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6|回复: 1

中原客家南迁第一站 记者探访江西广昌客家村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22: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05-05 09:15:24 稿件来源: 抚州日报
广昌是抚河上游旴江的发源地,走水路乘舟可逆旴江而上,直达广昌南部的源头重镇——赤水、驿前,在这里客家人弃舟登岸,行驿道约二三十公里便进入石城县境。也可不走水道走陆路,由北向南沿江西入闽广的军马大道——驿道,经广昌城再继续南进五六十公里,便可直达石城县境或宁都县境,许多客家人经石城县城,再往东约二十五公里,到达闽西的宁化县石壁村。今石壁村被认同为客家祖地,村中建有客家公祠,公祠上厅神龛上供奉着152姓客家先祖的灵位,说明这一百多姓的客家人先祖,均经广昌中转在石壁村得到休养生息后,再迁至赣、闽、粤边境的客家大本营腹地,有的再继续南迁至港、澳、台及海外各地,因此,广昌为名副其实的早期客家南迁的聚居地、集散地、弃舟登岸的第一站。

    1994年版的《广昌县志》记述:“据广昌地名普查和姓氏谱牒资料统计,广昌人口中,已没有土著先民的后裔存在,先秦以来世居广昌的氏族,溯其本源,均为外籍移民,其中中原氏族辗转迁居广昌者尤多。他们在广昌土地上披荆斩棘,破土建村523个,是迄今为止有资料记载的广昌聚落起源鼻祖。在始建村落中……他们均为中原客家氏族。”这就明确地阐述了广昌现有人口中的大多数都是中原客家人的后裔。

    广昌客家的村庄多以姓氏命名,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姓氏,许多自然村均以“堡”相称,如刘家堡、罗家堡、饶家堡、黎家堡以及陈、李、危、谢、杜、徐等堡,在一个自然村庄即使有若干姓氏人家,同姓同族人也都相对集中居住连片。这些村堡中虽然没有客家大本营地区的土楼或围屋建筑,可同样具有客家围屋聚族而居、对外防御等功能。就“堡”字而言,《辞海》的解释是“土筑的小城,泛指军事上的防御建筑”,所以说广昌客家村堡,在理论上也和客家围屋的作用异曲同工。在村堡之中,多数有一处老厅堂,这里就是该堡当年的发迹地。老厅堂既设有祭祀祖先的神龛和供桌,存放祖先牌位或遗像,又作婚丧喜庆举行仪式、接待亲友、宴请宾客的活动场所。在大的村堡中,多数都建有某姓氏的宗祠,平常过节过年,村民以厅堂为单位祭拜先人,每逢清明、冬至,则以姓氏宗祠为单位祭拜祖先。在这些村堡中,只要一户人家有婚丧喜庆或困难,全堡几乎家家都会过来相帮或相贺。村民们的这种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共同应对自然的、人为的各种灾害和困难的精神,是广昌客家先民在辗转迁徙的坎坷经历中,在崇山峻岭特殊自然环境中寻求生存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广昌客家的饮食,与周边地区基本相同。不过,广昌早期的客家人聚居在山高水冷、地湿雾重的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他们出门就爬坡,生产条件艰苦,劳作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补充较多的盐分、脂肪和热量,故广昌客家菜有略偏咸、辣、辛、油的习惯,食物有宜温热,少生冷,喜煎炒等特点,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而有一种吃点心留搭头的习俗当属特殊,即当你到亲朋家里做客,主人为了显示对你的热情,首先会给客人上一碗粉干或面条,并在上面放上鸡蛋、肉类,碗中的鸡蛋和肉类称之为搭头,这碗食品广昌客家人叫点心。这种点心的吃法还颇有讲究:粉干或面条吃多吃少可随便,而上面的搭头不可随便吃,既不可全吃,也不可不吃。若将搭头全部吃完,主人会在心里骂你是不懂事的二百五,若原封不动,主人会当面说你看不起他,恰到好处是吃一半留一半,这叫有吃有余,留得下次再来吃。如今生活水准提高了,这种习俗已不讲究了。

    广昌客家的服饰与周边地区大致相同,而妇女、儿童的部分服饰较具特色,一般用银器或绣花加以装饰。采用银器的有:成年妇女围裙上部和腰部的系带,用银子制成梅花形一个个相接,连成带状,代为系带;在儿童戴的狗脑帽、虎头帽上镶嵌银佛像等;妇女首饰有簪、钗、镯、戒指、耳环、项链;儿童首饰有配铃铛的手镯、脚镯、颈箍、长命锁等。采用绣花的有:老年妇女的帽子,成年妇女的围裙角边及鞋;儿童佩戴的帽子、凉圈、车领、围兜、衣、裤、鞋子等。男人用的手巾也有特色:该手巾宽约1.5尺,长约4尺,用白棉布做成,此手巾干重活时可系腰,热了可擦汗、洗脸、洗澡,偶遇小雨可当头盖布遮雨,田间休息时可垫座,也可当临时包裹使用,具有多功能的用途,因此,以前在广昌种田的客家男人,几乎人人都配有一条手巾。

    广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广昌的方言也与客家大本营方言基本相通。据有关专家研究,在江西省说客家话的共有36个县(市),广昌名列其中。春秋时,广昌属吴越,吴越“风俗同,语言通”(《吴越春秋·知化篇》)。其后,楚灭越,历战国,广昌属楚,故广昌方言中至今仍保存有部分越语、楚言等古汉语的遗音。另外在广昌的开发者中也有部分来自赣东、南昌周边以及浙、湘籍的移民,因此广昌方言中也有赣语系的成分。这些语言相互交融,形成了广昌客家方言的又一特色。典型的广昌客家方言有:行路(走路),食饭、食酒、食烟、(吃饭、喝酒、吸烟),承埋(挨打),承掸(跌跤),落雨(下雨),博士(木匠),哇事(说话),有好事(怀孕),眠梦(做梦),丈人公(岳父),排栅骨(肋骨),大脑公公(大拇指),盐老鼠(蝙蝠)等。

    广昌客家的民俗大致和周边地区相同,重视的节气日有:小年、大年(春节)、上元节(元宵)、清明节、五月节(端午)、七月节(鬼节)、八月节(中秋)、九月节(重阳)、冬至(祠堂拜冬祭祖)等,每逢这些节日都要上香祭拜先人,设家宴,但以春节最为隆重;婚姻礼俗大致有:说媒、合八字、睬门缝、订婚、打礼、结婚、回门、满月等,以结婚最为隆重;诞辰礼俗:有做三早、满月、满周、十岁、六十岁(花甲)、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百岁,八十岁以后的生日贺寿应提前一年做,以六十岁生日最为隆重;另外还有贺建房上梁、竣工、乔迁以及贺大考得中等庆贺仪式;广昌客家重视修族谱、建宗祠、联宗谊等系列活动。民间娱乐也丰富多彩,有龙灯、桥灯、马灯、伞灯、珊瑚船灯、蚌壳灯、梢仔灯、莲花灯、花篮灯、高跷、魁星、财神、和合、加官以及民间吹打,将军出帅、做道场、唱山歌、唱话文、演戏剧等,这些表演活动多集中在春节时进行,真是目不暇接,热闹非凡。

    广昌客家现象遗存丰富,客家文化异彩纷呈,正期待着有关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研究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01: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昌的客家村庄很多,但广昌以赣语为主。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5-6 01:1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 14: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