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1-5 2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田家炳先生簡介[大埔]
〖 客 家 星 云 〗
博爱行仁的田家炳先生
田翁家炳履仁崇义、无私奉献,举世推崇,而其热爱国家、兴学育才的遂愿,一身为天下仁的善举,功在当代,德昭日月。在其身上可以看到爱国者的博大胸襟,企业家的远见和胆识,也可以看得见一个蕴藉着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长者至美品德和良好风范,在突显着平实中的不平凡,为世人做出正大博爱的榜样。
田翁出生在广东大埔的银滩村。陕西师大校长赵世超曾访我县说:“大埔原只是闽粤边陲的一个穷乡僻壤,可是这片神奇土地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文化之乡,孕育了诸多贤豪及现代我们共同尊敬的田家炳先生。”
田翁自小受其先尊玉瑚公的严格家教与庭训,沉潜在儒家文化摇篮里,熟读四书五经,实践“治家格言”,在浩瀚深远的客家文化熏陶下,养成了:“勤学好问”,“勤劳节俭”,“崇礼尚义”,“遵守法纪”,“整洁健身”五好习惯(常州田家炳中学校长谈雄赞辞),具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心胸开阔的智慧和勇气,周旋人海、拼搏商场所经历的艰苦奋斗历程以及乐善好施的豪情,有着诉说不尽的动人佳话和故事。
田翁的生活非常俭朴平实,平常上下班总是安步当车,有一年来台主持文教基金会,会后邀约大埔乡亲话家常,回程选择步行,从力霸饭店至松山机场再搭中兴号汽车至桃园登机返港,这不是吝啬车资,是其习惯健行,又可看看台北市景,难得潇洒走一回。身上一两套西装穿了十多年,手戴老表,饮食清淡……,自奉俭约,笃实践履、益受尊敬。田翁讲节约不单在生活上,他捐资办公益也讲实效,不得有丝毫浪费,开放后捐建湖寮大桥肇开侨建之先河,嗣后一件一件地捐建工程,海外乡侨闻讯,纷纷返乡奉献公益,穷乡僻壤的大埔从而活跃起来,使三等贫穷落后的小县份大大提升了等级。一九九二年大埔田家炳二十三项工程剪彩庆典,香港曾宪梓博士莅会赞扬说:“看了田先生讲求实效,用尽节约的方法,捐办那么多的项目,确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实业家’,真了不起,是位奇才!”
田翁对故乡的赤诚奉献,尽心尽力,一九八二年提出捐资计划,向香港中国银行申请以田氏化工厂的资产保证,贷款给田家炳在大埔举办无经济效益的慈善事业,全部本息由其分期偿付,港银以无此先例未予同意;一九八四年拟捐资三千万人民币,在大埔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举办投资营利事业,以利润作慈善福利事业,斯时有一股不正之风,使计划难行;一九九○年田翁自愿负责筹集资金支持县政府经营一些几百万元投资且能利用当地资源又利民众就业的营利事业,又因现行制度上的掣肘无法实现。一九九三年大埔县府拟投资二亿元的双溪大水电站,获省贷款一亿元,请田翁捐资一亿元,他建议捐出三千万元作为基金会股本,再负责借三千万元作县府股本,另向银行担保贷足余额,将来基金所获收益,拨作县内慈善用款,这本是毫无私利的方案,惜县政府另有想法而放弃。尽管几次计划受挫,但于一九九○年已经开始的捐建工程仍一件一件地继续进行,他认为这些捐建好似对贫血病患者的“输血”,依正常作法无法满足乡亲的热切期望,必须成批地大干快上,使“造血”机能活跃起来,要达到:农甘陇亩,学切求智,士乐缥缃、工展科技、商机活跃,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也才有大埔的未来,于是商请大埔县政府成立“家炳建设工程筹建委员会”,礼聘经建专家杨恭曾出膺主任,在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全面性推展大埔各项建设及福利事业下,不到几年,捐资一亿四千多万人民币,由托儿所、小学、中学、职中、电视大学等一连串一整批地办学校48所及大型运动场、医院23间、大道7条、大小桥梁126座。大埔又名万川,到处都是河溪天堑,如今“百桥架万川”,桥通公路通,交通方便,又梅坎铁路由龙岩坎市经大埔到梅州市再接通广梅汕铁路,大埔经济发展将起无可估量作用,对家炳先生奉献大埔的成果更加辉煌,“玉韫山含辉”大埔再也不是山旮旯的偏僻山城了。
田翁心系家乡,放眼神州,在港成立“田家炳基金有限公司”,于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对教育、医疗、交通及其他国计民生的善举,提供了巨额无偿捐助,到目前止,就大陆地区兴教项目计捐助大学51所,省市重点中学83所,中小学图书室850个及其他文教软体等等。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赞:“这种《杏产品坛春色》是教育至美领域”。还有医院、道路、桥梁及其他项目一大批,捐资金额数以亿计,而正规划中的工程仍将继续扩大,有如青山不老、绿水常流。最难能可贵者,事无大小,田翁均亲自处理,修正计划、联系书信、赠书落款等均躬亲执笔及电话沟通,不怕繁琐,不辞辛劳,更亲自主持各地捐建工程会议、奠基、剪彩,不时南北奔波,两岸来去,足迹遍全国,无顾舟车劳累;去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大会,精神矍铄,与嘉宾乡侨健步在万民热烈欢迎大道中,含笑抱拳,群众感奋。田翁行年八秩有四高龄,仍有如此旺盛精力实国家之福。一九九八年他于清晨五时即准备坐火车到深圳,会见各项工程申请者面议,在座十多人一直谈到下午五时,中午未休息,回到香港已是万家灯火晚上八时了,连续十五个小时费神劳力,一切努力利于国、利于民、而不必为己,真乃奇人。
一九八四年田翁捐新台币五千万元,在台湾成立“财团法人田家炳文教基金会”,专办公益性文教活动,业绩显著,学子感戴,历年累积颁赠优秀、清寒、残障学生及特定学术领域博士研究生等一千多名,更创办新生命科学、光学工程奖学金累计达三千余万元。同时经常举办保健、道德教育及美感与生活教育、对台湾社会风气之端正,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产生了导正作用。
一九八五年台北市大埔同乡会订定“田家炳先生奖学金实施办法”,由文教基金会每年拨出孳息新台币20万元为奖学金,一九九一年每年增拨为25万元,至今年累计420万元,奖励埔籍子弟品学兼优者501人次,其中博士生15人,硕士生102人,学士生351人,专科生33人,除继续深造在学21人外,学成均为社会有用人才,具发展潜力者及位居高职者不乏其人。
田翁涵泳深邃儒学修养,华才超卓,学识博渊,经世阅历丰富。有一次应邀在大学演讲,全校师生闻风挤满了大礼堂,亟想一睹风采,更渴望亲聆田翁做人立世隽永而精辟的讲话,他只是把平常道理演绎为“金科玉律”,其言蔼如,语气铿锵,敲击着听众心弦,该校教授发言感谢田翁朴实无华的金言玉语,足以警醒愚顽,激浊扬清,是一生中所听到最动人的讲演。
田翁高才博洽,宏展商工,兴教施善,贡献至正至大,寰宇咸钦。曾荣获英国女皇亲授MBE勋章,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以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四十多所大学授予博士、教授、院长等殊荣,全国四十余省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尊荣为“全国第一人”,崇敬高贤,表彰硕德,实至名归。
田翁襟怀豁达,不囿于世俗,一九七八年将价值数百万港币制造人造革新型机器整套捐赠广东省府,并协助培训技术人员、设备拆迁、安装投产等工作,人们谓做生意怕对手竞争,他却考虑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不顾损己利人去扶持对手,以酬奉献国家素愿。一九九五年大埔大麻镇计划在韩江东岸开辟沿江公路,测定路线要从其先祖父蔚如公墓地通过,必将破坏风水,镇政府接受乡民建议修改为绕道,田翁得悉深感无必要改线,愿意无条件快速搬迁祖坟以配合家乡建设。二○○一年四月,为实践捐资诺言,毅然变卖住了37年的心爱别墅,得款五千六百万港元作兴教助学,自己却租住130平方米的公寓。这些事例,这种情操,求之当代,究有几人?
一九九八年福建师范大学拟建教育书院,请田翁捐资二百五十万人民币,经他重点询问后,似感计划未善,主动提高捐款为五百万元,以期筹办较好书院,在座十余人皆感惊讶!这是田翁讲实用,讲品质,岂是为钱?
田翁之丰功伟绩,如在天际的“田家炳星”一样,与日月偕行,山河并寿,高风盛德,人皆崇仰,在不平凡中显伟大,自有独特成功特质。而其展现的大气魄,大作为、大善举,实业报中华,公益泽神州,真乃前无古人,难有来者,忝在乡亲,爰缀芜辞,以表钦佩,并感谢对同乡会之爱护与支持!
(本文取材自广东大埔县府编辑出版《履仁崇义的田家炳》及《兴学重教的田家炳》等书。)(本文作者现任台北市大埔同乡会理事长——编者注)
http://www.qxyb.meizhou.net/200302/kjxy02.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