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婺颍枫

风水民俗是属于科学或是迷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8: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阿美的心 的帖子

道教为什么讲究风水啊?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吸收他处的呢?而且民间信仰跟道教信仰又有所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6 16: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我思考成熟了再回答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7: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阿美的心 的帖子
呵呵!当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读到一篇文字,感觉颇有受益,该作者比我专业太多,不妨引用来供以参考借鉴下:



道教与风水管窥
文/ 万景元

孔子云“里仁为美,居不处仁,焉得知?”说的是人在选择住所的时候,应当考虑邻里的素质,如陶渊明结庐归隐之地,就有二三素心人,可以“奇文共赏析”,这在风水上属于人文环境。而此外尚有自然环境,如火车站居住则容易神魂不宁,而附近有高压电线塔则罹患白血病的几率较大等,这些属于自然(物质)环境。人无时无刻不在同周围的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都是指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周易》先王垂拱而正南面以听政,所以朝南者,寓有“向明而治”的意思,这在风水上即是“向”的选择。故知居住风水与我们的健康、性格、祸福其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近来学界关于风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却很少有人谈及其与道教的关系,据笔者看来,在风水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道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天师道的鬼神镇宅观

《道藏》收录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保留了早期天师道对于住宅吉凶的认识,后世风水流派繁多、法术滋繁,都可以追溯于此经。《正一法文经章官品•卷一•主利宅舍》云“安气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安丹宫,主隐治宅中鬼气逆乱,分别功赏令神还。令道明太玄君一人官将一百二十人,治密室,主民宅不可居,主利收诸殃煞妖怪。”“青龙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匮室,主万民虚耗,不宜六畜,主利宅舍。”《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尚有“收土公”、“收葬送冢墓鬼”、“主冢墓”、“主井灶鬼”、“主徙宅舍”、“利居宅”、各条,都与保镇宅舍(包括阴宅)有关。足见在天师道的观念中,鬼神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这点也在其住宅风水理论中有所体现。
后世道教将之理论化,认为鬼神也是气,气就受形的影响,于是建立起住宅的形气神和人的精气神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住宅影响于人,人而影响于宅才成为可能。如果忽略了这点,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其镇宅科仪的意蕴。而道教神气形一元的观念,就是其斋醮所以灵验的理论基础,也是道教风水的一大特点。

二、阴宅风水和儒道之关系

《太平经•葬宅诀第七十六》中云“葬者,本先人之丘陵居处,名为初置根种。宅,地也,魂神复当得还,养其子孙,善地则魂神还养也,恶地则魂神还为害也。”认为祖先陵寝的风水对于后人祸福存在联系,故而讲究要“择地而葬”。但是这个择地乃是要择生气之地。其择地方法即是“欲知地效,投小微贱种于地,而后生日兴大善者,大生地也;置大善种于地,而后生日恶者,是逆地也。日衰少者,是消地也。”即通过在此地试种的作物,来判断其地之吉凶,是否得天地生旺之气。从而推断其对居住者和子孙后代的影响。这其实开后代风水理论之先声,是明确提出择地和对某地风水划分的典籍。
殷弘基先生和于希贤教授认为风水起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先民的窑洞选址,这或许能解释一些问题。但是阴宅风水呢?我认为阴宅风水和古代儒家事亲的孝道思想有关,孟子批判墨家之薄葬,《孟子•滕文公上》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蝼蛄啜之。其颡有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垒栎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也,亦必有道矣。”孟子所说的孝子掩其亲之“道”,既是反对薄葬而言,要厚葬其亲。厚葬的厚是礼遇隆厚之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求棺椁之精严,二者即是要选择好的风水。
清代魏源的《地理纲目序》更是佐证了上一观点,其文云“《易》曰‘俯以察地理’,《记》曰‘毋绝地之脉’,地理即地脉也。丘原高下向背,人人可察而知也;土色之枯润、燥湿、坚散,人人可察而知也。而又瘗帛窖粟以验之,卜筮梦寐以符之,心诚求之不中不远,故吉地之得可必于仁人孝子之心,而不藉乎葬师术士之说也。”故知阴宅风水和儒家事亲尽孝的伦理道德有密切的关系。
道教进一步发展其理论,认为先人葬地风水的好坏关乎后人之祸福,以鬼神设教的方法,来引导世人重视其先人遗蜕。可以说阴宅风水理论,渊源于儒家,而实形成于道教。魏晋时期著名地师郭璞,是好道求仙之人,但同样也是一个恪守儒家伦理的人。今道藏有《儒门折衷堪舆完孝录》一书,足以证明阴宅风水与儒家孝道,和道教的关系。

三、道教修炼的选址对风水的推动

古代道士为访求仙药、寻求明师,有时候需要深入崇山峻岭之中,一住就是三五个月,或为了合药炼丹,甚至要经年乃成。而山中多险峻,有虎豹豺狼、瘴气虫蛇之类,还有许多不可知的危险,道士在和险难的自然环境的交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抵御(避免)危难的方术。以《抱朴子•登涉篇》记载详细,而其中关于山中居所择地经验和镇宅方术,对于后世风水有深远的影响,其中风水中不少方术禁忌即来源于此。
《抱朴子•登涉》云“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其中对善神的敬畏,和天师道的泛神论是一致的。是故道士入山之第一点,即是要“择吉日”。“凡人入山,皆当先斋洁七日,不经污秽,带升山符出门,作周身三五法。”“立七十二精镇符,以制百邪之章,及朱官印包元十二印,封所在之四方,亦百邪不敢近也。”“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黄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三部将军者,鬼不敢近人也。”其中对于鬼神的敬畏、符箓的广泛运用,不得不说其受天师道影响深远。盖东汉末年,天师道随曹操北迁,从而走出蜀中而流传全国。道教认为大小山水都有神明,地方有土地神,故欲开工动土,必须择吉日醮告神明。
若道士者,欲避免山中鬼魅侵害,还应当有震慑、降服之法,这些即是后世镇宅术的滥觞。《登涉篇》中载有“入山符”五道,“以丹书桃板上,大书其文字,令弥满板上,以著门户上,及四方四隅,及所道侧要处,去所住处五十步内,辟山精鬼魅。户内梁柱,皆可施安。凡人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可用。”抱朴子中以符箓镇宅的方法,后代一直有延续,而泰山石敢当、貔貅、麒麟、狮子、葫芦、八卦镜等风水用品,若追溯其渊源也当于此求之也,故不可不知。
《净明宗教录•卷九•净明法藏图•选址》云 “修真之士,卜宅为先。在道院云集之处,号选仙场。尤其最先者也,首选行气,得亥艮为贵;次取朝迎,向巽巳为良。或起或伏,四顾有情,前有朝拜,旁有辅佐,种种形势,或有不全。又当取其有余不足之间,以人事消息之,至于奇行大局,上合天星,非人力选择而得,唯有德者自居之。”《净明法藏图》是净明派内丹修炼的典籍,而此经认为道士欲修炼内丹者,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筑庐炼丹之所。所谓“以人事消息之”即是若风水不是很理想的话,还当通过人为的方式来调整。并且此文还提出了风水和居住者道德关系,认为好的风水,非人力选择而得,唯有德者居之的说法,从而把道德放在风水之前,而否定了风水万能的观点,民间有语云“福人居福地”即是此意。而这又属于风水学的伦理规范的范围,如果风水仅仅是一门方术,而缺乏对天命的敬畏的话,就会流于弊端,而神道设教的道教对于风水师的道德规范无疑是有作用的。


四、道教特有的风水祈禳之术——斋醮和符箓

如果能选到一块吉祥之地,建造房屋固然甚好,但是若屋舍风水轮流转,旺气消退,或被外物所慑,而导致不吉,除重新建造新屋外,还可以延请羽士醮宅安龙。《正一醮宅仪》云“凡人居宅消耗,牛马死失,田蚕不熟,人口婴害,或每年有五瘟时气,及狗鼠虫蚁作怪。或犯五方十二时土财,利散亡举,向不称者,以四时王相日醮之吉。”
要理解醮宅之术,则当认识道教所说的气,以及气和形气神之关系。
道经中常以“鬼气”连用,鬼气即是不祥之气,也有神气、仙气之说,即是吉祥之气,故知气有吉凶,而这个吉凶即是气说承载(传递)的信息,也就是“神”。《登真隐诀》要求道士卧床要高于地面三尺,可免鬼气干犯,按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细菌病毒大多在地面一米范围内活动,故知所谓鬼气有一种就是我们所谓的治病细菌,而古人对此未能有科学的认识,故以“鬼气”喻之。故知风水所谓旺气,即是良好的生态和气场;而衰气败气,就是不祥之气。
《淮南子》云“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将形、气、神三者辩证考虑,而后来雷法召将,有云“将者,一气耳”。故道教又有将神和气联系起来的意识。在对于地理的认识,则道教认为地脉有土地、河川之神主掌,而山脉之形乃天上星宿之气说赋而成。风水所谓的龙,本具有将山水生物化的倾向,认为山水有生命,是一个有机体;而道教中更将这个有机体赋以了人格,认为山水有“灵”,正因为山水和屋舍都有灵性,所以可以通过斋醮而改变屋舍之吉凶才成为可能。
关于斋醮鬼神和风水,这点学者言及较少。道教认为神可影响气,气也可影响神,而高功法师,通过存思、咒语、罡步、符箓,召请鬼神官将,改善屋舍的气场,驱散淫亵之物,使宅舍趋于祥和,护卫家庭,以保镇一方,其理由当在此。道教科仪正是其哲学思想的外化,含蕴着丰富的思想,不知者一概以荒谬论之,是不合乎学术精神的。
在《正一醮宅仪》中高功法师通过秘术,“请五方值符,祛遣宅内五虚六耗,蜚虫邪魅,及以时瘟病疫,中外强殃,行客寄鬼,雄雌注杀,远去千里。”又请五方神龙,安镇五方,“令弟子所居所住,安镇百年,男女贤明,老少元吉,恶口赤舌,没入九阴,家口尊卑,常沾五福,保宜天禄,永祚遐龄,六畜滋繁,五谷丰熟,钱财运合,仓库充盈,仕宦高迁,蚕桑蕃息,子孙昌炽,门户兴荣。举家蒙拥护之恩,异代荷神明之德。”《赤松子章历》对醮宅进行了补充,认为某些日子宅神在家,醮宅有福;某些日子宅神出游,醮之无益。
此外尚有《无上三元镇宅灵箓》,乃是以无上三元玉司正法所典,若宅舍不宁,鬼气作乱,安奉此灵箓,“使生者家门吉贞,亡者升化天堂,游神自在,以利后世子孙之安存者,则此灵箓之正教,而致保兆得度五浊,至于三灾六害不使加身。”其实和早期天师道《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的精神类似,是《抱朴子》中镇宅术的发展。《太上秘法镇宅灵符》托名为汉朝孝文帝时传下的,其中备载各种厌凶煞恶鬼、招财广嗣之符凡七十二道,非常实用。
道教斋醮和法术,通过营造人神感格的情景,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给信众以吉祥和顺的心理暗示,对于人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醮词祈求富贵昌盛、多子多孙,也符合居住着的美好愿望。道教斋醮,是道教核心思想的体现,并不仅仅是章表、科仪和经韵而已。

五、道教对风水理论的影响

《周公城名录》云“天下分野,灾之所及,可辟不可禳。居宅亦然,山岳亦尔也。”屋舍居宅有吉凶之分,而这个吉凶有时候是有时间段的,是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的,是故风水讲究“龙、砂、穴、水、向”。而后玄空风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概念,更加完善了风水的理论体系。而道教对于鬼神的认识,和天体宇宙的知识,符箓祈禳之术,镇煞招财之法,对于风水无疑是有深远影响的。于希贤教授在《现代住宅风水》中认为风水学起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选址,固然有其根据;而忽略了自汉以来方仙道士入山求仙的经验和禁忌,则许多事情无法解释,因为窑洞选址何须干支运算?何须化煞镇宅的符箓?这些无疑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都注重气的概念,一者是汉儒所谓的元气,是宇宙生成的根本;道教吸收了此观念,认为道即是元气,也就是后来内丹家所谓的“先天真一之气”、“元始祖气”。风水学认为地脉上应天星之气,故峦头派将山势的形状分为九种,对应北斗九星。而北斗九星,又是道教崇拜的重要神明。风水学中所谓的“生气”“旺气”,虽然有些玄,其实就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上文引《太平经》中所说者,就有此意。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场宁静祥和而秉受宇宙的能量聚集,则有助于人的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后世所提到的《撼龙经》、《葬经》、《百镇全书》等,其出现的年代,都在《太平经》和《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之后。
《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生活在良好风水环境之中,其性格亦定慈善,好比南方人多柔美,北方人多彪悍,穷山恶水则其民困一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吉凶见矣。”《易经》认为事物以类相感召,故生活吉地之人,其人事也会有相应的吉祥,这是风水所以能对人产生影响的理由。
学界多认为风水之术,起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洞穴选址,而后来将风水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者,道教之功,实不可没也。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福地多为风水宝地,此处云烟缭绕,生气聚集,乃神仙之都会,十分有利于修真之士。《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认为章醮若能在洞天福地举行,其感格之效尤其明显。“洞天福地,储二五之精灵以成象,蕴神仙之道德以立名。气数相感,天理人数,实相通也。”道教通过天文星相知识,将中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对应天上之星宿,而通过星辰的运度,推断某地的吉凶。其宇宙观,星宿运行、五行旺衰、九气流行等思想,符箓镜剑等法器,对于风水布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洞天福地则是道教理想风水的标本。
综上所述,风水学中无论是宇宙观、地脉论、化煞镇宅之术、招财旺丁之法,还是风水中的伦理规范,都与道教有较深的联系。

主要参考资料:

《太平经合校》、王明、中华书局、1997
《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中华书局、2010
《现代住宅风水》、于希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净明宗教录》、清•胡之玫纂、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正一醮宅仪》、出自《中华道藏》第八册、华夏出版社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出自《中华道藏》第八册、华夏出版社
《淮南子》、高誘注、出自《诸子集成》第八册、岳麓书社、1996
http://bbs.china95.net/thread-843712-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信仰的确与道教信仰有所区别,而且往往不过是得其形式,遵守些禁忌。民间人很少能明白其中的义理。而且即便是修道的道士,一些人也难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诚然,得道的人很少。因为多常不明其理,迫于禁忌及避灾异求吉祥目的而遵从,多常只是模仿形式,有点“捕捉影子的影子”的意味——如此,对应的是宗教形式影子后的巫术,故而称之为”迷信“也不为过。
愚又以为,道教的存在的兴盛程度,又很得益于民间的信仰,官方也有重视道教的时候,但很多朝代道教的清虚无为的君人南面之术并不为统治者所看好,反倒儒教的三纲五常与政治天然地结了姻缘。比起佛道之术,儒教倡导等级服从制和忠孝观念,更符合等级制度化的统治需要。
然不管怎样,民间道教信仰的保存——纵使它注重的是形式与禁忌,相对”形而下“,但有它存在的本身,也就注定了有个与之对应的相对”形而上“的道教的存在,纵使我们或悟得深或悟得浅。

而如果你问我道教与道家精神的区别,吾亦觉得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一时难以回答清楚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9: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民间信仰:比起没有信仰,有所信仰哪怕是民间翁媪式单纯的虔诚信仰,某种意义上又是多么可贵(我说的是信仰,不限于单指遵从各种禁忌)。它毕竟让这个社会有了一群善男信女,到底种下了善根。而且信仰这回事及它的宗教意义,不是用科学分析理性认知方法得来的。理性分析方法并不能保证带来幸福感。这个问题微妙。
说它是“捕捉影子的影子”,也可指一种单纯的虔诚信仰,不限于纯粹禁忌的遵从。只要人们懂得宗教的爱和善不离其宗,至于是否懂得宗教的教义之类义理的东西,又都不是重要的事情。这个意义上讲,它又不是迷信的,而是最本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