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0|回复: 0

东龙客家古村落文化的奇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1 22: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龙,坐落于赣南宁都县东南边陲的山区,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客家古村落。继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最近又被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评选为“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历史文化古村镇示范项目”。著名汉学家、法国巴黎高等实验研究学院教授劳格文在参观东龙后这样评价:“东龙,一个有着清新空气、古隘、宗祠和美丽小山的村庄。”东龙,这朵古村落的奇葩,正绽放着客家早期文化独有的绚丽色彩。

  独特的祠堂文化

  早在唐代,东龙便有曾、刘二姓人居住一隅。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韶州司户参军、石城人李翊俊打猎来此,观其山川秀美,风光绮丽,便举家迁至于此。东龙逐渐发展成为李氏家族的天下。至明代后期,东龙已拥有800多户、5000多人,“田塘绣错,户口云莲”,“万瓦参差,如一大都会”。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村落文化。东龙的建筑是典型的客家建筑,以宗祠和神庙为中心,房祠和住宅连片成群,错落有致。目前,保存完好的遗存有500多年前的古塔1座、古寨堡4座、祠堂48栋、民宅120余栋、庙宇3座、书院2处、义仓2座、石亭5座、隘口7处,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客家建筑博物馆。

  在东龙古村落文化中,祠堂文化最为显眼。整个村落以祠堂为基本建筑布局,祠堂分为宗祠和房祠。宗祠是李氏宗族共同祭祀先人的地方,房祠是小房族人的祭祀场所和居住房。鼎盛时期,全村有100多座祠堂,目前遗存74座,保存完好的48座。祠堂结构均为三进以上,最多的达七进。七进祠堂犹如宫殿一般,空间巨大,可容纳千人,办酒席50桌以上。大凡古村落都建有祠堂,而数量像东龙这么多、规模如东龙这么大的极为鲜见。浙江省东方旅游规划研究院经过调研,将东龙村定位为中国宗祠文化旅游第一村。

  东龙祠堂建筑艺术精湛,别具一格。所有宗祠和众多房祠,其大门前都雄踞一对巨大的石狮子,衬托着祠堂的威严;祠堂大门均以整块巨大条石构建,气势非凡;一部分祠堂前还建有牌坊,牌坊前有大石坪、停马场、系马石;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木结构中不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榫接头,悬梁斗棚,雕梁画栋;门、窗、天花板,配有镂空雕刻,玲珑精致。一座座祠堂建筑,成为饱含祠堂文化丰富韵味的艺术宝库,令人赏心悦目。

  祠堂往往是族人聚集祭祀之处,而东龙的祠堂与众不同,除宗祠只做祭祀外,大多房祠融祭祀、居住于一体,是族人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纽带,更是团结和力量的象征。更有占地4300多平方米的“东里一望”,犹如万能古堡,它融祠堂、住房、绣楼、学馆、仓库、门楼、围墙、碉楼、花园等为一体,有房屋100间,人称“百间大屋”,是客家围屋的代表之作。

  奇特的防御文化

  明末清初,寇贼横行。东龙客家的兴盛,也招引了各路寇贼劫掠。为了抵御入侵,保障村民安全,东龙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创造了“犬吠不惊,是谓金城”的坚固防御体系,留下了奇特的防御文化。

  物质层面有三道防御。其一,修建古隘口。东龙地处高山之上,村内海拔500余米,四周的村落远远低于它。古代东龙人借用其地理和山势,在村里的5个出口,巧妙设计、居险修建了坚固的隘口。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二,将每个祠堂建成单独的防御体系。也许因为整个村落设计了多重防御,因而东龙的祠堂建筑不像闽西及赣南其他地方的客家围屋那样建成城堡,但同样具备了防御功能。大多祠堂都只有一个大门进出,把大门关好,就能防偷防盗。即便有小门,也建得十分坚固。其三,修建古寨堡(土围)。为了防止外敌攻破隘口进入村里伤害村民,古代东龙人又在村四周山顶上修建了4座古寨堡,分别称为尖峰寨、玉尖寨、龙公寨、鳅篓寨。古寨围墙高大坚固,寨中建有房屋,供村民居住。全村族人分为4个片区,一旦敌人进村,族人按照划分的片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分别进入预定的古寨堡。古寨堡上除有族人吃、住的条件外,还有自制的武器,如鸟枪、大刀、梭标、滚石等,以应对来犯之敌。如今四寨中房屋早已塌废,而坚固的寨墙依然保存完好。

  另外东龙村东、南、西、北四个入口处均建有寺庙,在各个寺庙中,设置众多“将军”把关,村民们祈愿,有“将军”把关,任何“妖魔鬼怪”都入不了村。

  综观全村的防御布局,从隘口到寺庙,从祠堂到寨堡,可谓层层递进,各具功用,确保了全村“共相保聚,家室得完”,显示了古代东龙人的安全意识和守土之计。

  丰富的景观文化

  东龙景色迷人,如诗如画。在笔者孩童年代,整个村落古木参天,池塘遍地;清风徐徐,水光潋滟;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骄阳艳丽,彩虹常现,真乃人间仙境!

  在《宁都县志》上,可以查到著名的东龙十景:龙岗古隘、巽蜂插天、虎嶂乔峦、七星环冢、双涧抱村、凌霄胜阁、虹桥锁水、永东古寺、玉栋擎云、塔映湖心。这些景致,除七星环冢被破坏,其余依然如故。每个景致,独立成篇,景致之间,相互映衬。


  田园风光,更让人如痴如醉。东龙整个村落四面环山,村内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小桥流水,古木参天,配之以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古塔、古道、古桥、古树、古屋,古色古香,其田园风景堪称中国乡村之典范。清康熙十二年,孔子裔孙、翰林院学士孔敏英对东龙的田园景致做过这样的描述:“其形胜则四面皆山,高峰顶上中开大段,豁然平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步履所至,湛然如大明镜……两洁清流,一隘疆分,文峰东秀,御屏西峙,金星尚桥,玉堑天马。龙峡高耸,翠巍嵯峨,阁建凌霄,桥巩文昌,屋舍俨然参差者,万瓦康庄。衢辟曲径者,四路贞松挺翠,绵亘数里。桃、梅、梧、柳、绿竹成荫,如虬如龙,似画似图。鸡犬桑麻,都非恒境,宏信者屡矣,每当旋归,流连不忍去之。予听之,不禁击节曰:桃源洞欤仁厚里也。”这般描写,与“桃花源”相比,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时光荏苒,而东龙遗存下来的千年古村落文化,依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它仍在引导人们认识、重视、保护和开发东龙古村落。

   (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 14: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