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xiuhong

转帖--数学家丘成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 17: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6/col75/article.htm1?id=17393

重视人文教育


(2003-08-22 14:55:02)

丘成桐教授非常关心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联络了香港实业家陈启宗、陈乐宗,由陈氏兄弟出资,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了晨兴数学中心,并担任该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他还引进海外资金,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在香港中文大学创设了数学科学研究所。他曾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一起,倡议和发起在中国举办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他曾在中国海峡两岸的北京和台北发起组织了两届华裔数学家大会。他身在美国,但培养的四五十名博士中多数来自中国,其中有多人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丘成桐先生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他在与国内学者的交谈中、与青年学生的演讲中以及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多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丘先生告诉我们,哈佛大学十分重视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training),刚入学的大学生无论学文或学理,在第一学年首先要选修希腊神话、莎士比亚等等,也包括儒学,第二年学生才可以选自己准备主修的课程。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广阔的世界文化的背景知识。我们了解的耶鲁大学也是一样,它要求学生,无论主修文科或理工科,每学年必须选修两门人文学的课程。丘先生认为,把不同领域的学生聚在一起学同一门课程,课上讨论,课下写论文,这样能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产生创造性的想法。此外,美国从中学开始就很重视对学生的语文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很强。中学生们很乐意参加辩论会,演出戏剧等。学生们也常通过实践学习法律知识。他们把社会上实际发生的案件拿来,组织学生们讨论,练习审理案件,起到开阔视野、活跃思想的作用。
  台湾工业巨子,国际闻名的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总裁张忠谋先生指出,台湾经济起飞靠的是当地一批硕士水平的科技人才。现在又上不去了,主要因为没有更高层次的科技力量的支撑。宏 电脑做得很大,它的制造业在台湾,但研究在美国。而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所以,好的工业必须要有好的、第一流的大学的支撑。好的工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上去,就是因为好的大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的。这种第一流的大学美国有六、七个,英国只有一个,亚洲,即便是日本还一个也没有。不难看出,张忠谋先生所说的世界第一流大学,是那些不仅具有第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同时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传统的大学。
  丘先生又用他所熟知的一些人成长的经历来说明这一问题。他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在哈佛主修英国文学,后来做数据分析,成为一家数据库公司的总裁。因为他所受的人文教育使他不仅具有从事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及适应性,而且又具有很高的创造性素质。还有一个哈佛的学生,念完大学一年级,暂时中止了学业,去非洲支持当地的奴隶解放事业。这类人看起来自高自大,但他们思想解放,不畏艰难困苦,往往能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韦滕(E. Witten),最初念的是历史,还参加过总统的竞选班子。再例如有一个学生,清华大学毕业。在国内时,他总是东张西望看别人在做些什么,好跟着去做。到了美国,他就专门寻找还有什么重要问题,好去解决。
  丘先生讲的这位清华学子,对待研究工作的态度为何发生了变化?正像《史记》中,晏子对楚王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里,令这位学生转变的“水土”,无疑就是研究环境和文化环境了。
  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此,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影响也是如此。丘先生认为,美国的科学研究在世界领先,是因为它有很好、很深的文化底蕴。香港最近搞得不好,就因为它常常拒绝别处好的文化。在一二十年前,它也拒绝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之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 17: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6/col75/article.htm1?id=18027

对国内研究环境的坦率看法


(2003-08-29 10:57:20)

丘成桐先生也坦率、热情地对国内的研究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80年代时,中国数学界有些人做得很好。90年代这些人年纪大了,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又出国了,国内出现了真空。希望大量在海外的学者能够回来,同时要将国内的年轻人培养起来。近年来中国没有大气派的研究,可能是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考核工作成绩时,只注重文章的数量,这是很肤浅的,使得许多人急功近利。一些年轻人为追求文章的数量,只愿意做小问题,写些小文章,这个方向不对。只有解决大问题、重要问题,才能叫做创新。
  他说,我很惊讶我们的一些大学生对课外的东西、书籍一点也不感兴趣。做真正好的科学家,在遇到好的问题时,会有感应,会很兴奋。发现了重要的问题,心中有要去解决的冲动。这个兴奋和冲动要自己去培养。在这点上,国内的研究生往往比不上国外的学生,到第二年中外学生的区别就显现出来。国外有的研究生到第二年自己就找到了新的方向,连导师都不知道。而国内的学生往往不敢超先,不敢走自己的路,老是看别人怎样走。
  目前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开创性的想法。遇到一个数学问题,首先想的是国外解决得怎么样,怎样赶超?而国外的学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不同,表现出我们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实际上,世界上无论何处,数学家在排除了枝节性的小问题之后,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到最后都无法解决。有人说要做中国特色的数学,世界上没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只有困难的问题。我们只有坚定信心,排除一切困难,解决那些对数学发展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
  现在国内有很多人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得了奖,但奥林匹克竞赛和数学研究不是一回事。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是只懂一点点浅近的数学,去解决人家提出的小问题。自己能提出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才是大数学家应该做的事情。反之,在真正的学问上需要突破时,做小题目的习惯反而会成为你解决大问题的障碍。丘先生明确表示,他不赞成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大搞奥林匹克竞赛的做法。
  因为丘先生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得过数学大奖,人们自然地向他提出如何看待奖励的问题。他先从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谈起,“我在中学时交往了第一流的同学。我的数学也不错,但没有拿奖。一个和我最要好的同学得奖了,我认为他应当得到这个荣誉,但从没觉得自己没拿奖是什么憾事。中学时代,无非是奖励你学习好、考试考得好。考你的老师当然比你懂得多,但他的学问也不一定有多了不起。中国的学生重视考试,考试比别人多两分,一辈子都记得。‘某某是高中联考的状元’经常被人们提起。其实,考不好说明学习有问题,考得好是应该的。
  “科学家就是为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来到世上,决不是为受到别人的提拔和奖励才做研究的。从中学开始,我就自己找困难的几何问题,寻找自己的数学之路。”
  有人问丘先生在获得菲尔茨奖时的感受。他说:“其实,获奖的工作我1977年就做好了,1978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没有得奖,我也没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到八十年代初,又有人提起我的工作,接着我就获奖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既然菲尔茨奖是数学的最高荣誉奖,大家都会去争取。但是,我要说,学问做得好时的感觉比拿什么奖都要高兴。
  “我期望中国青年数学家也能获得菲尔茨奖,但不希望他们把拿奖作为做学问的目标。现在有些人把拿基金、获奖、当院士作为努力的目标,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拉关系、串联等非学术活动上,把注意力放在发表文章的篇数上,而不问自己的学术水平是否应该当院士、应该得奖。的确,有时外在的物质条件、荣誉太诱人,甚至让人无法抗拒。但是,不应忘记,做大学问才是我们的目的。尤其是青年人,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做研究上,由此得到的奖励才有意义。真正做学问的人,对于物质利益、荣誉就要尽量超脱一些。”
  丘先生以他自己参加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经历告诫我们:“1978年时我在大会做了报告,也听到了很好的报告。大会中遇到了出色的人才,互相交流。以后的会对我来说,就没有这样好了。1978年我29岁时认识的人很少,现在认识的人太多了,与人应酬的时间比做学问的时间还多。”(之八)



(文/黄且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 17: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6/col75/article.htm1?id=18812

数学家不孤独


(2003-09-05 14:30:22)

丘成桐先生从事数学研究的三十多年来,总是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数学的真与美,也不断地扩充着研究的领域。他从微分几何、微分方程进入到数学物理,利用物理中超弦理论的观点,解决了一些近百年来困扰着数学家的难题,开辟了超弦理论的新方向。丘先生指出:虽然物理学家还不能很有信心地认为从超弦理论中得出的结果是反映真实的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可是我们十多年的研究工作证实,超弦理论将数学里面许多不同的分支,像代数几何、代数数论、分形、群表示论等融合在一起,解决了数学中许多古老的、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超弦理论在数学上的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它得出来的结果不是一两个结果,是一连串很困难的结果。所以我讲,除非造化弄人,超弦理论在现象界里,一定会有一个席位。”也许,这就是丘先生对超弦理论的期望和哲学的沉思吧。
  除数学物理外,丘先生还研究组合数学,并指导他的学生将数学应用于指纹识别。他认为,数学现在有许多不同的分支,但也会“分久必合”。数学上不同的流派会汇合到一起,像费马大定理就是几何、拓扑、微分方程等等合流才得到的结果。以后还会和其它的科学合流。他用自己的经验劝告青年学子:“你要多听。在伯克莱我听物理的讨论班(seminar),在哈佛我听应用数学,…”“我研究生刚毕业时,有一年在纽约大学的石溪分校,那里的微分几何第一,但到了斯坦福大学,那里没人做微分几何,但那里有第一流的学生和教授,我向他们学到了他们的好东西,后来开发出一条微分几何的新路。”他认为,好的研究机构并不是要大家做同样的工作。只要旁边的人都在做第一流的工作,就会激励你也去做第一流的学问。
  数学可以和许多其它学科合流,也可以说应用到其它学科。它可以广泛应用到物理、天文、生物、计算机,特别是它的软件、信息安全、图像识别等等。一些现代发展起来的学科,像图像处理、医疗以及金融等方面用到的数据分析都需要高深的数学。但是,丘先生认为,“应用数学”这一名词的出现是一个遗憾。因为数学是一种普适性的语言(universal language),它本身就具有应用性。数学有它作为纯数学的一面,但它在应用中得到的灵感,也可以反过来帮助数学的发展。应用数学家在近十年来没有很大的突破,就在于他们没有把最基本的数学、好的数学功夫学到手。丘先生讲过:“我们期望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数学家的使命。”
  是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 1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洋客 于 2006-9-2 16:28 发表


他最认同他父亲。

别污染这贴。闪一边去。


是阁下先离题滴。你把自个“污染”的咚咚悄悄删去,又说别人“污染”(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是“污染”)?怕碰撞就不会上网发言啦

成功的人,最认同的是自己,正如粤语俗语所云“信自己”。他的自我介绍是“我是丘成桐”。父亲是客观存在的,丘教授的家庭也是很正常的家庭,也没有谁那么无聊,去乱改、“再证”他们的家谱,所以不存在认不认同、“最认同”的问题:lol。南洋客怎么知道他“最认同”什么?最认同数学就不行?最认同孔老夫子的文化就不行?最认同自己文笔优美天下第一就不行?:lol

言归正传,南洋客转了一大堆数学界争争吵吵的帖子,就连数学界本身都有很多问题没搞懂,你来搀和个啥?数学涉及的范围那么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自封全能、互相贬低是不起作用滴,只有某些幼稚的网虫才会深信不疑:lol

开饭喽,BYE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6-9-2 17:4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 1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家人邱成桐教授的贴子现在在网上,网民评论一边倒的赞誉!

可是,伟大的党毕竟是搞政治出身的...
一边倒,就看中央怎么想.捱始终认同中央正确性,问题在于有人不断向中央打小报告...

前段时间中山大学那个自家人,教授...


[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06-9-2 18:3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22: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6-9-2 16:22 发表
Shing-Tung Yau是粤语的拼法。客家话的读音是xiang-tong Q ?丘成桐教授是香港培正的校友,认同是“香港人”、“中国人”。硬脖子精神,客家相貌,粤语口音


邱老是不忘根本的:

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回蕉岭老家探亲作报告



  据新华网梅州电15日上午,蕉岭县政府礼堂座无虚席,该县在此举行丘成桐教授回乡探亲报告会。

    报告会上,丘成桐深情地回顾了回乡探亲、回国讲学的感受,以自己在数学王国里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追求完美人生的经历,循循善诱地教导青年学子爱国爱家、严谨治学,为祖国科学的发展、国家的繁荣而努力。会上,他还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捐资1万元人民币作为蕉岭中学高考奖学金。

    丘成桐是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祖籍是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他28岁就任美国著名的斯福坦大学教授,先后获美国加州最杰出科学家、美国数学会维布伦奖、美国科学院卡蒂奖等,并于1983年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数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项大奖的华人。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家奖”,并被聘为美国研究院终身教授。他虽身居海外,但一直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对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多次回国讲学,协同各方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6 12:0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9-2 22:48
邱老是不忘根本的:

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回蕉岭老家探亲作报告

「学生都要向政府注册,那些表格都是英文的。由于不懂英文,老师会替我们填写表格。我的姓用普通话念是Chiu,这是父亲一直用的写法。但老师用了粤语来填写我的姓,于是我变成了姓Yau。」被迫用个粤语译名就变成仰慕广府文化了,珠江真是有些胡搅蛮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06:55 , Processed in 0.011913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