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榆关客

客家是如何形成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2: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移民大多是武装移民的,老百姓和军队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楚。现在读史书那些所谓的n姓入闽实际上都是武装移民。曾经打败前秦苻坚数十万大军的北府兵也是由北方流民组成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3 19: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猜想........客家以郎为名时代是一动荡时代

我的猜想.........客家以郎为名时代是一动荡时代!
有待证实.
里头也潜藏客家人的密码.

如:
大W,次X,念Y,伯Z 的方程.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9-10-23 19:14 编辑 ]
德垂公2.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9: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八郎,次郎。好像日本人的名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9: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叫什么郎什么郎的是跟唐朝人学的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4 0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榆关客 于 2009-10-23 12:57 发表
古代移民大多是武装移民的,老百姓和军队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楚。现在读史书那些所谓的n姓入闽实际上都是武装移民。曾经打败前秦苻坚数十万大军的北府兵也是由北方流民组成的。

四川、台湾、广西的客家人约千万,他们的祖先都是老百姓移民为主。我想赣北赣中人移民赣南闽西后来发展为客家人的主体也是老百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4 12: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一支精锐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其时谢安当国,以兄子谢玄应举。朝廷拜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徐(治京口)、兖(治广陵)二州本是北来侨民的集中地。“人多劲悍”﹐富于战斗经验,桓温曾说:“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谢玄召募劲勇,徐﹑兖人民纷纷应募入伍,彭城刘牢之﹑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晋陵孙无终等皆以骁勇应选。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威震敌胆。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这支军队建立不久,抗御前秦屡立战功。早在太元三年八月,秦将彭超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次年二月,谢玄率高衡﹑何谦解彭城之围。后彭超复与俱难﹑毛当等率秦军6万南下,围晋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今江苏高邮西),朝廷大震。五月,谢玄复率何谦﹑刘牢之等解田洛之围。六月,又连续大败秦军,彭超﹑俱难仅以身免而北逃。八年,在有名的淝水之战中,谢玄、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更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此后,北府兵乘胜北伐,先后收复今河南﹑山东境内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刘牢之率领的前锋,还一度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见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4 1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朝和唐朝那些老百姓“流民”的战斗力是很强悍的。我想和大家讨论的是客家最初是怎么形成的。也就是讨论客家人祖先最初来到南方的情形

[ 本帖最后由 榆关客 于 2009-10-24 12:3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08: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讨论客家人祖先最初来到南方的情形

元史上很难找到这方面的的资料.
可能要去问蒙古人了!
以"郎"为名和" 有鞑杀  " 是一线索.
===========================================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72021-1-1.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978813.htm
鞑杀  鞑杀,即daisa,又有“搭撒”等,是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有鞑杀”、“ 鞑杀”的口头禅,其现代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心情特别愉快,心里特别高兴和舒服的感觉,反之则然,即没有意思和兴趣。其实这一口头禅起缘于一个客家的民间传说。
  元朝时候,蒙古贵族统治中国,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类:最上等的是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第三等是女真人,最低等的是汉族人。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王朝采取高压手段,建立鞑子制度,严厉控制铁器家具的管理和使用。把五户人家编为一鞑,合用一张菜刀,由头儿鞑子孙掌握保管,居民要用菜刀,需向鞑子“诗屁”,妈借即还,不得转手私传,非常不方便。而且,所有鞑子都由蒙古人充任,卡得人们透不过气来。大家恨死了鞑子,巴不得把他们杀个精光。
  那时候,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都要送月饼、吃月饼,市场上售出许多“月光饼”。有个做饼的汉人(据说是革命志士张士诚),聪明而勇敢。这一年,他在每个饼里都夹着一张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传递全民杀鞑子的信息,暗中串联,发达杀鞑子起义。等到那一天,大伙儿真的一齐动手,同心合力,把所有的鞑子起杀光了。这是一件多么痛快和解恨的大事啊!那时人们群情激奋,奔走相告,事后还到年打听:“还有鞑子杀吗?还有鞑子杀吗?”于是由杀鞑子而引伸流传至今的“有鞑杀”和“ 鞑杀”这一口头禅,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
  《西游记》三十九回,其中说到,孙猴子为了救乌鸡国国王,到太上老君那讨还魂丹,文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他(太上老君)见行者来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各要注意,偷丹的贼又来也’。行者作礼笑道:‘老官儿,这等没搭撒。防备我怎的?我如今不干那样事了。’”
  注意,这里出现“没搭撒”一语,意思是----无聊,不振作,提不起精神,不舒服,不正经。“搭撒”一词的意思也就是高兴,舒适。看来这“搭撒”跟上面所说“鞑杀”同意,可《西游记》不是写成“鞑杀”,要知道《西游记》成于明代,已不必忌讳什么“胡”“鞑”之类的语言了,可作者并没有用上有大吐汉民族尊严的“鞑杀”一词。也许我们客家人所说daisa是一古汉语,后来因元的民族政策,daisa又是鞑杀的谐音,故有了农历八月十五杀鞑子一说。
  另外今人罗美珍的《客家方言》一书中也提到这词,是写成“跶萨”说汉代《说文解字》有注,意思就是舒适,高兴。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9-10-25 08:3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09: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元、宋在客家母亲河之战?

元、宋在四川之战, 谁知元、宋在客家母亲河之战?
====================================================
http://tieba.baidu.com/f?kz=165039885
2            每个红安人必须要了解的历史
       
  据新编《麻城县志》、《红安县志》载:麻城县原有版图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现约有3607平方公里,析出仙居乡约千余平方公里(原孝感乡面积为千余平方公里,占麻城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黄安县原有版图面积约1976平方公里(民国时期划出180平方公里与河南新县及湖北大悟县,现版图面积为1796平方公里)。由此可知,黄安县有近半人口和土地是从麻城县柝出,而大部为原孝感乡属地,原孝感乡小部属地留在了麻城县。如麻城《邓氏宗谱》载其祖自江西迁来后世居孝感乡邓家塝村,而邓家塝村自孝感乡划入黄安后一直属今麻城市浮桥河乡。

  黄安县自建县至晚清,一直设置三乡(或称为里)未曾更易,即沿用原乡里之名-----太仙(太平乡、仙居乡的缩称)、中和、滠源。民国时实行县、区、会、甲建制,全县设10区,笫五区名为仙居区;1929年5月红七军在黄安建立苏维埃政权,全县亦划为10区,第五区仍名仙居区。1947年9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建立黄安解放区,全县划为7个区,其中有名太仙区者,乃沿袭明清旧称。这里所称之仙居乡,实为原孝感乡旧土之大部,原孝感乡已是有其地而无其名。

  据上,可以确切地说,移民圣地孝感乡地跨今红安县、麻城市,大部分在红安县境内。根据一些载有村落出处的家谱和方志等文献考证,基本可画出一个模糊范围:原孝感乡大致包括红安县的永河、七里坪、火连畈、觅儿、华河、叶河、金厂河、檀树岗、杏花、城关等乡镇(今紫云乡原属麻城县太平乡);麻城市的顺河集、乘马岗、铁门、浮桥河、宋埠、歧亭等乡镇。

  二、麻城、孝感乡移民与“湖广填四川”

  麻城孝感乡向四川移民起自何时于史缺载。据《石柱厅乡土志》载,有陈氏于“宋高宗时由楚北麻城孝感乡同马氏同来”之说。它告诉我们二条重要信息,一是说明孝感乡之名在宋代已有,二是说明至迟在南宋初孝感乡民己零星向四川迁播。然而大规模向四川移民,是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

  大规模移民的要件是迁入地有足够广袤的地理空间容纳众多人口,四川在元明、明清之际具备了接纳大规模移民的条件。

  元、宋之战曾使四川人口锐减。据《内江县志•内江旧户多楚人说》:“宋元争蜀,资、内三得三失,残民几尽。迨元一统,则己地荒民散,无可设官。一时资州、内江、资阳、安岳、隆昌、威远,州县并省,终元代九十年未复,惟安岳复于顺帝至正元年。”这是说四川人被杀得无民可牧,故元朝廷无法设置地方官府。《潼川府志•九贤祠记》载元军屠川云:“元法: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应者,必尽屠之。蜀人如余玠……诸公坚守不下,故川中受祸独惨。”余玠守土抗战八年之久,“使敌不近边,岁则大稔。”(《宋史•余玠传》)余玠遭权臣所忌,召回临安夺职削权,玠郁愤而死,蜀事更无可为之人。于是蒙军如破竹之势攻占全川,所到之处,尽行“元法”。各州县百姓逃之不及,被捕获者以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日日如此,屠杀不止。仅在成都,“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袁桷《清容居士集•史母程氏传》)汉州城破,元军屠城,“血洗焚荡,死者十余万家。”(袁桷《清容居士集》卷34)以每家5 口计,则为六十万人左右!按此数计,元军“屠成都,焚眉川,蹂践邛蜀鼓汉简池永康,而四川人十丧七八”(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论救蜀四事疏》)。又有欲乘舟避兵祸者,因拥挤落水“以数十万计”(佚名《昭忠录》)。据马端临《文献通考•户口二》资料,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四川户数达 2590092户,人口达6610831之多,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仅为12万户,元朝数十年的恢复尚不足宋末的1/20,足见元蒙对四川屠戮之惨。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傅友德等灭明升大夏政权,洪武五年(1372年)统计户数仅84000户,知川人雪上加霜,又遭屠戮,称四川人“十丧七八”是可信的。故向四川移民势在必行
       
       
作者:lwhfzdy
2007-1-20 12:35 回复此发言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9-10-25 09:0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09: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namlow 的帖子

客家话“么答么闪”,“么答闪”就是“么鞑撒”?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09: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namlow 的帖子

可能没元、宋在客家母亲河之战.
因这不是军事要地. 但却成为客家人的摇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18: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30000 的帖子

不讲那么远,我国不久前跟俄罗斯签订了边界协议,清朝老祖宗土地也确认给邻国。为什么没听见共同开发等说法呢?珍宝岛还在我国版图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7 00: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