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pringLGZ

客家话的“一步路”有多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13: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铺、塘

  十华里,旧称一铺路。铺字,大有来头。

  铺,原是宋、元、明、清历朝为传递公文而设的官家驿站。它与古时朝廷建设的“置”、“邮”、“传”、“驿”、同义,作用相当。

  宋代,驿传制度有所谓邮铺,传递文书。《太平广记》载:“初,南中驿路二十里置一铺,驿吏持符牒,以次传授,欲近前铺,辄远呼以警之。”(《陈寨》条)

  到了元代,就发展为系统的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元经世大典.急递铺总序》说:“十里或十五里或二十里设一急递铺。十铺设一邮长,铺卒五人。文书至......卒腰革带,带悬铃......”赍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焉。”又:急递“定制一昼夜走四百里”。

  据南宋史志学家粤人陈大霞《南海志》载:元大德年间,广州有水站和水铺组织。是当时通过水路传递消息和邮件的官方机构。民间须负责负担额定的支应和一些编派的徭役,水陆站铺便与人们生活发生联系。站、铺二字,不免常说,渐渐耳熟能详。(站,蒙古语原称“站赤”,汉语略作站。)

  明清承前制,也于交通要道设塘(注)、铺,属官设的通讯站头。明顾炎武《日知录.驿传》:“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辞海》案:“每十里置一邮亭也。福建以十里为一铺,两广以四十里为一铺。”由于塘、铺的建置和作用首与政治、军事需要相关,故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南明也不废铺递。孔尚任据史事写成的《桃花扇.草檄》中有“只怕铺递误事”一语,可证。

  清代因应加强统治势力,对塘、铺的组织施行更为致意。《清会典》:各省腹地厅州县皆设铺司,由京至各省者曰京塘,各以铺兵铺夫走递公文。”驿传、铺递制度较为完善,公私文籍也就较多记载。清傅占衡《塘兵行》:“十里有铺铺有兵,官邮吏站奔流星。”、“村中初闻塘兵名,那识塘兵头与尾。”《新笑林广记》有“铺兵”一则,写一个递铺差役传送公文所闹的笑话。木鱼书《二荷花史.京遇紫娘》唱词:“此去我家唔远了,不过两三铺路这般长。”这些都是涉及清代塘、铺的文字反映。至于由塘、铺名递变为地名,则全国各地所在多有,今尚可稽。

  塘、铺,到了清末举办邮局后就废除了。但十华里称一铺这个量词仍旧流传民间,至今广东乡镇还有人说。

  注:塘 --- 明代兵部在各省设提塘官,专营军事情报,又在各府县设塘马,担任打探军情和传递塘报(军事情报)。其驰道名官塘,其驿站名塘汛,相当于铺。故“塘”“汛”亦成为表示道路远近的量词。如:一塘路;两塘汛。广州旧有官塘街,正贴近北城根,可能曾是旧时的一段驰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level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1 拍砖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4: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山客yoroo 的帖子

可见元代对网络通讯的重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4: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山客yoroo 的帖子

很清楚。知道大埔冠山并用一铺路和一塘路,村民清楚10华里,深圳坪山只说一塘路,很多人不知是多少路程,只是祖上传下,如到龙岗10塘路(家里老人走了,我也记不清楚多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6: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客yoroo 于 2009-11-20 13:04 发表
铺、塘

  十华里,旧称一铺路。铺字,大有来头。

  铺,原是宋、元、明、清历朝为传递公文而设的官家驿站。它与古时朝廷建设的“置”、“邮”、“传”、“驿”、同义,作用相当。

  宋代,驿传制度有所谓 ...

这是粤语论坛2005-2006年的旧贴,来源于考证粤语词汇的文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7: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署名文章:

广州旧事羊城风物广州话琐谈www.guangzhou.gov.cn2005年8月4日 15:46:51


・黄家蕃・

  “铺”与“塘”

  广州话系的白话地区,称10华里路程为“铺”(粤西“下四府”)、为“塘”(广州“上六府),其源有自。[大猫注:粤西同样有“塘”的说法,但较少,主要通行于珠三角移民后代群体中,本大猫的家乡就是。一般人对此词汇的理解就是“堂铺”,重商,不喜欢刀光剑影]
  《金史》:“泰和六年(公元1206)初置急递铺,腰铃传递(公文)。”因知铺是金朝创设的驿站。《西游记》里也有孙悟空化作“铺兵”鸣锣传送公文的故事。可见“急递铺”制度创于金而普行于元。究竟相距多少里程才设一辅?顾炎武《日知录》的答案是:“今时(明朝末年)10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是明朝亦沿元制设铺;且明确铺与铺相距里程10华里。这是粤西地区以10华里称“一铺路”的根据。[大猫注:粤西地区习惯于以商铺作为邮件代收、中转站,乡里人对“铺”的理解就是商铺“大宝号”,历史考证是另一回事]

  “塘”是清朝地方军事建制的专名。千总或把总的驻地叫“汛”,汛之下设“塘”,均根据军事地理需要而设,单位数多少不等。故塘与塘之间里程有超过或不足10华里的,故以“一塘路”为10华里实属概指,不如铺指10华里相对准确。[此说概括得好。但粤西地区习惯于以商铺作为邮件代收、中转站,因而对“塘”的理解是“堂”,即“店堂”]

  新抱、塞孙

  广州话称媳妇为“新抱”,或说是“薪臼”的转音。旧社会,新媳妇入门后三朝便进厨房“洗手作羹汤”,所以操井臼薪火的家务劳动,是当媳妇的本分。故云薪臼不无道理。[大猫注:此说穿凿附会。广州话说得其实是“心抱”,为古音“新妇”的变读。“臼”在粤语口语中的表达是“较”,文读也是“扣”,与“抱”差得远]  

塞孙,即曾孙。《广东新语》说广州称曾孙为“塞”。塞者息也,最小之谓;息亦通塞,一说滋息;一说充满。因为至曾孙一代,家庭生齿已相当繁衍,人口充塞门户了。粤西区亦同此称谓。[大猫注:粤语说的是“塞”,没有“孙”字,“孙孙塞塞”的说法就有,指子孙后代]

  d、#

  yu1,动也。《篇海》作呢角切,通指人与物的主动或被动。例如广州话说不得动手动脚是“唔准拧!彼捣绱凳髂径∈恰胺绱档氖髁侄埂薄T廖髑

  hwen2。简化作d。《唐韵》作云粉切。《说文》释为“有所失也”。广州话谓寻找,本此而意有所伸。粤西区同。

  #i1。《广韵》作纪律切。《说文》释为“疾也,从心亟声。”一曰慎重貌。粤语本第一义意伸为伤心、哀毁、愁怼。如说伤心之极为“真#死人!”粤西区同。[大猫注:此为“激”字,没什么神秘,指气恼、伤心、难过等等,意义范围比普通话广,也比这位作者所归纳的范围广,而且这位作者的解释不对。“激死人”不等同于“伤心之极”,而是气恼之极]

  粤语多唐宋古音   粤语保持许多唐宋古音的事实,在写作旧体诗词和编写粤曲唱词的实践中有直接体会,而且早为世所公认的汉语声韵学权威王力先生在理论上作了肯定。他在征引晚近诸家学说时说:“相信上古的(声)调类有四个,因为现代中国各地方言都保存着四声的痕迹。”他还举例:“吴语平上去入各为二。”即四声各分阴阳,共八声。而“广州(语)平上去分为二,唯入声分化为三”。即平上去各分阴阳二声,入声则分阴、阳、中三声共为九声。可见广州话比苏杭的“吴侬软语”声调为广。王力先生还论证广州话系统的声调,“与古代的声调系统大致相当。”(《汉语声韵学》453、565页)。他所指的“古代”,自注“包括上中古而言”。所以王力先生说写作传统诗词,最易分辨平仄的,当属闽南(客家)话与广州话,因为还保持入声,而北京话早已没有入声了。当然,写格律诗只要掌握平仄,填词掌握平仄及其阴阳就够了,但撰粤曲唱词非要掌握九声不可,否则曲艺演员就因行话所说的“顶字”唱不下去。我们还注意到,用北京话朗诵诗词,因为把入声读作平声,对于音乐性很强的古典诗词,就比不上用粤音(广州话与闽南语)表达得准确。以李煜《浪淘沙》为例:

  “帘外雨潺潺(阳平韵),春意阑珊(阴平韵)。罗襟不耐五更寒(阳平韵)。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阴平韵)。独自莫凭阑(阳平韵)!无限江山(阴平韵),别时容易见时难(阳平韵)。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阴平韵)。”

  这首词非常讲究用韵的阴阳交替相间,用粤语朗诵,则低昂抑扬顿挫声调美可以完美表达,如用北京音读,效果似逊一筹。

  粤语还有许多有声无字的词语,可以说是古音的“痕迹”和遗韵吧!

(编辑: 代丽 )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11-20 17:1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3: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幼稚的人怎么扮老成,终究也掩饰不了自己的幼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2: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城区的中心在江南岸的西湖边。博罗罗阳的镇中心具体在哪里就不清楚,公园应该处于附近。就从惠州西湖公园大门到博罗县城人民公园大门看看。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开车往来惠州博罗,他每次都是往返于博罗县政府和惠州中心医院(西湖边),他告诉我两地的准确距离:走沿江路17公里;走324国道25公里。惠州到博罗政府再过一点才到人民公园,而博罗到惠州西湖公园大门再过一点才到中心医院,两者刚好相抵。所以我朋友说的两地距离等于珠江想要知道的距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5 17: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塘路,10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15: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路”,相当于十里(5公里)。(广东揭西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8: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步路,一堂路,都是五公里,也就是十华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8: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愉多后生仔搞吾醒。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18: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抱歉我不曾聽 一步路 這種辭。
不過我常聽到祖父母講 塘鋪凹 ,原本我只認為地名吧,沒想到有這麼多典故。
多謝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4: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常喜欢在九华山佛教放生网听佛经,喜欢研究佛教文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5: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2-9-22 09:00 编辑

三千年前商人从大埔"高陂"走五歩路到王蘭选了一址作墓。
这条路也成为后来楓朗人下南洋的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17: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步路到王兰

五步路到王兰

五步路到王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7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