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2 11:49:38

世界廖氏文化研究会

夏时,蓼王叔安因追随大禹治水有功,分封蓼国为侯,始称蓼王,国人以国为姓为蓼(亦作“风”字边)氏。古蓼国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唐河县、桐柏县,湖北省枣阳市、随州市,都城在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蓼氏传到36世伯高才去风加广成为廖。公元前639年,蓼国被强楚所灭,聪明顽强的廖姓人举族外迁,在故始等地建立了多个蓼国,历史上称湖阳的蓼国为西蓼,故始的蓼国为东蓼,西蓼比东蓼早了100多年。晋天福7年(公元942年),后人为了纪念蓼王叔安治水理国的丰功伟绩,在蓼山顶修建蓼王庙,后因战乱被毁。宋朝时汴梁营田提举裴世英登蓼山祭拜蓼王,见蓼王庙已被战争破坏,下令重修,并邀书法家李松真撰写碑文“夫高爵重禄...至于没世不志祠而祀之者,唯其功德加于民也...”,对蓼王叔安作出极高的评价。蓼王叔安在蓼山顶留有生活的遗迹,在通往蓼山的通道上,现存有两道城墙遗址,蓼山脚下有蓼阳河、蓼阴河均为蓼王治水的遗迹。蓼山的西南坡有一块塔地,埋葬着无数为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的蓼国将士的忠魂烈骨。2004年11月11日,香港上水115代廖太全先生只身前往蓼山祭拜蓼王,并捐建了蓼阳河石碑,碑高3.5米,碑文详细记载了从始祖叔安至115代太全先生的迁徙过程,追述了蓼王叔安治水理国的丰功伟绩。2005年5月22日,太全先生组织美国廖燎、加拿大廖维康、荷兰廖建良、新加坡南洋廖氏宗亲会会长廖荣业、澳门廖泽云、广西中国廖氏通书主编廖国柱、廖国基兄弟、福建花公世系廖氏族谱主编廖连昌、唐河廖氏宗亲会会长廖义培等22人在蓼山顶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台湾钨钢大王廖万隆先生发来贺电:“祝世界廖氏宗亲湖阳蓼山祭祖取得圆满成功”。在廖泽云先生的提议下,在蓼山顶重修蓼王庙,新加坡的廖博南先生自费创建世界廖氏宗亲网站,方便廖氏后人加强联系,并商定每年春季在蓼王庙召开世界廖氏宗亲大会,举行祭祖仪式,希望世界廖氏后人继承始祖叔安的遗志,团结一心,共谋发展。(0377-68756208 0377-68756207 13949396889)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2 23:29:05

中国廖氏族谱

中国廖氏族谱
中国廖氏族谱 武威(花公世系)共分五卷,16开本;共4181页,于二oo五年元月发行。全谱详细介绍了廖氏花公的后裔瓜瓞绵绵,成为福建(上)杭、永(定)开基始祖。如今花公后裔遍布八闽,及粤、赣、苏、浙、湘、桂、滇、川、琼、台诸省,以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现谱收录达九省八十多个县市,一百多万裔孙。屈指算来历时一千多年,已传四十五代。此谱与廿世纪《闽粤赣廖氏族谱》相隔了七十四年。此谱上溯到颛顼至三国廖化,再传至到廖子璋的后裔,真是瓜瓞绵绵。其廖氏是叔安公传下,叔安在夏朝时封蓼国为候,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蓼伐楚师”。在春秋时期有许多小国家,均被楚国所灭。为纪念蓼国,叔安的子孙就以国为姓,去草加广(蓼改为廖)就成了今日的廖姓。

贡献者:
廖绍昆
baike.baidu.com/view/585166.htm 6K 2006-11-1 -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4 13:31:57

廖氏网

廖氏网

一,http://mem.netor.com/wjx/family.asp?fnid=19&name=廖

二,廖氏通主页:http://www2.blog.163.com/-cdEd.html

三,这是广西平果县廖氏宗亲建的廖氏网http://lyf09.go2.icpcn.com/lyf02/index02.htm
四, 廖氏增修族谱网http://liaos.webonlive.com/utf/

五,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 ... p;extra=&page=1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4 22:27:16

接上

六,中華廖氏資料收集http://cnliao.bokee.com/

七,http://www.blogtt.com/baijiaxing/66/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4 23:03:01

接上

八,客家百家姓源流世考----廖氏(二)
http://www.kjwhsky.com/topic.asp?topic_id=18904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7 18:32:18

台湾廖氏宗亲代表大会

台湾廖氏宗亲邀请大陆廖氏宗亲参加台湾廖氏宗亲代表大会
廖名龙

2006年11月3日廖名龙收到广东陆河县廖志善宗亲发来的传真:台湾廖张简宗亲会、苗栗县廖氏宗亲会发来《邀请信》,邀请四川省大竹县廖氏宗亲联谊会、德贝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成都市西区医院药剂科、大竹县人民医院、大竹县竹凌建筑公司、成都市百花村干休所、四川启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赴台湾参加廖氏宗亲代表大会宗亲活动。
台湾廖张简宗亲会、苗栗县廖氏宗亲会决定2007年1月7日在桃园召开代表大会,现热烈欢迎大陆宗亲廖贤光、廖提双、廖直杨、廖国志、廖学德、廖忠、廖东辉、廖崇陽、廖小林、廖名龙、廖朝奎、廖维昌、廖兴儒等代表及雷加琳、石大祥先生的大驾光临指导!
活动安排:元月4日-5日在泰国,6日上午10点抵桃园机场,下午参观中坜观音乡世崇公家祠,晚上回到桃园宾馆住宿。7日上午参加宗亲会,下午住台北。8日上午往苗栗拜会宗亲,下午往日月潭等地参观。11日从高雄返回大陆。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7 19:24:26

中江县--廖氏

《廖氏總族譜》花公
    一世祖 實蕃。宋參政,諱花,娶馮氏,誥封夫人,葬上杭廬豐大路背葵山,地形田雞浮塘。世居延平
                     順昌下陽墟,因避亂播遷於上杭郭坊,是為武威廖氏始祖。上溯順昌之祖莫得而詳,故此
                     譜斷自公始。當干戈擾攘之際明哲保身安居樂土,其事蹟書闕有間,而器量識見當必有過
                     人者,迄今八百餘年,傳世四十,其間理學文章、德行、治績、忠孝、節義,代有傳人,
                     而支派繁昌,轉移閩、粵、贛、楚者亦復繁衍。凡此枝榮葉茂,實由蒂固根深景仰至德,
                     誠創垂之可溯也。\r
    二世祖 燕及。恩廕縣尹,諱昌,娶楊氏、周氏。元泰定二年公葬永定溪南里茶樹下張公前,未兼丁。
                     架上金盆形,即今蕭家後龍背也。二妣合葬郭坊大埔坪棋盤形花心穴,申兼庚。
    三世祖 甫田。太學生,諱徹,娶張氏,合葬上杭峯市河頭墟白露樹下路面上,黃龍過江形未山。此地失祭
                     多年,於喜慶七年認祭,又於庚午二月初四築墳更葬。
               拱辰。寧陵縣丞,諱政,娶梁氏合葬永定南門外大富村葛布叚乙山。嘉慶間居上杭古田鄉千七郎之
                     裔用銀牌合葬龍巖黃畬芋卵墩屋後,庚兼酉。
               訥齋。德安府通判,諱敏,娶趙氏合葬永定南門外古鎮坪,坤兼未。
    四世祖 百三郎。娶宋、陳二氏。公墳在武平象洞岡背祖祠後龍山上畔。
               百一郎。娶鄭氏。(以上二人為徹公所出)
    五世祖 三七郎。娶林、鍾二氏,公墳在武平永平寨官樓門下后龍左邊二妣墳附近。
               三六郎。娶鄭、翁二氏,公墳在上杭白沙里。
               百十五郎。
               百十六郎。
               百七郎。
               千七郎。
               八郎。娶葛、范二氏。
               湛一。娶雷氏,公妣合葬尋鄔桂嶺茶子尾頭乾山。(以上八為徹公長子百三郎所出)
    六世祖 百一郎。三六郎長子。
            百三郎。三六郎次子,娶高、劉二氏,合葬上杭藍溪河西則峰坪。
            百五郎。三六郎三子,娶梁氏。
            千一郎。三六郎四子,娶項氏。
    七世祖 孟一郎。千一郎子,娶羅氏。
    八世祖 仲一郎。孟一郎子,娶黃氏。            (無後代紀錄)
            仲二郎。孟一郎子,娶鍾氏。            (無後代紀錄)
            仲三郎。孟一郎子,娶謝氏。            (無後代紀錄)
            仲四郎。孟一郎子,娶鍾氏。
    九世祖 貴一郎。仲四郎子,娶鍾氏。
    十世祖 文四郎。 貴一郎子。
            貴十郎。 貴一郎子,娶鍾氏,裔往武平藍塘。
            富十郎。 貴一郎子。
    给宗亲:廖昌建接上

    族谱上载,后汉以来,则有始祖廖公讳刘千一郎者发迹江西,因乱迁移福建省汀洲府武平县南塘村,身列孝廉,宠沐皇恩,选授汀洲府儒正堂。谱序如下:
    启祖 刘千一郎/
    二世祖 孟一郎/
    三世祖 上屋一郎/(上屋应该是'仲'的繁体字)
    四世祖 贵一郎/
    五世祖 文四郎/
    六世祖 元四郎/
    七世祖 德富/
    八世祖 长文/
    九世祖 中元/
    十世祖 爱溪/
    十一世祖 君重/
    十二世祖 文林讳明宇/
    十三世祖 文明/
    高世祖 盛昌/
    十五世祖 万龙/
    十六世祖 廷栋/
    十七世祖 永达/
    十八世祖 大章/
    十九世祖 兴古/
    二十世祖 仁铭/
    二十一世祖 义海/
    二十二世祖 世礼(家父),其中十四世祖(高世祖)盛昌公贸易四川,迁至中江县。
    谱中谱序班次:文盛龙廷永大兴仁义世昌云国正天星顺万代显光明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8 22:11:41

四川中江县--廖

四川中江县--廖

谱中谱序班次:
花昌徹百三
千孟仲贵文
元德长中爱
君明文盛龙
廷永大兴仁
义世昌云国
正天星顺万
代显光明 ...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13 15:27:53

廖儼(簡略)世系:

1叔安--68子璋
68世祖;子璋
69世祖;1原宪2从宪
70世祖;五桂
71世祖;钦
72世祖;1守信2守义3守宗4守诚5诚达6诚壁7诚忠8诚希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为诚希四子
74世祖;1彦光2彦邦 为世昌二子
75世祖;1玉玲2玉瑞各一子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2延龄3延春
79世祖;1崇荣2崇德3崇蹈 为延龄三子
80世祖;1兰芝2兰阶3兰得 为崇德三子
81世祖;1光禄2光堯3光景 为兰芝三子

廖儼(簡略)世系:

    始祖(叔安公)傳下
    八十世 蘭芝
    八十一世 光堯
    八十二世 奇軾
    八十三世 璠、璵、琬、琰、琼。
    八十四世 侁、儼、伋。 (琼子)
    八十五世 元舜、該、評、庭、焯、環、坦、瑀。(儼子)
    八十六世 荀。(元舜子)
    八十七世 彬。
    八十八世 己。
    八十九世 仁澤。
    九十世 宜。
    九十一世 敦仁。
    九十二世 固。
    九十三世 泳。
    九十四世 敬翁。
    九十五世 高選。
    九十六世 大二。
    九十七世 振祖。
    九十八世 佛生。
    九十九世 心美。
    一百世 資祥。
    一零一世 番生。
    一零二世 乾迪。
    一零三世 朝柏。
    一零四世 明德。
    一零五世 漢。
    一零六世 天生。
    一零七世 土官。
    一零八世 贊善。
    一零九世 維振。
    一百一十世 東業。
    一百一十一世 昌忠。
    一百一十二世 書應。
    一百一十三世 世懿。
    一百一十四世 棟。
    一百一十五世 揚。
    一百一十六世 眷。
    一百一十七世 定吉。
    一百一十八世 永平
    一百一十九世 亞福。
    一百二十世 天寶。

    註1:台灣台北汐止瑞芳廖氏應該是儼公之後,言承旭也應是儼公之後。
    註2:資料來源自《中國廖氏通書》,另有儼公詳細譜系載於《廖氏總族譜》,惜未暇登錄。
来源于liaohk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13 18:25:19

湖南廖氏

湖南廖氏
    始祖实蕃公,讳花,世居江西,宋初任湖广参政,后因乱迁闽之上杭。至十八传,清康熙年间共有七支迁湘。族人分布长沙、湘潭、醴陵、浏阳、平江、湘阴、沅江、益阳、宁乡、萍乡等地,约八千有奇。总祠设长沙白鹤巷,为十县族人公建。
 

长沙嵩北乡河洲、丁家铺、土地岭廖氏

    始迁祖永清公,原籍江西南昌丰城县瓦瓷街,明进士,始任岳州别驾,累功右转长沙太守,致仕因家焉。至1949年,已传26代,族人25800余人。
 

长沙湘春门廖氏

    始祖永忠公,字尽职,行二,安徽巢县人,元末归明太祖,历征各省有功,调守福建泉漳三载,封德庆侯。至第六代垂远公,字建源,明正统间由江西吉水迁居星沙湘春门北门正街,为廖氏始迁长沙之祖。第七代思智公,分宝贤、兴贤两支,宝裔居北门壕上;兴裔第十代又别孟符、仲符两房。仲房第十一代元度,字次裴,号大隐,辑《楚风补》、《楚诗纪》等,清乾隆间列为禁毁书。1915年兴裔仲、孟两房纂修支谱。派语:永公开裔,源远思贤,塘国元玉,宗启文光,振世家训,定发其祥,大崇庆典,庆晋寿康,承先贻泽,泰运鸿昌,敬培勋业,锡福均芳。
 

长沙廖家渡、乌龟山廖氏

    始迁祖惟章公,字承楚;惟颜,字承弼;惟烈,字承恩。三公原籍江西南昌府瓦子街,明万历年间徙南,落业湖南长沙廖家渡、廖家湾、乌龟山。清嘉庆24年(1819)创修支谱,光绪2年(1876)续修。派语:惟时士学之宗文,华国光先德永兴,景运宏开传贵嗣,恒修裕懋振家声。
 

长沙伍家冲、廖家冲廖氏

    始迁祖显先公,字光宗;显照公,字耀祖,本籍江西南昌,明洪武时迁居善化八都伍家冲、廖家冲。清乾隆年间创修墨谱,嘉庆22年(1817)续修,宣统3年(1911)三修。光绪3年(1877)建宗祠于廖家冲。派次:显庭邵聪邦漍启,单之隆原辅开宜,逢世兴通成正士,恒修良善慎为云。
 

长沙白箬乡长冲廖氏

    始迁祖永安公,明洪武时迁长沙城,随迁长沙县白箬乡长冲、城南外烂泥冲。至1949年,族人12000余人。宗祠设河西长冲。
 

浏阳石桥廖氏

    始迁祖万一公,原籍浙江金华县八詠门外,明初徙居湘省浏东,卜宅濠溪上边沙洲,后徙居石桥下老屋场。清康熙25年(1686)始修族谱,1938年七修。至1948年,已传24代,人丁约4000人。乾隆20年(1755)建宗祠于浏东白沙廖家塅。派行:一成明必宣,宗崇习德然,清之其承世,序允懋家传,才能光上国,功业振高贤,盛代宏文化,登庭大学联。
 

浏阳社港廖氏

    万一公曾孙必华,迁社港另立支系。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即出该支。
 

浏阳东乡荷塘廖氏

    开基祖上达公,福建杭永始祖花公二十二世孙,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迁居江西龙泉县,再迁湖南浏阳东乡荷塘成家立业。
 

宁乡廖氏

    迁湘始祖淇惠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宋端平间从戎镇潭州,遂隶于此。四世城景公,字庆云,元延祐间自长沙徙宁乡横田,生五子:万户、万重、万仪、万熙、万垠(凝)。万户迁湘乡潭溪;万重迁湘乡平溪;万重长子添庆,元季又迁湘乡白龙青陂;万垠迁益阳;万仪迁安化丰乐;惟万熙公居旧址,生宗盛、宗德。宗盛三子:瀚清、瀚澄、瀚洧,分析山底、廖家山、横田。宗德一子福华,迁四都九区输湖塘下廖家湾、潭府岭。清道光2年(1822)盛、德二房共建宗祠。清康熙54年(1715)盛、德二房纂修族谱,乾隆32年(1767)、道光24年(1844)德房续修,同治11年(1872)盛、德二房又合修。派名:(自二十派始)锦章新灿,圭瓒清香,炎堂锡泽,采耀陵冈。道光27年(1847)宁乡、益阳、安化、湘乡五万合订派词:锦章新灿,基镇湘东,炳垂锡泽,采照培钟,洵楚炎瑞,铨治业勋,持钧衍懋,焕在铭洪,集烜增钜,溥植辉生,镜涵和煦,远鉴滋荣。
 

宁乡易家河廖氏

    衡田祖万熙之孙海公,明季迁邑之易家河。1943年续修支谱。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13 18:26:19

宁乡桐子岭廖氏

    鼻祖光景公,字德登,宋丞相,原籍江西,九子皆贵,第五子文亮公官翰林学士,迁于闽。六传至思敬公,宋季以御史出使粤之梅州,遂家于梅之程乡,谥三院太尉。传至清初雍正间,辉、麒、麟、凤、鸾、鸿、龙、志八房子孙相继迁湘之长、善、宁、益、阴、沅六邑,尤以宁乡为多。至1931年,已传24代,子孙1200余人。清道光18年(1838)创修族谱,同治4年(1865)续修,光绪28年(1902)三修,1931年四修。同治2年(1863)创建宗祠。麟房十九派宗元,署绍兴府知府,咸丰11年(1861)卒于太平之役。派字:(自十九派始)宗泽定湘楚,躬逢泰运长,中和成位育,礼乐启贤良,人受诗书益,家传孝义芳,英才钦蔚萃,达用佐兴邦。
 

宁乡万寿山廖氏

    始祖花公,字实蕃,宋太祖时湖广参政,由江西迁福建汀州。支祖周年公,字远清,清雍正初由福建龙岩州迁湖南宁乡,世居三都万寿山。
 

湘潭九斗坝廖氏

    始祖爽公,唐末进士,因功由南阳迁衡山,六传瑞公因宦占籍江西泰和。再八传至思兴、思政、思显三公,开籍衡山,时元末明初。至清尚智公由衡徙湘潭,落籍十五都九斗坝。光绪25年(1899)三公重建宗祠于邑城。门联:西安世泽,北郭家声。九斗坝一支建祠于宾家塘。
 

湘乡青陂廖氏

    湘乡平溪祖万重之子添庆,元季徙上湘白龙十一都青陂。明永乐22年(1424)青陂始修族
  

湘乡廖氏

    始祖茂清,原籍江西抚州乐安县城边十里许箍田廖家村,明永乐间由赣迁湘,落业邵阳安平一都,今邵东四路亭。三世国仁留居原址,国义迁湘乡,义公下再分朝三房居廖家湾、坝塘冲、枫树山。朝四房居青树坪,朝五房居界岭,今多属双峰。复有朝四公位下添宠公子孙迁宁乡花明楼。清嘉庆间建宗祠于枫树山,光绪7年(1802)重建于廖家湾。族谱始修于1928年,2001年续修。班序:国万朝添子,世代荣华长,忠邦定安泰,仁泽永兴祥,克纯宏祖武,光宗兆吉昌,自修至平治,经伦显名扬,文德播寰宇,道义振楚湘,礼贤承先训,敦行启善良。
 

醴陵百丈村廖氏

    始迁祖其公,清嘉庆初年自浏阳迁此。族人分布于浦口市。至1948年,全族人口50人。
 

醴陵泉塘上廖氏

    始迁祖庆常公,清乾隆间自福建迁此。族人分布于业稼垅。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东城廖氏

    始迁祖宗诚公,清康熙初年自福建龙岩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0人。
 

醴陵横岭廖氏

    始迁祖应德公,清康熙8年(1669)自福建永定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80人。
 

醴陵山口廖氏

    始迁祖念週公,清康熙4年(1665)自福建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洙塘陂廖氏

    明崇祯末年自福建龙岩迁此。族人分布于水口。至1948年,全族人口535人。
 

醴陵南城廖氏

    始迁祖德源公,明洪武初年自广东兴宁迁此。族人分布于萍乡、浏阳、攸县、善化。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0人。
 

醴陵廖家垅廖氏

    始迁祖文昺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泰和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0人。
 

茶陵桃坑夏乐廖氏

    清雍正8年(1730)由福建武平迁入。
 

茶陵秩堂、湖口廖氏

    元世祖至元8年(1271)自江西泰和迁此。
 

茶陵秩堂沂江廖氏

    宋代自衡山城东迁此。
 

炎陵王家渡廖氏

    始迁祖元龙公,清同治年间自广东兴宁迁此。
 

炎陵枣树廖氏

    始迁祖圣方公,清康熙末年自江西赣州长宁迁此。
 

炎陵七都黄板桥廖氏

    始迁祖志壮公,清康熙末年自江西赣州长宁迁此。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13 18:27:35

衡山廖氏

    远祖爽公,马楚时为衡州太守,拜丞相,进爵南阳郡开国侯,食邑衡山,为衡山廖氏始祖。十子,长子匡图,为楚天策府学士,有文集十卷。五世瑞公,由衡山迁江西。又传八世至思政公,字魁三,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复回衡山,卜居龙溪一都,明宣德元年(1426)、天启4年(1624)纂有族谱,后散佚。清康熙52年(1713)首修族谱,1928年七修,2002年八修。至1948年,有族人12000余人,多居白果、新东、岭泉等乡。宗祠建于聚堂铺。该族名人廖山涛,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班行:景茂荣廷士大昌,邦家定国永安康,绍修先哲文章焕,克笃前功继序良,承俊和华立维新,超学志敏望弘勋,任重惇远树伟泽,达尚秉正玉宇成。
 

衡山山前石湾迴澜山下廖氏

    思政孙景琩,明洪武14年(1381)复徙山前石湾迴澜山下。清道光29年(1849)五修支谱。
 

常宁廖氏

    始迁祖贵清、显清公,明初从江西泰和县下马头上五村徙居湖南常宁。族人分布于三角塘、盐湖、田尾等地。至2001年,有人口60000左右,其中贵清后裔50000余人。

 

耒阳廖氏

    鼻祖爽公,爽生凝,原籍江西泰和县,仕南唐,为都昌令,秩满挂冠归老衡岳。凝公生三子,长秉乾卜居耒阳,为耒阳廖氏始祖;次子秉坤,卜居永兴。秉乾子孙繁衍四乡,如夏塘、长岭、石准、春光铺、双洲、芭蕉、黄岗等地。
 

邵阳廖氏

    始祖如琥公,封镇国将军,守武昌,其先世为饶州人。如琥十世孙尔宇于清朝初年由湖北沔阳茅埠迁湖南邵阳,始居城东高家巷,后迁邵东县简家垅乡双板桥一带。
 

邵阳廖氏

    始祖理安公,字日纯,宋熙宁年间由福建顺昌发迹任江西吉安太守,至七世祖淇惠公,字奇聪,镇守湖广长沙,遂居郡城,为迁湘之祖。十世祖再迁宁乡。十三世祖元镇,字明达,号世任,元至正年间由武孝廉任邵阳副将,致仕即家于此。后裔分布邵阳之三民乡、刚劲乡、仁义乡、敦仁乡及益阳、湘乡、安化等地。
 

邵阳河伯乡廖氏

    始祖万公,元末自江西泰和迁武冈紫东里唐家屋场(今邵阳县河伯乡城背村)。
 

邵阳云骑尉廖氏

    始祖发祥公,元翰林侍讲学士。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13 18:28:24

新邵龙竹村廖氏

    始祖万邦公,福建顺昌刚公十三世孙。殁后葬邵东县廉桥镇炉前村寒铁庙屋后,生子四,必珑迁隆回;必琥居邵东东塘村;必佐迁衡山京南;必佑世居廖家村(今新邵县大芝庙乡龙竹村)。
 

洞口湛田廖氏

    始祖人俊公,江西泰和县人,元至元间官翰林侍讲学士。五世发祥,天历进士,官翰林侍讲学士,谪永州路总管,迁任衡州,元至正末徙居武冈湛田(今属洞口),生子四:德行、德文、德贞、德据,分为四房,又名“四田”。德行留住湛田;德文住隆回六都寨镇野鸡田;德贞明初携子万福由洞口县醪田镇湛田村徙居隆回五都大水田;德据徙隆回大秧田。现发祥后裔繁衍十万多人,分布于隆回、洞口、武冈、城步、新宁等十多个市县。
 

临湘方山廖氏

    始迁祖月山公,元末由湖北蒲圻徙居方山洞中央屋。五子:仁位、义位、礼位、智位、信位。仁、义、智远迁;礼后裔部分析居岳阳廖家塅;信公后裔仍居方山,信公三子:国洲、国清、国华。派行:(自十四世始)天应长兴永,祖源敦大启贤良,孝友传家世泽芳,国华文章膺上选,登朝佐治庆隆昌。
 

华容护城新沟廖氏

    始迁祖务本公(“泽”字派),居宁乡双江口廖家大屋场,为生计,清光绪20年(1894)迁南县花甲垸。1917年转迁华容新沟,打鱼营生。子孙现居新沟、德胜堂、香沟湾、业谟、白鹤、华光等地。派语同宁乡桐子岭廖氏。
 

湘阴黄谷乡廖氏

    始迁祖永忠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南昌徙居湘阴之黄谷乡。至1948年,已传23代,共4000人,分布于归义乡鱼丝塘、河市乡。宗祠在黄谷乡。
 

平江献钟乡廖氏

    始祖敬斋公,原籍广东兴宁县。清乾隆年间,敬公之子思明、思聪、思温、思恭、思敬、思义之裔孙,因经商迁湘,开基于平江献钟乡。族人分布于平江四乡。至1948年,已传20代,族人约2000余人。
 

平江南乡白水廖氏

    始迁祖显春公,清康熙58年(1719)自宜章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2272人。
 

汉寿廖氏

    始祖明善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拖船埠白鹤街。明洪武初授职南征,永乐2年(1404)徙常德府龙阳县,居蚂蝗岭栗树山冥冷陂。数传长房汝志公裔单鸾、单凤,一迁居港边廖家汊,一老守栗树山;次房汝早公裔迁仙宫殿;三房汝孝远徙武邑黄土店;四房汝道始迁县城,再徙赤山南嘴。清道光7年(1827)始修族谱,1942年四修。
 

桃源廖氏

    始迁祖正四公,明万历间由江西吉水迁居桃源,落籍西东村。清道光18年(1838)创修族谱,光绪30年(1904)、1936年续修。原派:正应国必胜,系大上士云,兴世德光华,新派又相承。1931年桃源廖氏合派:道学辉先泽,诗书毓俊英,秀发清邦选,才高綵第荣,纲常昭典则,礼乐肃章程,贤良开泰运,万代庆升平。
 

桃源黄石廖氏

    始祖子禄公,字之财,明洪武2年(1369)自南昌迁于桃源。传至廷兰再迁县北黄石。至1948年,已传20代,有300人。宗祠在黄石。族谱创修于清乾隆年间。
 

石门南圻廖氏

    清初自湖北蒲圻迁此。


益阳廖氏

    鼻祖用中公,原籍福建顺昌。传至淇惠,宋时镇守星沙,尊为始祖。又三传城景公落业宁乡横田,子五,惟万凝,行五,明洪武初年迁益阳古塘。凝公下六世忠孝、忠禄、忠福、忠礼、忠仑五公,分称恭、宽、敏、惠、仑五房。恭房居益阳十三里古塘廖家湾;宽房居古塘廖家湾、黄田村等,称古塘支;敏房居十三里月塘村、南冲,曰月塘支;惠房裔滔、昔、棠三公由十三里迁县治西南六十里桃花江、古杉,称古杉支;仑房迁县治西十五里石桥、廖家堤,称石桥支。1941年五房七修族谱。派语:德应志忠单,孟显高时清,思宗传大本,永远效安宁,锦章新灿,基镇资深,勋封锡泽,彩烈储金。
 

安化廖氏

    谱尊应彰为始祖,宋末由吴迁楚之安化。生日明,明生添宝、添序、添福,分析安化、蓝田、宁乡、益阳等地。清康熙间纂修族谱,嘉庆2年(1797)、道光20年(1840)、同治11年(1872)、1914年续修。派序:应日添元志,宗文立大昌,荣华兴富贵,永远德贤良,锦章新灿,基镇资深,勋封锡泽,彩烈储金,湘楚炳瑞,钟渐来鸿,持钧淑懋,焕起铭洪。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13 18:29:12

涟源桥头河镇廖氏
    始祖爽公,字可挹,号西楼,五代后梁仕楚,授衡州太守,遂家于衡。六世至理安,居江西泰和,再六世至淇惠迁长沙城南,淇惠曾孙城景又迁宁乡县横田。城景第三子万仪,字鸿达,一字容观,元末迁居安化丰乐乡大屋村(今属涟源市)双陂,而后分析大屋村等地。至1949年,已传24代,男女丁口9500余人。宗祠设在大屋村,支祠数处。
 

新化廖氏

    始祖璋孙公,祖籍江西泰和圳上九亩大丘,迁徙源流等皆存疑,一曰宋季自安化徙新化大阳三都黄杨山官庄桥。族谱一修于清康熙39年(1700),1996年六修。班次:可绍先人志,宜贻百代光,家声垣振作,德泽自延长。
 

郴县廖家湾廖氏

    明季自蓝山县迁此。
 

桂阳廖氏

    始迁祖光胜公,宋乾德4年(966)率兵征粤徭,后迁入黄田盘家(今青蓝乡)定居。至1988年,共3710户、14843人,占总人口2.11%。
 

永兴松垣坊廖氏

    始祖凝公,字熙绩,生子二:秉乾、秉坤。秉坤,字巽兰,宋太平兴国年间举为岳州太守,不就。由衡阳至郴州,后卜居永兴松垣坊。
 

永兴鲤鱼塘廖氏

    始祖再逢公,浙江杭州钱塘人,由进士第入选翰林院编修,唐文宗开成年间仕宦郴州,任满定居永兴樟田。
 

宜章大地岭廖氏

    始迁祖继善公,号体仁,系出福建汀州宁化县。宋淳祐年间,公以府同服官山东莱州,旋以胡兵内扰,解组归田,后改入楚之宜章,卜居城南罗家观。传至八世祖能守公迁居城南三十余里之秀溪,其子如贞、如贵再迁至距秀溪二十里之大地岭。至1948年,已传31代,族人2000余人。
 

宜章上源头廖氏

    自宜章县城徙上源头。
   

宜章关溪墟廖氏

    清康熙自广东乐昌县出水岩徙宜章关溪墟。
 

宜章堡城廖氏

    原籍攸县,明初自茶陵卫戍宜章堡城。
 

宜章城南廖氏

    明初自茶陵徙宜章城南。
 

嘉禾白礐廖氏

    始迁祖崇隽公,字清卓,宋末自江西泰和县鹅颈坵迁新田清水洞。其后裔尚恺迁居白礐。至1931年,共566人,分布于金鸡岭、排楼脚及广西等地。
 

嘉禾岛石廖氏

    始迁祖文李公,明万历时自桂阳黄田迁居今村左砠湾里,后乃卜宅岛石。至1930年,凡83户,男202人,女183人,共385人,分布于本村及上坪沙岭火石滩及新田等地。
 

嘉禾上坪廖氏

    支祖春汤公,自嘉禾岛石分迁上坪。至1930年,凡34户,男77人,女78人,共155人。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1-13 18:29:55

嘉禾白茅岭、石富冲廖氏
    始迁祖均九公,字九郎,元至顺时自江西泰和县鹅颈坵始迁白茅岭,均九公生有九子,八子八斗守白茅岭,七子七斗之子才铭于明洪武间分居石富冲。
 

汝城南区廖家廖氏

    始迁祖世泽公,清康熙时自汝城县长湖廖家迁南区廖家。至1932年,已传8代,30余人。
 

汝城集龙廖氏

    始迁祖有禄公,清初自广东乳源县出水岩迁居汝城长坝。至1932年,丁口200余人。
 

道县小坪村廖氏

    始祖图公,由山东青州至交州,宦游全湘,至文宝又自全湘徙居舂陵郡西地系濂源,遂聚族于斯。后人分布九里、小坪、长兴、天堂福、坝子屋、廖亩塘、周子岭、鸟梨树、私家山、白公庙、廖家田、岩口等村。
 

江华石角岭廖氏

    始祖致政公,宋元祐进士,籍隶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后改迁玉坡。明洪武间,廷经公,字居材,由玉坡(一曰广西锺山县)迁湘,开基于江华县泰山乡石角岭。至1949年,已传14代,族人200余。宗祠设石角岭。
 

江华壮族廖氏

    元时由广西南宁宾州迁江华大头山开头寨。
 

蓝山竹围瑶族廖氏

    始迁祖金华公,明嘉靖年间从广东连县来到蓝山高良源,入赘唐侯进为婿。
 

蓝山新圩乡下清涵廖氏

    始迁祖继琳公,宋时由江西泰和县迁新圩乡下清涵,子孙散居田心、城关等乡镇。
 

蓝山新圩乡涵江廖氏

    始迁祖济贤公,江西泰和县人。元至正2年(1342)由衡阳来县,居今新圩乡涵江。后子孙散居五都、下源、卢溪等地。
 

蓝山廖伏荣廖氏

    始迁祖汉贤公,宋真宗时由江西迁来。至1933年,共346人。
 

蓝山凤感乡小富岭廖氏

    始迁祖学晚公,宋时由江西泰和县迁来。至1931年,凡75户,男150人,女130人,共280人。
 

蓝山凤感乡神边廖氏

    始迁祖再宏公,元末由江西泰和县迁来。于1931年,凡58户,男130人,女150人,共280人。
 

新田中和镇高阳厦村廖氏

    始迁祖国永公,清初由嘉禾县迁新田县中和镇高阳厦村。至1949年,已传9代,族人约200人。
 

新田仁智乡下溁廖氏

    始祖永忠公传至十四世金节公,字伯禄,始居郴县凤德乡雷大桥。清雍正时,因经商迁新田县仁智乡下溁。至1949年,已传10代,族人299人。
 

新田桥亭廖氏

    始祖光胜公,后汉时由江西省泰和县迁湘之桂阳县黄田乡。后裔徙居新田县桥亭等处。至1949年,族人110余人。宗祠设桥亭村左。
 

新田塘窝里廖氏

    始迁祖国禄公,原籍零陵县,清雍正时迁新田县崇益乡塘窝里。至1949年,已传10代,约120余人。
 

洪江安江中胜村廖氏

    始祖伯九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北门外鹅颈大坵。元至正年间,随兄伯六外出做官,伯六任职贵州都匀,伯九任职于湖南辰州,后裔始居辰阳王岔尾,后迁洪江石二里桐湾。传至明科,由桐湾徙居黄桑坪,复迁安江中胜村,今硖洲乡红村,近靠安江镇。伯九后裔分布硖洲、龙田、岔头、茅渡,至今已传25代。
 

溆浦斯文溪廖氏

    由辰溪徙溆浦斯文溪。
 

溆浦低庄廖氏

    由泸溪徙溆浦低庄。
 

麻阳曹家坪廖氏

    先世明代奉旨自江西徙麻阳,荣南公居曹(豪)家坪,海公迁凤凰居住。泥溪派语:云启廷英正,必世永嗣学,长开万代亨,光宗还有文,朝选救仁秀,显玉至树林。
 

麻阳树德乡白州廖氏

    清光绪年间从辰溪迁麻阳树德乡白州。派语:上永景纪秀常,汉先昌洪远长。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