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6月以来,包括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卫视台都在播出纪念邓小平的MTV——《唱起春天的故事》。这个MTV,由著名作曲家王佑贵作曲,军中百灵——哈晖演唱,深受全国观众喜欢,走红大江南北。我们肯定注意到其中纪念一代伟人而特制的“实干闯未来”的镜头,这是五叶神策划、资助制作的。
而凤凰卫视台最近也播出两则耐人寻味的广告:
一,著名学者、著名电视人王鲁湘指点山河、激扬文字的心灵独白:“灵感来自5000年文明,激情来自万里河山。文化传薪火,实干闯未来——广东五叶神!”这是国内首例由精英文化人出面制作的电视广告,也是国内首次精英文化与香烟品牌、精英学者与实业的“无缝对接”,在文化界、广告界、商界引起了高度重视。
二,强劲的节奏中,连续出现奥运开幕式上点燃圣火的场面,奥运的火炬转变为五叶神的火炬图腾:“传奥运圣火,铸五环神光。实干闯未来,奔向2008——广东五叶神!”于是,五叶神再次融入了世界奥林匹克精神的脉动。
这是五叶神“文化薪火”工程继一号工程“世界客都,文化梅州”之后,推出的的二号工程:“文化传薪火,实干闯未来”。
那么,作为一个烟草产品,五叶神如何实现与文化的无缝对接?五叶神的最终文化诉求将走向何方?作为一个清高、独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五叶神品牌代言人王鲁湘如何肯俯身屈就地成为烟草品牌的“笼中之兽”?
带着一系列问题,笔者专门走访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纵横中国》总策划王鲁湘先生。
让精英文化走进大众
记:“灵感来自5000年文明,激情来自万里河山”,同时,您还以麦克风代笔,以荧屏代纸,通过电视媒体,传播自己的种种灵感和激情,这是否是您与众不同的一种治学方式?
王:有人说,性格即命运,我的性格决定了我现在的这种生存状态。我不太喜欢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传统文人生活,也不太喜欢将自己的知识视野太局限于某一专门领域。这也决定了我获取知识的“边缘性”。总的来说,我定义自己在知识领域是个”杂食动物”,而且除了吃别人“喂的饲料”外,还喜欢自己出去寻“野食”。文雅一点说,就是往来于书斋与现实之间,徘徊于文化与自然的两端,以万里河山作船,以5000年的文明为桨,在船与桨的交融互动中,结构了自己比较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实践方式。
记:曾经有学者概括了知识分子的三种使命:一是智慧的传播者,一是社会的良知,一是权威的解构者。您是如何定位自己的?
王:作为知识分子,我一直在思考着自身的价值问题,尤其是与电视媒体亲密接触以后,这更成了我不可回避的一个终极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离开我们现在所处的电视文化语境。记得还在北大读研的时候,我就参加了一个有关电视文化的研讨会,我当年的观点是:电视文化在中国不是一种通俗文化,它是一种全能文化。它有全能的功能,但是目前它还没有成为全能文化。在这种全能文化中,最缺的是精英文化,我在当年就倡导知识界和学术界不要轻视电视。我的一个理想就是,让精英文化通过电视走进大众视野。
记:您所说的“精英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王:它的又一称谓是学院派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对。相对于大众文化的平面性、快餐性、世俗娱乐性和解构性,如王朔的痞子文学、周星驰的“无厘头”、金庸的江湖侠义等,精英文化则表现为启蒙性、超越性、批判性及建构性,如胡适、陈寅恪、钱钟书等人所建构的文化。由于精英文化的传播方式与社会大众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它始终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进而在大众的知识文化结构中造成了一种断层,这是一种比较令人忧虑的现象。但精英文化其实可以化入大众文化的。精英文化也可以直接呈现于大众之中,比如我现在主持的《世纪大讲堂》,就是一档纯粹精英品味的电视节目。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也可以两头兼顾,比如我策划的《纵横中国》,应该说在精英品味和大众趣味的结合上,下了不少工夫。
记:不管怎么说,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精英文化日趋式微,大众文化蓬勃兴起。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由于大众文化先天的媚俗性和妥协性,它与资本相结合,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扩张趋势,乃至许多精英文化的代表,即精英知识分子,都纷纷倒戈投降,加入了大众文化的狂欢之中。
王:在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里,知识分子的角色意识是不一样的。封闭社会的本质是信息封闭,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利用与大众的信息不对称来承担启蒙者的角色。说实在的,在封闭社会里,其实无所谓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属于开放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在一个国家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过渡的时期,大众文化的觉醒具有强烈的先锋性,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解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它和精英文化同格。而一旦到了开放社会,精英文化建构的那些理念、书斋里用文字讨论的种种价值,就会被普罗大众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理所当然地生活着、实行着,我们还启蒙什么呢?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生存、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开放社会在以人为本这一总的价值取向下变得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元。知识分子的任务就是对这些变化作出种种回应,总结也好,萃取也好,预见也好,都取决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良好互动,并将它们以适当的形式传播到社会大众中去。最后,形成一种对流,形成弥尔顿所说的“观点的公开市场”。在这种市场中,错误的、不合时宜的观点与价值自然会被修正乃至遗弃,而那些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将最终得以保存。因此,面对现在的文化语境,应该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勇于走出书斋,走进现实生活实践中,一方面去学习、汲取来源于实践中的第一手信息、经验和知识,另一方面重新寻找一种与普罗大众交流的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