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鼠粄——中华古老美食之傳承 (老鼠板知多少) 罗义群 老鼠粄,细细的条条,两头尖尖,可汤煮,可淹(北方叫捞)食之,质地柔韧适度、嫩滑爽口,老少咸百,系代中华古老之美食。老鼠粄历史攸久,历数千年而不衰,且越传越广。虽然它何年何月何位先民首创——因它来自民,故难以考证。然、它源自中原,几经演化,又经先民南迁,带来客家地无疑! 老鼠粄以水磨米浆,经压榨、拌和、用老鼠板擦、挤压成型,加热调味食用。此工艺流程为客家妇孺皆知。 老鼠粄的构成有四大要素:(1)品名、(2)主要原料、(3)加工方法及其工具。(4)食用方法。 四大要素中,首要的是品名。它由加工方法、使用工具,更主要的是由其外形而得名。否则它与米粉、米线、米皮、河粉、肠粉无异。都是大米制品了。 老鼠粄在特定的流行地域 里有其特定的名称 , 但都是该地域老百姓喜聞樂見, 流行至今的美食。 现在让我们山今及古地往 追朔老鼠粄原来的面貌。 一、抿 尖——流行于战国時期、歷史名人介了推的隐居地——山西晉中地区 ( 寒食節就是纪念介子推的曰子)。 抿尖主要以面粉為原料,加工工具叫"抿床"其加工方法与老鼠粄相似、但少有批量制作、食用時如同面条。 二、食合 食各——流行于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一带),此地也是历史名人岳飛的故里。食合 食各主要以红薯(番薯)、小米等杂粮粉为原料,加工工具叫“擦仔”。其加工方法与老鼠粄完全相同。多为捞 食合 食各 浇卤(淹汁)食用。 三、蝌 蚪 尖——流行于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发现“五谷”的山西长治市太行山一带。此地也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蝌蚪尖主要以水磨小米(粘黄粟)等五谷杂粮的混合浆(也有用单一杂粮)为原料。加工工具叫“蝌蚪擦”。加工、食用方法与老鼠粄一模一样。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身子大,后面有一条长而尖的尾巴;老鼠呢!也是身子大,后面有一条长而尖的尾巴。‘“蝌蚪尖”、“老鼠粄”都是选择其外形与某种动物的尾巴相似来冠名,望文生义,真是惟妙惟肖。 “抿床”、“擦仔”、“蝌蚪擦”、“老鼠擦”的外形、功能,都一样。 老鼠粄历史久远,儿经演化,萬变个离其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华古老美食之传承。 本店宣 丙戍新春吉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7-8-18 09:55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namlow 发表于 2012-5-24 21:44 回复 11# skc 的帖子 同感. 要有好的沙河粉只有怡保有. 哈!哈!
..............《去芜存菁 保持一贯品质》 为了保存老黄芽菜鸡沙河粉的一贯良好品质,梁庆祯坚持采用养足70天,肉质结实香滑的胡须鸡,以及全马著名的怡保文冬出产的肥美爽口芽菜制作这道美食。 除了香滑的怡保沙河粉,食客们也可以选择白饭和油饭配搭,再加上特制的鱼丸,猪肉丸等一起食用,更加是一家大小各有所需所好的最佳选择。 自2008年开始,原来要到夜幕低垂才能品尝到的老黄芽菜鸡沙河粉,因为它的营业时间已延长,每天早上10时30分辨开市,直至凌晨2时30分为止,为食客提供更多不同时间上品尝的选择。 对于梁庆祯来说,不断地提升芽菜鸡和沙河粉的品质,是把“老黄”的招牌打得更响,仍然是他今后和正在努力的方向和宗旨。 ..........................
namlow 发表于 2012-5-28 10:47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3-3-31 11:48 , Processed in 0.01484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3 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