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nchan 发表于 2004-7-2 21:34:47

very21cn兄,你好,我先祖是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往江西泰和县柳溪村,元末明初到兴宁当教授训导一职,任满调往福建升任大守。因道路阻隔,不能到任,回老家泰和又因陈友谅与朱元璋在太湖战争,怕受殊连,而定居于兴宁。你可能是徽公一派的,由金陵(南京)迁往江西泰和柳溪。与我先祖来源的可能不一样。不过无论如何,陈氏大都是来自江洲义门,追祖溯源,都是同根生的兄弟姊妹,因我先祖也是江洲义门分析分派的。

clock 发表于 2004-7-5 19:55:56

我家在湖南,现在在宁波读书,呵呵

locke 发表于 2004-12-6 15:15:37

必华公?正是必富公的兄弟!他的后代落在哪?认识有必富公的后代吗?我是必富公的后代!找宗亲要族谱资料!

兴宁人在中山 发表于 2004-12-6 18:25:35

颖川堂      书香门第颖川家馨   记得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对不对?


我家年底搬屋,到时候就知道什么对联了


不过我很喜欢"颖川"两个字

客家妹子2 发表于 2004-12-10 17:14:29

偶是梅城颍川堂钟姓,请问这厢可有至亲本家?

下一站风景 发表于 2004-12-21 14:59:53

偶是兴宁石马姓陈的.听说修了族谱.过年回家去看看.请问哪位知道的,请告知.谢谢.

zxiaoq 发表于 2004-12-23 19:02:05

俺也姓钟,颍川堂

钟满辉 发表于 2004-12-23 22:39:26

我是颍川堂钟姓,请问阁下贵姓呢

颖水家声 发表于 2004-12-29 22:08:14

陈,兴宁泥陂文东狮塘

颖川堂   东山世德颖水家声

牧星天 发表于 2005-1-15 10:30:37

我是兴宁永和麻背岭陈大陈的,记得祖屋对联是:「柳溪世德、循铎家声。」
上次一位文史学者告诉我,我们是源于南北朝时期陈朝皇帝陈霸先后裔(史称叔明系),兴宁柳溪、江西泰和、淅江义门、福建长汀、湘西、皖安庆等地的陈姓有相当一部分属同源的叔明系,据考证近代名人陈独秀、陈谭秋都是叔明系后人。

xnchan 发表于 2005-1-15 22:05:24

牧星天兄台,我與你均同源,我是橫江陳屋,同是柳溪世德,循鐸家聲.不過有一點你係記錯的,是江西義門不是淅江義門,源自福建寧化石壁葛藤坑,九十四世祖贄公遷居興寧城南.

黄毛刁李 发表于 2005-1-15 22:25:53

龙田柳溪堂的~
找陈太安的资料~

牧星天 发表于 2005-1-16 09:58:52

Posted by xnchan at 2005-1-15 22:05
牧星天兄台,我與你均同源,我是橫江陳屋,同是柳溪世德,循鐸家聲.不過有一點你係記錯的,是江西義門不是淅江義門,源自福建寧化石壁葛藤坑,九十四世祖贄公遷居興寧城南.

江西义门源自淅江义门。我们贽公系都是从寧化石壁葛藤坑迁往江西泰和,清代文字狱才迁往兴宁。
泰和柳溪陈氏为避祸,当时大多改姓梁,后来迁往梅县松口的梁姓一脉其实跟我们也是同源。

按陈氏家谱:宣都王叔明(陈朝皇帝陈霸先后裔,后主陈叔宝之弟)四世孙兼,举唐高宗上元进士,为右补阙,赠秘书少监,生京、进士及第,开跃时,官至给事中秘书少监,集贡院学士,无子,以盐官令褒之子为嗣,官 高安 县丞,生灌避难于泉州,灌生伯宣。公隐居庐山,注司马迁《史记》,诏征不起,就拜著作郎 ,其孙旺,徙居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旺生机,机生感,感生兰,兰生青,青生六子, 曰伉、曰侍、曰仲、曰俯、曰伟、曰伸、六而十七、十七而三十四,自是而家益昌,族益盛矣。仲子崇,以治家之道,惟仁义为本,欲隆风教之先,必从孝悌而始,乃立家法,垂示将来。故其序云:我家袭秘监之累功,承著作之贻训,代传孝弟,业继典坟。由是子孙众多,上下和睦,特恐昆云渐众,愚智不同,无敦睦之方,有乖负荷之理。今设之以局务、垂之以规程,推功任能,惩恶劝善,必令均守,务要和问。庶令子孙无闲言而守义范也。于是立主 事 ,以专家务,置库长以掌家财,立庄长以督租课,勘司以序男女,学实以教童稚,道院以业焚修,巫法以备祷祈,医士以供药食。东佳书楼,以待学者,德安厅宇,以奉公门。其余酒 桨 盐米之储,巾履笄厢之用,三时饮食之节,四时宴会之期,长幼出入之仪,晨昏定省之礼, 婚祭 吊丧,送往迎来,赏以勤能,罚以惩恶,凡诸纤细,莫不周详。而且藏获不入其门,鹰 犬不为 其玩,天文经纬之学,纵横权变之谋,佛图桑门之言,高贾营贩之利,敬之不习,惧败家风 。是以室无私财,厨无别馔,大小之教,内外如一。于时,崇为江州长史,检右散骑常侍, 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牧星天 发表于 2005-1-16 10:15:12

转贴

始祖晖迁泰和柳溪已一千年有余。一千多年前,柳溪村该是什么模样!
          据泰和县志记载:东汉末年,置西昌县。应该说,西昌当时为蛮汉杂居之地。史书记载:三国时,吉安州(包括泰和)之蛮族,为山越。东吴大将鲁肃和诸葛谨,手下有山越人组成的三千兵马,骁勇善征。东晋时,中原士族南迁,也只抵达长江边,并未至南方腹地;北魏和隋朝时期,人流迁徙方向由南至中原,应该说,西昌居民成份大体不变,乃至唐朝也是如此。中和三年(883),情形大变,寿春人王绪率众从安徽入闽。王绪本福建东瓯人后裔。汉武帝时,朝廷从江西和浙江兵分两路进攻东瓯,桀骜不驯之东瓯人战败并被安置在安徽。王绪就是要率众还回祖居地并建立自己的王国。王绪大军所到之处进行抢掠。地处偏僻的柳溪村,居住着山越人(瑶胞祖先);面临兵灾祸乱,不能不忍痛割爱,远足它乡,逐渐转移到粤北山区。晖公随堂兄固加入王绪农民起义队伍,也许在王绪抢掠赣水时,就到过柳溪并看上这一风景优美的风水宝地,最终在那里隐居下来。



晖与其堂兄固是江中父老之荣耀

    唐朝末年,寿春人王绪在中和三年(883)七月动身从中州出发,略得浔阳赣水、取汀闽、陷漳浦,中和五年到福建。在中和四年(884)大旱灾荒严重,到处人吃人,尸骨遍野,江州陈氏晖和固及至亲近三十人之多,被王绪劫持胁迫南行,而晖公当时只是十来岁的读书人。王绪"劫豪杰显军中",和晖公属同类人物的王潮、王审知,当时都是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被劫持。王潮成为闽王后,固与晖把被胁迫的江州至亲和六、七百人的属下带往浙江温州平阳,摆脱了王潮控制而奔杨行密,为温州司户参军,大理评事。899年堂兄固,年事已高,和江州至亲中年长者落户温州平阳后,由晖公统领以江州子弟为核心的近千人部队。三十余年间晖公转战浙江、江苏、湖北和淮南(包括江西)地区。905年杨行密殁,908年,吴国内乱,晖公不得已奔梁太祖朱温,为行营招讨使左卫上将军。后梁为吴所败,同光元年(923)远遁山林沃野江西泰和柳溪,可谓动如猛虎,静似泰山,能伸能屈,智者所为。

    晖公全身流淌着霸先的血脉,未走"唯唯喏喏、尽守孝道、安分守纪"的正人君子之路,实属当年叱咤风云之英雄豪杰,是江州子弟中的佼佼者,无疑是江州父老之荣耀!

                   广东兴宁陈氏举人、进士和知县-------总共162人
                     (其中有101名不知其任所,不予刊登)

陈斐然            元进士,大德年间任柳州通判
陈茂斋            元任晋江县尹
陈员甫            清道光年间任河南彰德府知府
陈子麟            清道光年间任驻日参赞,候补知府
陈庭植            清道光16年任陕西邻阳县知县
陈庭枢            清道光年间任某四川分府知府
陈豋汉            清举人,道光年间任顺德府县事
陈贽            元进士,任广东循州训导,福建泉州府太守
陈胜和            元任湖南岳州府通判
陈应省            明任福建上杭县丞七品
陈应科            明任广西梧州蒼梧县丞
陈荐秋            清任连山县知事
陈鹏云            清掣手云南元江府
陈世翰            清进士、任河南通许县知县、刑部额外主事
陈易            清进士、任河南沁县知县
陈景春            清任江苏溧阳县知县
陈文沛            清江苏镇江府从六品
陈煦            清任湖南益阳县尹
陈箕耀            明吏部尚书
陈汉明            明任江西南昌新建县丞
陈竹君            清广西巡抚
陈我帛            元衢州府尹
陈南溪             清任博罗知县
陈熊             清任山东胶州同知
陈岳宏             清授两广督标蓝翎补用守备
陈伟霖             清任景德镇知府
陈昌明             清嘉应州军功六品
陈世祥             明进士、瑞昌县正堂选授兴宁儒学诰授修职郎
陈仲新             明大将军
陈仕杰             明任瑞昌县令
陈诏             明任瑞昌县令
陈际华             清任棣州同知
陈选举             清例授登仕郎,即补湖南巡司
陈廷左             清钦加同知,特授贵州镇远县知县
陈仰高             清举人,特授福建汀州左营中军守备
陈拔青             清举人,内阁实录馆协修官
陈来元             清举人,任江西高安县知县
陈伟             清任广西横县训导
陈儒             清任福建古田县知县
陈元猷             清特授惠州左营千总
陈灼华             清任江西武宁、奉新、分防等县知县
陈汝明            清例授修职郎,任山东莱州府经历
陈锡林            清晋封奉政大夫,福建龙溪县知县
陈思            明岁进士,任福建浦城县知县
陈懋            明代进士,任浙江青田县知县
陈宪            明进士,江西龙泉县知县
陈可久            明任江西瑞昌府通判、丰城县知县
陈时夏            明任浙江省都司
陈可嘉            明任江西省按察司经历
陈一经            明任朝廷武英殿中书内翰
陈一俊            明任南京大仓州知州
陈一象            明任朝廷礼部儒官
陈瑞熊            明任河南华西县知县
陈志            明岁进士,任广西贵县县丞、准府
陈可耕            明任武昌府通山府知县
陈峥荣            清任广西平乐府知府
陈仲宾            清任广西陆川县知县
陈鸿初            清任广西柳州、梧州知府
陈汝中            清任山东惠民县县丞
陈祖文            元举人,任福建闽县知县
陈谟            明举人,任上思州知州

xnchan 发表于 2005-1-17 05:47:50

牧星天兄台:你說江西義門即源自淅江義門,對不起,淅江義門我沒有聽說過,另你說贄公系源自暉公,在老族譜上或有記載,但老譜的序上亦有說明在柳溪並沒有找到柳溪陳氏氏祖墳,後再找至知源自福建寧化石壁葛藤坑,不知你手頭上有無興寧陳氏族譜,當年重修族譜時,將興寧陳氏各派開基祖的來源詳列出來及印證相互的關係。而你說贄公係清朝始遷興寧,煩你重看你寫的資料:
广东兴宁陈氏举人、进士和知县-------其中的第八項陳贄,正是我柳溪始祖,元末進士。甚麼會係清朝入興寧呢?請重查族譜吧。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颖川堂的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