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回复: 0

《高州古氏族谱》编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小彬 于 2019-6-13 21:35 编辑


高州古氏族谱编后记


《高州古氏族谱》第四次编修委员会


    由古氏文化促进会高州理事会组织,古中宝总编辑、古伯龙执行主编的《高州古氏族谱》于2018年11月正式刊印发行。

2014年12月28日,古氏文化促进会高州理事会成立。2015年2月,高州理事会组织成立了《高州古氏族谱》第四次编修委员会。2015年3月,编委会编印了《第四次编修〈高州古氏族谱〉宣传、参考资料》,同时,为了便于联系与沟通,编委会还收集整理、编印了《高州古氏部分宗亲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簿》,分别送(寄)给广东、广西十一个县(市、区)的110多条村庄,揭开了编修族谱的序幕。

    为了扎实做好修谱工作,编委会召集各村庄的修谱人员,分别在高州市荷花镇大路山圩、高州市区、茂名市区、广西北流市区召开了八次编修族谱工作会议。此外,编委会主要成员还深入到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区、茂南区、徐闻县、广西北流市等县(市、区)的一些村庄(费用自理),具体指导编修族谱的工作。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编委会的主要成员(绝大多数在岗在职),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尽量挤时间(包括节假日),以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乐于奉献的精神、严谨求实的态度,不辞劳苦,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做好修谱工作。经过宣传发动,组织编写,汇总编排,校对修改,《高州古氏族谱》终于定稿,交付印刷了。


    这次编修的族谱,由原来的平装本(2010年版)改为精装本;由原来的全套九卷改为五卷。卷一为总本,卷二至卷五为分本。卷二为廷珠公房;卷三为廷玉公房;卷四、卷五为廷琏公房。

    这次编修的族谱,是在旧族谱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除了探究考证、查漏补缺外,还与时俱进,增加了三项内容:(1)将古家女载入族谱,体现男女平等;(2)将现代男丁配偶(妻子)的出生地载入族谱;(3)将出嫁女的丈夫姓名和籍贯等载入族谱。这三项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越来越体现它的价值,也为子孙后代续编族谱提供非常珍贵的资料。

    大部分村庄在编修族谱中具体增加了上述三项内容。

    但受诸多因素(传统观念、思想认识、客观实际、主观意识、个人隐私、联系困难、文化水平、责任心等)制约,有些村庄没有把古家女载入族谱;有些村庄没有把男丁配偶的出生地载入族谱;有些出嫁女只载入出嫁地,没有载入其他相关内容;有些已经出嫁的古家女,不载入出嫁地等。所有这些,编委会均不作强求,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

    为了提高族谱质量,编委会首先将各村庄交来的族谱初稿,通过整理后录入电脑,然后打印第一次族谱校对稿(一式三份),并提出修改意见,送(寄)给各村庄的修谱人员查漏补缺;收回第一次校对稿后,编委会将各村庄增加或修改的内容录入第一次校对稿相应位置,又打印第二次族谱校对稿(一式三份),再次送(寄)给各村庄的修谱人员查漏补缺(有的送【寄】三次或者四次)。每次送(寄)给各村庄的族谱校对稿,编委会对有缺陷的地方,都注上问号(“?”),要求修谱人员补充相关内容。大多数村庄的修谱人员,思想高度重视,工作深入细致,较好地完成了修谱工作。但仍有一些村庄的族谱,存在问题较多。例如:有些现代人的出生时间、婚姻、子女等均记载“不详”;有些现代人(包括婴儿、几岁至十几岁的),在族谱中只载入一个名字,连出生时间也没有,更谈不上其他内容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1)一些宗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就离开原居地,迁居外地、迁居港澳台,或者侨居海外,一直失去联系,编委会只能从旧族谱中载入原有的内容,无法增加新内容;(2)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创业、经商、务工人员较多,不少人已经举家外迁,极少回过老家;村庄的修谱人员不知道部分宗亲的现居地,甚至不知道电话号码,很难联系或者无法联系;(3)个别修谱人员的工作欠细欠实;(4)有些村庄的极个别家庭,不向修谱人员提供任何有关族谱的资料,不参加修谱。

    这次编修的族谱,作了以下的改革:

    1、采用新版印刷。页码和谱中的内容,从左到右横行编排(第一、二、三次编修的族谱,均采用旧版印刷,页码和谱中的内容,从右到左竖行编排)。

    2、对原族谱(2010年版)卷一第1页至第115页,作了一些修改:(1)把繁体字换成简化字;(2)原文没有标点符号的加上标点符号;(3)对一些词语附上注释。

     3、为了体现继承和创新,原族谱中以干支年记载生卒年的予以保留,并把干支年换算成公元年。

编委会在编修族谱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存在问题,就是有些村庄对部分已经去世的现代人,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由于没有文字记录,忘记了他们去世的时间,我们只能写上“卒失考”(旧族谱记载有出生时间的,我们对号入座载入族谱;旧族谱没有记载出生时间的,我们只能写上“生卒失考”)。对于这些已经去世的现代宗亲,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享年多少岁。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说明有些宗亲平常不注重积累族谱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宗亲们在各自的族谱中逐年记录新增加的内容(男婚女嫁,新生婴儿,升学就业,岗位变动,因年老、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去世……)为今后续编族谱提供珍贵资料。

    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溯源,寻根,问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述了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包罗家族繁衍生息、世系分支、风土人情、人文掌故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而且是同祖同宗的群体记忆的历史档案。

    高州古氏始祖宽堂公的直系祖先(南迁十四世至宽堂公的父亲【约南迁二十世】),由于没有寻找到有关历史资料,至今还不知道是谁,无法记载这七世(代)祖先的任何族谱内容。愿宗亲们继续考证、探究。

    第四次编修《高州古氏族谱》,共有156位热心公益事业的宗亲,慷慨解囊,捐款赞助。其中,捐款1000元以上的就有92人(多人合捐1000元以上的按1人计)。我们已把宗亲们的善举载入族谱,流芳百世。

    几年来,《中华古氏》总编辑、古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执行会长古小彬,一直关注我们编修《族谱》的工作,并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无偿提供卷一第18页至第30页珍贵的图片资料,设计《族谱》封面,特别是在考证史料、修改补充内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对古小彬会长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四次编修《高州古氏族谱》,得到了广大宗亲的支持和配合、关心和重视。在此,深表谢意。

    《高州古氏族谱》,凝聚了广大宗亲,特别是修谱人员的心血,是高州古氏集体智慧的结晶。《高州古氏族谱》,不仅是我们了解列祖列宗和当代宗亲的工具书,而且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家族文献。《高州古氏族谱》,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诚望宗亲们平时要小心查阅,并能妥善保管收藏。

    由于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时间仓促,资料欠缺,难免有错漏,恳请包容。凡是有错漏的,编委会不可能重新收回统一更正,请宗亲们在各自的族谱中修改、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7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