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dz246

我不是客家,但我想讲几句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0 17: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watersong2 at 2004-2-10 01:08
不必回复他们了.我都说过的,不是客家人的人来指手画脚,只会给多数客家人平添不快而已.已经提醒过他的,还不自知,还要来jjyy,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好了,就此打住.


对。我们喜欢就好了,反正总有人会不满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1 01: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拿来探讨的,不要太抗拒。

Posted by watersong2 at 2004-2-10 01:08
不必回复他们了.我都说过的,不是客家人的人来指手画脚,只会给多数客家人平添不快而已.已经提醒过他的,还不自知,还要来jjyy,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好了,就此打住.


兄弟,我想客家人的胸怀也未必象你这么小吧!有什么问题拿来讨论,况且在客家的地域划分上,湖南醴陵也是在客家人的范围之内,只是在于我们有没有认同这个称谓而已,不管是不是客家人,我觉得文化是要保留,而且版主对我的发言也是抱一种抗拒的心态,其实我说的一些话,压根就瓦解不了客家文化,我是在一个比较客观的位置对这些问题发表一点看法。还有一点就是,那位watersong2,说真的,对客家文化,我可能比你熟的多。我不喜欢和没文化的人探讨问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1 02: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

客家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其他地域文化,如:湖湘文化、潮汕文化、福佬文化。。。。我的用意不是要来说几句话就把客家文化淡化,在争论之间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希望看到上面的评论的人能把意思看明白。中国的汉族是血脉相连的,每个现有的文化都有一个发展方向。现在台湾想独立,他不承认自己是龙的传人,那是一厢情愿。它不管怎么演变都变不了血管里面的血统。所以每种文化在保留自己的传统的过程中也要有更包容的心态。我很相信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我在这问题上也不想再讨论了。谢谢这么多回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07: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你真信?应该说,越是西方民族的,越是国际的,越是东方民族的,越是落后的,才越是自己的。事实就是如此,西方人到中国来,仅仅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个落后的,保守的,神秘的国度,他们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到中国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2 0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xdz246 at 2004-2-11 02:10
客家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其他地域文化,如:湖湘文化、潮汕文化、福佬文化。。。。我的用意不是要来说几句话就把客家文化淡化,在争论之间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希望看到上面的评论的人能把意思看明白。中国的汉族 ...

關於文中談及台獨的問題,稍做解釋,台獨人士多已放棄不賣座的血緣論,而務實的承認祖先來自大陸,血緣上與華南地區人民十分相近,但與華北差異甚大。血緣是血緣、文化是另一回事,各民族、族群只要平等,很多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4 23: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收到

祖籍广东的台湾萧姓家族,跟他们来自福建地区的宗亲们一样,追本溯源,也全都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室的贵胄,只是当初他们向南播迁的路线,有所不同而已。

萧姓的播迁到福建地区,大多是走的南兰陵到长乐,然后分支于安溪、同安、晋江的路线,而他们的播迁到广东地区,路线就要曲折得多,大致是从南兰陵先到湖南的长沙,再从长沙到江西泰和,然后分为两路,一路播迁到闽南的漳浦,一路就进入更南方的广东大埔,并且分衍到饶平和陆丰等地。台湾的客籍萧姓,便绝大多数都是由大埔、饶平、和陆丰渡海而来的,现在屏东市的崇兰里有一座「维天公祠」,祠内所供奉的便是萧姓的泰和南溪始祀萧梅轩。

很明显,湖南、江西两地的萧姓,跟台湾的客籍萧姓一样,跟广东的萧姓,都有极为接近的血缘关系。

客籍萧姓与河浴籍萧姓在血缘上的殊途同归,可以拿嘉义县民雄乡的乡民代表萧江河先生的世系,作为说明。

萧江河先生是萧姓家族「饶平六十郎公系」下的第二十三世子孙,此派的祖籍,在广东省饶平县元高都牛皮社的饶兰坑,始祖「六十郎」,叫作萧柏,他们来台的开基始祖,便是萧柏的十五世孙萧耀先,徙台后的落籍地点,是当时的诸罗山打猫东保内埔仔庄,也就是现在的嘉义县民雄乡。换言之,来自广东饶平的这一支萧姓子孙,已经在嘉义民雄繁衍了有八、九世之久。

六十郎萧柏,是广东饶平的开基始祖,他的祖父萧理,是「泰和南溪」的始祖,屏东市崇兰里的「维天公祠」所供奉的萧悔轩,便是萧理的长子。这位萧理,本来是江西人,是萧姓家族江西泰和开基始祖萧觉的第六世孙。
萧觉,本是湖南长沙人,他之所以跑到江西泰和落籍,是因为被派到该地做官的关系。他是唐季五代楚王马股的军谘祭酒军巡大判官署兵部尚书,在距离现在大约一千年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便把萧姓的西裔,带到了江西地区。在萧觉播迁到江西渡和以前,萧姓的祖先,已经在湖南长沙地区繁衍了五、六代,当地的萧姓开基始祖,便是萧觉的五世祖萧球。萧球官拜吴郡太守,是从金陵迁徙而来的,当时的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正在萧姓家族的老家——江苏地区的?围内。从老家跑到湖南长沙落籍的萧球,也是出身齐梁皇室的贵胄子弟,他的父亲萧岑,是后梁中宗皇帝萧?的第四个儿子,而萧?,前文已经介绍过,正是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梁武帝萧衍的嫡孙。

如果再进一步从梁武帝萧衍往上追溯,则萧江河先生的世系,毫无疑问就跟祖籍福建泉州晋江的立委萧天赞先生,完全相同了。

以整个萧姓家族的辈序计算,萧江河先生所属的(六郎公系)开基始祖萧柏,是得姓始祖叔大心以下的第六十五世;到目前为止,该派已经在台湾出现了第二十五世的子孙,萧江河先生是第二十三代。依此推算,则萧江河先生应该是得姓始祖叔大心的第八十七世子孙,比萧天赞先生的辈分要高得多。

从嘉义民雄萧江河先生以及立法委员萧天赞先生的世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样一个事实:台湾的萧姓家族,无论是来自福建的河洛人,还是来自广东的客家人,实际上都是具有密切血缘关系的同一家人!跟大陆各地的萧姓,更毫无疑问是同出一脉的本家兄弟姐妹!

江苏徐州的著名清史学者萧一山先生,在五十五年的十一月间,曾经为台湾的本家们撰写了一篇族谱序,对萧姓家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形,有十分精辟的叙述。全文转载于下,以供参考: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吾殷民六族之初祖,建国于民前三千六百九十四年,即汤武革命之先声也,传统二十有八,至纣始失国。周封微子于宋,以存商祀。南官之乱叔大讨之,因封于萧,而得姓焉。

邓侯佐汉高以成帝业,为历朝第一贤相,家徙闽中,遂开天水一派。而太傅世居兰陵,犹在封邑附近,即今徐州一带,系我族根基之地。

晋室南渡,中原氏族随之播迁,萧姓聚居建业之东,号南兰陵,示不忘本。齐粱继起,两朝称帝,所谓椒聊之实,实大且笃,有由来矣。江以南皆齐梁诸王侯所分布 ,尤以江浙赣鄂湘闽为最盛,后且暨于两粤川滇。

延平开台,移民来者,十余万人,蘸氏蔚为大族,亦有闽南、客家之分,实则凡客人之属华夏者,皆兰陵世家也。河北则异是,盖?之后族均以萧翰故改姓,而与耶律氏之帝胄,分庭抗礼。但千载而下,谱牒失坠,靡可考究,谁复能辨而识之,以别子姓、契丹哉?

余抗战时避夷居川北三台,曾为宗人作大宾点主,戡乱漂泊东湜,亦有南北中三台,何其巧耶。萧氏宗祠棊伙,余又尝主大祭,前后辈相识者,辄有亲亲之感。本源既同,仁孝斯萌,族谱之修,宁可缓乎?贵州宗亲,以旷业钜子,独任其艰,殆能克绍箕裘,光大吾宗者,有有后昆,当无涯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0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个帖子的来源,可能是:

http://www.t2t-travel.com/travel_j/renwen/t2txiao2.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3: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楼上的言论,
我感到很心寒,
难道,那些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客家人的本色?
客家人,本是好客的,有容人之量的,
可怎么楼上的诸位,却似蛮不讲理的?
是是非非,怎么都好,,,这里暂且不论,
但楼主所表现出来的平和,心静,就事而论事的态度,却是客家人所本应有的,
唉,,,
理越辩越明,怎么可以不让人家说话呢?
人家好好说话,好言相向,怎么客家人却反尽是恶意相加呢?
真令人失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7 0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上,从"萧"姓客家人的发源来探讨。

上次发个贴子是说“萧”姓的起源和发展,这里是客家论坛,当然要说到客家的“萧”姓。我也不多讲了,客家人的姓大多来自中原,到底是土著还是移民我们也可以研究一下。客家人说自己是最纯的汉族我认为也是自欺欺人。从人的体态和容貌来看,广东的客家人、广府人、潮汕人都大致接近南方人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到虽然这三个地方的人说不同的语言,但血管里面的南越人血统比例不小。而江西人和湖南人(湖南人大部分从江西迁入)各方面比较接近,这的人喜食辣,民风相对粗犷(无湘不成军,江西也是中国将军最多的省)也与溶入不少三苗人的血统不无关系!西南和西北以及东北地区的人更不用多说了,那本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移民外(曾经有过湖广填四川,山东大汉闯关东,老毛时代还有不少汉族支援边疆),不少少数民族也慢慢演变成了汉族了。长江以北的广大的华中和华北地区的汉族人血液里就更复杂了,古代这么多次的战争,和被外族的长期占领,你觉得当地人的汉族血统还剩下多少?你看现在的满族人虽然在身份证上写的还是少数民族(可能对升学有好处),其他和汉族也没什么区别了。我认为客家主要是在地域上的概念,文化上大体上还是属于汉族的体系之内(有区别也是很正常的,哪个地方没有自己的特色啊?)。我不瓦解也不冷嘲热讽,大一统的思想的确对汉族的发展有好处,客家人的祖先来源于中原,那中原就是客家人的故乡,死抱着客家的独特性不放的人是老夫子精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7 0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把我的新贴又搬到这个贴的回复下来了。

上回说过不回复了,既然转到这贴下面就接下去吧。呵呵~~!
再说说客家人的少数民族血统。用优生学的角度来看,民族的相互溶合(动物学上叫杂交优势)会增加此民族(强势文化将决定民族性)的鲜活力和多样性。而单一种群会慢慢退化,失去活力。越纯的人种越接近灭绝。现在的广东是移民最多的省份,所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广东省都会是最具竞争力的省份。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7 12: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族,本身就是溶合各部族而来的,又何曾有过所谓纯的汉族血?
客家人的血统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客家人,确实有不少与南方其它民系所不同的东西,如与广府人,潮汕人,,,有同的地方,亦有异的方面,总体来说,同的,不过是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汉族人,同受儒教文化所影响,自然会有不少共同的特性,
但体现在民系上时,却又有不少的不同点,,,这是无须抵毁,也抹不掉的,,,
当然,这主要是体现在文化上,体现在观念上,,,

总之,客家人,首先是中国人,是汉族人,自然有许多与其它中国人一样的东西,
但客家人之所以为客家人,自然亦有不少其独特的东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8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xiaoxishan at 2004-2-6 00:45
xdz246:
    你好,看来我们是同宗。我是梅州萧姓。
   
     冒昧问一下,您可是觉公后裔?


是啊,湖南的萧和广东的萧姓基本都是萧觉之后.
引用:   值得提出的是客家萧氏在这一时期的迁徙情况。客家的起源最早是汉末和西晋永嘉间为逃避战乱而南迁的北方汉族,到晚唐和宋又相继迁入赣南和闽西,通过与当地土著和畲族的融合,至元、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与习俗,主要定居于粤、湘、赣、闽等省,尤以粤省为多。萧氏是客家大族。《崇正同人系谱萧氏条》记载,“.....至三十世孙萧觉(齐梁萧氏之后)仕唐,值世乱,举族出逃,分居湖广及江西、泰和、庐陵等县。宋时萧轩(亦作萧梅轩,萧觉的十世孙)自泰和迁福建宁化,复入嘉应之松源(今梅县松源乡),遂衍为岭东巨族。”其支族后又有迁往潮州揭阳和大埔者。又,据说福建漳州萧氏的开基始祖为南宋乾道二年状元萧国梁。其孙萧洵于南宋理宗端平年间任潮阳县令,后由福建龙溪定居潮阳,为萧姓迁潮阳的开基始祖。据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北宋中,又有两支萧氏家族从江西迁往福建宁化。元时也有两支萧氏从江西分别迁广东梅州和大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哪里人的后裔又能如何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10: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就是这样,
其中就是有那么一些人,
老爱反复说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
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我是没有异议的,
但老爱说自己是汉又什么意义呢,
我们纯粹是人少而已,而又和你们有什么差别呢
而某些人就要排除我在客家人行列之外
这是我们客家人应有的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1 07: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广府人中也有人承认,甚至是完全赞成是‘纯蛮’。
也有很多广府人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汉’。
但大多数广府人都认为他们是‘汉蛮共同体’。
但这些都不会妨碍他们同是‘广府人’,当然,争执也有的。

客家人的死硬伤,就是总是在讨论政治的东西,政治是表子样的,不要谈好不好?

我们抛开一切血缘观,族谱观,姓氏观,只认同我们的语言,我们的风俗,这就够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3 23: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