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za0031504

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3 1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氏新的统一字辈:1世叔安——68世廖子璋——88世花公——113世三——

1叔安至68子璋世系:
1世叔安——
2世明公——
3世闺公——
4世晖公——
5世信公——
6世渊公——
7世光公——
8世颖公——
9世玦公——
10世诚公——
11世重公——
12世蛰公——
13世珊公——
14世卿公——
15世谭公——
16世介公——
17世祥公——
18世潜公——
19世华公——
20世瑞公——
21世昌公——
22世澄公——
23世荣公——
24世盛公——
25世良公——
26世辟公——
27世高公——
28世毕公——
29世展公——
30世宣公——
31世雲公——
32世振公——
33世平公——
34世隐公——
35世桓公——
36世闵公——
37世伯廖——
38世成公——
39世襄公——
40世敬公——
41世王公——
42世定公——
43世真公——
44世考公——
45世安公——
46世和公——
47世惠公——
48世慎公——
49世范公——
50世周公——
51世高公——
52世理公——
53世中公——
54世元公——
55世风公——
56世节公——
57世嘉公——
58世新公——
59世斌公——
60世扶公——
61世祀公——
62世延公——
63世立公——
64世化公——
65世倔公——
66世初公——
67世泰公——
68世子璋
来源于(《中国廖氏通书“廖五桂”》——编者)
68世祖;子璋
69世祖;1原宪2从宪
70世祖;五桂
71世祖;钦
72世祖;1守信2守义3守宗4守诚5诚达6诚壁7诚忠8诚希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 为诚希四子
74世祖;1彦光2彦邦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2玉瑞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2延龄3延春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2崇德3崇蹈 为延龄三子
80世祖;1兰芝2兰阶3兰得 为崇德三子
81世祖;1光禄2光尧3光景 为兰芝三子
82世祖;1琼瑄2琳瑄3瑞瑄 为光景三子
83世祖;四十一郎 为琼瑄子
84世祖;国清
85世祖;1滔刚2滔淳3滔容4滔致 为国清四子
86世祖;1元纪2元光3元景4元霖 为滔刚四子
87世祖;1文广2文兴3文举4文福5文亮6文禄7文用8文明9文峰(有九子十员官之说)。
88世祖;花公 为文兴 子
88世祖;花 公 生一男 昌 参政大夫

89世祖——112世祖(略)

全国廖氏新的统一字辈:113世祖起: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
伟尚承章钟、书俊志锡鸿、
业敏哲体道、达远康荣和、
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树、
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22: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惠阳--廖氏

  廖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342位。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廖姓总人口为5131人,排在22位。主要分布在陈江镇幸福管理区,良井镇北联管理区,镇隆镇山顶、塘角管理区横排村等地。
  姓氏来源
  据《廖氏族谱》载,黄帝的后裔叔安封于廖国(古属河南汝南郡,今唐河县湖阳镇),以国为姓,人称廖叔安。被奉为廖姓始祖。
  迁徙足迹
  廖氏第四十七世廖惠,字怀清,因战乱,隐居鄄城(今属山东省鄄县北旧城集),公元前246年复迁河南。第六十八世廖子璋于西晋咸宁二年(276)以武功封左衙镇国大将军镇守南京,家居该处,其中廖从宪,字维圣,于东晋建武元年(317),由洛阳迁居浙江省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归仁堡。第七十一世廖世钦承袭父爵“征吴大总管”,镇守山西泽州,遂迁居山西高平县。第七十二世廖诚希任扬州太守,避五胡之乱,于东晋太元九年(384)从山西高平县复迁浙江松阳县居住。第七十九世廖崇德,于唐朝贞观末期(640~649)任虔化县令时,由浙江松阳迁居虔化县(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西)石泥排,被奉为江西虔化始祖。第八十三世廖四十一郎因避乱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第九十四世廖花,世居福建延平县(治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北宋末期自顺昌县合阳圩迁居上杭县郭坊(今兰溪乡),被尊为上杭开基祖。第九十六世(上杭三世)廖敏,字纳斋,于南宋初期由上杭迁居永定黄沙再迁县城席草铺。第九十八世(上杭五世)廖仲远于南宋末年迁居梅州,为梅州始祖。第一○一世廖德源于明朝初期从梅县坜林坪圳背(今梅州梅江区坜明村)开基,被奉为兴宁一世祖。其孙廖思温从和山迁居叶塘三口塘万安围开基。廖氏兴宁第十三世廖端盛的后裔廖庆文兄弟于清朝初年迁至归善县甲子渡下径(今惠阳陈江镇)。
  根出地望
  汝南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设置,境域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祠堂对联
  三洲世泽?万石家声
  注:三洲——廖彦光官封清河太守,其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公的一种等级,北周时定食邑1000户至800户不等,唐朝时改为正二品,食邑2000户)。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故后代以“三洲”作为堂联。
  万石——指廖刚,字用中,宋代顺昌人。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官至工部尚书。他的4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2000石(120斤为一石)谷以上,5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1万石。
  (由陈江镇廖炳林、镇隆镇塘角村廖国军提供《廖氏族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廖 氏 源 流

一、桂林漓江廖氏(湖南永州籍):

尊贤尊贵二公明末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珠玑巷迁来,现已传至第十八代子孙。漓江廖氏现分布居住在桂林蚂蝗洲、新蚂头、安新洲、訾洲、九娘庙、卫家渡、上下龙门村、柘木镇;灵川县城、灵川镇大面福灵村、下秦村、灵川县大圩镇;阳朔县城航运公司、阳朔兴坪、官岩村、上、下桃园村、浪石村、阳朔县杨堤乡留公村、双全村;以及下游平乐县、昭平县、梧州市等沿漓江两岸的二十多个居住地,有人口约6000人。

由于历史上分散的原故,从第八代开始便修成了两套家谱,各房只好并列使用。现记录如下:

谱一:尊福贵财,庆金玉明远,宏开有万年,家奇执国政,盛福益智民,安邦兴文武,仁道定乾坤,江山增美锦,宝华照君贤;

谱二:尊福贵,财庆金玉兴,子(梓)明(维)承(高)政(镇、振)德,继(志)仕建(耀)其宗,家传学业远,兰贵(桂)定国中;

(两谱补充说明:两谱均为玉字辈后重修,重修时因不知财字辈前的“尊福贵”三辈,故谱一有福字重复,谱二有贵字重复。)

漓江廖氏当今在世的老人最大辈份是“有”或“镇”字辈,最小辈份是“国”或“宗”字辈,前后共有七代辈份在世。

注:

1、灵川县海洋乡街上廖氏也是从湖南迁来,情况暂未弄清。

2、重庆市涪陵区廖万国说他依稀记得家谱有“永正文明远,世泽有万年”两句,与谱一中“庆金玉明远,宏开有万年”非常接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二、灵川县灵川镇廖家村廖氏(江西籍):

廖家村分为源件头、东件头、西件头三支廖氏,各有祖厅,共一个宗祠。各件头廖氏先祖都口传来自江西,在相隔三十年到五十年间,先后从江西来灵川廖家落户,他们的上代,是否有血缘关系或亲情关系,未能查明。三支家谱如下:

源件头:积琳、茂柏、显、应、俊、芝、德、克、兆、复、振、大、万……(积琳公的祖父是敏暄,父亲是馀政)

东件头:如胜、仲冬、一绵、粤、联、廷冠文致任,宜永世代兴,高宗立志德,士子享荣华;(如胜公的父亲是谷玺)

西件头:钦相、源兴益维丕,英格怀宏载,天开文焕春晖远,裔绍蕃滋祖荫延;

廖公积琳是源件头廖氏第一代先祖。武威堂后裔。

积琳公处士,生于明朝弘治十一年戊午九月十八日,即生于公元1498年,殁于嘉靖三十年辛亥,即公元1551年。积琳公墓碑载明其祖父敏暄,祖母秦氏八妹,父亲馀政、母亲秦氏、长兄积玘、弟积琼,子:茂柏、茂杨、茂梅。积琳公原配肖氏,名门江西付籍陶家村客人肖资次女,内助贤良,不幸中年弃世,二子长成,继娶莫氏,仍生两嗣。

廖公钦相乃西件头始祖。先辈有口传来自江西,但口述不详,又无文字记载,世远年湮,难以查考。

钦相公墓原葬于湘山寺今学校旁,墓毁碑失,生殁无考。始祖母赵老太君墓葬于江头上,碑载生于明朝嘉靖壬辰六月二十六日,乃公元1532年。据此知,在廖家村定居已四百五十年左右。几百年来,先辈与本村源件头、东件头廖氏和睦相处,勤建家园,迄今已繁衍一十七代。

始祖钦相公,妣赵氏,生八子:源兴、源旺、源涌、源茂、源盛、源松、另一子出继白乔村、还有一子出继亭子头村。源松迁居本县潭下镇黄柏村。族谱:源兴科必成,明凤宇立文,天开丙焕春晖远,裔绍蕃滋祖荫延;

家谱记载西件头有六世祖丕勋公(妣胡氏、雷氏、刘氏,生英仪、英杰、英儒),雍正壬子恩科举人,乾隆大桃一等实授安南县知事(注:当时知事后来称知县),兼平广顺等州知州。此次查墓碑知:十世祖宏普公清授军功六品,有国手称号。

廖公仲冬公登士郎是东件头廖氏之先祖。

墓碑上记有其祖父谷玺、祖母苏氏、父亲如胜、母亲秦氏。如胜公墓葬于引水源往岭坪走去的路下边,碑载如胜公生于明朝嘉靖戊子正月,即公元1528年,孝男仲春、仲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廖 氏 源 流

三、桂林灵川县大圩镇力村廖氏(江西籍):

始迁祖统制公廖士安,花公后裔,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城南十五里桂花园村人,相传“村里有座山,山上有石岩,岩中有石钟,敲起叮当响。”士安公于南宋开庆己未(公元1259)年,率家齐拒边防。

乡亲送行吟诗曰:

骏马登程出异乡,任寻圣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漫云富贵由天定,统制士安总炽昌。

又诗曰:

青龙登戎往异方,男儿随处振纲常,
年深异境如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春秋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保佑,统制士安永炽昌。

单弱命所隶以税,士安公居桂林城都17年,德佑丙子(1276)年四月初十而卒,妻李氏生四子,长子星五(号景祥)、次子星七、三子星八、四子星十(号星神),儿孙20余人,时居临邑东乡大圩力村。

迨大元王师入境,星十公及其四个儿子均遇害,其孙王子、雷子、年子被携往北。

家谱:

士星义少实,思用仲德胜,
广和国大礼,金玉承林翔,
兆锡振安康,盛明发永芳,
若尊祖彝训,万世庆龙光,
文武凌云志,富贵立家声,
学泽成英才,新建贤开来;

注:大圩镇袁家村委会狮子岩村和廖家村委会马家村以及灵川县大境乡黄泥江村委大平村、群英村、梧州的玉和村廖氏均是从大圩力村迁出的。玉和村廖氏即是玉字辈从力村迁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灵川县大圩镇廖村及水源村廖氏(山东籍):

始祖原系山东省青州府昌积县大巷口村人。灵川县海洋乡水头大山脚村廖氏从大圩廖村迁出,海洋乡国清村委会水源村廖氏、潮田乡寨底绮水村廖氏、大境乡大境村、廖家村、毛林洲村廖氏以及桂林草坪乡潜经村廖氏都是从大圩水源村迁出的。

五、灵川县大圩镇桂局村廖氏(广东、湖南、福建籍):

该村分大埠户、奠安户、大巷户三支廖氏。大埠户系广东新会县藉,于南宋景定庚申(公元1260)年迁来;奠安户系湖南永州鸡头村藉,于明朝永乐癸未(公元1403)年迁来;大巷户系福建藉,于明朝万历癸酉(公元1573)年迁来。

六、灵川县灵田乡廖家村廖氏祖籍山东,灵田乡兰田村廖氏祖籍江西。

七、灵川县青狮潭镇九屋全家村廖氏祖籍江西。临桂县碗田乡张家村廖氏是从九屋全家村迁出的。

八、桂林兴安县溶江镇廖家塘及灵川县定江镇莲花塘南村、三街镇峡背村廖氏(山东籍):
始祖均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石板桥籍,自宋朝始祖讳六郎公以武职随王护驾游官西粤,遂卜居灵邑(即今灵川县)廖家塘村(廖家塘村当时隶属灵川,约上世纪50年代划归兴安)。

1世六郎-…4世景铭、景秀-…8世仁溥、文溥、朗溥、昂溥-9世祖俊鰲、俊鲸、俊学、俊冕、俊仪-10世桂导、桂蕃、桂茂、桂芝、桂仍(原字有草字头)、桂华、桂芳、桂香、桂英(由桂英公迁峡背村)-…-13世恒铭-…-现已传至27代。

家谱:

原谱:六贵时景谷 碧永溥俊桂 方一昌祺述 必应世名仁 近鹏吾元东 奕铭邦尔家 士成德呈正 立大一(重复)本万遵福朝崇先作定世(重复)光致承维孝子守善鸿业(58字辈)

新续谱:淳朴安吉庆,厚道延根基;
            才华冠宇宙,忠义传佳声;
            前程似锦绣,后继远绍(?)新;
            于斯开嗣盛,宗潭发贤英;(40字辈)

灵川县定江镇莲花塘南村廖氏始祖与兴安县溶江镇廖家塘村廖氏始祖是亲兄弟,莲花塘南村廖氏始祖是大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廖 氏 源 流

九、桂林兴安县湘漓乡廖家村廖氏(湖南永州籍):
从湖南永州迁兴安县湘漓乡廖家村至今已有10代,现有人口500多人。迁入时为振字辈,振字辈后字号为“坚一道伯方,明定国安邦”。此谱与湖南永兴县廖氏家谱同。但永兴廖氏“邦”字后还有“建立勋民”四字。

十、桂林市北郊、矮山塘、燕子岩村廖氏(江西庐陵县籍):
      灵川县定江镇龙口村廖氏是从燕子岩村迁出的。

十一、桂林市甲山乡木林村廖氏:
祖籍江西吉安府新建县搭桥村。临桂县庙岭镇塘上村廖氏从甲山乡木林村迁出。

十二、桂林临桂县六塘镇道村廖氏(福建漳州籍):
约明朝万历年间从临桂会仙镇迁六塘镇道村,祖籍福建漳州。一世祖积琳公。

家谱:
如德相士誉,定腾升展桂,
忠正成宗福,明良永昌瑞,
自有天恩赐,世照国迁萃;

十三、临桂县庙岭镇麒麟廖家村、东江村廖氏(祖籍江西)

十四、临桂县会仙镇廖家村廖氏祖籍江西,古佳庄廖氏,一支祖籍江西,一支祖籍湖南。
古佳庄族谱:文武勇金仁,明居君世胜,
                  如肇元炳存,家谱指日升,
                  克孝忠笃厚,福寿任天伦;

十五、临桂县南边山乡军洞支思桥村廖氏祖籍江西宁都县。

十六、临桂县四塘镇池头村廖氏祖籍湖南湘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桂林阳朔县高田镇飞鼠岩村廖氏:
该村有两支廖氏。
一支祖上相传是由江西迁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珠玑巷,后再迁阳朔县飞鼠岩村的。该县高田镇都河村廖氏、福利镇    廖氏(湖南永州籍)是从飞鼠岩村迁出的。

家谱:……福,衍世延子,文廷升起,日学现有,……;

资料由阳朔县世外桃源旅游公司廖家荣提供,其为衍箕公之后。衍箕公是福明公长子,共有三兄弟。自福明公起现已传至16代。

另一支也相传是江西籍。
家谱:天上起日,学道希贤,成俊才钟,音敏……,宏开承家,敬宗前人,训代远绵,延德业恢;(其中“起日学”三字前支家谱套用了。)

十八、阳朔县福利镇同心村廖氏(湖南籍):
明朝成化年间迁入阳朔县富和里山尾村,始迁祖廖金生。明朝万历年间,由政郎公移迁洞心村定居,至今已历22代。
家谱:政财明平,克朝如天,大万祥…,
         正广连兴远,昌宜思贤家,
         孝友继光前,仁义礼智信,
         立业世泽长,哲建勋懋波,昆必自强书田迎,基本?儒仕重文章杰,怀宏谋日泰远(重复)壮,民安富贵乐荣华,福禄寿喜康,显宗濯祖德;

十九、桂林平乐县榕津廖氏(湖南、浙江籍):
榕津由于古榕树多,又有直达平乐府的大河码头渡口,因而得名。后来有了公路,通了汽车,交通比以前更加发达。榕津廖氏是当地的大姓,就其渊源而言,主要有两大支。在榕津最早落户的一支是源海、源广兄弟。明洪武初年兄弟二人由楚南衡州府珠玑巷迁来粤西平乐县东乡里,先在石子埠暂住,再迁榕津落寨山,最后在榕津山脚根定居。据族谱载,这支的先祖为永忠公。另一支虽然人数较少,落户榕津也较晚,但因人才辈出,影响较大,这支据说是清末从浙江迁来广西。始祖为鸿模,他的孙子发龄、保龄皆有建树。发龄急公好义,为乡人所重。保龄自幼习武,人平乐武庠,历任协标、把总、千总。光绪年间,抵御外侮,中法战争中配合冯子材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成为民族英雄。发龄的孙子振榘、振荣均有名。振榘官至兵部侍郎,封中宪大夫、中义大夫。振荣任过县长,在乡筹建中学。(资料来源于廖承良《廖姓史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全州县廖氏:
全州廖氏的始祖是廖国器公。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陷东京,宋室南渡。兖州太守廖国器公当时也带领数千百姓渡过长江经洞庭湖溯湘江而上,到达零陵,然后在今广西全州的龙水乡樟树脚安顿下来,就在这里定居了。后来子孙繁衍,分徙湘、桂等处。现在全州县的廖姓,就是国器公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全州县绍水镇的锁石岗村、赤兰老铺里、段美田村、赤兰铺、石塘堰、才湾乡乌石村、安和乡萝卜冲、安和乡沙国村、绵福村、小磐古村、贤山村、茶源村、蛇尾村、下村、新圩村、大口岩、杨岭村、廖家岭、界顶纳口村和两河乡的鲁水村、上宅新屋里村等处。现全州县廖氏宗族人口约有 21000人。(资料来源于廖承良《廖姓史话》)
广西全州县廖氏民国十七年重修《廖氏族谱》时,从《千字文》中选出60个字,作为廖氏新增60代辈派:
宏惟嘉晋运,达士志连承。
启盛长思建,益安宝惠新。
任朝如茂学,济义敬超明。
与庆良生广,作康景以文。
受贻宗道远,秉定咏业敦。
用振为发永,则章万世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2: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廿一、灌阳县廖氏

灌阳西山瑶族乡罗家村廖氏,是全州廖氏始祖国器公的后裔。开基祖登瀛公于17世纪从全州县鲁荐瓦子脚移居灌阳西山罗家村。现已传至15代。(资料来源于廖承良《廖姓史话》)

以上广西--廖 氏 源流
资料来源于下面宗亲
备注:

1、本资料由廖文成、廖明志、廖开胜(润生)、廖梓杰等收集整理。特别是明志、开胜宗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退休老人,仍不辞劳苦,走村串户采访老人,爬山越岭抄写碑志,精神实为可佳,甚值大家学习和敬佩。

2、由于时间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情况调查了解的还不够深入,本资料在此仅是抛砖引玉,更有待桂林各地宗亲提供材料,大力支持。

资料请寄“桂林灵川县人民医院廖梓杰收,邮编:541200”。或发E-mail:lzj2217@126.com。欢迎大家登录《廖氏文化》博客:Http:/liaozijie2217.blog.163.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2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林,陆川县--廖氏

玉林樟木镇(民国前西安堡)新发村廖氏,新桥镇(民国前石脚堡)运车岭廖氏,福绵镇马头岭廖氏,石和镇廖氏,以及陆川县珊罗镇马路圩廖氏都是花公十世孙广东省大埔县长教开基祖百一郎公的第九代裔孙思铿公的后代,第十二代玉字辈几兄弟玉台玉籍玉斗玉定弘玉分别从广东省大埔县搬迁而来.
吊线如下:
1世花公----
2世昌公----
3世彻公----
4世百三郎----
5世三七郎----
6世千九郎----
7世百二郎----
8世千七郎----
9世五九郎----
10世百一郎----(广东省大埔县长教开基祖百一郎公为1世)
11世先(五六郎)----
12世七六郎----
13世八三郎----
14世禄----
15世质公----
16世伯廷----
17世亨二十-----
18世思铿思钧思锦三兄弟-----
从第九代思铿公起二十八代排辈:
尔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其;
朝廷承裕垂芳锡;华国文章兆应时.
宗**.如与我族相同,请联糸. 廖 健 1387752683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廣東龍門堅公世系

廣東龍門堅公世系

崇德
蘭芝

中間隔500年,約20代無可考。

明郎,生子視。
1世 堅公,本名視,避國諱改為堅,字元固,號長房,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乙卯科舉人,南宋寶慶三年(1227)由江西寧都任廣東增城任縣令,治事九年,任後立籍於西林都丫髻山前逕口村,妣譚氏,生子:寬、職、榮。
2世 寬, 妣李氏,生子:子賢。
職, 妣鄔氏,生子:子琰、子善,傳四代無傳。
榮, 妣黃氏,生子:大九。
3世 子賢,由逕口村遷居江冚,生子:尚七。
大九,妣譚氏、何氏,生子金鳳。
4世 尚七,字功用,號存忠,生子:唐四、唐五。
金鳳,字叔祥,南宋開慶乙末(1259)進士,累官至太尉,封銀青光祿大夫,妣何、何、邱、李,生子:心月、心鑒、剩甫、仁甫、貴甫。
5世 唐四,妣萬氏,生子:二郎、三郎。
唐五,妣黃氏,生子:宣義、形端。
心月,妣林氏,生子:祥甫、敏甫、裕甫。
心鑒,妣宋氏、鄧氏,生子:吉甫、達甫。
剩甫,妣黃氏,生子:明德、明義。
仁甫,子孫居於增城縣城北門廖屋。
貴甫,妣伍氏,生子:智愚、智懦。
6世 宣義,無子嗣。
形端,字政,妣萬氏、黃氏,生子:三郎、四郎、六郎,攜子孫往高明塘村避難。
祥甫,後代遷居高明田心。
敏甫,有後代關保立籍河源。
裕甫,
吉甫,妣張氏,生子:德祐、德輔、德璋、德珪。
達甫,由逕口村遷菱角塘,妣黃氏,妣劉氏,生子:伯璤、伯瑛、伯珪、伯瑛、伯珍、伯瑀。
明德,遷居永漢佛龍圍,生子:光道、光迪。
明義,諱毅,字克忠,妣譚、謝、鄔、單,生子:衡、仲珣、季瑜。
7世 三郎,子孫遷博羅長寧大竹園。
四郎,子孫遷高明塘村。
六郎,子孫遷龍城花圍廖村。
德祐,住附城。
德輔,遷居麻榨東埔。
德璋,遷居沙逕長灘。
德珪。遷居香溪廖村。(以上四房,實存三房,叫下三房)
伯璤,住菱角塘。
伯瑛,出繼心月公祥甫。
伯珪,遷曲江。
伯瑛,遷大坑。
伯珍,
伯璃,遷新屋廈。(以上叫上三房)
光道,
光迪,遷惠州府前立籍,新安縣清湖鄉居住。
衡,明義公二配謝氏所生。
仲珣,明義公三配鄔氏生。
季瑜,四配單氏所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0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凯向全世界廖氏人祝福:

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愿这吉祥的钟声为全世界廖氏人带来平安!幸福!健康!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 00: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願世人健康長壽生活如意

際此07元旦,謹祝願世界和平,人人健康長壽,生活如意,廖族興盛昌隆,族裔名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2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客家人廖氏分布概况

2001年台湾客家人廖氏分布概况
註:粤籍大部份为客家人。和客家人有很亲近之血源关係(如安溪李、谢、廖、黄、邹、范姓及同安县之陈姓…等姓氏)
台北市--清康熙及雍正年间有广东人廖简岳、廖顺勉等廖氏至今文山区开垦。
大潭村--清乾隆年间广东陆丰人廖世崇、廖仕盛等人入垦。
中壢市--清乾隆年间广东镇平人廖相標等人入垦。
新竹县
新丰乡--清嘉庆年间有福建宁化客家人廖朝昇等人入垦,
新埔镇--清乾隆年间有广东陆丰人廖豪迈等人入垦
竹东镇--清乾隆年间有广东人廖皆只等人入垦。
苗栗县
新竹县卓兰镇--清乾隆年间有广东人廖宁等人入垦。
三湾乡--清康熙年间有广东陆丰人廖弘忠入垦。
台中市
雾峰乡--清乾隆年间有福建南靖人廖日纯、廖伯阶等人入垦。
东势镇--清乾隆年间有广东大埔人廖元俊、廖爵岳、廖西岳、廖尚岳、等人入垦。
南投市
竹山镇--清乾隆年间有福建汀州人廖孟入垦。
名间乡--清乾隆年间有广东陆丰人廖允琳、廖允衡等人入垦。
彰化市--清雍正年间有广东人廖时尚等人救淡水同知张宏章阵亡,
高雄县
六龟乡--清乾隆年间有广东梅县人廖亮生入垦。
屏东市--清康熙年间有广东梅县人廖俊美、廖俊成、廖俊捷入垦。

云林县客家血统人口约7万人,古坑乡还可说是一个含有20%粤籍客家人之漳州客家庄,林內乡也有较高比率之客家人,斗六市是云林县之县治所在,因外来移入人口较多,漳州客家人口比率已被冲淡了。二崙及西螺之詔安客,在福建漳州时即与河洛人接触,在台湾更处於四週强势泉州河洛人口中,且廖(张廖-双廖)姓人口,在二崙及西螺佔超高比率(23%),在同姓不结婚之风俗下,必与四週各乡镇之泉州人通婚,所以二崙及西螺之詔安客家人,不论其体质或文化都河洛化已很深,唯其努力保持詔安客语之精神,却是很值得敬佩。
等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6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