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xfx1972

【原创】傅翔《我的乡村生活》书稿(长篇自传体散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7: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章    学堂里的事情(续)

    复式学堂对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记忆中,它宛如一首童谣,一曲儿歌,带给了我梦幻般的神奇光环。它笼罩在我的头顶上,在适当的时刻便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记起发生在学堂里的许多事情,但没有时间的记忆了,我愿意把它罗列在下面,以求一种心灵的慰藉。
    其中之一便是逃学。像三毛的“闹学记”一样,逃学总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使我感到惊讶,我不明白逃学为什么这么深地刻在我的心版上。难道是一种恶作剧般的快乐吗?还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逃脱束缚的自由?或是对无端欺压的一种反抗?
    我们是听说了打针才逃学的,因为别的理由都不足以反抗这位美丽的女老师。打针是人人害怕的一件事情,因为从很小开始,我们就是在“打针”的恐吓声中长大的。那时,打一些流行病的预防针是很经常的,“打针的人来了”就和“老虎来了”一样有效,它能立即阻止我们无理的哭闹。这下,老师一上课就宣布了这极为可怕的消息,我们便条件反射般地开始发抖了。我们计划着外逃,而且是集体偷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幼小的心灵早早就知道了团结的力量,团体受罚总是比个人受罚来得好些,我们都这样想。大概也是因为人的这种本能反应,所以犯罪总是团体的居多,单纯的个人犯罪是很少的。
    我们三五个人便开始寻找机会。有时,是老师犯了错,她让我们自由活动直到医生来为止。于是,我们便轻易地跑了,或者溜到山上,或者溜到那座新建的房子里去。在山上躲不了太久,因为没有野果子的季节总让人觉得乏味,而且容易被发现;而在那上锁紧闭的新房子里,我们便可以在里面打打闹闹却无人知晓,因为我们都是通过大门边的狗洞钻进去的。有时,我们便在这座主人还没落户的新房子里打一个上午的扑克牌,等我们记起打针的事时,老师和医生早就走了。
    当然,也有老师坐阵课堂不让我们活动的时候。我们便只有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忐忑不安地等待那个极不受欢迎的赤脚医生到来。也许,是因为打预防针的次数多了,医生和老师都长了经验。他们总会用一种颜色各异的小而圆的糖粒引诱我们。态度好的,或者说积极配合的便能得到十粒那种小东西;态度不好的,或者说被抓住才打的便只能得五粒。更多的时候,除了几个人勇敢地摞起袖子镇定自若地装模作样外,大多数还是害怕得满教室乱转,有的干脆钻到大桌子底下躲起来,而有的则趁着乱哄哄的机会越窗逃跑。现在想起来便有点滑稽可笑,虽然我们使尽手段逃避打针的痛苦,可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落网,因为预防针是强令每人都要享受的不花钱的政府恩惠。
    我也许是觉悟较快的一个人,在二年级时,我便能非常主动地高高挽起袖子,甚至勇敢地看着针尖刺进自己皮肉的情景。打预防针是比较疼的,经常会冒起一个小包,要好半天才消褪。大部分小孩都不敢看自己被扎的情景,他们把头歪向另一边,身子使劲地往那一侧倒,仿佛拉扯着一头倔强的牛。由此,我便常常受到夸奖,说我懂事,说我听话,说我勇敢。有时,也就能从老师那里多领到几粒糖。当然,我这样做也许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我不想让女同学笑话,特别不想让我喜欢的那些小女孩感到我没用。我们的交往常常是用“有没有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只要他有用,那便会受到大家的尊崇与喜欢。特别是小女孩,她们便会围着你转,而让其他男孩子饱受冷落。
    我便常受到这种礼遇。每次下午课后,我便俨然成了白马王子,与我同年级的另外两三个女孩便围着与我做游戏。当时,我不知道那种游戏就是过家家,反正我是惟一的新郎,而新娘则由我定夺,剩下的两位便只能是丫环,我们可以指使她们做这做那。我印象很深的是其中两位女孩,一位被她们称作“地主婆”,因为我几乎老是选她做新娘;一位是脾性泼辣的叫“雪”的小白妞,她总是不情愿做丫环,总对新娘出言不逊。她看到我常常护着那位长着一对迷人眼睛的新娘,心中就嫉妒得紧。她经常邀另外一位老实的“丫环”罢工,致使我新郎的美梦总做不太久。
    后来,出嫁的“雪”还曾跟我谈起过当时的情景,她说,她实际上非常生我的气,因为我对“地主婆”那么好,而对她则不理不睬。我们当即笑了起来,仿佛回味着一颗青橄榄,那种喜剧性的玩闹早已沁人心脾,化作一滴清甜的甘露了。
    这个在树林里过家家的游戏还是淡了,我已经记不清当时具体的细节了。新娘是美的,她的眼睛由于长长的睫毛和双眼皮让我着迷。好像抵挡不住她的魅力,我总是服服帖帖地听她调遣。事实上,她就像是一位厉害的公主,而我只不过是听话的驸马。我不敢差派丫环做事,她却心安理得地大声使唤着。她让她们采树枝铺柔软的床,用小书包做枕头,然后还叫她们在厨房里装模作样地做饭,而她就跷起脚躺在树枝上,悠然自得地享受着那并不存在的幸福。
    一切都煞有介事地进行着,直到“雪”认为做丫环有辱尊严,或者说被“公主”的颐指气使弄得生气时,她便觉得一切不公平,而要求轮到她当新娘了。当然,对于享受到虚无的快乐与幸福的“公主”来说,她已经没必要充当丫环的角色了。于是,游戏便告终了,留下一张被使用过的树叶床,还有一堆被“炒”过的沙粒,那便是丫环假想中给公主吃的米饭。
    游戏虽然以不愉快的方式结束,但小孩的心中藏不住阴影。很快,我们便又兴高采烈地一起拔草去了。
    由于我们都喜欢拉帮结派,都会孤立那些不受喜欢的人,因此便往往出现“战争”。许多游戏实际上是一种战争的化身,像足球是成年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样,许多游戏便是小孩演习战争的一种方式。敌对是游戏的根本规则,没有对立的双方就没有游戏。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喜欢在敌对中战胜对方,因此游戏才在小孩中空前盛行着。
    我记得火药味很浓的几种游戏,像“打倒”、“占山头”、“拔河”、“扔石子”等等,都是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的,有的还常常引发仇恨与斗殴。小孩的天性就是属于游戏的,没完没了游戏要记录下来,那简直就是一部研究小孩的大百科全书。
    有趣的是,我们彼此间的敌对更多还通过“大字报”得以体现。像“文革”中的大字报一样,这也是我们肮脏心灵的一种暴露。我们在厕所、墙上和树干上等每一处触目可及的地方写上我们的仇恨。“打倒某某某”,“某某是乌龟王八蛋”等便是我们常用的格式。当然,更多还是某男孩和某女孩发生性事的标语,它纯粹是小孩的语言,采用的也是音译方言的简单方法。不过,这种汉字的简单组合方式是谁都能看出来的,因为它仿佛由来已久且约定俗成似的,也因为两个异性名字相加一块让人不易想到别的事情。不用说,这便是我们心目中最见不得人的咒语了,因为它直接攻击了无端受害的女孩。虽然我们并不明了其中的具体内涵,但我们都乐此不疲,直到每一处角落都出现我们的“杰作”。
    由于“杰作”经常被敌对方篡改,也经常出现针锋相对的“反宣传”,我们便没有轻松过。有时,也弄得我们很沮丧,让我们觉得毫无意义。实际上,能够上墙的名字都是遭人咒骂与仇视的,而写这种标语的人也往往气愤难平。那些沉默不语的人便少有这种“荣幸”,因为他们不参加什么帮派,也不主动攻击别人。这种人往往会成为“叛徒”,因为他与两派都若即若离地保持关系。
    我便常常充当了这种角色。从小开始,我就讨厌这种分门别类的小团体,因为它往往成为是非诞生的根源。我不喜欢是是非非,也不喜欢卷入任何争斗,更不喜欢因此产生的敌对与怨气。我喜欢平心静心地独居一隅,喜欢不受干扰地读自己的书。于是,大多数老师便给了我一个“内向”的评价,鼓励我要活泼一点。
    其实,小学的老师们都错了,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到了中学,特别是到了大学,我反而成了外向形的代表人物,这也许会让很多人都吃惊的。只要是了解我的,与我相熟的,都不会产生我内向的念头,恰好相反,我比谁都更乐意与人分享我内心的喜与悲、欲望与思想、隐私与苦痛。
    我并不是城府很深的人,只不过是腼腆与不好动,喜欢安静与独处而已。当然,由于独处带来爱思考的毛病则是无法避免的,而这毛病给人的感觉也就是城府。虽然我思考的问题与别人并无多大干系,但别人却还是能够感到一种威胁。这无疑曾让我一度与别人疏远,让我沦落到郁郁寡合的境地。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毕业,我简直回忆不起我曾有过什么好朋友,甚至连一般较亲密接触的朋友也没有。
    这点对我的影响无疑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就是现在,每逢朋友聚集玩笑,我仍免不了忙里偷闲独自思想一些事情。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我最孤独的时候,我愿意用冷静的思绪代替狂热的躁动与言论。因此,从这意义上说我几乎没有真正“同流合污”过。“面和心不和”是很适用的交际手段,它可以解决你不可避免但又非你所愿的交际难题。“大智若愚”说的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至少,它比简单拒绝别人善意的邀请会好些。
    实际上,有谁是彻底地与别人面和心又和的呢?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不就注定“心和”是非常困难的吗?即使就是同一种信仰,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也许,这就是源于尼采所说的“自由意志”的缘故了。确实,只要一个人会独立地思考,那你就无法保证他会跟你一样,或者说,你就无法保证他会永远跟随你。
    其实,人是因为存在不同才处在一起的,也只有不同才让人们和睦相处。设若每个人都一模一样,包括思想、意志、情感、言行都如出一辙的话,那么,厌倦与乏味将是我们随时面对的劲敌。既然上帝已把快乐赋予我们,那无止境的厌倦就必将摧垮我们固有的纽带与同盟。枯燥乏味是快乐无法忍受的,快乐注定会抗议与出击。就如谁也无法永久悲痛与哀伤一样,谁也不能容忍厌倦与乏味产生的无聊。而这都因为意义在折磨我们,是无意义的感觉滋生了厌倦与乏味,也是无意义的生活滋生了无聊。无意义生活的痛苦实际上就是厌倦、乏味、无聊的痛苦,是枯燥、单一、平庸的痛苦。这种痛苦实质上便是没有爱的痛苦,是没有信与没有望的痛苦。
    谁也无法摆脱无意义生活的悲惨境地,除非过上一种有信、有望、有爱的生活。在此,爱是最大的,只有爱才让每个人与世界紧密相连,让每个人走出自我的泥淖,从而也走出贫乏与无聊。
    意义是因爱得以永远站立的,让世界充满爱实质上也就让世界充满了意义。看到爱,感到爱,听到爱,这对生命而言是多么重要与幸福的一件事情;而一个人被爱充满,那将是何等快乐的满足啊!确实,名利无法满足我们的心灵,知识与金钱也无法让心灵得以慰藉,只有爱才是心灵的呼吸,是心灵的生命所在。
    对于儿童来说,爱的力量肯定远远超过了名利的诱惑,毕竟,名利的影响太遥远了。正如我在学堂的时候一样,我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名利的想法。我只觉得读书好玩,像游戏一样,是件有趣的事情。在学堂里,我度过了许多美妙的时光,包括在夜晚,它都曾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那时,夜里还有扫盲班,是帮助没有上学的大姐姐们识字的。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去学堂和姐姐们凑热闹是很诱惑人的一件事,因为她们比我们大了许多,可却还和我们读几乎一样的课文。这特别让人振奋,好像我们也能够当她们的老师一样。我们坐在她们身边,或者站在她们桌前,一会儿指出她们这个读错了,一会儿又教她们那个要怎样写。这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要不是老师叫我们不要胡乱插嘴的话,我们愿意替代老师教自己的姐姐呢。
那时,教她们的老师是我那高中毕业的堂姐,我们都觉得可以不顾及她的权威。加上姐姐们读得也随意,课堂没有我们上课时一半的安静,显得乱糟糟的。因此,我和小伙伴们便经常用恶作剧来玩笑。我们偷偷地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吹灭她们桌前的油灯;或者溜到讲台桌前把老师的油灯吹灭。顿时的黑暗往往令姐姐们又好气又好笑,她们斥责我们,但我们只觉得好玩,一阵风地跑到教室外去。过不了多久,我们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教室,并故伎重演。有时,姐姐们只顾埋头写字,很认真,并不知道谁搞的鬼,还以为是风,于是就要让我得意地偷笑好一阵;有时,姐姐们并不想理睬我们,她们只是严厉地呵斥我们,让我们灰溜溜地跑出去。这时,我们就觉得没趣了,便去月光下做游戏。
    夜月下的游戏与笑声总让我莫名地回忆起《月亮湾的笑声》这部喜剧电影。仿佛那种笑声具有同样的感染力,我情不自禁地把它们等同起来,有时,这种月夜下的游戏还会产生《社戏》般的效果,那种渐远的嘈杂声,孤寂的划水声与谈话声,还有不时出现的沉寂像瞌睡虫一样侵袭着我们。我们最终稀稀落落地走离了学堂附近的游戏之地,在爸妈的呼唤声与木门的吱呀声中渐渐丢下了游戏,丢下了洁白的月色,丢下了猫头鹰凄凉的叫声……

[ Last edited by fxfx1972 on 2005-4-7 at 18:4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8: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章   月夜

    山里的月和小巷中的月一样,特别地大,特别地明。在童稚的心中,再没有比月色更朦胧的美了。
    在学堂时,我就读过好些关于月的文章。我至今记得《小小的船》那童谣一样的歌,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那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受啊!特别是在月光下,面对着满天繁星与秋夜湛蓝的天空,用稚嫩的嗓音轻轻低吟。伴着昆虫的喑哑与青蛙的鼓鸣,谁又能保证不再做一回月亮船的梦呢?
    确实,每当此景便会有一种轻轻浮起的感觉,仿佛置身轻纱的雾中,又宛若在梦中游动。多少次夏夜乘凉,多少次秋夜赶路,多少次冬夜沉思,多少次春夜嬉戏,我都静静地沐浴于月光之中,让无边的月华涤荡心胸,洗尽铅华。
    还记得那首谜语吗?“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多美妙的句子呀!说得那么可亲可爱,不是月亮又是什么呢?再没有比我们更幸福的小孩了,什么山腰,什么云儿,什么禾苗,那不就是写给我们这些山沟里的小孩的吗?还有小猴子捞月亮的故事,那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还不就是山里小鬼骗人的玩意吗?如今,城里的小孩大概早就看不见井了,看不见禾苗了,甚至也看不见云儿与满天的星星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情景还会在灯火辉煌的闹市出现吗?而在林立的高楼间还能看到高挂天上的明月吗?那个“数星星的孩子”会在哪里呢?他还能看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吗?
    我是幸福的,我生在那个微不足道的小山沟里,我生在儿时课文所描绘的每一幅图画里。那里有“整天得意洋洋地唱”的美丽的公鸡,有傻乎乎“捞月亮”的猴子,有“坐井观天”的青蛙,有“找妈妈”的小蝌蚪,有伴着春天飞回来的小燕子,还有“借尾巴”的小壁虎……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小动物。它们也像课文中讲到的一样可爱,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属于它们的故事。
    然而,没有一种故事能像月光一样迷人。在月下讲故事,在月下看戏,在月下做游戏,在月下看电影……每一件都曾何等吸引着我啊!我就是那位月亮王子,我追寻着神奇的月亮宝石;或者,我就是神话中的后羿,我追寻的是蟾宫中的嫦娥。凝望十五的月亮,那里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啊!
    那时,我不知道曾有人踏上月球,只知道“嫦娥奔月”、“天狗吃月”这样动人的传说。在农人眼中,月亮中的阴影便化作一棵松,以及松下一位老人在织草鞋的故事。从很小开始,月亮便是一位老太太的形象在年幼的心中扎根,我们管她叫“月光嬷嬷”。由于太阳被我们称作“日头公公”,因此这种称呼便显得恰当对称。确实,民间的智慧在每一个方面都是恰如其分的,这种称呼不就正像西方的月亮女神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月亮是这样用一种阴柔的女性美吸引着我们的,像母亲的怀抱一样,月光下的我们享受着怎样甜美的感受啊!
    山沟虽小,故事却很多。我至今记得在学堂晒谷坪里看电影的热闹场面。印象较深的电影有好几部,像《冰山雪莲》、《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天》、《赛虎》、《神秘的大佛》、《渡江侦察记》、《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大燕和小燕》等,当时的每一个场景与细节都还历历在目。像《冰山雪莲》,我就清晰记得藏族小孩被诱骗到佛堂里大门陡然关闭的瞬间恐惧,像那只温顺而孤零零的羊一样,也像片头那个老大爷被绑在麻袋里投入咆哮的大江一样,那种恐惧的感觉至今无法忘怀。
    看《梁山泊与祝英台》则是另一番感受。由于采用的是一种戏曲的方式,我没看多久就昏昏欲睡了。大人们都被“咿咿呀呀”的唱词陶醉了,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小孩回家睡觉的请求。因为家中都没人,小孩是不会独自一人入睡的,这必定就要大人放弃电影陪小孩入睡。这对于难得有一场电影看的农人来说,损失未免太大了。于是,我们一群小孩便在各自座位上摇晃起来,沉重的脑袋不听使唤地耷拉着。有时,实在是困得紧,头便像啄米的鸡一样,但这不雅的形象并不妨碍大人聚精会神于幕布上。因此,更多时候是自己醒了,吓得一身冷颤,便又迷迷糊糊地看起来。强打精神看那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怎样眉目传情于梁山泊,而梁山泊又是如何笨头呆脑地不开窍。那圆润的唱腔实在是最好的催眠剂与安魂曲,而那故事进展得实在是太慢了,不多久,也不知什么时候,我就又瞌睡了。
    那是多么烦人的一种感受啊!想起来,瞌睡又不得睡也许可列为最痛苦的一种人生体验了,而我之所以耿耿于怀可能也与此有关。记忆就是这样,它总是让无法满足的欲望一次次浮起,并引诱我们产生美好的错觉。虽然许多欲望本身就是罪恶,但时间的洗涤为它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像《神秘的大佛》,那种恐怖的气氛与蒙面人挖老和尚眼睛时惨不忍睹的场景就再也没有消逝过。虽然它不美,但弱小的心却是依依不舍,欲罢不能,而且,在今天想来还产生了某种温馨的感觉。这正是最迷惑人的事情。想当初我怎样在月下战战兢兢地走,生怕路边房角跳出个可怕的蒙面人来,甚至在关房门时也要像老和尚一样,小心翼翼地插好门梢,反复察看房间四角。不用说,这便是“好看”带给我的“好处”,正是因为大家都把恐怖当作好看,而把刺激当作享乐,所以才有这么尴尬的处境。这似乎正应了一句古话,叫“自作自受”了。
    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实际上与蚕没有多大区别,多少时候,我们不就像蚕一样作茧自缚吗?我们用自己的规则套住了自己,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嘴巴,用自己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我们多么愿意约束别人,却没想到最终会套到自己头上。就如“请君入瓮”的典故一样,它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揭示是何等生动准确。
    也许,较值得怀念的还是那种纯美的笑声。像《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大燕和小燕》等农村题材的喜剧影片一样,那丝丝入扣、形象生动的风俗民情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喜悦。笑声对于困苦中的人们是多么宝贵啊!谁不惊奇这山沟深处发出的阵阵爽朗的笑声呢?这样的人们是多么可爱啊!他们吃苦耐劳、勤俭朴素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有时甚至连米饭也不敢多吃,而用瓜果杂粮果腹。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有这样明朗的笑声,这样的笑声在月夜就如此放肆地回荡在山间。
    这是怎样纯朴的快乐啊!倘若山林有知,它该用多么丰厚的馈赠回报这动人的音符呀!确实,没有一篇乐章能如此单纯地感染我们,也没有哪一个音符能够如此深入人心,并影响我直到今天。
    笑声的感染力就是如此深刻地印在年幼的心坎上。特别在苦难的岁月里,那一声声爽朗的笑不就比什么珍馐佳肴贵重得多吗?现在,我终于知道农村盛行电影与戏曲的原因了,也知道那个年代有着黄金一样快乐的缘由了,包括到了今天,我仍旧很难断定到底哪个时代的人们更加快乐,是今天拥有着丰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们呢?还是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的人们?
    许多时候,我总觉得这种富裕与文明是肮脏的,像池田大作与汤因比谈到的一样,一种肮脏的富裕侵袭了文明的现代人。享乐是欲望的渊薮,感官越加丰富的享乐必将带来欲望无止境的膨胀,而无限膨胀的欲望则带给个体无法抵挡的痛苦,带给整个人类的则是最终的毁灭。
    毁灭人类的绝非外在于人类的力量,而恰恰是人类自身。是人类无止境的欲望与堕落,是人类狂妄的对自然的掠夺与背叛,是人类对神圣的亵渎与对邪恶的投降。没有谁是人类的天敌,人类的天敌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自己。
    当初,我们是多么容易满足啊!我们几乎不存在什么奢望。我们会因一场戏曲高兴得四处奔走,会因为一道没半点肉末但少吃的蔬菜而满足,也会因一身没有补丁的粗布衣服感到喜悦……而今,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家庭影院”让我们只生厌倦,玉盘珍馐没有满足我们的肚腹,穿不完的绫罗绸缎让我们徒增烦恼……没有绝对的优越感,更没有真正的快乐!加增了知识,就加增了愁烦;加增了享乐,也加增了忧伤。
    是什么时候,我们不再感动?是什么时候,我们封闭了爱的心门?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如此迟钝?是什么,让我们心如死灰?面对恩惠,我们没了感谢;面对真爱,我们没了响应;面对眼泪,我们没了同情……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章     童年的狂想

    童年是多么美丽的人生季节啊!在那里,少有苦难,少有忧伤,少有烦恼,而多有幸福,多有快乐,多有喜悦。我们多有眼泪,但绝不忧愁直到日落;我们多有心伤,但绝不难过直到清晨。我们常常破涕为笑,我们常常“破镜重圆”;我们常做傻事,我们常忘“前仇”。没有谁,像我们一样无缘无故地喜乐;没有谁,像我们一样不经思索就出发。我们单纯得没有功利,我们纯洁得没有瑕疵。我们得享平安,是因能耐微弱;我们得享快乐,是因欲望微小。
    我们做游戏,但不寻求刺激;我们偷东西,但不伤害别人的利益;我们偷看别人,但不怀邪恶。我们无知,我们好奇,我们天真,我们浪漫;我们不做亏心事,我们不吃后悔药,我们不作无益的幻想,我们不贪恋非份的钱财……
    我们默无声息地呆在山沟深处,一呆就是二十年。我们与世隔绝,不知道山外的事。我们享受着和平与安宁,享受着贫穷与快乐,享受着朴素与单纯……
    我们向父母要钱,仅仅为了买纸和笔;我们偷蛋到学校去煮,仅仅为了饭得以下咽;我们跑上几里路去看戏,也仅仅为了贫乏的生活多一点亮色。我们把手弄得满是泥巴,那是因为没钱买玩具;我们把裤子磨了个洞,那是因为乡下没有儿童乐园。没有玩具,我们用泥块做手枪;没有滑梯,我们用木板当雪橇。
    我们做着自己制定的游戏,那是因为这样的游戏不花钱;我们爬到高高的树上玩耍,那是因为坐飞机的感觉尝不到。我们没有“碰碰车”,只有木制的板凳当马骑,当车开;我们没有疯狂的“钻天老鼠”,只有绑在树上的绳索当秋千。
    我们做过“看戏”的游戏,把树叶当票,把教室当戏台。我们做出怪模怪样的动作,模仿着戏台上人物的姿式与唱腔。总会有比较优秀的人才被我们公推为演员,留下一人守门,别人便去采摘树叶作门票。守门人往往是最凶悍的人,他主宰着其他人能否入场的命运。关系好的,只要随便几张不好看的树叶就进去享受了;关系不好的,他便用树叶的数量与质量来百般刁难。有时,守门人显示他的权力,对任何人都百般刁难,都要按他旨意采摘他心意中的那种树叶。由于那种树叶很难找,大伙儿便气愤了,也没有耐心忍受他无理的要求。于是,造反便不可避免了,大伙儿团结在一起,使劲撞门。门被桌椅阻挡着,着实需要不少力气才推得开。最终,门被推开了,守门人就无奈地向演员们告状,说我们不遵守规定。我们也告他的状,说他无理刁难。末了,便不了了之,大伙儿一起乱哄哄地闹个不停,用采来的树枝挥舞,用脱下的外衣挥舞,仿佛剧中的长衫人物“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学堂里像沸水开了锅,这便是我们快乐的星期天。
    回想起来,这种情景大多发生在冬天上午,是我们大伙儿聚在一起放牛时特别的一种快乐。农村的小孩实际上没有星期天,因为他们不是放牛拔草,就是和大人一起做农活。因此,我们都愿意约在一起做一种活儿,而这也就是拔草与放牛了。只有冬天放牛才把牛放到山上,而不必牵着,因为冬天百草凋零,只有山保留翠色。这样,我们便可以聚在一处玩耍,只要不时兼顾一下牛的去向就行了。
    幼年时的这种快乐是很多的,这种快乐似乎都源于对大人生活的一种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喜剧演员,我们的智慧与快乐都达到了高峰。现在想来,这种模仿便是一种嘲弄,是对大人生活的一种否定。也许,在幼小的心灵中,大人们的生活确实让我们觉得荒诞与可笑,在许多事情上,他们也许都在尝试着一种徒劳。像大人不理解我们幼稚的言行一样,我们也不理解大人们那煞有介事的成熟。确实,大人有时是多么可笑啊,他们是多么虚伪与诡秘啊,他们教导我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是多么没有根据啊!
    像我们吵架一样,他们不问青红皂白便把我们扯开,叫我们不要再一起玩。我们只不过一时的过错,却让我们永远不要一起玩,这是多么荒谬的事啊!
    他们吵架才可怕呢,怎么过去很久了也不打招呼呢?还让他们的孩子也划清界限,不要一起玩!实际上,我们才不管他们吵得多厉害,我们照样是好朋友。老师说,认错了就是好孩子。我们都愿意认错,毕竟,吵架就是不对的事,为什么要让不对的事一直折磨着我们呢?
    我们就是这样天真,这样单纯。当大人用原子弹导弹相威胁时,我们只不过用水枪瞄准对方;当大人用全副武装的活人去侵略别国时,我们只不过用训练有素的棋子偷袭对方的阵地。大人用真刀真枪杀得血肉横飞,我们则用棋子下得昏天暗地。我们尚且爱惜每一个棋子的命运,难道他们就把活人视同草芥吗?
    这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个世界。他们把我们随意贬损,说什么“视同儿戏”,实际上,他们有几时真正体味到“儿戏”的实质呢?又有几时把不该当“儿戏”的事情当作了“儿戏”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8: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章      同桌的女同学

    三年级新入学的第一天,我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早到了小镇的学校。相对于我们原来的复式学堂,这个中心小学大得多了,这让我们不由得惴惴不安起来。学校里到处都是人群,我和四年级的哥哥们在一起才感到些许安慰。
    学校依山而建,像布达拉宫一样层次井然。山脚下公路边是老师宿舍和办公室,往上的山腰间,最初是一、二年级的一栋教学平房;接下去依次是三、四、五年级的教室。三、四年级的教室前形成了一圈较平展的开阔地,背后是大操场。三年级以上都各有两个班,在我印象中,一班似乎总比二班好。我一直都在二班,只到五年级重新编班时才被编入一班,因此,我便觉得二班于我更有感情。
    由于初次来到这么庞大的陌生的集体,我一时竟觉得抬不起头来。太多陌生的脸孔,太多鲜艳的颜色,特别是那么多女孩的眼光,令我羞涩极了。老师也很多,他们威严老练的步伐让我变成了老鼠。他们是猫,手中端着讲义夹和书本,手臂夹着算盘或尺子,正儿八经地踱过来。猫不是人的玩物,小孩并不喜欢。我小时候见到的猫都是飞檐走壁、神出鬼没的凶猛家伙,它咆哮的样子会惊吓住小孩,甚至能让大狗也刷刷后退。在记忆里,狗和猫是死敌,不是狗被猫抓破了脸,就是猫被狗赶得像箭似的窜上房梁屋檐。而今,狗和猫大都成了摩肩擦背的异类同伴,它们共住一个纸箱,共吃一个饭碗,成了一个主人的玩物。它们时而懒洋洋地走动着,有时便无聊地你看我、我看你。
    老师是猫,他走进教室,我们是鼠,却无路可逃。他用温柔的语言安慰着我们,他是不会捉老鼠的猫。我们成了朋友,至少是没有利害冲突朝夕相处的伙伴。我们是新时代的“猫和鼠”。
    他给我们重排座次。在教室外的空坪里,已有许多学生在走动,他们在帮老师提新书。我们在空坪里按个子高低站成两排,男的一排,女的一排。女的更少,只有男的一半左右,因此,有一半左右的男生便无法享受和女生同桌的幸福。那时,似乎也还不太看重这些,但在我心中已有些忐忑。在调整队列前后位置时,我们便不时担忧地往女生队列看,看看自己会分配到哪个女孩同桌。
    队列终于静止下来,个头矮小的我命中注定与女孩同桌。那女孩也矮小,看起来有点伶牙俐齿,显得倔强。我记不清当时有没有谈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即使有话也少得可怜。我生来便是个害羞的人,特别是女性,我一直到高三都少有接触,甚至连话也不敢讲。如果她一定要和我说话,那我便很惨了:不是脸红,就是冒汗。
    可能就因为我没跟她说话,我们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和别人一样,我们在课桌中间划了一道“三八线”。这条小刀划出来的线提示我们“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也提示我们不要侵占对方的地盘。这种几乎敌对的关系弄得我手足无措,像另外几对同桌的男女同学一样,我丝毫感觉不到幸福与快乐。当然,也有比较温柔的女孩,但她们也是怀着一种怨气忍受着男同胞的“无礼”而已。特别是比较霸道的男孩,他往往便以欺负同桌为能事,常常弄得女孩向老师告状。然而,告状的结果则让男孩变本加厉地欺负女孩,女孩便往往因此辍学了。
    我知道好些这样的女孩,由于当年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她们都可以自由辍学。对她们而言,这种受欺压的读书生活远不如在家劳动自由,也不如家中姐妹们在一起有乐趣。她们也有因为家境贫穷而辍学的,但主要都在于她们自己不想读。她们往往约在一块商量好,然后集体不读书了。家中自然毫无办法,也乐意随她们的意愿。因为女孩对于农家而言是很得力的助手,她们会做很多农活。
    学校里似乎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势力,仿佛只有“男女授受不亲”才是被鼓励和允许的。要是有哪对同桌特别要好,那这个男孩便会遭到全班同学的攻击,说他“不要脸”,并被彻底孤立起来。正是由此,几乎没有人会冒这个险。我记得有个白白胖胖挺可爱的小姑娘,她就老是和他哥哥亲密地走在一起。他们在同一个班读书。于是,他哥哥便遭到许多男孩的白眼。在大家看来,即使就是兄妹,在学校里也是不能在一块的。因为学校是圣地,是不允许有“难看”的场景暴露在大家面前的。大家都这样要求别人,自然也就约束着自己。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势力,大家都这样做着,也觉得没什么不对。现在看来,这是相当荒诞的事了。我感到奇怪的是,当时老师们怎么也没有感到任何意外?他们怎么不指正我们错误的认识?封建意识是多么深刻地侵袭了我们的心灵啊!
    男女同学之间就这样没了友谊,除了上课时相互借用尺子、像皮擦或小刀外,几乎没有多余的话。我一直深切地记着那条“三八线”,它像一条无形的国界,横亘在我们之间。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双手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桌子上。桌子不够长,每到写字时,由于前倾,手臂便要扩张。于是,便会经常侵占对方的领地。
    那天,可能是上一节美术课,我们便免不了出现互不相让的境地。由于要把画画好,我和那位小姑娘都不时地犯规,一会儿是我挤占了她的位置,一会儿是她挤占了我的位置。这位置绝对是准确到厘米的,因为划分界线时,我们都用塑料尺子量过几遍。这下,由于要完成课堂作业,我们都焦急得没有话,本来感情就不好的,这下她更放肆了。她先用右肘捅了捅我,表示我犯规了。可接下来,她却肆无忌惮地霸占了我大半的地盘,我实在忍耐不住,便也不客气地捅了她的肘。没想她竟生气了,手臂猛地又横过来,头却依旧不改方向,好像毫不理会地轻蔑我。我温柔的性情顿时变得暴躁起来。我用左肘使劲地顶过去,她也在使劲,并不甘愿屈服。后来,她实在顶不过我,便抽出来,斩了下我的胳膊。我也揍了过去。她又打了过来。我们已经忘记了课堂,忘记了同学,只觉得这是一场由来已久必定要爆发的战争。混战中,她拿起了那支削得尖尖的铅笔,猛地捅向我的后背……
    我突然觉得受了重伤,仿佛教室的哄乱变成了寂静,我只感到一种莫名的羞愧占据了整个内心。老师已经从教室后面走了过来,她把我从座位上拉起,满带同情地察看了伤口。她训斥了那个女孩几句,便把我带离了教室。我记得她骂女孩“狠心”的话,也记得她把我带到班主任房间时夸我“老实”的话。她交代了一下情况就回去班上了。我含泪在班主任的照拂下过了好些时光。他像医生一样地把我衣服摞起,用毛巾擦干净伤口,又用“红药水”涂抹。他一边细致地做,一边念叨着:忒狠心,这死女子,心真黑……
    我从来没有这么亲近地与老师相处过,这时,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幸福,它远远地超过了受伤的委屈。也许,正是这种幸福占据了我的心田,我被女孩子欺负的羞愧与耻辱才飞快地消逝了。
    下课了,班主任带我回到班上,他把我和别人对换了一下座位,那女孩便不再出现在我眼前了。
    这事过后,我对她便没有了记忆。到了四年级,我便没有再看见过她,也许,她早就辍学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1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贴到这吧,看累了说一声,欢迎发表意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7 15: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书了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 18: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情真意切,如诗如画,期待继续,楼主辛苦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4 2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就不贴了,不便占用论坛太大的空间,也不便于阅读,有兴趣的可到“红袖添香”网长篇小说连载栏http://www.21red.net/novel/novel.asp?aid=4554查看,那里版式好看些。顺致答复:书已出。

[ Last edited by fxfx1972 on 2005-5-12 at 22:2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7: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没有细看,总体感觉不错。

我感觉作家若写长篇,第一部写自传体的,较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就更宽广。希望版主继续努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3 16: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的文章,也不代表一个人的心灵美,(可叹的是,随着年纪渐渐增大,我却越来越不爱外婆了。我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在我看到这句时在也看不下去了。对我的感觉你就是像一个罪人。所以我不看你下面的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0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博客提供我的最新动态,可参见http://blog.sina.com.cn/m/fuxian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05: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集群效应带动盐城LED灯具产业转型LED灯

  下游产品研发、技术能力薄弱,配套产业不健全。下游产品研发、设计中的问题主要在于配光、电源驱动和大功率散热三个方面,有近20%的企业没有上述三个方面的研发能力。从具体的能力上看,人才紧缺问题反映最为强烈,有近40%的企业认为自身缺乏配光、电源驱动和大功率散热方面的人才。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led产业产值达1540亿元,同比增长22%,产量同比增长50%。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led护眼台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产品应用领域从较为成熟的指示显示、景观照明等领域,向大尺寸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汽车灯、道路照明、普通照明等领域延伸。预计2012年,行业产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30%。
  完善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发展合力。制定《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扶持上游芯片制造产业和完善下游配套产业为重点,迅速出台产业技术发展细则。同时,学习和借鉴东莞、中山、大连等城市的成功经验,采用实施led产品示范工程、设立led产业园区、开设led国际采购交易中心等方式,led导轨灯,推动led灯具产品的广泛应用,强化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品牌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企业实验室建设不完善,产品认证存在诸多困难。led企业的研发检测中心和环境试验中心的建设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检测中心和环境试验中心,只有近10%的企业拥有附件安全、光危害和热分析仿真方面的检测设备。
  要突破瓶颈制约,加快盐城led灯具产业发展,必须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规划,不断深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类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产业集群的规模协作之路。
  但是,随着这些项目的纷纷落户,盐城地区led灯具产业却出现了发展瓶颈,资金与技术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首要难题,转型升级和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三重门”:
  健全产业服务体系,提供全面保障措施。财税、金融部门应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措施,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投资积极性的政策体系。人事、教育部门可利用设立led产业专项基金等手段,优先引进一批技术带头人,提升led产业高、精、尖领域的研发水平。科技部门可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长期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鼓励企业进行专利开发与申请。
产业集群效应带动盐城led灯具产业转型
                                               
                                               
                                       
  中国led产业近年发展加快,led灯具入室被称为新一轮照明革命,我国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led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江苏盐城地区的led灯具产业发展迅猛,由于处于上接山东北方基地、下承长三角、西有华中武汉光电基地、东有日韩国际市场的显着的优势,先后引进了江苏伯乐达光电led项目、日月照明led城市道路景观照明项目、金意霓虹led应用灯具和总投资20亿美元的协鑫光电led等一大批项目。其中,调光led球泡灯,伯乐达led项目拥有led道路照明灯具和1400万支功能型led光源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4.1亿元,利润1100万元,税收3300万元,国内外市场上占有率达到3%-5%;金意霓虹led应用灯具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年销售额达800万美元;协鑫光电led是盐城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新兴产业项目,是集led外延片与芯片生产、制造、研发于一体化的重要基地,5050led灯带,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近百亿元,并带动下游led封装、模块和产品应用等产业的集聚,形成年产值超千亿的led产业聚集带。
  加快led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和检验检疫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检验检疫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加大设备、场地和人员投入力度,开拓led成品和研发领域的检测能力。同时,检验检疫等技术部门应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工作,利用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和检验检疫技术优势对企业开展培训。
  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上游核心技术缺乏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盐城地区有80%的企业从事下游产品制造,只有以伯乐达led项目为代表的寥寥几家企业能够进入上游led芯片制造领域。上游核心技术缺失对盐城led灯具产业的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许多企业认为受芯片影响,球泡,产品质量受制于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