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回复: 2

隋唐岭南第一位进士张弘雅 韶关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风化雨行 于 2025-7-27 10:41 编辑

据《广东通志》,张弘雅,高宗显庆四年,岭南帅府举其能明经,填帖至京,果及第(明经取士与常科进士有区别)。
粤俗自是彬彬多经学士矣。弟弘矩、弘载、弘显,皆以文学显。


张弘雅是张九龄的伯父,家族遗传文风鼎盛
张九龄,唐开元中进士,官至宰相。


张九龄少聪慧能文,弱冠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后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
开元十一年(723年),被任为中书舍人。后张说罢相,张九龄受累外迁。
开元十九年(731年),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以中书侍郎为相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因张九龄触怒唐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的代表作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如《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作。亦有《曲江集》20卷传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化雨行 于 2025-7-27 10:44 编辑

据清《王会新编》

     张九龄,字子寿,是张弘雅的侄子。他出生的前一晚,母亲梦见九只仙鹤盘旋着从天上飞下来,所以就用 “九龄” 给他起名。张九龄七岁就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他哀伤过度,超过了常人。十三岁时能写一手好字,广州刺史王方庆见到后赞叹道:“这孩子是能成就远大事业的人才。”
    二十岁左右在乡里中举,考功郎沈佺期对他极为赞赏。中宗景龙元年,他考中进士第二名,被授予校书郎一职。玄宗在东宫做太子时,举办 “道侔伊、吕科” 文学考试,张九龄应试成绩优异,被提拔为左拾遗。
      当时玄宗即位已久,还没举行过郊祀大典,张九龄上疏说:“继承皇位的君主,首先要重视郊祀,这是回报上天赋予的使命。” 当时朝廷重视朝中职位,轻视地方官任命。张九龄又上疏请求重视郡守、县令的选拔,提出 “做官没经历过都督、刺史职位的,即使考核成绩优异,也不能担任侍郎、列卿;没做过县令的,即使有好政绩,也不能担任台郎、给舍”。并且批评吏部用人拘泥于规章制度,不看才能品行,有时仅凭一首诗、一篇判词就评定优劣,因此遗漏的贤才,真是说也说不完!
      宰相姚崇深受玄宗信任,张九龄唯独劝他疏远谄媚浮躁之人,提拔纯正敦厚之士。后来张九龄升任左补阙,他品评人才时,众人没有不佩服的。
      张九龄调任司勋员外郎后,张说称赞他是文人中的佼佼者。不久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封为曲江县男。玄宗封禅泰山时,张说担任宰相,引荐了很多亲戚故旧和录事主书,这些人都被越级提拔到五品官。张九龄负责起草诏书,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人共有的器物,应先看品德声望,再看功勋资历。如今封禅大赏,有德行的官员没得到特殊恩宠,小吏却滥获官爵,恐怕会让天下人失望。” 张说却说:“事情已经定了,不好再改。” 不久后非议四起,张说被御史中丞宇文融弹劾,张九龄也因此出京担任冀州刺史。后来改任洪州都督,又调任桂州,兼任岭南按察选补使。
     玄宗思念张九龄,随即召他回朝担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朝堂上见张九龄风度仪表秀美端庄,在百官中格外突出,玄宗对左右说:“每次见到张九龄,都让人精神振奋。” 又有一次,朝廷要给渤海国下诏书,起草的人写得不合心意。玄宗让张九龄起草,诏书完成后,玄宗大加赞赏,提拔他为工部侍郎、知制诰。玄宗对侍臣说:“张九龄的文章在本朝独树一帜,朕一辈子都要向他学习,却连他的十分之一二都学不到,他真是文坛中的元帅啊。” 此外,玄宗在勤政楼设宝山座,召学士们讨论政务、讲解经义,只有表现最优秀的才能登座,当时只有张九龄能登上这座宝坐,受到时人称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九龄参加过常科和制科考试,他是进士,但关于他是否为状元存在争议。
张九龄在武周长安二年(702 年)参加了常科的进士考试,文章受到考功郎沈佺期的欣赏,一举高中。不过,当时部分北方士人及落第者谤议考官受贿舞弊,武后下令调查,考生成绩全部被取消。两年后,武后诏令中书令李峤主持重考,张九龄仍然名列前茅,取得进士资格。
此外,张九龄还参加过制科考试。神龙三年(707 年),他应才堪经邦科及第,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官职。景云三年(712 年),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升任左拾遗。
关于张九龄是否为状元,有观点认为,他在长安二年的进士考试中原本名列第一,虽经重考,但仍独占鳌头,应被视为状元。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旧唐书》等权威史料只是说张九龄 “登进士第”,并未明确其为状元。且唐朝进士科主要由吏部或礼部主持,没有皇帝亲临主考的殿试,“状元” 一词在唐朝中期才出现,当时放榜时只讲张九龄 “进士第一”,不能等同于后来的状元概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7-28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