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朝滅亡的原因,前人已有許多論述,經濟層面、軍事層面、社會層面、政治層面;列強欺壓、民亂紛擾、軍閥割據,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皆有原因,似乎清朝是在一個諸事不順的情況下走向滅亡的,但究其最主要原因,都會歸咎清朝自身。誠然,前人之述備矣,但究其根本,鄙人認為國際環境的變換是導致清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隨著清朝滅亡的,還有數千年來維持農業社會運行的政治秩序。
國父孫文曾經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近三百年來,工業革命在歐美各國先後進行,其農業社會秩序遭到破壞,工業社會秩序隨之建立,於是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民主政治;追求高效生產的工業促使科技迅速發展,而商品的原材料場地和銷售市場的開拓則是揭開西方以武力稱霸全球的序幕。所謂“世界潮流”就是這個以工業引起的世界範圍內大變動的潮流。這個潮流,無情的衝擊著這個老態龍鍾的清朝,商業競爭、軍事衝突、文化衝擊、思想侵襲,幾乎是立體全方位的。大清朝雖然落後,但國力尚存,此時就像一個被一群螞蟻五花大綁的黃蜂無可奈何,西方列強雖然兇悍,卻誰也不能一口(或看著別的列強一口)吞下一個清朝,只能進行逐步的分割享用。自然,中國上下都會有反應,一方面,任其宰割,力求保命;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尋求解脫。首先是從朝廷開始的自上而下的改良法,造工廠、建海軍、派遣留學生出洋學習西方科技。其次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太平天國運動、捻軍、回亂、義和團運動。無論前者後者,若能看清眼下的“世界潮流”,其獲得最終的成功都是可能的。因此,從國門打開之時起,這兩派就開始了競爭,改良派希望在被西方列強蠶食盡之前完成社會改良;而革命派的希望則是推翻清王朝,重建新秩序。早期的革命派主要是活不下去了才起來革命,他們并未具備把農業社會革命成工業社會的理想。最成功的太平天國,其核心的制度《天朝田畝制度》也不過是試圖重新建立農業社會格局,在定鼎天京後迅速腐化內亂。而即便其推翻了清政府,也不過是重建另一個農業國而已,并不能救中國于水火;本來,改良派覺悟較早,行動也早,但是內憂外患的局面使之不能不放慢腳步循循以前,更糟糕的是很大一部份滿清統治者并未能看懂這個“世界潮流”而頑固守舊,給改良帶來了重重阻隔,他們對科學技術和工業的引入都還接受得了,可是一到政治領域的改良,他們就開始擔心喪失權力而百般阻撓,在最後的幾年裏不斷半心半意上演假改革的鬧劇,然每一次上演,便失去一份民心,最終使人們忍無可忍,便倒向新興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於是乎,在最後一刻“真誠”憲政的清政府,沒能挽回敗局,被堅決推翻了。在清王朝覆滅的最後時刻,資產階級革命派雖然占領了南方各省,但其主要領導大都是倒戈的各地清朝官員,缺乏強有力的社會支持力量,同時軍事實力并不強大,此時掌握清政府大權的袁世凱要戡亂,并非沒有實力。只是完全沒有必要如此為清政府賣命了,並且打好了自己的小九九之後,通報南方各省議和,盤算如何建立自己的“中華民國”。
其時,資產階級革命并沒有多少社會基礎,只是開眼看世界的人知道,要救中國,這是一條可行之路,但這種迫於外力的不得已的行動,并沒有多大的社會基礎,如何有力量去推翻一個王朝呢?因此,與其說是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不如說是清王朝統治者悖逆潮流,自斷其路。然即便如此,我們仍然不能完全歸咎清政府的無能,三尺冰凍,非一日之寒,數千年的農業文化積澱,千萬里疆域國土,四萬萬人口臣民,船大難掉頭啊,改變思想團結一致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清朝的覆滅,若是因為自身社會已經達到躍進工業社會的條件而未躍進,責在自身;而因社會發展遠遠落後于其他國家而引起,則不能說根本原因在自身了,仍然只能說是未能順應潮流而自斷其路,真正的因源,自是地球另一面的工業潮流來得太急。
竹海聽聲
2010年4月11日于開平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1-5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