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蓝田星

我是姓蓝的客家人!想了解有关畲族姓蓝的由来!有那位大哥告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7 20: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广东阳春蓝姓人

我是念七郎后代,我可以补充点族谙的资料吗?非常感谢您对蓝氏作出的贡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0: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姓的来历

第一章
蓝氏姓的来历

[字源]《说文》:蓝,染青草也。蓝指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靛青色染料。
[寻根]《通志•氏族略五》:蓝氏,望出中山,中山太守诸(《战国策》)。
《百家姓考略》云:系出华姓。
春秋后期,楚国有一大夫蓝尹亹,官司蓝县,故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世称蓝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另外,在此前后封于蓝邑的楚国公族,也有人以地名蓝作为自己的姓氏。
据《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故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氏姓源有两说,一说出赢,一说出华姓。
蓝姓是与地名有关的姓氏,陕西蓝田,1963年发现陕西蓝田化石,也叫蓝田人;蓝邑(今属湖北)等都是蓝姓氏所出之地。
据《蓝氏族谱源流》记载:蓝姓的来历说法是神龙皇帝赐姓。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子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蓝姓起源于公元前,蓝姓从春秋、战国时多居于楚国,根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市),蓝氏多居于此,并作为发源地,后来,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迁安徽、江苏、又迁福建、广东,再迁四川和其它地方。

一、姓氏源流
    蓝(L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
    2、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
    3、出自赐姓。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蓝姓与兰姓混为一谈,即把蓝字作为兰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喾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新郑县)火旺公。历年蓝氏兴旺,代代有名人,子孙遍及全国海外。至十代善公助夏禹治水。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山西省安姨县),嗣后,蓝氏子孙又徙迁陕西,隐居长安,甘肃陇西县,湖广荆州、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朱紫坊。蓝氏后人尊昌奇公为蓝姓的始祖。
宗族特征  1、蓝姓当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蓝姓人才济济,惜唐宋之前一度表现得十分沉寂,唐代以后,蓝姓名人竞现史册,表现十分抢眼,既有文臣武将,又有诗人画家、才子佳人。3、解放后由于汉字简化缘故,把蓝姓误写为兰,其实蓝与兰有本质区别,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之后。4、蓝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一百三十一位。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六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二、迁徙分布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唐朝初由豫州迁居于上元。
八世祖蓝宗训唐朝末年因战乱迁河州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十一世祖蓝备,隐居于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
十四世祖蓝万福,又迁居于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
十五世祖蓝吉甫,只身迁居闽之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
十六世祖蓝常新,迁居到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迁居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迁居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
明朝末年二十一世祖念五郎迁居武平(今福建武平县)、念六郎居林坊(今福建省)、念七郎居上杭庐丰(今福建省)。
清乾隆十二年左右三十世祖蓝维栋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平远县(今广东省平远县)迁四川三台县乐安乡、古井镇。
念七郎后裔第三十一世祖蓝如桂从嘉应州长乐县迁三台县老马乡。
念五郎之十二代孙蓝克彬乾隆二年,1737年迁四川巴县白市驿,后又迁四川璧山县(现为重庆市璧山县)。
蓝姓历史上主要居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市)、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作为郡望,当代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二省区,“湖广填四川”时迁来四川一部份,分散全川和今重庆市各地,从闽南迁往台湾省的也较多。
    清代以来传衍到台湾,则分散台北、台中、宜兰、南投、屏东等地,居台湾一百个大姓中的第六十位。闽台蓝姓,大多奉祀赤岭乡石椅村的蓝姓宗祠「种玉堂」为总祖祠。其开基祖地赤岭,旧名「张坑」,雅称「长卿」,在康熙、雍正年间,蓝氏出了几位叱咤风云的开台、治台功臣,如蓝理(1649-1720)、蓝廷珍(1663-1729)、蓝鼎元(1680-1733)。蓝鼎元则为长卿九世(1680-1733,清康熙19年-雍正11年)。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后人尊称鹿洲公。康熙六十年(1721)随堂兄蓝廷珍(南澳总兵)入台,协助平定朱一贵事件。蓝鼎元出入军府,筹画军机,平台后又住在台湾一年多,为开发台湾立下很大功劳,其著述甚丰,有《鹿洲初集》二十卷、《东征集》六卷、《平台纪略》一卷、《鹿洲公案》二卷等。时人称誉他是「经世之良材」,所提的系列治台良策,都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蓝姓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是第六十六大姓。对于蓝姓的起源,古书中未有十分详尽的记载,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受封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人们称他为“蓝君”。可能是他的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中的“蓝”为姓。古书记载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蓝姓郡望中山,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具体如何,古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蓝姓现多被误写成“兰”姓,但是,两者起源并不相同。蓝氏有悠久的氏族历史。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炎帝号曰神农,乃始祖也,十一世传至榆罔(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考:神农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应为神农之第四传,原《蓝谱》所记帝榆罔为十一传,这在辈序上有出入),迁空桑(今山东省曲阜县),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秀兰一株,值帝后宫降生一子,帝甚欢悦,以贡兰赐姓蓝取名昌奇,及长分封汝南,遂以此地为郡。”继后,随朝代更迭,后裔因受历代战火影响,或受封随居,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自北向南搬迁蕃衍。唐中宗天授元年(690)传至108世明德,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自北豫迁建康(今江苏省江宁市),居上元县朱紫坊,为江南开基1世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江南15世(受姓122世)吉甫,遭金人之乱,弃建康句容,奔闽居福清五福乡,为蓝氏入闽始祖。广东省潮汕蓝氏大多是明清时从漳浦迁入的,漳浦的蓝姓种玉堂则是由蓝元晦于明初由江西迁居漳浦亭岭下尾后开创的。蓝元晦被追认为种玉堂三世祖,其祖蓝炯为一世祖,父蓝琛为二世祖。蓝元晦生三子:长子庆福(四世)居苌坑(今赤岭),为漳浦蓝姓始祖;次子庆禄,迁蓝教(今隆教),为龙海蓝姓始祖;三子庆寿,迁居广东大埔河廖(今湖寮),分支又迁饶平蓝屋村。据蓝氏族谱记载实际来源于畲族的创世传说,远古盘瓠的次男蓝光辉,封护国侯,处汝南郡。
蓝姓是畲族的第一大姓,广布于闽、粤、赣山区。宋元之后,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躲避汉族的屠杀,或者是出于对汉族文化的崇敬,总之改变了自己的族称。这种状况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的漳浦、龙海、上杭,广东的大埔、饶平等地的蓝姓才突然恢复为畲族,总人数达几万人。而族源相同,散布于海内外各地的更多蓝姓族人,至今仍以汉族面目出现。
潮汕的蓝姓,还有一支是由铁安公直接从漳浦迁居而来的,初居澄海大衙,再蕃衍至樟林、河浦、达濠等地。入潮时间应在明初,因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世居漳林山边的十五姓排户具呈潮州府,请求筑寨屯聚防御寇盗,十五姓中就有蓝姓。
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与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祥地,表明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汉魏之后,蓝姓以上述三地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南徙于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者。蓝姓大举南迁于隋唐间,其中汝南郡一支蓝姓迁居今福建上杭蓝尾驿,后周广顺二年(九五二年),其裔蓝有善迁居会同里蓝家庄,有善后裔分迁清流、顺昌、石城。蓝姓入居广东亦在唐末五代间,宋初之广东南海人蓝继宗便为此支裔孙。
据广东五华《蓝氏族谱》所载:“十七世万一郎,由建宁崇善坊迁居宁化石壁乡。十九世和二郎,于宋时宁化迁居漳州。廿一世廿六郎,徙居广东梅县,为梅县蓝氏始祖,其后分衍兴宁、长乐、宝安、惠州以及浙江杭州。”今福建南部,宋时是蓝姓的繁盛地之一。《广州初集蓝鼎元行状记》载有“蓝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的事实。宋元两代,蓝姓除繁盛于福建外,在广东,蓝姓也繁衍得非常兴旺,并且在宋末元初乱世时大批迁居广西,当然亦有北迁入湖南、四川之地者。
明初,山西蓝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天津、北京、江苏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沿海之蓝姓有渡海赴台者,此间亦有广西之蓝姓播迁云南、贵州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清代,蓝姓分布愈广,今东北三省亦有蓝姓入居。如今,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蓝姓约占全国汉族蓝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三、历史名人
   其代表人物有汉代名士蓝敏。
蓝采和:唐末逸士,传说中八仙之一。他常着破烂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天则在衫内加絮,冬天则卧于雪中。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常醉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乘云鹤去。
蓝继宗:广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时为中黄门,太宗时从征太原,多称旨,真宗时迁为入内都知,仁宗时累迁为宣庆使。
蓝奎:潮州程乡(今广东梅县)人,宋代学者。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过目成诵,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蓝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诗人。绝意科举,专意为诗,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蓝智:蓝仁弟,元末明初诗人。元末与兄往武夷山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蓝玉:明朝人,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大将,骁勇善战,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每战皆先登陷阵,屡立战功,封为凉国公,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族诛,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坐累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将士2万余人。蓝玉,洪武四年(1371),从征虏前将军傅友德参加明军灭夏之战,克绵州(今四川绵阳)。次年,从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败北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师克兴和(今河北张北),俘北元国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肃、青海藏族居住区)获胜。次年还师,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北元太尉纳哈出,乘大雪率轻骑袭破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杀元平章果来,会主力进至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接受纳哈出降,后代冯胜为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获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余人,追获吴王朵儿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师,被太祖朱元璋比为名将卫青、李靖。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明史的记载是“族诛之”,所以族人应不能幸免。杀戮从那年二月开始,至九月,皇帝才下诏说:“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党”指的是丞相胡惟庸,胡是蓝玉的同乡,洪武六年任丞相,至十三年,朱皇帝以“擅权枉法”罪把胡逮捕,后来又加上通倭(日本)、通元(蒙古)等“罪名”把胡处死,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胡党”前后诛连3万多人,史称“胡狱”。
    蓝章:山东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进士,历御史、陕西巡抚等职,官终南京刑部右侍郎。
蓝瑞:河南邓州人,明代学者。正德进士,官终汉中知府,后辞官归里,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
蓝廷瑞:四川保宁(今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正德间起事,转战于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最多时拥众十余万,自称顺天王,后在川北被围求降,寻求缓机,被杀。
蓝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后漫游南北,风格变为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浙派殿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其孙蓝深、蓝涛俱为名画家,得其祖传而善画山水。
蓝正春,庐丰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待父母极孝,待老母93岁辞世,方出任安仁县令,在任有惠政,深得民心,告老回乡后,日以著述自娱,所著书目有《四书一得录》,《左传抄略故事集》,《腋考盤集》,《青云楼稿》等,而今在城区大众巷内还有“进士牌坊”以示纪念,牌坊为门楼式,单檐双披,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竖刻“恩荣”“流芳”四字,中层横刻“南京户部贵州清史司郎中吴湘 ”字样,高8.46米,宽7.35米,有中门和左右侧门,门条柱石刻龙凤图案,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蓝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学者。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著有诗集《采饮集》。
    蓝廷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年间由把总升任温州游击,屡败海贼。福建漳浦人,清代将领。康熙间又升南澳镇总兵。随施琅入台湾,平剿朱一贵有功,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历任台湾总兵升迁至福建水师提督。
蓝  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斗南,庐丰乡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任福清县教渝,任中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未再复出。他虽家贫如洗,却廉谨自守,不妄取一分一厘,他立下誓言:“宁可吃番薯度日以终此生”。
蓝天蔚:湖北黄陂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弁学堂教员。武昌起义时,他与吴禄贞、张绍曾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逃于上海后,被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司令。一九二一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不久被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庭辉:庐丰乡人,参加了红军和长征,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蓝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蓝侨少将
    蓝侨(1911-1998),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5纵队勤务员,红4军第10师29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事师279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师政治部秘书长,红31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第3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第4支队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抗大第4分校训练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松江军区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39军事家15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动员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4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蓝文兆少将
    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3团宣传分队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4师政治部宣传分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宣教股长、师政治部教育股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山东泰西陆房、山东费县白颜等战斗。1943年进入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2旅五团政治委员,热河军区16旅48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8纵23师68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参加了热河波罗树、辽西杨仗子、新立屯、辽西会战、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45军13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4师政委后兼代师长、师长、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16军46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参谋长,总参军务动员部部长。1970年到197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后调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贡献。是甘肃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仅上杭就出现了红军二十四纵队司令员蓝夏桥、红军福建独立师某团团长蓝武华、红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团长蓝占开、红军第十二军参谋长蓝选焕、杭武县赤卫团政委蓝树荣、新四军七师五十一团团长蓝锡仁、中国共产党瑞金县委书记蓝洪翔等252名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氏族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郡望堂号

四、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蓝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属于巨鹿郡。汉高帝时设置中山郡,汉景帝时改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即今河北定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国以西,唐县、新乐以东,滹沱河以北地区,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北部地区。
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即今山东莒县),后改名东安,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阴、沂源等地;
汝南郡,汉代设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颖河之间。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2、堂号
    戒君堂:春秋楚昭王时,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之仇,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到成臼河边。这时有一条船离开岸边,昭王认得船上是蓝尹亹及其妻儿,就大声喊:“快让我上船!”没想到蓝尹亹毫不理睬。昭王又大叫了好几次,蓝尹亹才回答说:“自楚立国以来,从没一个国君丢弃过国都,现在楚国灭亡都是你的错,你还过河干什么呢?”昭王没有办法,只好从陆路逃到随国。后来昭王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复位,这时蓝尹亹又来求见。昭王一听说他来了,顿时大怒,要把他抓起来。令尹子西在旁劝阻说:“他敢来总有道理,先听听他怎么说吧。”昭王于是派人去问,蓝尹亹回答说:“上一任令尹子常就是因为积怨太多,引起国人不和,所以败给吴军。现在大王还想走他的老路吗?我在成臼河不救大王,是为了惩诫大王,希望大王有所改变。我现在来就是看看大王改了没有,大王若仍不愿改,楚国就完了,既然如此,我这条命又有什么值得顾惜的呢?”昭王为了警诫自己,于是重新任用了蓝尹亹。
    种玉堂:种玉堂得名于郡望汝南。相传蓝氏得姓始祖昌奇受封汝南郡,又称蓝田,以产美玉出名,故有“蓝田种玉”之称。蓝氏族谱对祖先有几种说法,一是以炎帝神农为受姓远祖,共传108世,到唐朝武周时,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之父、扬州节度使蓝明德成了江南始祖;二是以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的蓝吉甫为入闽始祖(受姓122世,江南15世)。之后万一郎(江南17世)迁宁化石壁,和二郎(江南19世)徙长汀“牛栏祖地”。按此推算,漳浦种玉堂始祖念七郎蓝炯为受姓128世,江南21世。
    此外,蓝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等。


五、蓝姓宗祠通用对联
〖蓝姓宗祠门眉题辞〗
明德世弟        
彩和遗风  
“明德世弟”颂扬明德公风范。谱载明德公为蓝氏第108世祖,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官至杨州节度使,为江南开基始祖。
“采荷遗风”,“采荷”亦作“彩和”、“采和”。是蓝氏第109世祖,明德公之子也。蓝采荷是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朝廷谏议大夫,因谏权臣杨国忠被谤见黜,解职归家,身终南山为逸士,修炼成功,白日升天,古今相称大罗仙(八仙之一)。有诗赞曰:“解印辞朝就学仙,炼丹成日上青天。有子流芳无后虑,逍遥快乐海云边。”

〖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福州望重;
即墨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程乡人蓝奎,字秉文,小时候家贫,借书苦读。中进士后,官博士,曾奉诏在福州点校文章。气节与文章一并出名,学者称他为蓝夫子。下联典指明代即墨人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当时,大臣张璁迎合世宗旨意讨论大礼,蓝田反复抵制,先后七次上疏,以至受杖刑被打成重伤,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又弹劾陈洸违法的事,正直的名声震动一时。著有《北泉集》。
福州望重;
泉郡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读书课子;
推产分俸。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蓝瑞,仁惠清廉,知议中府归,囊无余资,惟读书课子。下联典指明•蓝伟,致仕归,推产让兄,分俸恤族。
八闽望重;
凉国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蓝奎,第进士,官博士,受诏校文于福州。下联典指明•蓝玉,初隶常遇春,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以征西番功,封永昌侯,后进封凉国公。
衡文望重;
讨贼功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蓝奎以文章气节名,受诏校文,学者称“蓝夫子”。下联典指明•蓝玉事典。
濠梁仙侣;
浙派画家。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蓝采和,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下联典指明•蓝瑛。
汝南世第;
节度家声。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蓝姓的郡望出自汝南。下联典指蓝氏108世入江南始祖蓝明德,官任杨州节度使,故谓“节度家声”。

〖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汝水源流远;
蓝田世泽长。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官庄蓝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昌奇公为蓝氏得姓始祖,封汝南郡(在上蔡之西南,今为汝南县),汝水与汝南指的是同一个地方;据《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即蓝田。子孙以地为氏。蓝田今在陕西省长安县的东南,该处以出产美玉出名,故有“蓝田种玉”之称。
伯麟清廉政;
乘文气节名。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蓝瑞,字伯麟,邓州人。正德年间任常州府摊官,莅政廉明,转南京刑部郎,后升知汉中府,赴任二年,百废俱瘵,不为时所容。比归,囊无余资。惟读书课子,有《求仁录》、《湍南稿》等到。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蓝奎,字乘文,程乡人。官博士,受诏校于福州。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游击驱海贼;
义勇保金瓯。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字荆璞,漳浦人。康熙间由把总擢温州游击,屡败海贼,贼闻风破胆。皆曰::谨避老蓝“。后擢南澳镇总兵。从施琅入台湾,平朱一贵,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卒谥襄毅。下联典指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蓝天蔚(1878-1922),字秀豪,湖北黄陂人。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3年,沙俄入侵我国东北,他发动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队,被推为队长。后因日本政府干涉而被迫解散。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将弁学堂教员。1910年任新军第二即潜逃上海,被民军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驻节烟台。1921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随后被军阀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种传四海皆有庆;
玉出蓝田即望馨。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见上《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汝水源流远;蓝田世泽长》联之注释。
朴树千枝根共本;
汀江万派水同源。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官庄蓝氏宗祠联。上联“朴树”,指该蓝氏宗祠位于官庄朴树下(今树人村内)。下联“汀江”,是闽西最大的河流,上游流经林木葱茏的深山峡谷,一路上汇集山泉、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回环曲折,汇成大川奔流南下。流经流经福建省长汀、武平、上杭等县,再经永定县流入广东。在广东省大埔三河坝与梅江汇合称为韩江。主流在广东省澄海县入海,全长328公里,其中福建省境内285.5公里。
源自春秋流芳远;
望出汝南世泽长。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蓝姓的得姓源流为春秋时期。下联典出蓝姓的郡望汝南郡。
北泉御史声威壮;
浙派殿军品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性耿直,对不法之事则直言纠劾,声震一时。有《北泉集》。下联典指明末画家蓝瑛,字田叔,号蜨首、石头陀。钱塘人。擅山水,早年风格秀润,后漫游各地,风格变为雄奇苍老。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淅派殿军”。
长景明晕在空际;
金银宫阙高嵯峨。
蓝采和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末逸士蓝采和《踏歌》诗句联。据传,蓝采和夏服絮衫,冬卧冰雪,常于长安市携篮而歌,自号蓝采和。为世所传八仙之一。他的《踏歌》诗,已被《全唐诗》所录。
为邀诗伴寻红叶;
拟入南宫奏玉筝。
蓝瑛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末画家蓝瑛书联。
种德馨香光祖烈;
玉堂高敞耀宗榜。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乡蓝氏家庙种玉堂联。
铜柱海疆曾著绩;
铁衣戎略夙知名。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1)。种玉堂位于赤岭公路东侧,座东北向西南,二进两庑一天井。第二进六楹三开间,主屋左边建前后厢房,中夹开井,三山双坡悬山屋顶。祠宽18米,深28.5米,土木抬梁结构,庙前广场面积约800余平方米。始建於明嘉靖五十五年(1566年),康熙三十四年(1895年)修,1962年、1982年、1996年相继修葺。祠中悬挂朝廷授闽台水陆提督蓝廷珍的平台大将军匾。康熙丙子朝廷授福建水师提督蓝义山的所向无敌匾。雍正十三年朝廷授予闽台水师提督蓝元枚的三赞大臣匾。授予广州府正堂蓝鹿洲的公正廉明匾。种玉堂蓝氏奉蓝氏始祖蓝昌奇的第一百零八世裔孙、扬州节度使蓝明德为一世祖(下同)。
〖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种子耕孙,文风鹊起;
玉堂金屋,甲第蝉联。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乡蓝氏家庙种玉堂联。
潮本思源,怀思忠孝;
宗敬祖奉,祀依纲常。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杭邑城内南门南市巷(原称蓝巷)蓝氏家庙联。
吟咏铿锵,骚人望重;
文章气节,夫子名尊。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蓝元威的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蓝奎的事典。
燕山种英,屏开将军按剑;
蓝田挺秀,门对×马朝天。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2)。
五百多年,源源本本追功德;
二十余世,子子孙孙庆炽昌。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3)。
种义耕礼,念祖宗聿修厥德;
玉笋兰芽,愿子孙长发其祥。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4)。
鸿燕吟诗,博学浩瀚毓俊侯,
骏马驰空,军织蓝世撼中仑。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          蓝氏宗祠种玉堂联(5)。
三楚大巡按,胜国曾持节钺;
六部小宗伯,圣朝与掌丝纶。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6)。
闽山沃土、乔木千枝,七枝竞茂;
汀水清泉,激流万派,一派扬波。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杭邑城内南门南市巷(原称蓝巷)蓝氏家庙联。
由镇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
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赤岭村蓝氏宗祠联。
陈俎豆以四时序事、序齿,共矢真诚昭祀典;  
    聚子姓於一堂兴仁、兴邦,让聿厥德振家声。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澄海市东里镇南盛里蓝氏通祖祠锡庆堂联(1)。南盛里锡庆堂由蓝氏通祖祠及两侧两座大夫第构成,是传统潮汕祠堂及民居建筑,既充分体现四马拖车的建筑风格,又有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的独到之处。大夫第的格局、建筑艺术、嵌瓷泥塑等都充分显示潮汕四点金民宅特色。门楼按三门设制,中门匾额是“蓝氏通祖祠”,左、右门匾是“兰芳”、“桂馥”石刻,花巷门门匾分别是“礼门”、“义路”。门楼内外侧巧妙地采用多幅石刻诗赋、楹联、法器并配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生机盎然的花木,丰富多彩的屋脊屋檐的漏花嵌瓷泥塑。门楼及大厅、拜亭的地面用高级进口釉面地砖。拜亭是庆典和祭祀的场所,兼可作戏台。拜亭是重檐尖山式歇山屋顶,与大厅屋顶的结合是“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屋面飞檐翘首,维妙维肖的泥塑嵌瓷,展示了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气魄。形状为八角形及正方形起线的外八字式八根石柱及柱础,檐下木雕垂花柱及玲珑剔透的木刻构件,对拜亭的轩昂华贵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下同)。
胥训诂、胥保惠、胥教诲,各守尔典率乃祖考;  
    以德进、以事举、以言扬,相观而善达乎朝廷。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澄海市东里镇南盛里蓝氏通祖祠锡庆堂联。
   
六、蓝氏家祠 
蓝氏有一套“敦孝弟,敬祖宗,教子孙”的严格祖训家规,后代都能以慎终追远,敬祖尊宗为荣。在上杭农村蓝姓多数聚居地都建有小家祠。规模比较大,且具有凝聚力的家祠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族谱

第二章

  蓝氏族谱民国誊写本(2005年翻印版)

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二月二十日○
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县南路女土乡地名侯家沟庙子湾,誊于蓝春发之宅内,侯仁星抄。

汝南源流

蓝氏历代宗源

国太史经筵讲,官古○,书于金精山房。

(始祖蓝昌奇)。神农皇帝,来【注:到】二世,三(世),产育不全。
帝初开市,商贾贸易,制耒耜永,强其风上,粮食虽兴,颇有丰荒之处,莫接赈济之,方至帝世始以○,通天下之商贾,聚天下之货物,○○○○○,得便而用之,自此始也。阴阳已判,世间禾季,(丰)荒不测,帝位方通,商贾代代,民效古风。
帝榆本世,古无定姓,呼唤失宜。帝因姓(生)子,以蓝赐之,制为定额,万古钦依。   
(盘)自开辟以来,人无定姓,官无定爵。○○帝通,空桑之中,有熊国君,贡秀一株,值后宫降一(子),帝欢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昌奇。
火旺公,(盖)炎帝时以火纪官,犹今爵级者也。古天○○,赐姓是初为,古今相承不外求,圣旨已传,蓝(氏)千秋,蓝万载,永钦依。
昌奇在世,受姓膺爵,君命是从,嗣续永远,蕃昌无昌,绵绵不息,日月同终者,君父赐姓,取名秉兴,从其父所主。
(盖)我昌奇,(膺)承父赐蓝作姓,即此制为定额不变,嗣续绵绵,(嗣)后子孙布列:冀、青、幽、梁、荆、豫、杨、雍、徐九州之。(蕃延)之盛,遍诸天下者,此公一人之所致也。【注:自古以来,人无固定姓氏,官无固定的头衔级别,很不好称呼。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诗曰:
受姓膺爵封汝南,根深蒂固实难堪;
一株结子传天下,府府州州胜日蓝。
徙江南(一世祖),(蓝)明德一世(第108世),蓝氏之先,多居冀,(唐)代流传,公为鼻祖,发轫【注:创】金陵,绵绵不替,(上古)祖代数之多,莫能序,疑记载。
今以唐(太宗天)授元(年)庚寅则天武后当国,【注: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年号为天授】自此,徙居江南,由豫州边地而迁(建)康【注:今南京市】居之今上元县。
诗曰:
(宦游卜宅居金陵,虎居龙蟠气象新);
(红尘)滚滚生豪杰,历代簪缨辉古今。

彩和公二世祖,道合乾坤,德弥宇宙,(顷刻篷)莱更斗宿,遗子嗣昌,流芳不朽。唐玄开元【注:公元7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公因谏帝荣宠,外戚言词颇切,直忤于权官国。遂即纳迁还官,履解印辞,归家学炼丹。功成潜隐终南山,修炼成功,白(日飞升),古今得称,大罗仙者,即公是也。
诗曰:
解印(辞归)学炼丹,成功白日上青天;
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乐五云端。

三世祖蓝仁,仙人遗迹体习俗异常,怀抱(经纶),(不)事王侯,隐耕种德,奕世其昌。唐开元二十五年【注:公元737年】(丁丑)(左相姚)崇因赈济,经公之舍,即下车相访,与论治国安民之策,上章于君,荐不就。
诗曰:
怀抱经纶隐岩前,野服芒鞋自安然;
出聘荐贤心似石,不思利禄享清闭。

四世祖蓝元隆,凿山营活,种粟止饥,夏葛冬裘,脱俗远非,善身自乐,隐者之辈。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公之友曰:杨绾、李泌者,自幼与公同砚席,及○○○,上章交荐,诏下安车,满轮徵聘,拜谏议大夫,(辞恩)不就,(赦)赐归耕。
诗曰:

文章迭荐沐君恩,丹(诏满轮)下九天;
殊想高父难屈就,辞官不仕于归耕。

五世祖蓝棣,医宗治祖,芳盛华陀,法灵神计,百病炼毛,溥济辞黎,心德日见。宪宗元和七年【注:公元812年】壬辰,左相李绎荐,医帝病,不(日)痊,拜太医院,遂辞,不受职,赏而归。
诗曰:
法灵神妙胜华陀,济人妙药不须多;
一丸能(活沉)疴病,海上仙方信不讹。

六世祖蓝成,务要稼穑,历世耕农,垦地种棉,御腊捍风,暖衣饱食,黎民咸宗。唐文宗开成四年末【注:公元839年】,公居江南,仿北方人,种(棉)作絮御寒,教谕居邻,时乏饥寒冻馁。
诗曰:
历世相传学种棉,弹棉作絮胜似毡;
腊到不妨霜雪冻,暖衣饱食逸林泉。

七世祖蓝安,文宗孔孟,武祖孙吴,才高志广,料量无虚,设策防贼,四境安居。唐禧宗乾(符)三年丙(申)【注:公元876年】关东黄巢【注:黄巢农民起义】作乱,盗贼蜂起,杀人如麻,血流漂杵。公始鸠合,议兵团营,劫寨设策,捍御一乡,安然不遭兵灾。
诗曰:
独善其身隐草庐,深(谋远虑)料无虚;
设预防兵无外盗,一方宁静得安居。

八世祖蓝宗训,黄巢已没,朱温复,天下纷纷公榷远遁,独善其身。唐昭宗光化元年【注:公元889年】,唐末群雄扰攘,各霸一方,朱温据汴梁,茂直入(长)安,世无宁日。公当料度,乱世方(兴未艾)不可息,即携家渡江,迁河洲之(定远)【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山洞而居。
诗曰:
乱辞离乡(眷河洲),山中别是一方天;
祥云封锁无人(到),晨露迷遮百鸟喧。
日永困眠藤作枕,深宵(独)起月灯明;
此间便是蓬莱境,何必桃源去(问仙)。

九世祖蓝昭,五季争强,生灵鱼肉。公预卜知,辟藏山谷,隐逸茅庐,讴歌鼓腹。晋天福元年【注:公元936年】丙申,各所诸节,恃强凌弱,吞占无休,民遭涂炭,公不得已,迁入万之石室隐藏。
自作诗曰:
僻居山谷隔红尘,帝历无颂岁莫寻;
洞(中)梅绽知春到,池内莲开识夏临。
目观游鹿茅林舞,时听飞禽远树声;
信是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雨沉沉。

十世祖一俊公,烟尘已息,文运韦兴,宋皇【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宋朝纪元开启年号建隆】衔极,天下升平,公方踊跃笑出林。
前宋太祖(建)隆二年【注:公元961年】辛酉,天下稍宁,干戈已息,公之徒陈博先生,同列坐山列盘石之上,论及宋祖登基,二人拊掌大笑,曰民德其所,(真)天(子出,天下)定矣。公即离石室山而居,即今之淮临县是也。
自赋诗曰:
干戈已息罢烟尘,喜观清平宋室兴;
锐志举家离石室,安心携(卷)出山林。
廷乔偶禺淮临县,避市离归安乐(村);
构屋荒郊多有趣,惟图快乐值千金。

十一世祖蓝备,四海平安,岁无荒歉,冬无暴寒,黎民乐业,得趣(盘)桓。
大宋淳化元年【注:公元990年】庚(寅)雍熙盛世,久息烟火,四民各就其业,公抱王佐之才,怀经邦之略,犹思乐守田园而不仕。
自述诗曰:
休谒朝廷(学)种田,嚣嚣自乐水中天;
酿成美酒(毛)陶醉,木枕蓑衣卧月眠。

备公,即字乔子,升号明阳子,十二岁能诗文。相者曰:子有异骨,学士必相,学道必仙。乔曰:轩冕,非吾愿也,飞升耳。
仁宗朝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注:今安徽省霍山县】,云游七年,常吹铁笛,出丹一粒。黄金数斤,遗世且嘱,弟侄以承养,竟(不)知所之。
数年后,朝人吴子野忽遇于京师,时同买(瓜),子诣乔公【吴子野对乔公开玩笑说】曰:尘活,吾瓜当(啖)水中,遂溺之,须臾,见浮及水上,皆新(齿)迹。   
乔,后游洛阳,布衣百结,入酒店中,饮酒数(年),有飞云片片,飞仙鹤往往来空中,历历箫管声闻。永乐十三年【注:公元1022年】痒生【注:病死】,古来连、李选等来探于霍山。
见岩上额联云:
人间富贵如尘海, (虚)度春三二月花。
乡人李贵,奇往见,又见壁上诗云: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墨)水未乾(干)贵奇往,见追之合前成一绝,此公之灵显处,如今本乡多生蓝者,其苗裔也。

(人间富贵如尘海,虚度春三二月花。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十二世祖蓝时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圣贤(创制),公心合于诸书之无愧。宋仁宗元年【注:公元1023年】癸卯太平日久,万姓咸亨,公常居于芦舍之旁,每日读书,常日悬云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立修齐治平之业。能行此四者,方为一端方之士也,其时名公英杰皆重之。
(自)咏诗曰:
结屋齐傍苦读书,悬针刺股效先儒;
日新月异惟时习,万轴牙签总不虚。
三箧五车皆览遍,一同理义总包符;
世人若问功名事,韫匮藏之待价沽。

十三世祖蓝章,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效斯学足,三余任余所欲。宋神宗元丰元年【注:公元1078年】(戊午),国泰民安,春和咸稔,贤才在位,我公读父书,努力三余,养成经纶,腹隐平志,乐业锄耕,恒视功名如草芥,斯时国支。
吕余简赠其诗曰:
学贯天人志气高,茅芦虽陋志云霄;
我皇若肯垂三顾,拔取惊人守天(朝)。

十四世祖蓝万福,治极生乱,君政失宜,细观国鉴,今有揆公其明察,动合神机。宋徽宗(政和)七年【注:公元1117年】丁酉,不修国政,大兴士木,亲谗远忠,民怨盗起。公因元月仰观天文不乐,曰:即日国亡家(破),远避莫可全身。遂移家逃走,宗族渡江(建)康居之句容【注:今江苏省句容县】(远)县。
有诗曰:
治极修防有乱时,惟(料)神算合天机;
那时智者觉先避,古今高人共一揆。

十五世祖蓝吉甫,字神嘉。神农九世孙,蓝昌奇公之后,唐开元癸丑【注:公元713年】,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蓝采和公之十四世孙也。
父蓝万福居逮康之上元县时,建宅朱紫坊。
妻韩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过人,常诵司马温公之句,颇积阴功于冥冥中,(为)子孙长久之计者公也。
值宋理宗宝庆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岁),(方遭金胡)扰攘天下汹汹,斯民鲜有定业,胡师游(牧南侵)。
(时)人叹曰:北寇南侵,危安莫卜,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号鬼哭不已。
弃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清县【注:今福建省福清县】之五(乡,开基立)业,蓝氏居闽,蕃蔓之盛,(实)奉公为(鼻祖),葬于(华)国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
自吟一(首诗):       
陡遇胡兵犯帝乡,黎民处处尽遭殃;
犬吠骸骨无埋葬,鸦啄身尸是可伤。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弟兄各分张;
追思(昔)日艰难事,泪洒西风泣两行。

娶福清县林氏女七娘,终葬于华阳谷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灵、常秀)。

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其(人)豪爽不羁,勇刚过人,岂肉眼能识之乎,公幼(稚时)有巨人志,稍长掀扬于世,富资富甲于乡,闾有(志)向学,常欲(察)天(定)为至人。
宋理宗淳佑六年【注:公元1246年】由(福清)县,从建宁县【注:今福建省建宁县】崇善坊兴基业。有子四人,(俱善)教之,兼能特达时务,彼方贾似道专权,不动(心)术,公即埋头乐隐,惟日与友杨祚、蔡沈、李桐诸贤讲明道学,足迹不入公门,杖编性理,诸书传于(来)世。
其杨龟山赞公:
毓秀秉凛山川地灵人杰;
诗书学贯诸贤闽南第一。

寿享六十六,葬于建宁县之西山,醉翁倒地形庚山甲(向)。后人有诗。
妻福清县李氏女一娘,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建宁县之南(山)岑,海螺形癸山丁向。生五子,蓝万一郎(娶雷氏)、万二郎(娶曾氏)、万三郎(娶罗氏)、万四郎(娶赖氏)、蓝万五郎(娶丘氏)。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字钜大,常新(公之长子),兄弟五人,余外出他处,其人少有异禀(童稚不偏于群辈,乡邦皆器)重之,弱冠即能练达,时务如老成人,居(家有法度,好)贤悦士,一本于衷心之诚,若他众无有伍之者。
宋度宗元年【注:公元1265年】乙丑,贾似道把握朝纲,剥民膏脂,嫉妨贤才,闭塞言路,民怨盗起,北虏方张,建宁城失守。公虑祸及,乃迁于江宁之宁化【注: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开基创业,为彼一世祖也。
有三子,皆英杰,公惟隐逸山林,优游自娱,享年五十六,葬于本处中州坝,上水游鱼形。娶怀上赖六郎之女为配,终葬于夫坟之右,生子三人,熙一郎(娶谢氏)、熙二郎(娶朱氏)、熙三郎(娶刘氏、王氏)。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字子安。蓝万一郎公之三子也,其人天性孝、友善、事父母、克让兄长,乡里以为贤。
有子二人,俱善教之,有发愤凌云之志。乃当时轻文重武,公始改行其义,公素勤于稼穑,循循然能导,其群下家众悦之,平生刚介果敢有为,人无不敬之。解忿息争,入词悦服,(盖)其盛德有以致也。享年七旬七,葬于水口卧牛冈后。
和二郎迁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坪岭水口,拾骸骨大葬于牛栏内,今曰牛栏祖是其墓也。
妻王十七郎女王云英,享年七旬二,葬于水口卧牛冈后,和二郎亦移坪岭,同夫骸俱大葬于牛栏内。生子三人,和一郎(娶徐氏)、和二郎(娶李氏)、和三郎(娶温氏)。

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乃熙三郎之次子也。其人兄弟俱不共住,(其为人也),惟其生而颖异,知读父书,刻志立功,(異)于大就,时人以刀笔,吏劝之。公曰:颖厮也,尔何曾期予,于若是耶,(乃)益发愤卓(然与天地)仝春,自一言一行以至终身由之,莫非法度,(泰定二年丙)寅【注:1325年】迁父母骸骨,携家眷徙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城下坪岭,水(口)白云树下构宅而居,当时殡骸安于牛屋之上,候吉地而葬,岂期牛祖开金骸坠下,天与葬,子午坟墓成,高如山立,至今传牛栏祖是其迹也,坐渔翁撒网形,公视大喜遂改建宅舍于坟之下,乐耕田亩以终身,享年七旬三,葬于屋角,头人形。妻宁化坊张氏(月)娥,享年七旬三,附葬于夫坟之右,生一子,曰蓝大一郎。

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乃和二郎之子也。其人深沈、多智,状貌魁梧,度量恢宏,情怀豁达。先娶武坪姚氏刘大二郎女曰三娘,末及生育。因归宁母家,至中途大坪岗,忽有疾风猛雨,立惊昏仆地,从人散(而)即葬焉,雨止坟墓已成,享年三十六,今大坪岗(醉翁)倒地形坐西向东。
继妻本府水门东街曾万三娘,至太宗致和三年【注:公元1326年】丙寅,生一子乳名寅生。明宗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生一子乳名辰生。文宗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生一子乳名庚生。宁宗元统元年壬申(1332年),生一子乳名壬生。(元)统二年甲戌(1334年),生一子乳名甲生。元统四年丙子(1336年),生一子乳名丙生。元统六年戊寅(1338年),生一子乳名戊生,及后七子长成皆英杰斯时也。财丰、业广、家富、人兴,贯朽粟陈,名彰邦域,诸子各有迁乔,自立之志,公亦顺其志,时置基业,均凭亲邻而分析云。
长子蓝念一郎、(次子念)二郎、三子蓝念三郎,分居武平上保张丰,念四郎念分居上保张丰,蓝念五郎分居武平【注:今福建省武平县】,(念)六郎分居林坊,蓝念七郎分居上杭庐丰。
公至大明,(平定江南,国号洪武【注:1368年】斯年甲戌),皆乱稍平,民有(贤)主,公年七十有一,欲巡(诸子各居之处),自水口起发,最后思者,武坪大禾堡念五郎(居)地可其意,夫妇留此,遂为归老之乡。末年蓄积厚置众村、大员塘祭朝等处,共田贰拾叁亩五分,为祭田。命次子念二郎合共五郎共办共祭,订为定日,后照烟,受祭扫诸坟。
洪武十九年【注: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公无疾,整衣端坐,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九,葬于上杭人形宛,蓝穴巽山乾向丙辰分金(向)。
(后人有)诗赞曰:
堪羡坪岭羡大夫,育子七人立规模;
(枝枝)竞秀源流远,世世传芳事迹休。
富有(声名)惊阀阅,贵多廉耻远皇都;
江南派衍金(陵者),名字森森列书图。
蓝大一郎公生。
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今福建省长汀县】。
蓝念二郎大一图祖。
蓝念三朗上保祖。
蓝念四郎上杭【注:今福建省上杭县】平安里祖。
蓝念五郎武平【今福建省武平县】大保祖。
蓝念六郎林坊【注:今福建省】和乡祖。
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注:今福建省漳州市】浙江广东祖。
自神农一世帝来,世代宗源一株结子。

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 ,妣杨氏。
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氏。
二十三世祖蓝赞裕,妣张氏。
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
二十五祖蓝玉昭,妣刘氏。
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
二十七世社蓝积用,妣曾氏、张氏。
二十八世祖蓝君展  妣张黄氏、王氏。
二十九世祖蓝汝完 ,妣卓氏。

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蓝维栋公生于大清康熙十(七年)【注:公元1678年】,嘉应州平远县【注:今广东省平远县】小柘乡,戊午岁十月初九日戍时(生)。妣赖氏,所生四子长名秀荣、次秀华、三子秀(富、四子)名秀贵,自祖先年迁居四川潼川府三台(西路胄土乡),素勤稼穑,有淳厚之志,后(创)业于三台县(南路)女土乡【注:今三台县古井镇】,地名九曲弯,享年七旬九,卒乾隆二十年【注: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正寝,卜葬三台县西路胄土【注: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小地名斑竹园,安厝作墓巽山干向分金○○,均发各有其所,每年春秋丞赏。
妣(赖氏,生于)广东,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甲戌岁,闰五月十九(日)酉时,(享)年六十五岁,终于戊寅岁三月二十六日巳时寿终。○○端安葬,后迁骸于业乙山辛向未曾抱整坟墓,(子)孙合从等卜吉,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壬午岁壬子,壬申日戊申时,迁复就穴、安葬,立碑抱坟修墓,(花银)费数两,每年祭扫以为子孙永远绵绵之序。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乃维栋公(长子),秉性刚直,生广东省,康熙六年【注:1721年】○○○○时生,从广东七十岁,仁公接往上川【注:意为蓝维栋七十岁时,仁公应是蓝凤仁,当时还是婴儿】,荣(享年八十三,亡矣葬岚靛)山,葬左家业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卜吉地,买(三台)县西路胃土乡,左家沟左姓业地,迁骸寅山兼艮坐丙寅向丙甲二八分,金山运,丙辰穿山甲寅术山命在寅仙祖壬辰,葬期课道光戊子年(公元1828年)九月壬戌二十九丙寅甲午时,安筋作墓,本年戊子冬月甲子初八甲辰,甲子时立碑,就时迁骸安葬。
凤仙不祀,○○○○挨墓作冢。
妣谢氏安葬广东省嘉应(平)远县小柘乡,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蓝凤仙无子。
蓝凤仁,妣林氏。
蓝凤礼,妣袁氏。
蓝凤能,妣黎氏。
蓝凤才,妣徐

三十二世祖蓝凤礼,排行第三,生清乾隆九年【注:公元1744年】甲子岁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寿六十一岁,(故)于嘉庆九年【注:公元1804年】甲子岁,四月二十五日巳时亡故,葬于左家横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二十七年(注:公元1762年)壬午岁八月十七日亥时,系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七十五岁,亡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岁,七月○○卯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生三子,长蓝禄树、次芳树、三华树。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长子蓝凤先,不祀。
次房蓝凤仁,妣林氏。
三房蓝凤礼,妣袁氏。
四房蓝凤能,妣黎氏。
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六子。
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
          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凤礼公之长子也,生乾隆四十七年【注:公元1782年】壬寅岁,三月十六未时,系空山子人氏,享年六十一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岁八月十三日午(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
妣赵氏生于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日)子时,系中江县双河口人氏,享年八十四岁,亡于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时告终,葬于侯家沟李家湾为(坟)。
生六子,长曰千、次曰万、三曰通、四曰(达、五)曰和、六曰富。

三十四世祖曰和,禄树公之五子也,(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日午时,潘家(坝)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34年【注: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葬于倒坐庙ОО山庚向,沟尾半坡为坟。
妣杜氏,生于道光癸卯年(公元1843年)四月初ОО时,亡于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正月二十一午时,ОО葬于侯家沟庙子湾为坟,癸山丁向ОО,为记书岩洞生长人氏,生三子四(女),子春玖、次子春发、三子春林。
【注:另有一单张谱】:
故高祖秀荣公大人。故曾祖凤礼公,颜氏。祖考禄树公,赵氏。大伯父曰千公,王氏。二伯父曰万公,邹氏。三伯父曰通公大人。四伯父曰连公大人。幺叔父曰富公,赵氏。显妣蓝宅,杜氏。外公杜如兴,李氏。故显考蓝公讳曰和老大人,魂下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午时,系潘家坝生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戊申年【注:公元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孝男春玖,蒋氏。春发,李氏。春林,朱氏。孙茂万、茂英、茂芳、茂海、茂莲、茂藩,茂О、ОО。  南路女土庙子湾。


历代祖宗次序
一世(始)祖神农赐姓蓝昌奇。
(一世祖)蓝明德,二世祖蓝彩和,三世祖蓝仁公,四世祖蓝元隆,五世祖蓝棣公,六世祖蓝成公,七世祖蓝安,八世祖蓝宗训,九世祖蓝昭,十世祖蓝一俊,十一世祖蓝备,十二世祖蓝时用,十三世祖蓝童,十四祖蓝万福,十五世祖蓝吉甫,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妣李氏生,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万五郎。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妣赖氏,生子熙一郎、熙二郎、熙三郎。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妣王云英,生子和一郎、和二郎、和三郎。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妣张月娥。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二十一世祖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蓝念二郎大一图祖。蓝念三郎上保祖。蓝念四郎上杭平安里祖。蓝念五郎武平大禾保祖。蓝念六郎林坊祖和乡祖。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浙江广东。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妣杨孺人。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孺人。二十三祖蓝赞裕妣张孺人。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二十五世祖蓝玉昭妣刘氏。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二十七世祖蓝积用妣曾氏、张氏。二十八世祖蓝君展妣张氏、黄氏、王氏。二十九世祖蓝汝完妣卓氏。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省。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三十二世祖长子凤先不祀,次房蓝凤仁妣林氏,三房蓝凤礼妣袁氏,四房蓝凤能妣黎氏,五房凤才妣徐氏。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五子),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2005年续编撰: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发,系曰和之二子,妣李氏。生四子二女,长子蓝茂万、二子蓝茂仕、三子蓝茂顺、四子蓝茂遂,大女蓝茂英、二女蓝茂芳。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万,系春发之长子,妣雍氏。生两子一女。长子蓝宇云,女蓝桂芳,二子蓝宇贵。
第144代,三十七代蓝宇云,系茂万之长子,妻张兰英,生六子一女。长子蓝福明(十岁溺水亡)、二子福平、三子福祥、四子福招、五子福君、六子福成、幺女福蓉。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平,妻谢晓丽,独生女蓝青。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青、蓝田锐、蓝田甜、蓝田文、蓝田林、蓝田春、蓝田俊。
第147代,四十代:任兰婷嘉

蓝氏字派(辈份排序)
广东入川辈份:维秀凤树曰
其后为:
春茂有福田,永宗朝家全;
正大廷清远,宏安万世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0: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的说明

蓝氏族谱宗源目录

编者的说明………………………………………… 1
第一章  蓝氏姓的来历…………………………… 1
第二章  蓝氏族谱民国誊写本(2005年翻印版)… 4
第三章  “湖广填四川” 蓝氏第21代念六郎
后裔家谱…………………………………24
第四章  蓝氏第21代念五郎后裔信息………… 84
第五章  蓝氏第21代念七郎后裔家谱………… 86
第六章  蓝氏辈份排序 ………………………… 97
第七章  蓝氏家族辈份称呼 …………………… 100
第八章  当今“蓝”姓汉字的习惯写法……… 101
第九章  蓝氏家族本门的信仰………………… 102
第十章  蓝氏家族本门的习俗………………… 106
第十一章  蓝氏家族性格、人品、家风……… 109
第十二章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三台、绵阳人的
来历…………………………………… 111
第十三章  蓝氏家族本门入川以来国事家运… 121
第十四章  家谱传抄、撰写和祭祖集会纪事… 132
第十五章  蓝氏族谱民国十五年誊写本复印件
…………………………………… 136


家谱编者的说明

家谱是记载家史,记录家族重大变迁,传承家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编撰、传抄和珍藏家谱是祭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继承家族优良传统的重要方式,是追根寻源,认祖归宗的重要形式,是具有神圣的、烟火传递性质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移民来川的蓝氏后裔具有强烈愿望和热情编撰、保存、了解蓝氏家谱,了解蓝氏家族的发展史和重要变迁。
《蓝氏族谱宗源》是记录先辈的历史和创业之路,知晓祖辈来龙去脉,是发扬家族文化,激励后人奋发创业,光大家族精神,缅怀先辈的重要精神食粮。是家族的发展历史,是文字记载先辈的历史足印,是考证家史的重要工具,是家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现存《蓝氏族谱宗源》是1926年丙寅12月(民国十五年)誊写于四川省三台县南路女土乡(今古井镇)侯沟蓝春发家,侯仁星(年很长的教书先生)抄。此版本字体工整、笔风良好。
蓝春发家珍藏的这本老家谱,虽保存不是很好,有多处残缺,却是唯一最老的、可以考证蓝氏本门家史,最有用、最有价值的蓝氏家谱文物。其中第二十二代至二十九代的资料很简略,这是一大遗憾。此版本原件现在保存于蓝福平家中。
蓝氏家族其他支系后裔传下来的家谱都很简略,有的是近年重新续编的,没有照原件照抄编录,失去了原貌,家谱历史价值大大降低。
蓝福平2005年续编撰《蓝氏族谱宗源》时,不但有照原件抄录打印版本,且加上了标点符号,改原竖排书写为现在横行书写版,还适当添加了部分注解,而且将1926年蓝春发家抄录的《蓝氏族谱宗源》复印件一并归入,编为专章,以备后人考证,也为将来发现本族收藏的其它版本的《蓝氏族谱宗源》进行比对、校验和考证。本次共印40本。
蓝氏入川第二代大房蓝秀荣三台县后裔、第二代二房蓝秀华、三房蓝秀富、幺房蓝秀贵后裔家谱资料,由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搜集资料,蓝以万执笔编写初稿,特别是蓝以万费心四处打听本门蓝氏后人的现在居住地方,并代为理顺辈系血源关系,为其写谱,蓝福平整理、校验、编印成书。
本次编辑将蓝以万搜集到的蓝氏第二十一代蓝念七郎后裔的家谱一并归入,列为专章,还将蓝念五郎后裔今在重庆璧山县的信息作了记叙。
也还初步获得信息,四川三台县老马乡、刘营镇、长乐乡,四川中江县等地蓝氏后裔是与我们同祖同宗的,由于代系久远,取名辈份各行一套,再加之无原始蓝氏老谱,不便将其一一征集,收归编辑,待今后有机会,理清代系宗源,将其编辑入册。
族谱编写中凡月日用大写的表示是农历,阿拉数小写的是国历。
2005年续编的族谱,新版家谱在打印原版家谱文字中,其“()”内文字,一是考证此段前后其意而推测所加,二是古汉字繁杂、生僻,已停止使用,故以简化字或通假字替代,三是因现在是计算打印,其计算机内所装字库有限,无法将所有古今汉字一一打印出来,便用其意相同的汉字替代。“【】”内的文字是此次所查阅资料所加。“○”是用来占据原谱残缺位置的,表示原谱此处文字缺失。
为弄清楚本门从广东迁徙四川的原由,特以专章叙述了明末清初国家的重大事件,着重介绍了“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以此告之后裔,蓝氏先辈从广东来到四川的历史背景。
为使后裔们了解蓝氏本门入川以来的命运和国家历史背景,特以专章叙述了蓝氏入川二百多年以来的国事家运,告之后裔,老百姓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是相关的,概略介绍了蓝氏本门入川以来的生活状况和各个时期国家的历史背景。
为使蓝氏后裔知道,我们的姓氏本应为“蓝氏”而不是“兰氏”姓,由于当今社会上人们误将“兰”混淆为“蓝”的简化字,加之近几十年国家几次进行全国人口统计填报表册,填写人员图简便,误将“蓝”简写为“兰”,加之办理居民身份证也图简便,均将“蓝”写为“兰”氏姓,对这一点作了专章叙述。
本次编撰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望谅解,并自行纠正。
蓝福平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广填四川” 蓝氏第21代念六郎后裔家谱

第三章
“湖广填四川” 蓝氏第21代念六郎后裔家谱

一、入川第一代
三十世祖兰维栋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生于清康熙17年(1678年),戊午年(农历)十月初九,亡于乾隆21年(公元1756年),丙子年(农历)冬月十八,享年79岁。迁移葬于潼川府西路胄土(今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也称天马一村),老地名为斑竹园、撮箕沟口,后靠小山包(名圆包山),前有黄泥堰,座西向东,面向小平坝,坟茔亩余,因听信阴阳先生言不立碑、不用条石箍坟,土堆坟茔很高大【注:2004年2月9日,蓝以万、蓝福祥访问乐安乡村(斑竹园)老农赖道义、赖茂华、赖茂久、赖茂顺、赖茂先、赖茂万六人,都说“大跃进”时毁坟开荒,为旱地耕种至今。2005年4月3日蓝宇云、蓝以万、蓝福平、石正荣等19人在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圆包山下乡村公路边访问当地赖姓老农说,1958年坟被毁,开垦成地种粮至今。现场见到是一块斜坡地,种的小麦,黄泥堰早巳填平为田,后面山包尚在,柏树、杂树生长茂盛。】
妣赖氏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年(农历)闰五月十九,故于乾隆23年(1758年),戊寅年(农历)三月二十六,享年65岁。
现存墓位于现四川省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胡家湾大梁子上,碑立于大清道光二年(1822年)(农历)十一月初二。墓、碑保存完好,碑文清楚。

蓝福平于2005年4月3日在赖氏祖婆墓抄录碑文。

碑文见如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川第二代长房蓝秀荣及后裔

二、入川第二代长房蓝秀荣及后裔
第138代,三十一世祖蓝秀荣,生于康熙60年(1721年),辛丑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故于嘉庆9年,甲子年(1804年),享年83岁。清道光8年(1828年),戊子年(农历)九月二十九,迁葬、立碑于左家沟(现三台县进都乡龙凤村二社),墓完好,碑完好,墓后有两大石包,右侧有蓝春海墓及碑,左侧有几户住户)。
妣谢氏。生五子,长子蓝凤先,无后。次房蓝凤仁妣林氏,三房蓝凤礼妣袁氏,四房蓝凤能妣黎氏,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蓝福平于2005年4月3日在入川第二代蓝秀荣墓抄录碑文。

碑文见如下抄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入川第二代

第139代,三十二世祖蓝凤礼,生于大清乾隆9年(1744年),甲子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地址广东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年61岁,嘉庆九年(1804年) (农历)四月二十五故,葬于三台县侯家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27年(1762年),壬年(农历)八月十七,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75岁,故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年(农历)七月初四。
长子蓝禄树、次子蓝芳树、三子蓝华树(因听信算命先生言此代辈份字“树”都移姓名尾)。

第140代,三十三世祖蓝禄树,生于清乾隆47年(1782年),壬寅年(农历)三月十六,亡于清道光22年(1842年),壬寅(农历)八月十三,享年61岁,葬于艾家沟。
妣赵氏生于清嘉庆4年(1799年),己未年(农历)正月十六,故于清光绪8年(1882年),壬午年(农历)冬月二十九,享年84岁,葬于侯家沟李家湾。生六子:兰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第141代,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赵氏,生二子。

第141代,三十四世祖五子蓝曰和妣杜氏,生于清道光10年(1830年),庚寅年(农历)七月十四,故于清光绪34年(1908年),戊申年(农历)二月二十四,享年78岁。妣杜氏,生三子,长子蓝春玖、二子蓝春发、三子蓝春林。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发,生于清同治9年(1870年),庚午年(农历)七月十三,侯家沟生长人氏,故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冬月初八,享年76岁,立有碑,现墓、碑完好。
妣李氏,生于(1874年)清同治甲戍年(农历)四月三十日未时、张家沟生长人氏,故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三月初五已时,享受72岁。二位老人同一天葬四川省绵阳永兴镇十二村高庙子陈家沟,立有碑,现墓、碑完好。
蓝春发生四子二女,长子蓝茂万、二子蓝茂仕、三子蓝茂顺、四子蓝茂遂,长女蓝茂英嫁三台县侯家沟,生一子侯廷泽,二女蓝茂芳嫁三台县和平乡唐家,生一子二女,长子唐宗元1953年到黑水森工局伐木,后未归家,二子唐宗发早故,女唐○○。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万生于清光绪26年(1901年),辛丑年(农历)八月初四丑时,出生于三台县古井镇侯家沟,务农,较熟习草药,常为自己或他人采挖些草药治疮、治伤风感冒等小病,会一些木工活,能制作一般家俱、木制用具,故于1971年(农历)四月初五午时,享71岁,葬四川绵阳永兴镇(九村)三官庙村。
妣雍氏元贞,生于1902年(农历)冬月初八子时,梓潼县雍家沟生长人氏,故于1962年(农历)三月初五午时,享年60岁,葬于永兴镇(九村)三官庙村刘家坟。生四子二女,养成二子一女,长子蓝宇云、次子蓝宇贵、女蓝桂芳生于1930年六月初五,嫁新皂乡黄家。

第144代,三十七世祖蓝宇云生于1927年,丁卯年(农历)八月初五戍 时,出生于三台县古井镇侯封井。自学达到初中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从1950年至1996年历任永兴镇三官庙村村长、大队长、党支书记,现住于绵阳城涪城区高水三居委会。   
妻张兰英,生于1932年,壬申年七月二十六日未时,三台县黎树场生长人氏生。
生六子一女,长子蓝福明,1961年小伙食团十岁时,为集体割牛草不慎落水亡故,二子蓝福平、三子蓝福祥、四子蓝福招、五子蓝福君、六子蓝福成、幺女蓝福蓉。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平生于1953年(农历)腊月初一寅时,高级教师。 1973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担任小学、初中教师,小学、初中校长,大学专科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住绵阳城东津路游仙区政府住宅小区。
妻谢晓丽生于1954年(农历)五月初八子时,高级教师。1973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担任小学、初中教师,中师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现绵阳市高新区火炬小学教书,生独生女蓝青。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青,蓝福平之女,生于1979年9月23日,农历闰八月初三午时,2000年9月大学毕业,后川师大本科毕业,分配到绵阳市第九中学教书至今,中国共产党党员。
夫任磊,生于1976年农历十一日初二,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毕业,现绵阳市交通局路政处工作,中队长,蓝青、任磊之女任蓝婷嘉。

第147代,四十世任兰婷嘉,蓝青之女,生于2005年4月17日11时(农历三月初九)。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祥,蓝宇云三子,生于1956年(农历)正月初五午时,初中毕业,当过义务兵,从事建筑业(施工、工程预决算),居住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七村。
妻甘永秀生于1954年(农历)腊月初二已时,初中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自由职业。生一女一男女,蓝静、蓝田锐。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静,蓝福祥之女,生于1980年(农历)腊月十九申时,初中毕业,后函授大专文凭,1997年到绵阳通信行业工作,现为梓潼联通公司副总,居绵阳城。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田锐,蓝福祥之子,生于1987年(农历)五月二十日申时,西南科技大学大专毕业。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招,蓝宇云之四子,生于1958年(农历)正月初八,初中毕业,当过义务兵,现在绵阳综合市场经商,住绵阳涪城区城郊高水三居委会。
妻阳建英生于1962年(农历)十月四日,初中毕业,与夫同经商,生独生女兰芳。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芳,蓝福招之女,生于公元1982年12月24日丑时,现四川攀枝花大学读书。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君,蓝宇云之五子,生于1960年六月初三日寅时,初中毕业,当过义务兵,现在绵阳综合市场经商,住绵阳城高水三居委会。
妻张天蓉生于1962年(农历)九月初四,初中文化,安县花街西岩人,与夫同经商,生长女蓝倩、二女蓝玉。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倩,蓝福君之长女,生于1984年二月十五日寅时,绵阳西科大大专毕业,专升本继续读本科。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玉,蓝福君之二女,生于公元1993年4月21日申时,读小学。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成,蓝宇云之六子,生于1962年(农历)腊月二十五午时,高中毕业,当过义务兵,在永兴镇综会市场经商,住绵阳高新区永兴十二村。
妻王玉兰生于1965年(农历)三月十二,初中毕业,与夫同经商,生子兰田甜。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田甜,蓝福成之子,生于1987年3月12日,职业高中毕业,现为汽车驾驶员。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蓉,蓝宇云之幺女,生于1964年(农历)冬月初一未时,初中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曾经在永兴镇当过妇联干部(聘用),现经营出租车、大货车运输,住高水三居委会。
夫张万松生于1959年12月15日,初中文化,与妻同经营汽车运输。生独生女张黎。
三十九世张黎,蓝福蓉之独生女,生于1991年(农历)7月23日,现读初中。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宇贵,蓝茂万二子,生于1938年,戊寅年(农历)二月十七,初中文化,早年参军后转业到石油部门,勘探石油辗转多半个中国,1999年从天津渤海油田退休,现居于四川绵阳市高新区永兴中学。
妻张素华(张兰英亲妹子,亲姊妹嫁给亲兄弟),初中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41年(农历)二月初八,1964年参加工作,1973年由绵阳城郊乡干部调去天津渤海油田总公司,任工会主席,2000年9月6日病故,享年60岁,安葬于四川绵阳市富乐山百芳公墓。
生四女蓝雁、蓝英、蓝俊、蓝霞(现天津塘沽),均出生四川绵阳县。养子蓝福春。
蓝宇贵续妻蒋素珍生于1953年十二月二十,中专文化,现绵阳市高新区火炬小学教师。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兰雁,蓝宇贵之长女,生于1965年(农历)八月初二,大专毕业,中国海洋石油勘探部工作。
夫李建明,生于1964年12月26日,大专毕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作,生独生女李祉睿(李磬)。
第146代,三十九世李祉睿,蓝雁之女,生于1998年10月7日,读高中。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俊,蓝宇贵之二女,生于1967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本科毕业,研究生,天津塘沽13中教师。
夫郑祖乾,生于1966年一月初七,本科毕业,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公司,船长,子郑融。
第146代,三十九代郑融,蓝俊之独生子。生于1991年3月28日。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英,蓝宇贵之三女,生于1968年(农历)五月初五,大专毕业,中国海洋石油研究院工作。
夫左军,生于1968年正月初七,大专毕业,中国海洋石油股份公司工作,生女左典。
第146代,三十九代左典,蓝英之独生女,生于1992年9月9日。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霞,蓝宇贵之四女,生于1970年(农历)四月初九,本科毕业,天津塘沽农业银行会计。
夫邢磊,生于1971年2月19日,大专毕业,天津塘沽开发区中信实业银行行长,生独生女邢梦琪。
第146代,三十九世邢梦琪,蓝霞之女,生于1997年8月20日。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春,蓝宇贵之养子,1966年收养9岁流浪孩,取名抚子兰福春,现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公司船员(天津塘沽),初中文化,妻钱秀兰,子蓝溪。
第146代,三十九世兰溪,蓝福春之独生子,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仕,蓝春发的第二子,生于民国元年(1910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故于1986年(农历)冬月二十六。
妻李氏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农历四月初一,故于 年 月 日。李氏生女蓝秀英、生子蓝宇先。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秀英,生于1932年冬月二十,现居涪城区石塘乡蟠龙村。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宇先,蓝茂仕长子,生于1935年乙亥年(农历)八月初四日已时,现居绵阳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
妻李云珍生于1938年农历十月五日,故于1974年10月。生五子,长子蓝福金、二子蓝福亮、三子蓝福弟、四子蓝福浩、五子蓝福伟。

蓝茂仕续妻夏全贞氏生于1911年3月10日,故于1987年冬月二十九。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金,蓝宇先长子,生于1961年(农历)六月二十一,初中毕业,现居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
妻李素华生于1961年(农历)八月初四,与夫同务农,生女兰小燕。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小燕,蓝福金之女,生于1984年3月30日,初中毕业。夫李玉全,生于1976年11月12日,初中毕业,生女李兰。
第147代,四十世李兰,蓝小燕之女,生于2004年2月29日。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亮,蓝宇先之二子,生于1963年(农历)六月十六,初中毕业,居磨家乡茅针寺村。
妻李小红生于1966年十一月二十九,初中毕业,与夫在家搞种养业,生女蓝婷婷。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婷婷,蓝福亮之独生女,生于1987年9月24日丑时,初中毕业。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弟,蓝宇先之三子,生于1965年(农历)十月十四,初中毕业,居茅针寺村。
妻王安群生于1968年3月30日,初中毕业,与夫在家搞种养业,生子蓝田春。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田春,蓝福弟之独生子,生于1991年(农历)三月初八日,初中毕业。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浩,蓝宇先之四子,生于1967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 ,初中毕业,居涪城区河边乡场镇,开饭店。
妻唐凤琼生于1965年(农历)七月初七,初中毕业,与夫一道经营小馆子,独生子蓝田俊。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田俊,蓝福浩之子,生于1992年9月26日末时,初中毕业。

第145代,第145代,三十八世蓝福伟,蓝宇先之五子,生于1970年(农历)十月初六日已时,初中毕业,居茅针寺村。
妻李小英生于1976年(农历)十月初四日,初中毕业,与夫在家搞种养业,生子蓝田林。
第146代,第145代,三十九世蓝田林,蓝福伟之独生子,生于1999年7月5日。

第143代,三十六世蓝茂顺,蓝春发之三子,生于民国丙辰年1916年(农历)七月初二日丑时,三台县侯家沟生长人氏,故于二00年九月十九日,妣唐氏生女蓝玉华嫁杨家。
抚子赵成辉。
抚孙女兰福英。
第144代,第145代,三十七代赵成辉,蓝茂顺抚子,生于1949年 已丑年(农历)二月二十五,居绵阳市涪城区磨家镇茅针寺村。
妻黄玉珍生于1951年(农历)九月二十八,与夫在家搞种植业。生女蓝丽春、生子蓝福贵。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丽春,赵成辉之女,生于1974年5月10日,初中毕业,嫁高新区普明垫管所赵。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贵,赵成辉之子,生于1977年(农历)十月初十,初中毕业,居茅针寺村。
妻陈腊梅生于1980年十二月二十日,初中毕业,与夫在家种植业,生子蓝田阳。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田阳,蓝福贵之子,蓝田阳生于2003年10月11日。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英,蓝茂顺抚孙女,嫁绵阳市高新区三河垫(村)居委会,夫辛厚平,生女辛涛。

第143代,三十六世蓝茂遂,蓝春发的第四子,生于1919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卯时,三台县侯家沟生长人氏,故于1985年(农历)九月十九  日。
妣蔡氏,生女蓝宇秀嫁永兴镇三村,女蓝宇凤嫁本村蒋清正居绵阳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女蓝宇群嫁本村黄友成居绵阳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女蓝宇芬嫁新皂乡。
续妣黄氏,抚女兰(别)玉芳(黄氏带来),生于1942年冬17日,嫁绵阳涪城吴家镇,夫唐明义。

第144代,三十七代蓝宇明,蓝茂遂之抚子,蓝宇明(黄氏带来)生于1951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居茅针寺村。
妻金凤珍生于1958年三月十一,生子蓝福强、蓝福国。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强,蓝宇明之长子,生于1977年10月15日,初中毕业,居绵阳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
妻赵小华生于1977年(农历)二月初六,初中毕业,与夫在家搞种养业。生双胎女蓝大红、蓝小红。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大红、蓝小红,福强之女,生于2000年3月26日。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国,蓝宇明的二子,蓝福国生于1987年(农历)七月初九,初中毕业。  

第144代,三十七代蓝宇青,是蓝茂遂与黄氏所生,生于1958年(农历)五月二十日,居茅针寺村。
妻姚凤云生于1963年(农历)五月初十,与夫在家种田,生子蓝福刚。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刚,蓝宇青之子,蓝福刚生于1984年9月24四日,初中毕业。

第141代,第145代,三十四世祖蓝曰富,妣赵氏生两子蓝春海、

蓝春宽。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海,蓝曰富的长子,故后葬于三台县侯家沟,妣杨氏,生蓝茂良。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良妣杨氏生四子,长子蓝宇孝、二子蓝宇兴,其余二子早年流浪未归,不知情况。

第144代,三十七世祖蓝宇兴,生于1925年(农历)十一月七日,故于1999年(农历)腊月二十,葬于绵阳永兴镇四村红岩子山上。
妣杨氏桂珍生于1933年(农历)十一月六日,生女福英、福秀、福碧、蓝燕、子蓝福贵。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英,蓝宇兴之长女,生于1959年(农历)六月十九,初中毕业,嫁刘家,在永兴镇经商。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秀,蓝宇兴之二女,生于1962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日,初中毕业,嫁刘家,在永兴镇经商。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碧,蓝宇兴之三女,生于1969年(农历)冬月二十日,初中毕业,嫁李家,在永兴镇经商。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燕,蓝宇兴之四女,生于1971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初中毕业,嫁余家,在永兴镇经商。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贵,蓝宇兴之子,生于1964年(农历)五月十六日,初中毕业,居永兴镇华裕路,办厂、经商。
妻王志君生于1967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生子蓝田文生、女蓝月伶。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田文,蓝福贵之子,生于1990年1月25日,在校读书。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月伶,蓝福贵之女,蓝月伶生于2003年6月25日。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宽,蓝曰富幺儿,生于同治  年  月,故后葬于四川省绵阳县永兴镇12村高庙子陈家沟山上。
妣杜氏,不知出生、亡故年月。生长子蓝茂森、次子蓝茂林、三女蓝茂贞嫁三台古井何家、四子蓝茂吉、五子蓝茂羊1934年亡故。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森早年病故。
第144代,三十七世黄文明,是蓝茂森的儿(其父早年病故随母改嫁到涪城区河边乡海峰村),生于1938年(农历)六月十六日。
妻胡万珍生于1948年(农历)二月初八,与夫在家务农。生两子一女,长子黄勇生于1972年(农历)十二月初五,妻陈华琼生于1975年(农历)七月十六日。二子黄明田生于1975年三月十日,妻唐华蓉。

蓝茂海、蓝茂莲、蓝茂藩(未知父辈是谁)。

第143代,三十世六祖蓝茂林,曾用名蓝炳云,是蓝春宽的次子,生于1907年(农历)八月十二,1950年曾担任永兴乡长,后务农,故于1986年腊月二十八日,享年79岁,葬于四川绵阳永兴镇四村红岩子山上。
妣刘氏桂珍生于1921年7月15日。生一男二女,子蓝宇忠、长女蓝宇琼、次女蓝宇英。

第144代,第145代,三十七世蓝宇忠,蓝茂林长子蓝宇忠生于1950年(农历)冬月十六,初中毕业,病故于2004年3月17日。
妻刘正菊生于1954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初中毕业。生大女蓝华、二女蓝俊。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华,蓝宇忠之女,生于1978年(农历)正月二十日,高中毕业。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俊,蓝宇忠之二女,蓝俊生于1979年十月二日,高中毕业。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宇群,蓝茂林之长女,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54年(农历)四月十七日,中国共产党党员,高中毕业,住永兴镇华裕路街.1999年提前从永兴供电所退职,现经商。
夫石正荣生于1955年(农历)七月九日,高中毕业,大专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77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乡干部、乡长,现为绵阳市高新区管委会社发局副局长,公务员。生独生女石兰兰。

第145代,三十八世石兰兰,蓝宇琼之独生女,生于1980年三月五日,高中毕业,成都女子特警队服役(大专毕业)满后回绵阳安排工作,现绵阳市卫生局工作。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宇英,蓝茂林之二女,蓝宇英生于1957年(农历)冬月二十三日,初中毕业。
夫余大富,生于1957年(农历)五月七日,经营铁器小企业,生独生女余中惠。

第145代,三十八世余中惠,蓝宇英之女,生于1982年5月23日,南充师院大学毕业,现绵阳市普明中学教师。

第143代,三十六世蓝茂吉,蓝春宽的第四子,生于1918年(农历)冬月初七,亡于1997年五月十六日,享年79岁。
妣曾氏桂珍生于1921年正月二十日,长女蓝秀英、养女蓝玉芳、抚子蓝华贵。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秀英,蓝茂吉长女。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玉芳,蓝茂吉之养女,蓝玉芳,初中毕业,嫁绵阳城郊乡。

第144代,三十七世蓝华贵,蓝茂吉之抚子,生于1964年(农历)五月十二,初中毕业,从事汽车运输业,住永兴镇华裕路。
妻刘正英生于1965年八月初十日,初中毕业。生子蓝佐麟、抚女蓝静文。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佐麟,蓝华贵之子,生于1988年八月初七日,初中毕业。

第145代,三十八世蓝静文,蓝华贵之抚女,蓝静文生于1993年(农历)四月初四。

第146代,第三十九世:蓝青(女)、蓝静(女)、蓝田锐、蓝芳(女)、蓝倩(女)、蓝玉(女)、蓝田甜、蓝溪、蓝婷婷(女)、蓝小燕(女)、蓝田春、蓝田俊、蓝田林、蓝田阳、蓝大红(女)、蓝小红(女)、蓝田文、蓝月伶(女)。
第147代,第四十世:任蓝婷嘉(女),李蓝(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15: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姓的来历

湖第一章
蓝氏姓的来历

[字源]《说文》:蓝,染青草也。蓝指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靛青色染料。
[寻根]《通志•氏族略五》:蓝氏,望出中山,中山太守诸(《战国策》)。
《百家姓考略》云:系出华姓。
春秋后期,楚国有一大夫蓝尹亹,官司蓝县,故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世称蓝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另外,在此前后封于蓝邑的楚国公族,也有人以地名蓝作为自己的姓氏。
据《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故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氏姓源有两说,一说出赢,一说出华姓。
蓝姓是与地名有关的姓氏,陕西蓝田,1963年发现陕西蓝田化石,也叫蓝田人;蓝邑(今属湖北)等都是蓝姓氏所出之地。
据《蓝氏族谱源流》记载:蓝姓的来历说法是神农皇帝赐姓。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子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蓝姓起源于公元前,蓝姓从春秋、战国时多居于楚国,根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市),蓝氏多居于此,并作为发源地,后来,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迁安徽、江苏、又迁福建、广东,再迁四川和其它地方。

一、姓氏源流
    蓝(L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
    2、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
    3、出自赐姓。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蓝姓与兰姓混为一谈,即误把兰作为蓝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喾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新郑县)火旺公。历年蓝氏兴旺,代代有名人,子孙遍及全国海外。至十代善公助夏禹治水。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山西省安姨县),嗣后,蓝氏子孙又徙迁陕西,隐居长安,甘肃陇西县,湖广荆州、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朱紫坊。蓝氏后人尊昌奇公为蓝姓的始祖。
宗族特征  1、蓝姓当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蓝姓人才济济,唐代以后,蓝姓名人竞现史册,表现十分抢眼,既有文臣武将,又有诗人画家、才子佳人。3、解放后把蓝姓误写为兰,其实蓝与兰有本质区别,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之后。4、蓝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一百三十一位。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六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二、迁徙分布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唐朝初由豫州迁居于上元。
八世祖蓝宗训唐朝末年因战乱迁河州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十一世祖蓝备,隐居于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
十四世祖蓝万福,又迁居于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
十五世祖蓝吉甫,只身迁居闽之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
十六世祖蓝常新,迁居到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迁居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迁居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
明朝末年二十一世祖念五郎迁居武平(今福建武平县)、念六郎居林坊(今福建省)、念七郎居上杭庐丰(今福建省)。
清乾隆十二年左右三十世祖蓝维栋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平远县(今广东省平远县)迁四川三台县乐安乡、古井镇。
念七郎后裔第三十一世祖蓝如桂从嘉应州长乐县迁三台县老马乡。
念五郎之十二代孙蓝克彬乾隆二年,1737年迁四川巴县白市驿,后又迁四川璧山县(现为重庆市璧山县)。
蓝姓历史上主要居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市)、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作为郡望,当代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二省区,“湖广填四川”时迁来四川一部份,分散全川和今重庆市各地,从闽南迁往台湾省的也较多。
    清代以来传衍到台湾,则分散台北、台中、宜兰、南投、屏东等地,居台湾一百个大姓中的第六十位。闽台蓝姓,大多奉祀赤岭乡石椅村的蓝姓宗祠「种玉堂」为总祖祠。其开基祖地赤岭,旧名「张坑」,雅称「长卿」,在康熙、雍正年间,蓝氏出了几位叱咤风云的开台、治台功臣,如蓝理(1649-1720)、蓝廷珍(1663-1729)、蓝鼎元(1680-1733)。蓝鼎元则为长卿九世(1680-1733,清康熙19年-雍正11年)。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后人尊称鹿洲公。康熙六十年(1721)随堂兄蓝廷珍(南澳总兵)入台,协助平定朱一贵事件。蓝鼎元出入军府,筹画军机,平台后又住在台湾一年多,为开发台湾立下很大功劳,其著述甚丰,有《鹿洲初集》二十卷、《东征集》六卷、《平台纪略》一卷、《鹿洲公案》二卷等。时人称誉他是「经世之良材」,所提的系列治台良策,都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蓝姓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是第六十六大姓。对于蓝姓的起源,古书中未有十分详尽的记载,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受封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人们称他为“蓝君”。可能是他的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中的“蓝”为姓。古书记载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蓝姓郡望中山,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具体如何,古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蓝氏有悠久的氏族历史。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炎帝号曰神农,乃始祖也,十一世传至榆罔(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考:神农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应为神农之第四传,原《蓝谱》所记帝榆罔为十一传,这在辈序上有出入),迁空桑(今山东省曲阜县),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秀兰一株,值帝后宫降生一子,帝甚欢悦,以贡兰赐姓蓝取名昌奇,及长分封汝南,遂以此地为郡。”继后,随朝代更迭,后裔因受历代战火影响,或受封随居,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自北向南搬迁蕃衍。唐中宗天授元年(690)传至108世明德,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自北豫迁建康(今江苏省江宁市),居上元县朱紫坊,为江南开基1世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江南15世(受姓122世)吉甫,遭金人之乱,弃建康句容,奔闽居福清五福乡,为蓝氏入闽始祖。广东省潮汕蓝氏大多是明清时从漳浦迁入的,漳浦的蓝姓种玉堂则是由蓝元晦于明初由江西迁居漳浦亭岭下尾后开创的。蓝元晦被追认为种玉堂三世祖,其祖蓝炯为一世祖,父蓝琛为二世祖。蓝元晦生三子:长子庆福(四世)居苌坑(今赤岭),为漳浦蓝姓始祖;次子庆禄,迁蓝教(今隆教),为龙海蓝姓始祖;三子庆寿,迁居广东大埔河廖(今湖寮),分支又迁饶平蓝屋村。据蓝氏族谱记载实际来源于畲族的创世传说,远古盘瓠的次男蓝光辉,封护国侯,处汝南郡。
蓝姓也是畲族的第一大姓,广布于闽、粤、赣山区。宋元之后,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躲避汉族的屠杀,或者是出于对汉族文化的崇敬,总之改变了自己的族称。这种状况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的漳浦、龙海、上杭,广东的大埔、饶平等地的蓝姓才突然恢复为畲族,总人数达几万人。而族源相同,散布于海内外各地的更多蓝姓族人,至今仍以汉族面目出现。
潮汕的蓝姓,还有一支是由铁安公直接从漳浦迁居而来的,初居澄海大衙,再蕃衍至樟林、河浦、达濠等地。入潮时间应在明初,因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世居漳林山边的十五姓排户具呈潮州府,请求筑寨屯聚防御寇盗,十五姓中就有蓝姓。
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祥地,表明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汉魏之后,蓝姓以上述三地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南徙于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者。蓝姓大举南迁于隋唐间,其中汝南郡一支蓝姓迁居今福建上杭蓝尾驿,后周广顺二年(九五二年),其裔蓝有善迁居会同里蓝家庄,有善后裔分迁清流、顺昌、石城。蓝姓入居广东亦在唐末五代间,宋初之广东南海人蓝继宗便为此支裔孙。
据广东五华《蓝氏族谱》所载:“十七世万一郎,由建宁崇善坊迁居宁化石壁乡。十九世和二郎,于宋时宁化迁居漳州。廿一世廿六郎,徙居广东梅县,为梅县蓝氏始祖,其后分衍兴宁、长乐、宝安、惠州以及浙江杭州。”今福建南部,宋时是蓝姓的繁盛地之一。《广州初集蓝鼎元行状记》载有“蓝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的事实。宋元两代,蓝姓除繁盛于福建外,在广东,蓝姓也繁衍得非常兴旺,并且在宋末元初乱世时大批迁居广西,当然亦有北迁入湖南、四川之地者。
明初,山西蓝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天津、北京、江苏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沿海之蓝姓有渡海赴台者,此间亦有广西之蓝姓播迁云南、贵州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清代,蓝姓分布愈广,今东北三省亦有蓝姓入居。如今,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蓝姓约占全国汉族蓝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蓝氏有悠久的氏族历史。
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以下简称《蓝谱》)载:“炎帝号曰神农,乃始祖也,十一世传至榆罔(按: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考:神农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应为神农之第四传,原《蓝谱》所记帝榆罔为十一传,这在辈序上有出入),迁空桑(今山东曲阜县),徙涿鹿(今河北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秀兰一株,值帝后宫降生一子,帝甚欢悦,以贡兰赐姓蓝取名昌奇,及长分封汝南,遂以此地为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15: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名人

三、历史名人
   其代表人物有汉代名士蓝敏。
蓝采和:唐末逸士,传说中八仙之一。他常着破烂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天则在衫内加絮,冬天则卧于雪中。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常醉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乘云鹤去。
蓝继宗:广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时为中黄门,太宗时从征太原,多称旨,真宗时迁为入内都知,仁宗时累迁为宣庆使。
蓝奎:潮州程乡(今广东梅县)人,宋代学者。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过目成诵,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蓝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诗人。绝意科举,专意为诗,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蓝智:蓝仁弟,元末明初诗人。元末与兄往武夷山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蓝玉:明朝人,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大将,骁勇善战,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每战皆先登陷阵,屡立战功,封为凉国公,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族诛,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坐累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将士2万余人。蓝玉,洪武四年(1371),从征虏前将军傅友德参加明军灭夏之战,克绵州(今四川绵阳)。次年,从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败北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师克兴和(今河北张北),俘北元国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肃、青海藏族居住区)获胜。次年还师,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北元太尉纳哈出,乘大雪率轻骑袭破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杀元平章果来,会主力进至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接受纳哈出降,后代冯胜为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获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余人,追获吴王朵儿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师,被太祖朱元璋比为名将卫青、李靖。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明史的记载是“族诛之”,所以族人应不能幸免。杀戮从那年二月开始,至九月,皇帝才下诏说:“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党”指的是丞相胡惟庸,胡是蓝玉的同乡,洪武六年任丞相,至十三年,朱皇帝以“擅权枉法”罪把胡逮捕,后来又加上通倭(日本)、通元(蒙古)等“罪名”把胡处死,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胡党”前后诛连3万多人,史称“胡狱”。
    蓝章:山东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进士,历御史、陕西巡抚等职,官终南京刑部右侍郎。
蓝瑞:河南邓州人,明代学者。正德进士,官终汉中知府,后辞官归里,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
蓝廷瑞:四川保宁(今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正德间起事,转战于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最多时拥众十余万,自称顺天王,后在川北被围求降,寻求缓机,被杀。
蓝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后漫游南北,风格变为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浙派殿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其孙蓝深、蓝涛俱为名画家,得其祖传而善画山水。
蓝正春,庐丰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待父母极孝,待老母93岁辞世,方出任安仁县令,在任有惠政,深得民心,告老回乡后,日以著述自娱,所著书目有《四书一得录》,《左传抄略故事集》,《腋考盤集》,《青云楼稿》等,而今在城区大众巷内还有“进士牌坊”以示纪念,牌坊为门楼式,单檐双披,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竖刻“恩荣”“流芳”四字,中层横刻“南京户部贵州清史司郎中吴湘 ”字样,高8.46米,宽7.35米,有中门和左右侧门,门条柱石刻龙凤图案,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
蓝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学者。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著有诗集《采饮集》。
    蓝廷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年间由把总升任温州游击,屡败海贼。福建漳浦人,清代将领。康熙间又升南澳镇总兵。随施琅入台湾,平剿朱一贵有功,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历任台湾总兵升迁至福建水师提督。
蓝  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斗南,庐丰乡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任福清县教渝,任中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未再复出。他虽家贫如洗,却廉谨自守,不妄取一分一厘,他立下誓言:“宁可吃番薯度日以终此生”。
蓝天蔚:湖北黄陂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弁学堂教员。武昌起义时,他与吴禄贞、张绍曾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逃于上海后,被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司令。一九二一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不久被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庭辉:庐丰乡人,参加了红军和长征,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少将。
  蓝侨少将
    蓝侨(1911-1998),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5纵队勤务员,红4军第10师29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事师279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师政治部秘书长,红31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第3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第4支队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抗大第4分校训练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松江军区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39军事家15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动员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4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蓝文兆少将
    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3团宣传分队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4师政治部宣传分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宣教股长、师政治部教育股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山东泰西陆房、山东费县白颜等战斗。1943年进入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2旅五团政治委员,热河军区16旅48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8纵23师68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参加了热河波罗树、辽西杨仗子、新立屯、辽西会战、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45军13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4师政委后兼代师长、师长、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16军46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参谋长,总参军务动员部部长。1970年到197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后调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贡献。是甘肃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荣玉,庐丰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蓝汉华,庐丰乡人,1936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后升为中校,任上杭县县长、中国共产党上杭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1984年12月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蓝映林,官庄乡人,任福建省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蓝鲁生,官庄乡人,曾任南京军区陆军某师师长。
蓝小平,祖籍官庄乡,南京军区海军大校。
蓝德良,官庄乡人,高级工程师。他主持研制完成的“B乙J-1型标准电池自动检定仪”为国内独创,在自动化程度和人工智能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获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仅上杭就出现了红军二十四纵队司令员蓝夏桥、红军福建独立师某团团长蓝武华、红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团长蓝占开、红军第十二军参谋长蓝选焕、杭武县赤卫团政委蓝树荣、新四军七师五十一团团长蓝锡仁、中国共产党瑞金县委书记蓝洪翔等252名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氏族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15: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家祠 

六、蓝氏家祠 
蓝氏有一套“敦孝弟,敬祖宗,教子孙”的严格祖训家规,后代都能以慎终追远,敬祖尊宗为荣。在上杭农村蓝姓多数聚居地都建有小家祠。规模比较大,且具有凝聚力的家祠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5 12: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鄙视吹牛的蓝姓人!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静,蓝福祥之女,生于1980年(农历)腊月十九申时,初中毕业,后函授大专文凭,1997年到绵阳通信行业工作,现为梓潼联通公司副总,居绵阳城。


请核实后再发,家谱里面可以吹牛吗?你怎么不说你是国家主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1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關大埔湖寮及藍姓客人的一些史料
(紀念大埔開邑480周年)
漢待晉義熙九年(西元413年)時,福建南部南方古“南越國”勢力擴張和古“閩越國”勢力從閩中往閩南移動。晉首先分廣州東官郡,在粵東北和閩南立義安郡,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5縣。今漳州南境屬義安郡綏安縣(縣治在今雲霄縣境內),北境仍屬晉安郡晉安縣管。這一時期閩粵邊界有“義安”、“綏安”、“義招”、“海寧”等地名。義招即今廣東大埔,有湖寮古城,當時轄今永定、長汀等處,《隋書》作“昭義”,《南越志》作“義昭”。《宋書州郡志》載:“義安太守,晉安帝義熙九年,分東官立。領縣五。戶一千一百一十九,口五千五百二十二。”又載:“義招令,晉安帝義熙九年,以東官五營立。”“義招”的設立對客家淵源的考據是很重要的,我們從晉設“義招”的歷史中,發現許多客家學者常常稱“義招”是客家第一次南遷的“流民”所設立,並引為客家是中原士大夫南下的的說法,但《宋書州郡志》的“以東官五營立”,證明“義招”是由當時的“東官”人北遷而來所設,根本就不是“北方士大夫”則是可以確定。

考據藍姓族譜。查今台灣新竹、桃園縣的藍姓饒平客家人,其族譜記明祖先是初居福建漳浦,後裔藍慶壽從福建漳浦移大埔縣湖寮社下壢村茅坪,明嘉靖年間由藍勉齋次子藍寬遷入饒平水口,後遷楊梅山邊大崗,再遷小崗山腳下,今居饒陽藍屋村。饒平大埔藍姓既從漳浦所出,又比對漳州《漳浦赤嶺藍姓族譜》和《漳林藍氏族譜》,前譜稱:“總祖慶福公,是元晦公藍琛的長子。藍琛於元末明初從江西始遷漳浦,居前亭下尾(今稱莊厝),地名藍厝井。生三子:慶福、慶祿、慶壽。”後譜稱:“潮汕藍氏大多是明清時從漳浦遷入的,漳浦的藍姓種玉堂則是由藍元晦於明初由江西遷居漳浦亭嶺下尾後開創的。藍元晦被追認為種玉堂三世祖,其祖藍炯為一世祖,父藍琛為二世祖,三世祖藍元晦。”顯然比對漳浦、漳林二譜,他們對遷入漳浦世系上下出了矛盾,但都稱在元末明初由江西遷入漳浦。

        再查江西三個重要畬族藍姓淵源。1.貴溪市樟坪畬族主要有藍、雷二姓,明朝中期由廣東汕頭遷入;2.鉛山太源畬族,由廣東潮州鳳凰山遷入。3.金竹畬族主要有藍、雷、古等姓,明清時期,由福建長汀遷入。將以上江西畬族藍姓與漳浦部分比對,江西畬族藍姓與漳浦藍姓的所謂“元末明初由江西遷入”,二者剛好相反,並且時間上,藍姓入漳浦為元末明初,此則較早於藍姓入江西的時間。據此,初步分析應是大部分江西畬族藍姓應是原住漳浦,大約在明朝中期之後到清初之間,再分遷潮、汕、汀各處,又再分別由潮、汕、汀遷到贛東北等處居住。但這樣的分析,仍不能解釋另外的江西金竹畬族,所謂“明清時期,由福建長汀遷入”及“漳浦畬族都稱元末明初由江西遷入”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

        經過詳細研究藍氏淵源,就有了解答。關於藍氏沿革,有族譜記載先是承古神農氏淵源,後謂“傳至108世藍明德為江南始祖。又122世藍吉甫(西元1161—1229年),逢金人兀朮之難攜家逃奔福建,途中與父母兄弟失散,最後身至福建福清縣五福鄉,後裔分居…等縣。藍姓畬族入閩由此開始。”又查有族譜謂“有稱藍仁之後,…到唐朝武周時,八仙之一的藍采和之父、揚州節度使藍明德成了江南始祖,藍采和(唐開元天寶時人)祖父藍瑞郁,父親藍明德(西元647—700年),藍采和子藍仁深受藍采和隱世思想的影響…。”等敘述。

        而有隱世思想的藍仁是確有其人。元末明初福建崇安縣將村里(今武夷山市星村鎮)有藍仁、藍智兄弟詩人。藍仁字靜之,著有《藍山集》等;藍智字明之(一作性之,西元1315—?年),著有《藍澗集》等。藍仁性隱,元末避居武夷書院山長,明軍進入福建後,他的兒子被充軍成都,死於途中;他的女婿早喪,女兒帶著幾個子女守寡;他自己也被強令遷居兩淮,不久遇赦還家而死。藍智的一生較為平淡,他在元末沒有任官職。明初被選任廣西按察司僉事,居官以清廉稱著。

        因此就藍氏承古神農氏淵源部分,不論如何,所謂「藍吉甫的攜家逃奔福建,途中與父母兄弟失散,最後身至福建福清縣五福鄉,藍姓畬族入閩由此開始。」這樣的劇情描寫顯然太過離奇,這也是南方人(包含學老、客家人)稱從中原南下的一貫寫法。另外藍明德、藍采和都是唐代人,稱是藍采和之後又扯出一個福建藍仁是藍采和之子,但這樣的譜系記載,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破綻。那也就是藍采和、藍仁父子,豈能一為唐代,一為元末明初人,況稱為藍仁之後,藍仁子充軍成都,死於途中,當然無後。因此,這樣的譜系太過遷強,藍氏所謂“承古神農氏淵源”顯然也就不足為信了。

        至於另族譜記“七郎公(諱炯,字文明)與昆仲七人,由長汀縣各自奔散四方,遷往建寧府(今南平市),以文學問世,由建寧出仕提舉江西等處學校,遂為開閩一世。藍琛為二世祖,開閩三世祖元晦公(諱兆,號延瑞)又遷居福建漳浦縣,轄前亭嶺,後移海澄縣鎮海隆教社,是為開漳一世。開漳二世慶福公,入贅長卿,定居於此,又為長卿一世。”此譜所記之建寧府,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066年)改原建州為建寧府,是閩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轄建寧、建陽、浦城、崇安、建安、甌寧、松溪等縣。這樣的譜系提及「出仕提舉江西」大致是和漳浦畬族都稱元末明初由江西遷入的描述基本相同,又「以文學問世」這樣的家世也和藍仁、藍智兄弟詩人吻合的。

        這樣,閩粵藍姓輪廓就大致是,元代閩西長汀縣藍姓有兄弟七人,依畬族譜系分別是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念六郎、念七郎。兄弟七人(編注:依照藍氏傳統世系編排,應是六人)等各自發展,藍炯(念七郎,字文明)同兄弟某遷到建寧府因有學問,藍炯被提拔到江西教書,兄弟某則傳下藍仁、藍智等。藍炯後來生藍琛,藍琛生藍元晦,元末明初時由江西遷入漳浦。後來漳浦後裔寫族譜時,因為祖先難追溯,所以稱藍炯為開閩一世。這樣的考據,根據從目前所有查得到的藍姓族譜來看,如將各譜前段所謂「北方南下」部分剔除,各譜都是敘述由七兄弟開始接續各世系,因此這是元末後潮、汕、汀、贛畬族藍姓最真實譜系。但即使如此,不在此七郎系統的應該還有,其中包括被漢化或改姓者。另外此七郎系統元末明初由長汀遷到建寧輾轉江西又遷入漳浦,也可說他們只是再遷回漳浦而已,原因是畬族藍姓很早就在福建漳浦古屬義安郡的綏安地區,唐代陳元光開漳時,所謂“蠻獠嘯亂”事件中的藍奉高和廣寇陳謙與苗自成、雷萬興其中的藍姓正是。因此,這些原綏安畬族後來發生什麼事情?是怎麼遷到長汀的?下面再另外做說明。

         除了陳元光時有藍奉高之外,畬族最早在綏安是有根據的,南宋末年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93•漳州諭畬》該文稱:“凡溪洞,種類不一,曰蠻、曰猺、曰黎、曰蜑,在漳者曰畬。西畬隸龍溪,猶是龍溪人也。南畬隸漳浦,其地西通潮、梅,北通汀、贛…二畬皆刀耕火耘,崖棲穀汲,如猱升鼠伏,有國者以不治之。畬民不悅(役),畬田不稅,其來久矣。”因此,雖然此時“畬”才出現在文獻上,但開漳州的“蠻獠事件",證明唐代以前他們就是已經在這裡繁衍,則是勿庸置疑的。這也是“藍姓七郎系統元末明初由長汀遷到建寧輾轉江西又遷入漳浦,也可說他們只是再遷回漳浦而已"的理由,而事實上包含藍姓的畬族更早以前就是福建的主人,理由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閩,東南越,蛇種。”



居港埔藉湖寮古城人士:藍 海(藍志強) 撰
網址:lamhoi6@yahoo.com.hk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3 22: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汉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16: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版主帮助

我也姓蓝,在陕西,据老辈人说,祖先是从四川迁到汉中,一部分再向北迁到宝鸡来的,现居住在陕西省岐山县安乐乡,有约有五、六百人。
是从振字辈有一个叫蓝振刚的祖先从汉中过来的。解放前有人回到汉中去续辈份。文化大革命中家谱丢失,也与汉中失去联系。曾有人回忆,祖先牌位上有四川东岗字样,也有族人说,传说老家在四川成都小北门外。
我们的字辈排序是:荣华富贵,家声茂振启祥光,思圣学贤道何方。
如有同宗族消息,请联系:haillyy@yahoo.com.cn
QQ:779490126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1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