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客家電視與客家社區

2007-6-11 15:00|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3330| 评论: 1|原作者: 范振乾|来自: 《客家雜誌》第105期

附錄一:客家發聲運動的六個效應
 

 


        為了說明方便,筆者將一九八七年十月客家風雲雜誌創刊後,開始推動「客家發聲運動」算起,歷經次年由該刊發動的「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以及一九九四年中秋節「寶島客家電台」的設台開播,迄今十二年餘的文化社會運動,定位為「客家文藝復興運動」序曲,此一運動是以創造客家人得以自由發聲的空間為軸心,故筆者將這個運動過程定名為「客家發聲運動」這是客家台灣人覺醒運動的具體代表,重新開啟客家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經初步觀察,客家電台在開播後初期所呈現的幾個效應,值得大家一起來注意與思考,分別簡述如下:
 
        「客家發聲運動」的第一個效應是,客家長輩們不再鬱卒,變成健康歡樂的銀髮族。在大台北都會區和子女住在一起的客家長輩、或叔公伯婆,平日由於子女上班工作,老人家在家沒有什麼娛樂,不得已看電視時,有很多人是關掉聲音,留下畫面的,因為他們聽不懂節目中使用的語言。這樣「只看畫面、不聽聲音」的現象可能是世界電視史上唯一的。
 
        又因台北都會區的交通、治安甚差,這些原來居住在農村山區,悠遊自在的客家長輩也不敢到處走動,十分孤寂。他們之中許多人因此「鬱卒」生病,其中更有許多人不願和子女住在台北,老人家寧可回到左鄰右舍都熟悉的鄉下生活,這使在都會區工作上班的子女鎮日不安,大多有未盡孝道的罪惡感。如今有了寶島客家電台,整天播放親切的鄉音,許多客家長輩因此願意回到都會區和子女一起住,不再因見不到子孫輩而鬱鬱寡歡。許多原有憂鬱症或精神不振的客家長輩,也因此不藥而癒,成為健康歡樂的銀髮族。他們還不時地Call in到電台,談古論今,傳承人生經驗與生活智慧。就此而言,寶島客家電台的設立實在是功德一件,政府理應頒給他們一座社會安定貢獻獎或大孝獎才是。
 
        「客家發聲運動」的第二個效應是,客家鄉親以崇敬「現代神廟」的心情來對待客家電台,這是國內,可能也是全世界廣播界的特殊現象。四十餘年長期失聲之後的覺醒,使得客家鄉親對於自己可以獨立掌握的媒體格外珍惜,不只平日熱情的捐款贊助,同時也不吝出席由客家電台主辦的各項活動。
 
        這些活動不只匯聚了客家鄉親的人氣,也帶動客家鄉親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那種熱烈的奉獻情形,除了對義民爺神明的崇敬差可比擬外,實在不容易在其他場合看到。因此,說客家電台幾乎成為客家族群的「現代神廟」,一點也不為過。
 
        客家鄉親用捐獻「香油錢」的心情來捐助、支持客家電台,使它能夠持續的發聲。電台的一切設備添購、經費開銷,幾乎全都來自客家鄉親的捐獻贊助,許多長輩甚至連「棺材本」都捐出來了,其熱情可見一斑。節目主持人也幾乎都是以「奉公」的心態來貢獻自己的時間和專長,即便是年節假日亦復如此,精神至為感人。
 
        「客家發聲運動」的第三個效應是,客家人對復興母語的態度急切而熱烈。客家族群早年被迫離開丘陵山區,移民至城市都會區謀生,在公共領域失聲了四十餘年之後,終於可以全天候、隨時地、自由地聽到自己族群的聲音,那樣的興奮實非台灣執政當局,以及其他擁有媒體的強勢或優勢族群所能體會瞭解。
 
        客家電台幾乎所有的節目都是現場 Call in 節目,這是客家族群第一次可以那麼暢快的用自己的母語在天空交談。筆者在電台開播初期即忝為「座標時間」節目製作人暨主持人,對此種景象印象至為深刻,深深的為客家鄉親終於能夠自立自強的熱情所感動。筆者目睹鄉親聽眾們恨不得要把過去沒有機會在公共領域大聲說出的母語,一次要把它說出來似的急切模樣。更有許多鄉親似乎也要把四十餘年沒能在廣播電視中聽到的客家戲曲、歌謠等客家人的聲音,要一次補聽個夠似的,整天守在收音機旁,熱心的Call in,熱情的點歌,熱情的拿起電話一起歡唱。
 
        「客家發聲運動」的第四個效應是,客家有聲出版品出現良性循環,詞曲作者與演唱的新人輩出、新作不斷湧現;山歌班亦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擴大客家文化的傳播效果。四十餘年來沒有機會在華語或閩南語電台、電視台播放出現的客家戲曲歌謠,經由寶島客家電台不斷地大量播放後,無論是傳統的採茶戲、山歌、北管大曲、八音,或現代的創作歌曲,都因此而明顯的刺激市場需求,使得既有的錄音帶、CD不斷再版,也鼓勵了許多優秀的年輕人投入現代客家歌謠的詞曲創作,出版更多的新專輯,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筆者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早年由竹東鎮溫阿斗先生與黃桃美小姐共同演唱的北管「哪吒下山」,由於歌聲雄渾厚重、亮麗高亢,深受聽眾喜愛,又被選作「座標時間」節目的片頭音樂及片尾音樂,因此而不斷再版,類似的例子還很多。雖然迄今尚無正式的統計,但近幾年來,各種「客家人的聲音」的出版品以及演唱會,在種類、數量及品質上都有大幅增進,這可算是客家發聲運動的一大成果。\r
 
        再者,由於山歌教唱老師如黃有本先生、賴仁政先生、李秋霞小姐、黃淑媛小姐、、、等先後加入電台節目主持人陣容,他們在客家電台空中指導教學,深受聽眾喜愛,其學生又常常上現場表演,同聲歡唱,因而學唱山歌蔚成風氣,各地的山歌班快速的增加,以台北縣市為例,至今已有三十班以上。由於客家山歌或創作歌曲一定要用客語唱,因此無形中山歌班成為復興推廣客家話的重要據點。同時,陸續成立的各地山歌班,成員少則三四十人,多則百餘人,他們不只練習客家歌謠,聯絡彼此感情,成為各地凝聚客家鄉親很重要的場所,他們也是各種聚會、節慶或婚宴中重要的客家歌舞表演者。
 
        「客家發聲運動」的第五個效應是,客家族群發展出自下而上、較為實在、草根性較強的群眾覺醒運動。這個由少數客家知識菁英與政治菁英倡導的客家發聲運動,從觀念的啟蒙到實踐,迄今已有十二年,並在持續發展之中。此一群眾運動何以在覺醒啟動之後,便一路不停地發展下來?依筆者多年的參與、觀察與思考後認為,這實在是和廣大的客家鄉親心底深處的「不甘願」心理有密切關係。
 
        在族群權益意識覺醒後,客家鄉親們不甘願和別的族群同胞一樣納稅、服兵役,盡一切的義務,但自己族群的政治社會地位卻「不如人」,愈來愈多的客家人不甘願因失聲而做「背祖」的「末代客家人」,因此站出來,出錢出力,匯聚成一股浪潮。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向來視「背祖」為最大忌諱的客家人,在這次發聲運動的過程中卻出現下述的諷刺現象:
 
        雖然「背祖」並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人人能懂,不要「背祖」也是人人都能實踐的族群「祖訓」。但就實踐力而言,一般中下層的客家鄉親的實踐精神卻是最值得敬佩的,他們不像許多客籍的政治及知識菁英,瞻前顧後,袖手旁觀,甚至還有許多的藉口而不願參與此一實踐行列。(案,有關此一現象,請參閱筆者拙作「盼望客籍知識份子歸隊----客家雜誌十週年感言,刊於客家雜誌88期,1997年10月號,社論)一般的客家鄉親認為「背祖」就是「背祖」,如今有機會能盡一分心力就盡一份心力,盡力搶救,尋求復興族群語言文化的所有可能,以免族群滅絕。因此當電台發聲以後,經由電波的聯繫,越來越多中下階層的客家鄉親,用各種方式參與客家公共事務。在義務奉公的參與過程中,他們發現到處都有客家鄉親,一點都不寂寞,既無須再躲藏隱形,更不必害羞客氣或扭捏作態。
 
        雖然當大部份的客籍政治及知識菁英可能為了某種顧慮,以致不願、不屑、或不敢涉入,而和「客家發聲運動」保持距離時,此一運動已經發展出它自己的生命力,展現出自己的意志與方向出來。它的範圍愈來愈廣,參與的鄉親人數也愈來愈多。「桃園新客家廣播電台」、及中廣「客家頻道」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亦即此一運動所形成的「勢」的推波助瀾下,逐個主動或被動成立了,使得客家人有更多的發聲機會 [1] 
 
        雖然以客家鄉親的中下階層為主體的「客家發聲運動」已經為客家台灣人的發聲空間創造了更大的「餅」,並從社會及政府爭取較以往更多的資源。然而在此一發聲運動過程中,那些原本在一旁冷漠、嘲諷或袖手旁觀的客籍政治及知識菁英,此時卻有不少人開始靠攏過來,以自己也具有客家人血統之名,爭食客家文化運動者歷盡千辛萬苦才爭取來的此一大餅,才取得的有限資源,他們宣稱他們才是客家的菁英,而政府當局則順勢將這些資源作為籠絡、犒賞所謂的「客家菁英」的餅,一如人類其他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曾出現過的歷史現象。
 
        「客家發聲運動」的第六個效應是,堅決要求「客家人的聲音」在公共領域要有公平出現的機會。客家人族群意識覺醒後,開始積極爭取憲法平等權的具體實踐。由於受到爭取電台發聲成功的激勵,客家人乃運用電台傳播的功能,告知聽眾,客家族群在台灣和其他族群一樣納稅、服兵役,何以未能享受憲法保障的平等權,例如,客家鄉親和其他族群的朋友一樣地在全省各地居住,也在各處經商旅遊,但台灣鐵路局卻不知從時麼時候開始,偷偷地將原有使用客語播報行車資訊的服務取消了,只剩下閩南語及華語部份。
 
        許多鄉親、特別是早年失學而不識字者,根本看不懂站牌標示,還有許多客家鄉親也聽不懂閩南語及華語,需要家人特別陪伴照料。在台灣鐵路局誤點率甚高、事故率亦高的情況下,前述不識字或不懂其他語言的客家鄉親,若單獨乘車,不幸遇到鐵路行車嚴重誤點或發生意外事故時,他們便可能因此而無法及時採取應變或避難措施。同樣花錢買票,但在乘車權益上卻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遭受較大的傷害。這樣的事情,過去時有傳聞,只是那時客家人太客氣了,隱忍未發。像這樣,同屬我國的國民,卻受到差別待遇,當然是憲法層次的自由權及平等權的問題。而台灣鐵路局任意取消客語播報行車資訊的服務,更是政府帶頭採行明顯的族群歧視政策,完全違憲。
 
        因此,在熱心的客家鄉親共同努力之下,不斷地向台灣省政府、交通處、鐵路局、台灣省議會、立法院、交通部及相關單位極力爭取恢復客語播報行車資訊的服務。大約過了兩年,於一九九七年中,鐵路局才在車站及對號列車上恢復併用客語和閩南語、華語一起播報離站、到站及相關的行車服務資訊。爾後經過客家鄉親持續的努力,台北市捷運站及捷運列車上亦平等地加入客語播音,部分的台北市政府區公所、戶政事務所的語音服務也是如此。
 
        所有這些爭取客語平等發聲權的行動過程,筆者均參與甚深,用力甚多,感受尤其深刻。客家鄉親如此的執著,為的就是要使客家台灣人的聲音在公共領域裡(如機場、公共電視、政府機關的語音服務、、、等),取得較為合理平等的地位。若有公共場所或大眾運輸工具肯併用客語服務,通常都會得到客家鄉親的特別喜愛。例如,長榮航空公司率先並用客語服務,所以客家鄉親搭乘飛機時,一定優先指定長榮航空,便是鮮明的例子。
 
        客家鄉親從一九八八年「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以及爭取客家電台立案的抗爭行動中,已經體認到「存在才有希望」是唯一不變的真理。而且所有的權利都是爭取來的,憲法賦予的平等權也必須靠自己爭取才能實現。我們認為,唯有隨處都可聽到客家人的聲音,客家人才能全面恢復自信心,走出「隱形人」的陰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anlilanli 2007-12-18 09:06
客家名人、商人众多,只要客家电视台能真正实实在在地为客家文化事业作奉献的话,我相信是大有可为的!在此,我对以上观点完全支持!

查看全部评论(1)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8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