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星天 发表于 2005-1-17 08:50:01

Posted by xnchan at 2005-1-17 05:47
牧星天兄台:你說江西義門即源自淅江義門,對不起,淅江義門我沒有聽說過,另你說贄公系源自暉公,在老族譜上或有記載,但老譜的序上亦有說明在柳溪並沒有找到柳溪陳氏氏祖墳,後再找至知源自福建寧化石壁葛藤坑, ...

这些资料是我在“陈氏宗亲论坛”的“柳溪陈氏”中找到的,你可以到那里去找找资料。


转“陈氏宗亲论坛”陈汉民贴子——————
      与柳溪村梁氏沟通情况——通报给柳溪陈氏
    二零零四年十月下旬,我给柳溪梁氏父老去了一封信,把“柳溪陈氏文风与所历磨难”和“柳溪陈氏始祖晖”两篇短文邮寄给他们;提出:据判断,清文字狱时,柳溪村陈氏改为梁姓,而今柳溪村部分梁氏其实姓陈。并寻问:“有无听到这方面的传说?”“果真如此,是否可以改回来?”十一月二日,柳溪车下(村)党支部书记给我打来长途电话,大意是:“寄来的信收到了。这里是柳溪村。在南昌(村),有陈氏祠堂,改成姓梁了,地下埋有陈氏碑石,不知埋在那个位置。没有听到陈姓改为梁的传说。”我再问:“假如是真的,能不能改回来?”“那是不可能的!”他答道。过后,村会计梁大灯写来信,谈到类似看法,“欢迎柳溪陈氏回祖居地作客”。我给他复了电话,并将“柳溪陈梁二氏”短文邮寄给他。一句话,柳溪陈梁是绳绳相结二三十代的亲戚。

牧星天 发表于 2005-1-17 09:11:01

Posted by xnchan at 2005-1-17 05:47
牧星天兄台:你說江西義門即源自淅江義門,對不起,淅江義門我沒有聽說過,另你說贄公系源自暉公,在老族譜上或有記載,但老譜的序上亦有說明在柳溪並沒有找到柳溪陳氏氏祖墳,後再找至知源自福建寧化石壁葛藤坑, ...

说句实话,我没看过族谱。
至于你说的祖先贽公,你没见贴子中引用了“任广东循州训导,福建泉州府太守”,说明贽公是从广东到福建任上。
至于义门,我俩都弄错了,应该称“江州义门”,不是称“江西义门”,(资料一直都说“德安江州义门”,我原以为德安在浙江,今查地图才知在江西)传说源自南陈后主叔宝兄弟叔明,又称叔明系。
据说去年六月德安县政府派出代表前来广东联络。德安县文化局副局长陈述之一行四人,到过兴宁、惠州、广州、番禺(大岭村)、东莞、宝安、顺德和佛山,会见各地义门宗亲

xnchan 发表于 2005-1-17 21:19:13

牧天星兄台:茲關於始贄公之事述,由於閣下從未看族譜,難怪對於這些不明白了,現將其中的段譜序給予兄台參閱,這是寫於明朝六世孫懷敬的,希能使兄台明白始祖的來由:
贄公族譜序
予陳氏族譜,所以譜陳氏之族者也。有祖諱贄,始居興寧。贄公以上,世居江西泰和縣,由柳溪祠分派,故世稱為柳溪陳云云。贄公由元天歷中官循州訓導,升福建泉州府大守,因紅巾烽起,解組還鄉,會干戈擾亂,不可以行,乃俯居興寧。緣此遂為興寧之始遷祖也。二世諱祖文、祖武。武生宜,宜生日新、月新。文公生容,容生玉新、維新、景新、德新。因明朝洪武初遇寇周三官之亂,玉新居小洋下,其後分居長樂大背嶺;維新分居羊子嶺,景新德新亂後卜居邑北羅崗溪尾。景新生祥,祥生玉、諒、寬、懷。德新生裕,繼此為再傳矣。昔我祖以儒業起家,數十世而箕裘不墮者曾非廷慶之餘緒與懷也,叨沐餘澤,致有今日,於是繼自贄祖下參互參訂考譜,其源非敢曰信筆也。其有未詳者姑闕之以俟,蓋亦不敢自用自專之意雲耳。後之人果能知予之獨抱苦衷焉否。
明成化十二年丙申春月之吉庠生六世孫懷敬述

xnchan 发表于 2005-1-17 21:25:11

牧天星兄台:以下族谱记载八十三世祖魁公至九十四祖贽公。
八十三世元公六子魁    字参琉﹐宋进士﹐授宁化知县。义门分庄时﹐分得汀州庄﹐宋嘉佑八年(公元一零六三年)携眷九十七人﹐从江州德安县迁至福建汀州开基﹐为福建初迁始祖。妣刘氏﹐生五人﹕昆﹑仑﹑嵩﹑岳﹑峰。
八十四世魁公五子峰    因避元乱﹐与兄昆﹑仑迁福建宁化县石壁陈德村。妣王氏﹐生子﹕自强。
八十五世峰公之子自强生三子﹕肇统﹑肇绪﹑肇基。
八十六世自强三子肇基字世英﹐号安常﹐宋进士﹐三年遂择宁化石壁葛藤凹开基.生二子﹕永继﹑永缵。
八十七世肇基次子永缵庠子﹐生子﹕干。
八十八世永缵之子干    庠生﹐生四子﹕兴邦﹑安邦﹑定邦﹑高邦。
八十九世干公长子兴邦﹐生子﹕万顷。
九十世    兴邦之子万顷﹐生二子﹕圣﹑贤。
九十一世万顷次子贤    庠生﹐生子﹕宏庄。
九十二世贤公之子宏庄﹐生三子﹕世守﹑世休﹑世伟。
九十三世宏庄次子世休号元佐。生二子﹕宠(誉)﹑贽。
九十四世世休之子贽    公生于元朝至元廿八年(公元一二九一年)﹐原藉江西泰和柳溪村﹐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一三二九年)进士出身﹐授循州训导﹐后功升泉州太守﹐因乱不能赴任﹐回原藉又怕朱元璋与陈友谅在一三六三年为争天下而决战鄱阳湖(泰和属战争要冲之地)所带来的株连同宗之虞﹐遂在一三六三年左右落基兴宁城南聚星第﹐为兴宁开基始祖。﹐生四子﹕文﹑武﹑斌﹑贤。

[ Last edited by xnchan on 2005-1-17 at 21:29 ]

kiddo 发表于 2005-2-15 14:55:21

真是惭愧,我对族谱毫无认识。*_*

kikia717 发表于 2005-2-16 01:55:38

不知道也

kikia717 发表于 2005-2-16 01:56:09

不知道暗暗啊

陈建东 发表于 2005-2-19 14:54:19

兴宁的姓陈、钟、田、赖、伍都是使用颖川堂,听说古时朝廷被迫分家时的他们是五兄弟来!请查看兴宁的陈氏宗谱有说明的

陈建东 发表于 2005-2-19 15:14:13

NO.50359 颖川堂的有吗?(2004-4-3 20:22)
--------------------------------------------------------------------------------
颖川堂好像有陈姓和钟姓的,我一直在广州,现在在上海,有附近的兄弟姐妹吗? :-)

兴宁的姓陈、钟、田、赖、伍都是使用颖川堂,听说古时朝廷被迫分家时的他们是五兄弟来!请查看兴宁的陈氏宗谱有说明的

陈建东 发表于 2005-2-19 15:25:48

对了,兴宁从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修陈氏族谱。一本总谱十五本分谱,我只有一本总谱和一本分谱,有世祥堂的(好像说颖川堂是五个姓人的,世祥堂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陈氏)。小弟不知多少,还望各位长辈们和兄弟姐妹给予指点! 我的邮箱是chenjiandong@bksems.com.cn

陈建东 发表于 2005-2-19 15:25:55

对了,兴宁从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修陈氏族谱。一本总谱十五本分谱,我只有一本总谱和一本分谱,有世祥堂的(好像说颖川堂是五个姓人的,世祥堂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陈氏)。小弟不知多少,还望各位长辈们和兄弟姐妹给予指点! 我的邮箱是chenjiandong@bksems.com.cn

兴宁人在中山 发表于 2005-2-20 08:41:16

楼上兄弟是哪里陈姓??我是福兴高田.

xnchan 发表于 2005-2-21 20:32:06

建東兄,關於興寧陳氏族譜我也有兩本,一本係柳溪分譜及陳氏總譜,但陳氏總譜亦未有注明陳,鍾,田,賴,伍等同一來源,但以往聽先父說過陳鍾撫賴潘祖上曾係有關係,但甚麼關係要追溯到江西馬氏祖婆,其它的則不明了,綜觀陳氏總譜亦有說明上述之理據,如能說明箇中關係,請加以說明,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4 20:32:48

客家先民迁徙史话

客家研究——客家先民迁徙史话
      唐朝中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建中三年(782年),镇守许昌的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南攻鄂州,北击汴梁,与其它三个叛唐节度使相响应。一时之间,叛军占领大半个中国。唐德宗讨李希烈,财用竭。翰林博士陈京与户部侍郎赵赞献议:“请税民架,贷贾缗,播迁梁汉。”即向百姓收取房产税,向商人借钱,掘开黄河大堤,以水阻挡叛军,实行坚壁清野,将中原和汉水的百姓迁往当时尚未开发的江西、福建。朝廷责令地方官沿途设接待站,施粥饭予流民,顷刻之间,举族南逃的流民达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江州德安义门陈氏族谱记载“避难福建仙游” 验证这一历史事件。
   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经过二百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两宋时期,使江西和福建成为当时的发达地区。北宋末年,金兵追击皇族至江西泰和,南宋未年,元兵进击江西吉安,客家先民进一步龟缩至赣南和闽西地区。元朝中后期,朝廷对士族采取抚慰政策,客家士族归顺元朝。元朝未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南方士族和各大姓几乎都与朱元璋作对。明太祖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将南方士族贬入湖海,客家先民从江西、福建大量迁入广东梅县。从明初开始,梅县地区地区六百多年无战事,客家人保留完好的中原文化和传统,而成为研究古中国的活化石。

xnchan 发表于 2005-2-25 16:50:35

建東兄,世祥公號雲野.原籍江西雩都葛藤,法先公之長子,貢生,元朝季官司鐸,元鄉進士,選授齊昌儒學誥授修職郎,在任期政績顥,民意良,於明洪武八年己卯歲落興寧西廂下中大塘面開基,這是世祥公在興寧陳氏族譜的記載,門聯為潁川堂,潁川世德,媯水家聲.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颖川堂的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