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风化雨行 于 2025-7-27 15:06 编辑
罗恺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年)进士第三人,即探花
这是隋唐开科举以来,岭南地区的第一位探花,此前无其他人进一甲 龙川作为客家地区,科举成就开岭南科举关键 后来岭南的状元、榜眼都在其后,自然受到罗恺的影响力
· 《宋会要辑稿》:“嘉祐二年五月四日,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章衡为将作监丞,第二人窦卞、第三人罗恺并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第四人郑雍、第五人朱初平并为两使幕职官。”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五:“校书郎章衡为太常丞、直集贤院;大理寺丞罗恺权知淮阳军。”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丙辰,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祠部郎中陈汝义判三司都磨勘、同知开封县、都官员外郎罗恺提点府界诸县镇事。恺入见,上问以开封事,皆不能知,上不悦。”
· 罗恺神道碑: “公讳恺,字次元。其先南昌人,五代末徙循之龙川,仕刘氏有显者。曾祖保强,皆隐德不仕,父晟赠都官郎中,母张追封永安县太君。 公幼喜学,不为章句,孜孜经术。以循之学者不尚师友,乃走四远,求可以益己者,择其所长而亲炙之。 未冠有闻于乡里,于是傍州之学者来咨焉。再举礼部,归而念亲之老,叹曰:‘曾子三釜而心乐,非及亲之仕乎。’乃假版而官焉。连丁内外限,既终丧,读书为文愈刻苦。 逮十年,得昭州龙平主簿。锁其厅。试桂州,偕计而上。 嘉祐二年春,仁宗皇帝临轩试进士,擢公第三。…… 授大理评事,通判吉州。会守将缺,或渭州剧,意公有不逮者。 公摄守政一年,百事不劳而缉,多仁恕爱,利吏有犯,劾力严。上下畏肃,称神明。迁大理寺丞。 六年,罢归试学士院,公笑曰:‘以赋取士已失之矣,又以赋试帖职乎。’不留意,已而考官以所韵误。上闻,遂知淮阳军。 七年,特除殿中丞。…… 英宗嗣位,汛恩为太常博士。治平二年,知开封县。韩魏公面告之曰:‘雅闻君吏事已试赤县,治京师无以县道为。’抑右姓有怙势欲挠法者,公处之裕。如不作威厉,告之以法当尔。人繇是信公,能誉翕然。其年改屯田员外郎。熙宁元年,今年登极,陟都官提点府界公事,赐五品服,召登对,公远人一日见清光,语时事不知有以称上意。知陈留县。钱公范捕蝗捶村民,民号呼。上适遣中贵人取禾,视所伤,因知令所笞非法。公坐不即劾,出守蕲春。四年,迁职方秩满,入判登闻鼓院。五年,乞补外知复州,州废,徙鄂州。八年进屯田郎中,武昌还,复莅鼓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