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民工

【讨论】曾姓客家人是否来自山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9 2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曾姓的!!!呵呵!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9 21: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下?

我是湖北荆洲的,
我叫曾祥林,是祥字派的!
请问我的祖宗是谁,
是谁把我们带到湖北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9 2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大家几个问题撒?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9 2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姓寻根苍山行

曾姓寻根苍山行
-------------------------------------------------------------------------------

2003年11月10日  17:03   



    天下一曾无二曾,都是一脉传自鄫国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逃奔到鲁国,其后代为纪念故国以“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

文/王树栋 于瑞清

    驱车从京沪高速公路济南站出发,进入临沂段,沿206国道西行,一路上群山如黛,绿野弥望。阵雨过后,薄雾将我们笼罩在初秋的清爽和润泽里,惬意无比。寻根问祖,幽思萦怀。一踏进曾姓故里——苍山境内,大家不约而同地吟起曾氏先贤曾晳的诗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和着窗外吹来的潄潄微风,历史的种种沧桑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天下曾氏归苍山。山川迢递,岁月悠悠,四千多年前曾氏先祖穿越于斯,创立了丰功伟业,留下了沉重的历史脚印。据《通志氏族略》引《世本》记述,曾氏出自姒姓,系出上古的圣君夏禹。相传距今4180年前的贤君少康中兴夏室后,封次子曲烈于“鄫”,建立“鄫国”,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东夷古国之一,直到春秋鲁襄公六年(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投奔到鲁国,定居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境内),为了纪念故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称曾氏。“天下一曾无二曾”,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那么天下曾氏先世居住的古鄫国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

    据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一记载:“今兖州府峄县东有鄫城”,另据《汉书地理志》及《春秋经传集解》多部历史典籍记载,古鄫国故城均在今山东苍山县城西北16公里处文峰山东麓。另外,《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曾子志》稿审会专家偕同省考古界学者多次赴现场考察,经多方论证,最终确认曾氏的根源就在今苍山辖区向城镇内鄫国故城,并且得到海内外曾氏宗亲的一致认同。

    驱车沿206国道西行30分钟,到达苍山县城。苍山县位于苏鲁交界处、沂蒙山区南缘,东距书圣王羲之故里临沂市40公里,享有“山东南菜园”、“中国大蒜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遥望城区,密树林荫中掩映着琼楼玉亭,东苑新区北缘、三庆现代城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一座具有现代都市色调的新城正在崛起。泇河似玉带依偎在县城东缘,两岸雕栏玉砌,绿草如茵。塔山上屹立着苍山大蒜标志塔,挺拔劲秀,巍巍壮观。

    鄫国故城坐落在县城西北16公里向城镇境内的文峰山东麓,驱车行驶需要二十分钟。文峰山,古鄫国时代称“鄫之西丘(山)”,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季文子葬于此而得名“鲁卿山”、“文峰山”,后亦名“神峰山”。其山势险峻,松柏参天,龙泉清溪,风景秀丽,“神峰积雪”为古沂蒙八大景之一,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称,成为鄫国故城西侧最险要的天然屏障。遥望鄫国故城,只见其背靠隐隐青山,东西濒临如带溪流,两岸平川沃野,南俯瞰广阔平原,枕山、面水、画屏,都城选址精于地理,识尽风物,占却山水之胜。
一踏上这片古国遗址,人立刻迷失在历史的烟雨之中,似曾相识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鄫国是东方建立较早的诸侯国,周敕封子爵,为鲁之附庸,称鄫子国。其土利于农桑,发展农业较早,早年处于小康地位,曾与北方大国鲁国世代通婚,境内有重城“向”(今向城镇)、“蔇”(今车辋镇)、“兰陵”等。据《左传》记载,鄫国君曾娶季姬为妻,鲁襄公娶鄫女姒氏为后,鲁僖公曾召集友邻各国为鄫国筑城。春秋末年,群雄割据,弱肉强食,鄫国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在与北来强敌莒兵的一场大战后,鄫太子巫败走鲁之南武城。沿故城坡地迤逦而上,人类历史的厚重在故城遗址中得以彰显,使身临者如同回到了千年以前,一睹古老鄫国的沧海桑田。鄫国故城近似方形,面积约30万平方米,虽城垣坍塌殆尽,而遗址犹存,城区轮廓完整,界线分明。城门(南、北门)依稀可辨,东南东北城角保存尚好,最高处达9米,可见当时城池的雄伟森严之气势。城中间是大面积的平坦高台,祼露着青石长条垒彻的建筑房基,当地群众称为宫殿遗址。原城墙遗址倾斜且颜色灰暗,上面长满蒿草和爬藤植物,早已消失了作为坚固城堡的威严,只有位于南城门遗址上的石质省级文物保护标志碑“鄫国故城”,还昭示、铭记着古鄫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鄫国故城,西北及北侧,青山如黛,仙气弥漫,灵气四溢,有一山名叫葬山。据考古学家实地勘察和近年来出土文物的推断,此处即是古鄫国历代君王和王公贵族的一处陵园。曾出土苍山首次发现的小型青铜编钟一套,石磬礼乐器一套,还有成组合的青铜鼎、壶等礼器,考古时代为东周,与鄫存在的时间相吻合,成为鄫国辉煌历史的见证。

    两千六百多年前,鄫太子巫怀着凄苦无助的心情远离故乡,逃至鲁国,后在今山东省平邑县筑武城邑,并取曾为姓,虽收复故国心愿未遂,却为中国培养出一代儒家宗师,这就是传至四世的曾参。曾参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他据孔子思想而著《孝经》,被后人尊为“宗圣”。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因此曾子思想影响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曾氏家族与孔、孟、颜氏家族同样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尊重,“孔孟颜曾”之嫡系世代封袭,享受朝廷的各种优惠和特权。曾氏自曾参传至十五代曾据南迁。曾据,因避王莽之乱南迁庐陵吉阳乡(今江西省吉安市),至唐宋时家族兴旺,衍徙到江南各地,明清后遍及全国,有的移居海外。曾氏后裔为求生存、谋发展,先后进行多次迁徙,自曲烈封于鄫国,至今已持续四千六百多年,传至140代30万余人。曾姓自古至今是我国的一个名门著姓,在今中国100个大姓中,大陆曾姓占第38位,台湾曾姓占第16位。

    在曾氏发源地周边,即以今苍山为中心的鲁南地区,曾姓分布甚广。根据山东省平邑县曾氏墓(谱)碑记载,该地区曾氏主要是曾据南迁后滞留此地的曾子后裔,亦有少数是寻根觅旧从外地迁徙而来的,曾氏在该地人数达三万人。

    在离鄫国故城约4公里的李皇路村,我们走访了曾氏后裔曾广寅一家。这是一座四面环树、幽雅清静的农家小院,为沂蒙山区典型的灰墙红瓦式平房住宅,大门横额上镌刻了“三省传家”四字,赫然醒目。曾广寅老人是县财政局退休干部,年届70多岁,已是子孙满堂,身体硬朗,面色慈祥,平生钟爱翰墨,至今仍笔耕不辍,是当地知名的书法家。谈起曾氏起源、演变历史情况,老人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神情,曾广寅老人为宗圣曾子七十代孙,秉承先祖曾参“三省吾身”遗训,以孝道治家,子孙皆有成就,名播乡里。最后老人兴致勃勃的为客人挥毫泼墨,书写了曾子的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用笔飘逸洒脱,寄托了对先祖曾参的绵绵敬意。

    从曾广寅老人家出来,时值傍晚,回眸掩映在青山桑田溪流之中的鄫国故城,在渐浓的暮色中消匿寂寥,它曾几经沧桑,以致看上去似乎仍有无尽的历史烟云萦绕其间。

    晚上,我们参加了苍山县政府组织的曾氏研究座谈会。会上,苍山县政府负责人介绍了曾姓故里的自然人文遗产的开发利用规划,县文体局负责人介绍了苍山博物馆的筹建情况。据了解,苍山博物馆将专设曾氏文化陈列室,全面展示古鄫国和曾氏演变的历史概况。座谈会后,当地著名民歌手倾情演唱了一首反映苍山历史文化的歌曲《这山,这水,这土》——“夏季里我爬上家乡的山,望见了曾氏故里,荀子旧居,还有那苍翠千年的银杏树……这是一座古老的山,这是一片肥沃的土,这是一条神奇的水。”歌声悠远嘹亮,引人无限遐思。

    第二天,县政府领导热忱地邀请我们游览一下苍山名胜古迹,看看苍山的变化。

    苍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古为鄫国,战国时为荀卿治邑,汉以后成为兰陵、缯、襄贲诸县治所。苍山气候适宜,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除文峰山外,境内“鲁南第一峰”抱犊崮海拔580米,系沂蒙七十二崮之一,以峭壁雄险闻名,“君山望海”为古峄县八大景之一。大宗山九峰环绕,层峦叠翠;会宝湖碧波千顷,湖光山色,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在苍山众多的人文遗产中,除“鄫国故城”外,特别值得介绍的还有历史文化名城、千年酒都——兰陵。早在古鄫国时,兰陵就是一处人文荟萃的重镇。曾氏先贤曾子,曾游学于此。战国时,成为楚国一邑,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师荀子受春申君之聘两度出任兰陵邑令。荀子晚年辞官后蜇居兰陵著述讲学,以无比卓越的精神总结自己学说,著成《荀子》一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墓高耸于兰陵故城东南二里处,墓前立碑“楚兰陵令荀卿之墓”。千年古冢,历尽沧桑,建于宋徽宗年间的荀子庙,早以倾圮。明代诗人李晔路过兰陵,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 现在荀子墓已修葺一新,墓地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封土四周青石垣砌,院内栽种松柏,整个墓地花木扶疏,绿荫遮蔽,显得古朴凝重,典雅肃穆,挺拔屹立、气势宏伟的荀公祠正在建设中。荀子墓与鄫国故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道成为中外游人旅游胜地。

[ Last edited by 德隆 on 2004-6-29 at 22:0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9 23: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

我是湖北荆洲的,
我叫曾祥林,是祥字派的!
请问我的祖宗是谁,
是谁把我们带到湖北来的!
我只知道我太公是宪字派的!其他的我就不知道啦,我们村里就我们一家是姓曾的
在我们那个市里姓曾的也很少,我想一定是哪位祖宗迁移到这来了
我想要斑竹帮忙查下,看 我属哪个人的后代,
谢谢!!!!!!!!!!!!!
大家也帮帮我吧!!!!!!!!!!!!!
还想问个问题,
是不是全国所有姓曾的祖宗是一个人,是在山东
如果是在山东,请问在山东哪,我想了解清楚!!!!!
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30 00: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

曾据公既是南方曾的始祖,也是现代曾氏在曾子(山东武城)发祥地的祖先,因为明代的时候,武成曾氏式微,皇帝想找人来受封(宗圣称号),居然找不到,只能从江西找一个(曾质粹,字南武,曾参五十九代孙)来领封,请各位宗亲到曾庙的网页去饱览一番: www.zencius.com

巴人侄哥说的对,南海顺德有很多曾姓村落,我也认识一些,包括顺德勒流的,那里可出个两院院士(医学)曾,厉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30 1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子的名:“参”字应该读何音?下面哪个?
can1 ? 参加的“参“
cen1 ? 这是参差不齐的“参”,应该不是这个。
shen1 ? 人参的”参“
san1 ? 通”叁“,也应该不是这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4 18: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woshini12 at 2004-6-29 23:11
我是湖北荆洲的,
我叫曾祥林,是祥字派的!
请问我的祖宗是谁,
是谁把我们带到湖北来的!
我只知道我太公是宪字派的!其他的我就不知道啦,我们村里就我们一家是姓曾的
在我们那个市里姓曾的也很少,我想一 ...

哈哈!我也不知道迁来湖北的曾姓始祖是谁呀!但我知道我们曾姓南方始祖就是据公他老人家;全国曾姓人的始祖就是春秋时期的曾国巫太子,他是山东武城人(今属于山东嘉祥县),而曾子是曾巫第五代孙了;曾姓人的堂号一般为鲁国堂、武城堂或者三省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4 18: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德隆 at 2004-6-29 22:02
曾姓寻根苍山行
-------------------------------------------------------------------------------

2003年11月10日  17:03   



    天下一曾无二曾,都是一脉传自鄫 ...

多谢德隆曾姓老乡提供《曾姓寻根苍山行》这篇文章的资料!希望德隆兄多点支持这个曾姓人的帖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4 19: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woodszeng at 2004-6-30 00:02
曾据公既是南方曾的始祖,也是现代曾氏在曾子(山东武城)发祥地的祖先,因为明代的时候,武成曾氏式微,皇帝想找人来受封(宗圣称号),居然找不到,只能从江西找一个(曾质粹,字南武,曾参五十九代孙)来领封,请各位宗亲到 ...

其实除了南海、顺德两区比较多曾姓人之外,新会、中山等地也是比较多曾姓人的。在广东应该是广府曾姓人最多,其次是客家曾姓人,再次是潮汕曾姓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4 1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hakka at 2004-6-30 12:03
曾子的名:“参”字应该读何音?下面哪个?
can1 ? 参加的“参“
cen1 ? 这是参差不齐的“参”,应该不是这个。
shen1 ? 人参的”参“
san1 ? 通”叁“,也应该不是这个。

我也不知道读那种音的,但我一般都是读参加这个参字音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4 20: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参更席

  摘自 宗圣曾子网:http://www.zencius.com/index1.htm
  曾参在70岁时得了重病,卧床不能起了。于是,他把儿子曾元到跟前说:“人生的经验,不 要花多实少,言多行少。比如飞鸟鱼鳖,为了追求食饵而身亡。君子不要以利辱身才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4 2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杀猪示信

秋后季节,曾参的妻子怀着丰收喜悦,提着篮子、布袋,告诉曾参说:“夫子,我要去集市 买菜去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5 15: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古人还是很有意思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0 14: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巴人

你系鹤山客家人吗?

在下小姓曾,也是繁字辈`

有缘见个面,现住沙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3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