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43|回复: 3

[粤西] 阳春人的瑶话、白话、涯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 0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春一百多万人口的地方语言,大种类的瑶话、白话、捱话,白话、捱话有按区分支差别。
  阳春地方最早的语言,是秦始皇在广东设立南海郡的“百越语”。现在留下的语言译成汉文,有一批地名:在今河朗镇凌霄岩,三洞天风景区,有漠阳江上游的河水穿过石山洞穴,那河古代名叫“甘婪水”。“甘婪”是河水的声音,越语含义是“河水穿过石山”。冼夫人领导阳春郡时,在石山岩洞之东三里的地方,设立“甘泉县”,后改名“甘东县”。
  阳春的原始人群,从岩洞出来在荒林草莽中开辟出一处处农田,开创农业生产。越语“那”音的意思是“田”。如一万年左右的阳春岗尾发现了新石器,那里没有石山岩洞,有几个古地名村庄,名叫“那漠”、“那马”、“那旦”,“那漠的越语意思是“在荒林漠漠中开辟的田”。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赤乌元年,在高凉郡北部的“那漠”设立一个漠阳县,从此阳春的漠水名叫漠阳江了。
  南朝的宋、齐、梁、陈时代,阳春的语言用“俚语”。俚语留下来的基层单位称呼是“峒”,后来汉人官员改写为“洞”、“垌”。那些村落称为“狗郎寨”,谐音改为“高凉寨”,更简化为“高朗”、“高垌”,全县有二十多个村庄。
  高凉太守和俚人姑娘冼英结婚,北方汉语和俚语结合融合。宋朝韦、杜、莫、黎、李等姓迁入阳春定居,带来的“广府白话”成了漠阳江平原居民语言的主流。明朝从洪武元年起,阳春县属肇庆府管辖,直至清朝,民国十年,肇庆府的高要县白话与阳春白话最相近,与广州白话有大同而小差异。我公差到肇庆,常以为讲高要白话的人是阳春白话。
  阳春白话以春城街道各村为中心,合水、坡面、圭岗等镇至潭水镇北部,基本相同。春湾、松柏、石望、河朗四镇境,在隋、唐、五代、北宋时,属春州铜陵县,县境北至今云浮市富林镇,新兴县天堂、河头、簕竹镇,因此,白话语言向新兴话过渡。岗美、河口镇与阳江县相邻,古代设漠阳县治、高凉郡治,岗美、河口人白话向阳江话过渡。明、清两朝,大量汉人从福建省或北方迁到阳春县建立村庄,语言“入乡随俗”与阳春白话三个区域同化。以一百万人口作基数约计,讲三个区域的阳春白话人口有七十万。
  阳春“捱话”是新客家人的口音,“我”字读为“捱”,因此称为“捱”话。明朝成化年间,刘姓、范姓从东江迁来阳春太平都(区)三甲堡建村,讲的是“东江客家话”,随后有黄、王、袁、蓝、伍、林等各姓迁入居住在潭水、三甲、八甲、双滘等地,语言统称为“三甲捱话”,人口约二十余万。明朝万历五年以后,信宜县的客家捱话人迁入永宁四乡,从阳春白话区迁入永宁的黄、谢、范、钟各姓人,都入乡随俗讲了“信宜捱话”。瑶族的赵、麦姓人也讲了信宜捱话,对瑶族语言只能讲一些单词。上世纪八十年代盘、赵、麦三姓申请恢复瑶族,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派广东连南、乳源瑶族工作人员和阳春瑶胞会话,盘姓人已不能讲一句瑶语,讲的是阳春白话。永宁镇赵、麦姓代表,只能讲出一些瑶语单词,不能完全会话表达,他们都会讲捱话和白话。瑶语说“猪”为“峒呵”,“食猪肉”为“食峒呵”。村名“峒呵”以谐音写为“铜窝村”。
  清朝后期,漠阳江平原村庄因遭受瑶乱、贼乱、三合会乱、客家军乱、天地会乱,许多村寨毁灭,田地荒芜。大理信宜藉讲捱话的人迁入春湾、陂面、合水和春城、马水的西山边沿建立村庄。人口约有十余万,他们内部讲“信宜捱话”,也会讲阳春白话。但邻村讲白话的人从来不会讲信宜捱话。信宜捱话和三甲捱话的分别,主要是语言音量较重,人际称呼有不同。如三甲捱话称母亲为“阿奶”,信宜捱话称母亲为“哀(爱)子”。三甲捱话称食晚为“食晚”(音慢),信宜捱话则称为“食夜”(音也)。差别不大,都是客家话。讲白话是北方南下的“老客家”,讲捱话的是稍后南下的“新客家”。土著是瑶族的盘、赵、麦姓。冼、冯是迁来一千多年、二千多年的土著人。
原文出处:http://minsheng.t.xinyangjiang.com/topic/3d46e0e5f80efe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1: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春“捱话”是新客家人的口音,“我”字读为“捱”,因此称为“捱”话。明朝成化年间,刘姓、范姓从东江迁来阳春太平都(区)三甲堡建村,讲的是“东江客家话”,随后有黄、王、袁、蓝、伍、林等各姓迁入居住在潭水、三甲、八甲、双滘等地,语言统称为“三甲捱话”,人口约二十余万。明朝万历五年以后,信宜县的客家捱话人迁入永宁四乡,从阳春白话区迁入永宁的黄、谢、范、钟各姓人,都入乡随俗讲了“信宜捱话”。瑶族的赵、麦姓人也讲了信宜捱话,对瑶族语言只能讲一些单词。

首先,对“新客家人”这个叫法不认同。

“明朝成化年间,刘姓、范姓从东江迁来阳春太平都(区)三甲堡建村,讲的是‘东江客家话’”。这个说明东江客家人明代中期(成化,公元1465—1487年)已经迁徙到粤西地区,距今有500多年。东江地区也是粤西广西地区客家人的来源地之一。

“从阳春白话区迁入永宁的黄、谢、范、钟各姓人,都入乡随俗讲了‘信宜捱话’。瑶族的赵、麦姓人也讲了信宜捱话,对瑶族语言只能讲一些单词”。这个说明在客家人普遍被同化的同时,有些地方的客家人也同化了非客家族群,他们是今天客家人的组成部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3 18:2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白话的有些人是俚人后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5 1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差别不大,都是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20: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