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21|回复: 0

千年风雨白石村-马氏祖婆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0 03: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7-25 06:02 编辑

千年风雨白石村
——
 来源: 客家天下网       作者: 廖进琳       编者:英子

摘要:
唐大历四年,暮春时节,残红满地,淫雨霏霏。汀州刺史陈剑头戴纶巾,身穿官服站在一条破旧的小木船上,目光注视着沿途的两岸青山。春汛中的江面上漂浮着树叶和落花,木船随着满江的春水起浮,岸边尽是那繁茂的参天古木,大树间不时跑过一两只山、野猪、野牛或豹子。船行五里左右,西边一个敞开的山谷引起了陈剑的注意。陈剑让船夫把船停下来,然后登上山坡。他吃力地爬行在这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阳光从树冠的枝杈间洒下一束束炫目的光束,粗大的枝丫上长满了寄生植物。罗藤倒挂。松鼠在枝丫上蹿下跳。地上的腐殖土足有一尺厚,在这个300多米长、100多米宽的山谷里生长着1000多株立地擎天的参天古木。

    唐大历四年,暮春时节,残红满地,淫雨霏霏。汀州刺史陈剑头戴纶巾,身穿官服站在一条破旧的小木船上,目光注视着沿途的两岸青山。春汛中的江面上漂浮着树叶和落花,木船随着满江的春水起浮,岸边尽是那繁茂的参天古木,大树间不时跑过一两只山、野猪、野牛或豹子。船行五里左右,西边一个敞开的山谷引起了陈剑的注意。陈剑让船夫把船停下来,然后登上山坡。他吃力地爬行在这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阳光从树冠的枝杈间洒下一束束炫目的光束,粗大的枝丫上长满了寄生植物。罗藤倒挂。松鼠在枝丫上蹿下跳。地上的腐殖土足有一尺厚,在这个300多米长、100多米宽的山谷里生长着1000多株立地擎天的参天古木。
  陈剑一边用脚丈量着山谷的宽度和长度,一边思忖着能否把这些从虔州东、福州西、潮州北检责来的最早的三千户汀州州民安顿下来。
  从去年春天起,居住在东坊口(今草坪、东街一带)的汀州住民就不断有人咳嗽、发热、拉稀,体质越来越差,最后纷纷毙命。州民们一个接一个产生连锁反应,两三个月过去了,州民们倒下了一大片,按这样的速度传染下去,再过半年左右,这几万人的汀州先民就将被瘟疫吞噬。出于这种担忧,他登上了这条破木船,沿途寻觅新的可供人类繁衍的居住地。
  “西北负山,东濒河,南据山麓”。这就是史书上描绘的地形如斗的白石村轮廓,这里是汀州有建制以来的第四站。唐代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只好就地取材,舂土为城,筑起了汀州历史上最早的城墙和城门。居民们以山谷中心为轴线,向西面、南面和北面山坡大规模拓展,斩大树千余根,兴建了闽西历史上第一座像模像样的数万人口的城市,白石村是闽西唯一尚存的唐代旧址。
  这个坐西朝东的白石村外,就是湍急的河水,白石村背山面水,不仅有了舟楫之便,而且可以打鱼捞虾,可以种植从中原带来的水稻、麦子、高粱、玉米,可以种植薯类和青菜。白石村背倚卧龙山,西靠横岗岭,这样,卧龙山和横岗岭阻遏了凌厉的北风和西风,而夏季河面上的凉爽河风则可以长驱直入,扫荡山谷里的暑气或阴霾。汀州州民们多次辗转迁移而居,终于找到了一个冬暖夏凉、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适宜人居的地方。定居白石村后,他们有了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创造不仅属于当地的文明。
  这些来自中原大地河南的汉人和周围的原住民——畲人和平相处,并最终由中原文化同化了当地文化。他们在闽西的大山深处共同创造了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民系——客家民系。
  他们用中原带来的技术舂起了土墙,用芒叶和竹卷盖起了屋顶。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又盖起了带有明显中原建筑痕迹,又有南方山区特色的客家民居——由厅堂、天井、厢房构成的府第式建筑。这些汀州最早的住民大多是来自中原的士族,他们构筑了汀州发展史上早期的土城墙,构筑了适宜人类居住的客家民居之后,又办起了早期的学校——学堂子。为了隋唐以来流传的信仰,他们还在城墙之外的黄冈岭宽敞之处迁建了汀州历史上最早的寺庙——汀州开元寺,并在寺内挖掘了一眼能与龙岩潭相通的建筑奇迹——双阴塔之一的八卦龙泉井,建塔以正文风,期盼有更多的汀州子弟皇榜高中。八卦龙泉井全由条石砌成,一层层八卦形状,上宽下锐,逐层递缩。井面宽丈余,深约七丈,如同一座倒插地下的石塔,故称“阴塔”。八卦龙泉井水源充足,据说与百米之外的龙岩潭相通。有一年,井水忽涌数丈之高,有人于开元寺下殿伏地听之,地底隆隆作响,人疑地下有河龙在吟啸,故名“龙泉”。
  在历练了千余年的风雨之后,汀州的人口和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奉旨扩建郡城,往西扩到府背一带,往南扩到后来的王衙前、鄞江门、古镇南门、揖清门一带,增阔周五里余,疏浚城壕,深丈余,引南陂之水东流以绕之;修六门,东名济川(即丽春门)、西名秋成(即大西门),南名颁条(明代封塞),鄞江门(今三元阁城楼),东南名通远(古镇南门),东北名兴贤(今朝天门)。临汀郡地处闽赣边陲,南护杭永潮梅,北蔽宁清建州之冲,东卫莲城永安,东南屏龙岩漳州,西扼武夷南峰诸险,成为闽西重镇。以客家语言、风俗和建筑、服饰、饮食等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亦在汀州得到健康、良好发育,汀州由此成为名扬天下的客家祖地和客家大本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汀州住民和后到的北方移民便顺着南流的汀江渐次在汀南的策田、河田、三洲、濯田、羊牯以及武平店下、上杭、武平、峰市、永定等处定居。汀江到了武平店下、汀州羊牯和上杭回龙段,已发育成一条健壮威猛的江龙。江面开阔、水流湍急,而上杭以下,永定境内更是悬崖绝壁、白浪滔天。
  汀江穿过森林茂密的闽西客家带,又沿着南行的路线,闯入粤东客家带,在大埔三河坝与梅江汇合成一条新的江流——韩江。
  汀江如同乳汁哺育了汀江流域的千万客家人,给了他们坚毅、智慧、力量和胆识,在浩瀚的人类星河中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http://www.kakasky.com/newsview.aspx?id=14147&page=1


点击地图放大


[url=]长汀古城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41&index=130&[/url]
千年风雨白石村

福建省长河县白石村,即晋朝时的鄞江白虎寸
东晋解体与鍾贤入闽
东晋朝自公元317年由晋元帝司马睿建立,到公元420年由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刘裕(宋朝),前后共十一帝,首尾104年,基本上没有过几天平静的日子。“苏峻之难”之后,晋孝武帝(司马曜)上台,又是一个只知醉生梦死的昏庸的皇帝。他重用胞弟司
马道子,司马道子和孝武帝一样,是一个整天醉酒的酒徒。他利用一批奸人作爪牙,合谋排斥当时惟一能振作朝纲的谢安。公元395年,谢安病死,朝政全归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委任儿子司马元显当政,从此又展开了帝室与司马道子权力之争,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父子权力之争和帝室与士族之间的权力之争。司马道子父子当权,贪污奢侈,政治腐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公元402年,江州(治武昌)剌史桓玄攻入建康(南京)杀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政权落到桓玄手里。公元404年,昏庸的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但他也是一个腐朽至极的人,他根本不可能维持既得的地位。就在他称帝不久,刘裕率众攻入建康杀桓玄灭他的一族,刘裕成了东晋朝的实际统治者。就在东晋朝解体的那一年,公元420521日辰时,鍾姓烈系鍾圣、鍾善、鍾贤三兄弟,忍痛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
生活了20多代的颍川,许昌故居,兄弟三人同时携谱过江南徙,避社会动乱,到南方发展。据《鍾氏族谱》记载:“简公三子(三个儿子)遇东晋将败之时,恭帝禅宋(刘裕草寇窃发),鍾氏一门荡析离居” 。元熙二年庚申岁(公元420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兄弟三人渡江避难。世传颍川故里离城30里有祖坟36穴,松柏300余棵,还有石狮、石象,又有明珠山朝拱。圣迁上元县(南京),善迁会稽(绍兴市),贤迁虔州(今江西赣州)。
但是,鍾贤迁赣不久,福建宁化发生了“六戎”之乱。(六戎即绕夷、老白、耆老、鼻息、戎央、天刚)宋武帝(刘裕)旋即下诏征调鍾贤父子入闽平叛,诰封鍾贤为威武将军,节度闽中,平叛之后,鍾贤之子鍾朝袭父爵为都督大将军,随父入住宁化石壁村。他们的裔孙后来在福建发展。鍾贤父子成为入闽始祖。
“迁坟事件”与烈系扩散
鍾姓烈系第二十六世鍾朝(407-469),袭父爵为都督大将军,随父母同住福建省宁化石壁村。到南北朝宋明帝泰始丙午二年(公元466年),鍾朝见治下的鄞江(今福建省长汀县)白虎村(今白石村)风景秀丽,遂同母马氏携三个儿子一同在此筑室居住。马氏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殁于南朝宋顺帝昇明二年戊午年(公元478年),朝之子远、道、逸三兄弟将祖母葬于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据《鍾氏族谱》记载:马氏葬九龙岗以后,德泽流光,二百多年常闻“茔内有鼓乐声” ,因此,成为境内名墓。91年以后,在唐开元任谏议大夫烈系三十三世鍾逵的夫人,也是马氏,陈太建已丑元年(公元569年)九月初九日申时殁于长汀故里,也葬于九龙岗祖坟。两个马氏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
迩。但也因此带来麻烦和苦恼。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岁(公元736年),朝廷议筑汀州府城,初选新罗圩上(杭县)废地,嫌此地多发瘴气,又闻九龙岗马氏墓有异响,疑以为怪,遂决定将汀府衙盖在九龙岗上,将马氏名墓压在正堂案下以镇之。所以有民谚说:“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 。并将白虎村鍾氏祖屋改建为县衙。唐朝政府这个决定,改变了鍾姓烈系发展的命运和方向。兴建府衙和县衙的工程始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鍾氏一门,不敢抗命,郁气莫伸,遂将全部产业抛售,并将汀州马知府赠与作为占地补偿的60亩“射箭田”全部舍入开元寺。府衙和县衙整整建了10年,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建成正式启用,此时鍾逵系下有7个儿子,即礼、恭、宽、廉、敏、惠、节和34个孙子陆续往外播迁。老大礼和妻田氏决定留守故居附近,迁南岭井秋坑(今福建上杭县南阳乡境)以便岁时祭祀。其子睿迁武平象洞。二子恭和妻施氏,生进、诏、逍、逞、运五子,分别迁往江西龙南和信丰。三子宽和妻黄氏生靖、瑞、净三子,迁往江西于都和会昌。四子廉妣陈氏生盛、盟、盒、照、忠、盈六子,迁福建上坑、河田和回龙等处。五子敏妣江氏生茂、萌、萱、葆、著、董六子,迁江西于都和赣县等处。六子惠妣张氏生海、消、江、涪、琼五子,迁江西于都和福建长汀本县。七子节妣梁氏生羊、翔、羲、群、羡、羚、羹、羧八子迁江西瑞金和宁都等处。离开的时候,他们留下一道诗:“长汀昌” 。名墓从此消失。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到公元1935年,时任国民党军一0八旅旅长、烈系后裔、广东兴宁的鍾彬率部进驻长汀时,在马氏茔地故址修建了马氏太夫人陵园一座,庄严肃穆,雄伟壮丽。但后来因社会变革加上年久失修,逐渐倒塌,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被彻底平毁。再后来,当地在名墓原址上,盖建了长汀第一中学的教学大楼。
“元祐党事件”与烈系播迁
作为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宋王朝和大地主、大商人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大地主、大商人通过种种途径,掠夺宋王朝的各种赋税和专卖等部分收入,庞大的国家机器和皇宫的挥霍奢侈,又使宋王朝的消费急剧增加,而陷入难于摆脱的财政危机之中,更使宋王朝“兵虚财匮” ,难以维持它的腐朽统治。面对喜新厌旧这种形势,是继续推行因循苟且的政治路线,还是作出某些改革,从公元1069年开始,在宋朝内部,以宋神宗、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与高太后、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开展了长达30多年的长期而尖锐的斗争。
改革派通过变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并且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他们作为地主阶级的国家的代表,仍然把防止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作为他们变法的目的之一,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对立,变法就难免遭到失败的命运。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党争。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死,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听政,任用司马光为相,尽废王安石的新法,排除新党,然而旧党中以程颐为首的洛党,苏轼为首的蜀党和刘挚为首的朔党彼此相争不休。这一党争直到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重行新法以后才停止。但到公元1102年宋徽宗改元“崇宁” ,起用蔡京为相以后,所谓的“元祐党”成为打击和整肃的对象。蔡京执政,定司马光、文彦博、苏轼、范祖禹、曾布等120人为“元祐党” ,由徽宗书写刻石,称党入碑,立于朝廷端礼门,已死者削官,生者流窜。又将元祐末年向太后执政时主张维持新法和复旧的臣僚,分为正类和邪类,每类又分上、中、下三等,归入邪类的就达500多人,全部降职。变法派和保守派同归于尽。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给他侄儿韩湘一首七律诗的前四句,讲的是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他朝廷上了一份《谏佛骨表》的奏折,触怒了唐宪宗,由京官贬到潮州的悲惨遭遇。与鍾姓烈系的命运极相似。据《鍾氏族谱》记载: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推行新法,当时身为御史的鍾友文兄弟,上表反对王安石变法,震怒了“龙颜” ,遭宋神宗贬斥,兄弟相继“去官归田” 。宋徽宗上台以后,支持蔡京、童贯等人围剿“元祐党” ,鍾友文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孙劫运难逃,遭受株连,全部落难。他们纷纷往处播迁,甚至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播迁的程度远远超过唐代大历年间的“迁坟事件” 。根据谱牒记载,友文长子毅及其裔孙迁福建武平象洞、岩前、泉水塘,上杭的古坟、丘辉、荷山里、刘坑塘、陈坑等处。友文次子密及其裔孙迁武平、上杭、广东蕉岭、江西兴国等处,有一部分流向台湾和四川。友武长子刚及其裔孙迁往苏州,赣州、安远等处。友武次子理及裔孙迁往广东五华、塘湖等地及武平象洞、汀州、兴国、南康、丰顺、潮阳,一部分迁往四川和台湾。友勇长子裕及其裔孙迁往广东梅县雁洋、白渡等处。次子温及裔孙迁泉州、漳州等处。三子柔迁广州尚书街,后迁新会、鹤山、上杭来苏等处。四子中及其裔孙迁武平、河坑等处。五子正及其裔孙迁广东蕉岭石屈都,后迁南雄珠玑巷和广西鍾山县龙源头等处。友文的叔伯兄弟友盛的三个儿子发、强、庄及其裔孙播迁潮州、潮安、梅县、洋蛟湖、上九岭、五华县等处。友文的另几个叔伯兄弟友能和友瑞也不能幸免。
他们在播迁过程中更为凶险,不得不改姓埋名。友能改姓萧,友瑞改姓叶。
古时候的政治迫害,居民外逃被迫改姓埋名的事常常发生,友能、友瑞兄弟是其中一例。在民间有广泛传说,说鍾姓在这一次迫迁中改出了鍾、陈、赖、邬、田五姓。理
由是什么呢?这四姓堂名同是“颖川堂” ,因而误解为鍾、陈、赖、邬、田同是马氏祖婆子孙,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知道陈姓是中国的第五大姓,他们是舜的后代。堂名叫“颍川堂” ,那是因为同乡里,而且同是长葛望族。陈姓的人口有几千万。赖姓是炎帝的后裔,子孙封在赖国,也在颍川郡,堂名有叫“颍川堂” ,也有叫“松阳堂” 。至于邬、田两姓,也因为发迹颍川,堂名“颍川” ,但他们是帝颛顼的后裔,而鍾姓是高辛氏帝喾之后裔。喾(拼音:kù),中国历史中的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姬姓,名俊,号高辛氏,殷人称夒。他的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他的父亲名叫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
商族先公
喾→ 契→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圉→ 冥→ 王亥→ 王恒→ 上甲微→ 报乙→ 报丙→ 报丁→ 主壬→ 主癸

鍾姓和陈姓、赖姓、邬姓、田姓源不同,风马牛不相及,不能因为堂名“颍川” ,就都是马氏祖婆子孙,此次加以澄清,免得后人再生误会。
钟氏祖神梅县松源镇宝坑村龙源宫-龙源助国尊(公)王








贤公与妣,马妣(著名的马氏祖婆公元398-478年),均葬新罗鄞江(汀州旧称)九龙岗,惟马氏祖婆葬正穴三龙口卯山丁向,三十八世祖林辉公(公元698-759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戊辰科进士任虔州府太守,朝廷国师奏报九龙一穴必出天子,玄宗骇惧,唐朝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岁公元736年朝廷下旨始设汀州府筑城,将府衙设于九龙岗马氏祖婆坟上以镇皇气,一代名墓被毁。 大历四年(769),县治又随州治迁于东坊口大丘头西五里之白石村即今治所在,州治始终在其境内。
1936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08旅旅長的廣東興寧人鍾彬,率部駐防福建長汀。根據傳說和有關史料,在馬氏墓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馬氏紀念碑,莊嚴肅穆,雄偉壯麗。


陆军中将鍾 彬
(公元1900——1950年)

鍾彬,原名熾昌,興寧龍北鎮白泡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兵團司令。民國11年(公元1922年)興寧縣立中學畢業後,考入廣東省立工業學校讀書。民國13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兩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民國20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八十八師旅長,負責南京外圍警備。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爆發,他與十九路軍並肩對敵作戰,擔任瀏河一帶陣地守備。民國23年任一0八旅旅長,率部入閩。民國26年“七.七”事變後,調任中央軍校軍官班主任。翌年任師長,在武漢抗日戰役中,率部殲敵千餘人,被授予抗戰榮譽勳章。嗣後,再調任中央軍校漢中分校主任。民國31年陞任七十一軍軍長,駐防滇緬公路保山地區。翌年,率部與友軍聯合反攻據守緬甸的日軍,迫使日軍節節敗退。1945年5月25日,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782號宣佈,鍾彬以龍陵血戰中與日寇死斗5個月,一往無前,百折不撓,最終克敵致勝,立有大功,特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成為了勛章的第139位獲得者。至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調回重慶,接任青年軍二0四師師長。民國36年,鍾彬任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四兵團中將司令。1949年11月22日,解放軍向第14兵團陣地發起進攻,當時鍾彬在白馬場宋希濂司令部開會,聞訊急忙趕回部隊,於當日11時左右被俘虜(另有一說為鍾彬率幕僚乘船逃至陪陵後被俘)。
  被俘後,鍾彬與宋希濂等人一起被關押在重慶看守所,兩位好友整日下棋為樂。鍾斌棋藝平平,常要求悔棋讓棋,宋希濂騾子脾氣盡顯,一子不讓,以至於摔棋子撕棋盤,被牢友王陵基揶揄為“兵團司令都可以讓給鍾彬,而一著棋卻不肯讓”。兩人都擔任過司令官的第14兵團,則被稱為“送終(宋鍾)兵團”。
  1950年2月下旬,鍾彬被俘關押期間在北京景山跳崖自殺不幸去世了,
終年51歲。(一說不肯投降被秘密關押下落不明)。但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馬氏祖婆墓又蒙難被毁,長汀縣人民政府在此擴建長汀一中校園。在馬氏墓的原址上興建了一座教學大樓。

文革时期,马祖婆墓被撤底平毁,在墓址上建成了长汀一中!


马祖婆墓背靠卧龙山(九龙岗)面向汀江癸山丁向现长汀一中高三和图书馆中间的草坪即原钟屋原址墓址即原汀州府衙,现为长汀一中教学大楼
汀州开元寺历史悠久,据《长汀县志》载。当时,唐玄宗诏令天下各州均建一寺,以当时的年号“开元”命名。而汀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创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钟氏族谱有诗为证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朝廷置汀州,在马氏祖墓上建府衙
长汀县衙祖屋场,汀州府衙祖坟堂,惟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
旧县衙在狮子街北山(卧龙山)下


凡我子孙寻谱相认,福德无休

关于汀州府衙内之马妣墓,是贤妣或全慕妣之辨疑:马太夫人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殁于南朝宋顺帝昇明二年公元478年。贤公妣葬于478年,查汀州府建成于779年,而全慕公乃唐末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之将(领汀州刺史), 此时距府衙建成已有百余年矣,岂有公衙案下,容人挖地葬亲者乎?清同治二年,闽浙水师提督钟宝三立碑绘图,正标明全慕公马妣墓,在府衙西偏,此则证明正堂 案下之马妣乃贤妣,府衙西偏之马妣乃全慕妣。且传汀州府旧有宗祠,其正面为马大夫人之神牌,而全慕公之神牌列在第五牌,若是夫妻,岂可紊乱伦理者乎?亦证 明正堂案下之马妣乃贤妣。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10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30 03: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