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南粤高凉仔

粤客的迁移方式,大家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30 1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客家话,现在就有学者提出客家话迁入广东并不比广府人迟,如河源惠州一带的东江客家话(不是惠阳话)就是早期的客家话,如龙川古县,秦代即有汉人居住,但龙川一直是客家人的地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18: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5-30 11:09
你的不准确是不准确。从位置说英德以北是准确的。
连山是比较偏西大体属于怀集、梧州一线的白话区,过了连南就不是了。
英德以北三连的核心地带和韶州的情况是一样的。

连(州)阳(山)一线,直到清远,是以粤方言为主的,自古如此.其中连州是湘粤文化交汇地,现代粤文化占了主流。山区必然有客家方言分布,但所占比例不大。阳山、乳源与湖南蓝山交界的广东最高峰石坑崆一带,就是客家方言点之一,当地还有秤架瑶族乡。此外,连州有少量闽南方言分布点。连州一带的粤方言,音调上与高州、化州粤方言相似。阳山的粤方言,音调上接近新兴、阳春一带的。清远的粤方言,自成一派。
明清以来粤剧红船的走向就是充足的证据。沿着连江等北江支流而上,都有红船的踪影,在江水水位低的时候,众多的船只停成一片,这时正是粤剧戏班通宵演出的好时机。这一带,既有栈道遗址,也有戏台遗址。从粤北(连州、韶关)到南洋,从南洋到美洲,从香港到广州湾(湛江)等地,都是粤剧戏班活跃的地方。这就说明,连州一带的粤方言是占主流的,而且经济文化不弱。当然,也有一些石灰岩地带,例如阳山、乳源的石灰岩地带,就是重点扶贫区域,粤、客方言区都有,但通过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种植反季节蔬菜(明珠西红柿等,广州菜市场都有),试种高寒经济作物(例如台湾阿里山区的经济作物),可解不少燃眉之急。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5-30 at 19:3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19: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5-30 11:17
粤北是粤方言地盘,是粤客家方言地盘。
湖南郴州可能是远古时代的白话地盘,现在也通行白话。说不定长沙也是。

粤北客家话,与粤东客家话、与粤语的相似之处都有不少。与粤语的相似之处,既有早期汉语来源相同之处,也有可能是宋代以后广州府文化影响的结果,有一篇论文说明宋代以后韶州一带已出现粤方言分布点。郴州是官话区,受粤语辐射是最近几年的事。长沙是荆蛮融合汉文化的核心地域,是湘文化的中心地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19: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海南的临高话实际上是壮语的一种,八十年代,临高人曾想改为壮族人,但没有成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yanxiuhong9 at 2004-5-30 10:07
文读 也就是所谓读书音,来源比较早,不是从清朝“正音书院”才开始的。

隋朝开始科举考试,私塾教书,当地先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采用官话语音,因此存在实际 方言口语与书面语语音上的 脱节。

文白异读最多 ...


广州音的文白异读,虽有,但比例不多。本色粤语-粤西白话(本人的母语)基本上有音有字,基本上言文一致,经比较,丝毫没有广州音的文白异读现象。“断”、“重”、“坐”等字的书面读音,就是广州话的白读音;其余绝大部分广州话的文读音,都是粤西白话的日常口语读音。绝大部分情况下,广州的文读就是粤西白话的日常读音。广州音的"白读",例如“伴”(P~)、“荡”(T~)的白读,可能是少量粤北客家话的底层语。变调方面的白读,可能是商埠特有的现象,为求语调婉转、悦耳、与“乡下话”不同,而流行于都市的。广州以外的珠三角,是几乎没有这种变调的白读的,即使有,可能也是受广州话的影响。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5-30 at 21:5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2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5-30 20:43
根本不能划连阳一线,前面已经说了,过了连南就不是。
要划线只能划阳(山)肇(庆)一线。
清远有白话的痕迹,是由于原来的船佬(蛋【是另外一个字,打不出】家)缘北江散布,但由于旧时船佬的社会地位低,也不允许他们上岸住,所以白话也只是在他们内部流通罢了。其实他们也讲客家话和他们自己的蛇话,因为走船的需要。

不懂就不要装懂。连州-阳山-清远沿江岸上的居民就是讲粤方言的,世居于河谷平原和丘陵,是当地的主流,上面已说明。连县话、阳山话、清远话,就是指当地的主流粤方言,不是水上话。疍民(水上居民)讲的既不是白话,也不是“蛇话”,而是粤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同时兼通广州话以便于对外交流,不会说客家话。客家话不是通用语和商业用语。
历史上,不能平等地对待水上居民的,主要是广府系的某些人,和惠州城区讲惠州话的某些人,汕尾港岸上的某些人。您老要搞“歧视”满足虚荣心,远远“未够秤”,还轮不到你等说三道四。今天的水上人,政治经济地位今非昔比,主要集中在城市,许多早已上岸定居几十年。省社科院的一位领导就是出身于广州的水上人家。
我对歧视是深恶痛绝的,对某些远远“未够秤”而又“扮大爷”显示“高贵”的所谓“炎黄贵胄”半调子文人,不批驳不足以平网愤。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5-30 at 22:0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22: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让他们讲客就是歧视,
让我们讲白,是什么?诱奸?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22: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电局算不算强奸犯?不成年少年,被诱惑,然后,终成正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2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忙着曲解别人的意思。
“船佬”的说法,还有一些离谱的用词,就是明显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阿Q心态”。人家是船佬,你是什么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22: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5-30 22:07
不要忙着曲解别人的意思。
“船佬”的说法,还有一些离谱的用词,就是明显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阿Q心态”。人家是船佬,你是什么佬?

我是客家佬,五华佬,不当梅州佬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0 22: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佬,临高佬,潮州佬,汕头佬(深圳的品牌),广府佬。
船佬怎么变成了贬义了?不是中性吗?
如果是贬义,有肇庆人叫我客家佬,原来你们广府人是在讽刺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1 07: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不懂装懂。
你呢,是懂装不懂,有意混淆视听。可恶!
说船佬是客家话讲的,说疍家是你们白话人讲的,哪个算歧视?不然他们叫什么?上不上岸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怎么是我歧视?当时成立的水上公社是歧视?!不要拿你们歧视他们的结果搞到我的头上!
客家话不是通用语?!你的白话是!?客家地区不通用客家话?船佬走南闯北不会讲各地的话成吗?
我以为你有多少斤两呢,原来也就是个绷了毛的麻雀。

“懂装不懂”的,是“纯正”麻醉剂的发明者。反对这一扭曲灵魂的怪论,是清醒还是“懂装不懂”?
“说船佬是客家话讲的”,用客家话讲什么都是正确的啦?歧视是社会的痼疾,对这一现实津津乐道者,以为这样就可提高自己的地位。水上居民的语言文化是属于粤语系的,有的“贵胄”狂热者必然会以不正常的心态狂贬之。
水上居民,是“疍家”的正式名称,不是你所说的“船佬”。粤北商埠和省内许多地方都通用粤语广州音,这是历史事实。水上居民以运货为业,在各大码头穿梭。他们本身说的是水上话(粤语的一种)或古老的“六甲话”,没有别的语言;兼通广州话。其他的话是否兼通,因人而异,如果长期和客家人接触,当然懂客家话。但客家、潮汕的核心区(一般人不懂粤语),是没有水上居民这一族群搞运输的。
广州有过珠江区,后来有水运公司;许多地方都有水运公社(联社)。这些都是实现平等的社会制度的产物。

[ Last edited by 虎师傅 on 2004-5-31 at 07:2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1 07: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5-30 22:28
疍民(水上居民)讲的既不是白话,也不是“蛇话”,而是粤方言的一种次方言,
---------------------------------------------------------------------------------------------------------------
什么时候你的粤方言概念又不同了?
是不是你不肯与疍家为伍了?

疍民(水上居民)讲的既不是白话,也不是“蛇话”,而是粤方言的一种次方言,这是告诉你,水上话不是某些贵胄狂徒所说的“蛇话”。“是不是你不肯与疍家为伍了?”问得太没水平。“与。。。为伍”是形容什么的?用来指水上居民,先掂掂你有多么了不起,血统有多“高贵”,狂热有多痴迷。

什么是“白话”,你们懂不懂?就是各种粤方言土语的通用语,音韵与广州话基本一致。以为“白话”就是粤语,甚至搞出“白话人”这样的名词,是缺乏基本的常识。还有“土著人”的说法,不仅词法不通,常识也有问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1 0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5-30 22:28
说得好听!最喜欢歧视人的也在立牌坊!

回首贵胄狂热的言论,看看怎么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31 07: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5-30 22:28
你不如直说是南雄珠玑巷是“粤方言”的点。

古代珠玑巷讲什么方言,有不同看法。作为族群认同的标志,如果这也成为贵胄狂热攻击的目标,说明其对自身的认知也是很有限,根本就不理解南方族群的本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20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