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ugang

广东紫金抗战英雄钟学栋将军 ,爱国救亡者全国同胞永远敬佩怀念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2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9 13:00 编辑

回复 3# linqifeng 的帖子
紫金县城东门儒林街在明清两朝人文蔚起,曾是紫金历史上的教育文化中心
,进士潜邸,出了好多文武功名,但年深日久欠缺修葺确实一切都破落不堪!

刘氏总祠:紫金山下,儒林街47号
紫金县城下厚街最著名的刘易城公祠门坪前巍然屹立着一座百岁牌坊,五六米高,上面刻着“贞寿之门”的字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多么需要礼让精神呀!从我做起,与人相处,礼让、谦恭;对待大自然,友善、慈爱。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log.ifeng.com/article/18252238.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18 00:18 编辑

国军曾经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军队之一,这支军队里面的优秀将领也非常众多。这支军队虽然随着国民党和共产党角逐的失败而大部消亡,但我们不能低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就如我们解放军的一位将军所评价的,“如果说国民党军队是豆腐渣,那我们解放军也就是豆腐块,比国民党军队也硬不了多少。”
http://bbs.tiexue.net/post2_3056597_1.html

国民政府警卫师等部组成的第5军
   该军的前身是国民政府警卫部队和中央军校教导总团。1932年2月,淞沪会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警卫第1师被改编为第87师、原国民政府警卫第2师被改编为第88师,与中央军校教导总团合编为第5军,张治中任军长,下辖:第87师,张治中兼任师长,王敬久任副师长;第88师,俞济时任师长,李延年任副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开赴淞前线,担任由江湾端,经庙行镇,沿蕴藻滨,至吴淞西端之防守,并以一部在狮子林、炮台南北闸的亘川沙口、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担任沿将警戒。淞沪抗战结束后,第5军调回南京,下辖各师恢复原建制,该军番号撤消。

【国民革命军第74军】

    该军前身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所属的第51师和第58师。第51师的前身是滇系驻广西的部队,1927年在北伐战争中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后缩编为第51师,王耀武任师长;第58师的前身是1934年10月由原国民政府警卫军一部编成,俞济时任师长。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以第51师与第58师在江苏嘉定合编组成第74军,隶属第4预备军。俞济时任军长。下辖:第51师,王耀武任师长;第58师,俞济时兼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即参加淞沪会战。在此次会战中,第96军由于损失惨重,番号被取消,所辖第57师拨归该军建制,施忠诚任师长。此时,该军下辖:第51师,王耀武任师长;第57师,施忠诚任师长;第58师,陈式正任师长。同年11月,该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南京失陷后,退守湖北蓟门附近整训。1938年5月至1939年初,该军先后转战湖北、江西等地,参加了豫鲁皖边战役、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等。1939年6月,该军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时,俞济时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86军军长,王耀武接任军长,冯圣法、施忠诚任副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51、第57、第58师番号不变。同年9月至12月,该军先后参加了第1次长沙会战和冬季攻势作战。此次作战后,该军开赴江西上高、高安地区整训。1941年3月至9月,该军隶属第9战区时,先后参加了上高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第58师师长廖龄奇由于指挥不力被枪决,张灵甫接任该师师长。1942年5月至1943年11月,该军先后参加了浙赣路会战、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在上述这些作战中,由于该军屡挫日军,被称为“虎部队”。特别是该军第57师坚守常德城,与敌血战15日,顽强抗击日军2个师团在空、炮火力掩护下的持续进攻,被称之为国民党军自淞沪会战以来最顽强的一次防御作战。1944年1月,该军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此时,王耀武任第24集团军司令,施忠诚接任军长,余程万任副军长。下辖:第51师,周志道任师长;第57师李琰任师长;第58师,张灵甫任师长。同年5月至1945年4月,该军参加了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湘西会战后,该军驻湖北武冈整训。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空运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并担任南京守备任务。1946年3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该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原军长施忠诚升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张灵甫接任师长兼南京警备司令,蔡仁杰任副师长。原第51师改编为整编第51旅,邱维达任旅长;原第57师改编为整编第57旅,李琰任旅长;原第58师改编为整编第58旅,卢醒任旅长。此次整编后,该整编师隶属第1绥靖区,先后参加了淮南进攻战、两淮进攻战、盐淮地区进攻战和莱芜战役。1947年3月,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后,该师先后参加了泰蒙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作战。在孟良崮战役,该师3个整编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第58旅旅长卢醒等被击毙,师参谋长魏振钺、师副参谋长李运良、第51旅代旅长陈传钧、第57旅副旅长陈啸云等被俘。同年,国民党军收拾残部与青岛警备旅和编重建该师,邱维达任师长,下辖:第51旅,王梦庚任旅长;第57旅,李镇任旅长;第58旅,王奎昌任旅长。该师重建后,隶属第2兵团,开赴津浦路蚌埠段担任守备任务。
   1948年9月,该整编师恢复第74军番号,邱维达任军长,贺执圭、杜鼎任副军长,李人俊任参谋长,下辖:第51师,王梦庚任师长;第57师,杨品任师长;第58师,王奎昌任师长。该军恢复番号后隶属第2兵团,在参加济南战役中,敌7师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师长杨品被俘。此次作战后,该军重建该师,冯继异任师长。11月,该军在徐蚌会战第3阶段被人民解放军与河南永城东北地区全歼,中将军长邱维达被俘。
   1949年2月,国民党军为加强后方的军事力量,在浙江再次重建该军,劳冠英任军长。下辖:第51师,谢恺棠任师长;第57师,冯继异任师长;第58师,王奎昌任师长;暂编第2师(师长不详)。该军重建后隶属第9编练司令部,被配置在浙赣线附近地区担任第2线防御任务。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逃到福建,改隶第6兵团李延年指挥,担任福州外围罗源、连江、琅歧地段的防御任务。8月,该军在平潭岛战斗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国民革命军第88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刘湘集团一部。1935年,川军刘湘集团第4师师长范绍曾叛刘投蒋后,招集旧部编为新编第21师。1938年2月,国民党军将新编第21师扩编为第88军,范绍曾任军长。下辖新编第21师,范绍曾兼任师长。该军成立后,在涪陵担任后方守备任务。1939年初,该军奉命出川参加对日作战,由四川涪陵一带进行游击作战。同年秋,开赴江浙地区参加了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该军奉命担任堵截新四军的任务。同年9月,该军改隶第32集团军,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1942年3月,范绍曾升任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何绍周继任军长,罗君彤任副军长。同时,暂编第9军第32师改隶该军。同年下半年,暂编第32师与第86军第79师对调隶属关系,第79师改隶该军。随后又从第10集团军直辖部队中抽调出暂编第33师改隶该军。此时,该军下辖:第79师,段霖茂任师长;新编第21师,罗君彤兼任师长;暂编第33师,萧冀勉任师长。在此期间,该军参加了浙赣路会战。1943年1月,何绍周调任第8军军长,刘嘉树继任军长,罗君彤、萧继勉任副军长。1945年春,国民党军军衔局部编制调整时,该军第79师调归第25集团军直辖后,由浙江丽水调至湖南常德,先后参加了湘西会战和闽浙追击作战。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由浙江白开徐州休整时将暂编第33师裁减,另将第28军第62师改隶该军。12月,刘嘉树升任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方先觉继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62师,谭道平任师长;新编第21师,罗君彤兼任师长。
    1946年初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该军改编为整编第88师,隶属第6绥靖区。方先觉改任师长,周云繁任参谋长,原辖各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62旅,谭道平任旅长;整编第21旅,李万密任旅长。不久,整编第21旅改称整编第147旅。该师整编后主要担任豫皖苏地区的守备和冀鲁豫战场机动作战任务。1946年9月至1947年2月,先后参加了定陶战役、巨野战役、巨金鱼战役、豫皖边战役等作战。在巨金鱼战役中,该整编师整编第62旅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两个团。
    1947年5月,该师整编第147旅归第7兵团区寿年指挥,另拨整编第72师整编第13旅及整编第9师预备第2旅归该师建制。此时,该整编师下辖整编第62旅、整编第13旅和预备第2旅。同年6月至10月,该整编师先后参加了鲁西南战役、阻止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追击和堵截战役、张家店战役等作战。在张家店战役中,该整编师第62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此次作战后,师长方先觉调走,马师恭接任师长。
   1948年9月,整编第88师恢复第88军番号,隶属国民党军参谋本部。马师恭任军长,同时,预备第2旅改为第149师,杨宝敦任师长;新编第13旅改称第230师,许午言任师长。该军恢复番号后,调至湖南铜陵担任江防守备。1949年春,该军隶属第7绥靖区时进行编制调整。此时,军长马师恭被撤职,杨宝毂继任军长,原辖第230师被调出,另将第18军第49师调归该军,并新增第313师,此时,该军下辖第49师(师长姓名不详)(可能是黄徵师长);第149师(师长姓名不详);副师长彭镜澄;第313师,(师长姓名不详)(可能是苏维忠师长)。在三山至铜陵地段担任防御任务。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弃阵而逃,被人民解放军追歼于浙赣线以北地区,残部在军长杨宝毂的率领下逃抵福州后,该军番号被撤消。

纪念先祖梅县黄遵宪-公度先生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354-4-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06: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5 11:52 编辑


青天白日勋章是国军第二高荣誉,那么有没有士兵获此殊荣呢?确实有,但只有两位。他们分别是在武汉会战中立功的第58师战车防御炮连中士班长安德成和下士炮手张纶林。1938年8月下旬,配属给第23军的第58师战车防御炮连在乌沙闸驻防时,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该连官兵损失惨重,在阵地上的幸存者纷纷逃散。但有中士班长安德成坚守岗位,独自操作战防炮,击中数艘行驶在江面上的日军舰艇,又有下士炮手张纶林虽然头部负伤也独自操炮射击江面日军舰艇。安、张的英勇事迹被层层上报,终于惊动了军事委员会高层,被授予勋章并各升一级,同时也创下了非军官获勋的先例。遗憾的是,之后仅有在内战时期四平战场立功的第87师261团3营上士排附廖钧获此殊荣之外,就再无他人了。
视频: 杭州最后的抗战老兵——炮兵钱青


浙江最后的抗战老兵:活着是为了死去的人说话核心提示: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钱青踏上了抗战的道路;1945年,抗战胜利,回到了故乡。经历了文革,在1979年时获得平反。如今,95岁的他,获得了大家的关爱。本来,如果不是75年前爆发的那场战争,钱青也许会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937年,这个杭州小伙子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学新闻专业。


  但1937年的“七七”事变,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2012年7月2日,“七七”事变75年后,记者和杭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吴缘来到杭州市下城区孩儿巷豆腐巷的一幢居民楼,抗战老兵钱青就住在这里一个15平米的房间里。


  作家方军一直致力于记录这些老兵的历史。据他的调查走访,截至目前浙江仍然有健在的,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抗战军官有400多人。  


  95岁的钱青的头发全白,穿着白衬衫的他,显得很精神。老人告诉记者,他没事儿的时候喜欢去楼下和老街坊下下围棋,平常还经常亲自出门买菜做饭。


  95岁的老兵甚至现在还能骑自行车。目前他还是浙江黄埔同学会会员、杭州市民革党员。


  拼命的抗战


  钱青,1917年12月出生于浙江。他的父亲钱骏曾经参与辛亥革命,是杭州光复敢死队成员,后在北伐战争期间牺牲。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历史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一名年青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抗日是不行的。”钱青20岁那年在武汉正式参军,进入了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16期炮兵总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军事学习,毕业时,钱青获得了少尉军衔。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95岁钱青现在还能清晰记得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国民革命军第26集团军75军第6师,战区司令长官为陈诚,他历任炮兵参谋和炮兵连长。


  现在年迈的钱老已经记不清究竟参加了多少次战争,只记得在长沙战役、枣宜会战等著名的恶战中,他作为一名炮兵,许多次幸运地避开了炸响在身边的炮弹。


  “上前线的那一瞬间就害怕了,但是当枪一响,炮一拉,也就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了。”钱青如今还能清楚得记得,有一位浙江老乡在上前线时,挥手和自己告别的场景。“他当时很轻松地和我告别,还约好了回来一起喝酒。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回来的却是他的尸首。”


  他告诉记者,牺牲绝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壮烈,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平常事,就像饭店每天都要开张一样。


  “在当时的战场上,打死一个日本人,需要三四个中国士兵的生命。”


  钱青觉得首先是两军装备差距巨大,中国军队极度缺乏重武器和空中支援。


  钱青所在中央军一个正规师也只有一个炮兵营,12门火炮,大多数是苏军援助的旧炮,而且炮弹不够,用起来“斤斤计较。”


  而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就有5门山炮,而且还有空中的飞机轰炸。


  而钱青觉得日军的战斗力也是远胜于中国军队。


  在湖北宜昌城外,日军修建了很多碉堡工事,日军机枪手在碉堡里疯狂射击,中国军队伤亡累累,最后钱青所在的炮兵用德国战防炮才轰下碉堡,打扫战场时候钱青发现,碉堡里的日军机枪手尸体脚上居然有铁链条钉在碉堡上,宁死不退,就靠着一点饭团和水打了五天。


  钱青对于日军的武士道至今记忆深刻,在采访中一再提醒记者要注意日本军国主义“咸鱼翻身”。


  “我们是靠拼命”,钱青透露,他所在的第六师,从上海淞沪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两年不到居然补充了三次,而部队补充的前提是三分之一阵亡,这也意味着在两年不到第六师10000多名将士捐躯。


  而在钱青印象深刻的枣宜会战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记者查阅资料,此役中方54个师约380,000人对阵日军约120,000人,中方阵亡37,000人,日军阵亡7,000人。民族英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于此役,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老兵的命运


  1945年抗战胜利,钱青所在的75军在湖北的应城、安陆、天门等地受降日军,钱青喜极而泣。而后抱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想法钱青回到了故乡杭州,由于是炮兵出身,他成为杭州一座军火仓库的主管。


  1949年,钱青犹豫是否要和弟弟们一起移居台湾的时候,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派人劝说他留下来,他将军火库完好移交给了解放军。


  “当时我刚结婚,妻子也正怀着孕,而且在杭州还有父亲留下的房产可以安身立命。”于是他留在杭州做了一名普通老百姓,并且自己和朋友一起合作在西湖边办起了一家酱油厂,过上了简单的日子。


  然而命运又一次次将这位老兵抛进漩涡。在浙江北部的一个劳教农场,每天抡起大锤砸石头,是十几年这位老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


  比起生活的艰辛,钱青觉得最痛苦的还是“伪军假抗日”的批判,他想不通。但也有部分管教干部从人民解放军退伍,对于他这样参加过抗战的“国军老兵”,在艰难的岁月还是给予尊重,钱青至今还是心怀感激。


  1979年1月,钱青61岁时获得平反,但已经妻离子散,他孤身一人回到了杭州,自谋出路办起了誊印社以刻蜡纸为生,其后他加入了民革和黄埔同学会。2004年,政府为81岁的钱青办理了退休手续,现在他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退休金。


  很多人都问钱青为何长寿有何秘诀,钱青幽默地归纳为“三少”:吃得少,穿得少,盖得少,苦难和豁达,为这位抗战老兵添寿。


  老兵的粉丝


  2011年底,演员陈坤来到钱青家中,面对抗战老兵窘迫的斗室和一片狼藉,陈坤哭了,并为老兵捐款。


  而当记者7月2日踏入钱家时候,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杭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吴缘告诉记者,他们最近募集了一笔资金为老人装修陋室,老人很高兴,铺了地板,厨房卫生间都贴了瓷砖,“大门,抽水马桶,都是志愿者送来的”。


  而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从南京赶来的志愿者正在为钱青做饭,她叫董蕾,是一名音乐老师。她觉得钱青身上有一种精神很让她感动。


  杭州一个80后女孩建立的粉丝群,年龄最小的90后,最大的50后。他们所“粉”的不是演艺明星,而是抗战老兵钱青,他的粉丝自称“青果”,粉丝们会经常来看望钱青。


  志愿者吴缘自己也是老兵之后,其父吴其轺(1918年——2010年)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优秀飞行员,加入素有“飞虎队”美称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第五大队,击落过5架日机,4次成功飞越死亡之线“驼峰航线”,自身也曾被击落过3次,幸而大难不死,获得盟军司令部的特别嘉奖,被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


  “全世界盟军二战老兵都是备受尊重和关爱”,吴缘觉得照顾孤寡老人都是理所当然,更何况中国的抗战老兵,九死一生历经坎坷,对他们关爱和照顾,义不容辞。


  而面对很多上门来的志愿者,钱青很快乐,95岁的他几成“祥林嫂”,他一遍又一遍地说长沙会战,说他的战友以血肉之躯的拼命抗战,他乐此不疲,甚至还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


  95岁的抗战老兵一再和记者说,他活着是为了死去的人说话。http://henan.china.com.cn/culture/history/201207/58185.html
姓名:钱炳坤
曾用名:钱青
出生年月:1917年12月
民族:汉
籍贯:浙江
身份证:330103191712240033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孩儿巷
部队番号:浙江第6师26集团军75军



参军及抗战经历:
钱老1917年出生,10岁那年,曾在辛亥革命光复杭城中受伤的父亲钱骏,又在北伐战争布防富阳中被俘牺牲,国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钱老1936年杭高毕业后去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37年秋天学子们为了不做亡国奴,纷纷响应号召报名参军。思想左倾的钱老进入黄埔军校第16期的炮科,当时校区迁至武汉,校长为蒋中正,区队长是萧厚德。1938年的10月武汉失守,学校搬迁到贵州的都匀。此时学校在都匀成立了16期炮兵总队,在校学习二年。现在还能记得的同学有:佘殿臣(音,未查到相关资料,),蒋仲苓(曾担任台湾“国防部长”),因黄埔军校十二期的萧厚德为钱老的区队长,由此认识了萧厚德的同学兼好友郝柏春(现任台北市长郝龙斌之父、曾先后担任台湾“国防部长”、“行政院长”)  1940年分配到26集团军75军第6师,军长为周碞。钱青所在的第6战区主要担任保卫重庆的重任,其所在的师曾经为陪都重庆的卫戍部队,归属陈诚节制。长沙三次会战,钱老的26集团军都参与了。钱老本人由于担任炮兵参谋,在指挥部配合将领做好炮火的协调工作。据钱老回忆,曾经参加了著名的枣宜会战(日军称其为“宜昌会战”)——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年24岁的钱老先生担任中尉炮兵连长,指挥重炮炮打日军。
钱老补充:钱老所在的75军参加了枣宜战役,炮兵是副连长指挥,开炮是士兵,参战官兵一般是看不到敌人的,所以也算不上直接上前线。战役中钱老也没负伤,后来想想是命大,当时死了很多人。  
1941年,宜昌战况再次不利,钱老的75军又调到宜昌。从重庆到宜昌坐的是轮船。由于要躲避日机轰炸,只能晚上行船,用了十天时间才到宜昌。这时钱老担任周碞的炮兵参谋。期间周碞说带他去四川的万县,由于是军事行动,钱老不知道干什么去也不能问,就他们几个人一条船从宜昌到重庆,到了重庆的第二天,75军长周碞带他去重庆的黄山官邸,见到了一个人——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  

敌我双方你来我往的争夺着宜昌这一进入重庆的门户,一直打到1944年的夏天,75军又被拉到重庆綦江县,钱老所在的炮兵部队用上了美国援助的型号A1M1的重型炮。1944年的冬天,日本鬼子再攻打宜昌,75军又被调回守宜昌。部队在宜昌与重庆之间调动用的都是轮船,那时没有车。   
http://www.ilaobi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77

96歲抗戰老兵:殺個日本鬼子,要死三四個中國兵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历史︰日军的忍耐与坚毅闻所未闻,关于抗战的故事总把日军描述得很无能,但钱青见证的事实是,双方装备悬殊,杀一个日本鬼子,中国兵要牺牲三四个人。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枣宜会战,“日寇机枪手死守,毫不退缩。阵地前国军的遗体堆成一片”,后来国军调来德国克虏伯战防炮,德国炮打得准,总算出了气。战事稍平,钱青和军长摸上前看,日军机枪手、供弹手尸体脚踝上都有铁链拴着,铁链钉在地上,以防逃跑。钱青刻骨铭心︰“一条铁链、两个饭团、一个水盆、一堆弹壳,打五天!如此作战,如此用兵,如此忍耐,如此坚毅,闻所未闻。”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t1972-topic
“我不该留在大陆。我入狱26年,可我没有罪。
http://www.zhanglingfu.org/read.php?tid=29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02: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9-24 09:54 编辑







抗日战史参考书














战后东京大审时,有日本战犯之律师诘问美方,既认为日军在华之暴行不可原谅,何以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一直提供日本战略物质,中国平民因此死伤重大,这是正义之所在?令对方瞠目结舌,无以为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0 15:19 编辑

抗日名将钟学栋在温州
office word .doc  文件下載地址: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6e2a00ba-d226-11e2-b55a-0015c55db73d/
作者简介:先后在温州民政、文化系统工作,长期从事近现代地方史研究,并偏重于民国史。职称:研究馆员
陈钧贤。



作者来信:
钟先生大鉴:钟学栋团长在温州茶山的团部旧址目前还有部分保存,认识他的两位茶山老先生还健在,  温州陈钧贤敬上
2013.6.8


至今茶山街洞桥头的一棵大樟树还留有当年切刮开树皮作抗日精神教育宣传栏的痕迹,约高80厘米,宽50厘米,由团部副官周亚章用颜体铭刻:“模范军魂”茶山老人谷斌臣(右)和王学钊在大樟树下合影


楼主感谢陈钧贤先生提供访问内容和相片
钟学栋团长在温州茶山的团部旧址现状,陈先生说该遗迹大院正不断改建为现代建筑,原貌很快的将来会消失无踪!他希望地方上能保留此深具历史意义的抗日原址,整修作为爱国思想教育基地。










陈钧贤 提供。


楼主注释:
绥靖公署简称绥署,是中国在国共内战时期,国军在战区指挥所辖省县行政机关,负责训练兵员,征集军粮等战争事宜。按《绥靖公署组织条例》,设主任一名,由国民政府任命,隶属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受参谋总长、军政部长指导,衢州绥靖公署是负责指挥浙闽两省及皖南、赣东地区的绥靖工作,并有权指挥其所辖省、县级行政机关的党、政、军合一的指挥机关。。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1945年12月20日-1948年8月5日),副主任李汉魂、蒋光鼐、李达。汤恩伯(1948年8月5日-1949年1月)。

史实: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22日,衢州绥靖公署在泰顺成立浙闽边指挥所,钟学栋被调任绥靖指挥官。由于他一直反对骨肉相残的内战,以致内部出现矛盾。 11月13日,驻东湾坑的泰顺县保警独立分队警长陶家瑞发动兵变,准备投奔共产党,后因一警士背着轻机枪逃到百丈口向国军主管报告而失败,此事虽与钟将军无直接关系,但钟将军也因此被指处事不力,不久被调离衢州绥靖公署,因而远离了内战的漩涡。


1946年11月1日,泰顺县政府实行“警保合一”制,将县自卫独立中队改编为县保安警察独立分队,分队共42人。分队长张万清率22人进驻泰顺县东湾坑村(现属文成县);分队附方镕率20人驻彭溪。可见其武装力量已显得单薄,其再次引发内战的政策已大失民心,甚至其内部的矛盾也突显出来。11月13日,驻东湾坑的泰顺县保警独立分队警长陶家瑞发动兵变,趁去下洪挑运口粮之机,在莒江百步头击毙了分队长张万清,将队伍带到筱村吴山寮,并试图将驻彭溪的分队附方镕也引来消灭掉。后因一警士背着轻机枪逃到百丈口向国军报告,陶家瑞一时又找不到共产党,只好动员散伙。事后,陶只好化名卖兵到江苏南通又当上国军的兵,六个月后逃回泰顺。中共浙闽边委书记郑丹甫指派黄孔伍、苏廷居与他联系,吸收他加入中共革命队伍。


郑丹甫(1910--1983),化名邓桂、翁元生,福建福鼎彩奥乡后垅门村人。福建省立农业学校毕业。1927年任当地小学校长,为劣绅所不容,致成重伤;向法院控告无效,毅然辞去教职。
1932年冬,参加十九路军在福州举办的民团干部训练班,毕业后任民团排长。1935年,一度打入“前  
岐清乡委员会”,任主任,将敌情随时告诉当地共产党组织,使“清乡”屡屡扑空。

同年9月,在闽东特委《红旗报》社工作;11月,随红军独立团行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鼎泰区委书记、瑞平泰中心县委书记、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在苏区领导开展抗租、抗税、抗捐、抗粮斗争,在中心区域进行土地分配。1936年11月,随红军挺进师分散打游击。1939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同年11月26日,在平阳街被捕,解至江西上饶茅家岭监狱,备受酷刑。1941年10月16日,越狱回浙。
1942年2月以后,任浙南特委常委、组织部长、浙闽边区委员会书记。1944年春,根据地遭到“围剿”,在泰顺古洞及时召开会议,改党委制为特派员制,停止基层党支部活动,并布置分散隐蔽。


1948年11月,任浙南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郑丹甫担任浙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温州解放前线司令员兼政委,率领武装夺取泰顺等县。接着,他策动、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员温州地区专员、国军第200师师长叶芳等起义,争取了温州的和平解放。同时,积极配合解放军第21军胜利南下闽东,解放福鼎、柘荣、寿宁等县1949年1月8日,任浙南地委暨游击纵队驻青景丽地区代表,兼办事处主任。2月,与余龙贵一起率部攻占泰顺县城,歼敌一个营。5月7日,温州解放,任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0年3月,调福建省工作,历任省农业厅副厅长,福安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地委书记,省林业厅厅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第一届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第四、第五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革”期间,郑丹甫遭到残酷迫害,被打成“走资派”、“叛徒”等进行游街批斗,并下放到清流县沙芜公社监督劳动,使其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但他始终不低头。当时北京、上海等调查人员来福建向他调查当年上饶集中营幸存者历史,企图整倒一些老干部,他不顾内外高压和自身安危,坚持说实话,反映真实情况。直到1978年3月,他才得到彻底平反。。
1983年8月19日病逝于福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7: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保卫丽水城而战死的少将--彭孝儒将军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0 18:15 编辑

为保卫丽水城而战死的少将--彭孝儒将军
彭孝儒将军像    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拂去尘封的岁月,翻开厚重的史册,一个名字跃然纸上。我对这个名字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钦佩。在一摞摞资料中,我寻寻觅觅,凡见有这个名字的文章都要细细拜读,细细拜读后总是心潮澎湃。他,就是为保卫丽水城而与日寇浴血奋战并献出宝贵生命的彭孝儒将军。

  彭孝儒出生在湖南省益阳一个贫民家庭,年幼丧父,全仗母亲帮工度日,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少年时期就知忧国忧民,并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离家出走后,经过独立生活的磨砺,后来投考黄埔军校,于第7期毕业。之后,他又进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而被分派到国防部任少将高级参谋。这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位。然而,彭孝儒却未去重庆国防部报到,主动要求赴抗日前线参战。于是,他又被改任为第三战区司令部少将高参。

  1942年,江西上饶。

  第三战区司令部戒备森严,司令长官顾祝同坐在办公室批阅文件。忽然,卫兵前来报告:“高参彭孝儒求见。”

  顾祝同两道眉毛一扬,心想:这位大陆毕业的高才生求见,莫非有要事秉告?于是说:“让他进来。”

  彭孝儒英俊潇洒,气宇轩昂,颇有儒将风度。他进来后,直陈己见:“当前抗战正处紧要关头,前方定需英勇善战的将士,本人愿意奔赴抗日最前线亲手杀敌报国,请长官恩准!”说罢,随即呈上书面报告。

  顾祝同听罢此言,接过报告边看边思忖:当今有些贪生怕死的军官,经不起战争的艰苦考验,千方百计想调进司令部;你彭孝儒已留在司令部,却反而要求去前线,也真是难能可贵啊!我军像这样的将领委实太少了!于是,他走到作战地图前审视了一番后,又转过身来对彭孝儒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神态庄严地说:“好吧!派你到浙江丽水去,任88军21师63团团长。”

  抗战期间,丽水属第三战区,是32集团军第88军的作战区域。32集团总司令是李默庵,当时总部设在丽水县碧湖镇采桑;88军军长是刘嘉树,军部设在丽水城北郊的丽阳殿。该军下辖79师、新编21师、暂编33师,其中21师是四川地方部队,师长罗君彤也并非黄埔军校毕业。也许是为了控制地方部队,88军军部把33师的一个团调到21师,而把21师的一个团调到33师。从33师调入21师的这个团被编为63团。该团虽属中央嫡系,但绝大部分是新兵,没有实战经验,且装备落后,尽是些老式步枪。

  1944年8月,日寇第二次进犯丽水,88军军部把守城的任务交给21师。精明干练的师长罗君彤受命后,心中自有打算。他即下令调还在训练新兵的63团守城,同时把小水门浮桥拆靠南岸,形成背水一战阵势,并把自己从四川带过来的61团和62团部署在水南,由61团督战,62团作为机动力量。

  彭孝儒受命于危难之时。

  彭孝儒正处在风口浪尖。

  深夜。彭孝儒与夫人刘俊生久久难眠,远处隐约传来隆隆的炮声,预示着日寇已大兵压境。秀丽端庄的刘俊生抚摸了一下躺在身边两个熟睡的孩子,忍不住轻声地对彭孝儒说:“上级这样布防,仅你一个团在城里,孤军难守啊!是不是罗师长见你的军衔级别与他相同,又是长官司令部直接委派下来的,对你产生嫉妒而故意为难你?”

  彭孝儒胸怀坦荡,对夫人说:“大敌当前,千事万事都没有比抗击日寇,保护丽水人民重要!”

  刘俊生见丈夫抗敌意坚,也不愿再分散他的精力,只是提了个要求说:“那么,让我和孩子也留在丽水与你一起守城吧!”彭孝儒望着含情脉脉的爱妻和两个幼小的儿女,思绪万千,心潮澎湃,诚恳地对妻子说:“当前形势危急,我身负重任,带着你和孩子怎能打日本侵略军呢?您还是带着孩子赶快离开这里吧!”妻子沉思须臾,不无关切地说:“你团多为新兵,城内无坚固工事,外部无强兵接应,您真是要万分小心哇!”彭孝儒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深情地对妻子说:“为了抗击日寇,我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是你跟我数年,未过几天平安日子。此次分离,您务必保重贵体,好好把孩子抚养成人!”

  次日,刘俊生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含泪离开丽水——没想到这竟是与彭孝儒将军的永久诀别!

  烽火四起,战云密布。

  彭孝儒接受了守城命令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战斗动员。他在紧急会议上慷慨激昂地说:“日寇已逼近丽水,战斗即将打响。我团全体官兵要誓死保卫丽水,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铿锵有力的誓言鼓舞着全团官兵的斗志。

  彭孝儒命令一营防守左渠门至丽阳门一带;二营防守丽阳门至虎啸门,三营防守虎啸门至厦河门。大水门和小水门与瓯江相隔,团部设在城内的制高点万象山洞天楼。城内各街头弄口都筑有堡垒,准备巷战。

  1944年8月25日,从缙云、武义过来的两股日本侵略军数千人汇合在丽水城郊。黄昏开始攻城。

  狡猾的日寇先是把一些抓来的群众组成密集的队形作前驱,向城内步步进逼;当发现城内的火力情况后,即用大炮进行猛烈轰击,大有泰山压顶之势;紧接着大批日寇迅速冲至城脚,从丽阳门、虎啸门、厦河门一带用软梯爬上城墙,双方进行激烈的搏斗。夜晚10时许,厦河门防线被突破,日寇蜂涌入城。不久,团指挥部被捣乱,团、营、连之间中断联系,也失去统一指挥,大家各自为战。是夜,丽水城内枪声不断,杀声和哭喊声震天。经过一夜的殊死抵抗,63团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除大部分官兵在与日寇拼杀时牺牲外,亦有部分官兵边打边退,退到小水门溪滩时,河对岸的61团执行所谓的“督战”命令,用机枪扫射溃兵;而占据万象山的日寇居高临下,也用机枪扫射小水门溪滩上的官兵。顿时,溪滩上血流成河,陈尸遍地……63团全军覆没!少将彭孝儒团长“誓与丽水共存亡”的诺言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用31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战歌!

  这曲战歌是激越惨烈的!

  这曲战歌是震憾人心的!

  60年后的今天,举国上下又在高唱抗日战歌,九泉下的彭孝儒将军及为保卫丽水城而献身的官兵,你可曾听见?

  (注:彭孝儒夫人刘俊生原是上海新沪中学退休教师,1988年去世,儿子彭勃现是武汉中南电力设计院勘探高级工程师,女儿彭怡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办任高级工程师。)
http://xt.inlishui.com/html/2010/rw_0107/489.html

楼主注:
抗战期间,丽水属第三战区,是32集团军第88军的作战区域。32集团总司令是李默庵当时总部设在丽水县碧湖镇采桑;88军军长是刘嘉树,军部设在丽水城北郊的丽阳殿。
李默庵(1904年-2001年),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24年从黄埔一期毕业,曾加入共产党,但是黄埔生中第一个退出共产党的。后升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49年和程潜、陈明仁等推动湖南和平解放,旋因和陈明仁不和迁居美国。 1980年代返国,任政协委员,积极推动两岸统一大业。 2001年病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0 23:27 编辑

1942年4月下旬,军事委员会发现第三战区当面日军自本月中旬以来调动极为频繁,判断日军有可能向金华、兰溪、衢州地区发动进攻,于是从第九战区调第74军、第26军两个主力军及装备精良的预备第5师加强第三战区,作为其机动部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命副长官上官云相进驻淳安,指挥驻钱塘江北岸各部队;命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指挥钱塘江南岸各部队及金华、兰溪守军。后又根据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另行组建第25集团军,以李觉为总司令,进驻缙云,指挥浙南各军。第三战区还根据掌握的敌情,制订了一个预计在金华地区与日军决战的保卫金、兰、衢的作战指导方案, 军事委员会5月17日复电,不同意第三战区在金华地区决战的方针,指示应在衢州地区决战。复电说:“务将王耀武军(第74军)、丁治磐军(第26军)、王铁汉军(第49军)三军集结衢州附近,切勿控置于金、兰一带被敌逐次消耗。我军方针决在衢州附近决战,不可变更。” 第三战区依照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于5月22日重新制定了保卫衢州作战的指导方案,并立即实施(此时日军已开始进攻)。此役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于28日上午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地雷炸成重伤,旋即毙命。日军战史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国军暂编第9军冯圣法暂33师(萧冀勉)暂34师(彭巩英,一说朱奇)暂35师(劳冠英)於此役奋勇抗击日寇。酒井直次,日本战国中后期名将酒井忠次(德川家康之家臣)之后裔。1891年3月26日生,191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192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32期,1937年来华参加作战。他多次率部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极力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犯下桩桩滔天罪行。1942年,以中将师团长的身份参加浙赣会战,在浙江兰溪会战中被中国军队设埋的地雷炸伤不治身亡。今天的兰溪县已变成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个县级市,在距城北1.5公里处的蒋庄附近,当地居民王林根指着一块空地说道:“这就是当年炸死酒井的地方!”


温州生态园部分人文古迹分布图。金陵 手绘




诸岩松,字鼎臣,同治二年生,民国十一年卒。乡贤士绅,教育家,世居茶山洪殿村。辛亥革命,新学兴起,诸岩松以3间私宅,30亩田产,创办茶山小学,又拨6亩良田给梧埏高小作办学经费。他的姐夫孙诒让在清光绪庚子年《重修泉川诸氏宗谱》序曰:永嘉山水名邑,而南乡茶山面山带湖,尤为胜地。其土腴水深,四时名花珍果,蕃衍毓甲一方,而诸氏世居兹里,自先世三公以来,皆以富而好义,望重族尚,予弱冠娶于诸,先外舅静山公及其昆弟群徒,咸以文学有声庠序,故其族虽豪富,而诗礼之教相承无替,同邑诸巨族莫能及也。

抗战期间钟将军暂编33师第3团团部就设在温州茶山镇洪殿村诸岩松宅院。1940年10月军委会以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2师、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3师、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4师合编成国民革命军暂编第9军,以冯圣法为军长,该军编成后,在浙江又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5师编入该军,隶属第三战区,1942年8月改隶属第六战区,12月改隶属江防司令部,1943年2月冯圣法他调,任命方靖为军长,1943年2月第六十六军撤销。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3师,该师原为浙江抗日自卫部队,1940年4月以其第一、第六、第八支队和第五区总队并编为抗日自卫第二纵队,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3师,以萧冀勉为师长,1943年9月周淘漉任师长,该师改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军。
1921诸岩松病逝,其三子诸丽生又名诸殿金接任校长
诸岩松:谱名诸耀松,男,(1863—1922)字庆辉,号鼎如,居茶山洪殿村,为东瓯著名乡绅。
个人简历:1912年,诸岩松将自家“学堂楼”经扩建后,创办“茶山国民初等学生堂”自兼校长。拨良田三十亩作为固定的办学经费,聘请教员数人,免费招收附近村民子弟入学读书。
1921年,因学生数增多,诸岩松将学校迁入河头潭诸氏大宗,并添置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诸氏大宗里安心学习。同年,因身体原因,他将学校交由其四子诸殿金(村民称诸丽生)管理。
诸岩松毕生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对创办教育尤不遗余力,他除在自学创办学校外,还拨良口六亩捐助梧田“三高”学校(今瓯海区实验小学),出巨资捐助温州艺文高级中学(现温四中),以资助梧埏人谷寅候办学。此外,投资睦州垟人李湄川创办温州普华电灯公司。出资建造大罗山至永强瑶溪段石桥一座,以利山民通行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修建茶山至白象大道,并在杜浃潭造路亭一座,专供行人歇脚、躲雨,以方便农夫休息。平时,重视扶贫济困,如造“敲梆船”一艘送给残疾人、孤苦人,资助他们度过人生。还经常给贫困老人解决百年之后的安葬经费。在1884年,清光绪10年的端午节,茶山村民因龙舟争斗,酿成10位村民溺水身亡的惨案,诸岩松出大洋千计,为10位村民怃恤安顿。
诸岩松一生为乡民、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善事深得人心。在他1922年因病去世后,村民们亲切的称他为“岩松相”,以称颂他为地方为村民所做的杰出贡献。
 (图文多处就教于茶山文史专家王学钊先生,在此表示感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3: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2 15:35 编辑

我想告诉中国子孙,对抗战老兵我们得说句心底的话:
我们欠你们太多了!已没法偿还了!
感激当年执戈卫国的全体民族英雄,没有你们那会有我们,你们牺牲生命为捍卫民族尊严,为子孙千秋万世的自由与光荣而勇敢的奉献一切,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安全的家,让我们能顶天立地活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永远感激你们直到永恒。以上内容如有任何虚假,本人钟煜晟负法律责任!我住在香港。
mailto:abi8878@hotmail.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4 13:22 编辑

黄汉廷 (1892-1952)
广东省和平县三民乡人。1900年参加新军。1919年在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任排长。1929年8月晋升为广东独立第2旅第2团中校团附。1930年8月任十九路军60师119旅357团团长。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汉廷所率之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战功,被誉为“老虎团”。黄汉廷被记大功一次,获颁宝鼎勋章一枚。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1939年回到家乡,1941年出任三民乡乡长,为抗战征兵征粮修路。1952年9月受到不公正待遇含冤辞世,1981年平反。
十九路军军纪念碑[img=1,1][/img][img=1,1][/img] 107岁的抗日老兵
http://www.gdhytv.com/2012/0815/35771_2.html发生在1932年的淞沪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广州的十九路军纪念碑全国闻名,但有人可能不知道广东省还有一座纪念十九路军烈士的纪念碑——位于和平县的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在这座全国最早建立却默默无闻的抗日纪念碑前,十九路军和平籍将士的后人,常常到这里纪念他们为国捐躯的先人。他们认为,不仅仅是在清明节,在“一二八”、“九一八”、“七七”等与抗战有关的特殊日子,在这铭刻抗战英雄事迹的纪念碑前,都应该有人来献花纪念。
      据和平县党史办主任曹志锐介绍,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与该县“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相互呼应,见证了和平县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全国首座抗日纪念碑
  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铭记着一段悲壮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闸北十九路军防地。国民党十九路军六十师一一九旅第三团团长黄汉廷(和平县籍人)亲率“和平团”(因该团绝大部分官兵为和平县籍人,因此被称为“和平团”)和十九路军将士一起与日寇英勇作战近一个月,击退日军无数次进攻,重创日军,全团牺牲的战士有105人,其中有九连连长黄瑾等和平县籍官兵50人。记者在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碑文看到这样一段记述:“而黄瑾连长当激战时,初则臂部中弹,血满战袍,犹复裹伤忍痛指挥杀敌不稍退。其坚强忠勇之风尤足令人钦仰!”面对数倍于己的倭寇,黄瑾烈士舍身卫国,慷慨殉难,可见一斑。
      和平籍官兵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杀敌的精神,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在追忆文章《黄汉廷团长传略》中作者评价说:“黄团长在此次战争中,率领该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战功。该团多是和平子弟兵,实为广东人、和平人的光荣,黄氏之功不可没也。”“和平子弟兵刻苦耐劳,善于作战,平时很团结,为十九路军最有特色的一个团。”
      为纪念淞沪抗日的和平籍烈士,1933年,和平县老百姓自发捐款,买下东山岭的一个小山头,修建淞沪抗战和平籍烈士纪念碑,成为全国第一座建成的抗日纪念碑。

  抗日老兵档案:黄胜庸
l黄汉廷 (1892-1952)
广东省和平县三民乡人。1900年参加新军。1919年在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任排长。1929年8月晋升为广东独立第2旅第2团中校团附。1930年8月任十九路军60师119旅357团团长。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汉廷所率之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战功,被誉为“老虎团”。黄汉廷被记大功一次,获颁宝鼎勋章一枚。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1939年回到家乡,1941年出任三民乡乡长,为抗战征兵征粮修路。1952年9月受到不公正待遇含冤辞世,1981年平反。http://www.chinamartyrs.gov.cn/LingYuanZhanShi/C125/yljs.html抗日老兵档案:黄胜庸  1905年1月出生于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原附城镇)丰道村兴隆坝街;  1927~1928年加入第19路军60师119旅357团;
  1932年1月28日,赴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任团部少尉副官;
  1932年5月,随部队回到福建,负责押送团部的军饷。后部队解散,返回和平县老家经商、务农。 
 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有一位参加过淞沪抗战的抗日老战士黄胜庸,今年已107岁高龄。昨日,来自广州的关爱老兵志愿者陈载雅在河源当地几位志愿者苏山、谢举烂、李女士的陪同下,前往和平县阳明镇,拜访了这位抗日老英雄。  http://www.gdhytv.com/2012/0815/35771_2.html每天抽烟三包7个儿女五代同堂 
 出生于1905年的黄胜庸,老伴于1992年去世。而今与其三儿子黄义桐和四儿子黄礼桐一起在老家和平县阳明镇丰道村生活。平时,由身边的这两个儿子照看他的生活起居。黄义桐告诉记者,老人一生共有4子3女, 
 据了解,老人如今是五代同堂,全家目前共有103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每年春节103人不一定能全聚在一块,但儿女们很孝顺,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黄义桐说,他和其他几个姐弟轮流在家中照顾他,料理黄老的生活,保证他的一日三餐、卫生和换洗衣服,到了晚上则由黄义桐照顾。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全国第一座抗日纪念碑http://www.gdhytv.com/2012/0815/35771_2.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0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5 18:45 编辑

上世纪七零年代的往事:俞济时將軍晚年有次在台北家中见先祖母与我,浅酢。他亲口说,他夜阑时常独自痛哭,还活着是愧对战死的弟兄!他的心愿是搜集一二八战役牺牲战友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当时还算大小孩的我,总觉得老将军太感性了,现在回想事由..........他回忆的那每一场恶仗...........1932年的淞沪战役是最让他难以释怀的。
我也是有感而发,首次公开了这位已故抗日英雄的内心世界。仅向俞济时老将军在天之灵致崇敬哀思




1932年当时八十八师长俞济时

主题分类
中国军队
人物主题
俞济时(师长)
事件主题
一·二八

http://memoire.digilib.sh.cn/SHKZ/sedetail.jsp?subId=307&subType=1&pid=11310080879370¤tNo=11932年任第五军张治中部下八十八师师长,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受重伤,次年任浙江省保安处长,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8月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率所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转战于青浦、苏州、武进一带,继参加南京保卫战。翌年5月参加河南砀山及兰封之战。7月升第三十六军团军团长,调江西参战。1938年10月,在万家岭激战中,击溃日军一个旅团,与友军合歼日寇106师团。11月中旬,兼任长沙株洲警备司令,处理长沙大火善后事宜。1939年1月任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南昌会战。6月调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南浔路会战,三失高安而复三得。10月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1月兼浙江省抗敌自卫团副总司令、代总司令职,8月兼浙东海防总指挥,指挥湘赣会战。10月奉召赴重庆,派往仰光考察。1942年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卫长。翌年兼侍从室第一处副主任,后兼代主任。11月随侍蒋介石赴埃及出席开罗会议。1944年8月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一期受训。翌年3月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任侍卫长及第一处代主任。5月专任侍卫长。11月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1946年9月当选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翌年7月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8年1月享受陆军二級上将待遇,5月调任总统府第三局局长。1949年1月随蒋介石退居溪口,4月25日离开奉化,后去台湾。1949年8月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仍任侍卫长职。翌年3月任“总统府”第二局局长及战略顾问。1951年卸侍卫长职。次年辞第二局局长职。1956年以后,任历届“总统府”国策顾问。1990年1月,病故台北。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及《八十虚度追忆》、《八六述怀》等,俞济时最终军衔为陆军二级上将,低於薛岳的一级上将

典藏號:002-090200-00041-039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文字
檔案層級:件
主題與關鍵字:
關鍵詞:軍事-抗戰損失調查
描述:
內容描述:{#俞濟時#}電{#蔣中正#}本日敵機砲掩護步兵攻擊我隘口兩側及第四十第七十九兩師損失情形及請勿再分割第五十一與第五十八師
版本:原件
保存狀況:良好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史館典藏國家檔案與總統文物數位化中程計畫
日期:
時間(起迄):1938/10/03~ 1938/10/03內容描述:{#俞濟時#}電{#蔣中正#}本日敵機砲掩護步兵攻擊我隘口兩側及第四十第七十九兩師損失情形及請勿再分割第五十一與第五十八師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2/98.html

当时五十八师长冯圣法1937年11月冯圣法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中将师长


這相片是1933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時攝。

描述:
時間(起迄):1938/10/11~ 1938/10/11內容描述:{#馮聖法#}電{#蔣中正#}第五十八師自三十日以來傷亡官兵四千餘員刻每團僅並編為一連與日軍戰鬥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9/a6.html
描述:
時間(起迄):1938/10/11~ 1938/10/11內容描述:{#馮聖法#}電{#蔣中正#}第五十八師自三十日以來傷亡官兵四千餘員刻每團僅並編為一連與日軍戰鬥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9/a6.html

典藏號:002-090200-00044-079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文字
檔案層級:件
主題與關鍵字:
關鍵詞:政治-抗日戰爭
人名資訊:于清祥、吳樂吾、唐生海、尹本提、張少平、李石見、王之幹、王瑞、羅英、鄧希文
描述:
內容描述:{#俞濟時#}電{#蔣中正#}據{#王耀武#}報告五一師協同友軍由張古山出擊{#松浦淳六郎#}部隊情形及我五八師在萬家嶺等處與{#木島袈裟雄#}部惡戰情形並擬懇准五八師撤至後方從速補充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6/9c.html




会战当时任何非相关人员看了以上的军情密电,就是军法死罪!


http://bbs.gdziji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0533&page=5&extra=#pid478939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30 01:40 编辑

视频: 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


即将拍卖的蒋介石青天白日勋章真假之辩[图]2012年8月15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选稿:实习生 郑荟洁


  
  蒋介石佩戴青天白日勋章
  

  即将拍卖的蒋介石青天白日勋章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青天白日勋章》一书作者祝康明,昨天表示自己确曾在数月前,受斯宾克之邀在香港鉴定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他说,以文物研究者的观点,这枚背面刻有“特壹”的勋章是“真的青天白日勋章”;至于是不是蒋介石所佩戴的勋章,“我不能说”,得由台湾防务部门来说。
  祝康明是澳门华侨,经常往返两岸三地举办民国史展览。他30多年前即开始研究“青天白日勋章”,曾亲访50多位受勋者,亲睹他们的青天白日勋章。
  祝康明说,台湾应有近60枚青天白日勋章、香港有4枚、美国有几十枚。
  祝康明指出,一般的青天白日勋章,背面刻有篆体书写的“青天白日勋章”,配以号码及厂别。仅颁给蒋介石的这枚勋章背面刻有“特壹”两字、却没有厂别。因此,“特壹”是辨别蒋介石勋章最重要的特征。
  如果这枚“特壹”青天白日勋章真为蒋介石遗物,为什么会流到香港?对此,祝康明不愿表达意见,仅表示若为真品,价值不只新台币两千万,“应该是无价”。
  协助出版《青天白日勋章》一书的知兵堂总编辑林达说,蒋介石勋章流出有几种可能,一是当初铸造厂多铸造了一枚,该勋章和蒋介石所佩戴的勋章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是当年随蒋介石下葬的勋章并非真品。
  《青天白日勋章》一书记录209位受勋者,其中192位是1949年前颁发,包含4名外国将领史迪威、陈纳德、魏德迈、马歇尔。而张学良、张自忠、谢晋元、宋美龄等人,也都曾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祝康明《青天白日勋章》一书迟至去年才出版。“因资料不足,”他表示,其中有还有6位受勋者安德成、张纶林、张其昌、黄中权、杨亿源、朱士钦生平不详。若非遇上辛亥百年,他还不想出版此书。http://collection.eastday.com/c/node656883/u1a6786457.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14: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9 14:30 编辑

老兵独家披露:万家岭战役王锡山将军殉国


抗日军官合影,右一为万家岭战役中殉国的第91师旅长王锡山将军(图片由王锡山将军之孙王晓庆先生提供)


                               武汉会战南浔线战役要图


      王锡山将军力战殉国

        韩声涛

1938年武汉会战中,冯占海(抗日名将,曾任吉林抗日救国军总指挥、国军第63军军长,19354月即被国民政府叙任为陆军中将)第91师(辖王锡山第271旅、赵维斌第273旅,每旅辖2个团)起初参加瑞(昌)武(宁)路方面的对日作战,而后参加在南(昌)浔(九江)路德安万家岭地区对日军松浦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及日军伊东第101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之一部的围歼战。

该围歼战史称南浔大捷、德安大捷,又称万家岭大捷,是中国抗战中的著名战役和经典战例之一。

万家岭战役震惊日本朝野和国际社会,战役中日本东京大本营按照日皇裕仁的指示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救出淞浦师团。

武汉会战时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当时他指挥包括松浦第106师团在内的5个师团及旅团级的波田支队)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承认:“在万家岭,松浦106师团遭受了中国军队覆灭性的打击。”

是役国军毙敌万余人,几歼敌一个整师团(当时一名日俘供认,中国军队“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米,师团长就被俘或者切腹了” ),对全面抗战初期嚣张的日军不啻最沉重之一击,是继台儿庄战役之后又一次振奋全国的重大胜利。

《大公报》1011日发表社评称:“这种胜利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其意义重大,远过于四月初旬之台儿庄。”

外国《士米斯报》评价该战役称:“南浔一线,德安大捷,使敌军对汉口之前进,受极重之打击,可为今后史家大书特书。”

万家岭战役从925日开始至1017日结束,历时22天。参加万家岭战役的国军共15个师(其中2个师各以1个旅参战)、10万余人。这些原分布于德(安)星(子)、南浔、瑞武路方面的部队在参加万家岭战役前大多经旬逾月与日寇激战,兵力与装备损失严重。参战各师将士在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将军、前敌总指挥吴奇伟将军及各参战军师长官的指挥下,协力围歼与阻援,浴血杀敌,终获大捷,皆功不可没也。

整个万家岭战役中既有围歼又有阻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战役初期麒麟峰阻击日军本间第27师团(师团长本间雅晴中将)东援日军松浦第106师团之战和白水街阻击日军松浦第106师团西向与日军本间第27师团会合之战,为围歼之基础。

而战役中后期分兵阻援则为围歼之保障,否则国军腹背受敌,整个围歼将功败垂成。因为当时日军的救援非同一般,是按照日本东京大本营的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救出松浦106师团的命令执行的。

当时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派出了3支救援部队:

以第106师团新到前方的2700名补充兵为基干组成的宇贺支队;

以第101师团佐枝旅团长所率有力一部及第27师团的3个大队组成的佐枝支队;

以第53联队、第54联队组成的铃木支队。

日军救援部队实力强于被围的日军松浦第106师团及伊东第101师团之一部,并有日军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陆军第3飞行团及坦克部队配合参战。同时日军破天荒地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图加强突围的组织指挥。

在万家岭战役中,冯占海第91师先是在白水街阻敌,接着参加围歼,后又分兵参加阻援。冯占海第91师官兵在万家岭战役的围歼与阻援中均付出了惨烈的牺牲,全师官兵协力与日寇浴血厮杀,没有增援,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全师官兵伤亡近万人。

冯占海第91师官兵在万家岭战役中的英勇壮举获得第九战区通令嘉奖。

109日至15日,在柘林以北的甘木关,冯占海第 91师师直部队和王锡山第271旅官兵奋力阻击日军救援部队佐枝支队之第27师团的3个装备精良的大队,浴血搏杀,毙伤日军千余人。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将我阵地几乎夷平,官兵牺牲惨烈,第271旅少将旅长王锡山力战殉国。

王锡山(字岳刚)旅长是万家岭战役中牺牲的唯一的将军、军阶最高的国军军官。

在万家岭战役中,王锡山将军率第271旅官兵先是参加白水街阻敌,接着参加围歼,后又参加甘木关阻援,浴血苦战,奋勇杀敌。

王锡山将军是辽宁凤城人,1902年生。他早年投身奉军,东北陆军讲武堂第8期毕业,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第25旅中校团附,国民政府19378月叙任他为陆军少将。

他是最早跟冯占海将军起兵抗日的将领之一,英勇善战,深得冯占海将军的信任,也深受官兵敬仰。

在吉林榆树,他率部奔袭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官阿部等数百人,缴获步枪数百支及迫击炮、轻重机枪等,他本人在激战中负伤。

我在冯占海吉林抗日救国军总部和第63军军部当警卫和排长时常看到王锡山将军。他长相英武,个子中等偏高。

记得在黑龙江宾县和河北高邑他给我们讲话,很吸引人,鼓舞士气。

王锡山将军九一八事变不久即投身抗日,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名将,转战白山黑水后又率部参加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冀中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和武汉会战(瑞武路作战和万家岭战役)。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王锡山将军之战死对冯占海师长打击巨大,“股肱或亏,何痛如之!

我是战后在南昌得知他在甘木关血战中牺牲的,因为我营属赵维斌第273旅,当时我是第545团第3营营长。在万家岭战役中冯占海第91师常奉令以旅、团为单位进行阵地战和运动战。

“王岳刚”一直印在我脑海中,忘不了的抗日英雄啊!

万家岭战役71年后王锡山将军之孙告知老朽:血战中王锡山将军及部下被增援强敌围攻,王将军遭敌机枪扫射牺牲,遗体都未能抢出来。王锡山将军牺牲后,将军夫人蔡书琴女士收到的王将军的遗物就是一把战刀和一双马靴。此后王夫人携儿艰难辗转,清贫一生,终身未再嫁。

王锡山将军为国奋勇征战、舍身忘家,何其壮哉!

韩声涛生平简介:韩声涛,汉族,19121022日生,山东平度人。1931年春参加东北军,九一八事变不久即投身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坚苦卓绝的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19311945)期间,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和副团长;先后参加东北抗日、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冀中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随枣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和豫中会战;所在部队为吉林抗日救国军、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1师和第4师。先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西安长安军官训练团和昆明美军参谋学校。194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299师团长。1949年任四野第45军第135师副师长。1951年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教务处副处长。1955年被转业到湖北省襄阳高中任副校长,后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受迫害。生前为湖北襄樊四中离休干部。2010322日在襄樊逝世,享年98岁。

http://xfhl1912.i.sohu.com/blog/view/248153053.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7: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7-9 14:46 编辑

蔣公勳章拍賣 逾2千萬成交
中央社 2013年07月06日 12:54
一枚背後刻有「特壹」字樣的故總統蔣中正青天白日勳章,今天在香港一項拍賣會上以港幣720萬元(約新台幣2736萬元)成交。故總統蔣中正生前配戴的青天白日勳章。(本報資料照片)







這次拍賣由斯賓克拍賣行舉行,同時拍賣的還有大量中國郵票。

拍賣於早上11時開始,這枚「特壹」勳章被列為首項拍賣品,也是全場最昂貴的。

這枚勳章以港幣500萬元起價,拍賣官宣布拍賣後,在場有一位買家與海外電話買家進行競價,最後由海外買家以上述價錢成功投得。

「特壹」勳章於去年8月首次在港拍賣,卻因為真偽問題流拍。當時協助斯賓克鑒定勳章真偽的專家祝康明說,勳章是真品。

祝康明表示,青天白日勳章有209枚,這枚是唯一一枚背後刻有「特壹」字樣,其餘青天白日勳章都有編號。

但當時台灣國防部方面卻質疑其真偽,表示「特壹」勳章已隨蔣中正入殮,在陵寢內。

上次拍賣時,斯賓克估計這枚勳章的拍賣價在300萬至500萬元之間。

斯賓克副主席兼拍賣官李安娜前幾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這枚勳章的持有者早前接觸他們,提出重拍。


李安娜說,去年8月這枚勳章流拍後,美國和台灣方面相繼傳出的訊息都印證「這枚勳章確實是真的」。

今早勳章成功拍賣後,祝康明接受訪問時說,以720萬元買到這枚勳章是「值得的」。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E8%94%A3%E5%85%AC%E5%8B%B3%E7%AB%A0%E6%8B%8D%E8%B3%A3-%E9%80%BE2%E5%8D%83%E8%90%AC%E6%88%90%E4%BA%A4-20130706002028-260409
youtube視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3: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卫国圣战76周年纪念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7-11 00:17 编辑

旺報 記者徐尚禮/台北─深圳3日電話採訪 2013年07月04日 05:40香港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在今年大陸全國兩會向民政部遞交了優撫抗戰老兵提案。日前,民政部回覆文件決定把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社會保障。深圳關懷老兵組織「龍越慈善基金會」3日表示,這是還給大陸仍活著的2萬多名國民黨老兵歷史公道及公平待遇。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關懷老兵。(取自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官網)
王敏剛是透過龍越慈善基金會了解國民黨老兵處境後向民政部提案。目前在大陸的老兵年紀多在90歲上下,民政部這一決定將讓長久以來背負「國民黨殘渣餘孽」的老兵,在其晚年終於能享有合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臨時生活救助等社會福利保障。

龍越慈善基金會送暖

3日新華網及大陸各主流網站登出這一消息,立即引起廣大迴響,《新周刊》社長孫冕發微信說:「看到這個紅標頭文件百感交集,老兵有救了。」

「龍越慈善基金會」王姓工作人員3日表示,基金會自去年進行老兵關懷計畫,已經幫助約1500名抗戰老兵提供物質援助和精神撫慰,目前全大陸估計還有2萬多名國民黨老兵。

促重大節日慰問老兵

大陸網民認為,民政部的決定有幾項突破:1、在物質方面,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優撫體系。2、在榮譽方面,建議政府在重大節假日慰問原國民黨抗戰老兵。3、肯定了民間基金會的努力。

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在微博說:「民間的努力終於有了重大進展!這屬於每一位曾經關注抗戰老兵的志願者、捐助者以及各個民間組織,感謝王敏剛先生,感謝民政部一直在推動此事的領導。」

龍越慈善基金會王先生表示,國民黨老兵在60年代遭受不公平待遇,有些老兵為了不連累家人,和家人切斷關係,至今失聯,這些國民黨老兵的生活,尤其困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5%9C%8B%E6%B0%91%E9%BB%A8%E6%8A%97%E6%88%B0%E8%80%81%E5%85%B5-%E9%99%B8%E5%B0%87%E7%B4%8D%E5%85%A5%E7%A4%BE%E4%BF%9D-20130704000974-260309香港活动
【本報訊】多個民間團體昨日趁七七蘆溝橋事變前夕,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示威,要求日本在七七事變七十六周年,正視侵華歷史及為其罪行承擔責任。其中,保釣行動委員會表示,準備在下月中再到釣魚島宣示主權,並會號召海峽兩岸及美加最多三十人參與,預計整個行動需約四十萬元費用。二十多名保釣代表,昨日由中環郵政總局遊行至日本駐港總領事館,要求日本撤出釣魚島,又呼籲日本民眾於參議會改選,不要投票給執政自民黨,以免助長首相安倍晉三修憲和建軍。遊行隊伍沿途展示橫額及高叫「打倒日本軍國主義」等口號,並為抗戰死難者默哀一分鐘,又焚燒日本軍旗和抗議信。

下月中再到釣島宣主權
保釣成員曾健成向本報表示,會在保釣行動委員會撥出百多萬元維修保釣船「啟豐二號」,打算在八月十五日的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再去釣魚島宣示主權,不排除登島,他呼籲海峽兩岸及美加的保釣組織同時出發。「連同台灣保釣行動的船隻,兩艘船最多可容納約三十人,估計行程需十天,費用約四十萬元。」


另外,紀念抗日受難同胞聯合會、教協及中日和平教育協會共十多人,昨日亦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抗議,指摘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和竄改歷史教科書,是延續軍國主義,要求日本政府派員到中國,為侵華戰爭道歉及承諾賠償。示威人士抵達日總領館後讀出聲明,但領事館沒有派人接收抗議信,示威者將信件放在總領事館門外後離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3: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抗战76周年感触!

大陸民政部在上個月決定國軍抗戰老兵可享受「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待遇,由國家保障其晚年生活,落實了對國軍抗日功績的承認。這雖是遲來的正義,但方向完全正確。反之,台北市在北投荒謬劇系列活動尚未完全結束之際,又在中山堂推出「抗戰總動員:戰時文宣暨生活特展」。台灣抗日志士丘逢甲的後人丘淑女指出:在這項展覽中,實際呈現的是日軍「南進政策」遺物,不見台灣抗日史跡。彷彿這個展覽主題不是「抗戰」,而是哀嘆當年日本人「武運長久」未遂。像這種假裝「客觀」、「多元」的史觀,在台灣大行其道。自馬總統以下,各級政府紛紛以各種方式「懷念」被殖民的往日時光、紀念殖民者對台灣的「貢獻」。在這種認同錯亂下,「飛虎隊正統」只會剩下窄化、扭曲的「聯美**」,而「抗日」正題則不見蹤影。

據大陸媒體報導,作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裔,陳香梅說過:「只要中國人能揚眉吐氣,我心願已足。」顯然她雖入籍美國多年,仍保有其中國人的認同,這可以解釋她何以最終「**」立場鬆動,與大陸─而不是「裕仁皇太子」─和解。然而,馬政府對李、扁兩朝大力推動的「去中國化」既不能撥亂反正,還試圖與整體中國的復興保持距離,台灣有何資格爭取「飛虎隊正統」?


反之,如同外交部證實:陳香梅壽宴,同時邀請了兩岸代表,並未排斥任一方。陳香梅眼中的「飛虎隊正統」,豈不就在兩岸聯手之中?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9%A3%9B%E8%99%8E%E9%9A%8A%E6%AD%A3%E7%B5%B1-%E6%88%91%E4%B8%9F%E9%99%B8%E6%92%BF%EF%BC%9F-20130709000481-260109
视频:台媒呼吁两岸联手护南海勿将祖产拱手让人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2-05-08/15016174339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0 09: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