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ndrew

2004台灣'總統'大選 相關討論回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4 16: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對阿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17: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   氏
     (渤海郡、延陵郡)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吴姓的始祖是周代初期的泰伯,泰伯就是周文王的大伯父,因此吴姓与周姓原来还是同一家呢?
    古代的吴国,位于现今江苏无锡一带,周初是泰伯的封地,传到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状大,地域一直延伸到浙江嘉湖一带。
发源于苏、浙一带的吴氏,后来很快地繁衍到了邻近的齐鲁之间(今山东省)。据《姓篡》的说法,山东吴姓汉人,大多是寿梦的第四子吴季札的后代。
    《兴宁吴氏族谱》载:季札之后,吴竟为唐太史,官为江西临州,后再迁居江西南丰嘉驿,后又迁祝家山。吴纶次子吴宥迁居宁化石壁,是为闽粤吴氏始祖,宥生四子:坎(分传龙岩)、坤(迁居永定)、震(徙居上杭)、巽(仍居宁化)。

收藏目录
    《吴氏万九郎公家谱》1册,(185×260)
    主编:吴允谦等,1995年曲水电脑承印
    《南靖吴氏族谱》1册,(360×260)
    编者不详,民国丁丑年抄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17: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17: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源也有一个吴屋,人数不多就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17: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梅西也就两个管理区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17: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我原来宿舍上床也是梅西姓吴的,^_^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17: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叫什么名的?看看我认不认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2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挑戰「族群」

中國時報   論壇   930204  吳玉山

 在政治語言當中,台灣有四大(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或五大(加上入籍台灣的外籍人士)族群。最近許多人提到族群平等,當是憂心於台灣人民之間被族群意識撕裂,被政治人物挑撥。然而有沒有人想過,族群這個概念真的適用於台灣嗎?

 在過去,台灣民眾之間的差異是用「省籍問題」來理解。省籍是指本省人與外省人,或是台灣原有的漢人住民與民國三十八年以後來台的新移民。既稱本省外省,一方面表示有其差異,一方面又表示同為一國,而只是在不同省分上有所分別。

 省籍的差異,基本上是地域的,也就是「從哪裡來」,而不是原生或血統的。本省外省的差別,是存在於一個共同的民族與國家的認識之下的,因此可以說是人民的「內部差異」。

 然而,在民主化的政治動員過程當中,台灣的「內部差異」被重新定義了。政治人物開始用族群來稱呼台灣的不同群體,而且這種稱呼快速地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讓我們對於周遭的環境有了重新的理解。族群(ethnic groups)這個概念,不論是從血統或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都是指稱歧異非常大的人群團體。

 當我們用族群的眼光來看台灣的時候,驟然之間,社會的分歧加深了,人際的關係疏離了。對於某些人而言,那或許是長久以來早就存在的現象,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那卻是全新的體會。原來我們一直都是和不同族群的人生活在一起,原來本省人中間是分成兩個族群,而不是一個群體。我們被教導著重認知到彼此的分別,已經達到了族群的地步。

 當然,從族群取代省籍開始,政治人物就提倡族群平等與和諧,但是既然彼此是族群之別,那個鴻溝是很難跨越的。族群並不假設同一個民族,或同一個國家。兩個族群的人,可以瞬間成為陌路仇讎。冷戰結束後世界許多地方都發生了嚴重的族群衝突。在南斯拉夫的波士尼亞和科索沃,以往的鄰人朋友反目相向,種族清洗令人髮指。在不同時間來到台灣的人群之間,是存在著這種族群的差異嗎?我們有可能弄到那樣的田地嗎?

 在台灣的族群說法,已經越來越不能夠指稱一個精確的對象。族群是父權式的,在這裡我們只管父親的出身地,而且又以一九四九年為斷。純粹或「正港」的人種,已經越來越難得。台灣充滿了各種不同程度的「族群混血」,但是四大族群之說還是不斷。即使在政治上,族群也越來越無法描述人們的行為。從最近幾次的全國性選舉來看,區域對於投票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而族群越來越無法掌握住人們的投票傾向。

 一個社會當然應該包容差異,但是不需要製造差異,特別是難以調和的、根本性的差異。族群問題即使在老牌的西方民主國家如英國、法國與加拿大都還是難解,更不用提各個新興民主國家。

 台灣用族群來理解人民之間的差異,是不是一開始就走錯了一步,是在概念上誇大了彼此的不同,而忽視了更多的共同性。動輒族群,是不是浪費了本來可以用來構築社會共識的公共資產,而專注到彼此在部分集體記憶上的不同?

 為求今日台灣內部的和諧與共識,我們應該捨棄「族群」,並構思更能反映人們共同性的概念。強調族群平等是不夠的,因為那是在接受族群的鴻溝之上談平等。如果沒有政治人物的挑撥,我們彼此之間哪有族群的鴻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5 00: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族群之爭在台灣於台灣來説沒有意義??因為年代隔閡不大?只是有些野心份子故意佻起好為
自己既得利益鋪路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5 22: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的族群問題,比起五十年前,已經改善很多了,尤其愈年輕的愈沒有族群的問題。但是每到選舉就要炒族群對立,近日南投縣政府硬要建二二八公園,結果招來眾多民意反彈,當地民眾也放話,若縣政府執意挑起族群問題,勢必發動抗爭行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9 2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連宋客家票流失 許信良指扁撒錢

2004-02-09/聯合報/B2版/高屏澎新聞

連宋陣營近來在客家票源中出現大量流失,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表示,年初到投票前短短的三個多月,扁政府就「撒」了六億元挖客家牆腳,導致國親的客家票掉了百分之十一,目前只能靠民眾對扁政府失望、反感來「守住最後的防線」。

近來民調顯示,連宋原本居優勢的客家票有萎縮現象,警訊令國親陣營憂心,從國民黨主席連戰的下鄉行程,就看得出「力挽狂瀾」痕跡。昨天一早,他前往高雄市客家大老前市議員黃興招住處拜訪;中午,前往高雄市義民廟上香參拜,並主持連宋客屬後援會成立大會。除了客籍立委鍾榮吉、鍾紹和陪同外,前年高雄市長選舉時支持謝長廷的前世界客屬總會高雄分會長鄧崑耀,也站台力挺連戰。

過程中,連戰不忘強調客委會、客家電視台,都是過去國民黨時代所規劃,扁政府只是「收稻仔尾」(割稻)而已。而且,他還罕見地在密集的行程中,整整停留了近一個半小時,與客家鄉親大唱「客家本色」,對於鞏固客家票源的用心不言可喻。

陪同連戰前往佛光山參拜的許信良表示,客委會在短短三個月間,花在補助客家團體的經費上就花了六億元,加上客家電視台整天為陳水扁大力宣傳,客家票當然流失迅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9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前國親的凍結預算風波,現在看得出結果了吧?
現在坊間盛傳,只要是「山歌班」之類的團體,只要提出申請,政府馬上撥五十萬補助。
對於政府補助客家團體,當然很好,但是也不能搞成濫發,這樣不是擺明了就是買票?
記得前年客委會全年總預算還只有四、五億,現在才二月初,就已經花掉六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9 22: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客家本色 並非政治歌曲

中國時報   論壇   930209  鄭文明/桃園平鎮(自由業)

 「客家本色」最近好紅,藍的唱,綠的也唱。讓「唐山過台灣冇半點錢…」的歌聲在這次總統大選造勢的大會上一直與靈猴爭寵,實屬意外。

 大凡客家歌曲的作品都有其一定的典故和淵源的,像「客家本色」這首歌就至少有下列幾點意涵:一、闡述客家人慎終追遠不忘祖的美德。二、刻苦耐勞,晴耕雨讀的精神。三、樸實節儉,有容乃大的客家文化。

 很高興聽到「客家本色」這首歌能流行起來,成為家喻戶曉人人都能琅琅上口就像廿年前的「梅花」一樣。愈唱愈有勁,愈冷愈開花。

 遺憾的是客家本色出道多年,不知打自何時竟然成了典型的「政治歌曲」,成了政治人物為騙取客家選票而唱的「輓歌」,經常隨著選舉落幕而銷聲匿跡。

 客諺云:「政治是盛多人的」。我們很歡迎政治人物高唱客家本色,更期望他們能瞭解客家本色這首歌的真正精神所在。否則如果一再老調重彈,以為客家票就會魚貫入網,那就真的太低估客家本色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9 22: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說台灣客家人早已是非不分變成哈巴狗?這是全台灣納稅人的錢?不是單單客家人出得錢?基本上我看是沒指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9 22: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今天才得到「山歌班」可以申請50萬補助的消息,數年前我在造橋教過書,那邊的鄉民告訴我的。
客委會今年預算也不過十幾億,現在一年才過了四十天就撒了六億,下半年不知道還有沒有錢可以推動客家事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9 14: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