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5|回复: 7

[推荐] 有屈文军《元代的畲族》有无《元代的客家》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8 10: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元代的畲族》有无《元代的客家》论文?

畲族史研究六十年
2009-08-30 15:37 畲族网
http://www.ngnews.cn/system/2009/08/30/000322820.shtml
  畲族是我国东部唯一原住的世居少数民族,...............
..................................
.................................畲族人民斗争是历史研究重要内容,屈文军《元代的畲族》(《暨南学报》2004年第1期)讨论了畲族地理分布、信仰、反元斗争的性质、畲军的性质等问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1: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实物了, 可写写点《元代的客家》了吧!

有实物了, 可写写点《元代的客家》了吧!
元代客家大型家族古墓群现身江西于都
http://lvyou.wanjingchina.com/a/200908/05/60-52193.htm
[ 时间:2009-08-05 13:25:42 | 作者:0 | 来源:新华网南昌 ]
.........................
这一古墓群位于于都县罗坳镇里鱼村内及附近贡江两岸,为当地客家人熊氏家族的大型古墓。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古墓群始于元代中期泰定元年(1324年),晚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其中元代墓1座、明代墓4座、民国墓1座,其余均为清朝乾隆时期以前墓葬,保存基本完好。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7: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續: 八百年前的客家母親河-汀江的重現(初稿-不断增加)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mp;page=2#pid575639
11我的八百年前的故事, 从此开始:
9、遵生公世系第46世洪德公字仕郎,派名用格,系尚崇公次子,宋嘉定乙亥(1215年)出于宁化,景定壬午科进士,升抚州太守,配九妻十八子,均为罗氏一派基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8: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配九妻十八子

配九妻十八子

这时代有个蒙古人配500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3: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畲族研究”比所谓“客家研究”更“假大空”,圈养了一大批专家,无事做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0: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 是一点的开创局面.

古墓群始于元代中期泰定元年(1324年),晚至....................

有了! 是一点的开创局面.

《武汉大学历史学集刊 》第一辑目录、序
武汉大学历史学集刊  第一辑
张建民  主编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0

元代以学官选注巡检考…………………………………………………申万里(90)
宋元乡饮酒礼考…………………………………………………………申万里(350)
元代庙学考辩……………………………………………………………申万里(369)
元代文庙祭祀初探………………………………………………………申万里(378)
元代儒学的建筑布局考述………………………………………………申万里(405)

===================================================================
元代学官选注巡检考

申万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浏览 67 次 [ 2008-10-27 ]
【摘要】 元朝至治元年(1321)以后,为了缓解学官升转的困难,元政府将儒士出身的学官选注为以捕盗为主要职责的巡检官,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多数学官为了摆脱升迁的泥潭,自愿弃文从武,一些人还在巡检任上取得了明显的政绩。学官做巡检的现象是元朝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反映了士人群体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努力,是中国职官史上一段颇有意思的插曲。
======================================================================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0-5-26 10:5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的社会与文化, 就是没说"以郎为名"一事!

2003年蒙元史研究综述
蔡春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
三、社会与文化
http://economy.guoxue.com/print.php/5393
社会。徐适端《元代平民妇女婚姻生活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认为在元代,北方游牧民族论财购妻和收继婚俗使汉族平民妇女成了婚姻双方家庭的经济筹码。下层文化对游牧文化的兼容,为男性社会奴虐妇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封建传统女性观、婚姻观的长期积淀强化了妇女自身的依附意识,使女性自觉不自觉地兼充着可悲的受害施暴双重角色。李秀兰《浅谈〈蒙古秘史〉中的婚姻状况》(《青海民族研究》第1期)通过对《蒙古秘史》中所记载的蒙古族婚姻状况的分析,认为在13世纪前,蒙古族就已经进入了较稳定的一夫一妻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婚姻规章。葛仁考《元代汉族妇女守节问题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第3期)指出,妇女守节思想在元代得到提倡,但夫亡再嫁并未禁止。
    李祥林《从“勾栏”看元代城市的戏剧演出》(《文史杂志》第2期)一文从“勾栏”一词说起,指出元代大城市的演剧事业已相当发达。稳定的演出场所和较好的经济收入,保证了杂剧艺人的衣食来源,促进了杂剧艺术的兴盛发达。王秀丽《海商与元代东南社会》(《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认为,元代是继宋之后东南地区海外贸易发展的又一高峰期,海商成为东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东南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士商亲融现象。申友良、蓝东平《元朝江南地主势力的持续增强初探》(《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指出,元朝统治者虽然推行民族等级制度,但江南地主势力在整个元代仍在持续增强,没有被削弱,这表明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缺乏其生存的土壤,不能也不可能真正推行下去。延保全《广禅侯与元代山西之牛王崇拜》(《山西师大学报》第4期)指出,牛王被称为“广禅侯”者,不只临汾市魏村牛王庙。在元代的山西,大量广禅侯庙的建立,与普通百姓崇拜牛王的心理有关,而更深层的原因则与元代统治者强有力的劝农措施密不可分。申万里《元初江南儒士的处境及社会角色的转变》(《史学月刊》第9期)指出,宋元更替使原先在江南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士阶层受到很大的冲击,迅速分化。有的敌视,有的归隐,但大多数江南儒士承认元朝的统治,接受元政权任命的学官,于是江南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学官组成的社会群体,儒士阶层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变。同氏《从社会交往看元代江南儒士的社会网络——以戴表元为例》(《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第4期)考察了江南儒士集团的生活方式、观念所发生的变化,指出他们更注重建立社会网络,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教育。申万里、林建筑《元代江南儒学的小学与大学考》(《内蒙古大学学报》第3期)指出,元世祖至元末年,随着江南儒学小学的逐步建立,元代小学到大学的二级教育体制建立起来。小学和大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也趋于定型和完善。在蒙古统治之下,江南儒学的大、小学呈现出一些与中原王朝统治不同的特征,如重视儒家经典而轻六艺、管理松散等。申万里《元代江南儒学的管理系统考述》(《集刊十六》)指出,元朝统一以后,出于对江南儒学控制的需要,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行政管理机构。其中,行省儒学提举司、诸道肃政廉访司及路州县地方政府在江南儒学的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管理模式对儒学的发展影响重大。同氏《元代江南儒学的建筑布局考述》(《暨南史学》第二辑)指出,江南儒学建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以大成殿为主的的祭祀设施(庙)、以明伦堂为主的教学设施(学)以及其他教学生活辅助设施。建筑布局主要有前庙后学、右庙左学、左庙右学三种形式,与宋朝相比,元代江南儒学的建筑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校建筑布局和结构趋于完善。王建军《从(庙学典礼)看元代世祖朝和成宗朝的儒学政策》(《集刊十六》)对《庙学典礼》中所录元世祖和成宗两朝有关儒学事宜的78件公文进行了考察。世祖中统至元年间是元代崇立儒学政策的奠基时期,而成宗继位之后,元代崇立儒学的政策表现出大力推进的明显态势。王风雷《“八合识”探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对“八合识”一词的渊源以及它的发展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李瑞杰《元朝国子学的伴读制》(《晋阳学刊》第6期)、<元朝国子学生员问题探析》(《张家口师专学报》第2期)、《元朝国子学的评价》(《学习与探索》第4期)三篇文章,对元朝国子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吴小红《论元代的书院官学化与社会教化》(《江西社会科学》第6期)认为,书院官学化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加强社会教化。此外有洪玉凡《简述儒学对蒙古族上层社会的影响》(《青海民族研究》第1期),杨玉芬、程仁桃《程端礼与〈江东书院讲义〉》(《殷都学刊》第3期)等。
    饮食、文字及其他。《饮膳正要》是一部系统介绍元代宫廷饮食文化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尚衍斌《忽思慧〈饮膳正要〉识读札记》(《中国文化研究》夏之卷)通过对该书不同民族和区域食品在元代汇聚交融的历史考察,揭示了元代饮食文化的多元性。各地、各民族乃至各国间的物种交流、物产交流和各类食品加工技术的交流从一个侧面再次向人们证实,元代是继唐朝之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高峰。贾唏儒《蒙古文字与蒙古族历史》(《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论述了从成吉思汗至明清时期蒙古文字的发展演变状况,指出蒙古文字发展史不仅与蒙古族形成、发展的历史相联系,而且与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相联系。陈永志《蒙元时期的牌符》(《内蒙古大学学报》第1期)介绍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17枚蒙元时期牌符,并就牌符的类别、牌符上的文字、管理机构以及渊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王福利《论东平府与元朝立国前后宫廷音乐建设的关系》(《中国音乐学》第2期)指出,东平府因是曲阜故里,其礼乐文化在宋金元易代之际没有遭到很大破坏,元廷诸多礼乐活动均自东平调动乐工人等,成为元宫廷礼乐的实际中心。后因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山东李璮的叛乱,最终导致了忽必烈礼乐政策的转向,东平府礼乐中心的地位便不复存在。此外还有赵心愚《试论元代方志在中国方志史上的地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等。
    文学。罗斯宁<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认为,元杂剧的鬼魂戏主要分为祭奠神明剧、祭奠亡人剧和祭奠冤魂剧三种,鬼魂戏反映了元人的祭祀习俗,并体现了元人的偶像崇拜、鬼魂崇拜及儒、道、佛思想在元人祭祀礼仪上的影响。高益荣《论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文史哲》第5期),提出元曲反传统观念的三个思想特征。并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影响、汉族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及道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这种反传统观念思想的成因。王广超《元代散曲演唱传播试论》(《内蒙古大学学报》第4期)对散曲演唱的传播者、演唱传播的社会功能、演唱传播对散曲内容与风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叶爱欣《姚燧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及对元代文风的影响》(《殷都学刊》第2期)认为,姚燧是元前期南北文学整合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其散文创作中的明道、复古色彩,以及在折中文理、兼综古今中求变化的特征,都影响了元代散文的文风。徐永明《刘基与婺州文人》(《殷都学刊》第4期)叙述了刘基与婺州文人中的宋濂、王棉、苏伯衡等的交游状况。周少川《元初对宋末空疏风气的反正》(《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指出,元初社会对宋末空谈性命、不务实政的风气,从教育方式、假道学的虚言惑众以及理学本身的缺陷等方面,进行批评和反省。以许衡、郝经、刘因为代表的学者,提倡践履笃实、务实用世的学风,强调返求六经、经史并重的治学路径。这些思想倾向推动了元代经世思潮的发展,符合元代社会进步的需要。欧阳健《罗贯中研究三题》(《东南大学学报》第5期)就罗贯中的生活时代、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罗贯中的著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白.特木尔巴根《元代蒙古族文学评点家郝天挺和他的〈唐诗鼓吹集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论述了郝天挺《唐诗鼓吹集注》的特点、价值、版本流传及其影响等问题。云峰《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从蒙古族的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统治者的爱好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等方面,来说明蒙古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的繁荣兴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俞为民《元代南北戏曲的交流与融合(上、下)》(《山西师大学报》第1、2期)指出,元灭南宋后,北曲杂剧南移杭州,与南戏在剧目、剧本形式、脚色体制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交流与融合,这促进了我国古典戏曲的进一步成熟。张民权《元代古音学考论》(《陕西师大学报》第4期)认为,元人在古音观念上有独到的见解,戴侗、熊朋来、刘玉汝等人的古音说对清代顾炎武古音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还有朱天曙《论元代末期的苏州书坛》(《东南文化》第3期)等。
    宗教。与前代相比,景教在元代获得了更多的尊崇和特权。黄子刚《元代景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集刊十六》)探讨了蒙古统治家族对宗教的态度和景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唐吉思《藏传佛教对蒙古族家庭伦理的影响》(《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与佛教的“孝道”思想、传统的家庭夫妻伦理与佛教提倡的家庭夫妻伦理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分析。熊文彬《从版画看西夏佛教艺术对元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藏学》第1、3期)认为,西夏在藏传佛教艺术向内地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藏传佛教艺术随着藏传佛教不仅传到了西夏,而且在西夏生根、开花,在自己艺术的基础上融汉传和藏传佛教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这一艺术对元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邱树森《元代基督教消亡之谜》(《中国宗教》第3期)简单分析了了元代基督教消亡的原因。此外有哈宝玉《蒙元时期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教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马娟《试论伊斯兰教在蒙元时期的传播及其特点》(《青海社会科学》第1期),孙建平、朱汉民《蒙元帝王的儒释道观及其演化》(《船山学刊》第4期)及孙悟湖、孙庆章、蒋尉《元代宗教文化略论》(《内蒙古社会科学》第3期)等。
.................................

客家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成长的!?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0-5-26 11:1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1: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namlow 的帖子

元政府将儒士出身的学官选注为以捕盗为主要职责的巡检官


这发生在客家地区, 因没有武官要来当武官! 只好用文官了.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0-5-26 12:3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