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蓝猫

孙中山非客家人现在应该是定论了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5 09: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幽壹 at 2005-1-15 02:17
咳咳,,,
是啊,是啊,傻虎小DD最聪明了,高兴了吧?小孩子就是小孩子,,,

哇卡卡,红字那段有理有据?傻虎小DD的脸皮功又有进步了,修练得更厚了啦,,,
却原来这就是你这个“广府专家”嘴中的“有理有 ...

一休小朋友脸皮薄?怪不得动不动就哭鼻子,乌娃--我的蛙~:cry:

CRY!CRY!CRY!你不要向后望,玩具在前方

本大猫认为:1+1=2,不好玩的,别抢。聪明的一休坚持:1+1=11,很好玩,冲啊

埗,是广府地区的独有地名,一休小朋友也不想想:如果原来没印象,怎么会写得出来?

左埗头的祖祠,建于上个世纪初,是涌口分支的孙姓(包括翠亨孙姓)祭祖的地方。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1-15 at 09:5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09: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休是支持“紫金说”的。支持的依据呢?说来说去还是:孙中山的孙女都到紫金啦。
孙穗芳女士是受孙科的影响,孙科则是受罗香林“紫金说”的影响。罗说的推测是缺乏依据的,而且经调查研究足以完全否定的。前边帖子已经说过。
孙满、孙乾多次发表文章、谈话,说明“我们不是客家人”,对罗说之“移花接木”,对潘、何的外行怪论提出严厉批评,并作出严正声明。
孙中山的家世源流,不是由国民党官僚说了算,也不是由客家神话满世界地吹就吹成的。
有历史责任感的学者,早就正本清源。
孙中山不是客家人,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孙中山后代的主流观点,也是权威研究机构的定论。

有人反复问我同一问题,这种雕虫小技,实际上就是想看我前后回答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然后抓住一点来“证明”这是“说谎”。这是很可笑的,当然是一无所获。本人记忆力是较强的,闭着眼睛都能把整个来龙去脉说出。这么多第一手的调查材料,邱捷教授的真知灼见,不去看 ,却看本大猫的读书笔记,有什么看头?

本大猫说:目前,除了孙穗芳女士之外,孙中山其余亲人均认同东莞祖居。这是考考某些紫金说的执迷不悟者,看看他们对孙中山的亲人知道多少。结果,本大猫出城吃晚饭回来,无人能答。今晨大梦醒来,仍然无人能答。

其实,孙中山的亲人中,孙穗芬女士的资料很少。

郑重签字认同东莞祖居的,是孙治平先生、孙治强先生、孙穗英女士、孙穗华女士等等众多亲人,包括“必”字辈的多人,人数众多。孙治平先生率众在左埗头祭祖(与东莞渊源明确,当年孙眉、孙中山的祭祖处),到南京中山陵祭祖,受到中央统战部领导接见,这些都有新闻报道。

关于孙家居住迳仔蓢的口述*

妙茜姑太口述过,从前孙家居住于迳仔朗的,到翠亨建屋也极艰难。中山出世的屋可能是孙达成建的,但全族孙姓在翠亨庙中[大猫注:是指北帝庙。外行的某教授竟然说这是孙中山家里和翠亨孙族不同的“证据”,振振有词,反正一看到自以为是“有问题”的内容,就把紫金说套上去]没有猪肉分的,不单是中山一家,不是说拜山猪肉,而是祖庙猪肉。到中山当总统后,当入了庙(大猫注:北帝庙),全体孙姓才有猪肉分。左步有个孙锦芳,在唐山是机械总技师,有权威的,带左步叔侄三四百人去唐山做工,都是孙姓居多。孙眉和锦芳是有联系的,孙中山到唐山也拜会过他们,有同乡会的摄影留念。当孙眉、锦芳筹建一所乐南、乐千合作祠,锦芳答应本人出资兴建,后因地点没商议好,一个坚持左步,一个坚持建于翠亨而作罢。孙中山回翠亨时(1912年)也曾到左步一行。因他不信菩萨,没有拜祖,只是拜会叔侄作摄影留念。[大猫注:没有行拜祖仪式,是出于倡导新风考虑的,但实质上还是祭祖。学者调查证明,孙眉、孙中山回乡是要到左埗头祖祠祭祖、见族中长辈的]当时孙妙茜叫孙中山出资由孙丁财(即锦言父)负责筹建一所家祠,孙中山只是说,现在不是时候,不必担心,以后搞纪念堂也说不定。结果不遂,以后没有打算再起祠堂。


孙治平先生以孙科长子身份,抛弃传统的成见,多方联系,竭尽努力,请孙穗芳女士与孙科先生见面,使隔绝多年、一直渴望见上父亲一面的孙穗芳女士很感动。孙穗芳女士是在逆境中奋进的,个性比较固执。这些资料,在网上都有。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1-15 at 10:1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2: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把不讲客家话看成是忘本叛祖的行为。客家婚姻习俗,往往以是否会讲客家话作为讲得来的前提,语言对联姻起了“鹊桥”作用。正是这个习俗,使客家人的后裔顽强地保留客家话而世代相传,越是侨居国外,就越被强化,即使十代八代,前高祖已迁离客家地区,到了海外或国内非客家地区,其后裔亦能讲客家话。

                   如孙中山的上祖
                  本是广东紫金客家人,后迁增城,最后迁到中山县翠亨村,待孙中山出生时,已隔七代。孙中山出生在广府话地区,讲广府话为主,但也不忘客家话。在革命年代,他遇到广州人来访,讲广府话;遇到客家人来访,就用客家话会话。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





                        注:本资料由《广东汕尾网》漠月先生收集整理, 版权原著者所有。商业网站谢绝转载!

[ Last edited by 客家一家亲 on 2005-1-15 at 12:4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4: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客家一家亲 at 2005-1-15 12:45
客家人把不讲客家话看成是忘本叛祖的行为。客家婚姻习俗,往往以是否会讲客家话作为讲得来的前提,语言对联姻起了“鹊桥”作用。正是这个习俗,使客家人的后裔顽强地保留客家话而世代相传,越是侨居国外,就越被强化,即使十代八代,前高祖已迁离客家地区,到了海外或国内非客家地区,其后裔亦能讲客家话。

            如孙中山的上祖
            本是广东紫金客家人,后迁增城,最后迁到中山县翠亨村,待孙中山出生时,已隔七代。孙中山出生在广府话地区,讲广府话为主,但也不忘客家话。在革命年代,他遇到广州人来访,讲广府话;遇到客家人来访,就用客家话会话。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





                注:本资料由《广东汕尾网》漠月先生收集整理, 版权原著者所有。商业网站谢绝转载!


你反复引用这些毫无依据的“神话传说”,只能证明客家神话之谬影响之深。“客家婚姻习俗,往往以是否会讲客家话作为讲得来的前提,语言对联姻起了“鹊桥”作用。”云云,也是毫无依据,自欺欺人的。历史上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其他民系的人不与客家通婚,而不是“炎黄贵胄”如何如何。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违背历史真实的荒谬之书不断炮制出笼,是拿人民的血汗钱开玩笑。

紫金的孙族,仅有琏昌迁增城、于后未知的记载,就凭这点,硬把客家族谱接到孙中山祖先的族谱中,这样的“移花接木”手法,早就受到孙满先生的抗议。学者经过深入研究,也完全否定了紫金说。“孙中山出生在广府话地区,讲广府话为主,但也不忘客家话。在革命年代,他遇到广州人来访,讲广府话;遇到客家人来访,就用客家话会话。”这样的故事,变得太荒唐了。孙满、孙乾回忆,家中长辈从无任何人会说客家话。




孙满先生的严正声明:
对《孙中山祖籍问题争论的始末》一文之答复



孙  满



  广州《岭南文史》1993年第2期潘汝瑶、何国华之《孙中山祖籍问题争论的始末》,以满主张吾翠亨孙氏祖籍为东莞而不承认紫金之故,指满“对孙家家族历史知之甚少”;又称:“孙满是孙中山的侄孙,孙中山在世时他还是小孩,其父又早年去世,他何处得来家史知识?”或谓满承认东莞为祖籍“毫无根据”,并指满受人利用,自造家谱赝品。对上述质问及无根据之攻击,满自不能缄默不言,爰撰此文以正视听。



  满为翠亨孙氏十八世长房德彰公(孙眉)嫡孙,十九世长房建谋公(孙昌)长子,生于民前六年(1906年),幼随先祖父居住澳门。民国六年(1917年),先父为国捐躯,满与弟乾返乡就养于先祖母谭太夫人。先叔祖德明公(即国父中山先生)悯予兄弟孤苦,令人接余兄弟出广州,使居于广州河南大元帅府,由宋太夫人(庆龄)照料,后又送余兄弟至广州培正中学就读,满兄弟皆承先叔祖抚育,得以成立。及民十四年(1925年)叔祖逝世,满已廿龄,惊闻噩耗,哀痛欲绝。满早岁于乡间,得常随侍先姑婆妙茜姑太及叔祖元配卢太夫人,对家族历史颇有所闻见,非如所称“对孙家家族历史知之甚少”。诸长辈及乡中父老咸称翠亨孙氏祖籍为东莞,与左埗头孙氏同源,现尚有先祖德彰公、先叔祖德明公于民元(1912年)五月谒左埗头祖祠照片多帧为证。民廿二年(1933年)满兄弟曾随邓慕韩前往东莞导访祖先祠墓。及至抗战军兴,始有所谓吾翠亨孙氏出自紫金之说,余力持其非。及至赴台后又数向先叔建华公(孙科)提及,以先叔既为东莞上沙题写“国父先代故乡”,又承认紫金为祖籍,殊不可解。先叔答以无论东莞紫金,均为尊崇国父起见,不必过于计较。以上情形,吾孙氏兄弟子侄均知其详。若翠亨孙氏确为来自紫金,系客籍人士,今客籍人于政界、财界、学界多有巨子;先祖父、先叔祖及先父多有客籍友人,满又何必拒绝承认?惟吾孙氏语言、风俗与紫金客籍人有异,满今年八十有八,不能讲客语,先祖、先叔祖、先叔与家人相处,均操广州白话,此亦亲友所共知者。且先祖德彰公及先姑婆妙茜遗下各种家族文物,均为与紫金孙氏无关之明证,以是未便承认紫金为祖籍,非满好辩,亦非有恶于某县某籍人士也。满纵愚鲁不孝,亦断无冒认祖籍、伪造家谱之必要。若为名乎?满为国父侄孙,余祖、父均功在国家;当今之世,无论籍贯在何处皆有平等之权利,认东莞为祖籍固不足增余之荣宠。若为利乎?满行年九十,尚复何求?且祖籍无论紫金抑或东莞皆不能予满分毫之利。谓满受人利用,陷入“东莞说”者“以孙制孙”、“以亲制亲”之计,更为无稽。满曾受高等教育,今已两倍于不惑之年,岂外人所能轻易耸动者?余数十年来不承认紫金为祖籍,一以贯之,以此说不足为据之故也。满忝为翠亨孙氏长房嫡孙,于吾家族事务自当有发言权,无须外姓人允准,岂有潘、何两位于吾族家世源流有发言权,满反无发言权之理乎?

  瑞英公为翠亨孙氏十一世祖,其墓在连昌公墓侧,客岁6月满曾再返中山祭祀。瑞英公在历史上并非有名人物,于今亦无遗下任何产业,如并非吾翠亨孙氏先祖,其墓何以准许列入孙家祖坟坟场?满又何必祭祀之?《孙中山祖籍问题争论的始末》一文强称瑞英公非十二世祖连昌公之父,非吾翠亨孙氏祖先。潘、何两位并非我孙氏族人,试问有何资格将瑞英公革除出族?且其文称“瑞英公是单身汉,单身汉如何能生连昌公?没有父子关系的两人,硬说他们是父子俩,这不仅是虚构问题,而且是道德问题。”吾翠亨孙氏族人世世代代拜祀至今之先祖竟被他人指为伪造,实对吾翠亨孙氏宗族之极为不尊。

  尚有一事,乃余所不忍言又不能不言者。潘先生又曾撰文《孙中山是客家人,祖籍在紫金》(刊《客家史与客家人研究》1989年第1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题目已失之武断,兹暂不论;其文论及余曾祖达成公一节,尤为荒谬。现翠亨故居纪念馆收藏有达成公兄弟批耕瑞英祖遗下山荒合约,系先姑婆妙茜姑太遗下之家族文物。达成公兄弟于合约中自称为瑞英祖之嗣孙,潘先生竟指为伪造,并称:“我以为这是因为达成公不是真正瑞英公的后代,他不可能自认他是瑞英公的那一代孙,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只能从权地采用了这个含糊名词,正如刚才在上面所说过的那样,使用‘嗣孙’两字要看是哪种场合,才能辨明其意义。在宗法社会里,一个祖尝的尝产如尝山、尝田等的使用权,只有其直系子孙才能分享。尝田通常轮耕或收租,山荒地可能批种,在批种的时候,按照习俗,其对象必须是直系子孙,达成公虽然孙姓,但和瑞英公这一派孙氏,是不相统属的。现在想要批种瑞英公的尝山,除非攀宗认亲,在合约上写上个什么亲属的名词,以符合乡俗,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对方批种的同意,在这种场合下,使用含糊不清的‘嗣孙’(不管是哪种意义)这个名词是完全可能的。但不能以此即认为是瑞英公的真正后嗣。”吁!是何言哉!按潘先生所言,达成公非唯与瑞英公不相统属,且达成公为批耕山荒,攀亲认宗,甘作外族人嗣孙。言下之意,竟直指作伪者为达成公!吾曾祖达成公为德彰公、德明公(国父)生父,平生耿介自持,从不为苟且蝇营之事,载于史籍,众人皆知。今有人公然诬指达成公作伪,此为我翠亨孙氏子孙所万万不能容忍者。



吾翠亨孙氏先世,躬耕数代,家族文献遗存无多;自德彰公、德明公以还,两代为国宣劳,无暇于家族事务。加以昔年国家多故,是以吾家族文物之收集整理尚欠完备。学者对吾翠亨孙氏家世源流,有所歧议,本无足怪。海内外人士,如作学理之探讨,客观之研究,满无不表示欢迎,即使意见不一,亦无须加以干涉。若有人作意气之争,甚至辱及吾孙氏先人,此非惟满兄弟子侄所不能容忍,也是大家不能赞同的。



据广州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文集》(10—11),1994年版。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1-15 at 14:4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满、孙乾关于家世的答复:

关于家世的答问*



孙必胜记录





    1、关于孙满、孙乾1933年到东莞上沙祭祖事

    孙乾:邓慕韩非常关心孙家的事,当日除邓慕韩及我两兄弟外,还有孙绳武及另两名姓孙的同往东莞上沙乡,见到祠堂及对联等。

    孙满:还有童军欢迎。

    孙乾:我们在东莞只住了一个晚上。上沙乡有几千人。我们去看祠堂及其他文物。邓慕韩深近视,眼镜很厚。

    孙满:他教我们书,差不多为我们开笔。其实胡汝昌为我们开笔,教我俩书。

    孙乾:胡汝昌跟阿公做笔墨的事,教我们读书。当时我们住澳门,他很喜欢赌“白鸽票”,他是胡家的人,在新界有很多鱼塘。其来历不明,但一向在澳门料理我家笔墨的事,后来一变成为最虔诚的基督徒。后来跟澳门婆料理家事,也是做文笔的事。

    2、关于家谱

    孙满:姑婆即妙茜姑太,给我看的那本家谱关于家世源流记载得很简单,写明我们家是由东莞迁居中山翠亨的。我还亲眼看过上沙孙氏族谱,明确记载上沙先祖系自南雄珠玑巷迁去。

    3、关于孙家是否说客家话

    孙满:我家不是客家人,檀香山有很多客家人,而且很多结拜兄弟也是客家人。澳门婆(即卢慕贞)从来不与客家人来往,而且国父根本不会说客家话。当婉姑姐要出嫁时,他们带戴恩赛去见叔公(即国父)的那一天,刚巧亦是我们三人去访叔公,三人即我、阿乾及孙振。

    孙乾:孙振即林少容的舅父。

    孙满:还有,他们带戴恩赛去澳门见澳门婆,她半天不下楼,不肯见。

    孙乾:因她对“崖(音ai)子佬”(过去广府人对客家人的蔑称)有意见。

    孙满:后来经人相劝,才下楼接见。

    孙乾:戴恩赛是客家人。

    孙满:客家人很团结,通常互相通婚,但我家的女士都不讲客家话,除戴恩赛外,未有与客家人通婚的。

    孙乾:达成婆,即葬在百花林的杨太夫人是崖口人,我婆(即孙眉夫人谭氏)亦是崖口人,都讲“白话”,以前婚姻重要,都由家长安排,我家并没有与客家人通婚。以前我家一佣人,叫黄婆,是客家人,但太婆、叔婆都不是客家人。我们祖家,左边为竹头园,很近,过了马路就是了,右面为牛角就有很大树林,翠亨为这两条客家村夹在中间,但仍未有婚姻来往。反而到较远的崖口(杨太夫人所居村落)、外沙(卢太夫人所居村落)娶亲。国父可能会说一两句客家话,因他到十多岁还在村里玩,可能与客家小孩交友。

    4、关于国父二夫人陈粹芬

    孙满:阿太(陈粹芬)与国父有一幅合照相片。她是福建人,与国父在香港相识。

    孙乾:当汪精卫(或胡汉民)跟阿太及卢太夫人说国父要他们签离婚书时,阿太曾亲自与朱卓文及一位叫“阿清”的女士陪同到日本亲自问过国父才签离婚书。后来阿公(眉公)要与阿太同去南洋做生意,先给一笔钱嘱阿太先去,他(眉公)将随后来。当时有陆文辉与阿公很要好,且在南洋发达。

    孙满:阿太拿到一笔钱,到南洋与陆文辉合作搞树胶园。阿公说明年会去南洋加股。

    孙乾:结果阿公去世,阿太留南洋,姓陆的照顾,以后才返国。阿公被香港政府赶出境,想去广州湾,但结果到澳门买了一座大屋,风顺堂4号。前后有两个花园。若把屋拆了可有两三条街那么大。阿公对阿太(陈粹芬)特别好。澳门屋有四个大房,另有一个很长的房间,我们住的那间很近厨房。

    孙满:澳门婆住第二间。阿太那间最大,有行李间,有睡房有客厅。晚上七时后,规定不能烧水,阿太则例外,因为她每晚要宵夜。

    孙乾:阿太住大房,在楼下,楼上住杨德初(翠亨杨华日家人),我们小时到阿太房看她打牌,只有她一个人可以打牌。

    5、关于檀香山的族谱

    孙满:大概有10年以上了。华祥婶及女儿返台湾观光,我南下观光时,碰到了她们,并问及她们家里是否有族谱,华祥婶说有,并说已交治平。治平前年在他办公室给我看,我当时在他办公室影印了几份,并将原稿带回美国,再用挂号寄回檀香山,她们亦已收到了。

    孙乾:华祥婶仍在。

    孙满:仍在。我们叫她叔母,她有女婿。

    孙必胜:孙华祥是哪一房的?

    孙乾:他与林少容的母亲有亲戚,在孙振的那一边。孙振与林少容的母亲(孙秀英)为兄妹。

    孙满:他们那一支先发。

    孙乾:就是黄草冈那挂山,还有支山歌,“……燕石在中央,谁人葬得着,世代为侯王。”抢葬黄草冈,先发那一支,有兄弟到了宁波,发了达,还娶了宁波女子,我们叫宁波婆,她就是华祥叔的祖母,与眉公同辈,华祥父亲为孙梅生。

    孙满:总之,檀香山的族谱与《孙氏家谱》所载差不多。十一世为瑞英公,到十四世植尚及殿侯公止。连昌公有几个兄弟,连昌是第三房,他们那边有田契为证,连昌公的名字也在里面。我们家从瑞英公开始是绝对不会错的。

    6、红纸《家谱略记》是如何找到的

孙满:《家谱略记》乃先祖存下衣箱内,由金满于1979年整理文件时发现。其原件用红纸墨笔书写,纸质因日久已变残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4: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满先生有很多结拜兄弟是客家人,对客家人没有任何偏见,他在文章中也肯定客家人在近代史上的作用。但是,某些客家学者、客家神话崇拜者说的东东,使他不得不拍案而起,以高龄之年写文章驳斥之。

澳门婆(即卢慕贞)从来不与客家人来往,而且孙中山根本不会说客家话。卢慕贞女士的传统观念浓厚,甚至不愿意见客家女婿戴恩赛。

孙满提到:“《家谱略记》乃先祖存下衣箱内,由金满于1979年整理文件时发现。其原件用红纸墨笔书写,纸质因日久已变残旧。”就是这样的确凿证据,经过文物部门专家的确认。有的人良知泯灭,竟然说是“作假”。简直是“神话”迷心窍,岂有此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5: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15 14:50
孙满先生有很多结拜兄弟是客家人,对客家人没有任何偏见,他在文章中也肯定客家人在近代史上的作用。但是,某些客家学者、客家神话崇拜者说的东东,使他不得不拍案而起,以高龄之年写文章驳斥 ...

我们说的都是毫无根据的“神话”,但你的又是哪来的天方夜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5: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客家一家亲 at 2005-1-15 15:02
我们说的都是毫无根据的“神话”,但你的又是哪来的天方夜谭?

你所说的“我们”,不包括所有客家人。有历史责任感的客家籍学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已经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孙中山不是客家人。一位年青的客家籍学者甚至直言罗香林的“误导”。
我的材料,是引自确凿的研究资料,不是我个人的。
请你不要以族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那是落后生产力下的东东,早就过时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6: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15 15:17
你所说的“我们”,不包括所有客家人。有历史责任感的客家籍学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已经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孙中山不是客家人。一位年青的客家籍学者甚至直言罗香林的“误导”。
我的材料,是引自确凿的研 ...

“请你不要以族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我并没有说广府人怎么了,客家人怎么了。请不要乱扣帽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6 22: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15 09:31
一休小朋友脸皮薄?怪不得动不动就哭鼻子,乌娃--我的蛙~

CRY!CRY!CRY!你不要向后望,玩具在前方

本大猫认为:1+1=2,不好玩的,别抢。聪明的一休坚持:1+1=11,很好玩,冲啊

埗,是广府地区的独有地名,一休小朋友也不想想:如果原来没印象,怎么会写得出来?

左埗头的祖祠,建于上个世纪初,是涌口分支的孙姓(包括翠亨孙姓)祭祖的地方。

咳咳,,,
我哪有傻虎小DD脸皮厚哦,天下还有谁敢跟傻虎小DD比拼脸皮厚的呀?

埗,是广府地区的独有地名又怎么样?仅凭孙科会写这样,就能证明孙中山是广府的?这也就是广府专家嘴中的“科学研究”?不要笑死人了啦,傻虎小DD,我会写吴川,不是“无穿”,并不表示我是“吴川人”了啦,,,典型唯心论,不好,都教你看问题要客观喽,看来傻虎小DD还是没长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6 22: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15 09:50
一休是支持“紫金说”的。支持的依据呢?说来说去还是:孙中山的孙女都到紫金啦。

哈哈,,,
傻虎小DD难道竟不知有的时候,一句话就比什么长篇大论都有说服力了的吗?又是小学老师没教?唉,,,看来傻虎小DD真该把你的小学老师拉出来打板子才行了,,,

其实什么“说”,我从未在乎过,也从未真正关心过,不会像傻虎小DD你,整天就爱把这些挂在嘴边,孙中山是哪里人又怎么样呢?能给饭你吃啊?能给钱你花啊?能使GDP猛增啊?这类无聊的事,我是一向不愿多花时间去玩的啦,只有傻虎小DD这种还在成长中的小孩子,才会念念不忘的嘛,当玩具了,哈哈,,,

孙中山是中山人嘛,当然更是中国人了,何必吵那么多呢?傻虎小DD啊,还是回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啊,小心考试不及格,给老师打PP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00: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不是客家人大概只有客家人才会追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07: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幽壹 at 2005-1-16 22:42
咳咳,,,
我哪有傻虎小DD脸皮厚哦,天下还有谁敢跟傻虎小DD比拼脸皮厚的呀?

埗,是广府地区的独有地名又怎么样?仅凭孙科会写这样,就能证明孙中山是广府的?这也就是广府专家嘴中的“科学研究”?不要笑死人了啦,傻虎小DD,我会写吴川,不是“无穿”,并不表示我是“吴川人”了啦,,,典型唯心论,不好,都教你看问题要客观喽,看来傻虎小DD还是没长大,,,

一休,写文章怎能如此浮躁?
孙科是在什么情况下把“左沙头”改为“左埗头”的?看看资料就清楚。与孙中山家世源流有关的文稿,在孙科审定的时候,亲笔修改的。
孙科是国民党家长蒋介石手下的人,不是孙中山大家庭的家长,更不是翠亨孙族的族老。孙中山家世源流,最清楚的是孙家长辈,长期在乡的孙家族人。有的客家学者因为翠亨孙族的记述不详,就搞一本客家族谱(仅仅是姓名接近)套上去,这样的东东,中山县、中山市文史部门从来就不承认。前文已述,不重复。

孙中山是中山市人,这是他的故乡,是无可争辩的。中山市的文史部门一直认定:孙中山祖居东莞,也是无可争辩的。孙中山家人的主流观点也是祖居东莞。

孙中山属于中国。尊重孙中山,就要尊重历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17 07:55
一休,写文章怎能如此浮躁?
孙科是在什么情况下把“左沙头”改为“左埗头”的?看看资料就清楚。与孙中山家世源流有关的文稿,在孙科审定的时候,亲笔修改的。
孙科是国民党家长蒋介石手下的人,不是孙中山大家庭的家长,更不是翠亨孙族的族老。孙中山家世源流,最清楚的是孙家长辈,长期在乡的孙家族人。有的客家学者因为翠亨孙族的记述不详,就搞一本客家族谱(仅仅是姓名接近)套上去,这样的东东,中山县、中山市文史部门从来就不承认。前文已述,不重复。

咳咳,,,
傻虎小DD,什么情况都一样,单凭会写几个字,单凭知道几个地名,就把孙中山考证成广府人,是不成的,做学问是不能这么浮躁地,,,(就好像我们知道傻虎小DD会写客家的一个地名“牛屎凹”,就把傻虎小DD也考证成是客家人一样嘛)

倘广府专家这样就称之为“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会让世人发笑的,不要以为笑死人不用偿命,就可以乱搞嘛,,,

孙中山是不是客家人,是不用广府的中山县、中山市文史部门承认地,孙穗芳紫金之行,比任何广府所谓“专家”吹出来的东东都要有说服力得多嘛,人家都老大不小了,分辩力早已有了啦,又不是十八岁大姑娘。你以为是像你傻虎小DD一样,只会在地上打滚,一见到有胡子的经过,就乱叫乱喊“爷爷”的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3: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幽壹 at 2005-1-17 10:13
咳咳,,,
傻虎小DD,什么情况都一样,单凭会写几个字,单凭知道几个地名,就把孙中山考证成广府人,是不成的,做学问是不能这么浮躁地,,,(就好像我们知道傻虎小DD会写客家的一个地名“牛屎凹”,就把傻虎小DD也考证成是客家人一样嘛)

倘广府专家这样就称之为“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会让世人发笑的,不要以为笑死人不用偿命,就可以乱搞嘛,,,

孙中山是不是客家人,是不用广府的中山县、中山市文史部门承认地,孙穗芳紫金之行,比任何广府所谓“专家”吹出来的东东都要有说服力得多嘛,人家都老大不小了,分辩力早已有了啦,又不是十八岁大姑娘。你以为是像你傻虎小DD一样,只会在地上打滚,一见到有胡子的经过,就乱叫乱喊“爷爷”的啊?


如此“文化底蕴”,需要回炉。这也难怪,除梅县以外的客家地区,文化泡泡多得很。

梅县文化底蕴深厚。梅县人林一厂,首先质疑紫金说,认为根本就不成立。一休小朋友是不是要把他归到”广府人“那里?你在强势的广府文化面前丢盔卸甲,高举双手投降,他都不会。梅县人,响当当。

孙中山不是客家人,是多个从事孙中山研究的权威机构的结论。你连研究这是谁都搞不清,连研究的多种调查材料都视而不见,只会固执地坚持那么几点苍白的东西。
中山县、中山市文史部门与孙中山家世源流并无什么利益关系,而是实事求是地考证。

你反反复复说:孙中山的儿子都认紫金啦,孙女都到紫金啦。你怎么不敢正视,孙中山只有一个儿子,但有两个孙子、四个孙女和众多的后代,还有孙眉先生的众多后代。除孙科、陈淑英、孙穗芳受”紫金说“误导之外,众多的亲人均认同东莞说(孙治强先生是抛弃紫金说而认同东莞祖居的)。这是孙氏家族的事,不是你们家的事。一提到纪念孙中山先生,就神经质地喊”谢谢!“”谢谢!“;一提到孙中山家世源流不是客家,就集谩骂之大成,展现某种文化局限,浮躁泡泡,一般是没人理会的。这种怪圈,我不钻,就没有”广府人“钻。而客家神话化崇拜者,一大批。继续。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1-17 at 13:3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1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