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浏东客家谢

【求助】请问:有哪位知道梅州“谢氏族谱”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3 14: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梅县人,我也姓谢,我只知道我属于志字辈。忘了哪个宗堂的人。谁能帮查下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5: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谢姓,我是韶关始兴的,我在网上和论坛上都找过了,好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造过族谱,但现在过了那么多年,当年的那些老太爷们都好多不在了,那族谱都成为了那些人家的自家东西,我尝试去借过来看,但借不到!不知道论坛上有没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有人知道这方面的来源!(我们家的族谱是在韶关 始兴 城南出来的,共3本,一本大概有50mm厚)(具体是哪个村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那时候还很小)请告之,这是我的QQ:276785036,加的时候请说明是什么!
具体是什么堂那些我就更不知道了,打算今年过年回老家弄清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0 15: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客家主席 的帖子

广东谢氏伯瑾(寿八)公世系渊源(正在考证之中):
奕 --玄--涣--灵运--凤--赵孙--苏卿—施—华—偕--映--蟾--侦--隆--晟--英--进思--宗正--真臣--革--谔--沣—孔义—天佑--询 --贯隆--典章—安--宗齐—鲲--仁怌--用真—隆—宪—运—光灿--庆--枋得。
申伯68世:仁怌,镇国大将军,妣闻氏,生子,用真(有谱记:名仁怌,字君衮,号如意)。
申伯69世:用真,由侍御史赠光禄大夫,妣卓氏,生子,祚、隆。(有谱记:名用真,字良楚,号存仁)
申伯70世:隆,端明殿学士,妣王氏,生子,宪(有谱记:名隆,字务本、楚华,号师穆)。
申伯71世:宪,进士,孝宗隆兴魁大学,为徐州通判任太常寺博士,弋阳令,妣钟、吴氏(有谱记:名宪,字能夫,号通灵)。
申伯72世:运,太学、善属文。妣钱氏(有谱记:名彦安,字运,号师和)。
申伯73世:光灿,妣易氏,游上庠、入太学、从政郎(有谱记:名一鸣,字光灿,号廷书)。
申伯74世:庆,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举孝廉,乡荐官浔州通判,徙居弋阳新政乡儒林里,授从政郎,妣桂氏(有谱记:名玳,字应秀,号庆),
申伯75世:枋得,字君直,号叠山,谥文节,讳严,江西弋阳人,宋朝进士,

          官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妣李氏,生子,熙之、定之(名刚中,讳超)。
申伯76世:定之,名刚中,号文重,讳超,官任河南仪封县县尹,葬雲都凤形,生一子,宗韶(字超)。
申伯77世:宗韶(字超),湖南醴陵北城宗韶墓(有墓图),生十一子(寿一------寿十、寿十一)。
          寿一:居福建,明朝进士咸安宫教习,期满后授江西隆安县知县,陛河南陈州府知府。
          寿二:居福建,监生,恩授儒官。
          寿三:居广东惠州府连平县(错误,待考)。
          寿四:居江西新建县岁贡,任太和县教谕生。
          寿五:居江西广昌县,监生,考授县承。
          寿六:居程乡(梅县)。
          寿七:居江西长宁县南桥罗陂。
          寿八:广东惠州府龙川上坪(龙川谢氏始祖)。
          寿九:居浙江绍兴府余桃县。
          寿十:居浙江绍兴府余桃县,明进士,欽点工部云南清史司主事。
          寿十一(寿美公):居江西新建县,监生,任山东历城知县。
申伯78世:伯瑾,号寿八,文林郎,锡洲迁龙川(上坪)谢氏开基,葬上坪村螃蟹形,妣毛 氏葬公右侧, 廖氏葬公左侧,

           生二子,长子景文,次子景和。
申伯79世:禧新,号景文,谥文端,讳德昌,文林郎,河南仪封知县,葬上坪街背(鸬鹚神摊),妣刘氏,生三子。

           长子,廷坚;次子,廷芳;第三子,廷秀。
           景和,妣林氏,生三子,长子复浓,次子复澈,第三子复汉,居锡洲。
申伯80世;复海,号廷坚,生二子,君兴,婆兴,居江西信丰小江,葬上坪墩背,裔居龙川岩镇山池。   
              复涛,号廷芳,生一子,仁山,居惠州龙川上坪,公婆俱葬上坪坝尾,裔居龙川岩镇山池。      
              复渊,号廷秀,子二,君用,千三;连平县上坪开居。
           复浓,号廷#(甲二),龙南高砂(今定南老城镇)开居,子二:谢通、谢达;            

             复澈,号廷翁,连平县陂头开居,子三,丽宝,丽礼,丽贵,夫妇还回锡洲。
           复汉,号廷#,  妣李氏,生三子,一致,二教,三赦,居锡州。
申伯81世:君兴,无传,葬上坪溪背。

           婆兴,葬上坪墩背,生三子,顺良,秉良,彦良,

           仁山,妣钟氏,公婆俱葬上坪高乾里,生三子,志良,贵良,善良。
           君用,生一子,儒宗,居龙川岩镇平越,裔大岭贝。

           千三,生子,鳌闹,裔居连平县上坪。

           谢通,子三,仕贤、仕鉴、仕舜,赣县韩坊镇长演坝等地

           谢达,子一,仕尧,赣县韩坊镇长演坝等地。

           丽宝,子三,以忠,以信,以明,葬椒子山。

           丽礼,子三,以金、以银、以华,从赣县锡洲迁湖北麻城孝感乡。迁四川泸州洪县孝儿嘴,

           一支在四川筠莲县,另一支云南昭通镇雄州比喜。
           丽贵,迁贵州遵义。
              一致,居兴宁,龙田。
           二教(--以斌),河源锡场镇。
           三赦,妣黄氏,李氏,生五子,君佑,君护,君用,君祥,君政。龙川洋田开 基祖。
申伯82世:善良,生二子,伯宽,伯富。龙川山池下镇开基祖。
           彦良,生三子,伯贤,伯聪,伯顒。龙川山池上镇开基祖。
           君佑,迁居潮州(揭东锡场镇)。
           君护,迁居潮州(揭东锡场镇)。
           君用,居龙川洋田。
           君祥,居锡洲。




赣县锡洲----叠山后裔迁居的中转站


    锡洲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北部攸镇,是赣江流域中的小岛。1276年(叠山)枋得公抗元兵败,刚中(定之)公携家人急忙从江西弋阳迁赣县锡洲。传说从前居住在岛上的叠山后裔人很多,附近的居民曾把“锡洲”称为“谢洲”,谢氏宗亲还在岛上竖立一块二米高一米宽的刻有"谢洲“两字的石碑。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末年,谢氏宗亲全部迁离锡洲。以后是陈、肖、麦等姓十多户人在岛上居住,1964年夏,全岛被洪水淹没,岛上所有建筑物倒塌殆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锡洲下游兴建万安库,锡洲岛被淹没在三米多深的水下,只有在每年三、四月,为防春汛开闸放水后,才可见到锡洲岛的全貌。
    锡洲在攸镇境内是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土地肥沃的一方宝地。历来住在岛上的居民都利用这块膏胰之地种植瓜果等作物,其产量之高,品质之佳,在赣州一带负有盛名,每逢收获季节,锡洲江上船如穿梳,客商云集,争相抢购岛上的名优特产。

    赣县锡洲岛是叠山公抗元兵败,刚中(定之)公携家人从江西弋阳南迁中临急临忙寻找的落脚点,赣江孤岛,世外桃园,可直达赣江上下游,若有蒙古官兵的追赶,逃离方便,是避难的好地方。 赣县锡洲岛大约不到2平方公里,没有发展空间,族人在锡洲大约生活100年(1276--1376),生活几十年后族人就开始寻找有发展空间的居住地,伯瑾公还派人回福建老家(叠山公的老家)寻找新的居住地,找不到好地方,在明洪武(1368-1398年)前后又向南迁居到各地。

  

         明洪武(1368-1398年)前后伯瑾(寿八)公后裔从赣县锡洲迁居各地的时间顺序如下:

         1、1368年前复浓(景和长子)从赣县锡洲迁居龙南高砂(现在的定南老城),后裔居赣县
             韩坊长演坝。
             复海(景文长子)从赣县锡洲迁居信丰小江。

         2、1370年复澈(景和次子)从赣县锡洲迁连平县陂头,
             1370年复渊(景文第三子)及儿子千三从赣县锡洲迁连平县上坪。
             复汉(景和第三子)长子一致锡洲迁兴宁县龙田。
             1371年复汉子三赦(君用)锡洲迁龙川洋田(王田)开居。
             复汉—三赦子君护、君佑锡洲迁潮州(揭东锡场镇)。

         3、1388年前后,伯瑾、景文、复涛(景文次子)祖孙三代从锡洲迁龙川上坪开居。
             后裔居龙川山池。
             复海(婆兴)父子从信丰小江迁居龙川上坪(后裔居山池)。
             复渊儿子君用迁居龙川上坪(后裔居龙川大岭背)。
   
          4、洪武年末,复汉子二教(以实)从锡洲迁河源东源县锡场镇。
             复澈子丽贵从锡洲迁贵州遵义。
             复澈子丽礼(子以金、以银、以华)从赣县锡洲迁湖北麻城孝感乡。正德年后期(1506-1521)迁四川泸州洪县孝儿嘴,一支在四川筠莲县,另一支 (1523年)再迁云南昭通镇雄州比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2 18: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谢氏始祖申伯的73世孙谢孟春,从福建宁化县石壁乡迁入广东长乐县琴江都厥乡上,是为谢氏广东开居祖之一,其后裔称他为一世祖。从谢孟春起计,传至鹤山谢国宝为12世,谢子耕为13世。
    长乐(今五华)是粤东山区穷县,明清以来水土严重流失,满山沟壑,遍地红壤,生活条件很差。谢国宝兄弟生于清康熙年间,适逢“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时期(清政府动员湖广人民迁入四川以充实因明末战乱而剧减的四川人口),国宝之兄国璲先行迁去四川重庆府荣昌县,国宝及另外两兄弟也拟随后前往,不料遇战事路途不通,仅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迁至清远县清平乡泮涌暂住。清远是石灰岩地区,山瘠土薄,难谋发展,仅住十年左右,国宝之子谢子耕又往外寻找较理想的迁居地。
    谢子耕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来到肇庆府开平县长静都五凸型暂住,雍正六年(1728年)他终于找到月山下这块背山面水、土厚地旷、适宜耕作、可以安身立命之地,遂再迁至月山下定居。雍正十年,鹤山建县,五凸型、月山下划入鹤山县版图。十一年(1733年),鹤山县城竣工,政府“悬示招垦”,谢子耕便重上清远,带老父谢国宝及兄弟子勤、子力同来鹤山创业安居(三兄弟排名“勤力耕”,可知当时人的勤劳创业意识)。几代之后,谢氏在月山村建祖祠奉祀谢国宝,题名“国宝谢公祠”,并预排出30代子孙班辈(给后代子孙取名之用),将字派排成五言诗六句:“国子仕世兴,文德显朝堂,粤东居广肇,清鹤兆嘉祥,永保常守富,创业万年长”。按谢国宝为广东谢氏12世,谢子耕为13世。迁居鹤山后,子孙相传,至20世纪末有260年,已传承了十一二代人。各支系繁衍速度不一,现存宗亲辈份参差,并存于世者,计有朝(20世)、堂、粤、东、居(24世)五代人。居住地除月山下外,尚分支于紫莲坪、飞鹅迳、禾谷坪、横水、竹叶水、芥子地等处。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谢氏在乡人口约900人。谢氏父老还告诉笔者:如果将外出工作人口包括在内共为1300人,如果再将侨居南洋、北美的谢氏子孙也包括在内,则有2000人左右。就是说,谢国宝一家迁来鹤山260年之后,其子孙已繁衍到2000人之众了。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extra=page%3D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2 18: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贺州公会镇的
不知道自己是几房
振崇庆世明 我崇字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04: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州谢氏壶山公一派....

请问大家壶山公一派聚集在什么地方|   八世廷道公一派的有吗?  廷道,妣周陈二氏,广东大埔松山下三角塘村开基创业分派,按“廷环仕云文世德.其元清汉耀.隆庆永荣华,绍上宗兰秀,名扬裕国家.”字辈传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19: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知道兴宁谢氏的宗源啊,我是兴宁罗浮姓谢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16: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龙川姓谢的,也不知道应该归到哪里。很小的时候看到过族谱,现在好像都没有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6: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蕉岭(镇平县)长潭谢家

我是蕉岭(镇平县)长潭谢氏的,族谱我有,宝树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4 1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知情宗亲提供信息。

你好!我是申伯93世,逢春20世。逢春6世珷公(字精器)于明弘治从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油田移居广东丰顺埔寨茅园的谢华(逢春六世——珷公,字精器,谥朴刚,茅园金盘乡始祖,由五华油田塘背迁居至此。)听说广西玉林市福绵镇丁塘岭村,也有逢春6世珷公的后裔?不知道是否属实?
请知情宗亲提供信息。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珷世系的調查報告
                                    谢永成
    廣西玉林市福綿鎮新江村丁塘嶺的開基祖帝長公於清乾隆六年(1741)由廣東長樂縣磂沙約石船寨(今廣東五華縣棉洋鎮富強村)遷來。從廣東帶來的《石船謝世族譜》原本早已散失,現存的《謝氏族譜》是光緒初年的手抄本,內容很簡單。
     開頭一句寫:“周宣王封申伯係謝氏太始祖”
     接著寫“開基太祖 逢春公 妣項、廖二氏 生四子:長子志道 居潮州桃山 次子志德開居河源上廓 三子志惠 居長樂 油田 四子志興 居興寧小峰。公生於1301年 1344年由福建連城田心舉家遷粵。1382年 公與其三子志惠 四子志興(十歲)同往桃山探志道 至興寧水口 概遭賊擄 逢春公、志惠公遇難 志興公年幼倖免。公葬興寧小峰 項氏妣葬桃山
    二世祖   志惠公(逢春三子) 居長樂(今五華)油田  妣陳氏 生三子:良善、廷善、懷善。公葬小峰 與 春公同墓 陳氏妣葬陽烏嶂。  
    三世祖   良善公(志惠長子)居油田 初娶羅氏 繼娶宋氏 生二子:長子貞 次子勉 公恩授冠帶。公葬陽烏嶂臥人形 妣葬潮洋盤龍形。
    ------
    五世祖  宏公 字千量 嫡妣藍氏 庶妣江氏 共生七子:長子瑗 次子班 三子瑛 四子珪 五子珙 六子璋七子珷。英雄莫如此公,公因造鐵爐而消耗田地 但各處路橋工費遺跡尚在 亦一功也。 公葬油田陽烏嶂烏石頭腦 江氏葬王田上角虎形。
    六世祖  珷公 字精器 諡樸剛 嫡妣曾氏 庶妣陳氏 共生六子 長子高 字世盛 次子萬 字天賜 三子尚 四子禹 五子寓 六子嵩。明弘治十年(1497)公由長樂油田移居本縣磂沙約石船寨山下猶(今五華縣棉洋鎮富強村) 派長子高(字世盛)留守油田舊居
   ------
    十四世祖  藩玉公 號法達 道教第九代祖師 妣高氏孺人 生五子:長子彥長 次子帝長 三子德長 四子麒長 五子麟長 公葬於坡面,妣葬於下屋場
    十五世祖  帝長公(炎帝150世 薑太公99世 申伯88世 東山53世 逢春15世裔孫)石船謝家道館道教第十代祖師 丁塘嶺舊《謝氏族譜》記:“ 十五世祖公諱帝長 號法星 諡勤毅 妣張氏孺人 生三子:長子諱文仁 次子諱文欽 三子諱文仰  帝長公於大清乾隆六年辛酉嵗見廣東田地雖肥 無奈狹小 父子五人合心而有遠志 於是 棄廣東嘉慶州長樂縣磂沙約石船寨山下猶遷來廣西地鬱林州涼水堰塘角魚灣開基創業而定居止焉”
    自廣東謝氏開基祖之一的逢春公起,至逢春十五世帝長公,所記的已是一家單線世系譜。帝長公以後的各房所記,也是一家單線世系,而且更加零碎,好像一盤散沙。1998年,有些宗親要求我編纂一部比較完善的《帝長公家譜》,還有人說:“帝長公五兄弟,不知其他兄弟的後代是否仍居石船,250多年來,石船謝家的發展變化情況和現狀不知怎樣?最好有人去實地瞭解一下。”
    根據本村實際情況看來,編纂家譜是我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甚至覺得責無旁貸!1998年夏,我就開始內查外調。2003年退休後,全力投入編譜工作。10月,到浙江上虞參加了“東山文化國際研討會”,得到許多謝氏歷史資料。2004年8月16--18日在河南南陽宛城參加了“二懇"大會,認識了謝宗楷宗長,知道他是《謝氏研究》主編,還認識了幾位廣東本派宗親。2004年冬,我寫了一篇題為《新江村丁塘嶺世系簡介》稿, 十四世祖  藩玉公 號法達 道教第九代祖師 妣高氏孺人 生五子:長子彥長 次子帝長 三子德長 四子麒長 五子麟長 公葬於坡面,妣葬於下屋場 並寫了信,同函寄給宗楷宗長,懇切要求他在《謝氏研究》刊載。
  《謝氏研究》試二十三期第17頁刊載了《新江村丁塘嶺世系間介》,2005年2月下旬,我就收到了廣東惠東平山鎮的謝少武宗長2月17日寫的信,說:“本期《謝氏研究》之《新江村丁塘嶺世系簡介》說逢春公十五世孫帝長公於1741年由廣東長樂縣磂沙約石船寨遷去,大年初三我往長樂(今五華)油田拜訪志惠公創基處塘背村(有逢春公故居)93歲高齡的錦榮宗長(逢春21世),他提到簡介並說會給你去信。我問有無磂沙約石船寨此地名,他說沒有。2000年4月《謝氏研究》試三期第6頁有載愚之輯錄《謝逢春後裔分佈簡況》逢春六世珷(被誤植“斌”)由五華油田八鬥種塘背遷豐順埔寨茅園,二千多人,定居處以諡法為名----樸剛------”。查“豐順藍田謝氏族譜》341頁珷公配黃氏生三子:世盛、天錫、、平山。往下世系均無貴支祖名,尚需進一步探討。世盛生一子:靜寰,天錫無下載,平山配劉氏生二子:松嶺、韶松------”3月底收到祖地謝錦榮老宗長來信說“關於貴地新江村丁塘嶺世系簡介早已入簾。由於目疾,至今才提筆,------宗侄錦榮住廣東五華油田塘背,逢春公21世孫。我五世祖宏公,妣藍、江孺人生七子:瑗、班、瑛、珪、珙、璋、珷。我是長房瑗公之後裔。宏公第七子珷公,遷豐順埔寨茅園,妣黃氏,裔孫約二千人。每年正月二十五,為始祖逢春公墓掃墓佳期。十月初十,謝聖仙娘聖誕大典,各地都派代表前來參拜-----據寫的世系表,始祖(逢春)到六世(珷公)完全相符,七世以下則各不一樣。 現照老譜抄一份(珷公一至八世)給你參考------我年老(93歲)眼花筆劃模糊------”
    從廣東兩位宗長的來信中,雖然得不到我厡來想要的史料,卻意外發現了一個秘密------珷公有兩個家。但我很疑惑:本支族譜明明記著“逢春六世諱珷,字精器,由長樂縣下油田移居本縣(即今五華縣)磂沙約定居,嫡妣曾氏孺人,庶妣陳氏孺人,共生六子:長子諱高字世盛,次子諱萬字天賜,三子諱尚,四子諱禹,五子諱寓,六子諱嵩”;而少武信上卻寫“ 逢春六世珷(被誤植“斌”)由五華油田八鬥種塘背遷豐順埔寨茅園,二千多人,定居處以諡法為名----樸剛------”。查“豐順藍田謝氏族譜》341頁珷公配黃氏生三子:世盛、天錫、、平山。往下世系均無貴支祖名,尚需進一步探討。世盛生一子:靜寰,天錫無下載,平山配劉氏生二子:松嶺、韶松------” 。93歲高齡的錦榮宗長信上的說法也如此。我疑惑:500多年來,為什麼沒人發現珷公有兩個家?珷公究竟在石船還是在茅園?還是兩地都有?難道珷公有分身法?珷公的長子高(字世盛)、次子萬(字天賜)(廣東譜記:世盛,天錫。“賜”和“錫”形近)兩公究竟是誰所生?出生地在哪里?珷公有幾個老婆、幾個兒子?珷公先遷茅園還是先遷石船?。。。。。。疑問很多。 因此,我決定到廣東祖地進行一番調查,徹底弄清石船謝家的來龍去脈。我一方面積蓄資金,一方面等待時機。
    2005年農曆九月二十七日,謝少武宗長來電說:“現已查明,磂沙約就是橋江鎮,近來橋江鎮與綿洋鎮合併稱綿洋鎮。”還說:“十月初十,五華下油田舉行謝聖仙娘誕辰慶典,請你參加,那天附近幾個縣都組團來謁拜,各家的親戚也來納福,比過春節還熱鬧。”第二天,謝幼華來電問:“聽宜璿說,你十月初十來參加謝聖仙娘誕辰慶典嗎?來多少人?我代表理事會歡迎你們。”接著四川宗妹又發信息又打電話催我早日動身。還有幾位五華、興寧的宗親發來資訊邀請,非常熱情。(這些宗親是在河南南陽認識的)
    2005年農曆十月初八,我到了廣東惠東平山鎮謝少武家。初九,和少武同去五華,在上油田住一晚。初十早上,到下油田塘背拜訪了錦榮老宗長,聊了十幾分鐘 就參加了慶典大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拜了謝聖仙娘,少武介紹了五華、興寧、豐順等縣的頭面宗親給我認識。當介紹到平安的謝本基時,本基說:“我知道石船橫坑寨有謝家兄弟改姓宋。你跟我們去平安住幾天,我們陪你去石船調查,一切困難,我們幫你解決,冇怕”。川妹謝宜璿即說“啊,謝聖仙娘顯靈啦,你遇上貴人相助了!去吧去吧!”我在猶豫,因為我囊中拮据,除返程路費,所剩無幾。本基催說:“去吧,跟我們回平安,明天我們陪你調查。我說過,有啥困難,我都幫你解決,冇怕。”(“冇怕”是本基的口頭禪)。平安的本化、永藏等宗親也緊催,非常熱情。高情難卻,於是,我去了平安。當晚,平安宗親設盛宴款待,安排舒適的住處,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無比激動。
    第二天,本基、本化、永堂等六位宗親,忙裏抽空陪我到了石船橫坑,托人找來了宋少鵬、宋華吉、宋瑤玉、宋傳原等幾位八十多歲的老親戚,在宋全始家坐談.宋全始、宋惠珍夫婦倆設宴招待,十分熱情(石船寨、橫坑寨如今稱富強村,全部姓宋,離別的村很遠,所以同姓宋的夫婦很多。元、明和清乾隆初期,石船寨有十幾姓,乾隆中期以後只有姓宋的,他姓都遷走了,謝家最後的一根獨苗也改姓宋。改姓原因,下文有交待)

                    石 船 謝 家 的 來 龍 去 脈
     在橫坑寨宋全始家,我向宋少鵬、宋華吉、宋傳原、宋瑤玉、宋初其等老親戚瞭解謝家何時何故遷石船,我祖珷公既遷石船?為何又有遷豐順茅園之說?先遷茅園還是先遷石船?宋傳原站起來說:“我家收藏有族譜,好像記有一些有關謝家的事,我回去拿來看看。”宋家幾位老人認真追憶後,陸陸續續陳述其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許多宋謝兩家的感人傳說。
    對照宋謝兩家族譜記載的歷史資料綜合整理、分析、研究,發現有不少疑點。2006年正月下旬再去五華棉洋富強村、豐順埔寨茅園復查 並和謝少武、謝錦榮兩位宗長交換了意見,得出如下結果:宋謝兩家有非同一般的特殊關係。
    明弘治八年(1495)橫坑寨宋法珍、宋法逰父子倆到長樂(今五華)作法事(請神祛邪抓鬼治病祈福等),發現珷公對法經造詣頗深,就請他到橫坑共建道館。從此,珷公常於油田、橫坑兩地間往來。來回一次,要走100多裏,十分辛苦。宋家父子動員珷公遷居石船,珷公欣然同意,遂於明弘治十年(1497)由長樂油田移居石船,只派長子高(字世盛)留守油田舊居。(1496年,宋法珍、宋法逰父子已幫珷公買田買地建房)
    由於謝珷、珷子謝萬、萬次子謝法全,這謝家三代和宋法逰、法逰子宋法球、法球子宋有申,這宋家三代同庚,認為老同(是異姓兄弟吧),十分親密。更有謝法全和宋有申之妹宋三娘自小青梅竹馬,後來宋有申夫婦為媒,把親妹妹許配給謝法全,再後來宋三娘又把宋家親侄女宋小妹配自己的兒子宋法珩,又把謝家侄女(謝法逰之女)配娘家親侄子宋成德,從此,宋謝兩家親上加親。
    謝珷公遷到石船的第三年(1500)後,每年總有半年不見珷公的蹤影,沒人知道他的去向。1499年底,珷公提出,把宋謝聯合道館一分為二,分為宋家道館、謝家道館,宋家同意了他的建議。他積極指導兩家道館的工作。這兩家道館都能獨立開展正常的法事活動後,珷公就成了自由人了。他可以外出傳教賺錢了。有不少人問他:“每年都有幾個月不見你,去哪里了?”他不肯說。被問多了,就說:“我去哪里,得向你稟報嗎?”,從此以後,沒人再敢問他的去向了。
    綜合上述資料分析,謝珷公肯定就是在那個時候到豐順埔寨茅園,娶了黃氏另立新家,然後變賣了長樂油田家產,接長子高(世盛)往茅園定居了。所以,謝珷公有石船、茅園兩個家。每年珷公於茅園、石船兩地往來,大約半年住石船,半年住茅園。除珷公自己外,沒人知道他有兩個家。這個秘密隱藏了500多年,直到現在才發現。500多年來,石船人不知珷公在茅園另有個家,茅園人也不知道珷公在石船另有個家,丁塘嶺人就更不知道珷公有兩個家了。在此,我萬分感謝《謝氏研究》刊載了我的《新江村丁塘嶺世系簡介》,感謝主編謝宗楷宗長的厚愛,感謝廣東祖地宗親以及橫坑宋家眾多老親戚的大力支持和熱情款待,使我的調查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1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埔阴那山下谢姓,堂号为:济美堂,为宝树堂分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