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13|回复: 1

杨泰芳---前邮电部部长,侨联主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2 14: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届中国侨联主席杨泰芳

广东梅县人,1927年生,大学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7年5月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侨眷。1953年至1978年在广东省邮电部门工作,1978年至1993年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邮电部副部长、部长、党组书记。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为十二届、十三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2 2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泰芳,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 席, 广东梅县人,1927年4月30日生,


大学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7年5月参加工作,中共产党员,侨眷。曾任邮电部部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2]

编辑本段人生履历  1947 年参加广州中山大学爱国民主运动协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电工系,曾任中山大学工学院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全国解放前夕,在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负责安排中共组织中从内地来港同志的去向。全国解放后,杨泰芳回到了广州,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干事。1951 年,他作为土改队长,带着一个工作队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其间,当过区委委员、区委副书记。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中央要求技术干部归队,杨泰芳于是归队到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其后在长途通信科任副科长。

  1958 年7 月,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指派杨泰芳筹建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挂牌后,杨泰芳被任命为院领导。未几,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改称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杨泰芳被任命为所长。建所之初,邮科所面临“三无”困境,一无足够的科研场地,只有一间锌铁顶盖子的木平房;二无足够的科研力量,只从原省局基建科调入几位技术人员,员工只 10 余人;三无足够的科研设备,只从原省局修机室调用一些简单的测试仪表。面对这些困难,新组建的邮科所人在杨泰芳所长的带领下,高瞻远瞩,围绕广东省邮电通信的实际,坚持以三大通信手段(长途载波、自动电话、无线电话)为研制导向主线,投石问路,创造条件,借此为突破口,陆续消解困难。

  1958年 8 月,杨泰芳率领所内主要技术人员,前往北京邮电部科学研究院学习取经,回穗后,他动员全所员工各尽所能、积极进取,全力投入科研战斗。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制元件,焊线路,装机盘,测试再测试,终于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于 1958 年 11 月,研制成功一套铁线单路电子管载波电话终端机。研制成功这套载波机,给全所员工以极大的鼓舞。这套载波机很快在广州至江门和广州至从化温泉投产使用。同年 12 月,邮科所又研制成功一套在当时全国邮电只有几个单位能有力量研制的万门纵横制自动电话百门交换机骨架样机。1959 年,邮科所也先后研制成功多套无线通信设备,如粤特-4 型四路特高频收发信机等等,其中万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的百门骨干样机被邮电部列为重大科研成果。

  在大跃进期间省局号召科研、生产、教育三结合,同时也是为省内通信事业发展而补充当时急需却又难于进口的大量通信设备。省局任命杨泰芳兼任广东省电信器材厂厂长,使所、厂紧密结合,以更好地提供省内通信网迅速扩展所需的装备。同时,亦预见省内通信网大发展而需要不断补充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杨泰芳积极支持省局要求的自办有线通信专业四年制大学本科教育,除教务工作由邮电学校负责外,全部讲学工作均由邮科所组织进行。1962 年、1963年和 1964 年三届毕业生共 110 余人,后多成为各邮电部门的主要技术骨干。

  1962 年,邮电部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撤消部分省所,并指示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科研转向,明确以研究通信设备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防护技术(简称“三防”)为主。杨泰芳深切理解通信设备三防对我国邮电工业的重要意义,坚定地在所内建立以三防研究为主的第二研究室和防雷研究小组,帮助室、组克服科研新方向从零开始的种种困难,对科研转向人员进行大量思想工作,使邮科所顺利在我国邮电系统内率先开展亚热带防护技术研究工作,并逐步取得成绩。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科所于 1968 年被撤销。杨泰芳连同所内百多名员工一起下放到英德红桥干校。1972 年 3 月,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委派杨泰芳重建广东省电信科学研究所。同年 10 月,广东省电信科研所与邮政科研所合并,称为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省邮电管理局重新任命杨泰芳为广东省邮科所所长。

  自 1958 年邮科所成立伊始,杨泰芳一直兼任所内党的领导工作。随着邮科所党组织的逐步扩大,杨泰芳历任党支部书记和党总支书记。集党政大事于一身,上接邮电部和省局的任务,力争地方政府的支持,多方筹措科研经费,每随任务变化而及时调整所内组织机构,推动所内党团建设。凡此种种之外,历年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立项之前,杨泰芳必亲自参与技术方案的讨论和审定。因而,邮科所十多年来在杨泰芳的领导下不断取得可观的成就。

  1978 年,杨泰芳上调邮电部,任北京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之后,连续提升为院长、邮电部副部长、部长。自1981年调到邮电部任副部长、部长后,他几乎每天都在机关食堂吃饭,晚上常常睡在办公室,一周只回家一两次,工作起来没有白天黑夜。1982 年以最高选票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后补委员,次年直接补选进党中央委员。为十二届、十三届中共中央委员。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1994 年当选为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3]

编辑本段突出政绩  杨泰芳担任邮电部长期间,面对经济建设推着邮电建设的局面。他所推动的部门改革,改变了中国邮电业落后于世界同行的局面,对于交通高速公路建设、电网分离等均具有特别示范意义。

  在冰冻开化之前,经济发达省份的邮电部门常常补贴经济不发达省份,为此国内的广东、江苏常为此抱怨。江苏省广东省邮电部门积累的资金既不能用来改善职工福利,也不能用来发展本省急需的邮电建设,如江苏省乡镇企业老板给客户打一次电话需要拨打数日才能接通,邮电业对于经济持续发展不仅没有推动反而成为阻力因素。

  1987年5月13日上午11点,杨泰芳部长率电信总局局长、计划司司长、办公厅副主任等五人抵达南京,省长顾秀莲马上赶到宾馆,与杨部长就江苏的通信问题商谈了一个多小时,杨部长和盘托出了邮电部支持江苏通信发展的想法,并且特别强调了江苏提出的"条块携手,分层解决通信紧张"的办法具有普遍意义。二人谈得很投机,取得了一致意见。5月14日,会议开幕。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厅局领导及各市县政府的主管邮电的市长、县长及计委主任、邮电局长等重要领导共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上,陈焕友副省长和杨部长都作了长篇报告。省部在邮电建设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正式成为邮电发展的方针,简称"十六字方针"。

  1988年6月4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电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分管副总理邹家华也基本同意邮电部和江苏省的做法。[4]

  经过改革后的邮电部门,积极和地方省份合作共建,不仅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部门之一。随着邮电部门不断改革,超级大型国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一一涌现出来,在一个辅助性、公益性的社会产业部门中产生几家超级大型国企,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到1995年前后,中国打造了一个崭新的通讯网络。在通信领域,美国1992年提出高速互联网计划,中国随后就建造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骨干光缆系统。如今,中国人可以享受到农村上网,手机价格低廉送等通信业便利措施,便是起因于1980年代末期邮电部和江苏省所提出的省地共建、合作的系列措施。

编辑本段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第五届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杨泰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17日凌晨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5]



参考资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3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