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1|回复: 1

[转帖] 万里寻踪客家路:松口古镇海外客家人的心灵驿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1 15: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松口古镇远景
松口古镇太史第
梅东桥
民国时期建筑一角
民国时期建筑
梅县松口古镇距梅州市区54公里,地处闽粤要冲,水上交通发达,自古至今商贸物流活跃。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建制于南汉乾和三年(945年)。松口古镇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民风淳朴。这个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古往今来,众多客籍华侨根系于此,枝遍四海,这里烙满了海外客家游子刻骨铭心的记忆……
6月7日,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一行慕名来到松口古镇,实地探访了火船码头、繁荣路等见证众多海外客家游子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的标志性地点。
在松口古镇著名的火船码头,眼前澄碧平阔的梅江缓缓流淌,对岸远山如黛,绿树如茵。江面上很少有船只,即便有,也是停泊在岸边的小巧渔船。码头上,两个正在用江水漂洗衣服的中年妇女不时抬头打量我们这些外乡客。
很难想象,今天如此宁静的码头从前是多么的热闹繁忙。历史上,梅州一带的乡民越洋出海,都是从这个码头出发,沿梅江顺流而下,经潮州、汕头、香港,再到南洋谋生的。据陪同我们参观的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介绍,火船码头最繁忙的时候有300多条来往船只在这里停泊,有6000多位旅客从这里进出。这里,曾经是多少客家华侨漂洋过海的起点,也是他们人生旅程的第一驿站。在梅州籍的海外华侨心中,火船码头是一个永远都割舍不掉的感情印记。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他们只要闭上眼,便会想起当年在火船码头上和亲友分别的一幕。
“一条江水向东流,送郎送到火船头,哪有利刀能割水,哪有利刀能割愁……”,站在这个昔日人来船往,如今却显得宁静沧桑的破旧码头,听着江边妇女随口唱出的客家山歌,记者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码头上客家人即将漂洋过海,惜别亲人的场景——即将离去船只的汽笛终于拉响了,即将远行的人们站在船头,强忍内心撕心裂肺的痛苦,向码头上的亲人挥手,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紧盯着自己的父母妻儿。码头越来越远,眼前的亲人越来越模糊,直到这一切消失在水天一色的烟波里,他们才扭回头嚎啕大哭。而谁也不会料到,这一刻,竟成了他们当中许多人的永诀!
朱迪光告诉记者,这些远渡重洋的客家人在外成家立业后,会对子孙反复讲述当年在火船码头上的一幕。每年的节日小长假期间或清明时节,总会有不少满头白发的老人带着子孙前来看望这个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码头,他们静静地站在江边,就这么站着、望着,泪眼婆娑……
顺着火船码头长长的石阶走上来,依江而建、鳞次栉比的店宇勾画出了曲折起伏的古镇轮廓,形成了一幅迷人的古镇水城风貌图。
“松口位于梅江下游的闽粤要冲,曾是广东内河第二大港,水路交通极为发达,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贸重镇。”朱迪光颇为自豪地介绍说,在松口有句“自古松口不认州的”名言,这个“州”指的就是当时的嘉应州,即现在的梅州。松口是客家人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有句话叫做:“根自中原,家在松口。”根据松口各姓族谱记载,唐代便有汉人陆续迁入松口。宋末元初,来自福建的汉人大量迁入此处。由于百姓杂居,这里至今居住着120多个姓氏的中原胄裔,实为全国罕见。松口还是著名的侨乡,这里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8万多人,比在乡人口还多。当年侨胞寄家书回乡,只要在信封上写上“广东松口某人收”,家人就能收到。可见当时松口的地位多么重要,知名度多么高。
走进松口古镇建于明末的老街繁荣路,街道两边中西合璧的骑楼林立,尽管墙体斑驳,依然无法掩盖当年的繁华和气派。骑楼楼面上雕刻的充满南洋风情的灰塑几何图案,仍然清晰可见,仿佛正向人们诉说这个古镇与海外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迪光告诉记者,繁荣街上的建筑大多是上世纪30年代由华侨投资兴建的,除了繁荣路这个名字,这条如今看似宁静的古街过去还被称为“不夜城”、“小香港”。60多年前,这条街上聚集了众多机构和1000多家各种商铺,如百货店、旅社、饮食店、理发店、家具店、五金店、诊所、邮政局等。要是到了传统的圩日,这条街道更是人头攒动,仅是挑担卖柴卖炭的商贩就有2000多人。
眼前依旧林立的洋行客栈、骑楼建筑、连券式的廊柱窗饰虽然写满沧桑,但它们仍见证着客家华侨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
沿着繁荣街一排被踩得光滑的石阶拾级而上,一幢四层高的洋楼映入眼帘,楼面上“松江旅社”的中英文塑字依稀可见,脱落的墙面并没有影响这座欧式建筑的精美外形。朱迪光告诉记者,这幢洋楼曾是梅州地区最早、最大、最漂亮的旅店。它曾是许多旅客的中转站,昔日梅州地区的客家华侨出洋谋生或归国返乡多在此投宿。这里不仅接待过许多往返于海内外的华侨,还接待众多名人志士——1924年5月,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由汕头乘船赴梅县城途经松口时,曾做短暂停留并下榻松江旅社;1926年6月,中共中央妇委书记、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莅临松口公学(今松口中学)发表演讲、宣传革命时,也曾下榻松江旅社;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北伐军军长、潮梅警备司令何应钦部与北洋军阀刘俊部在松口激战7天,松江旅社曾做东路北伐军的司令部……
火船码头、繁荣街、松江旅社……这些深刻在客家华侨脑海中的地标,见证了数十年前客家人海外谋生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特地到松口古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决定在此建设移民纪念碑。”朱迪光说。
听着朱馆长的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繁荣街,来到了梅东桥上。望着眼前悠悠流淌的梅江和不远处斑驳沧桑的码头、街道,记者不禁心生感慨:时光,如悠悠流逝的梅江水,带走了松口古镇曾经的辉煌,带不走的却是那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这块小小的灵秀之地,蕴含着其曾经的辉煌,更影响着整个客家人的昨天和今天,它是客家华侨心中永远的驿站。
寻踪故事
结识祖籍开封客家妹
记者 李晨翀
在松口古镇采访时,听到我们的河南口音,一位年轻的导游姑娘热情地上前询问记者从哪里来。当这位姑娘听说我们是开封人时,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表情。“我是梅县雁洋镇的客家妹子,我的祖上就是从开封迁过来的。我们是老乡!”姑娘兴奋地说。
这位祖籍开封的客家姑娘名叫王妮。听说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一行一路追寻客家先祖的迁徙足迹来此采访时,王妮便主动充当起了讲解员,为我们讲解松口古镇的历史。我们临走时,王妮还特意记下了记者的联系方式,她说,有机会她一定要去开封,看一看祖辈曾生活的地方。
从王妮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欣喜地看出,客家人心怀故土,情系祖根的传统没有丢。年轻一代的客家人仍保持着对中原故土的深深眷恋。
记者手记
客家美食寄相思
记者李晨翀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创造了客家菜。在梅州,客家人的餐桌上经常出现一道名叫酿豆腐的美食。
一块块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被炸成金黄色,然后将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再放进葱花、香油,最后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一道鲜嫩滑润、醇香美味的“酿豆腐”就做成了。
据当地人介绍,这道美食的制作灵感来源于北方的饺子,因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豆腐代替面皮,在当中嵌入肉馅。
这道美食寄托着客家游子对中原饮食和故土的深深思念。时至今日,酿豆腐仍是客家人最喜爱的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19: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松口也有HILTON HOTEL!

世客会开到开封.  松口开封也有关系了! 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