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7 20:12:07


大埔城区图
从西边的西环路到东边的沿河东路,从北边的青梅路到南边的同仁路,还有中间的文化路、文明路、虎山路、人民东路、新城路等等大小街道,我都亲自用脚“量”了一遍,有的还不只一遍,要不然十几个小时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累了回旅馆休息一下,养足精神又出去逛。后来的茶阳和永定县城也是这样。要是有自行车出租就好了,心里在想,想归想,猜想小小县城肯定没有,大埔一不是厦门二不是桂林。厦门好象也只是环岛路才有自行车租吧?平时没注意观察,不清楚。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7 21:18:36

李鹏题词的“三河坝朱德纪念大桥”,湖寮至三河,进入三河镇,首先看到的景观。



群英号汽车轮渡碑记:
古城三河坝,扼三水之汇,梅湖公路横贯,乃水路交通之要津。为日趋荣,仁人善政者,籍旅居海内外乡贤之献金,民建公助,上下内外齐心合力,兴建“三梓”公路。经一年之努力,于公元1993年5月大功告成。然与梅湖公路一水相隔,仍难于通达。乐善好施侨贤童群英女士,目视其景,乐捐人民币壹拾伍万捌千元,建造汽车轮渡一艘,人始,三江六岸交通亦便,物畅其流,经济繁荣,百姓有口皆碑。爱将彰童女士造福桑梓仁风义举,特勒杯铭志,以垂永久。
三河镇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夏立

大埔是广东著名侨乡,港台大埔(祖)籍人也多。大埔本地籍人口52万,祖籍大埔的海外华侨华人46万(数据来自大埔县旅游局网),几乎一比一。

来到三河,先要了解一下三河的情况,下面资料引用自大埔县旅游局网站,然后再把相关相片传上来。

三河坝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两岸山峰叠翠,如诗如画;东岸有国家级革命遗址重点保护单位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等景点。
——大埔县旅游局http://www.db-ly.com/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7 21:29:17

从朱德纪念大桥往下看,桥右侧,为梅潭河与汀江交汇处,左是汀江右为梅潭河。


说是三江汇流,其实先是梅潭河与汀江交汇后形成一段河流,往南一小段路程后与梅江汇合,才注入韩江。朱德纪念大桥往下看,左侧,上流泥沙在此淤积。这时水不大,没能看到三江汇流的壮观景象,遗憾!



美丽的韩江风光


美丽的韩江风光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7-17 21:36 编辑 ]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7 21:35:14

韩江边采沙船及采沙设备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7 21:47:32

三河镇委镇政府就在三河街,“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陵园”就在三河街的公路边,不用向导,一眼就看见。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朱德题字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周士第撰并书的碑记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4-28 13:30 编辑 ]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7 21:58:41

大埔县人民政府立的烈士陵园碑记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正在装修整理,暂不对外开放。


朱德元帅 雕像


烈士陵园内远眺“韩江源”


烈士陵园北门

Isy 发表于 2007-7-17 22:59:15

尚贤第我都不知道在哪里哦。

Isy 发表于 2007-7-17 23:07:14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07-7-17 11:1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看到闻名的泰安楼,十几个小时都在城区内瞎逛,拍到一小巷内的民居,名曰“尚贤第”,客家地区的民居都喜欢冠于“楼”、“第”、“轩”等字眼。

9427
尚贤第

9426

9428
顺宜楼.大埔客家名产经营 ...
楼:一般两层或者以上的;
第:官员府第;
轩:读书的地方。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8 14:10:25


梅县松口36公里、(大埔)茶阳28公里。沿着松口方向走,是到“韩江源”景点方向。
这时候的我,已是汗流浃背,走到腿脚酸软。矿泉水喝了一瓶又一瓶。


梅州73公里、梅县松口35公里、中山大桥。也就是说我离前面一个路牌到这里已经走了1公里,这里有一座大桥名曰中山大桥。

梅州,也即梅州市区梅江区,我曾经去过两次,1995年、2001年,那是“上杭-梅州客家之旅”。现在是2007年,也就是说三次梅州市客家之旅刚巧相隔6年,整整12年了,时间过得好快,走一下路就腿脚酸软了,不服老都不行!

记得谢永昌的《梅县客家方言志》说,松口客家话和梅江区的有细微差别,“保、高、好、老、草”同大埔客家话,读o韵。但松口客家话没有大埔的舌叶音zh/ch/sh和舌尖后擦音r。这两点我的客家话同松口,不同梅江区也不同大埔(只是其中一项相同)。《梅县客家方言志》是1995年在梅江区买的,这本书对我了解客家方言的代表语——梅州(市区)话,有非常大的帮助。这次在大埔县城新华书店没有看到任何与客家研究有关的书,后来到永定县城的新华书店也一样。我的习惯是到客家地区要买几本与客家研究有关的书的,要是能买到几本也是客家之旅的收获之一。


中山大桥孙穗芳题字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8 14:15:37


从大桥左侧拍的      左为梅潭河与汀江汇流后的一段水流,右为韩江,近处是梅江。


身后传来“喀哒-喀哒”声,此时方知这里有铁路,梅坎铁路(又称龙梅铁路)。


过了桥之后就看到“长城”




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韩江源石雕、明代古城墙,同一个方向。


三河中学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8 14:20:13


中山公园   门票10元,全国最早兴建的中山纪念堂就在园内。公园很小,景观不多,说实话10元是太贵了。


孙中山雕像“天下为公”


中山纪念堂内




中山公园门票


门票背面是“韩江源”石雕,免费的,跟中山公园无关。明古城也是,免费的,不在中山公园里面,就在附近,沿大江的方向向东走就看得到这两个景点了。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8 14:25:36


明古城墙




重修三河城碑记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8 14:27:30


韩江母亲河石雕   有人在拍照,一部粤某的小车,停在石雕旁,同行的有三四人,两MM,这是这一路上唯一碰到的游客(队伍),自驾游的。


梅江与韩江交汇处,左为梅江


废弃的建筑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4-28 13:38 编辑 ]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9 09:44:42

离开三河镇,坐“摩的”去茶阳镇,15元。三河至茶阳28公里。

茶阳客运站,长途班车售票点,有到广州、东莞、深圳的长途班车。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hd136302 发表于 2007-7-19 09:45:38

以下是摘自网络的大埔资料:

[位置面积] 大埔县位于广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东经116°18‘-116°56′、北纬24°01′ -24°41′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绕平县,西依梅县,南邻丰顺县。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大埔县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历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海阳县光德乡。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 恋洲二都置县,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 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1965年隶属梅县地区,1988年属梅州市。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

[行政区划]全县辖20个镇(湖寮、茶阳、枫朗、西河、三河、大麻、银江、高陂、光德、桃源、洲瑞、古野、平原、青溪、长治、百侯、双溪、大东、英雅、岩上)和丰溪林场,镇、场下设256个村委会(街道办、场)

[人口•民族]全县总人口510604人,主要为汉族,此外,还有少量蒙、回、壮、满、瑶、土家、黎、高山等少数民族居民。全县语言属客家方言,光德镇九社、古野镇蒲田等村杂有漳州、潮州语。

[气候]大埔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年日照时数为1730.4小时,年平均气温21.2℃,最高气温37.8℃,年降雨量 1414.4毫米,全年春旱,秋冬两季尤其。12月下旬出现7天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最低温度-4℃。

[物产•资源]大埔县主要矿产有铁、镍、铅、锌、钨、钼、锡、铜、金砂等金属矿;有磷、水晶石、长石、石英石、稀土、瓷土、紫砂陶土等非金属矿;还有天然矿泉水等;水力资源丰富,全县小水电理论蕴藏量14.52万千瓦,其中易开发的7.32万千瓦,已开发9.19万千瓦。

[科教文卫]全县现有中小学校342间,城乡文化娱乐设施功能齐全,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l00%和96%以上。医疗卫生达标,1996年经省政府评审、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县标准。

[地形地貌]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点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 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大埔-永定客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