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9-27 22:30:18

世界廖氏宗亲会议感怀

世界廖氏宗亲会议感怀
廖梓杰
(2006年9月25日)

四海宗亲聚一堂,
欢声笑语话辉煌;
罗浮山上情深厚,
展翅鵾鹏颂廖王。

通信地址:广西桂林灵川县人民医院
邮篇:541200
电话:13768712217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9-27 22:33:51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胜利召开
廖名龙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2006-9-23/24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惠州罗浮山宝田国际度假会议中心胜利召开。
到会代表400 余人,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的廖氏宗亲本来都报名参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参加,中国台湾廖氏宗亲给大会发来了贺词,同时邀请各地宗亲参加台湾的宗亲会议)。
大会由深圳廖氏宗亲会顾问廖军文宗亲致欢迎词,世界廖氏宗亲总会会长廖泽云(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委员、康泽公司董事长)致词。会议主题:筹建廖王庙((廖王庙位于河南省唐海县南四十公里的湖阳镇,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湖阳县,“故蓼国也”。 目前认为湖阳镇是世界廖氏文化发祥地)。会议推荐“廖王庙筹建委员”人选;举行了修建“廖王庙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征地协议书签字仪式(香港上水乡廖太全宗亲在大会上介绍了征地过程)。
中国内地广东(汕头市、武威廖氏花公陵墓修建委员会紫金分会、大埔廖氏百一郎公宗亲联谊会、梅州市、丰顺、梅县、蕉岭、广州廖氏宗亲临时委员会、武威廖氏文化研究会、韶关、揭阳、深圳、连平、东莞、廉江、惠州、紫金、增城)、福建(上杭、顺昌、永定、福州、安溪、龙岩)、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龙南、瑞金)、四川(成都、大竹、安岳)、海南、贵州等地宗亲都有代表到会。
国内部分宗亲代表举行了座谈讨论。深圳大学离休干部廖远耿教授提出“三和”概念:和谐社会、和平崛起、和平统一。廖氏宗亲大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加速国家的和平崛起,发展强大;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加强民族大团结都有好处。廖氏宗亲多的省可以推荐一个副会长,深圳市可以推荐常务副会长,作为国内的联系中心。廖汉标宗亲提出世界廖氏宗亲总会已经成立,是一个民间性的联谊组织,总会和各地的宗亲会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各个地方可以设一个联络员。江西籍廖利平宗亲认为海内外廖氏宗亲要加强联系,加强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合力,提出廖氏宗亲会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他总结为十个字:宗亲、友爱、诚实、勤奋、读书。廖氏宗亲要传承廖氏祖训、弘扬民族文化。四川宗亲代表廖兴儒也在会上发言:四川廖姓不下一百万,我们正在准备编纂《四川廖氏通书》或者《巴蜀廖氏通书》,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可以搞廖氏家谱文化研究小组,会议推荐嘉宝田集团董事长廖庆生负责国内廖氏宗亲的联络。
会上还有很多代表发言,呼吁修建花公墓、崇德公墓,重修廖氏大宗祠,建议设立奖学金,编纂世界廖氏总谱、中国廖氏通书等等。
四川廖氏宗亲廖名龙、廖兴儒、廖国志(成都),廖提双、廖聪安(大竹县),廖宗健、廖宗阳(安岳县)参加了大会,并且带去了四川廖氏宗亲的祝贺和廖章恒的书法诗词作品。
会议期间的全部费用由廖庆生赞助,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附:希望世界各地廖氏宗亲加强联系
廖氏通主页 廖名龙 Liaominglong
四川成都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空军医院),邮编:610023
电话:028-84546954(H);87565168(O);13008113635
廖氏通主页:http://www2.blog.163.com/-cdEd.html.
网址Email:Liaomlcdkjyy@sohu.com. QQ:627794625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9-27 22:35:29

传承廖氏祖训,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廖氏祖训,弘扬民族文化
廖利平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并廖泽云主席、廖军文主席:
正值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代表大会在广东博罗罗浮山胜利召开。为了将这次会议精神传承下去,并予以贯彻落实。就此,特提三点建议:
一、传承廖氏文化,要有一个鲜明主题,高高地举起一面旗帜。根据我的祖籍相传和廖氏宗亲成功人士的经验,以及我本人经历和体会,这个主题本人总结概括为:“宗亲、友爱、诚实、勤奋、读书”十个字。可以作为我们兴建蓼王庙的切入点,是我们传承弘扬廖氏祖训,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我们要树立起这一面旗帜。
宗亲:海内外廖氏宗亲要团结象一家人一样,既体现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廖氏家族文化,又体现大胸怀、大包容、大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友爱:尊重师长、爱护幼辈、礼让、谦和、互助尊重、和顺友爱,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切入点。
诚实: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立足之人品。
勤奋:这既是廖氏文化的传承,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科学,用科学,昭示后人要读书,读好书事业才有成,民族才会兴旺,国家才会发达。这是个人奋斗的必经之路。
二、抓好组织构架和网络建设。互相沟通,理解、支持、自愿、自觉、主动参与。
三、发动捐献,赞助。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把事业做强做大。

深圳市(江西籍)代表:廖利平(深圳市卫生局党委委员、中医处处长、客座教授,曾任过深圳市卫生局党委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民营联合医院党委书记)叩(学识浅薄,仅供参考!)
2006年9月25日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9-27 22:36:18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期间收到的礼物
廖名龙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于2006-9-23/24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惠州罗浮山宝田国际度假会议中心胜利召开。来自国内外、海内外廖氏宗约四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期间本人收到如下礼物:
1.广西桂林市廖文成(字年乾)、廖梓杰赠送的《漓江廖姓溯源》
2.安徽金寨年溪廖家启赠送的《大别山廖氏十修宗谱》(卷首)(精装本)
3.深圳市廖锦洪赠送的《广东廖氏坚公族谱》(精装本)
4.广东武威廖氏文化研究会廖蕴玉、廖嘉谋主编的《武威廖氏》
5.江西龙南县廖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廖与房赠送的《龙南廖氏联修族谱》上下册(精装本),一千七百万字
6.湖南廖承良赠送的《廖姓史话》
7.此前四川大竹县廖聪安赠送的《大竹廖氏族谱》
本人还收藏有湖南湛田《廖氏族谱》、鸡田《廖氏族谱》和四川青白江石板滩《廖氏族谱》上下册等等族谱资料。
希望各位宗亲进一步赠送廖氏族谱资料。谢谢!
廖名龙(20060926)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9-27 22:37:47

江西省《龙南廖联修族谱》简介

江西省《龙南廖联修族谱》简介

廖与房
国有史乖,邑有方志,姓有谱牒,三者相辅相成地铸就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灿烂文化。
《龙南廖氏联修族谱》,接旧谱46本之集成,遵祖之遗愿,遵宗之训示,不敢湮没,不妄牵引,不事缘饰,一脉相承,昭穆井然,了若指掌。龙南四支廖氏同属一脉,太平廖氏、鸦背廖氏、江东廖氏、下迳廖氏,可溯源到子璋公(叔安世系68世)第十八世滔刚公(叔安世系85世),世代相传,布迁脉络非常清楚。太平廖氏开基祖符三公(子璋公第二十九世)公元1347年从福建侯官镇迁太平堡夹湖热水。鸦背廖氏开基祖文宽公(子璋公第三十二世)公元1436年从福建上杭来苏里迁龙南定居。下迳盈满公(子璋公第二十九世)公元1426年从福建杭永迁龙南下迳定居。江东廖氏子盈公(子璋公第二十九世)公元1426年从广东翁源腊溪(今连平腊溪)迁龙南定居。龙南四支廖氏都是子璋公第二十一世花公之三世祖彻、政、敏之后裔。
龙南廖氏五万多人,占全国廖姓1(据世界廖氏宗亲联合总会首届会统计,全国廖姓500多万人)在全国二千多个县中,龙南廖氏人口占第一。
《龙南廖氏联修族谱》经过三年二百多人的艰苦编修,于2003年秋编印成册,分上、下二册,正规胶印,16开,800多万文字,上册1728面,下册2034面,每册彩色图片16面,黑白图片64面。上下二册重12市斤,是一部宝贵的廖氏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收藏、借鉴。望需要此书的廖氏宗亲邮购,数量80套,售完为止,邮购价300元/套(上下二册)。来款请存入通存通兑:开户行中国银行,户名廖志华,帐号:7282660010200028058。存款后当天即发书。
本人曾三次参加福建永定、上杭召开的廖氏闽、粤、赣联修族谱及花公重修祖坟的会议。今年9月24日参加博罗罗浮山宝田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世界廖氏宗亲联会总会首届会议。本人从事廖氏事业已有八九年了。据旧谱记载,早在二三百年前,龙南廖氏有迁往广东大埔县、翁源县、始兴县、南雄县、江西吉安县、广西柳州、连洲、四川等等,因历史原因,至今没有联系上,望有关知情宗亲前来龙南认祖归宗。为编印《世界廖氏宗亲联修族谱》作好准备。
附本人名片:

江西省龙南廖氏联谊会 副 会 长
江西省龙南华光印刷厂 厂 长
江西省龙南县人民政府退休 电工技师
廖 与 房
地址:江西省龙南县仙岩大道77号 邮编:341700
电话:0797-3517099(厂) 3513290(宅)
手机:13097303889
(2006年9月26日)

《廖氏通主页》注:据旧谱记载,早在二三百年前,龙南廖氏有后裔迁往四川,请四川龙南廖氏后裔关注,尽快与《廖氏通主页》和廖与房宗亲联系。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9-29 21:48:02

榜眼廖淳

三明境域第一名榜眼廖淳
    廖淳(生卒年不详),将乐人。宋天禧三年(1019年),廖淳参加科举,高中王整榜第二名(即榜眼),为三明境域第一位榜眼。曾官居洪州、抚州两州推官。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0-3 13:16:01

廖氏宗祠(万源祠)对联考释

廖氏宗祠(万源祠)对联考释
作者:中国红色旅游网

    据《廖氏武威郡闽杭上杭古田族谱》记载,古田廖氏是东汉初年廖扶的后代。廖扶即“卅一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居平南,明经纬推算之术……诗书教授,风高北郭……”。平南即今天华北平原南部。前一“北郭”是廖扶的号,后一“北郭”是山名。据族谱记载,廖扶(即北郭先生)是一个诗书“教授”,风骨清奇,人品高如北郭(山名)。“五胡乱华”后,廖氏先祖几度迁徙,最后来到宁化石壁,继而分支到上杭古田定居,繁衍子孙后代。在1848年廖氏族人建宗祠时,为了感激先祖的恩泽,追忆先人艰难的衍播历程,特地用青石阴刻了一副对联:“万福攸同祥绵世彩,原泉有本派衍叉溪”;横批:“北郭风清”。大意是说,各种幸福都是先世的恩泽,追溯族源发现来自于叉溪。
    1898年戊戌变法后,资产阶级维新图强的思想得到传播,廖氏宗祠于1917年大修后改为古田第一所小学——和声小学。大门外墙增加了一幅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说明了在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观念转型的紧要关头,廖氏族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潮流,为了本族的长久生存,所作出的选择。辛亥革命后,尽管皇冠落地,龙椅尘封,但是,革命果实却被北洋军阀所窃取,袁世凯一度曾经复辟,段祺瑞卖国求荣,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各种救国理论纷纷出台,而“文教救国”则是呼声较高的一种。既不能放弃传统文化,又要学习西洋文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廖氏宗祠被创办成“和声小学”,从而身具祀祖和教育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宗祠与学校的统一。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0-6 15:16:13

国庆节,中秋节,双节节日快乐!

国庆节,中秋节,双节节日快乐!
白露至,秋风爽,月圆稻花香;
落叶舞,大雁翔,天高云飞扬;
迎风行,奔波忙,偶尔两厢忘;
睡莲醉,丹桂香,团圆又安康。
恭祝世界所有廖氏宗亲们,朋友们:
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0-6 15:51:13

武威”、“钜鹿”和“清武”廖氏

武威”、“钜鹿”和“清武”廖氏


  台湾的廖姓,有三个主要系就——「武威」廖氏、「钜鹿」廖氏、和「清武」张廖氏。
   「武威」廖氏,是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殷商天子的子姓后裔。他们发祥之地,最初是在河南的汝南,到了汉代,又在甘肃的武威获得长足的发展,所以他们的世代子孙,不论「分衍到什么地方,都护守着「武威」的家族标帜。
   「钜鹿」廖氏,则是传自大的三千一百年前周文王的儿子伯廖。他们的繁衍中心,是在今河北省的平乡县一地,这个地区,在秦汉时期属于钜鹿郡,所以「钜鹿」二字,就顺理成章成为了他们世代相袭的表记。
   「清武」张廖氏,木文已在第九十五篇「张廖与清武堂」介绍过,由于他们是「张公廖妈」,实际上应该算是张姓的苗裔。不过,根据他们的祖训,子子孙孙都必须谨守「生廖死张」的遗规,所以这一支「清武」廖氏,在本省的整个廖姓家族中,也举足轻重——他们的「廖妈」,系出「武威」廖氏,因而从这方面追溯,他们应该算是「武威」廖氏的一份子,属于殷商的子孙后裔。
    大家都知道,所谓「子姓」和「姬姓] ,都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所分衍出来的最早姓氏,因此,廖姓尽管有「武威」、「钜鹿」、[青武」之分,追本溯源,实际上大家都是黄帝的子孙,是道道地地「一笔定不出两个廖字来」的一家人。
    根据历来姓氏古籍的记载,「武威」廖氏的得姓在前,「钜鹿」廖氏的得姓在后,以后者为例,他们殊途同归的黄帝世系,是这样的:
    第一世始祖黄帝轩辕氏:第二世为黄帝的次子玄嚣,即少昊金天氏,第三世的蛟极,没有继位,第四世的俊,继位为帝喾,第五世,就是开创姬姓的后稷;第六世的不窟,当夏太康政衰失国时,逃到西北的戎狄间;第七世为鞠陶;第八世为复修后稷之业,迁国于幽,始与周道的公刘;第九世为庆节;第十世为皇朴;第十一世为差弗;第十二世为毁喻;第十三世为公非,第十四世为高围;第十五世为亚围;第十六世为公叔祖;第十七世为古公檀父;第十九世为文王昌,第廿世的伯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便是[钜鹿」廖氏的得姓之祖。
    在台湾,以「武威」及「清武」廖氏占绝大多数,「钜鹿」廖氏较为少见。换言之,台湾的廖氏家族,十有八九都是殷商王室的子姓后裔,他们的根源,就在遥远的甘肃武威。
    关于「武威」廖氏的得姓及向南发展的经过,有如下刊载于本省「廖氏大族谱(民国五十八年编修)」的一项扼要文献可资参考:
   「廖姓为颜缪二姓并合留形之改姓也,颜性为冠盖之官,缪姓居衣裳之职。因殷纣无道,荒淫绝谏,虐杀朝臣,暴殓天物,臣民离心,衣冠虽属官爵,宫廷常物而求精美花丽,本属人之常情,当混乱朝政之时,艳装诲淫物议,不无瓜田李下、惑君之嫌,在良莠不齐之时宜有洁己之道,因而弃官隐于维阳山谷(后称武威)。后恐子孙而受追踪之累,始并合改姓曰廖,以表志同道合,留形不忘本源。
    迨后汉昭烈皇帝时,骠骑将军廖化公事汉,传二十七世至廖圭公时,适唐朝陈元光将军开辟漳州,乃从戎随军,驻扎上杭。圭公字白光,生八子,其第五子讳义公字居申,移居漳州防讯,后入诏安二部官坡垦荒山林,廖三十九郎公郎其所传后裔。」
    所谓「廖三十九郎」,就是「清武」张廖氏的「廖妈」之父,因此,「清武」廖氏的系出 「武威」廖氏,道理是非常明显的。
    本省的「清廖」,亦即纯粹的「武威」廖氏,大多奉唐代贞观年间(公元六二七至九年)的虔化县令廖崇德为始祖——这江廖崇德,也正是今天闽粤各地大多数「武威」廖氏所共奉的始祖。
    关于廖崇德的裔孙遍布闽粤各地的情形,前清乾隆年间的翰林学士廖鸿章曾撰有专文详尽说明,木文留待下篇介招。
    唐代贞观年间的廖崇德,是「武威」廖氏得姓始祖叔安的第七十八世裔孙,而目前其子孙在台湾的繁衍情形,从以下刊载于「廖氏大族谱」的分派世系,便可以一目了然。
    武威郡派:是廖崇德之孙,八十世的廖光景的孙裔,目前已经传到第一一四至一一五世武威黄砂派:祖籍广东省嘉应州松口堡官坪乡,梅州始祖为九十三世的廖思敬,官坪始祖为九十八世的廖逸土,目前在在台湾已经传到了一一五至一一六世。
    武威云车派:祖籍广东省嘉应州松口堡云车乡下村塘尾头,云车始祖为九十七世的廖以仁,渡台始祖为一○八世的廖胜英,目前已传到第一一八至一一九世。
    武威荣寿公派:祖籍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吉康都径尾楼下,硫砂始祖为九十五世的廖荣寿,渡台祖有一○八世的廖允卫、廖尤琳、廖友宝,一○九世的廖鹏翼、廖贤俊,一一○世的廖梅秀,一一一世的廖达晋、廖拔轩、廖拔朝,一一二世的廖淑武,一一三世的廖麟玉等。目前,他们在台湾已经繁衍到了第一一七至一一八世。
    武威相标公派:祖籍广东镇平南坑头,渡台始祖是一○八世的廖相标,他是于乾隆九年自南崁竹园登陆,启基大浦,目前已衍传到了第一一七及一一八世。
    类此的实例,多得不胜枚举。「源远流长」四个字,台湾的廖姓家族的确当之无愧!

睛天雨 发表于 2006-10-7 21:34:26

我有事请教

为什么没有龙门廖氏派代表参加的?是没有通知还是通知不了,或者通知了没来?关注中!!!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0-7 23:05:22

回晴天雨

这条信息在(2006-9-7 23:07)可能你没留意!如你看到就会告诉家乡人。龙门也是廖半城之称啊,真失误!有可能没有通知到,有惠州代表参加,就可能没通知,下次你要多关注噢!

各位廖家叔伯、兄弟请注意: (2006-9-7 23:07)

各位叔伯、兄弟请注意:
不要忘记廖雁先生:
大家好,今日我已联系好了,
世界廖氏宗亲会定于9月23至24日在惠州市罗浮山旅游风景区举行,在深圳市机场和市区嘉宝田花园有免费车接送至罗浮山,欢迎大家参加,请致电深圳廖宪君联系,电话:13699843999

谢谢关心!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0-8 19:05:11

廖晓义

2005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廖晓义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00:46 新浪财经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12月28日19:00在北京饭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图为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得主廖晓义。(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于12月28日19:00在北京饭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00年创立的品牌活动,本届评选标准为:“创新、责任、影响力和推动力”。以下为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廖晓义简介:

  廖晓义 北京地球村主任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 倡行空调26度

  目前在全国推广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就是廖晓义等人首先发起的。

  在今年的节约型社会讲话中,温家宝总理还专门提到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廖晓义认为节约是最大的环保,而节约就是减少没有必要的消耗。

  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士。

  2005年9月22日,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等9家民间组织发出“今天不开车”的倡议,呼吁北京有车族今天乘坐公交、地铁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以一种“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的方式应对日益加剧的国际能源危机。2005年11月,廖晓义建议:“如果有可能,冬天把空调调到18℃ ”。

  廖晓义1995年回国,创办了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10年来她拍摄了环保专题片一百多部;发起了“绿色社区”、“绿色生活”、“绿天使”等公民活动;组织了“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建立了面积为2800亩山地的环境教育培训基地。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0-8 19:22:25

著名经学大师-廖平

中国历代大儒-经学畸人廖平

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旭陔。初号四益,继号五译,晚号六译。清咸丰
二年(1852)生于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中国古
典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
廖平祖籍湖北孝感,明洪武二年(1376)随着“湖广填四川”的人流迁入四川,
几经转折才定居于井研县盐井湾。这里,既无平原沃野之饶,又无川泽舟揖之利,
举目一片荒凉,满野蓬壁茅舍。文化落后,教育缺乏,自明历清,了无闻人。廖氏
家族迁入这里,也是“四百年间无显者”(《廖平年谱》,下引,不复出注。)所
幸人丁兴旺,家族颇繁。廖氏祖先,世世代代以农耕、商贩为业。直到清朝末年,
才出了个读书人廖平,一举成为名儒,光宗耀祖,还给盐井湾这个俗里俗气的小乡
镇带来了“研经”湾的雅号。
廖平的父亲名复槐,号继诚,为人正直,识字不多,却深明大义,常常排难解
纷、周人急难,很得乡亲信任。早年为人放牛佣耕,后来年挣月积,在镇上开了自
己的一家磨房,继又增开了一家糕饼店,操持着“一担谷子三斤米,一张薄饼一铜
钱”的小本经营。夫人雷氏,是个小脚,但为人娴静,精于女红,纺纱绩麻,无所
不通。除了负责一家大小的穿戴,还出售些剩余产品以住家需。这对勤劳的夫妇男
耕女织,早出晚归,艰难地哺养着6个儿女,廖平就是他们的第四子。日子虽然清苦,
家庭倒也合睦。不料在廖平五六岁时,连续两年天旱,收成锐减,廖家磨坊和烧饼
铺也难为无米之炊,只好关门大吉。灾荒四起,饿殍遍野,咸丰九年(1859)九月
李蓝起义自滇入川,盐工饥民,踊跃加入,川南川西,尽为厮杀之场。井研县城,
被围得铁桶一般,70余日,不得解围。官宦之家,或固守城池,或据守山寨;贫苦
人家,只得四出逃散。廖平父亲一肩挑了家当,带领一家外出逃难;母亲背负老五,
怀抱廖平,一路惊惊惶惶,躲躲藏藏,最后来到仁寿县大愿寨,砍树割茅,造棚栖
身。不料大年三十,廖平因出于对富豪之家张灯结彩的羡慕,自作灯笼,不慎失火,
一爿茅屋化为乌有。生活异常窘迫。
次年五月,清廷调湘军入川,起义军退出井研,兵火暂歇,廖平一家也才重返
故里,但人是物非,磨坊与饼店早已荡然无存。廖平一家从瓦砾场中拾来残砖短椽,
垒屋栖身。复东借西贷,得30吊钱。免强重理旧业。廖平父亲吃苦耐劳,母亲又善
于持家,三个哥哥也都长成精壮小伙,在廖父的督领之下,这个流离失所的家庭,
居然又红红火火地开张起来。廖平因年幼帮不上忙,被送往师塾念书。这也许完全
出于父亲需要一个能写会算的帐房先生的愿望,谁知却成了廖平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的开端。
廖平祖上既非书香,为人也不明敏。他天资平平,记忆殊差,每天背课之时,
他总是结结巴巴,面红耳赤,十分尴尬。在科举填括的时代里,记诵是最基本功夫,
也是许多读书人用以炫耀自己本事的看家本领,可是,这个全家勒紧了裤腰带送来
念书的小学生却在这方面天生拙笨,真令廖父大为失望,于是令其退学。看见别的
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廖平自然不会甘心。一天,他拿了钓竿,跪在家先神位面前,
虔诚地发愿说:“如我将来读书有成,祖宗当保佑我约得两尾鲤鱼。”出门垂钓溪
涧,果然钓得两尾红朴朴的大鲤鱼,若有神助一般。廖平回家,大肆渲染,家里人
也兴奋异常。廖父望着还扑腾扑腾弹动的红鲤鱼,认为祖宗真的显灵,孺子可教,
于是烹鱼祭祖。第二日清早起床,牵了廖平再投塾师,请免其记诵。从此廖平读书
避短就长,专从“思”字上下功夫,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采用默识理解
的科学方法,这是他一生学术所以创见独多,见解奇特的原因之一。他成为富有特
色的经学家,原因也在于此。他后来回忆这一转变说:“予素无记性,幼读五经未
完,然苦不能成诵,弃学。师许以不背,乃复从学,故予后专从思字用功,不以记
诵为事。心既通其理,则文字皆可弃,至于疑难精要之处,虽不能通其词,然亦默
识其意。”(《经学初程》)这个钓鱼得鱼的偶然事件,竟使廖平从弃学中拯救出
来,同时也促成了廖平重思的科学方法的形成,真是一大转机,因此他后来为学有
成后,还深情地题其室日“双鲤堂”,以志纪念。


转瞬之间,廖平已长成十四五岁的少年。这时,廖家娶了两个媳妇,添丁加口,
廖平又在镇上开了家茶馆。为了平均劳作,廖平再次停学,手持茶壶在茶馆里跑堂。
一天,廖平掺茶时不小心将水溅到了一位客官身上,客人勃然大怒,任凭这位斯斯
文文的小茶倌怎样认错、陪不是,客人硬是不饶不依,羞辱谩骂,纠缠不休。惭愧、
羞辱、失望使他不由得想起“耕也,馁在其中也;学也,禄在其中也”的夫子之教,
记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意识到一个平民子弟,要改变命运,出
人头地,必须发愤读书、一举成名。于是在招牌上大书“我要读书”四字,愤然离
去。家人得知,四出寻找,结果在一座破庙中找到了他,人们发现他兀自一人在那
里捧书苦读。诸兄大为感动,一起劝廖父让他重修学业。此后诸兄自动延长劳动时
间,以代替廖平。母亲则在每餐应煮的米中,留出一勺,积少成多,以供“束修”。
亲人们无私的奉献,令廖平感动不已,为学更加勤奋。为了避免人事的烦扰,他把
被盖搬入庙中,象个苦行僧一样,孤馆清灯,四季不倦。为防惰心,他常将自己死
死地捆在桌椅上,日夜不下课桌。一次,庙僧馈赠玉米饼,外搭一碟红糖,廖平目
不离书,且蘸且食。吃完后,和尚出来收拾盘碟,见他满嘴墨污,一盘红糖却丝毫
未动,而墨盘却被他醮食得干于净净了。16岁时,娶妻李氏,逢年过节,小夫妻回
娘家,夫人小脚走得慢,廖平就跑到前面,拉开一段距离后,取出书籍阅读,等夫
人赶到,再如法炮制。其意其专,一至于此!
盐井弯乡穷地僻,缺乏书籍,借读不易。廖平常作有心人,注意搜罗放佚,克
服缺书少纸的困难。他在庙中读书时,常有一些老人来庙里焚化字纸,以“积阴德”。
廖平常上前帮忙,若发现有可读之书、可用之纸,他就拣出留下。就这样时时处处,
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使他在四书五经之外,又增加了许多旁的内容。后来在关键
时刻,这种旁门学问还帮了他的大忙。

睛天雨 发表于 2006-10-8 19:40:21

回复 #236 zza0031504 的帖子

我以为你们已经通知了龙门廖氏族长,免得多此一举。。
九月九重阳节又是拜祭龙门廖氏坚公日,到时问一问族长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zza0031504 发表于 2006-10-8 22:50:07

回晴天雨

噢!我发现:龙门廖氏坚公

《世界廖氏宗亲总会》首届大会期间廖名龙收到的礼物

3.深圳市廖锦洪赠送的《广东廖氏坚公族谱》(精装本)

应该廖锦洪会不会也是龙门廖氏代表啊?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