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8|回复: 5

[转帖] 记客家民俗收藏家郑仁长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0 01: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客家民俗收藏家郑仁长先生

早在几年前,就曾听闻过他的名字,可是却一直未曾谋面,可谓神交已久。9月初,笔者总算抽空去了一趟他家,拜访了这位远近闻名的收藏家——郑仁长先生。他是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上护镇人,跟笔者是同县的老乡。初次见面,跟笔者猜想的差不多,他果然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后问询后得知,他出生于1946年,已经年近古稀之年了。不过从其外表来看,倒一点也不像是年近七十岁的人,声音洪亮,行动、思维也都还很敏捷。


当日,一去到他家,可谓一见如故,彼此一敞开话匣子,顿时就谈开了。郑先生说,他早就想找笔者的电话号码了,想找机会和笔者谈谈。笔者从言谈中得知,大约是在十年前,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各种传统的客家农具、生活用具等,并且还一度在陆河县城(河田镇)青龙背路口开过专门收集古物的收购站,苦心经营了数年,后来才搬回上护镇家中。


在他家里,到处都摆放着琳琅满目地的藏品,如旧时民间用的青花瓷用具、南洋华侨带回来的汽灯、石称砣等石制品,以及水车、纺车、木雕等。其中笔者认为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旧时粤东客家妇女的儿童刺绣,感觉十分精美,估计已存世不多了。它们都是旧时民间纯手工做的,如一个小孩戴的帽子、脖围等。郑先生说,这些都要绣三年,而且每一件都不一样,可以说都是孤品。因此,这些藏品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假如仅是收藏这些东西,那尽管收集起来比较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但也不算太特别。郑先生最为特别的是,他还把藏品分门别类,通过维妙维俏的绘图,将它们一一展现出来。其中有一些,他甚至还把其中的制作原理(例如水车、纺车等)也画了出来,并加以详细讲解。这为后世的人掌握或制造这些用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郑先生说:“我不但要把实物留下来,而且还要把它们画下来,并编撰成书。”笔者在郑先生简陋的工作台上,看到他正在编写的许多关于粤东传统客家文化的书稿,包括“客家民间传统服饰”、“ 农耕工具”、 “竹器”、“古代灯具”、“文房四宝”、“公正千秋”、“农人也鱼”、“百砚乾坤”、“古今烟草鸦片用具”等,五花八门,涉猎面极广。笔者好奇地翻开“农人也鱼”,发现里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客家捕鱼工具,如客家鱼剪等。


另外,在郑先生的书稿里,笔者还发现了有客家豆腐、客家面线、客家酿米酒和蔗糖的制作方法。他的书稿里详细地画出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专用工具、结构原理以及制作流程。郑先生说,这些都是客家民间作坊的工艺流程,是几百年传下来的手艺。他为了搞清楚这些工序,曾不止一次地登门拜访知情者,向一些民间老师傅请教。


郑先生说,他的年纪已经大了,这十年收集的上万件客家古物,不能任其继续堆积在家中,而希望能有机会把它们展示出来,让年青一代能够通过他的藏品,认识到以前的时代,从而起到教育作用。用他的话来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开办一个“客家博物馆”,专门展览他收集的这些藏品。如果有人能够提供一个这样的展览场地,并能够请专人看管,他愿意将自己的藏品无偿捐献出来。


据悉,郑先生不止一次地对来访者说:“自己年龄大了,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给自己的藏品找个归宿,最好能够开办一个“客家博物馆”, 专门展览他收集的这些藏品。同时,也希望自己编的书能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粤东客家民俗文化。”


笔者认为:要展示这些藏品,其实不一定非要再建设场馆。汕尾市或陆河县,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场地。例如,陆河县政府可以协调昂塘百年洋楼、墩子寨围龙屋或九厅十八井之类有着诸多房间的知名古建筑,把郑先生的部分藏品分门别类地放进去展览,然后将其开发成一大旅游景点。这种作法可谓一举多得:既解决了古建筑的保护问题,也解决了郑先生藏品的展览场地问题,还可以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旅游景点,同时也可以满足陆河民众的文化生活。


郑仁长先生对笔者说,如果他的藏品最后实在找不到理想的“归宿”,他可能会将其捐献给外地的博物馆或其它收藏单位。因为他不可能等自己百年之后,继续任这些藏品束之高阁或被一件件地散失掉。那样的话,他这十年来的心血就全部都白费了。


最终,郑先生这庞大的藏品会落根何处呢?作为一名陆河人,笔者实在不愿意看到他的藏品最后“流失”出去,而希望他的藏品能够留在陆河,或至少留在汕尾。在此,笔者希望可以为他的藏品做一些事,同时也希望陆河及汕尾的朋友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把它们继续留在“家”里,共同帮郑先生完成心愿。(QQ:33079930)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
2012年9月20日于深圳

1.jpg

郑仁长先生收藏的传统客家手工刺绣——鞋面。

2.jpg

郑仁长先生的书稿。

4.jpg

郑仁长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9: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文化底蕴
强烈支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15: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仁长先生懂得许多客家传统手艺的制作方法,还能把它们通过绘图、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供后世了解和还原,实在堪称是客家民俗的活化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1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渠个东西有卖个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22: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民俗学的专家联系
请报社宣传
请企业界儒商资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