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81|回复: 70

[推荐] 讨论一下河源的“客家古邑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6 20: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河源发展论坛上看到的,贴出来供大家讨论一下:

http://i.heyuan.cn/viewthread.ph ... page%3D1&page=1

在楼下客家文化专栏中吴良生《探索在世客会之前:"客家古邑"的内涵再研究》一文已跟帖提及,再次累赘,实在是希望提醒有关部门注意,深入正确开展河源客家学术文化研究,已成燃眉之势。

河源长期以来缺乏专业的研究学者与研究机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河源客家文化至今仍停留在"地方文史"的研究阶段。而且,河源在论证龙川为客家祖地歧途上越走越远。

赵佗一支并不是第一批客家人或第一批客家先民,这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如果我们不清醒认识到这一点,而还在赵佗一问题上纠缠不放,我们浪费的时间和纳税人的钱将会更多。


学术界一直认为赵佗一支最后是与南越人等土著融合,成为了广府先民。如果河源把赵佗一支作为客家先民,那是否有客家人与广府人共先民或争祖先之嫌?不少学者对罗香林的第一次客家先民南迁的时间放在东晋已经在质疑,对秦之先民的说法更鲜有认同。这是学术界的基本定论,如果河源在这个问题纠缠不放,很可能影响到“客家古邑”的立论根本。因为真正的学者即便受河源的邀请来研讨,他们也只会坚持科学的观点,这将使河源的客家文化地位受到很大冲击。

“客家古邑”之“古邑”可以说是从秦开始,这代表着河源的历史沉淀,是河源的骄傲。但我们自己和学术界都不能证明那时河源就开始了客家历史了。很简单的一个对比:南雄珠玑巷七百年前还是广府人的居住地,而短短的几百年过去,这里变成了纯客家地区。按照冯秀珍客家迁徙六次说,从第一次秦初赵佗率兵南下到第二次唐末宋初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引起的汉民南迁整整相隔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更无法交待龙川作为客家第一站,赵佗所带的军民是第一批客家人的说法。

再看“客家”二字,其更重要的内涵则是唐末至明这一时期河源在客家形成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唐末至明代是客家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赣州之“客家摇篮”和汀州之“客家祖地”的定位都建立在对这一时期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上。清代《嘉应州志》载:“考宋初梅州户,主一千二百一,客三百六十七”,而同时的循州有47192户,两宋时河源已如此繁荣;在元代,河源还接纳了大量的移民,其中以赣中赣南居多。在这段客家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不但与河源形成与梅州不尽一样的客家文化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因为河源在客家形成的历史上充当了重要作用,“客家古邑”河源的地位才能真正确立。

放开视野,河源客家文化地位其实有着更为广阔的论证空间,首先作为客家地区中第一个建县的地方,古邑地位不容质疑;其次在客家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河源从未缺席,一直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源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也一直繁荣而继,这是客家地区中少见的。在大东江客家文化形成过程中,河源地区就是一个中心。那么在客家四江文化(赣州之赣江、汀州之汀江和梅州之梅江及河源之东江)中,河源就有了与其它三地并列的历史地位。这才是“客家古邑”最有说服力的立论基础。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这段历史和河源在其中充当的作用几乎没有研究。

非要去证明龙川是客家人第一个落脚点,赵佗所带那批人是第一批客家人,这是一条死胡同,不但学术界不会认同,就连广州人都会笑我们与他们争祖先。

如良生所言,每一届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都有一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历届世客会的举办地大多都有较为扎实的客家研究成果为其定位与撑腰。同样,没有学术研究成果为立论基础的“客家古邑”论,有如建造空中楼阁,注定随风飘散。

历届各地申办世客会均无一举成功的,如赣州,连续申办几届历时近十年,但赣州在申办的同时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利用近十年的时间深入并扎实开展客家文化研究,普及客家文化教育,最终以《客家赣州》为代表的系列研究成果加上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奠定了赣州"客家摇篮"的文化形象。河源一举成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还有不到两年世客会就要在河源召开,两年对于河源一地深入开展客家文化研究并获取成果来说时间非常紧张。河源应好好利用这两年时间,全面、系统、深入的开展客家文化研究,走正确的路线,而不是在某些人的忽悠下,在论证龙川为客家祖地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另外,学者文章与官员文章区别太大。学者不能胡说,官员可以。官员的长处是组织与管理,为人民服务,为学者服务,而不是自己搞学术,否则脸上贴不上金反而惹得一身糗。

为客家文化节匆忙编撰的《客家古邑论》以及随资料袋赠送的《赵佗传奇》等书,被许多学者临走时丢弃在酒店的垃圾桶里,以免带回学校误导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也是作者说的

政府不能主观主导学术言论。作为河源人,我也希望龙川是客家祖地之一。但不是不能非要说是。河源人很要面子,但也很老实,学术界也很老实,但不给面子。

今年7月在河源举办的“粤东客家地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无论是大会论文宣读还是自由发言,除了冯秀珍和邓晓华两个坚持所谓第一次客家大迁移从秦朝开始的论调之外,没有一个学者敢支持这种观点。还是那句话:真正的学者不会说没有根据的话。而余下的包括房学嘉等嘉应学院的人所提言论均与市政府所想南辕北辙或者擦边而过。吃了主人家的,怎能说人家坏话呢?不支持“龙川客家第一站”说,便说点别的吧,类似“河源在客家文化资源利用方面做得不错”等不痛不痒的言论此起彼伏。当然,学术界也总是有不因“吃了拿了”而嘴软的,某台湾学者就在大会上调侃道:如能证明河源恐龙当年也是说客家话的,河源“客家古邑”就不争自立了。其讽刺与不耐烦溢于言表。

如果再持“龙川客家第一站”说召开第23届世客会,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河源有赵佗,是好事。但不是只有赵佗。我没有说不可以提赵佗,而是提醒不要吊死在赵佗这一颗树上。客家古邑其实有着更为广阔的论证空间。

关于《客家古邑论》一书,其编撰过程我很清楚,太匆忙了。有些资料和文章确实不错,如司徒尚纪的《赵陀经略龙川与东江流域早起开发》,万芳珍的《龙川居民与江西土客家的血缘亲情》等,而房学嘉教授的《“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显然仓促成文。但书中有些文章就东拼西凑胡说八道了,甚至连驳的价值都没有。同一个作者,这一篇文章结尾的观点将前面的观点给否定了,另一篇文章又将这一篇文章的观点否定了,煞是热闹。这样的书,仁兄也说是好书,还是难得的好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0: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有网友说过,应该把河源客家古邑论分立开来:河源是客家聚居地,同是河源也是古邑,但河源客家和河源古邑两者之间没有之间联系。我很认同这样的看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2: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l 于 2009-4-16 20:47 发表
我记得有网友说过,应该把河源客家古邑论分立开来:河源是客家聚居地,同是河源也是古邑,但河源客家和河源古邑两者之间没有之间联系。我很认同这样的看法。
呵,我也赞成这个说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l 于 2009-4-16 20:47 发表
我记得有网友说过,应该把河源客家古邑论分立开来:河源是客家聚居地,同是河源也是古邑,但河源客家和河源古邑两者之间没有之间联系。我很认同这样的看法。


既然大家同意河源客家论和河源古邑论,为麻计就吾可以合并成河源古邑论呢?

第一,河源系客家市,无可置疑;
第二,龙川为广东省古邑,也无可争辩;

人口系流动计,很多河源古邑居民向外迁徙,成了广府先民,一定也有很大比例古邑居民留下来成了客家先民!即使无法肯定古时候古邑居民操何种语言,但可以肯定,留下来成了客家先民太都成了客家人先民!


[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09-4-16 22:3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2: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龙川县令赵佗在华城五华山下建了一座台子,叫什么长乐台来的,后来五华就叫长乐县,华城镇以前叫长乐镇。反正县志上是这样写的似乎,也没去考证是真是假。

后来因为比不过福建的长乐县,要改名,因为长乐镇有座五华山还有一条五华河,就改县名为“五华县”,又改长乐镇为“华城镇”。所以现在的五华中学不在县治水寨,而是在华城。

后来龙川不知怎么回事衰落了,变成与五华一样贫穷落后,人口还比五华少了。好像河源各个县都和五华一样没有什么矿产资源,所以一直是贫困县。蕉岭只有二十万人口,但工业产值却比五华多几倍。所以人多没用,山多也没用呀。

现在的源城区发展的倒不错,不知能否把珠三角的产业吸引一批来,以后五华人打工也不用走那么长时间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2: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0000 于 2009-4-16 22:30 发表
好像龙川县令赵佗在华城五华山下建了一座台子,叫什么长乐台来的,后来五华就叫长乐县,华城镇以前叫长乐镇。反正县志上是这样写的似乎,也没去考证是真是假。

后来因为比不过福建的长乐县,要改名,因为长 ...


长乐县(现五华县)和永安县(现紫金县)同时出现和福建省长乐,永安重名之事,后都被改名,里面个中原因值得考证!

原来蕉岭工业产值那么高计!哈哈...

一个地区交通发达情况,直接影响工业发展,直接影响GDP!紫金和五华同处山中山,就别指望工业产值高那去!其实紫金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就看老板们怎样衡量这些矿产资源和运输成本之间孰轻孰重!

至于河源,其一日作为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居民饮水水源,就别指望发展到那里去!哈哈...

河源保持好生态,给乡亲们当后花园就行也!捱现在非常知足于一有假期就回老家住住,二个多点时间路途,和上下班高峰时刻天河城到祈福新村时间差不多!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00: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源客家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江西迁入,与其打客家古邑,不如打好东江客家的牌子。东江客家是赣江、汀江、梅江流域客家人的融合体。特色更鲜明,更多样化。这应该是一个卖点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4-17 08: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客属第二十三届恳亲会-2010:河源市-以“客家古邑 万绿河源”为主题

世界客属第二十三届恳亲会-2010:河源市-以“客家古邑 万绿河源”为主题
世界客属第二十四届恳亲会-2011:北海市-以“___________”为主题

古邑-不好用;
河源-不好用;

用什么呢?
我还未想到.

北海应该开始思考了!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9-4-17 11:0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1: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什么呢?
我还未想到.

原因是我没有找到河源的感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1: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mlow 于 2009-4-17 11:14 发表

原因是我没有找到河源的感觉!


看来河源人在宣传报道,热情接待方面还欠妥,罗叔这么热心客家前辈都矛FEEL!

其实河源应该为客家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计客家聚居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源头,一个是秦汉建制,移民征伐。
一个是东江流域,赣南西边迁徙过来的人民。
另一个是就近粤东的开发,兴宁梅县的,开发粤中。

河源风景不错,地缘位置佳,铁路交通也很好,靠近珠三角。
名人效应差了点,近现代以来的名人不如梅州-惠州两地。

阮啸仙(1897-193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源一旦出人,总会惊天下.
古成之,,北宋岭南第一位进士.有标记性.
连平颜家族.大清第一汉家.对比之下,曾家也是小巫.张家
龙川文人还算可以.
按风水来说,紫金是最好的,可能以后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3: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平颜比曾国藩厉害?跟李鸿章比呢?

当然什么都靠吹,现在吹吹他,也许让我们能记得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5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