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埔画师——刘沛
人物名稱: 劉沛 生 卒 年: 起:1885 - 迄:1972 (年代不詳) 人物類別: 漢式建築/畫司 基本資料:譜名建智,又名沛然,落款常用「石莊」及「石巔」等,人稱「阿沛」或「阿沛司」,台中縣石岡鄉人,享年88歲,為中部地區著名的彩繪司傅。
家世及傳承: 劉沛祖籍中國廣東饒平,為來台的第6代子孫,出生於經營食品業的小康之家,19歲(1904,明治37年)時開始寄居於葫蘆墩街(現豐原)謝來發家中學習糊紙、裱褙、醮壇設計及玻璃彩繪等技藝,因具有繪畫天分,常負責糊紙上的繪圖的工作,當時一同習藝的師兄弟還有謝來發之子謝錦榮、石岡鄉親黃演凱、葫蘆墩街阿陽司及葉奇生等人。戰後,台灣廟宇大量興修,劉沛也於此時大量承接寺廟彩繪工程,其子福銀,孫昌洲、昌熾及昌武亦承其衣缽,目前中部地區的廟宇仍時常可見劉氏彩繪家族的作品。劉沛除了一般糊紙、裱褙及玻璃彩繪之外,於醮壇設計方面也頗為拿手,目前在劉氏舊宅中,仍懸掛一塊劉沛於1966(民國55)年參加東勢地區北帝壇醮壇設計繪畫比賽榮獲最佳藝術冠軍獎的匾額。
主要作品: 劉沛的作品極多,遍布於台灣中北各地之重要廟寺,以及部分富紳宅第,惜因年代已久,已多遭重修重建,目前較完整的作品有:南投烏牛欄黃宅(1918)、南投牛眠山潘宅(1928)、台中東勢陳宅(1923)、台中豐原慈濟宮(1925)、台中后里張宅(1931)、台中清水黃宅(1939、1951)、台中梧棲浩天宮(1965)、苗栗通宵慈惠宮(1965)、台中石岡萬安宮(1966)、卓蘭峨崙廟(1966)、卓蘭詹姓宗祠(1967)、苗栗中港慈裕宮(1967)、台中東勢慶安宮(1968)、南投草屯慶安宮(1968)、苗栗文昌祠(1969)、南投明新書院(1970)及台北木柵集應廟等。
技藝特質及評價: 劉沛於1950年代以後以建築彩繪為主要工作內容,彩繪作品多以厚重的輪廓線搭配鮮豔的紅、藍、綠色彩,畫作主題除了傳統的吉祥寓意故事外,也嘗試一些當時流行的事物,如人物畫不再只從傳統戲曲、小說中取角,而是取材自當時流行的仕女或背書包上學的孩童等,這些主題雖然沒有特別的吉祥寓意,但是從傳統彩繪的眼光來看,卻是一種新的嘗試與改變。


邱镇邦,1894 - 1937,彩繪師,粵東大埔人。1920年代活躍於桃竹苗一帶,受聘為北埔姜氏宗祠(1922)彩繪。他為求好心切,特回鄉邀父親邱玉坡來畫主要部分。現存作品尚有八德三元宮(1925)、竹北枋寮余宅下邳堂(1927)、大溪李騰芳舉人宅、獅頭山靈霞洞(1932)、海會庵、員樹林齋明寺。據傳因感受盧溝橋事變的壓力,在關西羅宅工作時自鷹架摔落而亡。子邱有連(1914年生)承繼其業。邱氏三代的作品皆構圖嚴謹,既複雜且細緻,軟硬團皆佳,尤以螭虎軟團功夫為佳,線條流暢,設色淡雅,但深沉穩重自成一格,蓋多建民宅、佛寺,自然以青、黑二色為主。
客家彩绘大师邱玉坡在广东并没有学者专门作研究 , 到现在的横溪仍是大埔县的一偏僻贫穷乡村,大抵村人早没人知道邱玉坡大师,当我们抵达此庙,眼见邱玉坡大师石灰壁彩绘作品被七、八张写着奉献金的红字条牢牢黏贴覆盖住,为了让拍照 , 邱有衍先生与院主花了许多时间才用水洗去红纸,墙壁上彩绘难避免的沾了纸张的红色晕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