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ugang

广东紫金抗战英雄钟学栋将军 ,爱国救亡者全国同胞永远敬佩怀念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9: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2-14 20:35 编辑

對於持久抗戰設計人蔣百里傳聞很多!陈诚曾回忆,1936年10月,“我奉委员长电召由庐山随节进驻洛阳,策划抗日大计,持久战、消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等基本决策,即均于此时策定。 ”而军事家蒋百里论述抗战时也曾提到:“不打则已,打起来就不能不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事合流,把敌人拖倒了而后已。 ”
要考據史實首先得確定蔣到底是何年那屆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那年回國?如有研究人士或熟知日文和日本士官學校掌故者,提出看法和證據者請留言,查蔣百里上將,名方震,字百里,或蒋百里上將,名方震,字百里。日本天皇賜刀說是否史實?

对于持久抗战设计人蒋百里传闻很多!要考据史实首先得确定蒋到底是何年那届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那年回国?如有研究人士或熟知日文和日本士官学校掌故者,提出看法和证据者请留言,查蒋百里上將,名方震,字百里,或蔣百里上將,名方震,字百里。日本天皇赐刀说是否史实?蒋百里是否拿到过天皇赐刀?此点可谓是该传奇的核心所在,中国留学生不仅扬名东洋,还能获得如此殊荣,自然是能让国人扬眉吐气几十年。在当时日本的军校系统中,的确有“天皇赐刀”(恩賜の軍刀)的传统。不过,此“殊荣”一般只有陆军大学毕业的高级指挥官才能享受,而赏赐褒奖陆军士官学校的礼物则以望远镜、银怀表之类物件为多。
由于日俄战争的缘故,所以1905年3月和11月各有一批学生自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第17期、第18期)。虽然各类关于蒋百里的传记都未澄清他究竟是1905年的哪一期毕业,但从日本陆军省所藏档案中仍可查到这两期优秀毕业生奖品究竟是什么。根据“士官学校生徒卒業優等者へ賞品下賜の件”( 明治38年3月2日、明治38年11月12日)的记载显示,这两期的赏赐品都是银怀表(恩賜の銀時計)。换而言之,无论是蒋百里是否是优秀毕业生,是否是获得毕业第一名,均不可能获得天皇赐刀。因为那一年天皇根本就没有赐刀。其实,之前以及之后几届的赏赐品也都是银怀表。

http://sqq.ivyb.org/?tag=%E8%92%8B%E7%99%BE%E9%87%8C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蒋中正于保定军校(摄影: 钟元 / 翻摄)

蒋介石在清朝还没剪辩珍贵照片



東京陸軍士官学校

東京府市ケ谷


日語原文陸軍士官学校
假名りくぐんしかんがっこう
蔣介石一生軍旅,身穿軍裝拍照實屬平常,但他與兩個兒子蔣經國、蔣緯國的合照,以及他早年尚未發跡時期所留下的照片,卻十分珍貴。
  蔣介石於1906年4月,首次赴日本希望進入軍事學校,但當時滿清政府與日本有協議,非清朝政府保送,不能學習軍事,因此他隻好先返回家鄉,於1907年夏天先進入河北保定陸軍學校接受軍事教育。
  此后,蔣介石再獲選為官費留日陸軍學生,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東京振武學校就讀,蔣中正在日本振武軍校學習乃第十一期,就讀三年1910年畢業,從此展開他的軍旅生涯。 


蔣介石1947年8月巡視延安時的照片。(中評社 倪鴻祥翻攝)
山寨版蔣介石”李登科 大陸遊客最愛
蔣介石遷台秘辛
  實事求是的歷史真面目
  • 2012-12-23 01:56
  • 旺報
  • 【(直言/浙江杭州)】

     到台灣旅遊給我印象最深之一,就是旅遊之地到處飄揚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10歲以前,學校每天早上都要在操場上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並在旗幟下宣讀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囑,告誡我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所以到了台灣看到飄揚在藍天白雲間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時,我聯想起許多遠去的回憶。
     解放後,在大陸上12角的青天白日的標誌就是代表最反動、腐朽、沒落的標誌,凡是印有青天白日的標誌就是反革命標誌,與青天白日有關的人就是反動分子,被唾棄,被取締,歪戴著掛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帽子,斜穿衣,一幅兵痞醜陋形象充滿在影視作品上,使人厭惡痛恨。
     改革開放後,迎來了時代的春天,顛倒的歷史重新又回到真實的位置上。在許多拍攝的影視片中看到,戴有青天白日帽徽的軍人在保衛國家抗擊日寇血戰中,英勇頑強,不屈不饒,那種浴血奮戰的浩大氣魄,可歌可泣、可敬可讚。在各類史實書刊、雜誌上也扭轉了抗戰中只有八路軍、新四軍打擊日寇的片面看法,以實事求是態度恢復了頭戴青天白日帽徽的軍人堅持抗戰真實面貌,甚至將頭戴青天白日帽徽的八路軍、新四軍等影視照片都展現出來,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貌,國共合作共同抗擊日寇侵略。
     現今大家都知道,抗戰中正面戰場抗擊日寇英勇殺敵的,是戴著青天白日帽徽的軍人來擔當的,在中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與日寇血戰的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全殲倭寇等等,都是頭戴青天白日帽徽的熱血中國兒女,這已是公認的事實,歷史也證明這是不能篡改的事實。
     回憶往事,父親1932年擔任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體育教官,訓練培養的飛行員在抗戰中全部碧血長空為國捐軀;1937年抗戰初期,在蘭州空軍總站培養訓練的飛行員與日寇空戰中也幾乎全部血灑長空,壯烈殉國,他們駕駛塗有青天白日空軍軍徽的戰機與日寇空軍鏖戰長空,英勇獻身的氣吞山河大無畏氣概,發揚我中華民族不屈不饒的精神,真實抗戰的歷史才會受到人們敬仰和愛戴。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122300299.html
兩岸史話-電影《一九四二》中的蔣介石
  • 2012-12-27 01:20
  • 旺報
  • 【文/楊艾俐】

 ▲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中由演員陳道明飾演蔣介石。圖為劇照。(本報系資料照片)
     編者按由華誼兄弟公司發行的電影《一九四二》近期在大陸院線放映,故事改編自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講述了1942年抗日戰爭背景下,河南大旱,戰爭僵持階段,數百萬民眾忍受飢荒的痛苦,背井離鄉,逃荒的旅程。作者由此探討電影中的史觀和史實,也提出對影片中的中國領導人蔣介石功過的個人觀點。
     歷史有時被歪曲或醜化,但是漠視歷史更嚴重,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再次證實,兩岸三地都亟需正視民國史。
     每次在大陸,看到有關民國史的影片,來自台灣的我,都禁不住看看如何描繪那時代的歷史。一個時代的好壞,領導人應負重大責任,最近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描述那年河南遭遇大飢荒,3百萬人餓死,橫屍遍野,餓殍滿地)上演,依然忍不住沿襲舊例,看看該片如何描繪當時領導人──蔣介石。
     電影非史實
     我應該算中間人士,不偏藍也不偏綠,我第一個反應,發生那麼大飢荒,餓死如此多人,當然蔣介石必須負責。電影中描述蔣介石不知災情如此嚴重,必須由美籍記者白修德告知,我卻打了個大大問號,以歷史常識判斷,蔣介石重視情報,他重用的人如戴笠,毛人鳳等都是情報頭子,怎麼可能不知道。
     我更驚訝的是,海峽兩岸對電影裡如此評價蔣介石,(明年說不定本片還會抱一座金馬獎回去)幾乎無人表示是否符合史實或失實,贊同或反對。尤其是台灣的國民黨及歷史學者對此毫無反應。好不容易,看到微博@漩渦星系2寫的〈真實1942 民國政府做過的那些事兒〉http://xuanwoxingxi.i.sohu.com/blog/view/247823887.htm,看到一些不同看法,他舉出民國政府在1942年中之後,分4階段積極展開救災,以鄉鎮為單位普設粥廠湯廠,大量配發救荒食品,並附以工賑、扶植生產等,接著展開救災善後工作。招撫流亡、災民歸耕、籌貸秋種、補充耕牛農具、減免田賦積欠及賡續收養災童等措施。
     接著騰訊歷史版登出,由諶旭彬所寫的「戳破《1942》裡的偽歷史」http://view.news.qq.com/zt2012/1943wls/index.htm,強調無論是電影本身,還是作為腳本的紀實原著,乃至於媒體對該段歷史的諸多重新發掘,均可謂是偽史當道。例如政府封鎖消息,不允許媒體報導河南饑荒?甚至導致《大公報》被停刊3天,但大公報是被其他理由停刊,之前,重慶《新華日報》對河南災荒的報導至少已有40餘起。例如電影中蔣介石不許報災、「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流行的史料依據有3份,都有問題,主要是根據大軍閥馮玉祥的回憶錄以及其他人寫的文章。
     
而諶旭彬考證《一九四二》原作者劉震雲說他的家鄉河南延津縣,餓死了幾萬人,1942到1943年日軍進城才解救了鄉親,但是河南延津早在1938年就淪陷至日本手裡了。
     
歷史學家段宇宏也舉出民國政府在1942年撥款約近2億元賑災,占財政收入的近4%,當時值抗戰時期,軍費支出就占財政收入的62%,其餘38%必須供全國使用,1943年2月賑災就又占了4%,不可謂少。河南省政府還制定了保護農民土地辦法,決定因災荒而賣當之土地、房產,准5年內以原價贖回。所有這些蔣介石不可能不知道。而白修德第一篇關於河南災情報導,1943年3月份,已經是進入第3階段賑災了。
     所以,電影中所敘,「這場饑荒主要是在美國記者、美國報界的干預下、在美國輿論的壓力下民國政府才匆匆實行救助措施的結論,是無比荒謬的。」漩渦星系2在微博中說。
     關於歷史的諷刺辭彙很多,如「歷史如小姑娘,任人打扮」(胡適所說)等。但是近年來,我覺得歷史上,對人或事件漠視比醜化更嚴重,醜化總有一天可以翻案,但漠視,此人和此事隨風而過,再無真相大白的一天。民國建立一百年,中共建政60年來,有無數人與事被漠視。
     蔣介石大概是最被兩岸漠視的領導人。最近,去了南京,上海,發現蔣介石的痕跡都被抹去。在南京中山陵孫中山紀念館裡,陳列很多孫中山與當時中國共產黨及蘇聯領導人的照片,甚至與平常百姓的照片,但是獨缺他與蔣介石的合照。有的照片孫中山站在中間,旁邊是空的,再過去才是另外一人,按照中國照相慣例,領導人物旁邊一定有人站,動過手腳的痕跡清晰可見。
     漠視關鍵者
     在台灣,蔣介石似乎也已消失,看不到他的銅像(當然以前也嫌太多),他統治台灣20餘年的歷史,似乎空白一片。他的確施行白色恐怖,多人無故被槍斃,病死冤獄。如我是受難家屬,終生也難原諒他。但是另一面,他確實爭取到美國的支持,在風雨飄搖中,奠定自由台灣的基礎,在50年代他力主台灣必須發展民營企業,避免公營企業獨大,並訂立若干法條,鼓勵中小企業,釋放台灣創業家活力,進而有後期的台灣經濟奇蹟。
     台灣有陣子猛力興建蔣介石銅像,全台一共有4萬5千個他的塑像,1988解嚴後,再加上民進黨執政,陸續拆除,放在桃園的一所蔣介石雕像公園,專欄作家許知遠到台灣時,偶爾漫步到那個公園,在〈複製的領袖〉一文中寫道「眼前的雕像早已失去了往日意義。它們因批量排列在一起倍感滑稽。它不僅失去了威嚴,也失去了殘忍與肅殺。」
     台灣人選擇漠視他。但是縱使作為人,他也有值得研究的一面。這幾年在大陸看史料,他的舊居等,更發現他人性的一面。如在抗日前他的照片猶如四十左右的中壯年,精神奕奕(當時50歲),但1946年,他重新邁入南京的總統府時,已經垂垂老矣,連鬍子都泛白,期間才不過8年。可想領導抗戰,是如此重任加身,令他心力交瘁。
     又如他從廣大中國退至台灣一隅,心情為何,(至少他沒有如李宗仁飛至國外當寓公),為什麼能天天寫日記,堅持半個世紀,作為基督徒,他如何平衡白色恐怖與宗教的仁愛情懷,他的禱告內容如何?他對台灣有感情嗎?又是什麼樣感情?
     於微觀,於宏觀,蔣介石不應是被漠視的歷史人物。法國作家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說:「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

http://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11052101/112012122700522.html
戳破《1942》里的偽歷史
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101&docid=102341590&page=6
視頻: 日本仁天皇投降詔書錄音【字幕版】

中華民國國歌youtube 视频

中華民國國旗歌youtube 视频



以下視頻影片有五種版本的國旗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MekgN7KoA



山川壯麗 物產豐隆 炎黃世胄 東亞稱雄
毋自暴自棄 無故步自封 光我民族 促進大同
創業維艱 緬懷諸先烈 守成不易 莫徒務近功
同心同德 貫徹始終 青天白日滿地紅
同心同德 貫徹始終 青天白日滿地紅

国军五大主力结局
(图)http://zhan.renren.com/junshishu?page=2&from=pages&checked=true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09: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返光榮 金門募集百萬老兵回英雄島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4 15:08 编辑

重返光榮 金門募集百萬老兵回英雄島youtube 视频


虽然清帝国自1682年起即统治台湾,但对台湾的移民拓殖并不积极(甚至为避免动乱而多加限制),对台湾原有之原住民,虽有时亦使用武力进行「开山」,征剿不服公家之原住民部落,但主要方针仍以「画界封山」将不愿承认清帝国统治权之「生番」隔离于界线外的消极政策为主;故即便台湾清治时期末期开始较积极的「开山抚番」政策,高山原住民仍大体保存了各自的文化与社群。
清朝甲午战败割让台湾,1895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期间,台湾全岛各族反抗日寇暴虐殖民侵略的斗争不曾停过,据日治总督府统计,殖民时期,台湾当地的武装抗日行动共有14起

台灣抗日運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8A%97%E6%97%A5%E9%81%8B%E5%8B%95

1895年5月25日,台湾官民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巡抚唐景嵩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同时,民主国也建年号「永清」,制定蓝地黄虎的国旗,并发表宣言,向各国通告建国宗旨
台湾民主国国玺

台湾民主国的文献,反覆说明的是一个意思,即在台湾成为“弃地”的情况下,台民“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御敌寇而保台。这乃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应变措施,把它说成是成立独立国家或搞独立运动,都是完全错误的。
http://big5.chinataiwan.org/gate/big5/www.taiwan.cn/twzlk/lsh/riju/200909/t20090903_991016.htm
未料,日军在5月29日于基隆背后的澳底登陆,6月3日攻陷基隆。于是台湾民主国政府中来自清廷的首脑们,包括唐景嵩和丘逢甲,都逃亡到中国大陆去了,惟独台湾出身的首脑仍奋力抵抗。 6月下旬,余众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二任总统,为筹措经费,刘永福甚至曾经发行钞票、邮票。之后3个月,台湾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但到10月下旬,刘永福也弃守内渡中国大陆,日军占领台南,这个只存活150天的短命政权,终于完全划下了句点

云林大屠杀
1896年,台湾总督府为了扫荡柯铁等人的抗日事件,于是进驻斗六街,铁国山等抗日份子因此感到愤慨,于是率领六千多人偷袭日军。第二天日军为了报复,到处焚烧民宅并蓄意杀人,日军第二旅团在六月以台中一团进攻云林,云林支厅长松村雄之进称:「云林辖下无良民」,把村庄皆称做匪窖全加以焚毁,事件七天中,四处无人性的报复屠杀,妇女幼儿也在残杀之列,共死三万人,纵火民房4925户,使日本政府被国际媒体抨击。

1898年11月25日至12月27日,日本台湾总督在当时动乱严重的北起嘉义,南至屏东北部的地区进行两次「南部一带之讨伐」。在这些军警联合的行动中,以在阿公店区域的行动最为残暴,为了确实扫荡威吓抗日份子,日军在可疑庄头以激烈的「清庄」方式,将庄头的年青男子全部杀光,造成数千人死亡与数千户房屋毁坏。残暴手段引起在台湾传教的多国传教士联合向香港《 每日新闻》(Daily News)投书抗议此一非人道的行动,成为国际注目的事件,史称「阿公店大虐杀事件」。

客家人武裝抗暴的北埔事件

1895年 乙未战争时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9%E6%9C%AA%E6%88%B0%E7%88%AD,北埔姜绍祖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2086&tid=188248组织「敢字营」义勇军抗日,但最后仍壮烈成仁,此为日本治台后第一次北埔事件。姜绍祖幼名金韫,号缵堂,1874年出生,台湾省新竹北埔人。祖籍广东省惠州府陆丰村塩墩乡,新丰乡红毛港姜朝凤派下子孙,1835(道光15)年即进入北埔垦拓的姜秀銮一系,,北埔垦首姜秀銮之曾孙,“家巨富,为一方豪”。秀才出身中法安南之役,姜绍祖率隘勇垦民效命疆场,获颁「义聯扮社」匾额。。家庭非常富有。
姜朝凤等所承垦之地在红毛港树林仔,即今新丰乡下坑村一带,九芎林为基地,向邻近地区求发展,终至成为开垦大隘地区垦隘之实际负责人,使姜家的发展达到顶峰。姜家乃于咸丰四年,将家族迁往今北埔定居。
http://www.twcenter.org.tw/g02/g02_12_02_01.pdf

姜姓渡台祖是红毛港(新丰)开基始祖姜朝凤,为惠州府陆丰开基一世祖姜世良派之第十一世裔孙,在乾隆二年(1737年) 渡台,传姜胜捷,姜怀双,至姜秀銮,即与闽人周邦正共同投资,在北埔一地成立总垦户「金广福大隘」之客籍人姜秀銮
姜绍祖殉难32天后,遗腹子出生,取名为振骧.生於一八九五年,卒於一九七七年,享年八十二歲。,即新竹国际商业银行(现渣打国际商业银行)的前身-「新竹区合会储蓄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第一任董事长。
姜紹祖墓
墳墓位於北埔山中



姜绍祖的母亲(右)、儿子(中)、媳妇(左二)及两位孙子合影





姜紹祖的遺腹子姜振驤(中)先生與夫人

抗日英烈姜紹祖子振驤與羅享標醫師在姜家天水堂前騎馬之英姿

1920年代末,北埔庄以养马为乐的士绅屈指可数:姜振骧、姜阿新和姜瑞鹏。图为姜振骧(右)与国民学校公医罗享标(左),于天水堂前骑马英姿。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27354&ctNode=1930&mp=1925

姜振骧号举云,为抗日名将姜绍祖的遗腹子。振骧毕业于总督府国语学校,以人品清高、热心公益著称,曾任新竹州协议会员、总督府评议会员、台湾光复后之新竹县参议员,并曾于1946(民国35)年8月受邀参加「台湾光复致敬团」赴中国大陆各地拜会访问。




姜绍祖(1874年12月26日-1895年7月11日,幼名金韫,字缵堂),台湾新竹县北埔乡海陆腔客家人,为北埔「金广福大隘」第一代垦户首姜秀銮的后人,家境富裕。为栋军主要将领,军阶为都司。 1895年,组织义勇军参与乙未战争抗日,被日军俘虏后服鸦片自尽,年仅21岁。

抵禦外侮寧死不屈《姜紹祖一八九五乙未抗日記事》


姜紹祖烈士之嫡孫姜烘楷先生伉儷於「天水堂」內合影,
烘楷先生手中所持之圓扇即為當年吳湯興親筆題詩落款贈與姜紹祖之墨寶。

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新竹東門城,姜紹祖率義勇軍欲攻佔東門城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
http://tw.myblog.yahoo.com/ckf-ci/article?mid=286&next=267&l=f&fid=6


吳湯興
1860—1895年8月28日
字紹文,苗栗銅鑼灣人,諸生。以俠義聞里中。乙未(1895)之役,與生員邱國霖、吳鎮洸等,募勇數營,就地取糧。當是時,徐驤起苗栗,姜紹祖起北埔,簡精華起雲林,所部或數百千人不等,湯興皆馳書合之。棟軍統領林朝棟援臺北,次新竹,湯興亦集兵北進。七月與日軍爭十八尖山要塞,失利,姜紹祖殉難。八月八日於新竹牛埔山擊斃日軍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日軍改用野炮與艦砲進攻,新竹、苗栗先後陷。湯興、徐驤合守彰化八卦山。八月二十八日日軍攻山,湯興陣沒。其妻聞報,亦投水死。(林偉洲)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B0%8F%E5%82%B3--%E6%98%8E%E6%B8%85%E6%9A%A8%E6%97%A5%E6%93%9A%E6%99%82%E6%9C%9F&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xml_id=0000008476&who=%E5%90%B3%E6%B9%AF%E8%88%88
youtube視頻
熱線追蹤2012-10-22 pt.1/5 姜紹祖一門英烈

客家抗日英雄姜紹祖,义军击毙日寇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清朝武举科举考,台籍国军陆军中将陈岚峰,

日治时期台北西门町

基隆的炮台日军孤魂


辜振甫之父辜显荣由基隆带路引日军进台北城


被义军击毙的日寇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弘化四年二月十六日-明治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即1847年4月1日-1895年11月5日)为日本天皇宗室,曾赴普鲁士留学,曾任中将近卫师团长,一般称之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或能久亲王。乙未战争时攻台时死亡,日寇雇存颜面,篡改史实称其患病身亡

据台湾文史研究者黄荣洛考证:北白川宫能久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弹身亡。当时其弟伏见宫贞爱亲王刚好率兵至台支援,日军于是隐瞒北白川宫死讯,以其弟伏见宫作为替身南下。贞爱亲王在彰化、虎尾、嘉义又迭遇险境终受重伤,日方为了保密,继续将其以能久亲王的身分在台南由担架抬上船,让台南目击民众以为能久亲王重病回国
之后,包括北白川宫妃岛津富子与长男竹田宫恒久王等人多次到牛埔山祭拜能久亲王,日本皇太子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来台时,还特派侍从到新竹神社祭拜。从日本皇族对牛埔山纪念碑的重视,可见其中有特殊的地方。。

相片集
http://blog.roodo.com/kcn/archives/7683715.html

姜紹祖的三孫女(老者)姜蕙英研究天水堂祖先牌位



姜紹祖的母親姜宋松妹以80歲高壽逝世,其出殯時在北埔慈天宮前之盛況



http://tw01.org/group/movie/forum/topics/yi-ba-jiu-wu-yi-you-jiang-shao
客家英雄--姜绍祖举债募军抗日借据




北埔姜氏家廟



台湾新竹县北埔姜家的祖籍在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盐墩乡。一世姜世良、二世姜通政、三世姜浩洵、四世姜茂恭、五世姜后石、六世姜继石、七世姜谦夫、八世姜乐沂、九世姜景辉。第十世姜仕俊,在他生存的时代,约当顺治四年(1647)至康熙十六年(1677)之间,娶李氏,生朝钦、朝爵、朝碧、朝凤、朝坤、朝玉、朝瑞等七子,其中渡台垦辟的有第四子朝凤及五子朝坤两房。 到了第四代姜秀銮时,姜家终于大放异彩。姜秀銮武艺高强,之后组织团练,担任芎林、竹东一带防番、防盗的任务。道光十四年(1834),淡水同知李嗣业命姜秀銮建隘巡防,保护垦户,设立“金广福”垦号。翌年成立了台湾最大的“金广福”大隘。姜秀銮曾兼军功七品衔、五品军功职衔。从姜秀銮以后第二代姜殿帮,第三代姜荣华、姜荣富兄弟,第四代姜金火,一连四代相继掌握“金广福”的事务。据“台湾史研究会”派员到陆丰考证姜氏祖籍渊源时述:姜秀銮之裔孙绍祖是甲午战后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陆丰客家姜氏,从平凡的移民后裔一跃成为台湾开发史上贡献卓越的家族。  
  北埔姜家的渡台祖是第十一世的姜朝凤,俗名阿妙。他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乾隆二年(1737)45岁时,为红毛港(今新竹县新丰乡)业主汪延昌的佃户,垦辟树林仔一带地方。他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享寿85岁,娶杨氏,生有胜捷、胜贤、胜韬、胜略、胜智、胜美、胜碧等七子。据姜家谱牒的记载:胜捷、胜贤、胜智等三房后来移居九芎林庄,胜韬一房则留居红毛港树林仔庄,而胜略、胜美、胜碧等三房则不明其栖址。
北埔「天水堂」祖先畫像--姜家的祖先--姜秀鑾夫婦

第二次北埔事件为1907年(明治40年)11月,发生于台湾新竹北埔的抗日事件。
1907年11月14日,由北埔人何麦荣及赛夏族人共150余人攻打北埔乡支厅各分遣所。群众最后攻打北埔支厅(即今金广福公馆),并且杀害北埔地区的北埔支厅厅长渡边龟作、邮电局长、日警与日本人共57名,甚至包括了小孩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5%9F%94%E4%BA%8B%E4%BB%B6

youtube視頻

1907北埔事件百年回顧 1/4:蕃界

1907北埔事件百年回顧 2/4:隘勇


1907北埔事件百年回顧 3/4:屠宰


1907北埔事件百年回顧 4/4:記憶



被遺忘的戰役_北埔事件

日籍兒童五子之碑

石碑的背面則寫著「五子之碑」,石碑的五指分別寫著五位罹難日籍兒童的姓名及年齡, 其中年齡最小的是年僅4歲的富山晴雄,他的父親富山角次郎也在這場事件中遇害。 日期寫著「明治四十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是北埔事件爆發的第一天,也是五位孩童遇害的日子。


這方碑版因位處偏僻,保存完好,名曰「五子之碑」,是日人宮川保之為了紀念「蔡清琳事件」中被殺的五名日童而建。背面碑文譯曰:「任斷一指痛皆同‧難於割捨五指頭」讀之不覺淒涼。(資料來源:北埔光景‧金廣福文教基金會)版因位處偏僻,保存完好,名曰「五子之碑」,是日人宮川保之為了紀念「蔡清琳事件」中被殺的五名日童而建。背面碑文譯曰:「任斷一指痛皆同‧難於割捨五指頭」讀之不覺淒涼。(資料來源:北埔光景‧金廣福文教基金會)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639/tony0639.html






新竹北埔客家味


[size=0.9em]新竹北埔鄉南埔社區-美麗的黃金水鄉(5分鐘版本)

美麗的黃金水鄉-新竹南埔(國語版)


電影一八九五(清割让台湾甲午抗日据台电影)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88110-1-1.html

北埔之旅

http://land.ihakka.net/blog/a258b258/articleAction.do?method=doViewBlogArticle&articleId=NTE4MTM=

新竹縣北埔冷泉


台灣宏觀電視TMACTV--北埔觀光之旅









http://along2009.blog.sohu.com/108545617.html




http://www.taiwancon.com/747/%E5%8C%97%E5%9F%94%E4%BA%8B%E4%BB%B6.htm



莫那鲁道与台湾原住民的反抗运动

http://www.twcenter.org.tw/a01/a01_01.htm

赛德克.巴莱  视频
赛德克语為「真正的人」,賽德克(Seediq)是人的意思,而巴萊(Bale)是真正的意思)

1930年台湾雾社事件,原住民山地同胞英勇抗暴史实,剧情感人
雾社事件,是发生于1930年日治台湾的原住民抗暴事件,地点位于今南投县仁爱乡雾社。

電影視頻


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所使用的台湾南岛语言之一,亦归类为台湾南岛语言第1群,与赛夏语(Saisiyat)同群、和泰雅语(Atayal)同列、与巴宰语并列。主要使用在花莲南投相接地区,一般学者将其归于泰雅语群。赛德克语群包含「德固达雅语」(Seediq Tgdaya/tg)、「都达语」(Sediq Toda/to)与「德路固语」(Seejiq Truku/tr)三种次语群。





http://www.iqiyi.com/dianying/20120716/557028237280648e.html
 

馬赫坡社頭領莫那‧魯道(中)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history/gundong/detail_2011_07/07/7494683_0.shtml





http://www.ipeen.com.tw/comment/371591


http://memory.ncl.edu.tw/tm_new/subject/stela/s090_3.htm

莫那.魯道之妹德娃絲.魯道(左圖)德娃絲.魯道與日警丈夫近藤儀三郎(右圖)

雾社公学校旧址,目前属台电所有资料来源:庄天赐摄影


猎取敌首向日人邀赏的道泽少年

【花岗一郎、花岗二郎】1929年在雾社,被日本人刻意塑造为成功理番的两个人物「花岗一郎(塔奇斯.诺敏)」与「花岗二郎(塔奇斯.那威)」,这两位出身雾社山区的「模范番人」,1929年(昭和4年) 10月27日,令「花冈一郎」与「川野花子(娥宾.那威)」、 「花冈二郎」与「高山初子(娥萍.塔达欧)」同一日举行了婚礼结为夫妇。山地知识青年花冈一郎是台湾第一位原住民,在1925年2月23日入学台中师范学院,并于1928年毕业,之后担任警察巡查。花冈二郎于埔里公学校毕业后任警手,总督府认为引以为傲的成功教育典范,特别赐与两人日本名字。事件发生当时,同为赛德克族人的花岗一郎与花岗二郎两人则没有参加起事,也没有加入镇压,反而选择带着家人自缢,两人都要比莫那‧鲁道更早之前壮烈成仁,花冈一郎先杀其妻,杀其子,然后从容自剖其腹而亡,家族十人也自杀于同一岩窟内。花冈二郎与家眷二十余人随即自缢于附近山中,如此原住民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不愿受日军凌辱而自杀者不计其数。

花崗二郎(左)、花崗一郎(右)

「味方蕃」取回101個首級向日人繳功



http://wwwblogforfirstpersonshooterandme.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3.html
台灣光復後,在霧社建立的紀念碑,題曰:碧血英風。



莫那魯道1930年壯烈成仁,卻被曝屍、當作人骨標本,1973年遺體終於移回霧社,風光安葬。(圖:李展平提供)



http://ny.worldjournal.com/bookmark/15467452-%E8%8E%AB%E9%82%A3%E9%AD%AF%E9%81%93%E8%AE%8A%E6%A8%99%E6%9C%AC-43%E5%B9%B4%E5%BE%8C%E6%89%8D%E6%AD%B8%E8%91%AC


莫那鲁道早年受日本人以番制番政策操控,曾攻打殘殺泰雅族部落的婦孺

青山事件檔案
http://sect.pixnet.net/blog/post/76678156-%E9%9D%92%E5%B1%B1%E4%BA%8B%E4%BB%B6-%E4%BA%8B%E4%BB%B6%E6%84%8F%E6%B6%B5

霧社事件其中主角花崗二郎之妻子高彩雲生前接受攝影家林藝斌專訪


莫那魯道戰死 繼任頭目外孫女訪片場


賽德克族-霧社事件簿

參與霧社事件「討蕃」戰事的台南宮川部隊幹部攝於台南州知事官邸前(採自1930年刊行《第一第二霧社事件誌》)


http://tw.myblog.yahoo.com/newansun-tainan/photo?pid=21037[size=0.9em]
莫那魯道遺族平反歷史 盼魏導學習尊重


第二次雾社事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A7%E7%A4%BE%E4%BA%8B%E4%BB%B6

硬頸客家人世世代代就是以這種精神傳承祖先文化
youtube視頻
客家新聞雜誌192集 大南埔踏查


[size=0.9em]【央廣】青年的農村夢-大南埔農村辦公室(2012.12.22)
[size=0.9em]傳統土礱碾米,手工土礱制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0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介石故里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19 23:24 编辑

[走遍中国 HQ] 古镇溪口 / 探寻蒋介石故里





溪口最有名土产是芋头,奉化水蜜桃和毛笋(羊尾笋,羊尾笋干)羊尾笋干系用刚竹之嫩笋,经精心加工而成又脆又嫩,鲜美无比。。


溪口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建立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1930年,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地盘扩大了许多。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三房祖先安放在哪里?”蒋介石就拨出大笔资金建了一座新祠堂,面积超过他的故居丰镐房,且气势宏伟、壮观,相当有气派,族里人祭祖、看戏等活动都很方便,两边还有厢房,可供十多户族人居住。
1950年后成为溪口粮管所以及粮食仓库;文化革命时拆除门楼,改建为红楼酒家;2001年按原样恢复重建牌楼和蒋氏宗祠。  牌楼上的“忠孝传家”系蒋介石所题。













2012年12月12日,奉化溪口 武岭蒋氏宗谱 圆谱大典
元末蒋姓在此发族。据可考史料,武岭蒋氏谱自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已经十修,1948年圆谱的《武岭蒋氏宗谱》,为聚珍仿宋版排印,大型线装,铅印本6册,由上海的中华书局出版。这年六月十一日,蒋介石在南京还撰写《武岭蒋氏先系考序》,称自己为“迁四明(宁波)第二十八世孙”。时隔64年纷扰岁月,又逢盛世的2012年,《武岭蒋氏宗谱》第十一次大修终圆满告成!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789530.html
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风俗,宗谱应当每隔30年左右续修一次,解放后修谱中断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宗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正史,方志,宗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参天之树,必有其根,长流之水,必有其源”。 宗谱是各方人士寻根谒祖、追溯渊源的最重要的依据;  宗谱也是联结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全球华人亲情的纽带。



蒋宋在台生活相片


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祖籍海南岛文昌(当时属广东省),很罕见她穿上广东传统刺绣裙褂相片,蒋介石穿长衫罩漳绒马褂,
漳绒料的马褂在广东已绝版几十年了,停产很久了!现存的很贵重,值上万元人民币,令人概叹这几十年变化之大!我小时候上世纪五零年代见过我外公冬季穿漳绒马褂
,当时只是普通价钱的衣料。解放后除了海外华人还有穿长衫马褂的,大陆基本绝迹了
玄蓝色五蝠捧寿团花斜襟漳缎,版子很美,穿起来超好








蒋介石故里武岭蒋氏宗谱圆谱典礼之盛况图集
http://www.mafengwo.cn/i/1082209.html

蒋经国的孙子蒋友松出席了今天的“洒净、祈福”活动。


武岭蒋氏始源
时间:2011-10-31
溪口武岭蒋氏家谱记载,由始祖西周伯令公(周王第三子)始封蒋国(今河南、光州、固始县), 从此以国名为姓, 故姓蒋伯令公第二十三世(代)孙简轲,被楚直王所井,从此
蒋国灭,子孙分敞,迁居全国再地,蒋诩迁居牡睦(今西安咸宁),西周建国于公元前1066年至西汉末公元23年,相隔1000余年,根据宜兴谱载。第五世(代)蒋澄(少明公)从杜陵迁至阳羡(宜兴),宗谱失传,无法追查,故我蒋氏宗潜以蒋诩为一世计算.第十七世(代)蒋逢吉从阳羡(今宜兴)迁至明州鄞奉横山,第三十二世(代)蒋光(延恭公)迁至奉化三岭武岭谱)以下以蒋光,延恭公为一世计算,第十二世(代)蒋宜议从三岭迁至清修岭,第十三世(代)蒋仕杰、蒋仕修,从清修岭迁至武岭,是始至今,我蒋氏家史尚有3000余年之久历史。
    示意图迁居
    河南光州固始县--> 杜陵--> 阳羡(今宜兴) --> 明州鄞奉横山--> 奉化三岭--> 清修岭--> 武岭
    上述过程摘自武岭蒋氏宗谱

http://www.jszp.cc/jsyy.php?n_id=6

194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武岭蒋氏宗谱》最终确认,溪口蒋姓的明州(宁波)第一代始祖叫蒋光,五代时因避乱迁居明州,住在宁波城南采莲桥蒋家带。至二世宗霸(字必大)始迁奉化三岭村,成为奉化蒋氏始祖。蒋浚明为蒋宗霸之孙,即明州第四世、奉化蒋氏三世祖。传明州第十三世仕杰,才由奉化修峰岭迁至奉化武岭即当今溪口。1948年6月11日,蒋介石在南京写的《武岭蒋氏先系考序》中,称自己为“迁四明第二十八世孙”。
历史总是兴衰交替,家族史也如此。宋后的元明清三代,“紫金公”蒋浚明这一支奉化蒋氏后裔竟无一进士登第,直到20世纪初期,一脉相传的武岭蒋介石登上中国最高的政治平台。对于蒋介石生前竭力推崇身世显赫的先祖蒋浚明此事,后人推测他的心理往往是:家世渊源,事非偶然。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558427.html
蒋氏先祖轶闻

http://www.quanxue.cn/ls_minguo/JiangShi/JiangShi05.html
蒋介石的始祖为东汉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朝,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
http://baijiaxing.51240.com/jiang__baijiaxing/

民国三十七年(1948)五月十七,时任总统的蒋中正偕夫人宋美龄和子蒋经国等人亲往宜兴扫墓祭祖拜谒远祖函亭侯蒋澄的合影。

蒋澄墓在文革时被毁,墓地被挖成鱼塘。

重要说明:本文为秋歌原创,请勿转载。
http://www.xici.net/d164989243.htm
http://hanyu.iciba.com/wiki/1464744.shtml




http://wx.pkone.cn/item_view_list.aspx?id=71934
宜兴官林镇回图村重建“蒋家祠堂”落成典礼恢复“函亭侯祠”(视频)

http://www.chinajiang.org/dv_rss.asp?s=xhtml&boardid=17&id=796&page=1
蒋澄墓修复工程一期动工

近日,由官林镇人民政府、都山村居民委员会共同实施的函亭侯蒋澄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此次为

修复工程的第一期,计划按历史旧貌恢复蒋澄墓墓墩,并新建石牌坊、神道以及码头等,同时对

周边道路、环境等进行必要的改造,预计总投资将达200多万元。

http://www.yxww.cn/show.asp?id=355
youtube视频士林官邸



蒋氏宗族当中辈分最小却最年长的“小族长”,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的家在溪口小溪岙村 。
http://www.mafengwo.cn/photo/16001/scenery_1082209/12239268.html

VOA主持人帶你看難得一見的蔣介石日記原稿! Chiang Kai-shek diaries



蔣在大陸最后歲月


蒋氏父子在台湾的岁月



孔祥熙贪腐案曝光 蒋介石评其“无耻之尤”
http://v.ifeng.com/history/renwujingdian/201209/76423a74-c8c9-4af2-8d83-60568edf17c6.shtml
上海爆发黄金风潮 宋子文背负罪魁骂名http://v.ifeng.com/history/renwujingdian//201209/3cd41aa5-5ee7-40a0-8bd5-13efb28cf722.shtml





毛福梅(1882年11月9日-1939年12月12日)籍贯浙江省奉化县(今宁波奉化市),蒋中正中华民国第1至5任总统)原配夫人,蒋经国(中华民国第6至7任总统)之母。
1901年冬与蒋中正结婚。1910年,生下她与蒋中正的独子蒋经国。1927年,蒋中正为迎娶宋美龄,正式与毛福梅离婚。1939年,日军大肆宣传要求蒋和谈,否则要炸平蒋介石老家。遭蒋拒绝后,日本军队飞机轰炸宁波奉化,毛福梅死于奉化县溪口镇蒋家老宅丰镐房外。文革时期,毛福梅及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的墓给红卫兵砸烂,今墓為原樣重修


(左起)毛福梅、蒋母王采玉、丈夫蒋中正与儿子蒋经国(前)

1993年8月,徐乃锦和女儿蒋友梅在蒋介石原配毛福梅墓前祭拜。(奉化市台办供图)





毛福梅罹难后,蒋经国书「以血洗血」刻石碑立于其母罹难处,发誓要报日本侵略军杀亲之仇。日本侵略军占领溪口后,此石被捣毁。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奉化县党部书记王思本摹写一块树立。此碑现放在文昌阁「小洋房」内。

蔣介石原配蔣經國生母毛福梅在溪口老家被日寇空襲炸死,當時國軍部隊電文檔案:

典藏号:002090200055217
资料类型:类型:档案主题与关键字:主题:政治-抗日战争主题:军事-情报人名资讯:尹锡和描述:内容描述:{#宣铁吾#}{#萧冀勉#}电{#蒋中正#}日机轰炸溪口文昌阁及蒋中正官邸已电饬妥办善后并寻觅{#毛福梅#}传记历史注:蒋中正总统文物系蒋中正先生主政中枢、奔走国事所留下的函稿、电文、日记、信件、书籍、舆图、影像资料及文物等,由蒋总统之机要人员历年搜录整理形成。 民国38年,国民政府戡乱失利,蒋总统下野,随即指示将该批档案随中央银行黄金同舰运台,原暂存高雄,后再移转至大溪头寮宾馆,并于翌年成立「大溪档案室」存藏。因此,外界多以「大溪档案」称之。民国39年后,大溪档案室继续搜罗及典藏蒋总统相关档案资料,并进行档案整编分类,也为部分档案撰写重要事件始末。 民国42年8月,大溪档案室改隶总统府,由总统府机要室兼理该室业务,档案则仍藏于头寮宾馆。至68年7月,始转至阳明山阳明书屋典藏。84年2月,国史馆奉命接管该批档案,正式正名为「蒋中正总统档案」,积极进行除虫、杀菌及编目、建档、摄制微卷、影像扫描等工作版本:原件来源:总统府保存状况:良好日期:时间(起迄):1939-12-14 ~语言:语文:中文范围:时间(起迄):1939-12-14 ~管理权:典藏地:国史馆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7/df/4f.html

二战后,战败国日本对各国的赔款一览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622/08/159613_3990484.shtml
印度尼西亚/8亿美元 /战争赔款
  菲律宾 /8亿美元
  缅甸 /2亿美元
  越南 /3900万美元
  老挝 /278万美元
  柬埔寨 /417万美元
  韩国 /3亿美元 /在法律上不具备资格国家通过斗争获得的赔款
  新加波2500万新加坡元
  马来西亚 /2500万马来西亚元
  泰国 /150亿日元
  瑞士 /11亿日元 /“中立国得到的财产损失赔偿
  
西班牙/20亿日元
  瑞典 /5亿日元
  丹麦 /7亿日元
  蒙古 /50亿日元 /无偿经济援助
  中国 /0日元
  
  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战争赔款列表:
  
时间(年) 战争或事件 ---------               赔款金额
1874         
琉球事件-----                                  50万两白银
1895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 军费2亿两、威海卫驻军军费150万两、赎辽费3000万两(这些赔款相当于当时日 本年收入的4.5倍)
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3150万两白银
  

海关关税不能自主,国民政府曾背负偿还满清遗留的沉重国债!

凤凰视频

美军将领后代赴南京寻访父亲当年足迹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v.ifeng.com/history/lishijiemi/201107/9db31b24-9bbf-43ff-afa0-122b61187aa1.shtml?_from_ralated
新六军十四师给约翰·葛顿南的奖状。

http://gcontent.oeeee.com/e/8d/e8dfff4676a47048/Blog/a28/e655a5.html

視頻
梁直平国共内战中起义 建国后被判十年劳改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v.ifeng.com/history/lishijiemi/201107/d861eae8-c877-4805-b4e8-1a42544de22c.shtml

南京受降仪式纪录片中的赵振英

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行 赵振英率军负责警卫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v.ifeng.com/history/lishijiemi/201107/45cbe46c-cc09-450f-a3b9-66d7cb3d2e0f.shtml

視頻
潘裕昆曾任新一军师长 赫赫战功成家族秘密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v.ifeng.com/history/lishijiemi/201107/08560b3e-6571-4dad-ae3b-ea9d3c4a57f5.shtml

葛頓南將父親遺物贈出 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v.ifeng.com/history/lishijiemi/201107/24e830e1-7a0a-4d90-b9ff-6ffb7113e958.shtml

当代中国民间写史者:终能还原一个时代
http://news.qq.com/a/20110218/000778.htm




拍摄时间:      民国卅二年(一九四三年三月)

拍摄地点:      中国昆明

拍摄者:    不详(昆明近郊的安宁温泉宾馆。戈叔亚注)

来源:          昆明二战研究专家戈叔亚提供(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

               JohnEasterbrook赠送)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17639.html



若中国不幸战败,作为战败国命运会是怎样?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05/13/37874_43832206.shtml
中山陵1937:热血铸就的忠诚 守陵士兵全部牺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12f3f010102pp.html


长江大撤退

东方敦刻尔克:老图中那些永不沉没的船
民生公司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和贡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117180100by5v.html













戰塞外悲平津

  黄埔三期

陸軍二級上將石覺
(1908-1987)口述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09492.aspx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54/53/890/57885819.jpg
抗日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 告別有碑無文


碑文內容如下: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積極推行對外擴張政策,企圖併吞中國,進而稱霸世界。自清末開始,日本不斷侵略中國,並在甲午戰爭打敗清廷,攫取台灣。民國二十年日本又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此後,在華北、華中等地發動事變,國民政府為避免衝突擴大,採取妥協政策。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在北平附近宛平縣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領導下發表宣言:“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絕不求戰。…..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此一宣言確定了對日抗戰之立場,並凝聚全民共識。

  八年抗戰期間,全國同胞堅決抵抗日軍侵略,在美、英、蘇等同盟國協同下,終於獲得勝利。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十月二十五日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中國戰區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受降典禮。翌年八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十月二十五日為“台灣光復節”。

  抗戰期間,中日雙方共有二十多次大型會戰、一千餘次重要戰役。中方犧牲的陸軍有三百二十多萬人;海軍艦艇損失殆盡;空軍損失飛機二千四百餘架,有數千位飛行員殉國。抗戰期間,台灣人民不但積極反抗日本殖民統治,亦曾赴大陸參與抗戰,組織台灣義勇隊,打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的口號,為抗戰勝利貢獻力量。整體估計,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日本投降,中國有二千萬人以上死傷,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戰後,中華民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抗戰表現出中華民族堅苦卓絕、抵禦外侮的偉大精神。謹以此碑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同胞,永誌懷念。

  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碑文委員會謹立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二十五日

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110/25/101881646.JPG


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5周年展
http://65th.tpg.gov.tw/preface.html
影片主題:總統出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六十五週年特展紀實-99.10.25
影片長度:44分鐘10秒
影片格式:flv檔。
http://65th.tpg.gov.tw/opening-ceremony-991025-vcd.html
蒋介石功大于过
http://www.dutianya.com/m86908/1.html

中華民國傳國玉璽


http://blog.udn.com/cty43115/2048674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09: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鍾氏源流考証鍾氏源流考証陈瑞松在查阅《中国简明历史辞典》、《史记•夏本记》、《史记•秦本记》以及台湾六十教授翻译的《白话史记》后认为,出自嬴姓和乐官之后都值得商榷出自伯益几乎不可能:疑问有二:其一,嬴是东夷部落,曾在舜、禹时代有功于社稷,被公推为禹的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废除了禅让制,有史书上曾记载, 他在与启争夺王位时为启所杀,如果是这样,他根本不可能因功受封,以国为氏。只有他自己让位给启,才有受封的可能,但《史记》中所载的伯益之后,受封的十 四个以国为氏的姓氏中,并没有钟姓。”陈瑞松说,“对于乐官之后的钟姓更经不起推敲,因为在繁体字中,作为音律的钟与姓氏的钟根本不就一个字,更不能提同 源了。”
  经过上述研究,陈瑞松认为,三源之中仅剩下宋国的一源两支了,于是钟烈和钟接这两支便成了钟氏的主流,尽管两支郡望相同,但两个却是不同的派系,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包容不了谁
中文名: 百家姓溯源
作者: 陈瑞松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书号: 7800742571
发行时间: 1990年1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寻根问祖是中国人的传统,更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夙愿。而中华民族繁衍至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沧海桑田,人世翻覆,因之往往踪迹难寻。本书从姓氏入手,借助大量史料,探微发源,一直上溯到远古时期,大体理清了常用438个姓氏的源起与演化,实是寻根问祖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载入不少有关姓氏的历史故事和生平轶闻逸事,增加了它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是本书与其它同类书籍的不同之处。

内容截图:




目录:

前言
1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2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3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4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5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6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7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8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9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10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11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12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13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14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15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16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17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18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19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20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21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22 柯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23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24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25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26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27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28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29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30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31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32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33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34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35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36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37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38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39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40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41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42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43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44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45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46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47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48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49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50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51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52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53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54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55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附:参考书目

下載:

http://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7335954
無祠則無宗 無宗則無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2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9 13:00 编辑

回复 3# linqifeng 的帖子
紫金县城东门儒林街在明清两朝人文蔚起,曾是紫金历史上的教育文化中心
,进士潜邸,出了好多文武功名,但年深日久欠缺修葺确实一切都破落不堪!

刘氏总祠:紫金山下,儒林街47号
紫金县城下厚街最著名的刘易城公祠门坪前巍然屹立着一座百岁牌坊,五六米高,上面刻着“贞寿之门”的字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多么需要礼让精神呀!从我做起,与人相处,礼让、谦恭;对待大自然,友善、慈爱。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log.ifeng.com/article/18252238.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18 00:18 编辑

国军曾经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军队之一,这支军队里面的优秀将领也非常众多。这支军队虽然随着国民党和共产党角逐的失败而大部消亡,但我们不能低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就如我们解放军的一位将军所评价的,“如果说国民党军队是豆腐渣,那我们解放军也就是豆腐块,比国民党军队也硬不了多少。”
http://bbs.tiexue.net/post2_3056597_1.html

国民政府警卫师等部组成的第5军
   该军的前身是国民政府警卫部队和中央军校教导总团。1932年2月,淞沪会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警卫第1师被改编为第87师、原国民政府警卫第2师被改编为第88师,与中央军校教导总团合编为第5军,张治中任军长,下辖:第87师,张治中兼任师长,王敬久任副师长;第88师,俞济时任师长,李延年任副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开赴淞前线,担任由江湾端,经庙行镇,沿蕴藻滨,至吴淞西端之防守,并以一部在狮子林、炮台南北闸的亘川沙口、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担任沿将警戒。淞沪抗战结束后,第5军调回南京,下辖各师恢复原建制,该军番号撤消。

【国民革命军第74军】

    该军前身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所属的第51师和第58师。第51师的前身是滇系驻广西的部队,1927年在北伐战争中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后缩编为第51师,王耀武任师长;第58师的前身是1934年10月由原国民政府警卫军一部编成,俞济时任师长。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以第51师与第58师在江苏嘉定合编组成第74军,隶属第4预备军。俞济时任军长。下辖:第51师,王耀武任师长;第58师,俞济时兼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即参加淞沪会战。在此次会战中,第96军由于损失惨重,番号被取消,所辖第57师拨归该军建制,施忠诚任师长。此时,该军下辖:第51师,王耀武任师长;第57师,施忠诚任师长;第58师,陈式正任师长。同年11月,该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南京失陷后,退守湖北蓟门附近整训。1938年5月至1939年初,该军先后转战湖北、江西等地,参加了豫鲁皖边战役、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等。1939年6月,该军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时,俞济时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86军军长,王耀武接任军长,冯圣法、施忠诚任副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51、第57、第58师番号不变。同年9月至12月,该军先后参加了第1次长沙会战和冬季攻势作战。此次作战后,该军开赴江西上高、高安地区整训。1941年3月至9月,该军隶属第9战区时,先后参加了上高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第58师师长廖龄奇由于指挥不力被枪决,张灵甫接任该师师长。1942年5月至1943年11月,该军先后参加了浙赣路会战、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在上述这些作战中,由于该军屡挫日军,被称为“虎部队”。特别是该军第57师坚守常德城,与敌血战15日,顽强抗击日军2个师团在空、炮火力掩护下的持续进攻,被称之为国民党军自淞沪会战以来最顽强的一次防御作战。1944年1月,该军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此时,王耀武任第24集团军司令,施忠诚接任军长,余程万任副军长。下辖:第51师,周志道任师长;第57师李琰任师长;第58师,张灵甫任师长。同年5月至1945年4月,该军参加了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湘西会战后,该军驻湖北武冈整训。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空运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并担任南京守备任务。1946年3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该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原军长施忠诚升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张灵甫接任师长兼南京警备司令,蔡仁杰任副师长。原第51师改编为整编第51旅,邱维达任旅长;原第57师改编为整编第57旅,李琰任旅长;原第58师改编为整编第58旅,卢醒任旅长。此次整编后,该整编师隶属第1绥靖区,先后参加了淮南进攻战、两淮进攻战、盐淮地区进攻战和莱芜战役。1947年3月,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后,该师先后参加了泰蒙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作战。在孟良崮战役,该师3个整编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第58旅旅长卢醒等被击毙,师参谋长魏振钺、师副参谋长李运良、第51旅代旅长陈传钧、第57旅副旅长陈啸云等被俘。同年,国民党军收拾残部与青岛警备旅和编重建该师,邱维达任师长,下辖:第51旅,王梦庚任旅长;第57旅,李镇任旅长;第58旅,王奎昌任旅长。该师重建后,隶属第2兵团,开赴津浦路蚌埠段担任守备任务。
   1948年9月,该整编师恢复第74军番号,邱维达任军长,贺执圭、杜鼎任副军长,李人俊任参谋长,下辖:第51师,王梦庚任师长;第57师,杨品任师长;第58师,王奎昌任师长。该军恢复番号后隶属第2兵团,在参加济南战役中,敌7师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师长杨品被俘。此次作战后,该军重建该师,冯继异任师长。11月,该军在徐蚌会战第3阶段被人民解放军与河南永城东北地区全歼,中将军长邱维达被俘。
   1949年2月,国民党军为加强后方的军事力量,在浙江再次重建该军,劳冠英任军长。下辖:第51师,谢恺棠任师长;第57师,冯继异任师长;第58师,王奎昌任师长;暂编第2师(师长不详)。该军重建后隶属第9编练司令部,被配置在浙赣线附近地区担任第2线防御任务。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逃到福建,改隶第6兵团李延年指挥,担任福州外围罗源、连江、琅歧地段的防御任务。8月,该军在平潭岛战斗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国民革命军第88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刘湘集团一部。1935年,川军刘湘集团第4师师长范绍曾叛刘投蒋后,招集旧部编为新编第21师。1938年2月,国民党军将新编第21师扩编为第88军,范绍曾任军长。下辖新编第21师,范绍曾兼任师长。该军成立后,在涪陵担任后方守备任务。1939年初,该军奉命出川参加对日作战,由四川涪陵一带进行游击作战。同年秋,开赴江浙地区参加了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该军奉命担任堵截新四军的任务。同年9月,该军改隶第32集团军,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1942年3月,范绍曾升任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何绍周继任军长,罗君彤任副军长。同时,暂编第9军第32师改隶该军。同年下半年,暂编第32师与第86军第79师对调隶属关系,第79师改隶该军。随后又从第10集团军直辖部队中抽调出暂编第33师改隶该军。此时,该军下辖:第79师,段霖茂任师长;新编第21师,罗君彤兼任师长;暂编第33师,萧冀勉任师长。在此期间,该军参加了浙赣路会战。1943年1月,何绍周调任第8军军长,刘嘉树继任军长,罗君彤、萧继勉任副军长。1945年春,国民党军军衔局部编制调整时,该军第79师调归第25集团军直辖后,由浙江丽水调至湖南常德,先后参加了湘西会战和闽浙追击作战。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由浙江白开徐州休整时将暂编第33师裁减,另将第28军第62师改隶该军。12月,刘嘉树升任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方先觉继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62师,谭道平任师长;新编第21师,罗君彤兼任师长。
    1946年初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该军改编为整编第88师,隶属第6绥靖区。方先觉改任师长,周云繁任参谋长,原辖各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62旅,谭道平任旅长;整编第21旅,李万密任旅长。不久,整编第21旅改称整编第147旅。该师整编后主要担任豫皖苏地区的守备和冀鲁豫战场机动作战任务。1946年9月至1947年2月,先后参加了定陶战役、巨野战役、巨金鱼战役、豫皖边战役等作战。在巨金鱼战役中,该整编师整编第62旅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两个团。
    1947年5月,该师整编第147旅归第7兵团区寿年指挥,另拨整编第72师整编第13旅及整编第9师预备第2旅归该师建制。此时,该整编师下辖整编第62旅、整编第13旅和预备第2旅。同年6月至10月,该整编师先后参加了鲁西南战役、阻止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追击和堵截战役、张家店战役等作战。在张家店战役中,该整编师第62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此次作战后,师长方先觉调走,马师恭接任师长。
   1948年9月,整编第88师恢复第88军番号,隶属国民党军参谋本部。马师恭任军长,同时,预备第2旅改为第149师,杨宝敦任师长;新编第13旅改称第230师,许午言任师长。该军恢复番号后,调至湖南铜陵担任江防守备。1949年春,该军隶属第7绥靖区时进行编制调整。此时,军长马师恭被撤职,杨宝毂继任军长,原辖第230师被调出,另将第18军第49师调归该军,并新增第313师,此时,该军下辖第49师(师长姓名不详)(可能是黄徵师长);第149师(师长姓名不详);副师长彭镜澄;第313师,(师长姓名不详)(可能是苏维忠师长)。在三山至铜陵地段担任防御任务。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弃阵而逃,被人民解放军追歼于浙赣线以北地区,残部在军长杨宝毂的率领下逃抵福州后,该军番号被撤消。

纪念先祖梅县黄遵宪-公度先生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354-4-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06: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5 11:52 编辑


青天白日勋章是国军第二高荣誉,那么有没有士兵获此殊荣呢?确实有,但只有两位。他们分别是在武汉会战中立功的第58师战车防御炮连中士班长安德成和下士炮手张纶林。1938年8月下旬,配属给第23军的第58师战车防御炮连在乌沙闸驻防时,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该连官兵损失惨重,在阵地上的幸存者纷纷逃散。但有中士班长安德成坚守岗位,独自操作战防炮,击中数艘行驶在江面上的日军舰艇,又有下士炮手张纶林虽然头部负伤也独自操炮射击江面日军舰艇。安、张的英勇事迹被层层上报,终于惊动了军事委员会高层,被授予勋章并各升一级,同时也创下了非军官获勋的先例。遗憾的是,之后仅有在内战时期四平战场立功的第87师261团3营上士排附廖钧获此殊荣之外,就再无他人了。
视频: 杭州最后的抗战老兵——炮兵钱青


浙江最后的抗战老兵:活着是为了死去的人说话核心提示: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钱青踏上了抗战的道路;1945年,抗战胜利,回到了故乡。经历了文革,在1979年时获得平反。如今,95岁的他,获得了大家的关爱。本来,如果不是75年前爆发的那场战争,钱青也许会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937年,这个杭州小伙子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学新闻专业。


  但1937年的“七七”事变,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2012年7月2日,“七七”事变75年后,记者和杭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吴缘来到杭州市下城区孩儿巷豆腐巷的一幢居民楼,抗战老兵钱青就住在这里一个15平米的房间里。


  作家方军一直致力于记录这些老兵的历史。据他的调查走访,截至目前浙江仍然有健在的,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抗战军官有400多人。  


  95岁的钱青的头发全白,穿着白衬衫的他,显得很精神。老人告诉记者,他没事儿的时候喜欢去楼下和老街坊下下围棋,平常还经常亲自出门买菜做饭。


  95岁的老兵甚至现在还能骑自行车。目前他还是浙江黄埔同学会会员、杭州市民革党员。


  拼命的抗战


  钱青,1917年12月出生于浙江。他的父亲钱骏曾经参与辛亥革命,是杭州光复敢死队成员,后在北伐战争期间牺牲。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历史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一名年青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抗日是不行的。”钱青20岁那年在武汉正式参军,进入了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16期炮兵总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军事学习,毕业时,钱青获得了少尉军衔。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95岁钱青现在还能清晰记得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国民革命军第26集团军75军第6师,战区司令长官为陈诚,他历任炮兵参谋和炮兵连长。


  现在年迈的钱老已经记不清究竟参加了多少次战争,只记得在长沙战役、枣宜会战等著名的恶战中,他作为一名炮兵,许多次幸运地避开了炸响在身边的炮弹。


  “上前线的那一瞬间就害怕了,但是当枪一响,炮一拉,也就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了。”钱青如今还能清楚得记得,有一位浙江老乡在上前线时,挥手和自己告别的场景。“他当时很轻松地和我告别,还约好了回来一起喝酒。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回来的却是他的尸首。”


  他告诉记者,牺牲绝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壮烈,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平常事,就像饭店每天都要开张一样。


  “在当时的战场上,打死一个日本人,需要三四个中国士兵的生命。”


  钱青觉得首先是两军装备差距巨大,中国军队极度缺乏重武器和空中支援。


  钱青所在中央军一个正规师也只有一个炮兵营,12门火炮,大多数是苏军援助的旧炮,而且炮弹不够,用起来“斤斤计较。”


  而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就有5门山炮,而且还有空中的飞机轰炸。


  而钱青觉得日军的战斗力也是远胜于中国军队。


  在湖北宜昌城外,日军修建了很多碉堡工事,日军机枪手在碉堡里疯狂射击,中国军队伤亡累累,最后钱青所在的炮兵用德国战防炮才轰下碉堡,打扫战场时候钱青发现,碉堡里的日军机枪手尸体脚上居然有铁链条钉在碉堡上,宁死不退,就靠着一点饭团和水打了五天。


  钱青对于日军的武士道至今记忆深刻,在采访中一再提醒记者要注意日本军国主义“咸鱼翻身”。


  “我们是靠拼命”,钱青透露,他所在的第六师,从上海淞沪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两年不到居然补充了三次,而部队补充的前提是三分之一阵亡,这也意味着在两年不到第六师10000多名将士捐躯。


  而在钱青印象深刻的枣宜会战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记者查阅资料,此役中方54个师约380,000人对阵日军约120,000人,中方阵亡37,000人,日军阵亡7,000人。民族英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于此役,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老兵的命运


  1945年抗战胜利,钱青所在的75军在湖北的应城、安陆、天门等地受降日军,钱青喜极而泣。而后抱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想法钱青回到了故乡杭州,由于是炮兵出身,他成为杭州一座军火仓库的主管。


  1949年,钱青犹豫是否要和弟弟们一起移居台湾的时候,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派人劝说他留下来,他将军火库完好移交给了解放军。


  “当时我刚结婚,妻子也正怀着孕,而且在杭州还有父亲留下的房产可以安身立命。”于是他留在杭州做了一名普通老百姓,并且自己和朋友一起合作在西湖边办起了一家酱油厂,过上了简单的日子。


  然而命运又一次次将这位老兵抛进漩涡。在浙江北部的一个劳教农场,每天抡起大锤砸石头,是十几年这位老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


  比起生活的艰辛,钱青觉得最痛苦的还是“伪军假抗日”的批判,他想不通。但也有部分管教干部从人民解放军退伍,对于他这样参加过抗战的“国军老兵”,在艰难的岁月还是给予尊重,钱青至今还是心怀感激。


  1979年1月,钱青61岁时获得平反,但已经妻离子散,他孤身一人回到了杭州,自谋出路办起了誊印社以刻蜡纸为生,其后他加入了民革和黄埔同学会。2004年,政府为81岁的钱青办理了退休手续,现在他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退休金。


  很多人都问钱青为何长寿有何秘诀,钱青幽默地归纳为“三少”:吃得少,穿得少,盖得少,苦难和豁达,为这位抗战老兵添寿。


  老兵的粉丝


  2011年底,演员陈坤来到钱青家中,面对抗战老兵窘迫的斗室和一片狼藉,陈坤哭了,并为老兵捐款。


  而当记者7月2日踏入钱家时候,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杭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吴缘告诉记者,他们最近募集了一笔资金为老人装修陋室,老人很高兴,铺了地板,厨房卫生间都贴了瓷砖,“大门,抽水马桶,都是志愿者送来的”。


  而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从南京赶来的志愿者正在为钱青做饭,她叫董蕾,是一名音乐老师。她觉得钱青身上有一种精神很让她感动。


  杭州一个80后女孩建立的粉丝群,年龄最小的90后,最大的50后。他们所“粉”的不是演艺明星,而是抗战老兵钱青,他的粉丝自称“青果”,粉丝们会经常来看望钱青。


  志愿者吴缘自己也是老兵之后,其父吴其轺(1918年——2010年)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优秀飞行员,加入素有“飞虎队”美称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第五大队,击落过5架日机,4次成功飞越死亡之线“驼峰航线”,自身也曾被击落过3次,幸而大难不死,获得盟军司令部的特别嘉奖,被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


  “全世界盟军二战老兵都是备受尊重和关爱”,吴缘觉得照顾孤寡老人都是理所当然,更何况中国的抗战老兵,九死一生历经坎坷,对他们关爱和照顾,义不容辞。


  而面对很多上门来的志愿者,钱青很快乐,95岁的他几成“祥林嫂”,他一遍又一遍地说长沙会战,说他的战友以血肉之躯的拼命抗战,他乐此不疲,甚至还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


  95岁的抗战老兵一再和记者说,他活着是为了死去的人说话。http://henan.china.com.cn/culture/history/201207/58185.html
姓名:钱炳坤
曾用名:钱青
出生年月:1917年12月
民族:汉
籍贯:浙江
身份证:330103191712240033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孩儿巷
部队番号:浙江第6师26集团军75军



参军及抗战经历:
钱老1917年出生,10岁那年,曾在辛亥革命光复杭城中受伤的父亲钱骏,又在北伐战争布防富阳中被俘牺牲,国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钱老1936年杭高毕业后去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37年秋天学子们为了不做亡国奴,纷纷响应号召报名参军。思想左倾的钱老进入黄埔军校第16期的炮科,当时校区迁至武汉,校长为蒋中正,区队长是萧厚德。1938年的10月武汉失守,学校搬迁到贵州的都匀。此时学校在都匀成立了16期炮兵总队,在校学习二年。现在还能记得的同学有:佘殿臣(音,未查到相关资料,),蒋仲苓(曾担任台湾“国防部长”),因黄埔军校十二期的萧厚德为钱老的区队长,由此认识了萧厚德的同学兼好友郝柏春(现任台北市长郝龙斌之父、曾先后担任台湾“国防部长”、“行政院长”)  1940年分配到26集团军75军第6师,军长为周碞。钱青所在的第6战区主要担任保卫重庆的重任,其所在的师曾经为陪都重庆的卫戍部队,归属陈诚节制。长沙三次会战,钱老的26集团军都参与了。钱老本人由于担任炮兵参谋,在指挥部配合将领做好炮火的协调工作。据钱老回忆,曾经参加了著名的枣宜会战(日军称其为“宜昌会战”)——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年24岁的钱老先生担任中尉炮兵连长,指挥重炮炮打日军。
钱老补充:钱老所在的75军参加了枣宜战役,炮兵是副连长指挥,开炮是士兵,参战官兵一般是看不到敌人的,所以也算不上直接上前线。战役中钱老也没负伤,后来想想是命大,当时死了很多人。  
1941年,宜昌战况再次不利,钱老的75军又调到宜昌。从重庆到宜昌坐的是轮船。由于要躲避日机轰炸,只能晚上行船,用了十天时间才到宜昌。这时钱老担任周碞的炮兵参谋。期间周碞说带他去四川的万县,由于是军事行动,钱老不知道干什么去也不能问,就他们几个人一条船从宜昌到重庆,到了重庆的第二天,75军长周碞带他去重庆的黄山官邸,见到了一个人——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  

敌我双方你来我往的争夺着宜昌这一进入重庆的门户,一直打到1944年的夏天,75军又被拉到重庆綦江县,钱老所在的炮兵部队用上了美国援助的型号A1M1的重型炮。1944年的冬天,日本鬼子再攻打宜昌,75军又被调回守宜昌。部队在宜昌与重庆之间调动用的都是轮船,那时没有车。   
http://www.ilaobi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77

96歲抗戰老兵:殺個日本鬼子,要死三四個中國兵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历史︰日军的忍耐与坚毅闻所未闻,关于抗战的故事总把日军描述得很无能,但钱青见证的事实是,双方装备悬殊,杀一个日本鬼子,中国兵要牺牲三四个人。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枣宜会战,“日寇机枪手死守,毫不退缩。阵地前国军的遗体堆成一片”,后来国军调来德国克虏伯战防炮,德国炮打得准,总算出了气。战事稍平,钱青和军长摸上前看,日军机枪手、供弹手尸体脚踝上都有铁链拴着,铁链钉在地上,以防逃跑。钱青刻骨铭心︰“一条铁链、两个饭团、一个水盆、一堆弹壳,打五天!如此作战,如此用兵,如此忍耐,如此坚毅,闻所未闻。”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t1972-topic
“我不该留在大陆。我入狱26年,可我没有罪。
http://www.zhanglingfu.org/read.php?tid=29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02: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9-24 09:54 编辑







抗日战史参考书














战后东京大审时,有日本战犯之律师诘问美方,既认为日军在华之暴行不可原谅,何以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一直提供日本战略物质,中国平民因此死伤重大,这是正义之所在?令对方瞠目结舌,无以为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0 15:19 编辑

抗日名将钟学栋在温州
office word .doc  文件下載地址: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6e2a00ba-d226-11e2-b55a-0015c55db73d/
作者简介:先后在温州民政、文化系统工作,长期从事近现代地方史研究,并偏重于民国史。职称:研究馆员
陈钧贤。



作者来信:
钟先生大鉴:钟学栋团长在温州茶山的团部旧址目前还有部分保存,认识他的两位茶山老先生还健在,  温州陈钧贤敬上
2013.6.8


至今茶山街洞桥头的一棵大樟树还留有当年切刮开树皮作抗日精神教育宣传栏的痕迹,约高80厘米,宽50厘米,由团部副官周亚章用颜体铭刻:“模范军魂”茶山老人谷斌臣(右)和王学钊在大樟树下合影


楼主感谢陈钧贤先生提供访问内容和相片
钟学栋团长在温州茶山的团部旧址现状,陈先生说该遗迹大院正不断改建为现代建筑,原貌很快的将来会消失无踪!他希望地方上能保留此深具历史意义的抗日原址,整修作为爱国思想教育基地。










陈钧贤 提供。


楼主注释:
绥靖公署简称绥署,是中国在国共内战时期,国军在战区指挥所辖省县行政机关,负责训练兵员,征集军粮等战争事宜。按《绥靖公署组织条例》,设主任一名,由国民政府任命,隶属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受参谋总长、军政部长指导,衢州绥靖公署是负责指挥浙闽两省及皖南、赣东地区的绥靖工作,并有权指挥其所辖省、县级行政机关的党、政、军合一的指挥机关。。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1945年12月20日-1948年8月5日),副主任李汉魂、蒋光鼐、李达。汤恩伯(1948年8月5日-1949年1月)。

史实: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22日,衢州绥靖公署在泰顺成立浙闽边指挥所,钟学栋被调任绥靖指挥官。由于他一直反对骨肉相残的内战,以致内部出现矛盾。 11月13日,驻东湾坑的泰顺县保警独立分队警长陶家瑞发动兵变,准备投奔共产党,后因一警士背着轻机枪逃到百丈口向国军主管报告而失败,此事虽与钟将军无直接关系,但钟将军也因此被指处事不力,不久被调离衢州绥靖公署,因而远离了内战的漩涡。


1946年11月1日,泰顺县政府实行“警保合一”制,将县自卫独立中队改编为县保安警察独立分队,分队共42人。分队长张万清率22人进驻泰顺县东湾坑村(现属文成县);分队附方镕率20人驻彭溪。可见其武装力量已显得单薄,其再次引发内战的政策已大失民心,甚至其内部的矛盾也突显出来。11月13日,驻东湾坑的泰顺县保警独立分队警长陶家瑞发动兵变,趁去下洪挑运口粮之机,在莒江百步头击毙了分队长张万清,将队伍带到筱村吴山寮,并试图将驻彭溪的分队附方镕也引来消灭掉。后因一警士背着轻机枪逃到百丈口向国军报告,陶家瑞一时又找不到共产党,只好动员散伙。事后,陶只好化名卖兵到江苏南通又当上国军的兵,六个月后逃回泰顺。中共浙闽边委书记郑丹甫指派黄孔伍、苏廷居与他联系,吸收他加入中共革命队伍。


郑丹甫(1910--1983),化名邓桂、翁元生,福建福鼎彩奥乡后垅门村人。福建省立农业学校毕业。1927年任当地小学校长,为劣绅所不容,致成重伤;向法院控告无效,毅然辞去教职。
1932年冬,参加十九路军在福州举办的民团干部训练班,毕业后任民团排长。1935年,一度打入“前  
岐清乡委员会”,任主任,将敌情随时告诉当地共产党组织,使“清乡”屡屡扑空。

同年9月,在闽东特委《红旗报》社工作;11月,随红军独立团行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鼎泰区委书记、瑞平泰中心县委书记、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在苏区领导开展抗租、抗税、抗捐、抗粮斗争,在中心区域进行土地分配。1936年11月,随红军挺进师分散打游击。1939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同年11月26日,在平阳街被捕,解至江西上饶茅家岭监狱,备受酷刑。1941年10月16日,越狱回浙。
1942年2月以后,任浙南特委常委、组织部长、浙闽边区委员会书记。1944年春,根据地遭到“围剿”,在泰顺古洞及时召开会议,改党委制为特派员制,停止基层党支部活动,并布置分散隐蔽。


1948年11月,任浙南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郑丹甫担任浙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温州解放前线司令员兼政委,率领武装夺取泰顺等县。接着,他策动、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员温州地区专员、国军第200师师长叶芳等起义,争取了温州的和平解放。同时,积极配合解放军第21军胜利南下闽东,解放福鼎、柘荣、寿宁等县1949年1月8日,任浙南地委暨游击纵队驻青景丽地区代表,兼办事处主任。2月,与余龙贵一起率部攻占泰顺县城,歼敌一个营。5月7日,温州解放,任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0年3月,调福建省工作,历任省农业厅副厅长,福安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地委书记,省林业厅厅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第一届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第四、第五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革”期间,郑丹甫遭到残酷迫害,被打成“走资派”、“叛徒”等进行游街批斗,并下放到清流县沙芜公社监督劳动,使其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但他始终不低头。当时北京、上海等调查人员来福建向他调查当年上饶集中营幸存者历史,企图整倒一些老干部,他不顾内外高压和自身安危,坚持说实话,反映真实情况。直到1978年3月,他才得到彻底平反。。
1983年8月19日病逝于福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7: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保卫丽水城而战死的少将--彭孝儒将军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0 18:15 编辑

为保卫丽水城而战死的少将--彭孝儒将军
彭孝儒将军像    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拂去尘封的岁月,翻开厚重的史册,一个名字跃然纸上。我对这个名字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钦佩。在一摞摞资料中,我寻寻觅觅,凡见有这个名字的文章都要细细拜读,细细拜读后总是心潮澎湃。他,就是为保卫丽水城而与日寇浴血奋战并献出宝贵生命的彭孝儒将军。

  彭孝儒出生在湖南省益阳一个贫民家庭,年幼丧父,全仗母亲帮工度日,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少年时期就知忧国忧民,并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离家出走后,经过独立生活的磨砺,后来投考黄埔军校,于第7期毕业。之后,他又进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而被分派到国防部任少将高级参谋。这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位。然而,彭孝儒却未去重庆国防部报到,主动要求赴抗日前线参战。于是,他又被改任为第三战区司令部少将高参。

  1942年,江西上饶。

  第三战区司令部戒备森严,司令长官顾祝同坐在办公室批阅文件。忽然,卫兵前来报告:“高参彭孝儒求见。”

  顾祝同两道眉毛一扬,心想:这位大陆毕业的高才生求见,莫非有要事秉告?于是说:“让他进来。”

  彭孝儒英俊潇洒,气宇轩昂,颇有儒将风度。他进来后,直陈己见:“当前抗战正处紧要关头,前方定需英勇善战的将士,本人愿意奔赴抗日最前线亲手杀敌报国,请长官恩准!”说罢,随即呈上书面报告。

  顾祝同听罢此言,接过报告边看边思忖:当今有些贪生怕死的军官,经不起战争的艰苦考验,千方百计想调进司令部;你彭孝儒已留在司令部,却反而要求去前线,也真是难能可贵啊!我军像这样的将领委实太少了!于是,他走到作战地图前审视了一番后,又转过身来对彭孝儒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神态庄严地说:“好吧!派你到浙江丽水去,任88军21师63团团长。”

  抗战期间,丽水属第三战区,是32集团军第88军的作战区域。32集团总司令是李默庵,当时总部设在丽水县碧湖镇采桑;88军军长是刘嘉树,军部设在丽水城北郊的丽阳殿。该军下辖79师、新编21师、暂编33师,其中21师是四川地方部队,师长罗君彤也并非黄埔军校毕业。也许是为了控制地方部队,88军军部把33师的一个团调到21师,而把21师的一个团调到33师。从33师调入21师的这个团被编为63团。该团虽属中央嫡系,但绝大部分是新兵,没有实战经验,且装备落后,尽是些老式步枪。

  1944年8月,日寇第二次进犯丽水,88军军部把守城的任务交给21师。精明干练的师长罗君彤受命后,心中自有打算。他即下令调还在训练新兵的63团守城,同时把小水门浮桥拆靠南岸,形成背水一战阵势,并把自己从四川带过来的61团和62团部署在水南,由61团督战,62团作为机动力量。

  彭孝儒受命于危难之时。

  彭孝儒正处在风口浪尖。

  深夜。彭孝儒与夫人刘俊生久久难眠,远处隐约传来隆隆的炮声,预示着日寇已大兵压境。秀丽端庄的刘俊生抚摸了一下躺在身边两个熟睡的孩子,忍不住轻声地对彭孝儒说:“上级这样布防,仅你一个团在城里,孤军难守啊!是不是罗师长见你的军衔级别与他相同,又是长官司令部直接委派下来的,对你产生嫉妒而故意为难你?”

  彭孝儒胸怀坦荡,对夫人说:“大敌当前,千事万事都没有比抗击日寇,保护丽水人民重要!”

  刘俊生见丈夫抗敌意坚,也不愿再分散他的精力,只是提了个要求说:“那么,让我和孩子也留在丽水与你一起守城吧!”彭孝儒望着含情脉脉的爱妻和两个幼小的儿女,思绪万千,心潮澎湃,诚恳地对妻子说:“当前形势危急,我身负重任,带着你和孩子怎能打日本侵略军呢?您还是带着孩子赶快离开这里吧!”妻子沉思须臾,不无关切地说:“你团多为新兵,城内无坚固工事,外部无强兵接应,您真是要万分小心哇!”彭孝儒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深情地对妻子说:“为了抗击日寇,我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是你跟我数年,未过几天平安日子。此次分离,您务必保重贵体,好好把孩子抚养成人!”

  次日,刘俊生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含泪离开丽水——没想到这竟是与彭孝儒将军的永久诀别!

  烽火四起,战云密布。

  彭孝儒接受了守城命令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战斗动员。他在紧急会议上慷慨激昂地说:“日寇已逼近丽水,战斗即将打响。我团全体官兵要誓死保卫丽水,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铿锵有力的誓言鼓舞着全团官兵的斗志。

  彭孝儒命令一营防守左渠门至丽阳门一带;二营防守丽阳门至虎啸门,三营防守虎啸门至厦河门。大水门和小水门与瓯江相隔,团部设在城内的制高点万象山洞天楼。城内各街头弄口都筑有堡垒,准备巷战。

  1944年8月25日,从缙云、武义过来的两股日本侵略军数千人汇合在丽水城郊。黄昏开始攻城。

  狡猾的日寇先是把一些抓来的群众组成密集的队形作前驱,向城内步步进逼;当发现城内的火力情况后,即用大炮进行猛烈轰击,大有泰山压顶之势;紧接着大批日寇迅速冲至城脚,从丽阳门、虎啸门、厦河门一带用软梯爬上城墙,双方进行激烈的搏斗。夜晚10时许,厦河门防线被突破,日寇蜂涌入城。不久,团指挥部被捣乱,团、营、连之间中断联系,也失去统一指挥,大家各自为战。是夜,丽水城内枪声不断,杀声和哭喊声震天。经过一夜的殊死抵抗,63团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除大部分官兵在与日寇拼杀时牺牲外,亦有部分官兵边打边退,退到小水门溪滩时,河对岸的61团执行所谓的“督战”命令,用机枪扫射溃兵;而占据万象山的日寇居高临下,也用机枪扫射小水门溪滩上的官兵。顿时,溪滩上血流成河,陈尸遍地……63团全军覆没!少将彭孝儒团长“誓与丽水共存亡”的诺言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用31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战歌!

  这曲战歌是激越惨烈的!

  这曲战歌是震憾人心的!

  60年后的今天,举国上下又在高唱抗日战歌,九泉下的彭孝儒将军及为保卫丽水城而献身的官兵,你可曾听见?

  (注:彭孝儒夫人刘俊生原是上海新沪中学退休教师,1988年去世,儿子彭勃现是武汉中南电力设计院勘探高级工程师,女儿彭怡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办任高级工程师。)
http://xt.inlishui.com/html/2010/rw_0107/489.html

楼主注:
抗战期间,丽水属第三战区,是32集团军第88军的作战区域。32集团总司令是李默庵当时总部设在丽水县碧湖镇采桑;88军军长是刘嘉树,军部设在丽水城北郊的丽阳殿。
李默庵(1904年-2001年),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24年从黄埔一期毕业,曾加入共产党,但是黄埔生中第一个退出共产党的。后升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49年和程潜、陈明仁等推动湖南和平解放,旋因和陈明仁不和迁居美国。 1980年代返国,任政协委员,积极推动两岸统一大业。 2001年病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0 23:27 编辑

1942年4月下旬,军事委员会发现第三战区当面日军自本月中旬以来调动极为频繁,判断日军有可能向金华、兰溪、衢州地区发动进攻,于是从第九战区调第74军、第26军两个主力军及装备精良的预备第5师加强第三战区,作为其机动部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命副长官上官云相进驻淳安,指挥驻钱塘江北岸各部队;命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指挥钱塘江南岸各部队及金华、兰溪守军。后又根据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另行组建第25集团军,以李觉为总司令,进驻缙云,指挥浙南各军。第三战区还根据掌握的敌情,制订了一个预计在金华地区与日军决战的保卫金、兰、衢的作战指导方案, 军事委员会5月17日复电,不同意第三战区在金华地区决战的方针,指示应在衢州地区决战。复电说:“务将王耀武军(第74军)、丁治磐军(第26军)、王铁汉军(第49军)三军集结衢州附近,切勿控置于金、兰一带被敌逐次消耗。我军方针决在衢州附近决战,不可变更。” 第三战区依照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于5月22日重新制定了保卫衢州作战的指导方案,并立即实施(此时日军已开始进攻)。此役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于28日上午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地雷炸成重伤,旋即毙命。日军战史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国军暂编第9军冯圣法暂33师(萧冀勉)暂34师(彭巩英,一说朱奇)暂35师(劳冠英)於此役奋勇抗击日寇。酒井直次,日本战国中后期名将酒井忠次(德川家康之家臣)之后裔。1891年3月26日生,191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192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32期,1937年来华参加作战。他多次率部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极力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犯下桩桩滔天罪行。1942年,以中将师团长的身份参加浙赣会战,在浙江兰溪会战中被中国军队设埋的地雷炸伤不治身亡。今天的兰溪县已变成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个县级市,在距城北1.5公里处的蒋庄附近,当地居民王林根指着一块空地说道:“这就是当年炸死酒井的地方!”


温州生态园部分人文古迹分布图。金陵 手绘




诸岩松,字鼎臣,同治二年生,民国十一年卒。乡贤士绅,教育家,世居茶山洪殿村。辛亥革命,新学兴起,诸岩松以3间私宅,30亩田产,创办茶山小学,又拨6亩良田给梧埏高小作办学经费。他的姐夫孙诒让在清光绪庚子年《重修泉川诸氏宗谱》序曰:永嘉山水名邑,而南乡茶山面山带湖,尤为胜地。其土腴水深,四时名花珍果,蕃衍毓甲一方,而诸氏世居兹里,自先世三公以来,皆以富而好义,望重族尚,予弱冠娶于诸,先外舅静山公及其昆弟群徒,咸以文学有声庠序,故其族虽豪富,而诗礼之教相承无替,同邑诸巨族莫能及也。

抗战期间钟将军暂编33师第3团团部就设在温州茶山镇洪殿村诸岩松宅院。1940年10月军委会以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2师、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3师、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4师合编成国民革命军暂编第9军,以冯圣法为军长,该军编成后,在浙江又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5师编入该军,隶属第三战区,1942年8月改隶属第六战区,12月改隶属江防司令部,1943年2月冯圣法他调,任命方靖为军长,1943年2月第六十六军撤销。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3师,该师原为浙江抗日自卫部队,1940年4月以其第一、第六、第八支队和第五区总队并编为抗日自卫第二纵队,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3师,以萧冀勉为师长,1943年9月周淘漉任师长,该师改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军。
1921诸岩松病逝,其三子诸丽生又名诸殿金接任校长
诸岩松:谱名诸耀松,男,(1863—1922)字庆辉,号鼎如,居茶山洪殿村,为东瓯著名乡绅。
个人简历:1912年,诸岩松将自家“学堂楼”经扩建后,创办“茶山国民初等学生堂”自兼校长。拨良田三十亩作为固定的办学经费,聘请教员数人,免费招收附近村民子弟入学读书。
1921年,因学生数增多,诸岩松将学校迁入河头潭诸氏大宗,并添置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诸氏大宗里安心学习。同年,因身体原因,他将学校交由其四子诸殿金(村民称诸丽生)管理。
诸岩松毕生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对创办教育尤不遗余力,他除在自学创办学校外,还拨良口六亩捐助梧田“三高”学校(今瓯海区实验小学),出巨资捐助温州艺文高级中学(现温四中),以资助梧埏人谷寅候办学。此外,投资睦州垟人李湄川创办温州普华电灯公司。出资建造大罗山至永强瑶溪段石桥一座,以利山民通行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修建茶山至白象大道,并在杜浃潭造路亭一座,专供行人歇脚、躲雨,以方便农夫休息。平时,重视扶贫济困,如造“敲梆船”一艘送给残疾人、孤苦人,资助他们度过人生。还经常给贫困老人解决百年之后的安葬经费。在1884年,清光绪10年的端午节,茶山村民因龙舟争斗,酿成10位村民溺水身亡的惨案,诸岩松出大洋千计,为10位村民怃恤安顿。
诸岩松一生为乡民、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善事深得人心。在他1922年因病去世后,村民们亲切的称他为“岩松相”,以称颂他为地方为村民所做的杰出贡献。
 (图文多处就教于茶山文史专家王学钊先生,在此表示感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3: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2 15:35 编辑

我想告诉中国子孙,对抗战老兵我们得说句心底的话:
我们欠你们太多了!已没法偿还了!
感激当年执戈卫国的全体民族英雄,没有你们那会有我们,你们牺牲生命为捍卫民族尊严,为子孙千秋万世的自由与光荣而勇敢的奉献一切,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安全的家,让我们能顶天立地活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永远感激你们直到永恒。以上内容如有任何虚假,本人钟煜晟负法律责任!我住在香港。
mailto:abi8878@hotmail.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4 13:22 编辑

黄汉廷 (1892-1952)
广东省和平县三民乡人。1900年参加新军。1919年在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任排长。1929年8月晋升为广东独立第2旅第2团中校团附。1930年8月任十九路军60师119旅357团团长。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汉廷所率之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战功,被誉为“老虎团”。黄汉廷被记大功一次,获颁宝鼎勋章一枚。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1939年回到家乡,1941年出任三民乡乡长,为抗战征兵征粮修路。1952年9月受到不公正待遇含冤辞世,1981年平反。
十九路军军纪念碑[img=1,1][/img][img=1,1][/img] 107岁的抗日老兵
http://www.gdhytv.com/2012/0815/35771_2.html发生在1932年的淞沪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广州的十九路军纪念碑全国闻名,但有人可能不知道广东省还有一座纪念十九路军烈士的纪念碑——位于和平县的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在这座全国最早建立却默默无闻的抗日纪念碑前,十九路军和平籍将士的后人,常常到这里纪念他们为国捐躯的先人。他们认为,不仅仅是在清明节,在“一二八”、“九一八”、“七七”等与抗战有关的特殊日子,在这铭刻抗战英雄事迹的纪念碑前,都应该有人来献花纪念。
      据和平县党史办主任曹志锐介绍,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与该县“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相互呼应,见证了和平县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全国首座抗日纪念碑
  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铭记着一段悲壮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闸北十九路军防地。国民党十九路军六十师一一九旅第三团团长黄汉廷(和平县籍人)亲率“和平团”(因该团绝大部分官兵为和平县籍人,因此被称为“和平团”)和十九路军将士一起与日寇英勇作战近一个月,击退日军无数次进攻,重创日军,全团牺牲的战士有105人,其中有九连连长黄瑾等和平县籍官兵50人。记者在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碑文看到这样一段记述:“而黄瑾连长当激战时,初则臂部中弹,血满战袍,犹复裹伤忍痛指挥杀敌不稍退。其坚强忠勇之风尤足令人钦仰!”面对数倍于己的倭寇,黄瑾烈士舍身卫国,慷慨殉难,可见一斑。
      和平籍官兵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杀敌的精神,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在追忆文章《黄汉廷团长传略》中作者评价说:“黄团长在此次战争中,率领该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战功。该团多是和平子弟兵,实为广东人、和平人的光荣,黄氏之功不可没也。”“和平子弟兵刻苦耐劳,善于作战,平时很团结,为十九路军最有特色的一个团。”
      为纪念淞沪抗日的和平籍烈士,1933年,和平县老百姓自发捐款,买下东山岭的一个小山头,修建淞沪抗战和平籍烈士纪念碑,成为全国第一座建成的抗日纪念碑。

  抗日老兵档案:黄胜庸
l黄汉廷 (1892-1952)
广东省和平县三民乡人。1900年参加新军。1919年在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任排长。1929年8月晋升为广东独立第2旅第2团中校团附。1930年8月任十九路军60师119旅357团团长。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汉廷所率之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战功,被誉为“老虎团”。黄汉廷被记大功一次,获颁宝鼎勋章一枚。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1939年回到家乡,1941年出任三民乡乡长,为抗战征兵征粮修路。1952年9月受到不公正待遇含冤辞世,1981年平反。http://www.chinamartyrs.gov.cn/LingYuanZhanShi/C125/yljs.html抗日老兵档案:黄胜庸  1905年1月出生于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原附城镇)丰道村兴隆坝街;  1927~1928年加入第19路军60师119旅357团;
  1932年1月28日,赴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任团部少尉副官;
  1932年5月,随部队回到福建,负责押送团部的军饷。后部队解散,返回和平县老家经商、务农。 
 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有一位参加过淞沪抗战的抗日老战士黄胜庸,今年已107岁高龄。昨日,来自广州的关爱老兵志愿者陈载雅在河源当地几位志愿者苏山、谢举烂、李女士的陪同下,前往和平县阳明镇,拜访了这位抗日老英雄。  http://www.gdhytv.com/2012/0815/35771_2.html每天抽烟三包7个儿女五代同堂 
 出生于1905年的黄胜庸,老伴于1992年去世。而今与其三儿子黄义桐和四儿子黄礼桐一起在老家和平县阳明镇丰道村生活。平时,由身边的这两个儿子照看他的生活起居。黄义桐告诉记者,老人一生共有4子3女, 
 据了解,老人如今是五代同堂,全家目前共有103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每年春节103人不一定能全聚在一块,但儿女们很孝顺,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黄义桐说,他和其他几个姐弟轮流在家中照顾他,料理黄老的生活,保证他的一日三餐、卫生和换洗衣服,到了晚上则由黄义桐照顾。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全国第一座抗日纪念碑http://www.gdhytv.com/2012/0815/35771_2.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0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5 18:45 编辑

上世纪七零年代的往事:俞济时將軍晚年有次在台北家中见先祖母与我,浅酢。他亲口说,他夜阑时常独自痛哭,还活着是愧对战死的弟兄!他的心愿是搜集一二八战役牺牲战友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当时还算大小孩的我,总觉得老将军太感性了,现在回想事由..........他回忆的那每一场恶仗...........1932年的淞沪战役是最让他难以释怀的。
我也是有感而发,首次公开了这位已故抗日英雄的内心世界。仅向俞济时老将军在天之灵致崇敬哀思




1932年当时八十八师长俞济时

主题分类
中国军队
人物主题
俞济时(师长)
事件主题
一·二八

http://memoire.digilib.sh.cn/SHKZ/sedetail.jsp?subId=307&subType=1&pid=11310080879370¤tNo=11932年任第五军张治中部下八十八师师长,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受重伤,次年任浙江省保安处长,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8月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率所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转战于青浦、苏州、武进一带,继参加南京保卫战。翌年5月参加河南砀山及兰封之战。7月升第三十六军团军团长,调江西参战。1938年10月,在万家岭激战中,击溃日军一个旅团,与友军合歼日寇106师团。11月中旬,兼任长沙株洲警备司令,处理长沙大火善后事宜。1939年1月任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南昌会战。6月调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南浔路会战,三失高安而复三得。10月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1月兼浙江省抗敌自卫团副总司令、代总司令职,8月兼浙东海防总指挥,指挥湘赣会战。10月奉召赴重庆,派往仰光考察。1942年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卫长。翌年兼侍从室第一处副主任,后兼代主任。11月随侍蒋介石赴埃及出席开罗会议。1944年8月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一期受训。翌年3月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任侍卫长及第一处代主任。5月专任侍卫长。11月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1946年9月当选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翌年7月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8年1月享受陆军二級上将待遇,5月调任总统府第三局局长。1949年1月随蒋介石退居溪口,4月25日离开奉化,后去台湾。1949年8月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仍任侍卫长职。翌年3月任“总统府”第二局局长及战略顾问。1951年卸侍卫长职。次年辞第二局局长职。1956年以后,任历届“总统府”国策顾问。1990年1月,病故台北。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及《八十虚度追忆》、《八六述怀》等,俞济时最终军衔为陆军二级上将,低於薛岳的一级上将

典藏號:002-090200-00041-039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文字
檔案層級:件
主題與關鍵字:
關鍵詞:軍事-抗戰損失調查
描述:
內容描述:{#俞濟時#}電{#蔣中正#}本日敵機砲掩護步兵攻擊我隘口兩側及第四十第七十九兩師損失情形及請勿再分割第五十一與第五十八師
版本:原件
保存狀況:良好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史館典藏國家檔案與總統文物數位化中程計畫
日期:
時間(起迄):1938/10/03~ 1938/10/03內容描述:{#俞濟時#}電{#蔣中正#}本日敵機砲掩護步兵攻擊我隘口兩側及第四十第七十九兩師損失情形及請勿再分割第五十一與第五十八師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2/98.html

当时五十八师长冯圣法1937年11月冯圣法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中将师长


這相片是1933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時攝。

描述:
時間(起迄):1938/10/11~ 1938/10/11內容描述:{#馮聖法#}電{#蔣中正#}第五十八師自三十日以來傷亡官兵四千餘員刻每團僅並編為一連與日軍戰鬥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9/a6.html
描述:
時間(起迄):1938/10/11~ 1938/10/11內容描述:{#馮聖法#}電{#蔣中正#}第五十八師自三十日以來傷亡官兵四千餘員刻每團僅並編為一連與日軍戰鬥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9/a6.html

典藏號:002-090200-00044-079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文字
檔案層級:件
主題與關鍵字:
關鍵詞:政治-抗日戰爭
人名資訊:于清祥、吳樂吾、唐生海、尹本提、張少平、李石見、王之幹、王瑞、羅英、鄧希文
描述:
內容描述:{#俞濟時#}電{#蔣中正#}據{#王耀武#}報告五一師協同友軍由張古山出擊{#松浦淳六郎#}部隊情形及我五八師在萬家嶺等處與{#木島袈裟雄#}部惡戰情形並擬懇准五八師撤至後方從速補充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a/86/9c.html




会战当时任何非相关人员看了以上的军情密电,就是军法死罪!


http://bbs.gdziji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0533&page=5&extra=#pid478939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30 01:40 编辑

视频: 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


即将拍卖的蒋介石青天白日勋章真假之辩[图]2012年8月15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选稿:实习生 郑荟洁


  
  蒋介石佩戴青天白日勋章
  

  即将拍卖的蒋介石青天白日勋章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青天白日勋章》一书作者祝康明,昨天表示自己确曾在数月前,受斯宾克之邀在香港鉴定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他说,以文物研究者的观点,这枚背面刻有“特壹”的勋章是“真的青天白日勋章”;至于是不是蒋介石所佩戴的勋章,“我不能说”,得由台湾防务部门来说。
  祝康明是澳门华侨,经常往返两岸三地举办民国史展览。他30多年前即开始研究“青天白日勋章”,曾亲访50多位受勋者,亲睹他们的青天白日勋章。
  祝康明说,台湾应有近60枚青天白日勋章、香港有4枚、美国有几十枚。
  祝康明指出,一般的青天白日勋章,背面刻有篆体书写的“青天白日勋章”,配以号码及厂别。仅颁给蒋介石的这枚勋章背面刻有“特壹”两字、却没有厂别。因此,“特壹”是辨别蒋介石勋章最重要的特征。
  如果这枚“特壹”青天白日勋章真为蒋介石遗物,为什么会流到香港?对此,祝康明不愿表达意见,仅表示若为真品,价值不只新台币两千万,“应该是无价”。
  协助出版《青天白日勋章》一书的知兵堂总编辑林达说,蒋介石勋章流出有几种可能,一是当初铸造厂多铸造了一枚,该勋章和蒋介石所佩戴的勋章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是当年随蒋介石下葬的勋章并非真品。
  《青天白日勋章》一书记录209位受勋者,其中192位是1949年前颁发,包含4名外国将领史迪威、陈纳德、魏德迈、马歇尔。而张学良、张自忠、谢晋元、宋美龄等人,也都曾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祝康明《青天白日勋章》一书迟至去年才出版。“因资料不足,”他表示,其中有还有6位受勋者安德成、张纶林、张其昌、黄中权、杨亿源、朱士钦生平不详。若非遇上辛亥百年,他还不想出版此书。http://collection.eastday.com/c/node656883/u1a6786457.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