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za0031504

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2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汀州上杭县下都来苏里--廖氏

福建永定洪山乡上山村嘉禾石村民小组寻找外迁宗亲

(清代至民国时称:福建汀州上杭县下都来苏里。)

世荣、世华为廿二世、其世系表为:
一世:花公。
二世:昌公。
三世:彻公。
四世:百三郎公。
五世:三六郎公。
六世:郎公。
七世:百九郎公。
八世:千一郎公。
九世:三五郎公(我洪山乡嘉禾石廖氏开墓祖,由上杭蓝溪觉坊村直接迁来)
十世:干二郎公。
十一世:百一郎公。
十二世:十二郎公。
十三世:宽公。
十四世:显荣公。
十五世:永义公。
十六世:昱公。
十七世:继盛公。
十八世:质公。
十九世:可尊公。
廿世:源公(字吉甫)。
廿一世:育公,李氏。
廿二世:世荣、世华移博罗公庄蕉坑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2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芾
  廖芾(1843-1919),字伯棠,号树南,南雄城西门街人,明德庆候、征南将军廖永忠之后。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附贡生,州同衔,加捐巡检。历充福建厦门保甲局、通商局事务,曾任文闱场受卷对读官,署理福宁府经历,署理霞浦同安县右堂兼署督粮厅。因不满时政,弃官归里。为官数十年,田不满百,屋只数椽。
  廖芾回乡后,热心公益事业。倡建义仓,维持民食。又倡建新街(今大成街),以助资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大南门右侧城垣创建腾蛟阁(六角亭)、曲成台、倚翠亭、起凤楼,并在起凤楼陈设图书以供众览。
   廖芾为人秉直,屡抗脏官,两次监危,后蒙伸雪。官府惮之,县民敬之。民国八年(1919年)病逝,寿七十六。葬礼甚隆,送葬者队伍长达里许。有乡绅挽联云:建义仓筑书楼,民食文风咸利赖;弃尘凡登仙岛,浈山凌水动哀思。

  参考:《廖氏族谱》、《南雄文史》第三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2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恩施市新塘--廖氏

新塘之名源自清朝,清时采取绿营兵制,除八旗兵外还有汉兵,在地方的建制上,分为府、协、营、汛、塘,塘即是最低层的军事建制、规模类似于今天的班。新塘原名戎角村,当时所设治所即在现在的衙门村(现已叫衙门组),衙门村的旧址今日尚能见到一些建筑遗迹,雕龙画凤的丹     ,整扶石头凿成的水缸,其规模达“三十六个天井”——只是后来由于戎角村多次发生叛乱,朝廷在平息后将“塘”移到新处,始称“新塘”。
     新塘的人文历史有据可考的可追溯至元朝,之前的历史因文献缺失或记载不全不详无法理清,是遗憾却也幸运,给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巨大的空间去挖掘和探究。新塘的文化交融在元就有,在双河的古坟岭,就存有廖氏祖宗廖敏智的墓,记录了他在元朝二年(公元1263年)由西迁入新塘的事情,且当时,廖迁入地点即在今双河上坝,其时尚无新塘之名,其子孙分往各地发展,逐渐形成东乡大姓之一,古坟岭其实也就因廖敬智之墓而得名,这其中同样包含了廖氏子孙的一种尊崇之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6 22: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zza0031504同学

龙门坚公墓碑上记裁生于宋嘉熙二年,终于大元大德十一年,即是公元几年?
  还有宋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即是多大的官职?谢谢指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23: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晴天雨

龙门坚公墓碑上记裁
1。生于宋嘉熙二年:是公元1239年。
     终于大元大德十一年:是公元1307年。

2。还有宋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即是多大的官职?
     还不知下次告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12: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zza0031504老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

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

宗旨、机构、任务及实施方案
( 讨论稿 )

一、宗旨

寻根联谊,弘扬传统;诚信友爱,构建和谐;倡导文明,共享文化;开拓创新,办好公益。

二、任务:

筹办好“研究中心” ( 以下简称中心 ), 是服务广大宗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围绕宗旨,提出目前和今后的工作任务:

一是成立机构,编好通讯录。各地根据地域或分支等实际情况,在明年春季前成立好相应的机构,并将该机构组成情况及辖属基本情况即报“中心”,以便迅速开展工作。

二是边收集资料,边沟通,边服务,通过函、电(网址附后)等手段,架起信息和亲情的桥梁,迅速把“中心”变为服务广大宗亲的纽带。

三是各地宗亲接此文后,请即将你处已续修好的或未续修的旧谱及其它族内文史资料,一并寄给本“中心”,以便尽快开展研究工作。“中心”初步设想,从现在起,力争用 5-10 年时间编辑出版《世界廖氏通书》或《中华廖氏总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宝典。

四是分区域或支系收集整理资料与“中心”集中汇总整理相结合,对个别地区的祖系,外迁失去联系,一时不能理清的,“中心”将在适当时候组织力量走出去与当地宗亲共同研究整理。

五是创造条件,增进交流。拟在适当时候在国内大陆隆重推出“中华文化之旅”等活动,促进族人的亲情和文化交流。

三、组织机构:

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机构设置

1 、荣誉顾问 2 、首席顾问 3 、特邀顾问 4 、顾问 5 、总策划

6 、策划 7 、名誉主任 8 、名誉副主任 9 、主任 10 、常务副主任

11 、副主任 12 、主任助理 13 、秘书长 14 、副秘书长 15 、联络处长

16 、联络处副处长 17 、联络员 18 、总编辑 19 、副总编辑 20 、编委会主任

21 、编委会副主任 22 、编委委员 23 、编辑 24 、特约通讯员 25 、特约记者

26 、办公室主任 27 、办公室副主任 28 、出纳 29 、会计 30 、审计

(欢迎各地推荐优秀宗贤担任以上相关职务)

目前“中心”筹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 排名不分先后 )

荣誉顾问:泽云、太全

历史顾问:名春(清华大学 历史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律顾问:廖勇(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硕士)

主 任:庆生

成 员: 远耿、军文、连昌、德润、国柱、国基、耿光、汉煌、廖勇、宗元、斯伦、培昌、廖燎、
        观维、汉标、锦洪、利平、伟星、伟光、廖强、显军、金龙、雨帆、振凡、秀勋、新民、
        振能、名春、名龙、庆煌、嘉谋、运堪、廖准、兴儒、松江、晓华、芳枢、家启、乃固、
        至平、进文、伯桂、忠德、赵雄、耀先、兆辉、岳华、可源、维君、锦青、启彬、明熙、
        坤生、济林 ( 深圳 ) 、子彬、金宏、步高、金洪、振修、堪民、奖成、乃锡、维国、
        少权、旭辉、爱荣、伟祥、金镛、东安、耀兴、锦歧、汉如 ( 义容 ) 、 廖铁、可参、
        柏林、荣康、应熙、兴和、承泉、常书、兆开、捷平、奕润、奕三、奕载、与房、棣和、
        义培、廖阔、正泰、刚联、晋雄、庄兴、阿尾、振华、承良、宗阳、开勋、飞武、根山、
        育先、集如、大鹏、子忠、国志、提双、聪安、国椿、洪胜、向阳、桂文、良均、锦棠、
        甫钦、准南、连华、桃根、晓华、方明、文贵、荣道、家镇、永祥、九妹、松江、观海、
        玉棠、振华、义夫、金辉、丙居、福邦、劲涛、元径、德灿、汉彪、乾翰、泳铨、荣纳、
        延唐、振文、近远、瑞彦、光南、感志、志善、礼田、志强、富临、富强、芳枢、国志、
        志斌、光业、镜洲、伙周、锦科、廖雁、俊伟、伟星、建新、方明、叠华、盛浩、超财、
        桂文、晓华、腾良、之养、廖欣、史仁、省昌、振尔、萃阳、江怀、小民、连华、良均、
        宗元、有泉、承良、开勋、开俊、飞武、廖恺、国志、家镇、观海、日新、提双、聪安、
        青华、镇兴、展秋、剑华、光南、芳枢、金辉、树芝、廖载、锦威、世林、远宏、海雄、
        百勇、光明、向阳、斯程、志勇、百奇、运生、金清、日容、潭胜、燕钟、庆章、泽波、
        逊初、贵发、益洋、镜洪、木潦、如亮、庚训、刚联、廖佐、廖荣、光南、德远、茂盛、
        求潮、月香、兆开、乐年、国威、荣祥、丙居、茂兴、伟东、伟锋、述醒、仕健、爱娜、
        仕平、福邦、庆忠、国强、远富、频学、奕润、永平、汉生、伟珠、炳奎、志钦、森荣、
        育坤、焕生、汝明、元华、镇明、永桢、志元、春林、奕载、少权(深圳)、文杰、
        富平、伟忠、锦娘、石华、国威、劲涛、文安、乃固、伯桂、喜帮、进文、至平、元径、
        月香、乐年、谨慈、秋铨、伟民、振辉(蓝塘)、楚元、满洪、观桃、权根、松锡、
        扬发、石养、共敏、司奇、仲蕃、巨才、冠开、志祥、月常、耀棉、百焕、乾坤、少雄、
        石才、达林、达前、观先、仁明、宇光、廖清、李金、炳新、翔达、德丰、炳添、修明、
        声明、炳然、启平、柏均、汝光、在邦、廖瑞、星光、赐安、炳炎、大生、信昌、集旺、
        新才、文杰、伟强、成章、盘新、官星、汉祥、丁财、记福、丁传、文轩、汉强、志生、
        振南、荣秋、碧光、其杉、唐苏、廷培、廖琨、远滨、远强、廖焕、番南、穗湖、子学、
        可业、日金、火森、胜波、胜伦、云辉、启冰、家兴、达人、维异、远培、章信、春福、
        锡友、天相、启本、志华、廖云、廖斌、明深、正宗、廖枢、荣艺、忠东、日来、永钦、
        廖汉、卓汉、家庆、家明、立贤、日原、能护、佑生、国济、楚平、记波、叔带、联原、
        钟华、志强、云白、水林、子华、卫华、子良、子明、德源、文兴、郑湖、光环、振胜、
        国友、文轩、炳焕、育强、伯邑、尚荣、百坤、福良、尔成、礼凯、蕴玉、捷平、阳光、
        建华、刚德、捷泉、荣祥、廖荣、凤梧、远富、省昌、秋云、君娜、江怀、光明、月香、
        德健、求潮、永平、淑枝、宏而、宗扬、传德、素娟、永修、国威、衍庆、坚明、增明、
        颖山、德干、永铎、马戈、福邦、胜邦、秉安、国康、富平、志刚、鸿兴、阳江、廖祥
(具体分工待后确定)

联络兼资料:岳华(广东紫金县委党校副校长)电话: 0762-7982233

远耿(深圳大学离休教授)电话: 0755-83457289

耀先(广东紫金县第二中学教务办负责人)电话: 0762-7881913 7826280

启彬(紫金县粮食局退休干部)电话: 0762-7897135

显军(深圳某公司经理)电话: 0755-25693465

嘉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干部)电话: 020-34296210 )

国柱(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办公室主任)电话: 0771-5872477

名龙(四川成都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干部)电话: 028-84546954 13008113635

兴儒(四川成都百花村第三军干所干部)电话: 028-82974997 66386951

出纳:兆辉(广东紫金县政协委员,“辉宏”综合经销总公司总经理)

地址:紫金县城长安大道西 2 号 电话: 0762-7822467 7832800 (传真)

会计:坤生(原紫金县敬梓镇中心小学校长)电话: 0762-7894066

审计:耀兴(原中共紫金县委纪委科长)电话: 0762-7823925

         启彬(紫金县粮食局退休干部)电话: 0762-7897135

         福良(紫金县人民检察院科级干部)手机: 13076105009 0762-7833163

四、实施步骤:

a 、请各省、市、县和出席大会代表尽快物色无出席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地区的联系人,使研究中心真正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b 、完成表①至④(样式附后)内容的填报,并按这些内容开展工作。此四表是关系到我们编辑出版《世界廖氏通书》或《中华廖氏总谱》至关重要的环节。

c 、各地要充分发掘本地或相邻地区文化资源,如革命老区、红军长征之地、大始祖发祥地、自然资源和文化文化遗产丰富的地方,我国历史上著名廖氏英才的生长地和工作过的地方,侨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经济之乡、将才之乡、文明之乡、武术之乡、奉献之乡及少数民族等等,均可列入“中华廖氏文化之旅”之范畴。

d 、拟在 2016 年前编辑出版《世界廖氏通书》或《中华廖氏总谱》。

(本中心亦为常设联络机构,今后各地宗亲的住址、电话如有变更,请来信告知)

五、筹措资金

为使“中心”更好地开展工作,即日起本中心接受各地宗贤捐款。资金管理由出纳、会计、审计等专人负责,支出按预算――讨论――签字――报帐――公布程序办理。捐款者捐款单请传真至 0762-7832800 查收。捐资数额不论大小一律上《捐资芳名册》,按季度或年度结算,并将结算结果向各地宗贤公布,捐资一律开具三联收据,盖“中心”专用章,捐款人、各地联络员、中心各存一份备查,并寄《捐资感谢信》以示谢意!

开户行: 中国工商银行紫金县支行营业部 帐号: 2006002701022678805 户名:廖兆辉

来信请寄: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城溪子口文明小区内

廖耀先、廖启彬收 邮编: 517400 传真: 0762-7832800

电话: 0762-7881913 7826280 13332761362 13690989851

六、期望: “中心”筹委会宗旨、机构、任务及实施方案等,均为讨论稿,热忱欢迎各地宗亲积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踊跃参与本“中心”的工作。谢谢!

附:宣传资料

(一)组建好各级公益理事会或文史经贸研究小组,是办好本族公益事业的关键

筹备成立“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旨在呼吁族人出谋献策,奉献爱心,集中力量办好廖氏公益事业。因此, 坚强有力的理事班子是关系到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 注意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进入理事班子 , 显得尤为重要。在组建班子时,要按一定的序列和比例考虑机构成员 之间的智能类型搭配。 既要有 富于远见卓识、善于分析综合、有决断魄力的主要负责人, 又要有 思路敏捷、沉着冷静的智囊人物,还要有善于随机应变、精于处理各方面事务的组织管理人才等。

“见识可为知识,经历升华经验”。 机构班子的战斗力是否强大,除了成员的知识、能力外,阅历经验也是关键。在配备班子时, 要注意成员之间的阅历经验差异, 通过统一协商调配,实现阅历经验上的丰富多元化,以增强班子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还要 注意“老中青”三结合 作好安排,使之年龄优势互补。

只要我们注意发现人才,科学地配备各级理事班子, 通过广大宗亲的通力协作,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二)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构建“廖氏精神文化”,是更好地为广大宗亲服务的前提。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凝聚人心、聚合人群的根本力量在于文化的感召力, 只有文化才能引起人的认同感,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聚合和升华一个民族的精神,只有文化才能创造真正的和谐社会。

为弘扬传统文化,从 1995 年 8 月起,我们先后与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宗亲联合发起筹备中华廖氏文化研究,并进行了文化交流,感触良多,廖氏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 精神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廖氏精神文化” 可概括为: “立大志扬国威,讲团结循‘四理’(天理、地理、人理、书理),奔四方勿忘根,多奉献思进取”!

但应该看到,目前各地宗亲发展很不平衡,大家的思想观念的确有一定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慈善事业的概念模糊,理解片面,把慈善事业看作富翁或政府的权利。但事实上,慈善事业并不仅仅是个经济基础的问题,也关乎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个人对别人的人文关怀程度。 即使你是一个普通的老百性,照样可以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献出一份爱心。 富豪一掷千金是慈善行为;平民的日行一善,同样值得肯定。行善也是一种财富,人生会因此而快乐丰富。“富而不善”者,其人生不一定是快乐而丰富的。爱心,是安顿自己同时温暖他人的一种力量。廖氏慈善文化源远 流长。 “廖氏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 其精髓在于个人对正义、和平和集体福祉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 “博爱、给予、利他、济世”是“廖氏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 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是我们进一步构建廖氏精神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美国,关心慈善事业,捐献大笔善款,早已成为富豪们的一贯善举。许多富豪都认同卡内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们把回馈社会、帮助穷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

财富,或许是一种地位、身份和才能的象征;但它更是一块试金石,从中可以折射出善与恶、美与丑。如深圳彭年酒店董事长 余彭年 以 20 亿元的捐资成为 2006 年胡润慈善榜中位居榜首的大慈善家。今年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优秀人物 丛飞 ,相信各地宗亲都耳熟能详。同时,积淀在廖氏宗亲血脉里那种乐善好施、扶危助困的慈善传统,亦一次又一次得到了令人感动的演绎。如全国著名的漫画家 廖冰兄, 全国政协 委员廖泽云, 深圳嘉宝田集团董事长 廖庆生 ,香港的 廖太全、廖汉强、廖泰稳,英国的廖禄全、廖坤杰, 福建的 廖连昌 ,深圳的 廖伟光 、 廖伟星 、 廖利平 、 廖强 ,紫金的 廖集如 ,广西的 廖国柱,南洋廖氏公会 等宗贤,他们的善举,把同胞爱、手足情诠释得感人至深!

发展需要魄力,前进需要动力,人们的精神需要凝聚。 筹备成立“中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大造“奉献为乐”的舆论,表扬好人好事, 让他们的名字,载入中华廖氏文化的光辉史册, 激励广大宗亲慈善为怀,奉献不止,奋斗不息,为祖国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广大宗亲的心愿,也是历史的必然,更是祖国的召唤!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 2006 年 10 月 22 日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维护和加强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和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我们应该积极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为顺应历史潮流,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地区先后成立了“客属恳亲会”、“宗亲联谊会”等社团组织, 如中国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政府早在 1994 年就成立了“世界郑氏联谊中心”, 并创办了《荥阳与郑氏报》。世纪伟人 邓小平 和 邓颖超 同志曾经分别于 1978 年、 1979 年访问泰国时,亲切 接见“泰国廖氏宗亲总会”全体理事成员并合影留念。 这对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对振兴我国经济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6 年 9 月 24 日 ,来自海内外的廖氏宗亲代表 302 人,相约罗浮,共商发展大计,体现了我们廖氏宗贤心心相印,血浓于水的无比深情!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罗浮相约”,是激情飞越、亲情洋溢的宗亲盛会,是我族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凡我廖氏宗亲,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位不分高低,家不分贫富,大家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奔走呼吁,贡献才干,有 力出力,有钱出钱,共襄伟业,再创辉煌。希望各地宗贤认真组织传达会议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人 人皆知,谦恭孝悌, 奉献“六心” (热心、爱心、公心、忠心、孝心、恒心), 团结协作,无 私奉献,务实工作,热情服务。 抚今追昔 胄衍绵绵,同属一根;血浓于水,手足情浓; 鹏程九霄,骥足康庄。 让我们 承 传统之美德, 寄 怀祖之深情, 尚 先贤之风范, 创 非凡之业绩, 作 无私之奉献, 振 廖家之雄风, 写 廖氏之春秋!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筹备中心资料组)

2006 年 10 月 23 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9: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廖氏宗亲联合总会首届大会暨中华廖氏联谊中心成立

世界廖氏宗亲联合总会首届大会暨中华廖氏联谊中心成立

简 讯

2006 年 9 月 24 日 ,世界廖氏宗亲联合总会首届大会在广东惠州罗浮山宝田国际度假会议酒店隆重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康泽工商董事长、世界廖氏宗亲联合总会(以下简称世界总会 )总会长廖泽云先生, 河南省唐河县政府代表,新加坡、马来西亚、荷兰、英国、澳门、香港及中国内陆广东、广西、湖南、河南、江西、福建、安徽、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京等地代表共 302 人。

是日上午九时三十分,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幕,介绍出席大会的各地宗亲代表单位及宣读台湾“世界张廖简宗亲总会”贺词。深圳市政协副主 席廖军文 先生代表深圳市廖氏宗亲会致欢迎词。世界总会长 廖泽云 先生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阐明了成立世界总会的主要目的意义:一是要团结世界各地宗亲,敬奉祖先,把廖氏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二是倡举重建“廖王庙――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并号召全球廖氏宗亲要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发扬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为宗族事业作出贡献。大会商议了世界总会属下机构“廖王庙筹建委员会”人选并举行了重建该纪念馆征地签字仪式,河南省唐河县政府李林副县长在签字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香港 廖太全 先生介绍了征地等筹备情况。大会自始至终洋溢着十分亲切热烈的气氛。

上午十一时,中国内陆 13 个省、市(区)出席大会的代表约 50 人在酒店一楼宴会大厅举行了座谈会,讨论如何贯彻世界总会首届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代表们畅所欲言,纷纷出谋献策,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廖氏公益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原深圳大学 廖远耿 教授认为,成立联谊中心,有利于祖国的“三和”――和谐社会、和平崛起、和平统一。军文、汉标、利平、兴儒、廖强、与房、奕载、廖准、名龙、雨帆、连昌、金龙、嘉谋、运堪、承泉、宗元、家启、名春、耀先等代表在座谈会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会上还通报了“花公陵墓”、“崇德公祠”修建的进展情况。

根据各地代表的提议,为了更有利于协助世界总会做好联谊工作,为筹建“廖王庙纪念馆”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争取早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联络中国内陆各地宗亲开展公益活动,搞好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工作,一致同意成立“中华廖氏宗亲联谊总会”(以下简称中华总会),会议选举深圳嘉宝田集团董事长 廖庆生 先生为中华总会会长 ,成员由军文、远耿、汉标、锦洪、显军、利平、伟光、伟星、廖强、耀先、松江、晓华、芳枢、兴和、雨帆、承泉、常书、连昌、兆开、捷平、奕润、金龙、奕三、刚联、正泰、义培、启彬、与房、棣和、嘉谋、奕载、开勋、飞武、根山、育先、集如、晋雄、庄兴、阿尾、振华、承良、名龙、宗阳、兴儒、国志、提双、聪安、国椿、洪胜、向阳、桂文、秀勋、新民、庆煌、良均、国柱、国基、德润、耿光、汉煌、斯伦、锦堂、振能、运堪、廖准、名春、家启、廖勇、宗元、方明、晓华、桃根、准南、甫钦、连华、文贵、荣道、家镇、永祥、九妹、松江、观海、玉棠、振华、义夫、金辉、丙居、福邦、劲涛、乃固、元径、至平、进文、伯桂、忠德、赵雄等人组成。出席会议代表为中华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组成人员(名单附后)。同时推荐了“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联络员兼秘书(中华总会和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的有关组成人员,待各地推荐人选后增补)。

9 月 23 日 晚上,在罗浮山露天剧场举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此次大会的食宿、文艺演出等开支 30 多万元,均 由深圳嘉宝田集团董事长廖庆生先生出资赞助,全体与会代表深表谢忱。

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

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9: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各地廖氏公益理事会(或文史研究会)函

致各地廖氏公益理事会(或文史研究会)函

各地廖氏文史研究会(或公益理事会):

为更好地开展族内公益事业,现将有关事项及有关表格印发给你们,请给予大力支持。谢谢!

请在近期内报来如下材料:①该地公益理事会(或文史研究会)组织机构,如未成立,可先将筹备情况报来;②该地修谱(源流志)是否全镇或全县合修?如未修谱,拟于何时正式编修?如已印发新谱,请寄给本联络处,以便于今后编印《世界廖氏通书》或《中华廖氏源流志》。③该地推荐编入《通讯录》名单及详细地址、任职单位及职务、电话和邮编等。④该地推荐拟任“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机构有关职务的有关表格(推荐时请充分考虑老中青“三结合”, 70 周岁以上宗贤一般拟任顾问等荣誉职务,执行性职务安排 70 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宗贤担任为宜,以照顾年迈宗亲和培养接班人。填表及有关材料的书写请用正楷字)。

顺致

亲族问候!

中华廖氏文史经贸研究中心(筹)

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附: 〖 表一 〗 推荐编入《通讯录》名单(样式) 推荐人:
姓名
出生年月
在何单位
任何职务
曾在何单位任何职
目前兼任
社团职务
区号、宅电和手机
详细通讯
地址
邮政编码
备注

〖表二〗贵地廖氏文史研究小组(或廖氏公益理事会)机构(样式) 填表人:

姓名
出生年月
郡名
文化
程度
现在何单位任何职 ( 或企业名称及职务 )
曾任职单位及职务 ( 或企业名称及职务 )
常用电话和手机
详细通讯地址
邮编
有何特长或贡献

〖表三〗推荐拟任 “中心”(筹)有关职务(样式) 填表人:

姓名
出生年月
详细通讯地址
电话和手机
邮编
现任职何单位何职务
曾任何单位何职务
有何特长
文化程度 ( 何时何地何院校何专业毕业 )
现兼任当地何团体何职务
拟荐
职务
注: 推荐可由当地联谊会(或文史研究小组或廖氏公益理事会)提名讨论通过,亦可个人毛遂自荐。请实事求是地逐一介绍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如为国家、为社会、为家族所作贡献的主要事迹(用另纸写 ) ,每人的介绍材料在 300 字以上,越详越好。

〖表四〗当地廖氏基本情况(样式) 填表人:

始祖
姓名
从何处迁入
迁入
时间
郡号
已传世数 ( 叔安公传下第几代 )
现有人口 ( 不分男女老幼 )
外迁情况
外迁人姓名
外迁人
外迁时第几代
迁往何处 ( 注明从省到村名称 )
外迁者当地人口数
( 有无联系 )
外迁地联系人及详细地址电话邮编等
注:
①以上表格只提供样式,请各地按表格样式自行复制。

②本中心所发资料只限于内部传阅,请宣传,请传阅,请复印,广传各地宗贤。

③请各位宗亲与当地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局)、博物馆、政协文史委员会等单位加强联系,查找有关廖氏古今名人英雄模范人物、革命烈士、获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表彰的各种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获得者、行政界副处以上干部,爱国爱乡爱家族的廖氏精英,为当地家乡修谱、修祠、教育基金、建校、修路、扶贫济困而慷慨解囊等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宗贤的事迹和照片,并留意报纸、杂志、网络、电视节目等媒体上有关廖氏的信息。

④请各地宗亲搜集该地和相邻地区廖氏宗亲居住地的基本情况(详见表四),并将联系人姓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编等寄来。

⑤表四“始祖姓名”栏要求补充从子璋公或崇德公至该地开基祖数十代祖妣名字(格式××→××→××→),可用另纸写。

⑥各地祖祠、祖墓、村景村貌,请拍照片或制作光盘寄来本联络处。

⑦各宗亲接此资料后,如因工作太忙无法参与本中心的有关工作,请您将资料转交或复印交(寄)家乡热心宗贤。

⑧福建上杭“花公墓”及江西宁都“崇德公祠”正在维修中,如有意捐款者,请与当地理事会联系。花公墓理事会联系人廖宪荣,电话: 0597-5822101 , 5196424 ;崇德公祠理事会联系人廖准,电话: 13707022977 。

附:《世界廖氏宗亲联合总会首届大会通讯录》更正:

第 6 页 聪安(删去“政府”两字,改为“竹阳镇紫金桥巷 59 号”)

第 6 页 坤生(“二幢 7 号”应为 7 号二幢)

第 8 页 文贵(“北路”后加“西”)

第 10 页 兆开(“ 5598443 ”应为 5598433 )传东(“ 1380253998 ”应为 13802553998 )

第 12 页 “育坤”与“焕生”邮码应互调。

媒 体 支 持

网址一:

四川成都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空军医院),邮编 610023

电话: 028-84546954 ( H ); 87565168 ( O ); 13008113635

廖氏通主页: http : //www2.blog.163.com/-cdEd.html. 廖名龙

网址: E-mailiaomlcdkjyy@sohu.com. QQ : 627794625

网址二:

中国广州天河北路 383 号 邮编: 510630

惠州分公司:传真: 0752-2550377

E-mail : lyq1371073079@126.com 廖泳铨

网址: www.111888999.com 电话: 0752-2550077

寻找外迁宗亲索引

(广东紫金敬梓月辉公外迁后裔)

[ 说明:紫金县原名永安县,敬梓原名径子,原为长乐县琴江都中正约径子圩。花公以下至月辉公以上世系为:花→昌→敏→三十三郎→仲远→安叔→天禹→德源→敬斋→思明→志诚→遂良→忠→恭→碧贵→以寿 ]

一、尚英公房: 6 世天寿,移锡州居鲤子湖。 8 世大伦,后裔全发,钦发居上黄沙官田村。 9 世永胜、永康、永先、永宁、永吉、永兆,一移归善(今惠东)高希,一移海丰新田,其余移四川立业。 11 世,成庄、敬敏,移四川立业。

二、尚华公房: 10 世其恕、其士、其济, 11 世文光、祖光、荣光迁四川。 12 世绍统、绍运、应宁移广西贺县白花村。

三、尚兰公房: 7 世隐宇生子:永治、永康、永淑、永恭迁移详址不明。隐宇公裔孙 12 世荣公(曾任昭武都尉顺德中军新会参将)裔孙在花都市已找到一脉,其他尚未寻找到。 7 世乐宇生子:永选、永达、永泰、永元,迁外详址不明。 6 世桂奇,妣彭氏,裔孙 10 世有仁生九子:云报、云高、云乾、云山……除云山外,其余待查; 15 世德荣生四子,除凤奎外,其余待查。 8 世永盛,旧谱载迁番禺、增城;永誉生子伯卿、伯约,已在广州南龙寻找到一脉,其余待查;永华生子蔚然、超然、炽然……已在增城镇龙洋田和广州南龙寻找到两脉,其余待查;永治生子伯著、伯为迁花都,详址待查。 9 世仕芳生四子:如硅、如秀、启扬、启酉,迁外详址待查;启酉生子善仁、善德、善义迁外待查;玉湘待查。 10 世六得, 11 世和夏、和信、和敏, 12 世泮畴、泮理、开玉, 13 世名达生六子(永兴、进兴……),名锦、名昌、名珠、名荣, 14 世凤贤, 15 世松盛、献庆、善材, 16 世汝秀、汝桃、凤鹏、鸿鹏, 17 世仕增、阿六、阿七、廖详、元炳、阿文俱迁外,详址待查。(据老谱载:上述七世至十七世迁入中山、番禺、花都、增城、广州、广西、四川等地,但无详细地址)

四、尚熏公房: 10 世时义, 11 世资深、俊英、宇亮, 12 世仁恭、全宽、仁信、仁敏、仁惠、扬廷、龙廷、载廷、宾廷、登某、登月、登捷、登扬、一开,俱迁中山市石古筏和长命水, 11 世兆鹏、淑育, 12 世连勋、绍勋、连科、捷科、五科、正发、全发、雍发、斋发, 13 世春扬, 14 世廖申,俱迁四川详址待查。 12 丁开、学圣, 13 世必龙、必魁、必科俱迁四川重庆荣昌县盘龙场。 13 世玉英、玉万、玉燕、玉茂、玉青、玉连迁四川重庆。 10 世其恕、其孚、其士、其济, 11 世成庄、祖光、荣光、文光、先发、科发、康发、必发、荣发等俱迁四川,详址待查。 11 世捷发、捷昌、捷喜等迁四川重庆永川县黄泥厂。 10 世可久、可生等迁增城镇龙洋田白石岗、大亚湾、花都等地,已寻找到一部分,仍有迁电白等地待查。(下期待续)

五、尚庄公 (外迁不祥)

敬请复印宣传联络协查 联系人:廖耀先 廖启彬 邮编: 517400

广东紫金县城溪子口文明小区内 电话: 0762 ― 7881913 7826280 13332761362

福建永定洪山乡上山村嘉禾石村民小组寻找外迁宗亲

(清代至民国时称:福建汀州上杭县下都来苏里。)

世荣、世华为廿二世、其世系表为:一世:花公。二世:昌公。三世:彻公。四世:百三郎公。五世:三。六世:郎公。七世:百九郎公。八世:千一郎公。九世:(我洪山乡嘉禾石廖氏开墓祖,由上杭蓝溪觉坊村直接迁来)三五郎公。十世:干二郎公。十一世:百一郎公。十二世:十二郎公。十三世:宽公。十四世:显荣公。十五世:永义公。十六世:昱公。十七世:继盛公。十八世:质公。十九世:可尊公。廿世:源公(字吉甫)。廿一世:育公,李氏。廿二世:世荣、世华移博罗公庄蕉坑住。

联系人:廖洪胜 电话: 0597-5751858 手机: 13950852845 邮编: 364119

联系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洪山乡上山村嘉禾石村民小组

(注:今后仍将继续刊登各地寻找外迁宗亲或寻宗问祖信息,欢迎投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21: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江西龍南江東有關廖姓文章

龙南久有“廖半城”之说。这话不无夸张,却也说明廖姓在龙南县是大姓。《龙南县志》记载,廖姓人口居赖、叶两姓之后,排行第三。但传说的“廖半城”与现在的县城廖姓人口总数并无关系,早在清末明初,“廖半城”就在龙南民间流传了。宣德元年(1426年),龙南江东(今金都街辖区)廖氏的开基祖子盈从广东翁源跋山涉水来到江东,出现在他眼帘的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一条清澈的江水挽着这块沃土缠绵而去,一座树木翁郁的矮山守望在东头,他觉得这里是居家耕作的好地方,于是几经周折把家人迁了过来。岁月悠悠,子孙繁衍,至清朝,子盈的后代已遍布县城及县城东南郊区,而且人才辈出。清朝江西乡试主考官王天禄给江东廖氏四修族谱作的序中说:“科第明经登仕者踵相接,青矜胄子且以数百计,亦云盛矣!未尝联集旁族矣。而三百年来丁以万计,椒聊蕃衍硕大且笃矣!”晚清进士大理寺少卿许受衡(龙南人)给江东廖氏六修族谱作序云:“龙南居赣江上游,三五大姓聚族而居,环郭东南隅,纵横十余里,村落栉比,生聚于其中者厥为廖氏……邑中有公事,廖氏绅士必与焉。地方有大兴作,廖氏绅耆必为之疏附,否则绩用弗就。盖其时衣冠既盛,而财力又足以济之,故一邑推为望族。”有这样一件事令江东廖姓人感到无比的自豪:留学日本的名贤廖国仁参加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后官至江西省水利局局长、江西省裕民银行行长,晚年在家乡县城创办了唯一的一所私立中学——交通中学,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一所知名的学校。

    到了民国时期,龙南城里除了子盈的后代,还散居着不少其他宗族的廖姓人,廖姓人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以经商者居多。渥江河畔的中山街,自翰屏门至下南门,一两百家店铺,廖姓人占了相当一部分,还有大街、伞街、青年路、庙前街等主要街道,廖姓人开的店铺比比皆是,“和祥号”和“海陆铺”如雷贯耳,城乡人无不知晓,尤以“和祥号”的分店散布在县城主要街道,统领着龙南的杂货业。廖姓可谓人才两旺,不知哪一位“好事者”在一宴席上说出“廖半城”之话,继而一传十,十传百,“廖半城”就在城乡流传开了。

    时至今日,千年古城龙南沧桑巨变,一座崭新而又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城市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是镶嵌在赣粤边陲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廖姓人在县城开店经商或是人口总量不再是当年那样独占鳌头,风光无限,整个县城是百姓混杂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但不可否认,廖姓人勤劳善良,聪明能干,他们闯荡商海或从事其他工作,在人们的心目中仍有良好的形象。(张腾 廖志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22: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漓江--廖氏

桂林漓江廖氏百年水上家族简介



我漓江廖氏于明末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珠玑巷迁来,始迁祖尊贤尊贵二公,先落脚桂林府临邑东乡二十八都龙门村。尔后至第四代“财”字辈有部份兄弟从龙门村迁出,一支到朔邑新平里官岩村,另一支到了邻村卫家渡。清朝乾隆年间,正值国泰民安,商贸兴旺,漓江水上船运发达。我族先辈又派分多支从事桂林至梧州等地的船运事业,从此漓江廖氏散居于从桂林到下游梧州的几百里江河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部落”。

一百多年间我族先辈从上游运土特产到下游,又从下游运海盐回桂林。在当年桂林老盐街上我族开有“商号”出售海盐。清末至中华民国年间社会动乱频繁,水上船运日衰,我族便逐步从水上撑船运输转为捕鱼为主,遇到天灾人祸捕不到鱼便要勒紧裤带度饥荒,前辈们戏称为“没有鱼仔不吃饭”。先辈们历经水上百年沧桑,风风雨雨闯江湖,始终保持着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始终保持着家族语言“船上话”,不管走到哪里,相遇一说“船上话”就知道是自家人;二是每十年逢“戊”均回故乡祭祖,与故地乡亲共竞龙舟,欢聚一堂共叙往事。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族与全国人民一样,获得了解放。居住在桂林、阳朔、梧州等地的成员在当地纳入了航运公司,分散在漓江两岸的成员均在就地上岸入藉,分得了田地。漓江廖氏也从此结束了流离失所的“水上部落”,步入了安定的生活轨道。据不完全统计漓江廖氏现分布居住在桂林蚂蝗洲、新蚂头、安新洲、訾洲、九娘庙、卫家渡、上下龙门村、柘木镇;灵川县城、灵川镇大面福灵村、下秦村、灵川县大圩镇;阳朔县城航运公司、阳朔兴坪、官岩村、上、下桃园村、浪石村、阳朔县杨堤乡留公村、双全村;以及下游平乐县、昭平县、梧州市等沿江两岸的二十多个居住地,人口约6000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族有大批成员走上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目前掌握到的情况有大学生60多名,从军30多人,当任过县处以上领导干部的有11人。现将我支廖氏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宗贤列举如下:

廖初科(1822-1883):第12世孙,六品承德郎,原籍官岩村。

廖明湖(1812-1885):第10世孙,咸丰九年任七品文林郎,原藉柘木镇。

廖子金(1794-1868):第9世孙,明湖公之叔,任九品登仕郎,原藉桂林安新洲。

廖子成(1796-1870):第9世孙,明湖公之小叔,任九品登仕郎,原藉桂林安新洲。

廖大升(1789-1854):第10世孙,九品登仕郎。原藉九娘庙。

廖宏禄(1829-1899):第10世孙,九品登仕郎。原藉大面。

廖宏心(1830-1903):第10世孙,九品登仕郎,原藉桂林蚂蝗洲。廖宏禄之堂弟。

廖宏高(1832-不明):第10世孙,光绪年间任桂林府六塘镇守,八品修职郎,原藉大面,宏禄之胞弟。

廖宏升(1835-1903):第10世孙,九品登仕郎。原藉大面福灵村,宏禄之胞弟。

廖宏照(1837-1902):第10世孙,九品登仕郎。原藉大面下秦村,宏禄之胞弟。

廖  槐(小名介侯):第12世孙,中华民国十八年任灵川县县长。原藉桂林柘木镇。明湖公之孙。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任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有:

廖万梁(小名天保,1935-    ):第13世孙,五十年代广西农学院毕业,曾任广西区政府第四秘书处处长。原藉大面下秦村,廖宏禄之曾孙。

廖德发(1936-   ):第13世孙,五十年代中南政法大学毕业,曾任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处科长,司法局副局长,一级律师,现为孝感市政协常委,原藉大面福灵村,宏升公之曾孙。

廖志祥(1949-   ):第14世孙,大学文化,曾任桂林市公安局局长,现任桂林市政法委副书记,桂林市政协常委。原藉桂林新码头。

廖德宇(1934-    ):第13世孙,大学毕业,长期在江西省工作,后调任平山矿务局驻桂林办事处书记。高级工程师。原藉桂林柘木镇,明湖公之曾孙。

廖万桥(1938-   ):第13世孙,大学毕业,曾任全州县副县长,桂林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原藉桂林蚂蝗洲。

廖继源(1930-   ):第14世孙,财会专科毕业,曾任桂林市农业局局长,高级政工师。原藉桂林安新洲。

廖万利(1962-    ):第13世孙,广西农大毕业,曾任昭平县副县长。原藉桂林蚂蝗洲。

廖万兴(1932-1995):第13世孙,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曾任二三九、二四O电视转播台台长。原藉大面下秦村,宏照公之曾孙。

廖德福(1926-1968):第13世孙,曾任永福县县长,文革期间被迫害。原藉阳朔县航运公司。

廖灶养:第13世孙,曾任阳朔县副县长,已调入桂林市任职。原藉阳朔航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从军(包括建国前入伍)的30多人中较有所作为的佼佼者有:

廖有禄(1920-2002):第12世孙,一九四七年参加广西桂北解放总队。授离休老干部。原藉大面下秦村,宏照公之孙。

廖万华(1927-2001):第13世孙,一九四八年参加广西桂北解放总队,建国后进航校学习,后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被授予大尉军衔。原藉大面下秦村,宏照公之曾孙。

廖继孙(1941-    ):第14世孙,五十年代参军进入航空学院,曾任航空第四飞行大队长,师级飞行员,担任过国家领导人专机飞行员。原藉大面福灵村,宏升公之玄孙。

廖  新(1966-    ):第14世孙,西安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授少校军衔。原藉大面下秦村,宏禄公之玄孙。

廖孑兑 富(1961-   ):第14世孙,军医大学毕业,任成都军区总医院外科主任,上校。原藉桂林安新洲。

桂林漓江廖氏自尊贤尊贵二公开基以来,已传至第十八代子孙。由于历史上分散的原故从第八代开始并修成了两套家谱,各房只好并列使用。现记录如下:

谱一:尊福贵财,庆金玉明远,宏开有万年,家奇执国政,盛福益智民,安邦兴文武,仁道定乾坤,江山增美锦,宝华照君贤;

谱二:尊福贵,财庆金玉兴,子(梓)明(维)承(高)政(镇、振)德,继(志)仕建(耀)其宗,家传学业远,兰贵(桂)定国中;

(两谱补充说明:两谱均为玉字辈后重修,重修时因不知财字辈前的“尊福贵”三辈,故谱一有福字重复,谱二有贵字重复。)

漓江廖氏当今在世的老人最大辈份是“有”或“镇”字辈,最小辈份是“国”或“宗”字辈,前后共有七代辈份在世。

作者:廖文成  廖梓杰

2006年11月30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2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凉山州盐湖源县廖姓寻根问祖

我是四川盐源县的廖姓人。据老人介绍祖上在宋朝年间身居朝廷要职(有九子十员官之说)。由于奸人诬陷,后人全部分散。九个儿子砸了口锅一人一片,说后人能拼凑起来就是一家人。再后来记得的就是我们这带的老人廖开叔(音)了。廖开叔是广东客家人,其父廖德元。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廖开叔率妻小来到盐源。最初在从事酿酒行业,当时盐源说起凌风店(店号)廖家无人不晓。后来开叔公经商有成,于是买下了双河乡五洞桥大片田地,后人就在这里安家。开叔公的儿子廖举周(音)后来中举(或许是进士),于是到当时的西康省府任职,具体是道台还是抚台不清楚了。再后来举周公告老还乡,回居盐源县城,当时名望甚大。举周公死后葬在黄沙沟,据说风水极好,每天紫气环绕,墓冢日渐增大,头大尾小,于是惹得外姓人眼红,后来故意破坏,以至龙脉不在,现在墓冢以自然长成一座尾大头小的小山,至今是当地无法解释的现象。后来当地的廖氏享受祖荫,直至解放前后仍然风光一时(据说风水坏了以后,廖家就是人发官不发了,所以现在当地廖姓人数众多,当官的不多)。其子廖月光,廖月清当时好象也是当地官员(至今墓冢尚在)。到了我高祖父廖朝信一代就逐渐完全从事经商,教育,务农。曾祖父廖纯佑这代就半经商半务农了。祖父廖泽宣解放后一直在家务农,直至前年90高龄仙逝,宣字辈的老人也没有了。现在当地以召字辈,茂字辈,礼字辈(以前老族谱上是林字辈)居多,有部分鸿字辈。

我祖母的侄子以前到广东一带经商,据当地人说我们的字辈都和他们一样。所以推测我们的世系和那边的应该一致。以前也听祖上说老族谱上说过我们从前是姓姬的。但是文革的时候族谱失落,无法找到老族谱,所以无从考证。现在据说还有一本手抄的族谱,正在努力寻找。望各位宗亲,能帮忙从这些已有信息上(主要是开叔公前的信息)查找一下世系,以便于寻根问祖。凉山数万廖姓后人不甚感激涕淋零。另外从冕宁县的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廖志高和现在的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冕宁现在也有锡字辈)那里也许也有点线索。

目前我们知道的字辈(音)是:宣召茂礼(林)鸿 永远正家邦。向前推算的(音)是:开举月朝纯。再上面就是德元公了。恳望列位宗亲帮忙查证为谢!联系方式:电话13980879298,邮箱jushlad@126.com,QQ33033782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2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山州廖姓寻根问祖

凉山州廖姓寻根问祖 列位同宗,大家好!
我是凉山的廖姓后人,我们那里估计有好几万的廖姓人。但是由于文革时,弄丢了家谱,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堂号,也无法寻宗。还望公等能帮忙查证一下。我们现在记得的就是些字辈了,如(音):开元举月纯,宣召茂林鸿,永远正家邦。还有家神的对联是:宗传文考家声远,派衍武威时代长。祖上说是从广东一带迁徙过来的,所以家神上有:东粤递来香火。我知道的就这些了,请各位同宗帮忙查查为谢。估计是姬姓后人。
廖茂杰:(天狼驾,330337820)凉山州盐源县政府街8号,邮编615700 ,我现在在成都工作。电话13980879298,邮箱jushlad@126.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22: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廣東興寧廖氏族譜

廣東興寧廖氏族譜
  興寧人口一百一十萬,另有華僑和港澳臺胞二十萬人。廖姓人口包括外出的約四 萬人,在興寧一百三十個姓中排十一位。
  興寧廖氏全部是第68代西晉子璋公94代福建上杭花(實蕃)公的後裔,其中絕大部分又是101代德源公的後裔。在興寧附城義尚圍,有一支來自大埔長教鄉,第 116代豹公的後裔,其先祖95代昌公與德源公先祖同一脈系,遷居興寧後,各睦共處,同創繁榮。
  興寧廖氏的開基祖是廖德源,德源是實蕃的8世孫,敏公的6世孫,仲遠的曾孫。
  德源生於1386年,卒於1469年。大約於15世紀遷入興寧南廂石崖頭井塘面而上開基。夫人王氏生一子:敬齋。
  興寧2世祖敬齋,生於1407年。夫人歐氏、季氏、包氏、共生九子:思明、思聰
、思溫、思恭、思忠、思敬、思問、思難、思義。

   長子思明,夫人陳氏、藍氏。後代居住石崖頭、藍鋪,部份後代遷五華。
   三子思溫,夫人潘氏,居興寧東西廂,部份後裔遷居大埔縣
   四子思恭,夫人劉氏,後裔居嘉應州梅縣、程鄉、大埔、潮州及興寧。
   五子思恭忠,夫人王氏,後裔居汕頭、海豐縣。
   六子思敬,夫人李氏,生一子文昌。後裔住嘉應州楊梅鎮大人山。
   七子思問,夫人李氏,後裔居惠州。
   八子思難,夫人何氏、巫氏,後裔居潮州和大埔。
   九子思義,夫人薛氏,後裔居新圩石崖、水口、雷公嶺、坡陂、黃桐、壢陂
  興寧3世祖之一思溫公後代居葉塘、  烏池、大龍田、長嶺、馬崗、赤巷口、西山下、東廂竹湖、永和、寶山。又從石崖頭遷西廂三口塘。思溫公夫人潘氏生5子:宗仁、宗義、宗禮、宗智、宗信。
  興寧4世祖宗仁、宗義、宗禮、宗智、宗信。
  興寧5世祖元明(移居河源)、元昭;舍  、舍奕、舍寧;土保(居永安家)、水保;仲興、促德、仲安。
  4世祖宗信後代的一支移居江西興國縣高興幹圩裏仁坊。
  興寧6世廖氏有:世昌(移居惠州北門外)、世欽、世鑒(移居恩平市)、世寧 。
  興寧7世廖氏是子浩、子清(移居博羅)。子浩自西廂三口塘移居東廂坪塘涼溪開基創業。夫人羅氏、吳氏,生五子:廖文、廖武、廖聖、廖賢、廖良。
  興寧8世祖是:廖文(後代遷永安)、廖武、廖聖(後代遷歸善)、廖賢(後代 遷博羅)、廖良。
  興寧9世祖是廖武的三個兒子:廖仕、廖儒(遷梅縣塵子山)、廖任(後代移居
松江縣)。
興寧10是成元、成才、成利、成貞(後三者移居東莞)。
  興寧11世祖廖氏是成才公的五個兒子:應、應元、應科、應舉、應中。應舉移居 歸善七女湖。
  興寧12世祖之一是應瑰公的兒子存一。存一公光明正直,為人忠厚,在鄉裏德高望重。夫人王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凉山州盐湖源县廖姓寻根问祖

1叔安--68子璋
68世祖;子璋
69世祖;1原宪2从宪
70世祖;五桂
71世祖;钦
72世祖;1守信2守义3守宗4守诚5诚达6诚壁7诚忠8诚希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 为诚希四子
74世祖;1彦光2彦邦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2玉瑞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2延龄3延春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2崇德3崇蹈 为延龄三子
80世祖;1兰芝2兰阶3兰得 为崇德三子
81世祖;1光禄2光尧3光景 为兰芝三子
82世祖;1琼瑄2琳瑄3瑞瑄 为光景三子
83世祖;四十一郎 为琼瑄子
84世祖;国清
85世祖;1滔刚2滔淳3滔容4滔致 为国清四子
86世祖;1元纪2元光3元景4元霖 为滔刚四子
87世祖;1文广2文兴3文举4文福5文亮6文禄7文用8文明9文峰(有九子十员官之说)。
88世祖;花公 为文兴 子
88世祖;花 公   生一男 昌     参政大夫
89世祖;昌 公   生三男 徽 政 敏
90世祖;敏 公   生五男 念六郎 二十三郎 三一郎 三二郎 三三郎
91世祖;三三郎公 生三男 仲达 仲远 仲琳
92世祖;仲远公  生安叔  
93世祖;安叔公  生二男  大二郎 四六郎
94世祖;四六郎公 生四男 德贵(移居程乡) 德秀(移居程乡) 德明(移居长乐) 德源(兴宁县开基始祖)
廖氏族譜序(敏房)
    崇德功深裕後長,蘭芝光景發其詳,瓊瑄四十一郎後,九子文興花又香,
    傳至昌公三子秀,敏公派下三三郎,二男仲遠及安叔,兩派分支三六郎,
    我祖德源興建業,敬齋九思立綱常,志淵生下明德祖,寶傳伯道法震彰。
一世祖:德源公 生一男敬斋?
二世祖:敬斋公 生九男 1思明2思聪3思温4思恭5思忠6思敬7思问8思难9思义
待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6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