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3|回复: 2

[讨论] 南流江见证了中原客家移民迁徙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2 1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1-6-12 10:28 编辑

内容提要:北部湾是中国客家最早的移民地,也是客家在中国大陆最后一次大规模迁徙的归宿地。南流江见证了中原客家十二次移民迁徙,其中包括六次大规模客家移民实边,六次中原汉军大征战戍边。尚有逃荒南迁,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等而定居者。客家移民和迁徙有利于中国疆域的形成,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融洽,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成就了秦汉“海上丝绸之路”,将客家同海外迁徙的历史提前了近1000年。形成了桂南粤边连片客家话方言区,保存了客家古老语言和风俗文化,属比较纯粹的中原汉人族群。随着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于2011年在北海举行,著名的“南珠故都”将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客家明珠”。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现代的客家人,是中原移民的后代,由中原移民实边,中原汉军戍边,汉官治边,汉民迁徙南方而成。客家先民、客家族群、客家人,皆可简称客家。其核心是中原移民,其实质是中原汉人血统。
爱好迁徙,是客家的一大特点。由于客家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颇多成功者,因此亦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客家先民由中原大批南迁始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始于秦,有人认为始于汉及三国,或东晋,或唐五代,或南宋,因而形成客家大迁移有:二次说,三次说,五次说,六次说等。二次说者,如《新华词典》:“四世纪初(西晋末年)和十二世纪初(北宋末年)黄河流域大批人民迁移至南方,为了区别于本地居民,故称为客家。”三次说者,如《辞海》:“相传在四世纪初(西晋末年),……至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的汉人南迁粤、闽、赣……”。五次说者,如1930年代的客籍民族学家罗香林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客属民系自晋朝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在规模的迁徙。除了前三次外,后两次为:清朝初年和清朝中后期至现代。
笔者认为,客家国迁徙移入地不同,各族群迁徙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赣南,可是二次说;对于闽西,粤东,可是三次说:对于四川而言,可是四次说:对于粤中,司为五次说。但对于粤西桂南不同的客家族群,则有5至9次说。而对于北部湾区迁入地而言,笔者认为共有12次客家人大迁徙,其中有6次是移民实边,另有6次是征战戌边。南流江见证了客家12次移民迁徙的历史。

一、六次大规模客家移民实边
1、中国最早的客家移民在秦朝
客家大迁移的次数虽有不同次数说,但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客家先民最早迁移于四世纪(西晋末年),始于永嘉之乱,在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这是一种因战争突发性避乱而自发性的被动迁移。
“家客人的祖先源有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一个分支”,据此,笔者认为中国最早迁徙到南方的客家移民始于秦朝。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有组织的移民,是中央政权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
《史记·始皇本纪》谓“始皇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南海、象郡,以迁遣戌。”又谓:“始皇二十五年,遣将王剪南征百粤,悉定其地。”
始皇二十九年,越人叛变,始皇又使尉屠睚将楼船士南攻越人。并命监御史史禄凿灵渠,沟通湘淳水道,以便运粮入越。同时发卒50万,分为五军。一军据镡城之崖(今湖南黔阳县西南),一军守九嶷之塞(今湖南宁远县南),一军处番禺之都(今番禺县),一军守南野之路(今江西南康县章江南岸),一军结余干之水(今江西南昌东南余干县)。以番禺一军为中锋,向南挺进,直探岭南的心脏。以南野、余干为左翼,后方特鄱阳湖为交通,以九嶷、镡城为右翼,后方特洞庭湖为联络,前呼后应,浩浩荡荡,直指岭南。结果,史谓:“越人皆入丛薄中,不与秦战。秦兵三年不解甲弛弩。等到粮食既尽,然后越人出而击之。三十二年,秦军大败,屠睢被杀,伏屍流血,遍野皆是。
后来,秦始皇又派任嚣,赵佗率军猛攻南越,经过近十年苦战,终于把岭南收归秦的版图。为了巩固统治,秦皇朝在岭南推行郡县制,用强制手段从中原大规模移民。《史记》卷十二云:“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二岁。”使客族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但要中原移民长期定居下来,需要娶妻生子。为此,秦在以“50万人守五岭”之后,南海尉任嚣、龙川县领赵佗,又“使人上书,求女无夫者三万,以为士卒补衣,秦皇帝可其万千人。然而“僧多粥少”,许多人只好娶当地女子为妻。南越国时,赵佗鼓励汉越民族通婚。
秦末中原动乱而岭南偏安,入迁岭南的客家先民不返回中原,而在岭南站稳了脚跟。例如,《钦州宁氏族谱》载:“至秦始皇平六国后,使任嚣、赵佗定百粤,谪中原50万人戌守南粤,我君(即宁逵)因公以戌。”宁氏之后裔散居于博白、浦北、灵山一带。又如:博白、廉江、高州的揭氏,皆为秦代开凿灵渠的史禄之后裔。江西丰城《揭氏族谱》载:史姓为创造文学的史官仓颉之后裔。史禄秦监转饷,禄孙焕食爵豫章,曾孙定,后元已卯(公元前162年)十一月十六子时生。”史定为史焕之长子,因平定两越有功,诏封安道侯,世袭揭阳令。相传史定因平叛有功,汉帝要嘉奖他,他却婉言谢绝,只奏请汉武帝为他赐姓改名。汉武帝不解,问其原因,史定答:“史和死,矢(屎)偕音,即难听,又不吉利。”汉武帝见他在揭阳县任职,作战又多谋勇猛,遂下诏为其赐姓“揭”,改名“猛”。博白、廉江、高州《揭氏族谱·源流概况》载:“自史定被汉武帝封为安道侯,赐姓揭,赐名猛之后,揭氏以此而奠,后代代相传。”博白、廉江之揭姓人,至今还操客家话,可以佐证秦朝移民实边的中原人为客家人。有一种观点说:“在南迁的汉人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人,才称为客家人。”其观点未免偏颇。

2、南宋建炎南度的中原客家南迁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及皇亲、将臣及百姓10万余人北去。宋康王赵构率领宗室、朝臣逃至江南,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在此期间,战火燃遍大江南北,中原百姓为避战火而大规模南迁。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建炎以来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15年间,大约有500多万北方移民迁居江南。宰相蔡京因误国被遂贬岭南。其三子蔡倏官至徽猷待制,京败,被流放白州。蔡倏撰《铁围山丛谈》卷六载:“吾以靖康岁丙午(1126年)迁博白,时虎末始伤人,……十年之后,北方流寓者日益众,风声日益变,加百物涌贵,而虎寝伤人,今则与内地勿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宋室南度后,江北士大夫多避岭南。士人有诗曰:“得归归未得,留滞白江滨。感慨伤春短,侨居多北人。

3、元末明中官府对桂南移民实边
在元末明中天灾人祸接踵而来的动乱年代,迁入赣州,汀州的北方汉族移民不断增加,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造成人多地少,生活艰难。于是,赣汀二州操客家的居民,便由政府安排迁移到地广人稀的粤西,桂南一带。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粤西和桂南在明朝成年间被大藤峡起义后的瑶民攻占,战乱频繁,战争之后又发生瘟疫和自然灾害,人口锐减。于是明朝地方政府特别鼓励“移民实边”,梧州府的官吏便从江西、福建招来大量客家移民,迁徙到桂南的博白与陆川两县。例如,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5月,当时广西梧州府知府张抚曾给吴永治开具落籍证明云:“迁居给由证据例——奉梧州府知府张抚按地方事照,得本府所属陆川、博白县等县各处流来住种户数多,当职可奉。钦令总督两广军兼理巡抚都察院御史唐明文前来从长处置行。据该县申称,各民皆是良民,合行移安插等。据此,除外贴仰新民吴永治即将拨给田亩……。”
又如廉州府石康县于成化三年(1467年)六月,被大藤峡瑶人流寇侵扰洗劫一空,百姓逃散,田地荒芜。至成化六年(1470年),里长赵绪呈请上司将石康县并归合浦县。至弘治十年(1497年),有新民赖白风石康地广人稀,便呈请上司广招新民前来居住。于是廉州府韩都堂出榜,广招远方黎庶前来开垦,不少江西、福建客家人纷纷前来落籍居住。如陈念八郎携妻挈子与祖妣外家张姓合家结伴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来苏里迁来广东省城,继续向西而南下迁来合浦县兴中里六湖垌(今曲樟乡)落落。张姓于排上定居,陈姓则于九塘下村开基创业。民国年间任广东省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的陈铭枢,便是陈念八郎之后裔。
明末郑成功占据台湾后,不断进攻沿海清军。清政府为了切断其供应来源,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元年(1662年)三年(1664)年等先后四次发丰迁界令,被迁人民数百万。尤其是康熙元年迁界时,限期只有3天,统治者烧屋赶杀,以致死亡遍野。幸存者纷纷外逃。如有:袁、高、谭、陈、李、钟、马、郭、万、邝、樊、范共12姓人,从广东迁移逃难到福绵船埠后,共扎一张大竹排,共同乘竹筏顺南流江而下,来到绿珠江大桥下约百余米的“河训”江湾时,由此上岸,然后将竹排拆开,因此,便将此江岸码头称为“拆竹埠”。这十二姓人在逃难时,一路生死患难与共,交结下很深的友谊,故结拜为异姓兄弟,血盟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并规定相互间不准通婚。

http://www.cnbobai.com/html/36/n-113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1-6-12 10:39 编辑
有一种观点说:“在南迁的汉人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人,才称为客家人。”其观点未免偏颇。

这一观点应该不是有失偏颇,绝对正确。
宋(不含宋)以前居住于桂南客家地区(纯客家乡镇)的,如今以客家话为母语的,只是被宋元明清迁来的客家人同化而已。不能反过来作为证据说明他们的入桂始祖就是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6: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4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