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为客家语努力的溫送珍

2012-5-28 12:13|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1753| 评论: 2|原作者: 邱文秀|来自: 中時電子報

摘要: 今(2012)年已八十七高齡的客家大老溫送珍,人如其名,時常送珍貴的心意與溫暖給需要幫助的人「走到哪,捐到哪」,很多苗栗南庄客家人都知道,在台北有這麼一位樂善好施的鄉親,有事找他幫忙一定會在能力範圍內盡力 ...
  

客家委员会主委黄玉振拜访溫送珍(右)
 
 
       今(2012)年已八十七高齡的客家大老溫送珍,人如其名,時常送珍貴的心意與溫暖給需要幫助的人「走到哪,捐到哪」,很多苗栗南庄客家人都知道,在台北有這麼一位樂善好施的鄉親,有事找他幫忙一定會在能力範圍內盡力達成,二胡名人溫金龍也曾找他幫忙過。在很多北上打拚的客家人心中,他就像「伯公」(客家話的土地公)一樣。
 
       溫送珍先生是苗栗南庄的客家人,十五歲時因遠親介紹,「拿一條布巾把幾件衣服包好,就這樣提著,一個人坐火車上台北」,在南昌路一落腳幾十年來沒離開過。
 
       「當時我只會說客家話和日語,一句河洛話都不會說,也聽不懂,到了台北就好像國外一樣!」這也是那個時期北上的客家人遇到的普遍困境,還好「客家人學習語言跟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
 
       他說,面對著台北城南門的南昌路,曾經是新店、景美進入台北的主要通道,車水馬龍好不熱鬧;日軍撤退後,荒棄的宿舍就成了來台北打拚的客家人的落腳處,許多北上的客家人就在此地做起小本生意、累積資本,也讓他們在這落地生根有了新故鄉。全盛時期南昌路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客家人!
 
       客家人在台北算少數,溫送珍說:「一句客家話都聽不到,平常做生意也多是講國語和河洛話。」當時何禮謙先生在光復後第二年組織了客家會(即現在的客家崇正會),每年過年聚會一次,讓離鄉背井的客家鄉親有地方聯誼說客家話解鄉愁。
 

马英九与客家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得獎人溫送珍(左)、陳運棟合影
 
 
       溫送珍說:「那時全台北各地的客家人過年聚餐,席開五、六十桌,一張餐會門票要十元舊台幣,都可以買一周的菜了,但還是很多鄉親喜歡,因為親不親,故鄉人嘛!」
 
       關於他赤手空拳北上創業的故事,他曾寫了一首詩:「打起包袱出外鄉,舉目無親好悽涼,幾十星霜苦奮鬥,開創事業喜洋洋!」道盡了當時北上打拚的客家人心聲。
 
       溫送珍在事業有成之後,除了四處「看報紙」行善,也不遺餘力的推廣客家文化,他聽說客家話正在逐漸消失中,年輕的一代都已經不會說客語,憂心「當客家話消失後,客家人也消失了」,從九年前便捐錢給很多國小與單位,舉辦客語演講比賽。民國九十八年獲頒客家終身贡獻獎,一百萬元獎金他轉手又捐給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心心念念的就是希望客家文化與客語能永遠流傳。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涯惠客家人 2012-5-29 21:47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
引用 Kejiashan 2012-5-29 12:49
好人一生平安!

查看全部评论(2)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7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