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赣湘边界——江西省井冈山上的客家人

2014-5-20 20:16|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2353| 评论: 0|原作者: 龙吉忠|来自: 井冈山报

摘要:   客家先民本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先民,因躲避祸乱而逐渐南迁。江西是他们南迁的必经之地。他们沿赣江溯流而上,在赣南山区大量聚集,然后以此为中转站,陆续迁往粤北、粤东和闽西等地。  客家先民南迁后,大多 ...
   客家先民本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先民,因躲避祸乱而逐渐南迁。江西是他们南迁的必经之地。他们沿赣江溯流而上,在赣南山区大量聚集,然后以此为中转站,陆续迁往粤北、粤东和闽西等地。

  客家先民南迁后,大多定居在闭塞的山区。因当地土籍人口稀少,未被当地文化同化,客家人特有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下来。相反,杂居在客家人当中的一些土籍人却被客家人同化,成为了客家人的一部分。由于地处山区,与外界交流较少,加之客家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增加了客家人对外来影响的抵制。“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客家人顽强地保留着客家语言,世代相传。客家方言是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被誉为“汉语言的活化石”。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当地的土藉居民,是唐宋以来因躲避战乱自北方迁入的移民。由于来得更早,他们占据了位于井冈山东部的平原和良田。而井冈山的客家人则是明末清初从广东、福建返迁而来的移民。因为来得晩,他们只能住在西部的罗霄山区。

  客家人最早的移民方式是一种春至冬归“候鸟”式的定期迁徙。他们每年春季来到井冈山,开荒垦殖,冬季收获而归。他们最早在山里搭棚而居,故又称为“棚民”。因路途遥远,往返不便,后来有些客家人就举家迁徙,夯筑土楼,定居下来。其返迁井冈山的原因,一是由于粤、闽两地人口猛增,资源不足;二是自明初以来,日本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四处逃亡。而当时井冈山区人烟稀少,有大量的荒山荒地可供开垦,于是大批客家人,携妻带子,亲邻相邀,迁徙井冈,繁衍生息。

  客家人的到来,触犯了土籍人的利益,因而处处受到土籍人的排挤。土籍地主向客家人强征田租山税,在经济上剥削客家人。在政治上,客家人素无政治权利,受到土籍地主的压迫。客家人没有当地户籍,子女不能进入土籍人的书院里学习,没有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土、客籍之间也不允许通婚。不公平的户籍制度造成了深重的土客籍矛盾。井冈山客家人为了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奋起抗争,发动了无数次的起义和暴动。

  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2年),湘赣边界的客家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江西棚民起义”,先后参加起义的客家人达十万人,坚持斗争七十多年。井冈棚民积极响应,曾四次攻克永宁(后称宁冈,今属井冈山)县城。晚清时期,井冈山大陇客家人黄三祥联合湖南酃县(今炎陵)、安仁和江西龙泉(今遂川)等地的客家山民,组成“草珠军”,发动起义。民国时期,客家人袁文才在茅坪组织“马刀队”,劫富济贫,揭竿而起。同时,在茨坪一带也活跃着一支由王佐领导的绿林武装。袁文才与王佐,两个同年出生的“老庚”,山上山下,相互照应,威振罗霄。后来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两人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持续不断的“棚民起义”,最后迫使清政府修改了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客家取得了当地的正式户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客家崇文尚武,耕读传家。为教育子女,井冈山客家人兴办了很多书院。现存的客家书院主要有龙江书院和攀龙书院。位于龙市的龙江书院,由江西宁冈和湖南酃县、茶陵三县客家人集资创办,是当时井冈山区客家人的最高学府,后成为朱德与毛泽东第一次会面的地方,也是“我军第一所军校”,红军军官教导队旧址所在地。茅坪的攀龙书院后来成为了红军医院的旧址。

  客家人为了不受土籍欺侮,还有习武的传统。据考证,流行于井冈山的盾牌舞、龙狮舞等武术舞蹈,就是由客家人从闽粤一带传入的。客家妇女因生产的需要,早就摒弃了缠足的陋习,成为妇女解放的先行者。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客家的人政治地位也逐渐上升,客籍子弟在清代后期的科举考试中也榜上有名了。如今,井冈山土客籍居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建设他们的美好家园。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17:51 , Processed in 0.01442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