的汉语方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的引进和一些旧词的退出。同时,客家话、福佬和白话词语也在交流中相互吸纳应用。这样就使得几个方言的一般词汇都有一定的变动。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较多外来人(特别是外省人)的进入,惠州市境内使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惠城区内,变化相当大,在公共场合,方言的使用率已大大低于普通话的使用率。各县城内的方言使用率也有降低趋势。

惠州市至今尚未对市境方言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本编《方言》所依据资料分别采自惠州市辖各县区新编出版的《惠阳县志》、《博罗县志》、《惠东县志》、《龙门县志》。

第一章            客家话

客家话是惠州市境的第一大汉语方言,分布在惠州市下辖各县(市、区)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惠城区和惠阳市的所有乡镇,龙门县和惠东县的大部分乡、镇、场以及博罗县的大部分乡、镇。从地理分布上看,讲客家话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山区,或者近山的地方。从使用人口上看,惠城区的本地居民都使用客家话,惠东县约40万,惠阳市约33.5万,龙门县约8万(这部分人同时使用龙门话,即粤语),博罗县约24.39万。从人文历史背景来看,客家的祖先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末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到赣水中部地区,唐末至北宋已蔓延至广南东路的韶、梅、循、惠诸州,南宋以后更大规模地向东南部迁移。这部分移民长期保留着强烈的宗族观念和固有的文化习俗,语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梅州音为基准,分布于粤东、粤北的客家方言。惠州市境客家话就是这样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而成的。

        惠州客家话的语音总体上非常接近梅州音。声母方面,它们都没有舌尖后音[tʂ、tʂ ‘、ʂ、z]和舌前音[],却有唇齿浊擦音[v]和舌根浊鼻音[ʨ、ʨ‘、 ]。韵母方面,除了惠州城内之外,各县(市、区)和梅州话一样,都没有撮口呼韵母,但保留着古汉语的[-m、-n、-ŋ]鼻韵尾和[-p、-t、-k]塞音韵尾。声调方面,除惠州城区外,都是6个声调,这一点也与梅州话极为相近。

        惠州客家话亦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其内容并不是很一致。惠阳和龙门的客家话都是声母[n、l]不分,而惠东、惠城和博罗与梅州音一样,区分清楚:博罗的客家话有喉塞音[ʔ],而其它地区的客家话则无。总的来说,惠阳、惠东客家话因使用人口多、分布面积广等原因而较能代表惠州客家话的面貌,龙门的客家话因为使用该方言的人们同时还使用龙门话(粤语)而带上一些别的特征,博罗的客家话亦有自己的特点,惠城区的客家话仅声调一项就与各地不太一致。此外,各县(市)的客家话内部又可以分出次方言。博罗县的城话被认为是客家方言的一个特殊语群。这些次方言也属于惠州客家话的一部分。

对惠州客家话的语言、词汇、语法特点,仅以惠阳市的客家话为代表加以总结归纳,并在语音系统部分附各县、城区客家话声、韵、调一览表。

第一节        语音系统

惠州市所辖各县(市、区)的客家话都不完全相同,就是同一个县之内也有差别,记录惠州客家话的语言系统只能以一地一点为代表。惠州城区自宋代至今都是粤中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与东西部地区频繁交流,使惠州城区的客家话融入粤语和潮汕话的一些语言特征,故不能作为惠州客家话的代表。而惠阳市使用客家话的人口较多,受其它方言影响较少,淡水镇近8万人全部都讲客家话。因此,选取淡水镇塘边村的客家方言作为代表,来记述惠州客家话的语言系统。

(下面的音系表等就略了,具体请看2008年出版的《惠州市志》第四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3: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使用人口上看,惠城区的本地居民都使用客家话,惠东县约40万,惠阳市约33.5万,龙门县约8万(这部分人同时使用龙门话,即粤语),博罗县约24.39万。

-----------------------------------------------------------------------------------------------------------
引用上楼的:

博罗的才24.39万说客家话的,博罗全县近80万,看看占多大的比例!!!什么大部分都是客家话!!!!!客家神论就是这样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3: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愚后 于 2009-6-6 00:48 发表
《惠州市志》,从1992年开始筹备,到2008年出版,历经十六载,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审查,充分说明了惠州市政府和文史工作专家的意见,兹将其中的《方言志》中部分摘录,以回楼主及其它网友之问题。

“博罗县的城话 ...



政府的干涉影响力非常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7: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幸福果 于 2009-6-6 13:59 发表



政府的干涉影响力非常大!!!


政府的干涉?广州市政府的干涉大不大?
如果你到大点的全国性论坛看看外省人怎么说广东人?他们说广东人是土著,广东人是广东猴子,那又咋样?
一说广东话,意思就是指白话,可是广东省内除了广府人,还有客家人!还有潮汕人!
《惠州市志》编修十六年才成正果,广东省史志办多次审查才通过,广东省政府的干涉大不大?
《惠州市志》是惠州的历史,要本着事实说话的!那届政府敢乱说啊?那届政府官员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8: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地方史志编纂的官员并非学术权威,而且政府作为行政机构也不会干预学术、给学术定论,只是选取一种学术观点而已,不能作为“定论”。只有需要法律鉴证的东西,政府权威机构才有发言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9: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6-6 18:19 发表
主持地方史志编纂的官员并非学术权威,而且政府作为行政机构也不会干预学术、给学术定论,只是选取一种学术观点而已,不能作为“定论”。只有需要法律鉴证的东西,政府权威机构才有发言权。


嗯,理解,所以《方言志》才请专家写的嘛!而不是主持地方史志编纂的官员写的。这专家是乱请的吗?自然是需各方讨论平衡并接纳才上《志》哦。

[ 本帖最后由 愚后 于 2009-6-7 00:4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回复

原帖由 愚后 于 2009-6-6 00:48 发表
《惠州市志》,从1992年开始筹备,到2008年出版,历经十六载,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审查,充分说明了惠州市政府和文史工作专家的意见,兹将其中的《方言志》中部分摘录,以回楼主及其它网友之问题。

“博罗县的城话 ...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的一个语种”等主题版内,2009.3.29

                                   《惠州市志》的两三处根本性错误应予订正
                                                                                         惠州  碧野

       本人因兴趣需查找有关信史资料,其中查阅了《惠州市志》(惠州市地志编纂委编,中华书局2008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志》)的《方言》编、《人物》编的“王度”条目,发现并认为其中有两三处带根本性的错误,应当予以订正。
       适逢该《志》前段时间被公示为市第二届哲社科优秀成果奖拟奖一等奖项目。本人原本想就该事,函致该办公室提出异议和请予订正。但因其规定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提供三位同行专家的书面意见” ,而本人既非同行专家,又不认识其中“三个” 。且完稿之日,已过异议的截止提交日期。故未能以书面直接提交,只好在网上公布本人的反映、意见和看法。以供有兴趣、有心者作参阅;也以作为向该《志》编纂委正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或许能对于正在编纂中的《惠州志》的有关编章编纂者做个提醒,提供参阅和参考。
       一、《志》的《方言》编乃至全《志》中,竟然没有“惠州话”或“惠州方言”一词;错把“惠州话”归属为“客家话” ,说什么“从使用人口上看,惠城区的本地居民都使用客家话” ,“ 博罗县城话……是客家方言的一个特殊土语群”(见于该编《第一章 客家话》);又说“‘本地话’是指惠州市原住民所讲的一种方言,使用人口不到一万,也是一种粤客混合方言,主要分布在惠东多祝的三胜、明溪,以及大岭及蕉田”(见该编《第五章 混合型方言》)。这是带根本性的错误,应当予以订正。
     (一)在事实和实际上,惠州话的存在和基本成型,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是一种独特的广东方言之一,不是和不属客家话、广州话、粤(广州话)客(家话)混合型话(方言)或它们的分支,而是属惠河话及其分支。

       在事实和实际上,惠州话的存在和基本成型,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甚至可上溯到周朝时的古扶娄、先秦时的古缚娄小国“国语” ——“鸲鹆”方言(即类八哥鸟的声音)、“南蛮鴃舌”方言(参见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先生著述《失落在历史迷雾中的缚娄古国•三、四 》,载于《惠城文史》第二十一辑。网上亦可查阅到)。
       北宋苏东坡谪惠时,其子苏过两诗中所称古惠州城域内的“鴃舌”土语,便是古惠州话。在此时期及之前,古惠州城域内尚无“客家话”存在,以及其表征及历史资料的反映和记载。
       在清代,乾隆末年客寓惠州,主归善学讲席、纂《归善县志》的浙江仁和人、解元陆飞,在其《归善县志•风俗》“方言”段文中,所列举的当时惠州话的“奶”(母)、“冒”(无。[按] 当时沿用的《康熙字典》尚无“冇”字,故其用“冒”字)、“落水”(下雨)等约30个词(见于《惠州志•艺文卷》第345页所转载),与今时惠州话的相应的音、义、用字同出一脉,在相隔200多年后今时的仍基本完全一样(参见《惠州方言》词典相应词条),可谓不谋而合;并说:“大都归善、河源、龙川其音轻以柔,博罗重以急。”
       清嘉庆年间,时任惠州丰湖书院山长的广东和平县客家人徐旭曾,在其嘉庆二十年(1815)作品《丰湖杂记》(见于《惠州志•艺文卷》所转载)中,论及惠州本地话惠州话与客家话、本土人惠州人与客家人的关系时,说道:“客人语言,虽与内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读书之音,则甚正,故初离乡井,行经内地,随处都可相通;惟与土人之风俗语言,至今犹未能强而同之,彼土人以吾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彼同也,故仍称吾为客人,吾客人亦以彼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吾同也,故仍自称为客人。客者对土而言,土与客之风俗语言不能同。则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阅数百年,亦犹诸今日也。”   
       在当代。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前主任,母语广州话[按 应更正为广东高州本地话]人、已在惠州工作和生活了四十余年的杨烈雄先生,在其《对惠州话系属问题的看法》(1989)文中,排除和否定了惠州话是客家话。
       祖籍惠阳淡水、能操流利客家话和广州话,厦门大学中文教授、汉语方言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科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理工博士、博士后刘镇发先生明确提出:惠州话是一种非客(家话)非粤(广州话)的独立的方言。他在著述《再论惠州话群的归属问题》(2006)中说:“惠州话群包括广东东部和北部,及江西南部的一些方言群。……跟客语(客家话)和粤语(广州话)都有颇大的差别” ;“惠州话群……它跟嘉应(梅州)方言群应该是平行而不是从属的” ;“最古老的‘广东话’,便可能是惠州话群、韶州土语群和四邑话了。……而今天当有人将他们和‘客家人’混为一谈时,就难怪他们就更有被欺负的感觉了。”
       能操流利惠州话、广州话、也会说一些客家话的老惠州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叔新先生,在其著述《惠州话系属考》(《语言学论辑》(1),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考述和揭示:惠州话,包括惠州、博罗、河源、龙川、和平等老市(县)城的本地话,是一种独特独立的广东方言,不属广州话、客家话、广客杂交话、潮汕话等或其分支;刘叔新先生统称之为“粤语(指广东话,非指广州话。下同)惠州-河源系”,简称“粤语惠河系”,笔者认为可再简称之为“惠河话”或“惠河方言”——正如已正式认可称“潮州-汕头话”为“潮汕话”或“潮汕方言”一样。对于惠州话和粤语惠河系,籍贯广东澄海县、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新魁先生著述《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中评述说:“他[ 碧野按:指刘叔新 ]的《惠州话系属考》通过详细比较惠州话、客家话、广州话的语音、语法,特别是大量的基本词语来进行考证,对惠州话的系属这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惠州话属于粤方言[ 碧野按 指广东方言 ]的惠河系。”并认为这个观点是“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此外,以刘叔新先生为顾问、由《惠州方言》编委会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古今中外关于惠州话(惠州方言)的首部词典性工具书《惠州方言》(词典),亦足以表明和佐证——该词典采用国际音标注音,且所收1万多条词(语)的每一条,都有惠州话与同意思的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的对照比较,读者易于从中判断出惠州话与后三者的异同之处。      
       另外,北京大学《北大中文系论坛》网亦称:广东新发现一种相对独立的汉语方言“畲佬话”(原注:“畲佬”并非指“畲族人”),称之为“畲佬话”。那是对“惠河话”的又一称谓,且着重从其渊源上命名。
       据悉,操惠州话的本地人,从来不认为惠州话是属客家话,甚至有说操客家话的人是“客家屎”等不恭语的;说惠州话等惠河话的本地人,一般都分别普遍认同和接受刘叔新先生的惠州话等“惠河话”的系属说。
       据笔者所知,并认为,刘叔新先生著述《惠州话系属考》、《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是迄今有关惠州话、惠河话系属问题的所有著述中,最符合事实和实际、观点最正确、最有说服力、最可信的著述。
     (二)当今惠州市讲惠州话的人口总数量及分布的基本情况。
      据历史学副研究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理事、惠州市惠城区社科联副主席、区地志办主任邹永祥先生著文《海纳百川熔铸惠州包容精神》[ 按 :本文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社科联和惠州日报社联合征文三等奖,“全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原载2007年11月13日《惠州日报》。网上可查阅到 ]说:据初步调查,2006年底,以惠州话为代表的“本地话”,包括博罗(县城)话和平陵、观音阁、水口、平潭、多祝、龙华、沥林等地区的“本地话”,分布在(惠州市管辖的)各县区30多个镇和街道;全市(讲)本地话(惠州话)人口约53万。
        根据上述对历史和当代的有关事例的不完全列举,可说明和证明该《志》中竟然无“惠州话”或“惠州方言”一词,以及把“惠州话” 、“博罗县城话”等归属为“客家话” 、“广客混合型话”是根本性错误。因而应当予以订正。
       二、《志》的《人物》编中,明永乐帝已经死了三个月,却竟然还活着并会讲阳间人话,即把“洪熙帝”错认错记为“永乐帝” 。这也是根本性错误,应当予以订正。
       该编的“王度”条目原文:“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永乐帝称方孝孺等[ 碧野按 含王度 。下同 ]皆忠臣可悯……” 。
       而事实上,据信史史料载: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中,明永乐帝朱棣亲征蒙古鞑靼过程中,七月十七日到达榆木川(约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之南),第二天即十八日病死;八月十五日,皇太子朱高炽在北京即帝位,改翌年(1425)为洪熙元年,史称洪熙帝、庙号仁宗;十月,洪熙帝称方孝孺等皆忠臣也,其情可悯……。
                                                                                                                                                                                                                                                                                                                                                          2009.3.29


[ 本帖最后由 碧野 于 2009-6-10 23:2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2: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摘转载

[转摘] [转载] 东江时报3月3日第09版“好有瘾的惠州话”专栏载文
                                             
                                                              好仔无改祖宗声

        这是谚语,意思是好男儿(无论怎样)都不忘记自己的家乡话。
        惠州话类似的还有:好仔无离祖宗姓,好女无离祖宗声。把祖宗声提高到祖宗姓的高度,可见重视得不得了。这种本土话的情结,源自于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而那种对本土语言的不屑倒是值得众人不屑的。实际上任何一种方言都会产生这种认同感。客家话就有“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信条。老革命家、教育家谢觉哉在《书同文语同音》中讲过:“谈谈讲话罢,有那么一种习惯,同乡人见面,要讲土话,否则是‘卖祖’。”
       无改祖宗声反映了一种对自己母语的自觉守护,这无疑是应该肯定的。因为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记忆,一种信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句“脉介”(什么)就会勾起客家人的族群认同感,一句“乜惹”(什么)同样会使惠州人感到亲切。普通话说水不断地下滴,惠州话形象地说水零(音近棱)水汀(音扽)。仅从词汇看,惠州话就来得更生动、精微、传神,更不要说声调、声母、韵母的多姿多彩、抑扬顿挫了。这也是我们不忘祖宗声的一个原由。
       无改祖宗声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早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倡议:从2000年起,每年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正如该组织一负责人讲的:维持尽可能多的语言如同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需要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否则,整个世界就会单一化,所有人都说一种语言,举止行为如出一辙,这样,我们就会丢失掉祖先传下的文化遗产。不可否认,我们的语言和方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据今年2月19日上述该组织发布的2009年国际濒危语言地图集,就有2511种语言面临从世界上消失的风险。因此,多国保护语言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惠州,方言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最近,有一百多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把客家话列入电视台节目,该议案并列入市人大督办的头号议案。但是遗憾的是:一,他们是惠州市人大代表,不是哪个县区、也不是只是客家人的人大代表,本应站在全市的高度考虑问题,因此不应遗忘惠州方言;二,惠州方言比客家方言形成的历史至少早600多年,是惠州市中心城市流行的主要方言。按刘叔新语言学家的调查,在市区讲惠州话的人数抗战时期约4万,至1992年已增至12万左右,这里还不包括近郊远郊的马安、水口、汝湖等镇、办事处[注]。如此历史悠久且有10多万人讲的方言,理应不会被忽视;三,如果说保护濒危语言的话,首选是惠州方言。因为客家话是汉语7大方言语系之一,其大本营在梅州地区,族群庞大,而惠州话却处于客家语群包围之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在惠州除了客家话,更应将惠州话列入媒体节目之中。改革开放前,惠州广播站(县级)不是使用惠州话广播吗?那才叫好仔无改祖宗声呢!(祝基棠)

       [注]:引自刘叔新著《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 粤语惠河系探考》

         [注]   祝基棠,高级编辑,惠州日报前总编辑,《惠州名人》主编之一,《惠州方言》(词典)主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求助] 我很想知道:博罗本地话是客家话吗?”版内, 2009-5-27 10:51

MG007 发表于 2009-5-24 17:51

          地方土话


      还应该补充说一句:是与“好有瘾的惠州话”同系属的粤方言惠河话。
      而“好有瘾的惠州话”,是东江时报开设的定期定版专栏的标题。从事实上看,惠州话也确如该说。从某些方面看,惠州话等惠河话,要比国语普通话更优秀些,诚如该报该专栏所载祝基棠先生撰文《好仔无改祖宗声》中的例说:“普通话说水不断地下滴,惠州话形象地说水零(音近棱)水汀(音扽)。仅从词汇看,惠州话就来得更生动、精微、传神,更不要说声调、声母、韵母的多姿多彩、抑扬顿挫了。”——该文在本主题版内第63楼有转摘转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2: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在东江一带,有‘本地话’一语言”版内,2009-5-26 23:46

huanbbs 发表于 2009-5-24 15:16
广州日报>>2009年5月18日>>A10版

新会惠州3000年前有文化交流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5-1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黄健能
http: ...


      很感谢huanbbs 网友转载这篇很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报道之举!本人以为,这篇报道,对于了解、学习、研究博罗、惠州乃至东江中上游的本土文明、人文、文化、文物、方言等,以及其与四邑的新会等地的该五方面等是否有关联,都很有参考和使用价值。
      借此机会,本人也愿提供所获知的一个信息,即:刘叔新教授暨博导著述《惠州话系属考·三》中,有一句话说:“在话语声音的语感上,……惠州话与粤语四邑系的台山话却很相像。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6: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叔新先生,在其著述《惠州话系属考》考述和揭示:惠州话,包括惠州、博罗、河源、龙川、和平等老市(县)城的本地话,是一种独特独立的广东方言,不属广州话、客家话、广客杂交话、潮汕话等或其分支;刘叔新先生统称之为“粤语(指广东话,非指广州话。下同)惠州-河源系”,简称“粤语惠河系”,---

请问碧野网友,您认为惠州话为客家话,白话,还系非客非白之话?请看清楚了刘叔新教授之原话!他计粤语和您所认为粤语有区别计?!您认为河源、龙川、和平等老市(县)城的本地话为惠州话吗?

惠州话和梅州客家话有很大区别,但和白话区别更加大!惠州地区以客家人数量最多,电视广播以客家话为主,有何吾妥!惠州地区计潮州人数量应该都比所谓惠州本地人多,可从矛见过他们要求惠州电视广播以潮州话为主!台湾客家人也从矛要求台湾电视广播以客家话为主!

任何语言都必须保护,但惠州话定位吾清,非客非粤,要闹独立,应该造成其今日日落千丈!广东最有三大方言,客家,潮州和广府!其他归结为次方言,或小方言,这应该对计!


[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09-6-7 06:0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9: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愚后 于 2009-6-6 19:33 发表


嗯,理解,所以《方言志》才请专家写的嘛!而不是主持地方史志编纂的官员写的。这专家是乱请的吗?自然是需各方讨论平衡并接纳才上《志》哦。

只要具备研究资格的学者,都可以请。史志的编写者并没有特别的遴选、评比,具有相应资格的都可以,所收录的东西也是存档参考,与政府决策不一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话的确不是客家话。是和客家话融合过的一种粤语次方言,但同广州话也是相差甚远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2: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纸的黑影 于 2009-6-7 10:43 发表
惠州话的确不是客家话。是和客家话融合过的一种粤语次方言,但同广州话也是相差甚远的。


刘叔X教授所讲惠州话为粤语之一,此粤语仅指广东之意,按照他之粤语意思,雷州话,海陆丰话,全为粤语次方言,即为广东省方言之一计意思!闽越猫汉语吾学好,他理解错了!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6-7 09:29 发表

只要具备研究资格的学者,都可以请。史志的编写者并没有特别的遴选、评比,具有相应资格的都可以,所收录的东西也是存档参考,与政府决策不一样。


存档参考?《志》是一地方史书不仅仅是“存档参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2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